艾晨 - 标记
色彩的秘密生活 豆瓣 Goodreads
The Secret Lives of Color
7.9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卡西亚·圣克莱尔 译者: 李迎春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9
什么颜色令画家为其举行盛大的葬礼?
什么颜色是中产阶级的代表色?
什么颜色是导致凡·高的《向日葵》逐渐枯萎、褪色的罪魁祸首?
《色彩的秘密生活》揭秘色彩背后的奇闻逸事:从人类文明、科学艺术到坊间八卦,讲述75段引人入胜的色彩简史!
※一部色彩改变世界的历史:石灰白预防鼠疫,卡其色改变了战争,粉色降低罪犯的攻击性……
※一部如彩虹般绚烂的色彩宝典: 10大色系,75种颜色,从寻常的金黄到鲜为人知的天芥紫,将每种颜色的历史娓娓道来!
※一部趣味性与权威性兼具的颜色简史:30余页、600余条注释与参考书目,支撑趣味历史的是背后的严谨考据。
※一部备受推荐的榜单书:被评为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好书、英国BBC 诚意推荐好书,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媒体的榜单书。
◎内容简介
《色彩的秘密生活》讲述了75种迷人的颜色及其不同寻常的故事。
从金发到红发,从改变了战争方式的棕色到保护人类免受鼠疫之害的白色,从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到拉斯科洞窟壁上的木炭画,从朋克的酸性黄到与圣徒同名的凯利绿……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令人惊异的故事就像其颜色本身一样熠熠生辉。
◎媒体推荐
文字优美……满是引人入胜的色彩轶事和历史考据。这本优雅的色彩宝典包含了你对色彩的疑问的全部答案。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年度好书评语
不仅仅是色彩的历史,也是有关科学与艺术的故事。卡西亚· 圣克莱尔这本富有趣味的书真正地将二者变得生动、轻松。
——《 华尔街日报》
圣克莱尔这一系列有关色彩文化与社会的秘史,兼具科学性、幽默感和艺术史考据性。
——《 出版人周刊》
一席色彩的自助盛宴。
——《Nature》杂志
2019年8月30日 想读
电影导演大师课 豆瓣
On Film-making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raft of the Director
作者: [英] 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 译者: 张晓键 / 高剑妩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8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Alexander Mackendrick)投身影业二十余载,曾担任《成功的滋味》、原版《贼博士》等经典影片的编剧、故事板编辑和导演。此后,他淡出好莱坞,加入了美国要求最严格、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学院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在系主任的职位上开启了新的职业旅途。他对电影制作的全身心投入,以及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大量的笔记、精心绘制的故事板和包含克尔凯郭尔、亚里士多德和其他经典节选的讲义,都成了学生进步的强大动力。然而,麦肯德里克课程的核心依然是那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向电影制作人传授架构和编写故事的技巧,并用电影媒介特有的工具把故事有效地呈现出来。
此书首次将那些为麦肯德里克奠定了教学口碑的材料结集成册,成为一部审视电影导演技巧的宝贵著作,为业内人士和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影制作方法论,尽管富有挑战,却清晰明了,令人耳目一新。本书精心配图,并且援引了大量来自《西北偏北》、《公民凯恩》和《历劫佳人》等经典影片的实例,其精细讲究的教学内容将会给新一代的电影制作人带来更多启发。
作为全球电影学院教材中的常青树,本书在电影领域出版物中是独树一帜的。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说,这本书也将帮助我们成为思维更敏捷、更富有理解力的观影人。假设有更多的人将本书内容铭记于心,也能够让我们的整体电影行业水平有所提升。
2019年8月28日 想读
火的誓言 豆瓣
作者: [日]河井宽次郎 译者: 熊韵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
“土与火的诗人”、坚持“无位无冠”的陶器艺术家河井宽次郎:追寻造物之美与人文风物踪迹
★★★
【编辑推荐】
1、河井宽次郎是备受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赞赏的陶艺家,也是民艺运动的重要人物,先后拒绝“人间国宝”称号和文化勋章,一生坚持“无位无冠”,专注创作。
2、河井 宽次郎被誉为“土与火的诗人”,器物作品惊艳,文字有其独特的诗性
3、本书是河井宽次郎记录他追寻造物之美与人文风物踪迹的文字。他周游各地,造访器物的制作现场;深入村落,邂逅隐于市井的手艺人。观赏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妙平衡。
【内容介绍】
“烧制陶器,泥土与火的交织,火不占有只馈赠,这是火的誓言。”
日本近代陶艺大师、日本民艺运动的重要代表河井宽次郎喜爱这意象。对他来说,火不是纯粹的物理现象,而是“点燃火的人的灵魂在燃烧”,因此他也被誉为“土与火的诗人”。
本书是河井宽次郎记录他追寻造物之美与人文风物踪迹的文字。他周游各地,造
访器物的制作现场;深入村落,邂逅隐于市井的手艺人。观赏人与自然相处的美
妙平衡。
2019年8月27日 想读
黑泽明之十二人狂想曲 豆瓣
黒澤明をめぐる12人の狂詩曲
作者: [日]岩本宪儿 主编 译者: 张愉 主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7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导演重磅推荐:
“黑泽明是第一个我看过全部作品的导演。也是我19岁立志做电影以来,翻看并参考最多的导演。推荐大家阅读此书。”——是枝裕和
◆早稻田大学电影大师课程,原电影学科负责人岩本宪儿教授带领早稻田大学十二位教授与业界学者深度解读电影大师黑泽明的影像世界。
◆岩本宪儿、武田洁先后两任日本映像学会会长执笔:
《罗生门》的音乐、《七武士》的常民构造、《野良犬》的都市影像、《白痴》的狂欢化、《续姿三四郎》中幽鬼的肖像、《乱》中的能与狂言、《梦》中的梵高、《八月狂想曲》中的生与死……
2019年8月26日 想读
同名人 豆瓣
The Namesake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裘帕·拉希莉 译者: 吴冰青 / 卢肖慧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 - 5
名字是联结命运的咒语 | 一个印裔移民家庭的美国梦 | 两代人的爱与孤独
•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 因人气甚佳,于2006年被小众独立导演、当代印度“新电影”之母——米拉·奈尔改编为电影,广受好评。
• 被选为《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娱乐周刊》《纽约》杂志的年度ZUI佳图书(2003)。
• Goodreads 超过21万人给出高分。
• 跻身英国影响力ZUI大的文学奖之一橘子小说奖长名单(2004)。
———————————————————————————————————
《同名人》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长篇小说的精装本,内附精美书签。小说讲述了在美国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经历。
果戈理的父亲名叫艾修克,意为“超越悲伤的人”;母亲名叫阿西玛,乃是“无限无极的女子”。艾修克年轻时遭遇一场火车脱轨事故,因为 一本《果戈理小说集》而幸免于难。为此,当他的儿子在美国出生时,他给儿子起名“果戈理”。
果戈理有着印度移民孩子勤勉的长处,同时兼具美国少年的叛逆个性,成年之后拥有成功的事业,也结识了纽约上层家庭的女友。他要跳出印度人的圈子,可ZUI终还是与一位印裔女孩结婚……
经历生与死、相聚与别离,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两种文化间撕扯、挣扎、逃离与回归,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
拉希莉在情绪刻画中所展现的极致细腻的方式,令人赞叹——她是真正杰出的作家。 ——普利策奖评委 Wendy Lesser
“动人……一部充满精细微妙的张力的小说,跨越两代人、两块大陆,以及其间丰富的情感妥协……《同名人》是一个关于愧疚与解脱的故事;它触及到人们为从过去——家庭的责任、历史的负累———中解脱出来所普遍经历的挣扎。” ——《波士顿环球报》
“《同名人》是不同凡俗的……一部处女作长篇小说如此沉着如此有力,仿佛是成名已久的小说大家的作品。” ——《纽约时报》
“拉希莉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是她那平实却丰富细致的文笔,当她小心翼翼地展开人物的生活画卷时,我们不由得心痛起来。” ——《今日美国》
“拉希莉优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超额地实现了她的普利策得奖小说集的诺言……甘古利一家的家世描绘得无比精巧细腻……成为美国移民与同化的经典故事。” ——《娱乐周刊》
“无与伦比……用平凡日常的稻草纺出金子的书。平静、清晰的优美,水晶版清澈的文笔,幽雅的低吟,把读者从开始一直推到了最后。每一个细节,每一寸观察,每一个句子都发出真实的清脆回响。《同名人》是一本让读者能够进入那个让人无比感同身受的世界。” ——《泰晤士报》
“无可挑剔。” ——《每日邮报》
“这是一部探讨了文化认同,漂泊感,传统与家庭期待的小说……但这本小说绝对没有抓着那些陈词滥调不放。相反,拉希莉让小说变得更广博,却又更简单:一个人和他的家庭,他的生活和希望,他的爱与哀愁的故事” ——《卫报》
2019年8月26日 想读
给作家标个价 豆瓣
作家の値段
7.6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出久根达郎 译者: 黄悦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9
☆ 旧书店经营者视角的文学评论之作
☆ 二十四位日本文学大家的另类解读与珍本故事
☆ 科学家的冷静头脑+书迷的兴趣+好事者的钻牛角尖精神=全职书志学家
◎ 编辑推荐
★ 旧书店老板与文学爱好者的双重视角:
《给作家标个价:旧书店的文学论》作者出久根达郎自少年时便就职于旧书行业,而后创立旧书店;曾获直木奖、讲谈社散文奖。既是经验老道的古书店老板,又是品味独到的文学读者。在本书中,作者以沉潜旧书行业五十余载的深厚阅历和平实晓畅的文风,融合个人体悟,与读者探讨:什么样的文学应该保留,什么样的文学消失?作家、读者、旧书商,究竟是谁决定了旧书的价格?
★ 二十四位日本文学家:
本书涉及司马辽太郎、三岛由纪夫、山本周五郎、川端康成、太宰治、寺山修司、宫泽贤治、永井荷风、乱步江户川、樋口一叶、夏目漱石、直木三十五、野村胡堂、泉镜花、横沟正史、石川啄木、深泽七郎、坂口安吾、火野苇平、立原道造、森鸥外、吉屋信子、吉川英治、梶井基次郎,共二十四位日本文学家珍本的书店际遇。每位作家各成一章,各有侧重。
★ 近百帧珍本书影,二十四张Q版人像:
作者挚友、资深旧书店经营者友情提供精美插图,涵盖初版书、禁书、知名设计师作品,为读者拂去岁月尘埃,揭示旧书之美。
★ 业界名人诚意推荐:
李长声、谢其章、止庵、韦力、史航、胡同、苏枕书等作家、学者、藏书家、旧书业从业者真诚推荐。
◎ 内容简介
《给作家标个价:旧书店的文学论》是作者出久根达郎以旧书店经营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双重视角审视文学作品的一本小书,从司马辽太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太宰治、寺山修司、宫泽贤治等二十四位日本著名作家的珍本在旧书市场的行情切入,讲述了丰富的文坛掌故、书店逸闻和个人阅读体悟,并思索了文学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
◎ 名人推荐
★ 文学有价格,表现在市场的旧书上,甚而越来越贵。价格不是凭官方所赐,一级作家、二级作家,全由好书者认定。
——李长声(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
★ 我读出久根达郎的《给作家标个价》,每每联想到大名鼎鼎的爱德华·纽顿,纽顿的两个题目“搜书之乐”“藏书之道”,正好用来形容出久根这本有趣的书。
——止庵(文化学者、作家)
★ 能在旧书店里被一再探问搜寻的作家,才是此生无憾的作家。然而阅读这本书就是在累积遗憾,那么多惊鸿一现的销魂版本,你只能望梅止渴了。
——史航(编剧、策划人)
★ 妙笔生花的《给作家标个价》与我们琉璃厂旧书店老板孙殿起的名著《贩书偶记》之间,隔着一个叫“趣味”的家伙。
——谢其章(藏书家)
★ 出久根达郎因写作而爱书,因爱书而到旧书店工作,进而自开店,然后继续搞创作。实现了爱书人的完美人生。
——韦力(藏书家)
★ 旧书业前辈的市场文学史。
——胡同(布衣书局老板)
★ 热爱旧书店与日本文学的人们一定不要错过这部日本的《贩书偶记》。出久根达郎在古本屋经营现场浸淫多年,在文坛也活跃有时。此书既涵括丰富的日本古本屋知识,也对日本近现代作家有独到深刻的解读,还记录了与人、书的种种邂逅,是属于书蠹们的盛宴。
——苏枕书(青年作家)
2019年8月26日 想读
眼睛游戏 豆瓣
作者: [英] 埃利亚斯·卡内蒂 译者: 陈良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10
三部曲回忆录的第三部,卡内蒂 回忆了自幼年至成年的生活、求学、思想乃至写作的历程,将动荡变幻的时代旋律、趣味横生的个人经历在此书中散逸纵横、交织铺成,令读者一窥并理解这位大师及其作品的敏思、宏博和不朽。
2019年8月25日 想读
日本手工艺 豆瓣
作者: [日] 柳宗悦 译者: 金晶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纪日本手工艺百科全书
★★★
【编辑推荐】
1、柳宗悦是日本民艺之父,其思想及作品深刻影响了现代日本的设计理念。
2、本书是柳宗悦历时二十载,踏遍日本国土考察各地手工艺后留下的一份珍贵手稿,以平实的语言,佐以手绘插图,详实地介绍了日本丰富的手工艺,堪称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纪日本手工艺百科全书。
3、本书收录100余幅日本手工艺插图,生动还原日本手工艺的神韵,语言平实易懂,是一部不错的了解日本手工艺的入门书。
【内容介绍】
在机器生产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何我们仍需要手工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坚信手工制品承载了人的心智,有机械制品难以模仿的美学。
本书是柳宗悦历时二十载,踏遍日本国土考察各地手工艺后留下的一份珍贵手稿,以平实的语言,佐以手绘插图,详实地介绍了日本丰富的手工艺,堪称一部全景式的二十世纪日本手工艺百科全书。
【名人推荐】
那时的日本,也许并没有太多人会认真思考这些因为日常而容易被忽略的事物,所以他(柳宗悦)的举动,应该也是和他设计的房子一样,反潮流反时代进而行,不是刻意确是本性,更有一种先进的超越性。
——庆山(安妮宝贝)
2019年8月22日 想读
工艺之道 豆瓣
作者: [日] 柳宗悦 译者: 陈文佳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9
★★★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影响百年日本设计美学的经典之作
★★★
【编辑推荐】
1、柳宗悦是日本民艺之父,其思想及作品深刻影响了现代日本的设计理念。
2、《工艺之道》是柳宗悦阐述其工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
3、《工艺之道》一反潮流地引导大众关注日常器物的健康之美、朴素之美,论证器具的实用价值与服务精神是其美学的核心,而优秀的器物源自匠人的无心,而非艺术家一时灵光之产物。
4、《工艺之道》中提出的艺术理念历久弥新,深刻影响着日本当代的设计美学。
【内容介绍】
《工艺之道》是柳宗悦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在本书中,他一反潮流地引导大众关注日常器物的健康之美、朴素之美,论证器具的实用价值与服务精神是其美学的核心,而优秀的器物源自匠人的无心,而非艺术家一时灵光之产物。为生动阐释自己的艺术理念,在本书最后,柳宗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一一评述了自己所钟爱的工艺品,从工艺家与美学家的角度对其美学价值细细道来,极富洞见。
日本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在《工艺之道》中提出的艺术理念历久弥新,深刻影响着日本当代的设计美学。
【名人推荐】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就是柳宗悦写的《工艺之道》,非常非常棒,完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对生活重拾敬意,他真的是把太多的情怀放在了我们平时没有关注的一点点小的事情上,人要有器物的精神,也就是器物之心。
——汪涵
2019年8月22日 想读
生存心理 豆瓣
Deep Survival: Who Lives, Who Dies, and Why
作者: [美] 劳伦斯·冈萨雷斯 / Laurence Gonzales 译者: 朱鸿飞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9
生活,总有一座山峰等待攀爬!
◎ 编辑推荐
☆ 研究户外探险和生存的经典之作
作为科学研究生存主题的书,本书自 2004 年初版以来一直收获好评不断,畅销十余年后于 2017 年再版,2018 年即获得埃里克·霍弗奖和蒙田奖章。本书已被译为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和中文等多种 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 为什么有的人活下来了,有的人却死去?
本书是作者 30 多年来参与各种冒险活动和阅读各种事故报告的研究结晶。作者将精彩纷呈的案例表述为一个又一个生存故事,穿插以神经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哲人言语、亲身体悟,层层铺进,首尾呼应,和读者一起在本书冒险之旅的终点找到终极的生存法则。
☆ 关于户外探险、极限运动与灾难事故的饕餮大餐!
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火灾救援、舰载机着舰、摩托雪橇手冲高、游骑兵魔鬼训练、漂流遇险、冲浪、海难、远足、滑雪、失踪、攀登、坠山、坠机,乃至战争灾难、企业管理,等等,无一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 内容简介
劳伦斯·冈萨雷斯用这本书帮我们打开了一个绝妙纷呈的世界的大门,那里危险遍布,迷惑丛生,意外层出不迭,死亡如影随行,让人读后不由自主地发问:置身其中,我会怎么做?
火灾救援、舰载机着舰、摩托雪橇手冲高、游骑兵魔鬼训练、漂流遇险、冲浪、海难、远足、失踪、攀登、坠山、坠机,乃至日常生活中遭受的各种困境和意外,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挑战!在这本书中,劳伦斯·冈萨雷斯既心思缜密地分析种种事故案例,又满怀激情地讲述个人经历;既求助于古代哲学家的真知灼见,又佐证以现代神经科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试图探索人们在面临危险和挑战时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与行动背后的深层原因。
本书的目的不是教人如何做,而是追寻深刻理解,当生死存亡之际来临,我们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 名人推荐
《生存心理》提供了一个观察生存、冒险和生命本身的新视野。冈萨雷斯带领读者们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在行程的最后我们都能学到生存法则。同样重要的是,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冒险的价值何在?我喜欢这本书。
—— 杰德·威廉森(Jed Williamson),《北美登山事故》前编辑
对最伟大的冒险——生存——的深刻研究,让人欲罢不能。通过讲述有关灾难与忍耐的精彩故事,冈萨雷斯探究了生存者特有的冰雪般清晰的思维。
—— 杰里 科巴伦科(Jerry Kobalenko),《平地珠峰》作者
《生存心理》对传奇求生故事的见解,是至今为止我读过的书里最好的一本。
—— 达里尔 米勒(Daryl Miller),麦金利山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前首席登山护林员
每一个历险的人都该读一读。
—— 杰夫 兰德尔(Jeff Randall),兰德尔探险生存培训学校
◎ 媒体推荐
对雪崩、山难、失踪海员和“9·11”人间地狱的生动描绘。
——《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
“直击人心 …… 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份实用野外求生指南。”
——《童子军》(Scouting)
◎ 获奖记录
2018 年埃里克·霍弗奖得主
2018 年蒙田奖章得主
2019年8月21日 想读
筋膜拉伸 豆瓣
Fascial Stretch Therapy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波尔 / 克里斯·弗雷德里克 译者: 李哲 后浪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 - 8
基于20年实践经验
可用于恢复和维持健康的神经、肌肉骨骼和筋膜系统的独特拉伸手法
直观好理解,方便易操作,可取得快速康复效果
◎ 编辑推荐
☆ 20 年实践经验:两位作者都获得了托马斯·梅尔斯在“动作肌筋膜整合”方面的认证,并且是畅销书《拉伸致胜》的作者。近 20 年来,克里斯和安在筋膜拉伸疗法、动作肌筋膜整合和物理治疗方面取得了领导地位。他们现在是拉伸致胜学会的董事,并开设了筋膜拉伸疗法(FST)认证培训讲习班。
☆ 直观易理解,方便易操作:本书后半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拉伸方案,直观易掌握,可操作性强。既可以成套采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个体性。
◎ 内容简介
向读者展示了一套易于理解和方便操作的手动筋膜拉伸疗法,这一拉伸疗法是在两位作者数十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治疗手法。本书后半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拉伸方案,直观易掌握,可操作性强。既可以成套采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个体性。
◎ 名人推荐
《筋膜拉伸》是一个指南,使从业者可以了解该拉伸方法的各个方面,并唤起其最大程度的细心的工作态度。
——托马斯·W.梅尔斯,职业物理治疗师,《解剖列车》作者
2019年8月21日 想读
大逃港 豆瓣 Goodreads
6.8 (34 个评分) 作者: 陈秉安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 - 7
《大逃港》内容简介:共产主义曾经描绘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伟壮丽的图景,它曾承诺不仅将给社会带来平等、公正,而且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比资本主义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世纪之后。社会主义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都取得了广泛的胜利。
2019年8月21日 想读
无路可逃 豆瓣
9.0 (33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8
尽管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物去人非,连那个时代种种标志物都成了收藏品,但它在社会生活里和我的心里却还时隐时现,并使我不得安宁。
这一次,冯骥才讲述自己的“文革”十年
历史不是他者,它已是你生命深处的一部分
2019年8月19日 想读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 豆瓣
作者: [美]克里斯•麦克唐纳 / [美]丽莎·哈纳沃尔特 译者: 阿依慕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想知道风靡全球的动画人物——“马男波杰克”的诞生契机、成长经历吗?
想了解《马男波杰克》动画的制作理念、角色设定,编剧、配音等环节的幕后故事吗?
想搜集《马男波杰克》的独家手稿、彩蛋趣事、支线情节、隐藏八卦和周边冷知识吗?
《马男波杰克:幕后艺术集》是由《马男波杰克》动画制作团队官方授权的正版典藏图书!从艺术指导(画手)丽萨的才华与梦想,和其与创作者拉斐尔的奇葩友情开始,用100多张创作手稿,600多张剧照,配以大量制作团队核心成员的采访纪要,带你纵览一匹在作业本上随手画出的涂鸦小马,最终如何傲立于潮流之上的时间长轴。一起探究动画成功的秘密,分享不为人知的精彩……
动画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才是马男波杰克的完整世界。值得献给爱“马男”,爱动画的你们!
2019年8月19日 想读
职人志 豆瓣
作者: 黄靖懿 / 严芷婕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2
“职人(しょくにん)”一词来自日本,专指“传承守护着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并通过双手制造出良品”的生产者。职人对于制作有很执着的坚持,对自己的职业怀抱着极高的热情,不懈地投注心力于磨炼手艺,为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作品而努力,亦可称为“匠(たくみ)”。
即使在二十一世纪高科 技、信息传播发达的年代里,依然坚守着职人传统,只做符合自己标准的良品——这样的职人在台湾仍可见其踪迹。
本书作者,两位对传统手工艺神往已久的90后设计系台湾女孩,毕业后没有忙就业,而是在老师鼓励下花一年时间寻访隐藏在台湾各地的老手艺人。选取52种代表性行业,52位老字号传承人,以民国旧报纸+手绘的新形式,记录下正在凋零的传统手工艺之美。
此外,她们对职人的工作场景、制作工序和工具都有相当细致的描绘,让读者除了欣赏作品之余,更可通过工具的形与象,细览职人的世界。
★ 新出版形式:以一年52周,每周一份周报的形式,报道了全台52位各个行业老字号的手工艺人。
★ 新视觉传达:戏仿民国旧报纸版式,精工手绘、真人照片、文字访谈融为一体,风格多元化,内容丰富,满足读图时代的需求。
★ 新编排体例:分为“职人故事”“工法步骤”“制作工具”“作品橱窗”等几个小栏目,有故事有情怀,也有技艺工法干货分享。
★ 新阅读乐趣:除正篇内容,更有模拟老报纸的“分类广告”,征婚启事、离婚声明、各类巡演、皮鞋广告等各种插科打诨,小细节好玩有趣。
★ 兼具实用:每篇均提供所探访职人小店的详细地址、地图、联系电话,可按图索骥,直接购买到书中所介绍到的工艺品。
2019年8月17日 想读
工艺之道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柳宗悦 译者: 徐艺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
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 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美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2019年8月17日 想读
逃离奥斯维辛 豆瓣
作者: [英] 鲁道夫·弗尔巴 译者: 李丹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9
17岁的犹太少年鲁道夫·弗尔巴几度反抗,但最终被送进奥维辛集中营(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杀人工厂)。在集中营21个月,他目睹了176万人被屠杀,自己也十几次面临死亡威胁。但他凭着勇气、运气、智慧与品德,不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而且进入了数十万囚犯中的上流社会,甚至还和集中营里的一个美丽姑娘谈了半年美妙的恋爱。当得知还将有近百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骗到奥斯维辛屠杀时,他下决心逃出去告诉全世界真相。结果他真的成功了,他拯救了60万犹太人。
2019年8月16日 想读
电影的虚拟生命 豆瓣
The Virtual Life of Film
作者: [美]D. N. 罗德维克 译者: 华明 / 华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2
当制作与观看电影的几乎所有真实与虚拟的方面都被数字技术所替代的时候,甚至连“看电影”的概念也正在迅速变成一种过时现象。随着作为媒体的电影胶片的几近消失,以及参与争夺观众的新媒体出现,电影——以及电影研究——将会如何?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这本书中,D. N. 罗德维克思考了胶片电影的命运以及它在21世纪电影制作与观看的美学与文化中的角色。
在这里,罗德维克提出和考察了与其他以时间为基础的媒体以及当代视觉文化研究有关的,对于电影消亡的三种不同批评反应。
他认为,电影在虚拟艺术的系谱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当胶片电影消失的时候,电影继续存在——至少是在1915年以来好莱坞创造的叙事形式中。罗德维克还发现,大多数所谓“新媒体”是根据电影的隐喻塑造出来的。
他的这本书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数字技术是如何像其之前的电视和视频一样,服务于将电影作为20世纪成熟的视听文化加以保存——以及,在同一时期里,它们是如何为一种我们只能开始辨认其轮廓的新的视听文化的出现做准备的。
2019年8月16日 想读
亲历切尔诺贝利 豆瓣
LA VÉRITÉ SUR TCHERNOBYL
8.4 (5 个评分) 作者: [俄] 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 译者: 刘建波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8
切尔诺贝利安全神话的破灭
近距离接触核灾难现场
揭露史上特大核事故的真相
◎ 编辑推荐
☆详细记录史上特大核事故切尔诺贝利事件
☆作者作为专业人员,以第一视角带领读者重回真实的核爆炸现场
☆反应堆控制室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作者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多方取证,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
☆见证亲历人员的愤怒,救援人员的英勇,无辜受害者的脆弱与坚强
◎ 内容简介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梅德韦杰夫对1986年4月至5月间在切尔诺贝利发生的悲剧的每日进展记录。作者从专业角度还原了核事故的第一现场,详细分析了事件的起因。本书内容包括事发前核事故案例介绍,切尔诺贝利高层潜在的问题,事件发生原因,经历现场的个职别的人的大量证词;叙述层层递进,将整个事件彻底摊开。本书向人们展现了人类的自大,无知,救援人员的英勇与民众的无辜,并由此引出对核能的反思。
◎ 名人推荐
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重视的记录文件。作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前设计工程师,梅德韦杰夫掌握大量独家相关资料,并且他在书中也翔实逼真地描写了错误的操作流程、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培训以及领导层的失败的情况。梅德韦杰夫的这本书将会作为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基本资料保存。
——费什·巴赫(Murray Feshbach),苏联问题研究所秘书办公室
作者梅德韦杰夫作为切尔诺贝利的建设者之一,他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是怎样、为何变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个梦魇。他展现了造成事故的每一分钟的混乱和错误的决策,当局对这一问题既保密又不愿意正视,使问题更加严重。
——马歇尔·高盛(Marshall I. Goldman)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这本书讲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故事,内容非常吸引人,并且这场悲剧改变了人们对核能的看法。
——罗伯特•彼得·盖尔(Robert Peter Gale)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国际核事故小组组长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起悲剧,它激发了人们的不安和恐惧。作者可能是第一个完整描述整个事件的人,本书还原了事件背后令人震惊的真相,并让读者了解到事发时,所有的预防措施都没有发挥作用。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俄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2019年8月16日 想读
甲骨文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2 (116 个评分) 作者: Peter Hessler 八旗文化 2011 - 6
詩人、甲骨文和青銅器研究者、自殺於文革期間的陳夢家,其故事塵封已久,猶如等待破解的密碼。紐約客記者、著名美國作家何偉深入中國,補綴、還原了他被古文字、青銅器、政治和謠言糾纏的一生,並藉此再現了和文字有關的隱秘歷史、大千世界,讀起來令人匪夷所思,感慨萬千。何偉不僅「考古」挖掘出一段段和甲骨文、古中國有關的歷史、故事和人,他還通過若干次遊走中國的旅程,出入於古代和現代,講述了若干相互交織、充滿了隱喻的故事,並尋找到彼此的內在聯繫,繪製出一幅幅奇異的當代甲骨拼圖。在《尋路中國》一書中,何偉好像是當代馬可波羅,開著吉普車深入中國,在《甲骨文》裡,他則似乎扮演一個西方占卜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是何偉自己製作的占卜當代中國的甲骨。
2019年8月1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