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造就电影的时刻 豆瓣
Moments That Made the Movies
作者: [英] 大卫·汤姆森 (David Thomson) 译者: 兰若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9 - 3
大卫·汤姆森是我们这个时代蕞伟大的电影评论家,也是蕞值得信赖的电影史学家。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作者)
电影史学家大卫·汤姆森在代表作《造就电影的时刻》里,从1887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早期先锋性的照片开始,选取百年电影史中包括《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M 就是凶手》《长眠不醒》《第三个人》《公民凯恩》《火车怪客》《东京物语》《日落大道》《西北偏北》《放大》《教父》《唐人街》《出租车司机》《闪灵》《蓝丝绒》《暴力史》《声名狼藉》等70多部电影,引领读者进入一场视觉的饕餮之旅:既让我们一次性领略了影史上重要作品的魅力,又能从他对大量的影像细节的解读中体会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动人瞬间。他以独特的角度和作家精准恰当的表达,揭示了一个时刻是如何成就一部电影,从而告诉我们电影的本质,以及镜头内外的苦乐人生。
这些电影时刻驻扎在我的记忆中,当影片的名字被提及,它们即刻浮现在我脑海的银幕上。
——大卫·汤姆森
这本书流淌着庄重的叙述、无心的私语、自在的漫谈……不止于有趣,简直叫人兴奋。一个又一个时刻,对它们的每一次描述都值得细细品味,因为它们出自我们这个时代蕞受推崇的影评人大卫·汤姆森之手。
——《纽约时报》
汤姆森对电影“时刻”的观点每每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华盛顿邮报》
洞察敏锐,妙笔生花,汤姆森总是能赋予他选择的电影时刻神秘感与传奇性。
——《波士顿先驱报》
电影爱好者的挚爱。这本书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读者会因为它迅速冲向影院。
——《出版人周刊》
《造就电影的时刻》是一部被包装成“休闲读物”的电影史。它循着自己的逻辑,向我们展示了70余部作品,其中很多是悬疑片或者不常见的类型。汤姆森以资深影迷与众不同的视角和作家精准恰当的表达,揭示了在电影中一个时刻何以成就整部作品。无论是《当哈利遇到莎莉》中的轻松,还是《过客》里的深邃,汤姆森的解读让我们领悟:细微瞬间里蕴藏着庞大而永恒的力量。
——《旧金山纪事报》
2019年2月1日 想读
伍迪·艾伦电影全解 豆瓣
WOODY ALLEN FILM BY FILM
作者: [英]詹森·所罗门斯 译者: 陈煜慧 2018
伍迪·艾伦无疑是最成功和知名的世界级电影导演之一。他是一位每个演员都期待与之合作的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影响无人能及。他的电影深受广大影迷喜爱——无论是神经质但却妙趣横生的都市罗曼史《安妮·霍尔》《曼哈顿》,完美展现女演员魅力与爆发力的《午夜巴塞罗那》《蓝色茉莉》,还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午夜巴黎》《汉娜姐妹》,都激发观众思考和提问,同时能更为轻松地面对自身情感和哲学等方面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编剧或导演,伍迪·艾伦自从1965年第一次在大银幕上释放出表演天赋后,就一直享受着他的电影之旅。多年来,他始终保持每年交出一份优质电影答卷的纪录。
本书涵盖了50年来伍迪所有具有开拓意义的影片,由备受尊敬的英国影评人詹森·所罗门斯撰写,深入探讨了伍迪的每一部作品,是迄今为止对这位导演作品最完整全面的评析和解读。这不仅是一部以作者和伍迪之间揭露性的访谈为特色的电影传记,更是对世界上最复杂、最有创造力和最受爱戴的导演之一进行有趣和权威的探索。
2019年1月21日 想读 当当五折,已下单
WKW 豆瓣 Goodreads
9.8 (9 个评分) 作者: Wong Kar Wai / John Powers Rizzoli 2016 - 4
The long-awaited retrospective from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film director celebrated for his visually lush and atmospheric films. Wong Kar Wai is known for his romantic and stylish films that explore—in saturated, cinematic scenes—themes of love, longing, and the burden of memory. His style reveals a fascination with mood and texture, and a sense of place figures prominently. In this volume, the first on his entire body of work, Wong Kar Wai and writer John Powers explore Wong's complete oeuvre in the locations of some of his most famous scenes.
The book is structured as six conversations between Powers and Wong (each in a different locale), including the restaurant where he shotIn the Mood for Love and the snack bar where he shot Chungking Express. Discussing each of Wong's eleven films—fromAs Tears Go By and Days of Being Wild to 2046 and The Grandmaster—the conversations also explore Wong's trademark themes of time, nostalgia, and beauty, and their roots in his personal life.
The first book by Wong Kar Wai, and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look at his oeuvre, this stunning, lavishly illustrated volume is as evocative as walking into one of Wong's lush films. With more than 250 photographs and film stills and an opening critical essay by Powers, this volume is poised to become the film book of the year.
2019年1月19日 想读
詹姆斯·邦德 豆瓣
James Bond 007: Agent des Zeitgeistes
作者: [德]维尔纳·格雷夫 译者: 景丽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0
“摇匀,不要搅拌。”拉风的跑车,性感的女郎,再加上一些其他佐料,这一切立刻让人联想到电影史上最成功的间谍片——007系列。虽然自1962年以来,詹姆斯•邦德电影的结构就几乎从未改变,却令人惊异地细致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潮流和时尚。心理学家、邦德专家维尔纳•格雷夫研究了不同时期的007影片,从中找到大量的“时代特征”,并用照片、海报和电影风格将之记录下来。
本书笔触华丽,读来盎然有趣,读者可从中了解过去这些年里不断变换的社交规则、道德规范(如“杀人执照”)以及各类偏见。从这个层面上说,詹姆斯•邦德也永远追随着时代。
2019年1月17日 想读
如何正确吵架 豆瓣
THE HEART OF THE FIGHT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朱迪斯·莱特 / 鲍勃·莱特 译者: 鍾辰麗 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 3
学会有效争吵,吵出持久幸福
◎编辑推荐
☆ 爱情也许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童话,幸福却只能来自积极坦诚的撞击,哪有不吵架的伴侣?你们对待争吵的态度,将决定你们关系的未来。
☆ 本书作者莱特夫妇对婚姻进行了30年研究,在伴侣培训项目中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他们发现,一味回避争吵、维持表面和谐的做法,会让伴侣失去共同成长的机会,对爱情有害无益。只有学会正确的吵架方式,勇敢吵,坦诚吵,才有机会解决你们各自身上和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作者将日常生活中的争吵分为15类,剖析了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各种常见误区,提出了帮助伴侣获得幸福的6条技巧。争吵不仅仅是具体事件引发的,它还可能反映出一方或双方未被满足的渴望、未被解决的问题以及某种需要打破的思维模式。你们要做的,正是借着吵架的机会挖掘这些意义,从而让你们不仅有相爱的激情,更懂相守的艺术。
◎ 内容简介
你也许见过很多教你避免吵架、和谐沟通的婚姻指南,本书的主题却正好与之相反。莱特夫妇在对大量伴侣进行研究、提供咨询和培训的基础上提出,将无效争吵转变为高效率、有意义的争吵,借争吵之机发掘其后隐藏的真正问题,才是促进亲密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法。
吵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吵,徒然让无效争吵一再损害伴侣间的感情。本书将教你分辨15种最常见的争吵类型,并介绍挖掘争吵的本质、将冲突转变为幸福的6个技巧。你将看到,某些通过主流文化深入人心的爱情理论是多么不可靠,能给双方带来真正幸福的亲密关系其实需要你们走下云端,在脚踏实地的冒险中获得。你们能走上持续幸福的道路,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奥秘尽在每一次小小的争吵之中。
◎ 名人推荐
无论是对待朋友、生意伙伴还是伴侣,只要你想建立真诚、充满活力的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吵架》都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创新之作,它会用你意想不到的方法教你如何积极与人相处。
—— 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畅销书《心灵鸡汤》(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作者
莱特夫妇的创新方法与研究可谓最实用而有效,可以将伴侣与个人的潜能与满足感最大化。
—— 巴内特·巴恩(Barnet Bain),电影导演、《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执行制片人
一部切实有效的伴侣指南。莱特夫妇在大量婚姻咨询的基础上告诉我们,为什么伴侣需要争吵。放心争吵吧,但要用正确和充满创意的方法去吵。你要学习的内容尽在这本书里。
—— 拉里·克什鲍姆(Larry Kirshbaum),时代华纳出版集团前CEO
《如何正确吵架》有充分的社会学证据支撑,是对作者和其他人研究的一次呈现。需要此类建议的伴侣们会发现,本书轻松生动的行文令人乐在其中。
—— 芭芭拉·J. 里斯曼(Barbara J. Risman, PhD),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副主席
无论是交友、恋爱还是结婚,我们想要发展出良好的关系,都需要投入地与对方互动。莱特夫妇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指南,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投入而非回避,才能享有稳固的关系。
—— 桑妮亚·乔凯特(Sonia Choquette),《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直觉力培训第一人
我参观过莱特的工作坊,学员们充满活力、条理清晰、坦诚直率的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会告诉你,完美关系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值得注意的细节。
—— 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百思买(Best Buy)前CEO
我从来没有像喜欢《如何正确吵架》这样喜欢一本关于婚姻的书,它介绍了如何重塑伴侣间的冲突,让你们能永远在一起!本书中关于冲突的新概念令人着迷,它们能帮助解锁并维持健康的神经化学反应,不畏惧任何问题和危机的考验。我已经迈进婚姻的第46个年头,这本书给了我新的启示,让我能始终坚持与丈夫实现健康的沟通。不管你们是即将结婚还是希望目前的婚姻能够天长地久,这本书都是必读书。
—— 朱迪斯·E. 格拉泽(Judith E. Glaser),畅销书《对话智商》(Conversational Intelligence)作者
情侣们讨厌冲突,雇员们讨厌冲突,连你的宠物都讨厌冲突,但冲突和随之而来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而你越爱一个人,或越想爱一个人,你们就越容易发生冲突。然而,如果你们以公平、有爱的方式争吵,这反而会让你们更加亲密。朱迪斯和鲍勃向你展现了正确与错误的吵架方式,每对伴侣都该读这本书。
—— 马克·瓦德门 (Mark Waldman),宾夕法尼亚大学灵性与心智中心副研究员、治疗师
《如何正确吵架》有一个听起来反常识的大前提:你们相爱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快乐,而是为了帮助你们双方做到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提供了非同寻常、有说服力、充满智慧和关爱的新方法,值得推崇。
—— 托尼·西蒙斯(Tony Simons, PhD),康奈尔大学副教授,《正直的红利》(The Integrity Dividend)作者
如果你渴望童话般美好的爱情,那么你会失望的,因为在任何关系中——无论是公是私——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此,学会将冲突变得具有建设性是获得稳固关系的诀窍。《如何正确吵架》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冲突拉近双方距离,你会发现这种冲突需要你们共享过往体验,更深入地互相了解,并发展出历久弥新的信任。
—— 布莱恩·巴特利特(Blaine Bartlett),国际知名演讲家、高管教练、管理顾问以及企业与领导力开发专家,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董事
我读过不少关于如何更好地爱你的伴侣的书,但从没读过教你如何正确吵架的书。莱特夫妇不仅阐明了最基本的道理,更介绍了一系列以建立持续而充满活力的关系为终极目标的策略。
—— 梅丽莎·G. 威尔逊(Melissa G. Wilson),畅销书《人脉已死》(Networking is Dead)作者
◎ 获奖记录
获得2016年度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银奖
2019年1月16日 想读
高度敏感的力量 豆瓣
Zart im Nehmen: Wie Sensibilität zur Stärke wird
作者: [德] 卡特琳·佐斯特 / Kathrin Sohst 译者: 魏萍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2
高度敏感领域研究先驱卡特琳‧佐斯特收集大量真实案例
倾力打造热销全球多国的暖心作品
◎ 编辑推荐
☆ 一本来自高度敏感者的暖心之作,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与一般的专家学者不同,本书作者卡特琳·佐斯特同样是一位高度敏感者,她从自身经历出发,组织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和案例,透过温 情的话语,向读者娓娓道来。她鼓励高度敏感者们接纳自己,从容地与世界和解。
☆ 全面、系统
《高度敏感的力量》结构清晰,分别讲述了基础概念及含义、丰富多样的案例和触手可及的资源和方法。它涵盖了高度敏感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能令人对高度敏感性产生全面深刻认识的书。
☆ 案例引人入胜,能激起共鸣
与很多同类书不同,这本书并不会向人展现过多理性和条条框框。它是一本包含了感情和真诚的书,其中一个体现就是丰富而精彩的案例。在书中,你会结识误入歧途,放纵堕落,最终抗争成功的年轻人;预见“千年虫”问题,并化险为夷的程序员;在职场频繁受挫,最终找到出路的新手妈妈……每一段经历都贴近生活,每一份改变都让人动容。
◎ 内容简介
你在熙熙攘攘的大商场里总觉得烦闷,可别人却有说有笑?
你能闻出饭菜不可口的气味,可别人却说你嘴太刁?
你能利用直觉识破谎言,可别人却说你疑心太重?
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先驱伊莱恩·N.阿伦发现,约15%~20%的人属于高度敏感者,他们天生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能比其他人更深入而敏锐地感知并处理内外刺激。因此,他们也常常被贴上“玻璃心”“矫情”“脆弱”等标签。
作为一名高度敏感者,本书的作者卡特琳·佐斯特现身说法,收集了包含感官、健康、工作、家庭、娱乐等多个主题的丰富案例,鼓励高度敏感者抛弃世俗的标准,大胆做自己,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特殊禀赋,造福自己和他人。
2019年1月2日 想读
写作的禅机 豆瓣
Zen in the Art of Writing
7.3 (9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巨超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2
文学大师创作心法首度披露
不可不读的经典写作指南
◎ 编辑推荐
☆《写作的禅机》被《作家》杂志(The Writer)选入“十大最佳写作指导书”,出版二十余年,长踞美国亚马逊图书分类榜前列。
☆ 集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诗人、编剧于一身,二十世纪科幻文学巨匠,《华氏 451》作者雷·布雷德伯里数十年写作经验淬炼而成,为你解锁不可言说的灵感密码!
☆ 在记忆和夜梦中不懈搜寻,于潜意识中探察自我,抓住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在创造力的火焰中将其永远凝固转化,释放你内在的灵感与天赋!
◎ 内容简介
灵感从何而来?故事怎样开始?记忆中出现过的瞬间是否为素材埋下了伏笔?创意构思时有无路径和经验可循?这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它们看上去如此神秘又不可言说——“体验,创作,它们就像铜板的两面。铜板旋转时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一种天启的瞬间。”——而现在,这本书将带我们接近这些“天启的瞬间”。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华氏451》作者雷·布雷德伯里创作心法首度披露。引领你回到过去,探勘科幻大师如何把爱意或愤怒化为写作动力;如何丰富身体的各种感知以喂养缪斯;如何抓住人生中某个吉光片羽,并将之永久凝固……全书共十二篇,行文幽默风趣,如诗般轻盈巧妙,犹如穿越时空与大师促膝长谈,帮助有意写作的你厘清创作迷思,一路前行。
◎ 媒体推荐
布雷德伯里,写作时全身通电,痛饮生命,欣喜若狂的家伙,将这几篇关于写作与创造的散文呈现给我们,它们释放了他身上每一盎司的兴味与热情。
——《柯克斯书评》
《写作的禅机》这本书,可以说纯粹是布雷德伯里为他个人的写作技法所唱的爱的赞歌。
——《洛杉矶时报》
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像布雷德伯里那样,把语言的创造性与禅意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星期日电讯报》
2018年12月29日 想读
写作全技术 豆瓣
大人のための書く全技術
作者: [日] 斋藤孝 译者: 程亮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1
人手必备的实用写作技巧完全指南
涵盖所有实用写作类别,即学即用,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 编辑推荐
☆ 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首次公开多年写作经验,从基础框架到高手写作技巧一步一步带你提升写作能力。
☆ 一举提升“读”“写”“说”三种能力,成为驾驭综合语言能力的高手
“读”“写”“说”这三种能力看似各不相同,但实则应互有联动。在当今社会,只是具备其中一种能力并无法成为一名出色的职场人士。作者提倡先从门槛较低的“说”开始,降低写作的压力,用“阅读”将获得的知识再输出,进而提升文章品质,同时将扎实的写作风格运用到讲话方式中,这样才能在商务领域中获得更大的成果。
◎ 内容简介
发出的邮件总是无法准确传达主题,也无法获得预期的回复;写好的企划方案中缺乏最核心的价值;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写出一封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道歉信……
其实,只要掌握基础的写作能力,就能够成为商务类文章的高手。这本《写作全技术》中凝结了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累积至今的所有写作技巧。从最基础的构建文章框架开始,到如何深化文章的内容,再到有效联系“读”“写”“说”这三种语言能力,教你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写出抓住本质且打动人心的文章。同时,这本书中还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商务文章的实用型写作技巧,让你轻松应对所有需要写作的场合。
2018年12月21日 想读
642件可写的事 豆瓣
642 Things To Write About
5.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旧金山写作社 / San Francisco Writers'Grotto 译者: 徐阳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2
每个人都需要的创意笔记
颠覆传统写作方式,怎么写都可以的减压利器!
想表达,不知道如何下笔?
想倾诉,找不到可靠的秘密“树洞”?
大脑“宕机”时,焦虑悲伤时,需要一个温暖的文字避难所?
这就是你需要的创意笔记
没有写作时限,没有字数要求,没有体裁限制
轻松游戏,放肆表达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编辑推荐
长踞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风靡全美的创意冒险书
亚马逊读者五星好评全力推荐
★ 让你心跳加速的 642 个“真心话与大冒险”
打开你的脑洞,天马行空,放飞自我!
★ 纾解焦虑的减压神器,把烦恼、愤怒通通交给纸笔,
放胆去写,解放你的真实天性!
★ 这是一本需要你独自探索、亲自完成的书,适合永久收藏及赠送,
享受放松心情与艺术创作的乐趣吧!
◎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n Franciso Writers’ Grotto)的作家成员共同完成,全书有 642 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任意门”,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
2018年12月20日 想读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 豆瓣
Steering the Craft
8.5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杨轲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1
世界科幻大师的写作课
波澜壮阔的故事航海之旅
◎ 编辑推荐
☆ 星云奖、雨果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世界科幻、奇幻小说大师倾囊相授!
☆ 经典赏析+习作练习+写作工作坊+延伸阅读 = 充满惊喜的私人写作计划。
☆ 用显微镜观察故事发展进程中的细枝末节,掌握叙事的根本要素 和语言的游戏规则。
◎ 内容简介
写作是一门手艺,技巧精湛者才能获得艺术的自由。世界科幻、奇幻大师厄休拉•勒古恩认为,创作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只有掌握真正的技巧航海,才能在暗礁和重重险阻间开拓属于自己的航道。
本书是厄休拉•勒古恩主持“写作工作坊”时的课堂讲义,也是她多年创作及阅读经验的浓缩,聚焦于叙事文与虚构写作最重要的十件事:语言的音乐性、文字间的有机作用、结构与调性、叙述者的视角与口吻……坦诚、敏锐、充满洞见的艺术领悟与经典文学名著碰撞出惊人的火花,富有挑战性的文学技巧分析与范例赏析、练习及延伸阅读相结合,引导你在故事的海洋中确定自己的航道,顺利扬帆远行。
◎ 媒体推荐
对于已有小说写作经验的写作者和追求精进的写作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本书简明扼要、叙述清晰,能够陪伴和鼓舞那些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勒古恩在这本书里揭露了技巧为何是一门艺术。这本书就像一颗明亮之星,能够指引所有航行在写作之海的人。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勒古恩是位睿智的写作者,是富有幽默感的讲故事大师。她既可以为那些阅读《纽约时报》的读书人讲故事,也可以取悦孩子们。她所写的每一种故事类型,可以说都重塑了那个故事类型的面貌。
——《波士顿全球报》(Boston Globe)
2018年12月20日 想读
电影是什么! 豆瓣
作者: [美] 达德利·安德鲁 译者: 高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3
打开巴赞的问号,理解巴赞的思想;探索电影的艺术,反思电影的现象。
堪称解读名著《电影是什么?》的上佳读物
《电影是什么!》回应着巴赞的著名问题,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一个占据着压倒性优势地位的“电影观念”,无论电影承受着什么样的变化,这种独特的“观念”会一直指引着它。
本书对电影独特价值的分析不仅着眼于20世纪的电影历史,还着眼于我们当下的视听文化。它从影史中大师的佳构之中梳理出明晰的脉络,雄辩地证明了电影这个在1895年之前并不存在的事物的力量。
2018年12月17日 想读
激昂的幻梦 豆瓣
A DREAM OF PASS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作者: [美] 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 著 / [美] 伊万杰琳·墨菲斯(Evangeline Morphos) 编辑整理 译者: 姜若瑜 后浪丨台海出版社 2018
方法派表演体系开山之作
曾获威尼斯影帝、凭《教父2》提名奥斯卡、照亮玛丽莲·梦露/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的明星导师李·斯特拉斯伯格自述创派始末
斯氏体系留待解决的问题,这本书找到了答案
◎ 编辑推荐
「情感记忆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
本书是了解方法派发展历史及 其内涵的权威著作,完整呈现了对当代表演艺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方法派的训练方法与贡献。创立者斯特拉斯伯格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瓦赫坦戈夫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演员表演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演员如何真实地去感受,又能自由地控制其在舞台上需要做的一切,富有表现力地传达出真情实感?斯氏体系留待解决的问题,这本书找到了答案。
***
要相信,你必须实实在在地去相信;
要有信念感,你必须有物品能激励自己产生信念感;
要有想象力,你必须将想象中的事物具体化。
***
☆ 方法派宗师、演员工作室艺术总监李·斯特拉斯伯格自述创派始末
☆ 被布莱希特喻为革命性的教学法,20世纪美国演员表演风格的转折点
☆ 创造性地发展了斯氏体系,吸收了“幻想现实主义”的精髓
☆ 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分享了如何自如地激发创造力、捕捉灵感,以及从表演的角度,如何打破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障碍
☆ 奠定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开山之作,中文世界首次引进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奠定方法派表演理论的开山之作。创立者斯特拉斯伯格在斯氏体系和瓦赫坦戈夫“幻想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演员表演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详细介绍了方法派的主要工作目标,并通过放松、注意力集中、情感记忆、感官记忆等练习,填补了斯坦尼体系没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本书内容根据斯特拉斯伯格上课时的录音、笔记整理而来,既有理论的思考,也注重实际应用,是了解方法派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斯特拉斯伯格还以通俗易懂且富有故事性的语言,与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分享了如何自如地激发创造力、捕捉灵感,以及从表演的角度,如何打破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障碍。
◎ 媒体推荐
本书是对戏剧或电影表演深感兴趣之人的必读之书。
——《好莱坞报道》
本书第1次真正地描述了方法派……李·斯特拉斯伯格让我们了解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怎样改变了他的生活;描述了他的发现和历程;为想象、紧张、放松、情感记忆、未卜先知和控制提供了独特的实例;展示了大量的表演训练方法;对同时代的表演风格及阿尔托、布莱希特、格洛托夫斯基进行了评述。本书对剧院的演员、导演,对学习戏剧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著作。
——《出版家周刊》
对怀有远大抱负的演员来说,本书的价值远远不仅是一本必读书籍,李·斯特拉斯伯格帮助批评家和爱好者们认识到了演员的障碍,深入剖析了隐藏在伟大作品背后的艰难历程。
——《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
全书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语言轻松易懂……详尽描述了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演出……精彩之至。
——《纽约时报》
本书是表演艺术的权威著作……这是斯特拉斯伯格唯一一次全面探讨他创办表演学校的初始、理论和实践……我们看到,方法派就如同在明媚的阳光下,透过珠宝放大镜从各种色泽和层面中显现出它的优点与瑕疵……这种描述方式上一次还是出现在爱德华·登比的舞蹈评论中。斯特拉斯伯格以一种直率、清晰、敏锐的方式描述了伟大的表演,真诚……详尽……准确……别具慧眼、振奋人心,这是一部实用而独一无二的表演书。
——《洛杉矶时报》
本书是一份重要的文化档案。
——《书单杂志》
书中关于创造性过程的探索会使对灵感本质感兴趣的人们获益匪浅。
——《图书馆杂志》
◎ 名人推荐
如果没有李·斯特拉斯伯格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的戏剧将会缺乏活力和雄心壮志。
—— 伊利亚·卡赞,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无论对新手演员抑或是资深演员,本书都是有价值的。
—— 保罗·纽曼,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得者
从杜斯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些在戏剧和电影中照亮这个世纪的璀璨群星们,为我们留下了令人沉醉的记忆。
—— 索菲娅·罗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18年12月14日 想读
变化的位面 豆瓣
Changing Planes
8.8 (85 个评分) 作者: [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梁宇晗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世界幻想文学的传奇篇章
奇幻科幻文学女王厄休拉·勒古恩晚年力作
想象力与黑色幽默的绝妙结合
颠覆人类世界的现行规则 反思文明与人性的价值
◎ 编辑推荐
☆ 《变化的位面》的作者厄休拉·勒古恩于今年(2018年)1月22日去世,《纽约时报》评价她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斯蒂芬·金也送上别致的悼词:“愿她在银河中旅途愉快”。勒古恩不只在世界奇幻、科幻文学界有崇高的地位,更被重量级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列为美国文学经典作家之一。她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简练优美的文笔丰富了整个奇幻科幻小说领域的内涵,对尼尔·盖曼、萨尔曼·鲁西迪、乔治·R·R·马丁、大卫·米切尔等优秀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变化的位面》于2003年出版,获得了2004年轨迹奖最佳小说集的肯定,是勒古恩较为晚期的创作。十五篇故事涵盖了对于生化危机、消费主义、人类语言、梦与睡眠、生命与轮回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可以说是一部蕴含了勒古恩一生智慧的作品。
☆ 《变化的位面》中,勒古恩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诡奇的平行世界,这里有不睡觉的永醒者、不会死亡的不朽者,不愿飞翔的翼人,基因改造后的玉米人……并以此揭露与讽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荒谬。
☆ 《变化的位面》的叙事风格多变,小说里既有像博尔赫斯那样探究语言本质、寓意深远的故事,也有对埃舍尔错视风格的文学模仿;犹如《银河系漫游指南》,充满了对地球以外世界的奇思妙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幽默讽刺则让人想到《格列佛游记》。勒古恩以亦庄亦谐的笔调描写了一段段精彩纷呈的位面旅程,并寄托了深远的寓意于这些故事当中,在在显示了她幻想小说大师级别的功力。
◎ 内容简介
学会这种转换法,摆脱在机场烦躁不堪的等候,畅游千奇百怪的位面!
基因有百分之四是玉米的人、混合所有人与动物潜意识的梦境、
不需睡眠的新世代、仅有一户平民的王族国家……
在表面奇趣横生的事物之下,让勒古恩带你深入探索这些位面背后的故事。
◎ 名人推荐
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
——尼尔·盖曼
勒古恩不仅仅是一名科幻作家,更是一名文学偶像。
——斯蒂芬·金
勒古恩是不懈追求和平王国理想的美国作家之中,最足以作为典范的那个。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充满了扭曲的幽默感……也许是勒古恩至今为止最富有娱乐性、最有趣的小说集。
——加里·K·沃尔夫
厄休拉·勒古恩的文字极为优美,是我钟爱的女作家。
——村上春树
厄休拉·勒古恩的想象力丰富,风格上乘。作为当代科幻及奇幻作家的典范,其成就远超过托尔金和多丽丝·莱辛。
——哈罗德·布鲁姆
◎ 媒体推荐
阅读本书是一种极乐。
——《出版者周刊》
《变化的位面》为位面旅行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勒古恩仍然在运用她优雅却刻薄的写作才华将世界上的各种愚行展示于我们面前。
——《卫报》
作者以其生动的描述、超然的冷静、富于幽默感的讽刺和敏锐的双眼将我们带入了不同的世界,相信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会想要亲身进行位面旅行。喜欢异世界游记的读者一定会为本书而欣喜若狂。
——《书单》
小说中充满了哲理,正如乔纳森·斯威夫特与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风格。
——《纽约时报·书评版》
在这本书当中,勒古恩完美地运用了她创作神话的能力……书中的陈述引人入胜,具有煽动性。故事富于想象力和娱乐性。与以往一样,勒古恩的笔触还是充满了魔力。
——《柯卡斯书评·加星评论》
《变化的位面》与奥维德的作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勒古恩试图创作一本现代版的《变形记》,在本书中,那些有血有泪的类人住民正是我们的替身。
——Book Page
《变化的位面》这本书是一个新型写作方法的实验品,它以一种精心设计的格式将异世界的游记和异形生物的调查报告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整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
——The Zone
在类型文学当中很难找到比此书更能引人深思的作品了,与此同时它还拥有优美的文笔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仅从这部小说集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向苛刻的批评家们对于这位优秀的作家却从不吝惜溢美之词。科幻与奇幻小说的女王万岁。
——SF Crousnest
◎ 获奖记录
☆ 本书获2004年轨迹奖最佳小说集。
☆ 作者曾获得6个星云奖、7个雨果奖、21个轨迹奖、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大师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世界奇幻奖、卡夫卡奖、号角书奖、纽伯瑞奖等多项殊荣。
2018年12月13日 想读
陆上行舟 豆瓣 谷歌图书
Werner Herzog: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Conversations with Paul Cronin
9.7 (15 个评分) 作者: [德] 维尔纳·赫尔佐格 / [英] 保罗·克罗宁 译者: 黄渊 雅众文化/上海三联书店 2018
维尔纳·赫尔佐格是德国电影新浪潮的灵魂人物,一生拍摄电影逾六十部,在剧情片和纪录片领域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大多以狂热、孤独的狂想者为主人公,强调人力与天意的对抗,很多作品具有寓言性质。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称赞他是“当今最重要的电影导演”。
在本书中,赫尔 佐格全面回顾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其中涵盖了《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陆上行舟》《卡斯帕·豪泽之谜》《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等代表作品的台前幕后,以及他为拍摄这些作品而深入荒漠、雨林、高山等蛮荒之地进行的冒险与探索。赫尔佐格在这本书中给予观众的除了艺术上的启示以外,还有超越电影与艺术的人生洞见。它关乎勇气、真实与意志力,而这正是赫尔佐格那些“疯狂行径”背后的实质。
~~~ ~~~
德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
德国新电影的“意志”
特吕弗、杨德昌一致推崇的电影大师赫尔佐格
首次全面回顾传奇电影生涯
给未来导演的迷途指南
给所有影迷的人生之书
~~~ ~~~
当今最重要的电影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在我看来,现代电影中只有《2001太空漫游》《现代启示录》等少数几部作品具备赫尔佐格那样的大胆幻想。
——罗杰·伊伯特
他在电影里呈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一种令人着迷的荒谬,而那些荒谬引你质疑现实的本质。
——艾罗尔·莫里斯
2018年12月13日 想读
小丑的流浪 豆瓣
I, Fellini
10.0 (11 个评分) 作者: [意]费德里科·费里尼 / [美]夏洛特·钱德勒 译者: 黄翠华 雅众文化/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1
◆唯一获得过1座戛纳金棕榈大奖、2座威尼斯银狮奖、5座奥斯卡金像奖的导演
◆与伯格曼、塔可夫斯基,并称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
◆意大利殿堂级电影大师费里尼,一生及电影创作的珍贵总结
——————

费德里科·费里尼是意大利电影大师,他的艺术电影成就是1960年以来欧洲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影响了库布里克、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大卫·林奇、蒂姆·伯顿……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导演之一。

费里尼对镜头的纯熟运用,以及他“意识流”的剪辑方式,将回忆、想象、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窥浮华朽败,析恐惧灵魂,让镜头外的观众宛如被包裹在一场荒诞却又真切的梦里。

本书是费里尼的一生及电影创作的珍贵总结,他说:“我把我仅有的一生都说给你听了。”
——————

媒体评论:
◆在电影院里,你永远认得出哪部是费里尼的电影,他有他的个人风格。有些东西是你学不来的、是与生俱来的。他是个一流的小丑,有伟大、独特的想法。
——比利·怀尔德
◆年轻时在戏院看的《大路》令我感动。欣赏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就不能错过《阿玛柯德》与《八部半》这两部代表作。
——侯孝贤
◆费里尼从《浪荡儿》开始持续到今天从未间断的自传,一直令我有所触动。我认出了那借着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来自我评估,不断与另一个世界——电影——作比较的乡村,以及电影观众抑郁的青春。
——卡尔维诺
2018年12月13日 想读
手冢治虫:原画的秘密 豆瓣
手塚治虫 原画の秘密
8.3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手冢制作公司 编著 译者: 阿修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
从“ 第一手原画 ”与“ 作废原稿 ”
观察“漫画之神”奋斗的痕迹
珍藏手稿大公开
编辑推荐
◎“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珍藏手稿大公开
书中手稿来自手冢治虫28部漫画作品,包括《罪与罚》《三眼神童》《MW》《阿波罗之歌》《火鸟》《灯台鬼》《原人伊西物语》《神奇独角马》《阿常》《人间昆虫记》《虹之序曲》《神奇美乐蒙》《电影万岁》《森林大帝》《车手》《怪医黑杰克》《佛陀》《原子小金刚》《神奇少年》《三个阿道夫》《缎带骑士》《我的孙悟空》《狼人传说》《多罗罗》《修马力》《W3(三神奇)》《超级太平记》《风介风云录》。
◎通过修改前后的手稿对比,从什么是漫画的“原画”开始,到“手冢漫画”的完成过程、色彩的魔术师、各种修改、前情提要与人物介绍、剪刀与胶水的艺术、消失的原画,加上穿插着小单元:原画的副产物及作品解说等等,让读者们彻底了解何谓手冢治虫原画的秘密。
本书通过展示、比较160余张珍贵的手冢治虫“第一手原画”与“作废原稿”,介绍手冢创作原画的步骤、对彩色稿进行色指定的方法、各种修改画稿的标记、剪贴重组的方式等,引领读者了解手冢治虫创作的全过程。
2018年11月29日 想读
戏梦巴黎 豆瓣
The Dreamers
8.5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尔伯特·阿代尔 译者: 冯涛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8 - 4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这是部写给1968年巴黎的性感情书,那是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电影和情爱并重的年代。1968年巴黎五月学运前夕,美国少年马修在法国电影艺术馆邂逅孪生兄妹泰奥和伊莎贝尔,三人都痴迷于电影。马修拥有隐秘的同性恋激情,但深深压抑在心中;泰奥和伊莎贝尔自小就俨然雌雄同体般长大,既是兄妹又是情人。马修的欲望于是同时指向泰奥和伊莎贝尔,三个如花少年通过沉溺于电影世界的方式深陷于性爱、禁忌、乱伦的情欲,无法自拔——直到五月事件的革命暴力强行闯入,他们甜蜜又迷乱的青春欲望之梦不得不让位于理想主义的革命激情……
2018年11月28日 想读
色情 豆瓣
L'érotisme
7.4 (24 个评分)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 张璐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2
【编辑推荐】
★比《色情史》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色情研究著作。
★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张璐翻译。
★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内容简介】
1957年,乔治•巴塔耶出版《色情》一书,相比其1950—1951年撰写,但并未完成的草稿《色情史》,这本《色情》展开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色情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他关于色情的理论,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理论作品。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禁忌与僭越,从内在体验、死亡禁忌、生殖禁忌、僭越、杀戮与战争、献祭等多方面分析了色情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不同方面中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结合金赛、萨德、列维-斯特劳斯及巴塔耶本人的研究成果或文学作品,对色情主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巴塔耶循序渐进地分析多种形式的色情,让色情这一庞大的主题从深陷的黑暗中脱身而出,从而揭开色情的秘密。
2018年11月27日 想读
知觉之门 豆瓣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 Heaven and Hell
7.5 (3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庄蝶庵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 - 5
◆ “垮掉的一代”“雅痞”“嬉皮”几乎人手一本的不朽经典。在那个时代,赞美这本书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 英国伟大作家、《美丽新世界》作者阿道斯·赫胥黎最具献身精神的作品!用迷离的文字记录下了亲自服用迷幻剂之后的超感官体验!
◆ 深刻改变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一代又一代西方人的主流审美!影响力波及文学、美学、神秘学、艺术、设计、音乐、绘画、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 催生了迷幻摇滚乐,塑造了Pink Floyd、大门、地下丝绒等迷幻摇滚乐队,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了他们:披头士 | 鲍勃·迪伦 | 大卫·鲍威 | 杰克·凯鲁亚克 | 乔布斯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吕克·贝松 等。
◆ 收入超过30张彩色高清西方名画。
——————————
阿道斯·赫胥黎晚年时应朋友之邀,亲自尝试了从一种名为佩奥特的仙人掌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麦司卡林,并且导致了诸多幻觉的出现。同时,赫胥黎的朋友以及妻子也在旁录下了整个过程。事后,经历过幻象的赫胥黎内心无法平静,便根据脑海中的种种回忆,以及重听录音中自己的喃喃细语,再加上自己对于幻觉的种种思考,写下了《知觉之门》一书,并在之后又写作了它的续篇《天堂与地狱》。两篇上下呼应,借着对幻觉的解读,探讨了超越整个时代的终极问题:人脑究竟有没有极限?当利用外部因素打开大脑紧锁的神秘之门,人会不会成为无限?——“清除一切迷障,知觉之门将开,万物显出本相:如其所是,绵延无止。”
另值一提的是,在阿道斯·赫胥黎临死之时,面临巨大的病痛,他给妻子在纸上努力写下了最后的遗言:“LSD, 100微克,肌内注射。”
——————————

精彩极了,又富娱乐性。——《纽约客》

赫胥黎将神秘主义归结于药物的作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纽约时报》

这本书指引了无数的嬉皮士“动身上路”。——《每日电讯》
2018年11月27日 想读
重返美丽新世界 豆瓣 Goodreads
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8.9 (28 个评分) 作者: [英]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庄蝶庵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 - 4
《重返美丽新世界》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包含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论著,也是其内容最精简、信息量却最庞大的作品。书稿出版于1958年,而本书是国内第一个未删减版本。该作品对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预言了世界两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未来;同时他还对自己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做了详细的比较。舆论认为,赫胥黎对现代人类社会的认识超出普通人50年,在今时今日阅读他的作品,能让读者有一种重新认识了人类社会本质的感觉。
※随《重返美丽新世界》附录《美丽新世界》最新译本。
----------------------------------------------------
在这部新作中,赫胥黎再次运用了他对人类关系的博识,将我们周边的这个真实世界和他那个预言性的1931年进行了比较。这确实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因为你会发现他对遥远未来的那种讽刺性预言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现实……在这个处于变动之中的世界里,《重返美丽新世界》在为心灵增添力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重返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严肃而具有清晰逻辑的思考后的产物,其中传达的信息绝不该被忽视。他在其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批判精神早已超越了其早先作品中那种单纯的愤世嫉俗。最后几页尤其令人震动,其中传达了这样一个悲伤的信号:或许人类本身并不希望获得拯救。
——曼努埃尔·布拉干萨,《时间和潮汐》
在《1984》中,人们被对痛苦的恐惧所控制;《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则被对快乐的盲目追逐所控制。
——《娱乐至死》作者 尼尔·波兹曼
反乌托邦的思路则提醒我们,未来也可能是坏的,今天的一切未必事事胜过昨天,而明天的一切也未必事事强似今天。
——王蒙
2018年11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