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美国医生谈:我在中国的高水平健康生活 豆瓣
A Journey to Good Health in China: An American Physician's Perspective
作者: [美]圣西睿智 译者: 胡阳潇潇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6
*关注中国最热点的健康话题,国内第一部直指空气污染的大众图书;大篇幅解读你不得不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条件告知只有医生知道的健康秘籍!
*美国在华最权威的全科医生根据在中国居住近10年的经验写成,只针对中国,绝对接地气!他在中国结婚生子,在中国行医,对中国感情很深,写的都是对中国人最有益而中国人不知道的健康建议!
*无论屌丝还是土豪,都需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都可以轻松摆脱目前的健康困恼,在中国过上欧美式的高水平健康生活!
*作者圣西睿智,美国人,中国通。和睦家医院著名医生;崔玉涛和冀连梅的同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做客嘉宾;《纽约时报》针对中国环境和中国人健康问题的专栏作家;中国最有名的英文健康杂志BeijingKids著名撰稿人;《母子健康》杂志特约作者。巨多光环集于一身,绝对健康权威保证,比舒肤佳都让人放心!
------------------------
美国在华著名医生圣西睿智,利用自己从医多年积累的最权威最专业的工作经验,就当前中国人最关心的健康热点话题进行最适合中国人阅读的讲解。本书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讲解现在国人最发愁的空气污染问题,让人面对雾霾天,依旧敢大口呼吸.
第二章讲解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问题,教会读者如何购买放心食品,如何鉴别不安全食品,如何保证饮水健康。
第三章是健康秘诀,让读者在少花钱、不看病的前提下摆脱亚健康,过上欧美生活水平的高质量健康生活。
第四章主要讲在当今这个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护我们的家人和孩子,让全家人都能活得更健康、更快乐。
2014年6月3日 想读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 豆瓣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
7.1 (7 个评分) 作者: 钟伟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6
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他动一动笔,就有争斗
爱他的视他为瑰宝,恨他的却除不掉他
专栏随笔十年精选,生活中的必读之书
*15岁才小学毕业还没考上中学
*17岁成为金庸的中文秘书、董桥的得力助手
*18岁开始在文学界获奖无数
*2次大闹香港文坛,史称“第一次钟伟民现象”和“第二次钟伟民现象”
*张小娴在成名作《面包树上的女人》中特意借用他的诗
*小说《雪狼湖》不仅精彩,还被改编成张学友主演的音乐剧,已成经典
*小说《花渡》更是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同获首届“香港书奖”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仅书名就红遍全国,也是他最富争议的一部文集
他的诗歌曾曾屡次获得香港最高奖项,他的小说已经成为经典,但钟伟民最让人拍案叫好的还是他的专栏文章。霸气外露的他天天写,激进的报纸天天登,一晃十年,就这样写了3600篇!这些文章大到骂特首,小到损明星,包罗万象,唯独没有假仁假义和虚伪文艺。写久了,出名了,他的文章人人看,成了各色人等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
香港的出版社曾将钟伟民的3600余篇专栏文章整理,精选了600余篇,名为“狼心系列”。这个系列出版了6本,出版后都立刻冲上了各大畅销榜!其中,第二本《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因其“强大的书名”,立刻就被传到了大陆,成为了一部“奇书”。读过的人都说好,没读过的都在找。
钟伟民现在定居澳门,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极少再问江湖事,玩石、贩石度日,过得甚是逍遥。编辑苦求,他才应下,准许推出《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的大陆版,这也是钟伟民专栏文章第一次介绍给大陆读者。
出版社不想原封不动引进港版的内容,而是精选了钟伟民的整个“狼心系列”,近400页的内容,超过150篇的犀利文章,精美开本,并请顶级设计师SOMA设计封面,让读者一次性看过瘾。
钟伟民在引言中说到:“……《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的书名流进了大陆,凶残如我的读者,个个要看这本书。这下好了,像一个刽子手未出场,吃饭的家什却做了预展,到真见了我用文火煮文人,做起细剐的活儿,能喝一声彩,赏几个铜板就万幸了。”
2014年6月3日 想读
阿甘后传 豆瓣
Gump & Co.
作者: [美] 温斯顿·葛鲁姆 译者: 赵元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6
喜剧人物层出不穷,阿甘永远是个中经典
《纽约时报》畅销冠军,《阿甘正传》续集作品
纪念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上映20周年献礼
持续了20年的欢笑与感动,《阿甘后传》继续
如果被改编为电影,《阿甘后传》绝对会再次成为奥斯卡“得奖机器”
------------------- -
进入不惑之年的阿甘归来,离我们上一次见他已经很久了。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精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
——《好莱坞报道者》
如果你想知道阿甘和他朋友们又有了什么新故事,那就必需读《阿甘后传》。和你我这种普通人一样,阿甘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渴望好好生活,经历又非比寻常,这也是他惹人喜爱的原因。
——《芝加哥太阳报》
又一场精彩绝伦的滑稽剧,串起了众多看似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历史人物。在《阿甘后传》中,作者延续了过往的喜剧精神,巧妙地将阿甘和各种真实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每件大事,阿甘都要傻乎乎地插上一脚。说实话,历史呈现给我们的这些人物已经够可笑,阿甘的出现,让他们更可笑了。
——《亚特兰大宪报》
阿甘应该被嘉奖,因为他向聪明的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生活的真实图景。大概每个读者都比阿甘聪明一些吧?《阿甘后传》就像拉里•金评价的那样,有趣又好笑。
——《华盛顿邮报》
《阿甘后传》值得一读再读。和正传一样,后传同样是用令人捧腹的大白话写成,把我们那个无可取代的阿甘又带了回来。阿甘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因此,如何让阿甘的新故事在我们心里生根成了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得不说,他的解决方法妙极了。
——《旧金山纪事报》
读读《阿甘后传》吧,它就像年假一样令人心情舒畅。
——《亚特兰大杂志》
《阿甘后传》包括了正传中所有令人着迷的传奇性冒险故事。
——《每日综艺》
我发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阿甘的魔咒之中,开始用他的眼光打量起世界,读者会从头笑到尾的。
——《弗林特日报》
--------------------
阿甘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他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阿甘正传》的男主角,也是那部荣获了6座奥斯卡小金人的电影的主角,其中包括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经过了20年的等待,阿甘终于回来了!原作者带来了《阿甘后传》,该书被美国国宝级主持人拉里•金(Larry King)惊呼为“我读过的最搞笑的书”。在后传中,阿甘老了一些,但他还在继续奔跑着,直接跑进了以纸醉金迷著称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每当我感到困惑的时候,就去珍妮的墓地看看。她说她会永远在那儿等我。”
捕虾公司经营失败,阿甘破产了,只能在新奥尔良的一家脱衣舞夜总会里做保洁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重返橄榄球赛场,但赚了笔小钱后又稀里糊涂地失业了。为了糊口,阿甘挨家挨户去兜售假百科全书,就此拉开了《阿甘后传》的序幕。此后,他大闹了可口可乐总公司,又奉总统里根的密令飞往伊朗亲身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伊朗门事件”,之后事情败露后,锒铛入狱。出狱后的阿甘混过华尔街,认识了包括汤姆•汉克斯在内的好莱坞明星,凭“一己之力”推倒了柏林墙。最后,阿甘前往巴格达,在海湾战争中活捉了萨达姆,又把他放了回去……历史,又在不知不觉中被阿甘牵着鼻子走了……
2014年6月3日 想读
钝辞 豆瓣
作者: 芦哲峰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2014 - 5
在我的诗歌里面,《黎明》和《炼狱》显得尤为灼热与锋利,对于他们,我其实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一切想要表达的,都已被诗用尽。但回想他们的成长,却是一个幸福而漫长的过程。《黎明》的写作,时间跨度有点长,最早的一首《十一月,秋到冬的顿悟》写于2000年,最晚的一首《命运》写于2003年末。地域跨度同样遥远,从黑龙江一路写到中越边境。他们彼此之间像一条藕断丝连的河流,暴烈又宁静地流向大海;《炼狱》写于2003年的广西,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迥异的南方文化,给了我足够的灵感和冲动。南北文化在我的头脑和心灵里交媾,冲突与和谐、勾引与反抗,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炼狱》挣扎而生。
2014年6月1日 想读
来世今生 豆瓣
作者: 朱天衣 2013 - 10
内容简介
《来世今生》是一本对朱天衣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专栏文章的结集。共计散文83篇。书稿分为:“初长成”“一家人”“山居记”“琼碎谈”四部分,朱天衣在这四部分中漫谈了她的童年与青春期的生活记忆以及朱家趣事,成年山居生活中的琐记与杂忆,同时亦有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感慨抒发收录其中。
编辑推荐
《来世今生》讲述的是在那座岛屿上忽远忽近的生活记忆。眷村里的台风与童年,文学世家的烟火气和大锅饭。与原住民比邻而居,与救养的猫狗同生共憩。这是朱天衣和姐姐朱天文、朱天心笑逐生长的艺文台湾。《来世今生》也是静伫在来世今生的交界处,一座浓缩大国与小家记忆的恋恋岛屿。
媒体推荐
作为享誉台湾文坛的“朱家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朱天衣不仅仅通过文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她和她的猫猫狗狗的山居生活同样也吸引着读者。
朱天衣还有两位著名的姐姐朱天文和朱天心。她们是胡兰成的弟子,著名文学家朱西宁、翻译家刘慕沙的女儿。和两位姐姐比较起来,朱天衣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走文学道路,她是在其他道路上摸爬滚打了一圈之后,才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她当过台湾著名摇滚歌手高凌风的伴唱,演唱的民歌《深秋浓浓的枫红里》轰动台湾歌坛。她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平剧,也不时被找去演戏或当模特儿,直到二三十岁,朱天衣发现,如果想把生命中的什么留下来,文字才是最隽永的。“只有文字,才可能把你的生命永远地记录下来。”
——华商报
2014年5月29日 想读
经典电影十八讲 豆瓣
作者: 戴锦华 中信出版社 2014 - 5
《经典电影十八讲》为独角兽公开课之“北大课堂”的第二本。本书源自一座难求,被誉为“北大最受欢迎女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老师的电影课。从17位导演和数十部经典电影作品切入,从五个角度展示影片精读的基本方法和解读策略,讲述电影语言语法的应用,同时通过解读实践引导读者学习当代电影理论的捷径。本书在深入剖析电影文本的基础上,直面影片所隐含的文化中关于“情感结构”等问题,尝试处理“情感结构”中种种幻象与真实,讨论主体性的呈现,切断电影理论自身历史和现实的脉络,还原它们在东西方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中的原初位置。在与读者品味电影中的智性和感性的同时,分享电影批判的利器。
2014年5月29日 想读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 豆瓣
作者: 郑实 2014 - 5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是第一本深度讲解欧洲低地两国历史文化的中文旅行指南;
荷兰: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如今的泽国水乡,拥有全世界青年最向往的开放城市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昔日的欧洲泥沼,今日欧盟首府都会,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最浓稠的巧克力风情。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内含300多幅精美图片,40多个辉煌景观,带你一起穿越尼德兰和勃艮第古国,感受几十位帝王将相与文化精英的悲喜故事。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附赠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人物手册,帝王生平、名流轶事随手查阅!
2014年5月26日 想读
自慰 豆瓣
作者: 安娜·凡·内克 译者: 巫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9 - 3
《自慰:一种巨大恐惧的历史》主要内容:手淫(亦称自慰)在十九世纪被看作一种可怕的恶习。正如普鲁东所写的,这种恶习“戕害了年轻久”。人们认为它严重损害健康,从事这种行为就等于是自毁。1860年,有令法国医生说,在世界上,被自慰这种恶习害死的人,要多过死于历次战争的人,多过死于各种瘟疫的人。这种恐惧在欧洲流传甚广,甚至远渡重洋,传到了北美。1870年,有部美国著作这样写道:“自慰要害你一生,直至死亡;它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你,这种痛苦无法用言语形容。就是死在刑场上,也好过受这种活罪。”
为了防止或者治疗这种毛病,医生或者教育家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应该让年轻人产生真正的恐惧。不过《自慰:一种巨大恐惧的历史》不仅记录了医生和教育家们的这种愿望,还记录了孩子们被这种恐惧折磨的痛苦。那么,这种恐惧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呢?也许大家难以相信,其实它只是始于十八世纪。《自慰:一种巨大恐惧的历史》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可信的叙述,给大家展示了这种恐惧形成、发展、消失的完整周期。
2014年5月21日 想读 扫描版.pdf
115网盘礼包码:5lbeewp9l05a
無法隨心所欲的愛情, 風味絕佳 豆瓣
作者: [日本] 山田詠美 译者: 劉子倩 方智 2006 - 8
◎山田詠美作家生涯20年幾近完美的代表作
◎達文西雜誌總年度愛情小說第一名,名家竭力推薦「白金書」
◎榮獲日本文壇大獎──谷崎潤一郎文學獎
無法隨心所欲的人生味道,有點苦,有點甜;
再細細品嚐,你會發現不僅風味絕佳,更是滋養豐富!

祖母丟給失戀的孫子一顆牛奶糖,告訴他:甜美又入口即化的東西可不是只有女孩子;已有個照顧他無微不至的同居女友,他卻還是忍不住想去找別的情人;父母離婚後,跟媽媽一起搬家的那天,來搬家的工人居然是媽媽的初戀情人……

山田詠美以六篇戀愛小說,嶄新的文字風格,描寫出六種男人、六種生活、以及六種愛情。她將戀愛中的激情、焦灼、痛苦刻畫得淋漓盡致,更展現了小說家近乎完美的「描寫力」。

谷崎潤一郎文學獎評審說:讀《無法隨心所欲的愛情,風味絕佳》,猶如品嚐一道道精美的冷菜,留於齒間的是濃郁的詩情。」
2014年5月20日 想读
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4
迈克尔•乔丹,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了刷屏般不胜枚举的纪录,6次NBA总冠军、2次奥运会冠军、3次NBA全明星MVP、5次常规赛MVP、6次总决赛MVP、10届得分王,迄今依然保持30.123分的个人场均得分最高纪录,等等。然而,“NBA只分为迈克尔,以及其他人”,这句评价不仅在数据意义上成立,更存在于他对篮球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之中。《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书写那个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选秀、突围、绝杀、阴谋、困境、卫冕、飞翔;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飞人乔丹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NBA成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体育机器之一。
2014年5月13日 想读
小房子 豆瓣
The Little House
作者: [美国] 维吉尼亚·李·伯顿 译者: 阿甲 南海出版社 2007 - 8
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冈上看风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变化,小房子还看到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下铁……而一点一点地改变。结果,小雏菊和苹果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好,小房子的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乡下,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
《小房子》问世已经有60多年了,获得1943年的凯迪克金奖。今天人们谈论它最多的,还是它对现代文明的担忧和批判。急剧膨胀的都市,宛如一头长驱直入的怪兽,转瞬间就吞噬了小房子、吞噬了丘陵和丘陵上的雏菊和苹果树……即便是结尾,尽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长着小雏菊和苹果树的丘陵上找到了归宿,但还是留下了一个悬念,又有谁能保证它永远不再被现代文明吞噬呢?
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也是一个弥漫着悲哀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城市的建设过程,更热爱环境、热爱生命。
2014年5月11日 想读
导演创作完全手册(插图第4版) 豆瓣
Directing : Film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 4e
作者: [美]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 Rabiger) 译者: 唐培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4
全球畅销的导演必备手册 一本最值得阅读的经典
全球畅销的经典教程 一本最值得依靠的导演手册
无论对于想实现一个小小电影梦的爱好者,还是已经有丰富经验的职业导演,本书都是一部全面而易于理解的指南。它详细介绍了编、导、摄、美、录各部门职能、合作重点及运作原则,帮助导演规划职业生涯,涵盖了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导演方法、拍摄技术、创作思维和判断标准,在逐项分解之后揭示如何使剧组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庞大拍摄团队精诚合作,顺利完成导演想要讲述的故事。
本书强调低成本数字制作技术,帮助创作者在有限的预算下保证最好的创造力和专业性。作者非常重视从实践中磨练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实际操作的有效评估和练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创作者去发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来,本书已经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受益,使他们得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制作出扎实的好电影。
从我的观点看,市面上没有能与之匹敌的书。
像以前的版本一样,迈克尔·拉毕格在《导演创作完全手册》中继续提供了关于导演技术完整的、全面的综览,事实上它无所不包,从创意到预算,从选角到剪辑。
—— Eric Swelstad,洛杉矶河谷学院媒体艺术系主任
迈克尔·拉毕格的这本书是黄金标准。他将目光放在导演工作的艺术性上,而不仅仅是技巧,这让他成为这类书作者中的佼佼者。拉毕格的品味、学识和洞见在这一版里有更精细的体现。不论对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都是必备的,而且读起来会很有趣。
—— Jared Rappaport,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影视艺术系主任
这是我向自己的学生推荐的唯一一本电影创作类综述书籍。
—— Jeremy Kagan,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教授,圣丹斯协会艺术指导
《导演创作完全手册》的第4版,仍与以往一样鲜活与切题。拉毕格为电影导演技艺设计出了清晰、出色的实用方法,它同时能够提高个人的创作表达能力。通过一丝不苟地探索戏剧性、制作技法、制作工序以及艺术观点,拉毕格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抓住一个剧本的核心,并从中发展出一部电影,并使之反映出导演的核心。
——Mick Hurbis-Cherrier,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电影学教授,电影制作者。
一本导演工作的综合指南,特别强调了这门手艺的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方面……对于那些打算开始制作自己第一部短片或长片的创作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使他们不会学习每样东西都异常艰难。
——《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2014年4月30日 想读
悉达多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46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 校注 丁君君 译者: 杨玉功 译 / 丁君君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2014年4月29日 想读
特别的猫 豆瓣
Particularly Cats
8.6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彭倩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3
故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爱猫成痴的文学大师用优雅的笔调讲述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
猫的世界精彩纷呈。娇美的公主灰咪咪和内省的黑猫咪因为争宠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同为母亲,育儿之道却大相径庭,令观者莞尔;流浪猫鲁夫斯九死一生、大帅猫巴奇奇不幸致残……莱辛的情感体验因丰腴而灿烂。
2014年4月27日 想读
华莱士人鱼 豆瓣
7.9 (82 个评分) 作者: [日] 岩井俊二 译者: 孟海霞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8
19世纪末的香港,相传生物学家华莱士发现了一条怀孕的雌人鱼,对其进行研究。好友之子海洲化却爱上了人鱼之女,与她缔结连理。1913年,华莱士留下一部名叫《香港人鱼录》的奇书后与世长辞,人鱼的传说失落在历史的尘埃里。一百年之后,一艘科学考察船正航行于茫茫太平洋,一条传说中的人鱼模样的东西围绕考察船久久徘徊。未久,一个叫海原密的年轻男子遭遇海难,沉入海底三个月竟然平安生还……人鱼传说缓缓铺展,一扇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门由此打开……
2014年4月27日 想读
计数器少年 豆瓣
7.6 (63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田衣良 译者: 千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3
你曾经数过斑马线的白线吗?
以马路的对面为目标,一边数着有点厚度、被冬日太阳晒到发亮的白线,一边穿越它。极其慎重地移动脚步,深怕自己跌落黑色柏油的谷底似的。白线有十七条。绝妙的质数。除了自己和一以外,再无法被其他数字整除。他说,这是没有朋友的,代表孤独的好数字。
藉由将世界替换成数字,那小子才能安心。为了确认自己是谁,整日数着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那小子说,自己不是人类。自己只是计数器,不是人。
2014年4月27日 想读
私人生活 豆瓣
7.8 (16 个评分) 作者: 陈染 作家出版社 2001 - 3
这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长大后她和一位成年男子既对抗又吸引的“性”的紧张关系,以及她和女邻居禾寡妇之间温情而暖昧不清的奇特关系。后来她终于与一位英俊年轻的男子建立了恋爱关系,可是突然而降生的生活风波和事故,使她几乎是同时失去了母亲、神秘女邻和她的恋人。她努力战胜自己,在满目疮痍的精神创伤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
2014年4月27日 想读
吴川是个黄女孩 豆瓣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6 - 6
这篇小说充满了各种矛盾,姐妹之间的矛盾,爱与恨之间的矛盾,母女之间的矛盾,大陆文化与香港文化、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矛盾等等,严歌苓很擅长把各种复杂的关系编织成一张网,使角色陷于其中,挣扎于其中。故事就变得好看了。 吴川这个角色身上集中了很多微妙的东西。她有着香港人的冷漠与自私,当她在芝加哥遇到“我”——她同母异父的姐姐时,一方面她舍不得抛弃亲情给她带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她又不愿意丧失个人的自由而重新被长辈管束。面对母亲的偏心和“我”的不幸,她只感到嫌恶,“你父亲母亲欠你,我又不欠你的”是她真实的想法。她只在乎她的“酷”与高贵的身份,对老土的“我”常常不屑一顾,;当“我”道德说教干涉了她的自由,她更是深恶痛绝。冲突的焦点是“我”干涉了她的感情生活,两姐妹从此走向决裂。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我”被人欺辱而无处伸冤的时候,吴川居然采用了激烈的方式施行报复,为姐姐出气。这个贴着“自私任性、无所顾忌”的标签的后现代青年,骨子里却有着最传统的亲情意识、家庭意识。
2014年4月27日 想读
雌性的草地 豆瓣
7.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7
故事是从小点儿这个有乱伦、偷窃、凶杀行为的少女混入女子牧马班开始的。主要以小点儿的观察角度来表现这个女修士般的集体。这个集体从人性的层面是荒诞的,从神性的层面却是庄严的。小点儿终于在这荒诞的庄严中涤去了自己生命中的污渍,以死达到了净化,而同样是这份荒诞的庄严扼杀了全部的女孩,把她们年轻的肉体与灵魂作为牺牲,捧上了理想的祭坛。因此这份庄严而荒诞的理想便最终被人清为罪恶。
2014年4月27日 想读
了了 豆瓣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 译者: 杨雅婷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0
一个美国犹太小伙子的乌克兰寻根之旅,遭遇年轻却蹩脚的翻译兼导游、瞎眼司机,外加一条导盲母狗……
乌克兰的蹩脚翻译亚历克斯用错误搞笑的英文记下这段旅程,原本没人听过的小镇查钦布洛德,在三人寻找的情节中,逐渐出现残骸与回忆;美国来的乔纳森根据旅程中的见闻,写出风格奇特的乡野传奇。前者是侦探小说地不断往前回溯,后者则是编年纪事地持续逼近,两者的交汇处则是纳粹大屠杀这段人性与历史的挣扎,在这触动心底最隐秘之处的时刻,点到为止的结尾如一道闪电划过,让读者在真相大白中恍然大悟……
2014年4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