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Struggle: The Life and Lost Art of Szukalski (2018) TMDB 豆瓣
Struggle: The Life and Lost Art of Szukalski
8.9 (15 个评分) 导演: 艾瑞克·多布罗沃斯基 演员: 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
其它标题: 고뇌: 슈칼스키의 삶과 예술 / 挣扎:生命与失落的艺术
1971年芝加哥,晚年默默无闻的波兰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苏卡斯基(Stanisław Szukalski)被当地的一位收藏家偶然发现,并因此吸引了众多当地艺术家和地下漫画家。其中一个人是乔治·迪卡普里奥,而他的儿子就是本片的制片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通过更深入的交流,人们发现这位老者竟然是30年代波兰的国宝级雕塑家。二战期间,波兰经历华沙保卫战后覆亡,苏卡斯基及家人流落美国,并与好莱坞传奇编剧本·赫克特(Ben Hecht)成为挚友,之后在“芝加哥文艺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苏卡斯基的雕塑和绘画精致细腻,充满戏剧性和超现实主义特点。而其色彩浓厚民族主义作品以及晚年独创的伪科学历史主义理论 “Zermatism” 也引起了众多争议
史蒂夫·乔布斯传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eve Jobs: A Biography
8.5 (2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 管延圻 / 魏群 中信出版社 2011 - 10
这本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在2011年上半年由美国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对外发布出版消息以来,备受全球媒体和业界瞩目,这本书的全球出版日期最终确定为2011年11月21日,简体中文版也将同步上市。
两年多的时间,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 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
尽管乔布斯给予本书的采访和创作全面的配合,但他对内容从不干涉,也不要求出版前阅读全文的权利。对于任何资源和关联的人,他都不设限,甚至鼓励他所熟知的人袒露出自己的心声。
“我已经做了很多并不值得自豪的事情,比如23岁时就让我的女友怀了孕,以及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他说, “对我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以对外袒露的。”
谈及和他共过事的人以及竞争对手,他直言不讳,甚至尖酸刻薄。他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一览无余。
同样,他的朋友、敌人,还有同事得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毫无掩饰的视角。
他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的,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
他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奇特的一生 豆瓣 Goodreads
Эта странная жизнь
7.5 (12 个评分) 作者: [俄] 格拉宁 译者: 侯焕闳 / 唐其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10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推荐】
1、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做时间统计法。
本书讲述一个将自己一生的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2、开启心智的第一本书,《冬吴相对论》、《把时间当做朋友》不约而同推荐。
这本书讲述了柳比歇夫过得很好的一生,对于普通人非常有借鉴意义,很多人评价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个人的心智。
硅谷钢铁侠 豆瓣 Goodreads
Elon Musk
7.4 (69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什利·万斯 译者: 周恒星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4
◎全球首部埃隆•马斯克授权著作!了解埃隆•马斯克最全面、最真实、最经典读本
◎创业者必读。首次披露马斯克如何建立和运营PayPal、特斯拉、Space X、Solar City等公司的细节。
◎创新者必读。关于科技、梦想、创业、工作、团队、人生。马斯克首次公开创新的秘密。
◎故事迷必读。硅谷最优秀科技作家阿什利•万斯历时将近4年,遍访300余人,写就记录马斯克传奇人生的经典著作。
◎科幻迷必读。从科幻小说到火星探险,一部关于人类好奇心的伟大史诗。
◎本书独家收录32张埃隆•马斯克成长、创业和婚姻生活的珍贵图片。
◎《纽约时报》、《经济学人》、亚马逊年度商业图书,20余国版本全球热卖中。
◎罗永浩、王小川、周鸿祎、张鹏、余晨、周航 撰文致敬
埃隆•马斯克是风格独具的梦想家,也是眼光独到、一再开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家。从PayPal,到特斯拉、Space X、太阳城,他的创业历程中遭遇了无数棘手的事件,但是每一次突破都令全球惊艳。无论钟情于什么领域,他都可以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44岁的马斯克已经涉足颠覆互联网、 金融、汽车、航空以及能源业。他近乎疯狂的对科技的专注,使他成为目前最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和科技创业家。
硅谷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与马斯克超过40个小时的深度对话,记录了他从粗放贫瘠的南非到国际商业世界顶峰的不凡之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作者首次深入特斯拉、Space X等公司,采访了马斯克的伙伴、员工、家人、朋友超过300人,真实地讲述了马斯克在创立、运营他那些足够改变世界的公司(包括PayPal,特斯拉,Space X和太阳城)时发生的惊人故事。同时也揭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如何专注于创业本身,并同时管理多领域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方法和经验,以及如何在与许多竞争对手交手时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步伐。
埃隆•马斯克的人生经历,和无数改变世界的伟大实业家的经历一样,是那种可以被千百次地写进小说、搬上银幕后,每一次重看都依然激动人心的,属于全人类的传奇故事。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本书献给不愿意根据名声和舆论去评判一位重要思想家的人们。
...................
★ 读懂尼采,从这一本开始。
天才的命运是一再地被误解,以及一再地被重新发现 。
★ 周国平致敬尼采的激情之作暨成名作 ,两位哲学家横跨百年的碰撞和共鸣。
第一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著作,融入周国平自己的人生感悟,引起同时代人的强烈共鸣。周国平:我很庆幸自己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写了这本书,现在来写或许会有别的长处,但不可能有那样高涨的生命激情了。
★ 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孤独的漂泊者已经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当弗洛伊德正在酝酿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尼采看作为他们开拓了道路的人。而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的号召,预示了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一个时代。
★ 触及转型时期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献给在现代世界中迷失方向的人。
尼采所谈的问题是人人都能领会的,特别是现代世界中那些迷失方向的人。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这就是尼采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 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读尼采,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
我今天建议你们读尼采,是怀着一个70岁的青年的心愿,希望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尼采是属于青年人的,我说的青年,不只是指年龄,更是指品格。青年的特点,一是强健的生命,二是高贵的灵魂,尼采是这样的人,我祝愿你们也成为这样的人。——周国平
...................
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 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
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酒神精神、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
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
...................
名人推荐: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见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本书,它们出其不意地站在我们面前,改变了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在这本书里,我们听到尼采说: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都将被重估。对于我们这一代在集体主义思想中成长的人, “上帝死了”这四个字就像是一颗震慑弹,彻底地重构了我们的思想。
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正来自于尼采的存在主义哲学,我们尝试着对所谓的真理发出质疑,对所谓的体制也产生了抵抗的勇气。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不能忘记当年19岁的我捧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心中经历的波澜。今天我才知道,周国平是在6平方米地下室里完成这部杰作的,想以感恩之心对他说:当年您在那样一个角落里的那一声呐喊,唤醒了一位青年的灵魂,后来这位青年的写作是对这一声呐喊的回应。愿中国的年轻人在19岁的时候都能读到这本书。
——《城记》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
吉尔·德勒兹 豆瓣
Gilles Deleuze
7.9 (23 个评分) 作者: [瑞典]芙丽达·贝克曼 译者: 夏开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1
德勒兹,作为一个人和一名哲学家,独特且多面。他的生活和哲学离不开他与彼时最具影响力的几位思想家的友谊、合作与冲突,更不用说他与作家、艺术家和电影创作者的关联。芙丽达·贝克曼跟随德勒兹,从他青葱学生时代受邀去过的沙龙出发,走过他广受欢迎的青年教师时期,最后梳理了其哲学作品的演变。贝克曼考察了德勒兹的哲学发展如何与历史、政治、哲学实践发生共振,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巴以冲突等。德勒兹以令人耳目一新且必不可少的方式与哲学中某些最根本的问题角力。本书强调了德勒兹的遗产如何影响了当代哲学的众多分支,为这位当代哲学家描绘了一幅形象丰满的画像。
2020年3月31日 已读
又是一本只说生平和八卦,而几乎不解释概念的哲学家传记。
传记 哲学
荣格自传 豆瓣
9.2 (17 个评分) 作者: 荣格 译者: 杨德友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9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内容简介: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一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荣格从小就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很小的时候,他就问小孩和各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大人于是告诉他,初生的小孩和各种动物的幼崽都是鹳鸟在晚上从月亮上叼来的。但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他却觉得,小猫小狗由鹳鸟叼来,听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像小牛犊这样重的东西,鹳鸟怎么会叼得动呢?荣格的父亲是个牧师,他要荣格坚信上帝是至善的和无所不能的。
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因为上帝既然全知全能和至善,在他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住进伊甸园后,何以还要创造出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导致人的堕落并从此背上了原罪重担的蛇呢?上帝也并不是至善的,有时甚至是可怕地横暴和恶毒:他要亚伯拉罕杀了自己的儿子以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的诚心;他甚至让大洪水淹没这个世界来祸害人类等。但是父亲告诉他,信仰是不能加以怀疑的,这使荣格感到苦恼。
奇特的一生 豆瓣 Goodreads
7.9 (62 个评分) 作者: [俄] 格拉宁 译者: 侯焕闳 / 唐其慈 海燕出版社 2001 - 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这里是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邓小平时代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8.9 (196 个评分) 作者: [美] 傅高义 译者: 冯克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前沿故事(2015修订版) 豆瓣
作者: 水均益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6
《前沿故事》以2015年的全新视角,重新梳理水均益30年精彩新闻生涯和传奇人生经历,讲述其如何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菜鸟记者”,成长为遍访世界风云人物的“一代名嘴”,与读者分享成长与成功的励志秘籍。
朝气蓬勃的青葱岁月、热血沸腾的新闻理想、惊险有趣的采访故事,使《前沿故事》1998年一出版即狂销50万册,成为影响一代人走上新闻之路的“教科书”。书中水均益想方设法采访克林顿等“小记者搞定大人物”的故事,更成为传媒界分析采访技巧的经典案例。
本书对“98版”所有故事进行修订与续写,重新调整内文结构、目录全换、增删数次,使时间跨度从1984年直到2015年,让读者有更佳的阅读体验;新增与球星贝克汉姆交往、2014年世界杯“炮轰”刘建宏、怀念父亲等数万字全新内容;并重新选择精美图片、设计排版,首次曝光水均益独家珍藏照片。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豆瓣
作者: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译者: 王宗华 等 上海大学 2009 - 3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讲述了: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联邦军总司令,美国第18任总统,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格兰特率部远征,先后夺取亨利堡及多纳尔森堡,这是联邦军队自战争爆发以来所取得的最主要的胜利。随后,他指挥夏洛战役攻克维克斯堡,粉碎了南方军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在取得铁路枢纽查塔努加战役胜利之后,林肯总统提升格兰特为中将,任命他为联邦军总司令。在里士满周边进行的旨在瓦解罗伯特·李的荒原战役中。格兰特最终摧毁敌军,于1865年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接受罗伯特·李的投降。
1868年,共和党提名这位备受尊敬的战争英雄作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并当选总统,在1872年又赢得了总统连任。
1877年离开白宫后,格兰特开始了他环游世界的旅程,曾到过中国受到当时李鸿章的接见。后来格兰特在纽约定居,在这里,他与人合伙开办一家投资公司。结果被合伙人骗得倾家荡产。1884年始,格兰特为《世纪杂志》撰写战争回忆录。尽管遭受着喉癌病痛的折磨,格兰特仍然与马克.吐温签订协议,公开出版他的回忆录。格兰特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描述了那场他本人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战争。
1885年7月23日,就在完成个人回忆录最后清样校对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格兰特病逝于纽约避暑胜地阿迪朗达克的麦克雷格山。他的书公开出版后即成为畅销书,当时销售达三十余万册,为格兰特的遗孀赚得大约四十五万美元的版税。
颠覆者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周鸿祎 / 范海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1
周鸿祎,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他被认为是奠定当今中国互联网格局的人之一。
作为第一代互联网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好的产品经理、创业者,他每时每刻都以自己的实践,为互联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没有在公共场合发声,甚至有粉丝对当前死水一潭的互联网现状不满意,发出了“人民想念周鸿祎”的呼声。
但周鸿祎在小时候,却是一个踢天弄井,动不动就大闹天宫的超级熊孩子,一个成年人眼里的非主流儿童。
小时候周鸿祎在家里经常因为捅出娄子,惹来父母一顿揍。上学之后,更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异类分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戏弄女同学、画漫画丑化惩罚他的老师,甚至因为淘气被警察找上门来。
岁月会让人变得成熟稳重,然而上大学之后的周鸿祎,却也不怎么安分——刚上大学就跟人打架,差点被开除、多次创业失败……
在“熊孩子”背后,周鸿祎还有另外一面:他从小就热爱阅读,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思维体系;他高中时期就立下了“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志向,要做一款产品改变世界;大学期间创业虽然失败,但没有击倒他,反而更坚定了他做好产品,服务好用户的理想。
一个调皮捣蛋四处惹祸的“超级熊孩子”,一个颠覆式的挑战者,经过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凭借着对计算机的无限热爱,蜕变为了人尽皆知的“互联网英雄”。
周鸿祎这个四十年走过的路,一点都没有枉顾时间给他所有的考验和历练。
不甘于平庸的你,读完周鸿祎的成长故事,也可以得到一些启迪,从而颠覆观念,颠覆人生。
滚雪球(上) 豆瓣
作者: [美] 艾丽斯·施罗德 译者: 覃扬眉 / 丁颖颖 中信出版社 2009 - 1
1939午的冬天,9岁的巴菲特在院子里玩雪。他把少量的积雪铲到一块,揉成一个雪球,然后把它放在地上慢慢滚动,雪球越滚越大……
从此,巴菲特再也没有停下脚步,目光投向白雪皑皑的整个世界……
沃伦·巴菲特,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和投资大师,甚至在死后还会影响后世50年的伟大人物,终于向我们敞开了他的心扉。这本他生平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以从未有过的视角,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许多年来聚光灯下高大的“股神”终于走下神坛,以他最平实的语言、最真诚的心,娓娓道来,讲述了他78年人生中最触动人心的故事,分享了他60多年商业和投资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
安藤忠雄论建筑 豆瓣
7.7 (1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安藤忠雄 译者: 白林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1
《安藤忠雄论建筑》是安藤忠雄根据自己给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讲课的内容写成的第一部著作。他在书中详细叙述了自己成长为一名建筑师的全部过程,披露了自己成才的“秘密”。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了自己20来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建筑的全过程。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杨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4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是82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女士年届85岁高龄时完成的一部人生自传,讲述了她这一生的坎坷经历,独家披露了她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著名导演的历程。其曲折丰富的人生生涯和从容淡然的气节风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纯净的文化人对理想和事业的真挚热忱。1950年可以看作杨洁一生的分水岭。1950年之前,当她还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懵懂少女时,就满怀着对延安天堂的幻想,被父亲送往延安,开始她的寻梦生涯。她以少女敏锐纯真的视角体验和观察着延安,记录下那时的人与事,这些看似碎片的记录却为我们呈现出了那个最真实但却鲜为人知的世界。1950年后,她嫁为人妇,却仍旧一心扑在事业上,从播音员、编辑到毛遂自荐成为电视剧导演,不仅成功导演了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影视剧,还为我们留下了《西游记》这部永恒的经典,拍摄过程中那些突如其来的纠葛、磨难和复杂至极的人际关系,令人感叹不已。一代影视才女杨洁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一生。全书以流畅优美、不乏犀利的笔锋,描述了她从1930年代的所见所闻到延安整风、“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历史时期的亲历故事,叙述了从播音生涯向影视导演的转变,记录了在其成为《西游记》《司马迁》《朱元璋》等名剧导演的道路上,所历经的争议、坎坷等诸多人际遭遇。这是一个人的人生口述史,典型地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
十年一觉电影梦 豆瓣
8.3 (53 个评分) 作者: 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10
《十年一觉电影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十年一觉电影梦 豆瓣
9.0 (89 个评分) 作者: 张靓蓓 中信出版社 2013 - 4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
美国《时代》周刊说,李安荣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
陈文茜说,李安终于跃上顶峰,成了东西方电影世界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导演。
站在荣耀的巅峰,李安却通过《十年一觉电影梦》告诉所有人,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意外步入舞台生涯;
他,在纽约名校高分毕业后,遭遇“毕业即失业”;
他,在美国煮饭、带孩子,做全职“家庭煮夫”,整整六年;
人往四十岁走,他才华满腹,却只能在剧组守夜看器材,扛沙袋,做苦力。他“不好意思再谈什么理想”,却不知理想已深埋心底。
李安活得很明白。他说,我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
《十年一觉电影梦》,讲述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一个男人的征服与温存。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 豆瓣
The Innovators: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 关嘉伟 / 牛小婧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4
《创新者》是沃尔特·艾萨克森继全球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不仅讲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为我们 生动地刻画出数字时代的创新者群像,还深度挖掘互联网的精神内核,解读了“诗意科学”这个重大主题。
在近200年的数字化进程中群星闪耀,艾萨克森从第一个计算机程序的创造者、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之女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说起,细数了这一群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创新者,他们包括第一台通用型的电子计算机的创造者莫奇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八叛逆”、天才图灵、英特尔的格鲁夫、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谷歌的拉里·佩奇等。这些拥有不羁创意的先锋者、黑客、天才、企业家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秉承着开放与共享的精神,通过跨越世代的合作,让科技实现了创造性的飞跃,而他们沉淀下来的社会和文化力量成为了滋养创新的坚实土壤。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卷大气磅礴的创新图景,彰显了数字时代的独有气质,即科技和艺术完美交织的奇迹,这也是天才乔布斯一生所追求的主题。只有理解了互联网的精髓实质,才能成为下一个引领时代的创新者。
我是怎么设计航空发动机的 豆瓣
Not Much Of An Engineer
作者: 斯坦利·胡克 Stanley Hooke 译者: 王岭 / 陈娇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 2
斯坦利.胡克先生的这本自传,用带有英式幽默的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生命中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种种故事。以他从一个数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世界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工程掌门人的成功职业生涯为主线,详细描绘了其亲身经历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和诸多细节,其中有着丰富的、真实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内容涵盖了影响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甚至国家战略的各个方面,是在大学课本和一般技术文献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是今天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经验。同时,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清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演进历程,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建立起航空发动机的完整认识。从事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志于成为优秀工程师的年轻学子,以及航空航天爱好者和关心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读者,都能从书中找到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益的东西。
(来自当当网)
明儿到北京城的垃圾堆上看放风筝去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2017 - 6
《明儿到北京城的垃圾堆上看放风筝去》收录汪曾祺先生一生中与不同人物的书信往来,他最重视的京剧剧本与诗歌作品等。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巴金、黄裳、范用、萧珊、陆建华等众多名家的数百封书信往来,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深入理解汪老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文学史的史料。剧本与诗歌更是体现了汪曾祺先生在剧本与诗歌创作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