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地之子 (1995) 豆瓣
大地の子
9.0 (12 个评分) 导演: 松岡孝治 / 潘小扬 演员: 上川隆也 / 仲代达矢
一九九六年在蒙地卡罗电视展中曾夺得“最佳电视作品大奖”的“大地之子”是日本NHK为了庆祝开台七十年,特别投资二十五亿日圆,跨国合作的大戏。
日本战败后,留在满州的日本孤儿松本胜男(中文名为陆一心),虽然被善良的中国夫妇收养,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仍是吃尽苦头,在因缘巧合之下,陆一心的日本生父松本耕次来到中国,和陆一心遇见,他们是否能够相认呢?一段悲欢离合、感人至深的故事于是展开。
本剧改编自山崎丰子的著名小说,日本的演技派巨星仲代达矢演出陆一心的日本生父,仲代达矢曾经和大导演黑泽明合作多次,演出过“大保镖”、“影舞者”、 “乱”等作品,陆一心则是由新生代演员上川隆也担任,他以敬业的态度完成剧中百分之八十的中文对白,本剧也使他在日本一炮而红,并陆续演出许多日本偶像剧。
稻草人 (1987) TMDB 豆瓣
稻草人
8.2 (87 个评分) 导演: 王童 演员: 卓胜利 / 张柏舟
其它标题: 村と爆弾 / Scarecrow
日本统治台湾末期,田里的壮年男人都被拉去南洋当兵,佃农阿发(张柏舟 饰)、阔嘴(吴炳南 饰)两兄弟因为母亲(文英 饰)的偏方造成沙眼而幸免。但没当成兵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上有老母亲要养,中有一个疯了的妹妹,下有成群的儿女要顾,自己种的那几亩地收成又不好。坏上加坏的事是,地主决定把这几亩地收回来给卖掉。这可愁坏了两兄弟。
孩子们体会不到父亲的担忧,依旧在田里玩耍。某一天在地里意外发现了未爆炸的炸弹。两兄弟颇为得意的把炸弹挖出,送到当地的警察那里。警察想借机向上级邀功,拉着二兄弟,让其护送炸弹去“呈现天皇”。一路上有惊无险,总算安全抵达上级机关,结果惹得上级惊慌失措,视炸弹为“烫手山芋”。本想借机得点好处的两兄弟失望的把炸弹扔到海里,结果引爆的炸弹炸起一群鱼……
黄昏的清兵卫 (2002) 豆瓣 TMDB
たそがれ清兵衛
8.6 (207 个评分) 导演: 山田洋次 演员: 真田广之 / 宫泽理惠
其它标题: 황혼의 사무라이 / たそがれ清兵衛
幕府末年的海阪藩,下级武士清兵卫(真田广之)在妻子病逝后,以微薄薪俸独自照料痴呆老母和两个年幼女儿,由于每日结束工作后都是匆匆回家从不参加应酬,他被同僚们戏称为“黄昏的清兵卫”。与清兵卫青梅竹马的朋江(宫泽里惠)同丈夫离婚回到娘家后,常到清兵卫家代他照顾母亲和女儿,招来不少蜚言蜚语。清兵卫显露高超剑技击退了无理纠缠的朋江的前夫,然而当朋江的哥哥建议他迎娶朋江时,他却因不想让朋江吃苦婉拒了好意,致使朋江自此绝迹于他家。藩主得知清兵卫的才能后,强命他前去处决一名力敌数人据守不出的反叛武士。临行前,清兵卫向朋江表白了隐藏心底已久的爱意,不想对方已经答应另一门亲事,清兵卫黯然踏上生死未卜之途。
明朝那些事儿(1-9) 豆瓣
8.7 (254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 4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作品也是一部明朝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东方出版社 2006 - 2
《汉代风云人物》是根据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谈》的讲稿整理而成的。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和人才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最后帮助武帝造就了辉煌盛世。但是,这些功臣大多遭遇悲惨,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易中天用通俗的形式解读这些历史之谜,包括晁错之死与削藩、袁盎之死与士、窦婴之死与外戚、韩信被杀之谜。此外,作者还对刘邦的崛起和成功之谜进行了解读。从这些解读中,读者可以明晰汉代政治运作的奥秘。
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豆瓣
Film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9.4 (33 个评分) 作者: [美]大卫·波德维尔 / 克里斯汀·汤普森 译者: 范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新版新译精校
世界电影的全球通史,被最广泛采用的电影史教程。
本书围绕下述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电影媒介的使用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形成了怎样的规范?
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电影媒介的使用上和电影市场中的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提纲挈领呈 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境的丰富褶皱。
如果电影史是一种生产性的、自我更新的行动,那我们就不能仅仅提供一种“所有先在知识”的浓缩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把我们的发现铸造为一种新的形式……我们相信,这本书为电影历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相当新颖的版本,既有整体的勾勒,也有翔实的细节。
——作者
虽说以论入史是近年来的潮流,但以知名理论家的身份撰写电影通史巨制,波德维尔尚是第一人。此史因之卓尔不群。加之范君译笔信而不俗,令此版更值一读。
——戴锦华
波德维尔夫妇长年研读影像,兴趣遍布电影的各国面向。于如此学养之上延展全球历史,自然会有一般人所不及的阔达。
——杨远婴
...(展开全部)
西方文学之旅 豆瓣
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9.5 (12 个评分) 作者: 徐葆耕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8
《西方文学之旅(上下卷)》中有最佳体现。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却作为文学欣赏和文学史知识的经典,在清华、北大、武大等全国诸多重点高校学生中风靡流传十余年。此交出版的插图本,更展现了西方文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阅读、收藏、欣赏思想的完美的统一,构造了可以尽情遨游的多重审美空间。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历史。西方的一些真诚的心灵探险家们,以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胆略和毅力,在宇宙浩瀚深邃的内心世界里摸索,顽地向着它的神秘底蕴掘进。他们是情感的受难者,几乎没有一种痛苦与欢欣不被他们品味过,表现过。流动不已的生命现象和变幻无定的精神生态构成了西方文学多姿多彩的河流。醒来的人们,沿着这条心灵之河走一走吧!你会惊奇地从中发向你自己。
插图:
〈img src=http://g-ec4.images-amazon.com/images/G/28/cn-legacy/c/c800407.jpg〉
hidden order: the dismantling of historical chess Board (Paperback)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海南出版社 2004 - 4 其它标题: 隐蔽的秩序
此书为中国学者吳思的一本作品集,包含了作者前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正编的大部分文章,个别文章有所修改。此外,本书亦加入了五篇其外的文章。在本书末尾制作了相关概念索引,作者将自己两个时期提出的一些术语、名词联系在了一起。目录选编说明第一编 潜规则:平民与官吏老百姓是个冤大头第二等公平硬伙企业第二编 潜规则:皇帝与官吏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是冤大头当贪官的理由正义的边界总要老第三编 潜规则:官吏与官吏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刘瑾潜流第四编 策略选择:官吏和平民的武库身怀利器灰牢考略庶人用暗器洋旗的价值第五编 隐身份:主体的演变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县官的隐身份白员的胜局我认出了一个小物种第六编 血酬和元规则: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匪变:血酬定律及其推想命价考略地霸发迹的历程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切换的秘密出售英雄崇祯死弯第七编 观念:营造心目中的利害理解“迷信”笑话天道官场传统的心传真实的难题与梦幻的解金庸给我们编了什么梦统论(代)血酬定律与历史弈局后记: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附录一《潜规则》自序《血酬定律》自序附录二本书关键词语解释(兼索引)
伟大的博弈 豆瓣
The Great Game: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1653-2000
8.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S·戈登 译者: 祁斌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很好的例证。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豆瓣
8.5 (30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编辑推荐】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最新的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 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豆瓣
Ottoman Centuri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urkish Empire
8.7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 译者: 栾力夫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8 - 10
【内容简介】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强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世界的十字路口,国运兴衰牵动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土耳其人的祖先来自中亚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们迁徙到亚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土耳其人拥有草原民族一贯的凌厉作风,而他们的灵活与包容则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仅仅经过三位开国苏丹的励精图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国”自立,在欧洲留下战无不胜的威名。
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苏莱曼大帝陈兵维也纳城下——鼎盛时代的奥斯曼帝国,为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繁荣,被汤因比称为“罗马帝国的第五次复兴”;在亚洲,它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带领伊斯兰世界回归了团结与强盛。这一切,使得奥斯曼帝国在那个帝国时代无往不利,成为“三洲两海、东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尔的主人”。
随着世界现代的降临,奥斯曼帝国却落后了。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站上历史变革的潮头,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国、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与东方强权奥斯曼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1683年奥斯曼军队再度围攻维也纳遭遇惨败,从此,“胜利”愈发成为一种奢望:奥斯曼帝国在军事、制度、科技上都被欧洲赶超了。帝国尝试过种种维新道路,新与旧的交锋异常残酷,一些大臣甚至苏丹为了改革事业献出了生命。
帝国的改革亦步亦趋,而世界近代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独立运动却来得无比迅猛。1821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爆发独立战争;同时期的埃及也自立门户。此后,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中东和非洲领土上陆续分裂出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很多国家迅速沦为英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最终,奥斯曼帝国本身也在“一战”战败后倾覆。六百年世界帝国的历史成了被人怀念、叹惋的过去,而现代土耳其以一个共和国的面貌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土耳其的跌宕国运中,中国读者能找得到祖国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国际现状的根源。那段帝国时代是欧亚两洲,乃至整个世界近代不可磨灭、无法回避的历史记忆。
【编辑推荐】
1. 奥斯曼帝国史,即土耳其的古代、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世界近现代变迁必不可少、又常常忽略的一块拼图。奥斯曼帝国的国运兴衰,强时称霸欧洲,弱时被欧洲赶超、欺凌,加上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使得土耳其成为理解近代全球力量变迁绝好窗口。从这里,你在了解土耳其自身的同时,也将从另一个视角理解现代欧洲和现代中东的形成。
2. 历史读者的感官盛宴!本书作者曾受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称赞,说作者兼为“形象刻画的大师”和“叙事写作的大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作为作者的生涯收官之作,完美诠释作者的大师文笔。傲视欧亚群雄的伟大苏丹,被守旧势力烧死在塔楼中的维新大臣……洋洋洒洒的奥斯曼历史,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
3. 土耳其时政局势动荡,牵动欧亚两洲乃至全世界的神经。这个地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之交,背负数百年奥斯曼帝国传统的国家,为何如此重要?这部奥斯曼帝国通史将给你答案。
4. 土耳其旅游访古、感受风情的必备读物。土耳其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本书让你不再对土耳其一无所知,你将对伊斯坦布尔的街巷、伊兹密尔的古城、地中海岸的秀丽风光都有不一样的亲切。
5. 你是否是诺奖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粉丝?那么《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也将让你一见如故!这是《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白色城堡》等书背后的历史布景。
6. 土耳其与中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到了近代又一同沦为欧洲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的落后被欺者。近代的土耳其史称“西亚病夫”。是什么导致了中土两国的相似命运?了解土耳其的历史命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近现代世界。
北平历史地理 豆瓣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作者: 侯仁之 译者: 邓辉 / 申雨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 5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平历史地理》中含54 幅地图,全部为作者亲手所绘。
中国历史风云录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陈舜臣 译者: 陈亚坤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1
本书原名《中国五千年》,是陈舜臣的代表作。五千年华夏历史的风云变幻、世事沉浮,从远古到近代,从荣光到黯然,从分裂到统一,一个个大的时代的起落,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一个个民族的迁徙扩张,都被作者平静从容写来,视角非凡,笔触冷峻。这本书书写了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具有史家的大手笔和大气魄。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 豆瓣
A History of News
作者: [美]米切尔·斯蒂芬斯 译者: 陈继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5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是一部以全球眼光讲述的新闻史。作者采用了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将新闻的历史向上追溯至史前时期,向下贯通至当今信息爆炸时代。
《新闻的历史》最初于1988年出版,一经面世便受到好评,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图书”(notable book of 1988)。第二版出版于1996年,获得更大反响,被译成葡萄牙文、荷兰文、中文、日本等各种版本。2007年,斯蒂芬斯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三版。新版不仅扩充了电视新闻部分的内容,还增写了全新的一章,专门阐述互联网和数字革命。
作者视野广阔,古今中外各种史料信手拈来,读者读来颇有酣畅淋漓之感;文笔生动有趣,字里行间不乏狡黠机智的评论,随时令人眼前一亮。
邓小平时代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8.9 (196 个评分) 作者: [美] 傅高义 译者: 冯克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装典藏版) 豆瓣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作者: [英国] 尼尔·麦格雷戈 译者: 余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7
※ 位居英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 美国版上市第1周即进入《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榜,在榜时间超过4个月
※ 《星期天泰晤士报》年度历史图书,《每日电讯报》年度好书
※ 获2011年全英博物馆“艺术基金奖”
※ 入选中国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少儿类推荐图书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合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讲述200万年人类文明史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 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纪录。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 豆瓣
Searching for china in history
9.2 (17 个评分) 作者: 刘志伟 / 孙歌 东方出版中心 2016 - 10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教授及华南学派的研究展开对话,意在使华南研究的成果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把西方式普遍性的理论感觉相对化,以及如何看待整体性,以整体史的立场从事区域史研究,等等。
在访谈中,刘志伟教授畅谈他的求学、治学经历,娓娓道来他积淀数十年的治学经验。访谈很好地反映了刘志伟教授的学术关怀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从中可以看出他治学的出发点和展开逻辑,以及他与华南学派中的外籍和外地人员的长久的合作经历,等等。
本书涉及的内容在历史观或认识论的层面,对华南学派所做区域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是对刘志伟等华南学派学者30年来所做华南乡村社会研究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华南学派提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为现今的史学研究摆脱传统史学观念的束缚,积极吸收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精华,从人的行为和交往关系出发重建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可以说具有研究范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历史 豆瓣
作者: [日本] 陈舜臣 译者: 郑民钦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 - 6
本书以历史事件和人物刻划为中心,用引人入胜的文学语言,描写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反映了陈舜臣先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同时也表达了华裔作家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思,本书在日本被当作研究和了解中国的参考书。
中国历史通论 豆瓣
作者: 王家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5
通史的意境,全在通古今之变,历史由此才显示出它的节律脉动,是一个活泼泼跳动着的“集体生命体”,有它特殊的生命历程和内在的新陈代谢机制。本书以勾勒轮廓、阐释整体特征为限,又包含着对百年来“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情结”的特殊关注。在统合百家的基础上,从通贯和整体全是的角度,对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个性化的解读,进而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
本《通论》初版分前篇和后篇两部分。前篇从纵横交错的角度,围绕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两大主题,通过若干专题,进行研讨。纵向的,对发展线索作讨论;横向的,多围绕中国历史的特点展开。后篇则重在回顾和反思《通史》的百年经历。增订本新加入的“续编”,收进了初版后十年写的一些相关文章,如〈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农业、农民与乡村社会:农耕文明新审视〉等等,大体沿袭原来的风格,仍然是“讲义”性质,亦即作者所理解的“中国通史”,反映其个人性思考的心迹。
国家、民族与移民 豆瓣
Etat, nation et immigration: vers une histoire du pouvoir
作者: (法) 热拉尔·诺瓦里埃尔 译者: 陳玉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4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热拉尔·诺瓦里埃尔最早于2001年出版的研究力作,在法国和国际学界均产生了很大影响,于2005年得到再版。书中,作者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跨学科视角不仅对民族,国家等概念进行了理论思考,而且对法国移民历史进行了现实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