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惊呆了!哲学这么好 豆瓣
哲学用語図鑑
8.2 (20 个评分) 作者: [日]田中正人/著 / [日]斋藤哲也/编 译者: 尹国鹏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2
★一本超萌的西方哲学入门书,帮你用看漫画的方式秒懂哲学,让灵魂变得更出色!
★500幅粉红小插图,说透72位哲学家、210个哲学概念、2600年西方哲学史
★只要3分钟,就能认识一位哲学家、懂得一种哲学思想;随手翻到一页,就可以快速进入哲学世界
★阅读本书,可以变得更有智慧、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日本上市后,迅速登顶人文思想类图书排行榜
为什么要读哲学?因为人生中的一切疑惑,哲学都能给出解答。哲学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能帮助我们过好这一生。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只有正确了解真、善、美,灵魂才能变得出色。”
《惊呆了!哲学这么好》用生动可爱的插图,按照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的时间脉络,梳理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时代划分,介绍了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及其思想。在哲学家介绍页面,了解每位哲学家的生平、名言、著作等;在哲学概念解说页面,轻松理解哲人的大智慧。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哲学这么有用、这么好玩,还能这么萌!
★这是一部人类智慧的集大成之书:从万物的本原到解构主义,千百年来,那些聪明的人和了不起的思想都在这里;
★这是一部纵贯2600年的西方哲学史: 从公元前600年的泰勒斯到21世纪的德里达,从头阅读,便可把握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哲学读物:在人物介绍页,了解哲学家的生平、名言、著作;在概念解说页,通过超萌的图画,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这是一本方便实用好玩的知识手册:采用进口纯木浆书纸,轻便易携,通勤路上也可以看;专色印刷,色彩生动,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附400多条索引,不清楚的概念一查便知。
★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者特别审定
18-19世纪德国哲学 豆瓣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7: 18th and 19th Century German Philosophy
作者: [英]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译者: 陈杰 / 丁雨姗 2022 - 11
★ 编辑推荐
◎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指导,其中第7卷介绍了主要发展于19 世纪德国的观念论哲学及其影响。科普勒斯顿论述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后康德观念论 者的哲学思想,并讨论了叔本华、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对观念论的反叛,同时也阐述了新康德主义者以及尼采有影响力的作品。
企鹅哲学史(上下) 豆瓣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作者: [英]A.C.格雷林 译者: 张瀚天 / 赵英男 2023 - 1
A.C.格雷林教授以洗练、精确、睿智的笔法,指引读者穿越横跨东西、纵贯2500余年的思想丛林。《企鹅哲学史》上承刘易斯、罗素等哲人著哲史的传统,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哲学的脉络,又续写了自杜威以降、20世纪下半叶直到今天的哲学版图与前沿思考。
尽管自己身处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但格雷林对欧陆思想的了解和介绍同样清晰深刻。此外,他还大胆地将印度、中国、波斯、非洲等传统上游离于西方哲学主流话语之外的思想也纳入哲学史的视野。在格雷林笔下,哲学史不再是冷僻艰涩的苦旅,他的“铁口直断”让人不再迷惑于传统哲学教材的曲折论述,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各个更为专精的哲学分支的大门。
★ 《企鹅哲学史》不仅值得购买,而且值得在书中随处勾划、折角。对于一部学术著作,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
——迈克尔·迪尔达(Michael Dirda),《华盛顿邮报》
★ 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是针对那些试图忘记、甚至想毁灭思想遗产的自我仇恨文化的解毒剂。我们很容易将当下的狭隘关注与真正恒久重要的东西混为一谈。格雷林提醒我们:哲学是持久的,它的过去并不遥远。事实上,它将继续以它的方式与我们相伴。
——约翰·卡格(John Kaag),《攀登尼采:关于成为你自己》(Hiking with Nietzsche: On Becoming Who You Are)的作者
★ 在这份全面的哲学史调查报告中,格雷林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印象深刻、包罗万象的伟大思想与思想家的清单......也许格雷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对复杂思想进行分类、对比和澄清的能力。这本佳作是如此优雅、清晰、精确,无疑是任何“研究思想的严肃学子”所不可错过的宝藏。
——《出版商周刊》星级评论
《企鹅哲学史》(上卷)以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为起点,一路穿行过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最终将脚步停留在了世纪末的尼采、布拉德雷与杜威。上卷以哲学史的时序为轴,伟大的哲人、纷繁的学派、涌动的思潮、冲破思想桎梏、颠覆旧学的创新思想者们在原本恢弘却又混沌的思想画卷中渐次浮现,在作者提要钩玄的笔下,深邃幽隐、盘根错节的哲人哲思显得明快畅达。
《企鹅哲学史》(下卷)主要书写19世纪末之后的哲学思想。由于分析哲学的兴起,下卷按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分庭抗礼的哲学史发展态势,以平行结构逐一解析两套体系的思想发展历程。无论是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欧陆哲学权威巨擘,还是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这样的分析哲学执牛耳者,都在作者的娓娓道来间变得面目清晰。此外,本卷视野还兼及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非洲等地区的哲学传统,勾勒出迥异于欧美传统的、异质文明的哲学视域。
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 豆瓣
作者: 赵林 2023 - 1
一本书读懂从神话时代到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文明。
重走中西文明4000年来的磅礴之路,探寻文化形态背后的思维逻辑。
潜心研究中西文化40余载,武汉大学西方文化通识课场场爆满,国家教学名师赵林教授为你带来酣畅淋漓的知识盛宴。
★编辑推荐
◎第一位走进百家讲坛的哲学教授;出版学术专著、演讲录、高校教材等20余部,部部好评……在这本书中,国家教学名师赵林教授将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深入浅出、灵活生动的叙述笔触,为读者带来酣畅淋漓的知识盛宴。延续赵林老师独到的讲述方式,不晦涩、不拗口,通俗易懂、逻辑紧凑,堪称快速了解中西文化的入门首选。
◎ 不局限于陈列出中西文明各个时期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实质,而是抛出了更加根本性的问题:先民的信仰大抵类似,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从何产生?在它们之中,演变如何逐步酝酿?两种文化有哪些不同的底层逻辑?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话有哪些异同?神话之后的世界如何展开?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中,为何发展出了两条路数迥异的文化主脉?从充满感性的希腊神话和崇尚律法的希伯来传统之中,为何生发出唯灵主义的基督教?在古代中国,尊神事鬼的巫觋精神如何被逐步转化成协调现实的伦理精神?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文化经历了哪些身份焦虑、争执与变革?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学复兴该何去何从……
在这本书中,赵林教授以中西比较的方式生动详实地讲述了关于文明的历史,层层深入,探究“文明如何思考”。
◎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从神话时代至今的中西文化;如果你想在同一本书中体察两种文化形态跨越4000年的内部变迁;如果你想获得思考与分析当下实事的基本视野;如果关于这个世界,你曾提出过许多无法简单回答的问题,而那些问题的答案又仿佛深埋在历史的脉络之中——那么这本书就是不容错过的选择!
★名人推荐
◎这本书邀我们乘上遨游时空的飞艇,观览文化的具象、体悟其抽象,发现中西文化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油然而生会通古今中外的渴望。
——冯天瑜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赵林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四十余年潜心深入探索两种文明,尤长于比较研究。他在本书中,以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宏观视域,对中西方文化史的历史脉络、精神特质、启蒙路径、文化前景做了深层次的反思与重建。内涵丰富,论述精当,大气磅礴,豪迈雄浑,是当代不可多得的思想精品与文化佳构,如美酒陈酿,值得细细品味。
——郭齐勇 武汉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
★内容简介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话有哪些异同?神话之后的世界如何展开?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中,为何发展出了两条路数迥异的文化主脉?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文化曾遇到哪些身份焦虑,又经历了多少争执与变革?……这本书是一部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中西文化溯源之作,以文化比较的方式讲述了大约4000多年以来的中西文明,其中,作者不仅阐述了两种文化内部的若干源流传统,而且还以源流传统的演变与更新为视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启蒙历程和现代转型,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从神话时代出发,重走中西文化时至今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切入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寻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维逻辑。
中西先哲的智慧 豆瓣
作者: 高吕戎 / 高建宇 巴蜀书社 2021 - 5
本书将中西方逻辑统一在康德“二律背反”之下、从康德“知性的范畴”出发区别了中西方认知世界的不同进路,形成以本末为特征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逻辑,并以此简要解读了中国传统的儒家、墨家、道家、释家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提出了以**的“乐”与康德的“美”融合中西方思维的观点,说明了中西文化之间是强烈的互补关系。 《中西先哲的智慧》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思考的结果。
思考的魅力 豆瓣
作者: [法]伽利玛出版社 译者: 梅思繁等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 5
本套丛书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欧洲顶尖20所高等学府哲学教研团队,潜心10年创作。丛书包含了24个分册,分别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24个主题内容,给孩子们呈现了24堂图文并茂、生动深刻的人生启蒙课。这套书被誉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儿童读物之一”,能很好地启蒙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孩子好的灵性和德行,这是每一位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主题:思考】《哲学家与狗的对话》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狗,你会不会觉得很惊奇,你又希望和它聊些什么呢?
一位一直坚信只有人类才会说话的哲学家,在某一天与一只会说话的棕色大狗里奥不期而遇了。深感惊奇的哲学家与里奥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哲学家认为人类是唯一能够讲话,推理,工作,并且群居生活的物种。面对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里奥大胆进行了反驳……
【主题:勇敢】《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大怪兽》
吸血鬼、巫师、尼斯湖水怪、伊甸园毒蛇、九头蛇、海怪……在本书中,哲学家带你一起思考:这些鼎鼎大名的怪兽,哪个最可怕?它们真的存在吗?它们到底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主题:生命】《我不想变老》
人们越来越长寿,但却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衰老迹象越来越难以接受。面对衰老,每个人都会有想不明白的问题——老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衰老是一种疾病吗,退休后的人都去哪儿了呢……
哲学也许会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衰老不是放弃欲望与激情,而是花时间回顾和思考活过的日子,和自己愿意赋予给它们的意义。衰老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学会了如何优雅地老去。
【主题:公平】《有绝对的公平吗》
“这不公平!”“为什么他比我多?”很多人这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怒火,无法理解凭什么有的人得到的多,明明一样的法律,惩罚却有轻有重……不公的念头此起彼伏,尤其在分配、惩罚、诺言三方面更为明显。其实,公平真的存在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翻开书,与哲学家一起寻找答案。
【主题:职业】《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爸爸,你为什么天天去工作?可以不工作吗?
想让父母陪的我们,肯定有过以上的抱怨,但是认真想一想,工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不工作,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中,工作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这个问题还挺复杂。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翻开书,看一看哲学家们是怎么说的,然后认真考虑下,长大后的自己是不是也要跟父母一样早出晚归呢?
【主题:视野】《看风景能收获什么》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风景,我们通过画面发现了风景:先是绘画,之后是照片和电影。
风景是我们双眼追寻和捕捉到的世界,如今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整个地球的画面:我们用眼睛观察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同时借助科技观察广阔的空间,比如从空中看地球,这引发了我们新的情愫,将情感融入风景中,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
全部24个主题包括:思考、共存、勇敢、友情、自我、爱情、生命、存在、守时、公正、沟通、社会、分寸、个性、职业、自由、融合、差异、和平、审美、视野、戏剧、艺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