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复杂 豆瓣
Complexity: The Emerging Science at the Edge of Order and Chaos
9.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 译者: 陈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4
这部书叙述一群美国科学家如何开创“21世纪的科学”的故事,对正在形成的科学的复杂体系做了深入浅出的描述。介绍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故事是,美国的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越来越无法忍受自牛顿以来一直主导科学的线性和还原的思想束缚。他们在各自领域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进化的世界,并非线性发展的,并非现有科学可以解释清楚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仅存在着混沌,也存在着结构和秩序,他们逐渐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形成对整个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识。
货币哲学 豆瓣
作者: 齐美尔 译者: 许泽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 - 9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试图通过货币这单独一个例证而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把生活最表层的现象与生活内部最底层的深邃之流和历史潮流联系起来,“在历史唯物主义底下构建一个基础,以便维持经济生活构成思想文化的起因这一解释的价值”,并张扬他所坚持的相对主义世界观。
时尚的哲学 豆瓣
作者: [德] 齐奥尔格·西美尔 译者: 费勇 花城出版社 2017 - 9
齐奥尔格·西美尔同马克思、韦伯并称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三大经典思想家。他对金钱和货币不厌其烦的耐心剖析,对大都市现象学式的揭露,对日常生活碎片般的展示,都给人非同寻常的思想体验。本书是西美尔的文集,他的一贯主题、片段风格、暧昧行话、理论气质和哲学性情,在书中都表露无遗。
法国认识论 豆瓣
作者: [法]米歇尔•比特博尔 / [法]让•伽永 译者: 郑天喆 / 莫伟民 2011 - 9
本书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法国认识论的发展历程,收集了21篇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思想传统与研究机构”,针对1900-1950年这一时期法国不同思想流派和研究机构,在与外国的哲学学术圈的交流和碰撞种,法国认识论形成了其众所熟知的面貌。第二部分为“人物”,收集了关于某些重要人物的论文,这些人物的著作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范围内造就了法语意义上的知识论和科学理论的格局。
伯林传 豆瓣 Goodreads
Isaiah Berlin: A Life
9.5 (8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礼庭 译者: 罗妍莉 译林出版社 2019 - 10
以赛亚·伯林有着多重身份和传奇的经历:生于俄国,犹太血统,英国学者。作为20世纪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与各界的许多名人都有交往。这本根据大量资料和伯林自己口述写成《伯林传》,记述了他如何在复杂动荡的历史环境中走出自己的生活道路,并对自由和多元主义等重要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传记作者(亦为著名学者)叶礼庭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度,欣赏伯林的思想,但对其弱点也不加回避。正是伯林身上这种人性的真实让这本书和这个人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保守主义思想 豆瓣
The Conservative Mind: From Burke to Eliot
作者: [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 张大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5
拉塞尔·柯克所著的《保守主义思想》可以称得上是对20世纪美国保守主义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从立意构思,到对保守主义思想史上重要人物的选取,它在每一方面都做得极为出色,并借此开启了美国现代保守主义运动。
这本书着力清理保守主义思想谱系,其内容可以概述为:以保守主义思想脉络的缕析为轴心,前以保守主义思想核心的凝练概括为导引,后以保守主义面对衰颓的当代复兴为支援,从而为保守主义绘制了一幅由史及论的完整图景。作者柯克亦被人恰如其分地称之为“赋予保守派以身份”的思想家。
它并不是党派行动指南,而是试图界定“保守”和“保守主义”,梳理保守主义者们关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原则。或者更具体一些,是想探讨英国和美国保守主义的精神何在;英格兰和美国具有什么样的共同观念体系,让那些有着保守天性之人能够持续抵制法国大革命肇始的激进理论和社会变革。
简言之,这是一本有着历史叙事面目,但旨在凸显保守主义思想实质的作品。探讨了保守主义的各种观念,并查验它们在当时及后来混乱和剧变时代的有效性。
何为真正生活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6 (19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兰·巴迪欧 译者: 蓝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 8 其它标题: 何为真正生活
哲学家如何理解青年?
又如何理解“真正的生活”?
如果可以,79岁时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本书包含《何为真正生活》和《我如此了解你们……》两部分。
《何为真正生活》收录了阿兰·巴迪欧面向年轻人的三个讲座,探讨了当代青年与真正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我如此了解你们……》很大程度上是《何为真正生活》的延续,巴迪欧在其中探讨了年轻人如何去认识和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浪漫主义的根源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The Roots of Romanticism
9.2 (26 个评分) 作者: [英]以赛亚·伯林 著 / [英]亨利·哈代 编 译者: 吕梁 / 张箭飞 译林出版社 2019 - 10
浪漫主义之后,世界不再一样,
伯林之后,浪漫主义不再一样。
本书根据1965年伯林所做的“浪漫主义”梅隆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自浪漫主义的定义始,历陈其滥觞、生长和壮大,抉发其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伯林借前人所未发的观念史视角,展现出浪漫主义革命作为认知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无比力 量。伯林的演讲结构了然,思维缜密,典故如排山倒海,排比如山洪倾泻,是豪宕的思想音乐,是天神眷顾的天才时刻。
“伯林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学术天分:思维敏捷、博学机智、深刻且令人振奋。阅读本书,犹如目睹鲜活的思想从天才头脑的熔炉中锻造而出。”
——约翰·班维尔
“无论是对首相、总统来说,还是对文化批评家而言,本书都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作品。伯林的写作为我们展现出,当我们面对人类需求和渴望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理想之间互不兼容的态势时,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宽容和理解力。”
——彼得·马德福德,《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你能听到语言的洪流不断膨胀,互相撞击,一次次地汹涌澎湃……发人深省,激荡人心,充满自然的原始张力。这也正是浪漫主义的核心所在。”
——《关键报道者》
整合心理学-人类意识进化全景图 豆瓣
integral psychology
作者: [美] 肯·威尔伯 译者: 聂传炎 2015 - 5
肯•威尔伯的所有研究都贯穿着整合的主题。整合心理学是迄今为止威尔伯创建的最雄心勃勃的一个心理学体系,探究了人类意识的各个层面,被称为人类发展中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
在这本书中,威尔伯吸取了数百种东西方、古代和现代的智慧,借鉴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所有不朽真理并反思其弊端,囊括了现代科学研究心理学、意识和治疗领域的精粹,结合灵性的智慧和理性的归纳方法,从物质到身体,到心智,到灵魂,到灵性,从主观到客观,从个体到社会,创建了一个空前广博的心理学体系,进而勾画出了人类意识进化的全景图。
威尔伯长期致力于禅修实践,其研究注重实践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自己所处的意识层次、可以进化到的更高层次,以及各个层次可能发生的病变和疗法,从而有助于自我成长。
本真性的伦理 豆瓣
The Malaise of Modernity
8.7 (6 个评分) 作者: [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 译者: 程炼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2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三个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authenticity)。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像帕斯卡(Pascal)关于人类所说的那样,现代性可以用高贵、也可以用可悲来刻画。只有一种怀抱两者的观点才能给予我们未加歪曲的洞察力,去透视我们需要奋起应付其最伟大的挑战的时代。
——查尔斯·泰勒
———————————————————————————————————————
面对现代个人主义的困境,西方思想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从未停息。但泰勒试图在这场“口齿不清”的混战中另辟蹊径。他通过分析批判两种流行的误解——貌似深刻的文化悲观论与肤浅乐观的放任主义,探讨如何才能恰当地理解和维护个人自主性的理想,致力于从幻觉与误会中拯救这一现代性的伟大成就。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善的脆弱性(修订版)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Luck and Ethics in Greek Tragedy and Philosophy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玛莎·C.纳斯鲍姆 (Martha C. Nussbaum) 译者: 徐向东 / 陆萌 译林出版社 2018 - 9 其它标题: 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与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
●“京都奖”获得者、“杰斐逊讲座”主讲人玛莎·C.纳斯鲍姆代表作品
●权威学者历时两年全面修订,新增三万字导读,只为精益求精
●知名学者查尔斯·泰勒、刘擎、周濂诚意推荐
善,为什么不能保护我们,免遭恶的侵袭?善的脆弱性到底是一种缺陷,还是一种黄金般的品质?纳斯鲍姆将带领 我们,探究善的真谛,洞察人性本质。
正义之士常常面对如下困境:他们一心追求善和公正,却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在个人的繁盛上做出妥协,甚至彻底否定自我。《善的脆弱性》直面这一道德困境,通过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文本的探讨,最终拒斥了柏拉图关于善能够保护人类免受恶之侵袭的观念,站在了古希腊悲剧家和亚里士多德一边,认为善的脆弱性正是实现善的关键所在。本书令纳斯鲍姆一举成名,不仅为她在学术界获得无数称誉,也将她的影响力拓展到公共领域。
这是一部内容广博、发人深省的佳作……纳斯鲍姆在下笔之初便打算写一部野心之作,探讨的亦是最为根本且历久弥新的问题……与大多数哲学著作不同,本书有着上佳的阅读体验。它必将在不止一个领域掀起变革之风。
——查尔斯•泰勒(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荣誉教授)
兼具敏锐的问题意识、严谨的文本解读、深邃的哲学思考与才华横溢的写作技艺,这种罕见的综合品质是纳斯鲍姆学术风格的最佳体现。问世三十年以来,这部著作在西方思想史、哲学与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中获得了卓著的声誉,堪称当代经典。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在运气与正义、情感与理性、戏剧与哲学、古代与现代之间,有一条久已废弃的秘密通道,纳斯鲍姆从“善的脆弱性”入手,带领我们拾级而上、拨云见日,不仅走通了这条路,而且给我们重构了一个异常迷人的古希腊伦理世界。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正义的能力理论 豆瓣
Creating Capabilities: The Human Development Approach
作者: [美]玛莎·C·纳斯鲍姆 译者: 田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6 - 6
如果GDP每年都在增长,但却始终有相当比例的民众无法接受基础教育,没有医疗保险,我们能否认为这个国家正在进步? 纳斯鲍姆教授在本书中批判了以GDP为指挥棒的发展路径,认为当下主流的发展理论忽视了最根本的对尊严和体面的人性需求。
本书陈述了能力发展模式的结构和政策意义,勾勒出一种有别于罗尔斯正义论的新政治理论,并且讨论了它的哲学渊源和脉络,在承认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论证了能力理论路径的普遍价值。纳斯鲍姆同阿玛蒂亚•森教授以及其他同道一起,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通过关切个体人的故事,追踪政策对日常生活的效应,寻求推动民众活出丰满且有活力的人生。
欲望的治疗 豆瓣 Goodreads
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ellenistic Ethics
作者: [美] 玛莎·努斯鲍姆 译者: 徐向东 / 陈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本书为著名古典学者、当代最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玛莎·努斯鲍姆探讨希腊化时期情感理论的代表作。
在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派和怀疑论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并非仅仅探讨与人类情感无关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发掘人生意义的艺术。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的论题就囊括了:对死亡的恐惧,爱与性,愤怒与侵略。
在本书中,努斯鲍姆强调,在当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中,希腊化哲学学派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了。通过考察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与塞涅卡等哲学家的相关著作与文本,努斯鲍姆希望时刻引导读者关注希腊化哲学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这一时期的哲学对当今的伦理与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借助于出色的文本分析与理性论证,本书为大众读者提供了绝佳的入门导读,也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动物解放 豆瓣
Animal Liberation:The definitive classic of the Animal Movement
作者: [澳] 彼得·辛格 译者: 祖述宪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动物保护的圣经,素食主义的宣言,生命伦理经典之作。
《时代》周刊1923年创刊以来最重要的100部非虚构作品
我确实觉得, 人类要提升精神生活, 必须停止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屠杀动物的行为。 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 ——甘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没有能力解放自己,人类会采取动物解放这种纯粹利他的行动吗 ?
一些生命在工厂里度日如年:
■ 奶牛生活在不长草的牧场里 ……
■ 和狗一样聪明的猪躺在水泥地面上,没有干草,腿脚受伤 ……
■ 为了生产出肉质鲜嫩的小牛肉,牛犊短暂的一生都在吃液体饲料,在75厘米宽的隔栏里,无法伸展四肢、只能趴下 ……
■ 200万只鸡被饲养在一个个长长的鸡舍里,每个鸡舍有9万只鸡,小鸡刚出壳就失去了母亲的温暖和咯咯声的抚慰 ……
实验室里还生活着另外一些生命 ……
动物与人类同属自然的生灵,但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暴行持续千年,给动物造成的巨大痛苦和折磨,只能与若干世纪以来白人对黑人的暴行相比。为反对这种暴行而进行的斗争,我们称之为——动物解放。
与人一样有知觉、有痛感的动物饱受剥削、欺凌和杀戮。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少制造动物的痛苦,不仅能使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也能降低环境成本,拯救不堪重负的地球。
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正是对人类自身生命的尊重。
动物的解放才是人类真正的解放。
帝国 豆瓣
作者: [美]麦克尔·哈特 / [意]安东尼奥·奈格里 译者: 杨建国 / 范一亭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 4
随着全球市场和全球生产流通的出现;也出现了一种全球秩序,一种新的统治逻辑和统治结构——简而言之,出现了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帝国正是有效规范这些全球交换的政治主体,是统治世界的主权力量。
本书介绍了关于帝国的一般题域,并集中讨论了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即从帝国主义到帝国的过渡,并从思想史和文化的角度讲述了从现代早期到现今的转变。此外,本书还从生产的角度对同一转变过程进行了再次论述。
“帝国”究竟为何物?按照两位作者的描述,“帝国”更接近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或者说在这种进程下业已出现和即将出现的世界图景。然而,这种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进程。“帝国”是个巨大的矛盾,它左手擦除国家、地区间的界线,右手却维持、制造、扩大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它的左手还是服务于它的右手,最终维持其在全球的支配力量,“帝国”可以说是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支配。然而,“帝国”的左手和右手并非配合得亲密无间,世界一体化的趋向同维持发达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支配间存在着固有的张力,当张力的累积突破临界点,原有的支配体制将被崩解,新的世界由此诞生。这也正是《帝国》的两位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冷漠的描述,更不是为“帝国”张目,而是解剖“帝国”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最终超越“帝国”做理论上的前瞻,尽管这种超越在实际上还相当遥远。用作者的话说,“帝国”之幕才刚刚升起,而我们可能要穿越“帝国”的全境,才能到达它的彼端。
本书通过对帝国及其框架的详尽描述,探讨了全球化浪潮中的政治新秩序,为审视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使既有的全球化中性讨论被彻底政治化。《帝国》一面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是近年来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部著作。
大同世界 豆瓣
作者: [美] 迈克尔·哈特 / [意] 安东尼奥·奈格里 译者: 王行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7
本书是“帝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主要论述从“财产共和国”(republic of property)走向“大同世界”的历史趋势。作者将当今的全球体系称为“帝国”,指出帝国已成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现代共和国归根结底是财产和资本施行统治的共和国,因此必然会滑向寡头统治,并与“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理念渐行渐远。全球化并非只是帝国主义与民族国家历史的最新阶段,而是某种崭新之物。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国家的主权不可逆转地趋向衰落,资本主义经济导致了一种新的全球秩序、全球规则和全球结构,世界最终越来越趋向于“大同”。
性别麻烦 豆瓣 Eggplant.place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9.0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 宋素凤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1990年面世的《性别麻烦》是女性主义理论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著作,一经出版即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并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经典文本。巴特勒因此书而一举成为当代思想界最闪耀的学术明星之一。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开篇,首先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提出了质疑。她对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维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们各自所依据或所反对的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理论源头。她借用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福柯的管控性生产、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读,从哲学本体论层面重新追问语言、主体、性别身份等关键性概念,深刻阐述了异性恋框架下的性别身份和欲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颠覆了霸权话语对性、性别、性欲的强制性规定。
巴特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她的个人标记的“性别操演”理论,为性与性别开启了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可能性的未来。
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读书。
Hypatia
《性别麻烦》对性别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质疑。这是一部富有创见的精彩论著。
Aandra Lee Bartky
巴特勒的作品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萨拉·萨莉
十年前我完成《性别麻烦》的稿子......我不知道这本书会有这么广大的读者,也不知道它会对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具有挑衅意味的“介入”,并被引为开创酷儿理论的文本之一。这本书的生命超出了我的意图。
朱迪斯·巴特勒在1999年此书再版时附加了长篇序言,回应并澄清了针对此书的一些问题。
哲学家与狼 豆瓣
作者: [英] 马克·罗兰兹 译者: 路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2
▼内容简介
小狼布朗尼与哲学家马克•罗兰兹11年来朝夕相处,他与作者一起生活,激发作者思考,甚至走进了作者的大学哲学课堂。作者的人生情怀、哲学底蕴、问题意识,与身边的狼碰撞,擦出了深厚的思想火花。
作者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转化为引人关注的哲思——如何理解幸福、死亡、生命,并将哲学史上与之相关的数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以生动、贴切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媒体推荐

狼的某些天性比人类更尊贵。——《开卷八分钟》

一本不同寻常的小书……关于一个,或者说一组概念的传记,这概念阐释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卫报》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将野生动物的知识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有趣地融合在一起,但罗兰兹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是一本愉快而又令人打开眼界的书。——《迈阿密先驱报》

这本令人感动的书也可视作半本哲学之作,它促使我们重新评估对于人类这种动物的看法。——约翰•格雷,作家
▼编辑推荐

人与动物的温情纪实,哲学家与狼的智慧碰撞。

一本有温度的哲学小书,重塑我们对动物与自身的认识。

一堂关于存在与意义、幸福与死亡的人生哲学课。
跑着思考 豆瓣
RUNNING WITH THE PACK
作者: [英] 马克·罗兰兹 译者: 肖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在《跑着思考:人、狗、意义和死亡》一书中,马克•罗兰兹认为:“在跑步这个地方,我真的站在了巨人们的肩上,或更恰当地说,我跑在了比我更老、更好的思想家们观念的气流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摩里兹•施利克、休谟、笛卡尔叔本华、萨特、尼采、海德格尔的哲思不再高高在上、无比玄妙,而是对我们的思考进行更终极的追问。跑着思考,唤醒了那些我们曾经知道、后来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迫忘掉的某种东西,从新确立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万物简史 豆瓣
A Brief History of Everything
作者: [美] 肯·威尔伯 译者: 许金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9
《万物简史》作者被誉为美国“最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是后人本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家,《万物简史》堪称后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作之一。《万物简史》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娓娓道来,对我们人生的重大问题。对我们面临的困惑和不安给予了富有创见的解释。这些问题包括男女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持续破坏、差异性和多元化、受压抑的记忆以及互联网在信息时代的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