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流俗地 Goodreads
9.1 (128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4
《亚洲周刊》2020年十大小说 华语文学的惊喜收获
王德威×王安忆 倾力推荐 “黎紫书为当代马华文学注入几分少见的温情”
《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迂回曲折的情节,仿佛召唤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小事。
在“楼上楼”的他们如风中之烛,看似脆弱实则强韧,一旦离开,便流落于人海各自漂流;仿佛走的那一日也意味着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宽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人们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象是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旁观着当年的自己。
这里的雨下得频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马来锡都世俗小城里的平淡生活,数十年历史深处的一众卑微生命。
个人命运的创伤与徙家流落,不同族群关于各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交融。每一种悲凉的生存底色中,都高昂着人性的倔强。每一个个体的浮沉,都渗透着作者对历史饱含关怀的回望,对现实政治有距离的观望,对海外华人民族身份的复杂情结。
2022年6月19日 已读
去年拿到签名版的时候读了开头没读进去,如今因为疫情被封锁在家中,不想却一鼓作气读完。黎紫书在《流俗地》中一改《野菩萨》中忸怩作态刻意炫技的写法,而是以一种极为冷静克制沉稳从容的笔触,去书写这一幅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人物群像。热带地区炎热、多雨、潮湿的环境不时跃然纸上,引人遐想,锡都华人的生活虽沉重苦涩,但又不至于似黄锦树、张贵兴所描绘那般苦大仇深,动不动尸横遍野血流如注。正如王德威在序言中所说“繁华岁月,风华褪尽”,这些返璞归真似水流年的娓娓道来的背后实则藏着深深的悲悯,最后的救赎在马华文学中也颇为少见。另,本书每章都自成一体,随时可捡起放下,非常适合每天读一小部分,看太快就浪费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篇章:归来、鬼、南乳包、女孩如此、奔丧、囚、马票嫂)
中国文学 华语文学 小说 当代小说 文学
烽火与流星 豆瓣
9.2 (26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中华书局 2010 - 1
本书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重新评估和挑战对这一时代文化史以及文学史的现行主流观点,并探索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对梁朝的忽视与贬低。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希望本书对于梁朝的讨论,不仅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中古时代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反思现当代中国国学研究乃至海外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取向。
苏轼十讲 豆瓣
9.6 (37 个评分) 作者: 朱刚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7
触动我心灵的那些课,阅微讲堂,让生命打开。“阅微讲堂”系列丛书,专注于从全球范围内寻找那些既给予我们各种“新知”,更给予我们“智慧”,充满洞见与生命激情、触动心灵的课。
《苏轼十讲》,主讲人:《苏轼评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主讲地:复旦大学。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最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奔跑的母親 豆瓣
作者: 郭松棻 麥田出版公司
小說家郭松棻,早年因積極投入海外保釣運動,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晚年又因嚴重中風,仍舊無法歸國,然而他的心念始終懸繫台灣原鄉,使他的小說不斷穿透現實時空,重回他情感根植之處--戰後的台灣。本書選錄郭松棻五篇短篇作品,〈月印〉、〈奔跑的母親〉、〈草〉、〈雪盲〉、〈今夜星光燦爛〉。〈月印〉全篇從女性視點出發,以獨到的美學筆法,細膩刻劃女主角文惠賢淑溫良,但無法克服人性弱點的複雜心靈。其餘摹寫母親意象的〈奔跑的母親〉,以陳儀為主角的〈今夜星光燦爛〉,亦為郭松棻重要代表作。他的文字從記憶中的台灣創生,又成為台灣的時代記憶,郭松棻的小說是台灣文學的一部重要資產。
潮汐图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6 (79 个评分) 作者: 林棹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 - 1
这真是一部让人期待已久的南方叙事,一座早该由广东人吐露成型的海市蜃楼。我需要再三重读,好看清林棹如何放荡她那肆无忌惮的想象力,从珠江江底泥层疍艇的尸身,打捞出十九世纪海洋帝国那水彩般的残影。
——梁文道
幻象中蕴含着自然饱满的躯体,方言里埋藏着民族丰盈的神识,以缜密的虚构技艺,林棹描画出一个特殊时空的异样风姿。
——黄德海
一八二〇年代,身世成谜的苏格兰博物学者H游历世界,登陆广州,在当地芦竹林中遭遇一只雌性巨蛙,成功将其诱捕,豢养在澳门好景花园。由此,奇异的笼禽困兽、寰宇新知并四海众生相,悲喜相侵地进入蛙的生命。鸦片战争前夕,H破产自杀,好景花园如大梦般消失,而蛙也将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这个根植于岭南风土的魔幻故事,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乌托邦相互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迷人宴游。
破晓时分 豆瓣 Goodreads
8.0 (11 个评分) 作者: 朱西甯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5
听这索链,多少罪!多少孽!和多少冤苦,在一片黑森里摸索而来,在冰霜上滑来。

《破晓时分》是台湾文学家朱西甯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十三部短篇经典,首次在大陆出版。人物从《铁浆》中的血气英雄扩展至普通市民,北地乡野传奇与台湾市镇风情相映照,古希腊式悲剧演变为普通人琐细日常与内心战场,呈现更为现代的深邃风景。《春去也》写春日里剿丝师傅的绵绵情思,《白坟》缅怀英雄的陨落,《偷谷贼》悼念正直的衰亡,《也是滋味》写已婚男子的意识流遐想。《福成白铁号》分别以一家四口人的视角,述说牢笼般滞闷的都市日常与生之疲倦。同名短篇《破晓时分》改写自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直指人与荒谬命运之间的纠葛,一幕震慑人心的悲剧,追问“堕落的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如何开始的?”

破晓时分,天地不仁,欲与悔、罪与孽,纠结消长,彰显人之存在、人之欲念、人之性灵。在《破晓时分》中,健朗悲壮的北地文风仍存,同时进行丰富面向的现代主义叙事探索,开启台湾现代主义书写的实验。
“自然”之辩 豆瓣
Dialectics of Spontaneity: The Aesthetics and Ethics of Su Shi (1037-1101) in Poetry
作者: 杨治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0
在中国传统文论中,“自然流露”“道法自然”显然是高明的文学境界。但人真的能完全契入自然吗?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刻地质疑了这一传统批评方式。杨治宜认为,人对“自然”的追寻犹如西西弗斯无休止的劳动,永远不能达到目的,但恰恰在这种永恒的徒劳中,凸显出人的价值。苏轼文学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种对于自然的“自我否定”式的追寻中。
本书讨论了苏轼文学创作背后的佛、道等思想资源,又以苏轼对牡丹和名石的吟咏来阐发对自然美的争辩,最后落在他晚年和陶诗及丹学上。把苏轼几经贬谪的命运与各种带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苏轼的审美、创作以及他在有限的肉身与无限的自由之间的挣扎。作者借鉴了东西方各种思想视野,不仅丰富了苏轼文学研究,还将中国文学置于跨文化、跨学科的对话之中。
扎根 豆瓣
作者: 韩东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 - 8
一幅生动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风俗画
一部语言干净且沉静的美妙作品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一代诗人的文学偶像,当代华语写作的标杆性作家韩东
“年代三部曲”首次集结出版
北岛、贾樟柯、苏童、左小祖咒、老狼等倾情推荐
编辑推荐
作家韩东讲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三部小说《扎根》《知青变形记》《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首次集结为“年代三部曲”出版。
《扎根》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书用儿童的清澈双眼观察世界,这世界新奇生动,处处皆景,令人读之津津有味,又回味无穷。
著名插画师老二为本书创作插图,风格怀旧幽默亲切,带着读者来到上世纪60年代的苏北乡村。
内容简介
1969年,老陶一家老中青三代五口人从南京下放到苏北洪泽湖边的三余,由此展开一段长达十余年的故事。
作品以儿童小陶的视角展开,从孩子纯净好奇的眼中,看到父母无畏人生困境的努力、三余优美的乡间景致、憨厚又带点精明的乡亲,还有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名人推荐
在这部绵密而沉静的作品中,历史和记忆,现实和虚构,小事和大时代,轻与重,经由韩东不动声色的叙述,呈现出了另一种异端的面貌,细心的读者自能从中读出一种内在的震撼。
——摘自华语传媒大奖长篇小说奖授奖词
作为小说家的韩东和作为诗人的韩东是一脉相承的,他以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当代小说的景观。
——北岛(诗人、作家)
韩东的小说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动声色却最惊心动魄的讲述者。
——贾樟柯(导演)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
——苏童(小说家)
在《扎根》当中,通过对父亲下乡的回忆性描述,韩东复原了一个时代的朴实无华的图景。那种叙述扎实、平实、准确、有力但内敛的语调,实在是老韩基本功高超的证明。
——邱华栋(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扎根》细节描述扎实精确,叙事貌似不动声色,情感被一再凝缩以至于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坚硬的核,面对这样刀砍斧削的完成品,一个写作者脱帽致敬乃是理所当然。
——金海曙(小说家、剧作家)
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豆瓣
作者: 韩东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 - 8
1970年代中国,苏北小城三位少年的列传
荒芜的年代,小城好汉们各自走向生存与毁灭
一代诗人的文学偶像,当代华语写作的标杆性作家
韩东“年代三部曲”首次集结出版
北岛、贾樟柯、苏童、左小祖咒、老狼等倾情推荐
编辑推荐
作家韩东讲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三部小说首次集结为“年代三部曲”出版。
北岛、贾樟柯、苏童、洪晃、老狼等倾情推荐。
著名插画师老二为本书创作插图,风格怀旧幽默亲切,带着读者来到上世纪70年代的苏北乡村。
内容简介
1975年,“我”随父母到共水县城生活,认识了朱红军、丁小海等玩伴,由此展开了数十年的友谊。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各自的性格,三位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
英特迈往:英俊威武,超逸非凡。出自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
名家推荐
作为小说家的韩东和作为诗人的韩东是一脉相承的,他以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当代小说的景观。——北岛(诗人、作家)
韩东的小说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动声色却最惊心动魄的讲述者。——贾樟柯(导演)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苏童(小说家)
南货店 豆瓣
7.4 (47 个评分) 作者: 张忌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7
用一家南货店,盛放下整个世界与时代。
甜点。腌货。干果。海味。
窗棂。灯笼。招牌。算盘。
泛着光泽的旧物之下,是我们曾以为 牢固的生活。
“写《出家》是见自己,写《南货店》是见众生。”
————
【内容简介】
小说用干净素朴的南方方言,以南货店为背景,勾勒出20世纪70年 代末到90年代初极具烟火气的江南城镇生活图景:美食器物与俗世日常、世风升降与人性明暗……是乡愁般的“古典中国叙事”在当代的回响。作品以中心人物南货店店员秋林的生活展开,串联起供销社系统中的人物故事。老师傅的生意经,卖豆腐老倌的人情温暖,男女间的荒唐情事,父子之间的冷漠关系……生生死死和命运沉浮。时代激荡,人们轻声慰藉,柔弱却坚持着价值的底线,坚持不可或缺的爱与尊严。
————
【名人推荐】
他喜欢观察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他的写作不是用非常狂躁的节奏来推进小说,而是非常平静,里面又别有慧心,给人感觉这个作家既聪明又耐得住性子,人物性格都很鲜明。一个好的作家,无论写恶棍还是流氓,是写底层还是高层,首先得把心交出来,要完完全全地贴着人物走才能写好。张忌在这方面完成得非常好。
——施战军 (《人民文学》主编)
小津安二郎如果动手写小说,大概就是张忌这样吧。
—— 毛尖(作家、学者)
世情便是如此,空荡荡的,却依然需要隐忍的笔触去展开、延续和终结,这是《南货店》最为动人之处。小说开篇用极为细致的白描呈现出一个物的世界,点货、打酒、吃面、洗衣,人生琐细而丰盈,时间是缓慢的,甚至仿佛是静止的。然而,在许多人物纷纷离开南货店之后,整部小说就开始疾风骤雨一般流动起来。一开始的物的充盈,换成了人的命运的空洞。
——胡桑 (诗人,学者)
《南货店》看似由消失一匹布的悬念来开场,其实张忌开门见山。小说中各色人物登场,每人的心志、旨求各不同,就好比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万状而无形;然而风行草偃,作家希望从草迹、麦浪、 波纹里看出大致齐整的风的姿态,那就是由马师傅体现的、流贯于民间大地、务实低调而又灵活多变的实践智慧,这是《南货店》的根基。
——金理(评论家)
张忌小说里面可贵的是,并不是说小说中有一个主要的人物是秋林,其他人就是为秋林服务的。《南货店》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属于他的时间和空间很小,但是他们都是有他个人的命运史。每个人他都有每个人的一个世界,这些世界彼此发生关系,彼此呼吸,彼此照亮,也有可能彼此伤害。
——何平 (评论家)
南货店那种小的、琐碎的、日常的乃至贫贱的物质聚散地,也许正能落实张忌对世界的理解。他并不关注轰轰烈烈的事物,世界在他眼里,不过是由那些无数的小物事、小日子构成的,那才是张忌眼中世界的本质。用一家南货店盛放下整个世界与时代。
——弋舟(作家)
这部书可以说是造就了一个舌尖上的宁波,给我们本土作家如何写文学中的家乡,如何让生活的土地拥有文学指向的路径,做出了一种礼堂式的实践。
——荣荣 (诗人)
张忌用犀利的笔法,从容的叙述,勾勒出了一幕幕俗世生活的场景,将一群普通人窘迫的生存方式、情感纠结和现实困境,做了生动的由表及里的描画。
——《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奖”授奖词
玉山丹池 豆瓣
Jade Mountains and Cinnabar Pools: The History of Travel Literature in Imperial China
作者: (美) 何瞻 (James M. Hargett) 译者: 冯乃希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石听泉、卜正民、王立群、梅新林、徐永明等海内外学者联袂推荐
英语世界首部综述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专著
展现古代文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空间观念
探寻寄情山水时亦喜亦悲的幽微情感世界
~~~~~~~~~~~~~~~~~~~~~~~~~~~~~~~~~~~~~~~~~~~~~~~~~~~~ ~~~~~~~
上迄魏晋南北朝下至晚明,中国古代游记文学数量众多,写作风格多样,其写作目的又因时代、个人视角变化而差异巨大。深入挖掘游记文学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既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又是一个方法论与文学史观上的挑战。
通过对众多经典游记作家及其作品的细腻文本解读,结合各时代社会文化风潮的变迁,知名汉学家何瞻剖解经典游记作品中看似平淡的散文叙事结构,勾勒了游记文学的体裁演变,结合真实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还原游记作者的行旅过程和观览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讨论游记作家与读者观众、文学环境和社会文化机构之间的微妙互动。
~~~~~~~~~~~~~~~~~~~~~~~~~~~~~~~~~~~~~~~~~~~~~~~~~~~~~~~~~~~~~
何瞻先生对中国古代游记史的研究极具开拓性,他对中国古代游记的推介可以让更多的国外读者了解中国,了解一个个中国历代学人对自己国家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的记述。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游记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把中国名胜风景的真实描绘与独具诗意的艺术眼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成为自传文学的主要形式。何瞻教授历时几十年研究中国古代游记散文,颇有深造独得之见。通过对悠久中国游记散文创作历史的介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文学体裁风格不断翻新、形式多样化演进的动态历程。他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文本互相影响的重要性,并对古代游记文学的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评价。本书的读者可以充满信心地迈开脚步,与著者一起游览中国最为重要的名胜风景。
——石听泉 (Richard E. Strassberg),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
山水不仅启发了中国画家,也启发了中国作家。何瞻是位优秀的导览,带我们跨越山水,前往未知之地——在这一路上,他慷慨地与我们分享着这些文学瑰宝中闪烁的愉悦。
——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哈佛中国史》主编
游记可谓是空间诗学与心灵地图相互交融的产物,这一独特文体发端于魏晋六朝,恰与中国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相契合,然后又在不同时代的时间流程与空间流向中向着诗化与科学两个维度不断得以深化和美化。《玉山丹池》的创新之处不仅仅在于将游记文学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载体加以重新定位,而是更加关注游记文学最为本质、最具特色的核心元素与独特品质,关注不同游记作家个体如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使之更加符合个人趣味与内在需求,从而将游记文学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游记文学史》作者
本书的作者何瞻教授是著名的美国汉学家,他撰写出版了英语世界第一本中国游记文学史作品《玉山丹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西方学者对中国游记文学的关注点和视角与中国学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是我的老朋友,少年时代生活在台湾,汉语相当了得,是个中国通。一次我们一起逛书店,恰逢俩女孩在讨论是否要买《庄子》一书,其中一个说:“庄子太老了。”何瞻教授听闻,便道:“庄子不老,老子才老。”我听了,不禁为何瞻教授的幽默和学识所折服。
——徐永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臣之首——宋濂传》作者
冬牧场 豆瓣 Goodreads
9.1 (32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我从不掩饰自己对《冬牧场》的偏爱,它应该是目前为止自己最重要的一本书吧。——李娟
李娟非虚构长篇《冬牧场》首推精装珍藏版,精细校订,全新自序,新增26张冬牧场实景写真,真切展现最后的游牧景观
——————————————————————————————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庭,进入冬牧场,进入游牧生活的荒寒与核心处,生活了近四个月。这是哈萨克游牧民族最后的转场——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
然而,戈壁在那里,羊道在那里,亘古不变的季节更迭在那里,深沉古老的天人关系在那里,它们并不因现代文明的彻底改造而消失。
李娟用这本书,为冬牧场最后的宁静时刻,最后的游牧景观,最深处最沉默的生存,做了见证式的留影。
穿越时间的纵深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王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6
在王炎看来,将空间、影像、历史与个人经验融贯成一种新叙事,这是文体的实验,也是思想的探索。《穿越时间的纵深》,就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书分三辑:*辑“天方夜谭”,将眼光集中在中东、南亚,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土耳其到印度,关注文明冲突的历史演变。第二辑“怀恋冬宫”,是他的旅欧旧忆,配其观影经验,将战争、革命、铁幕、学潮、恐怖等“激情燃烧”的问题,来撬动、丰富20世纪世界革命的叙事与经验。第三辑“美洲烟水”,则是在日常点滴之间,悉心观察我们身边技术、媒介、观念的*变化,赋予思想、艺术与政治无可限量的未来。作者希望通过此书,把个人观察带入整体思考,诚邀读者进入内心世界,一道观察、感受与议论,一起体悟多彩的经验。
平原上的摩西 豆瓣 谷歌图书
7.7 (62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4
《平原上的摩西》是小说家双雪涛的代表作,收录十篇极具风格的中短篇小说,以同名作品最为经典: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被命运驱逐的人们,他们是落魄者,从时代齿轮滑落,也是报信者,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唯有凡人的爱与信念,在艳粉街上分开层层波涛,辟出救赎之路。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洗净尘垢,压紧命运,将灵魂送至一个人迹罕至的庙堂。
【编辑推荐】
★ 小说家双雪涛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新版归来——享誉国际的中文小说经典,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作者热门影视改编IP,输出英、意、韩、日多国语言版权。小说家双雪涛荣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等各大奖项,多部作品均有影视改编计划。易烊千玺、雷佳音、董子健喜爱,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长文赏读,作家张悦然、李静睿力荐:“这是我们这一代真正可能留下来的作品。”
★ 唯有爱与信念,辟出救赎之路。周冬雨、刘昊然主演同名电影2021上映,演绎平凡人的“摩西之光”——适合剧本杀的烧脑原著,难以破解的悬疑小说拼图:1995年艳粉街的平安夜,一场大雪掩藏的谜案,一次未赴之约,一颗心脏在手中诞生……火球从空中落下,两个少年的纯真约定,却引发不可预测的连环风暴,众人的命运由此骤变。“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用生命感书写的元气小说,冰得烫手,浪漫而纯真。《白日焰火》导演刁亦男监制重磅新戏,爱奇艺同名剧集年度巨制。
★ 双雪涛的艳粉街,十个藏在冰面下的当代短篇杰作——世纪末寒冷的北方图景,从时代齿轮脱落的人们:工厂的无赖老马、穿校服下棋的父亲、我的朋友安德烈、火车上的跛人、流浪诗人老萧、狱中归来的和尚,失踪于列宁格勒的少女……艳粉街故事迷宫,善与恶的人性挣扎,被命运驱逐的人们背负罪与罚的秘密,前来报信。穿过世界的层层暴力与荒谬,双雪涛以罕见的血气与深情,为一个遗失的世界打捞公正与荣耀,铸刻时间深处的信仰与爱。
★ 全新典藏版,千呼万唤,摩西归来,著名书装设计师陆智昌操刀——朴素典雅,经典质感,青泥色日本进口野陶纸呈现大地尘土触感,烫金工艺优雅隽永,完美演绎“摩西之光”,笔端有血气,酷寒中有温情。
在新疆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刘亮程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2 - 2
《在新疆》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亮程继《一个人的村庄》后的最新散文结集,全书分为五辑,收入三十八篇散文。第一辑一片叶子下的生活;第二辑半路上的库车;第三辑树的命运;第四辑月光;第五辑向梦学习。本书依然沿袭《一个人的村庄》的风格,文字淡雅、质朴,多对身边的人、物、事,以他惯有的素淡明澈的语言进行抒写和描绘,平常人延续了几百年的生活状态,在刘亮程的笔下散发了出了耀眼的光辉,他笔下的新疆能够深刻地停留在每个读者的记忆中,让人向往。哲学思维与诗性智慧相交织,形成他散文中特有的深厚与诗美素质,读来无不令人撼彻心扉。
中国叙事 豆瓣
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作者: 浦安迪 译者: 吴文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1 - 4
★ 12位知名汉学家的集大成之作
★ 致力于中国传统叙事脉络之发现和比照
★ 深入探寻中国小说的诞生与兴起
★ 首次正式授权大陆简体版本
《中国叙事:批评与理论》由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浦安迪(AndrewH. Plaks)主编,召集了高友工、芮效卫、欧阳桢、何谷理等(包括他本人)十二位欧美代表性的汉学家,系统考察了中国从《左传》、六朝志怪,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的叙事作品,用叙事学中的各种概念、理论、视角来考察与剖析中国叙事文学的结构特点、视角特点与深层的中国审美精神与宇宙观的内在联系,读来既令人时时有豁然之感,也令人深觉文学研究的乐趣所在。浦安迪同时也意在为中国传统叙事文学建立一种属于中国小说美学的叙事方法论。
------------------------------------------------
名人推荐
浦安迪:
公认的最为优秀的汉学家。——钱钟书
一位罕逢的博通中华文化的学者,尤其他能以汉语文撰写高层次的学术论著,窃以为这是一个奇迹。——周汝昌
韩南:
欧美汉学界明清小说研究第一人。——王德威
夏志清:
文笔之雅,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论,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钱钟书
文城 豆瓣 Goodreads
7.2 (11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时隔八年,余华全新长篇重磅归来!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时代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做出各自的选择。
这是一个荒蛮的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余华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这一回不止是时空上的突破
◆讲述南方小镇上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
颠沛起伏的人生故事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
◆铺开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
在民间叙事中融入魔幻色彩,时空绵延,人物纷杂,情节跌宕
◆谱写一曲关于命运的荒诞史诗
细腻而宏大,舒畅而勇猛,夹杂着黑色幽默,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柔韧
★ 余华亲自选定封面插画
◆封面插画来自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作品《失忆与记忆:男人》,风格独特,意蕴广远。
【内容简介】
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文城在哪里?”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夜晚的潜水艇 豆瓣 谷歌图书
7.9 (473 个评分) 作者: 陈春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 首届pageone文学赏 首赏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推荐语】
我非常喜欢《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想起NBA,他们对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有一个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这话也可以用在陈春成的身上。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余华(作家)
读陈春成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把问题全部想得清清楚楚,所以小说才会看起来流畅而有趣。他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不是池中之物。这注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
——阿乙(作家)
陈春成是一座傍晚的园林,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我相信这个传说:“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到他出现时,我才能指给你:快看,就是这个样子。
——贾行家(作家)
初读《裁云记》《竹峰寺》时,只觉得文章虽短但气象非凡,作者笔下处处是奇光异彩。读罢全书,才知道那也只是修竹茂林中隐隐露出的一角飞檐。九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殿门虚掩,静谧无人,但你侧身进去,缓缓移步,很快就能看到那些足以使人目不暇给的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感谢作者以一己之力构筑这些美妙而深邃的宫殿,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那无数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象。
——东东枪(作家)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陆庆屹(导演)
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是个悲壮的象征——可如果他是乐在其中,他眼中一直隐隐含着笑意呢?我读陈春成的小说,就一直觉得他是快活的西西弗斯:欣逢命运的高山,时代的陡坡,语言的巨石,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也能拾其乐而追随。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席勒这句话,我借来说春成。
——史航(编剧)
陈春成的小说很惊艳,语言极好,且有一种整体性、批判性而又狂欢性的想象力。最厉害的是,他能使最荒诞不经的叙述毫不费力地变得可信,这个本事很难。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尖锐的看法,表达十分华美飞翔。
——李静(评论家)
陈春成的《音乐家》发表在年轻人阅读社区“豆瓣”上。小说叙述的沉稳、惊悚、细致、绵密,回环往复而又一唱三叹,在不动声色中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其叙述的老道、节制,想象的绚烂、丰富,意蕴的复杂与隐喻色彩,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90后作家之手。无怪乎有读者留言:“在这篇小说里感受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王维的山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
——王德领(评论家)
陈春成是90后作家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位。汪曾祺式的古典故园与博尔赫斯式的现代迷宫拆散重组,变成了他笔下的废园。但只要读完他的作品,又会发现他远比此丰富。他直接越过了写自我的阶段,一出场就以万物为题,在常识之上,就势思接万里。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又在主题上持续变奏。在一个以糙笔写浮心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躲在“深山电报站”,以万物为学问,没有功利心地研究又把玩。他笔触老练,用字沉静,想象又纵肆酣快,间杂萌态。浑然一个专心研学又玩心隆盛的老顽童。
——古肩(《中华文学选刊》编辑)
2021年2月24日 已读
《夜晚的潜水艇》《音乐家》《竹峰寺》《李茵的湖》⭐⭐⭐⭐⭐读罢《音乐家》,那飘散的音符尘末竟也在我脑海里恍恍惚惚停留了许久。谁说这本书是豆瓣儿们吹出来的,真的说得上为华语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字里行间都飘荡着一股年轻人略带颓废的精神头。期待下一部作品。
2020 中国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 小說
将军族 豆瓣
8.7 (21 个评分) 作者: 陈映真 九州出版社 2020 - 6
“下一辈子罢。那时我们都像婴儿那么干净。”
《将军族》收录陈映真创作于1959-1967年间的24部中短篇小说,包含脍炙人口的名篇《面摊》《我的弟弟康雄》《唐倩的喜剧》《第一件差事》等,描绘了一幅20世纪平凡人的命运群像:台北夜市摊贩和病孩子,细瘦苍白的“安那其”少年康雄,从远方战场归来的乡村教师吴锦翔,苹果树下富于浪漫幻想的青年林武治,沦落他乡的三角脸和小瘦丫的爱情悲剧,知识界的“弄潮儿”唐倩,虚无厌世的“航海人”胡心保……二十四个故事,饱含泪水的爱和温柔苦痛的同情,婉曲动人的灵魂剖白,忧郁怅然的诗性抒情,《将军族》宛如一首首浮世的哀歌,为平凡人留下永恒的生命见证,生发出感人至深的力量。
本书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