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鹿鼎记 豆瓣
8.9 (86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这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是金大侠自言最喜欢之大作。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不会任何武功,却因机缘巧合闯入了江湖,并凭其绝伦机智周旋于江湖各大帮会、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令人于捧腹之余更进一步深思其口才与机敏。
2019年8月28日 已读
陆陆续续终于看完,油腔滑调的韦小宝比之射雕三部曲还有《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里的大侠,差得也太多。但是他凭个“义”字,所实现的功绩却比任何一个大侠都要多。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的“什么什么之中,什么什么之外”,大概就是靠这聪明的脑子和嘴皮子工夫。金庸写过这么多骨肉丰满的大侠,最后塑造的人物却是这么一个靠嘴皮子吃饭的人,或许也是某种自况了。
中国 中国小说 中国文学 历史 小说
长安十二时辰(下)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7.7 (137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上) Eggplant.place 豆瓣
8.2 (22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2019年7月10日 已读
情节很连贯,剧情也挺刺激,虽然文笔一般但是也算很流畅了。最难的是对唐代日常生活细节的把握,实在是相当之精确啊,这一点就能给五分了
中国 中国小说 中国文学 历史 历史小说
六里庄遗事 豆瓣 Goodreads
7.6 (60 个评分) 作者: 东东枪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2
六里庄,是唐时国都长安以东六里许的普通村庄。《六里庄遗事》凡十二卷,包括近600则片断文字,大多是对六里庄内人物及相关人等事迹的钩沉杂忆。本书是作者东东枪酝酿十数年,铢积寸累而成,书中少数章节近年曾陆续连载于网络。全书仿照《太平广记》、《古今谭概》等笔记小说体裁,以道听途说的野史笔调白描浮生万象,借说学逗唱的谐谑口吻摹绘市井乡邻,述异志怪,谈玄说鬼,叙风俗,录掌故,追往事,怀旧人。碎语闲言中,吟唱出几段野调荒腔的俚俗小曲;轻描淡写下,拼凑出一幅妖娆诡异的俗世长卷。笔墨间淡处似茶,浓处如酒;字句中常见奇趣,多有深情。
【编辑推荐】
1. 东东枪酝酿十数年,近600则旧事白描浮生万象——《六里庄遗事》凡十二卷,仿照《太平广记》、《古今谭概》等笔记小说体裁,以道听途说的野史笔调白描浮生万象,借说学逗唱的谐谑口吻摹绘市井乡邻,述异志怪,谈玄说鬼,叙风俗,录掌故,追往事,怀旧人。作者东东枪早年曾创作网络音频节目“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后又有舞台剧《六里庄艳俗生活》上演于京沪等地,约近百场,观者上万。
2. 一个唐代长安以东六里许的普通村落,却装着无数现代人的心事——六里庄内杂居着各色怪诞人物,被遗忘在历史缝隙处已有千年。他们是道士,山贼,妓女,官员,草民,屠夫,士人,神仙……他们在算命,耍猴,做鬼,逃难,学艺,做梦,写诗,耕田……六里庄是我们早已断了音讯的、回不去的故乡,也是在陈旧记忆中即将失落的一座孤岛。
3. 送给所有终将被忘记的人的一本书——这是东东枪写给沈三变、冯有道、杨温柔、周如麻、李有鬼、叶四姑、石胖子、金道士、老高太太、慧吟禅师等一众乡亲的一本书。这是写给所有终将被忘记的你我的一本书。书中人物非你非我,而又是你是我,他们欢跃嘈杂,纷乱喧嚣,有忧有喜,有义有情。书中的每个名字,都仿佛桃树上一朵美好而脆弱的花。这书中的每则旧事,都恰如你手中一杯寂寥又温柔的酒。
4. 这是贩夫走卒的《世说新语》,是插科打诨的《聊斋志异》,是大唐盛世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的《深夜食堂》——英达、蒋方舟、马伯庸、李诞、郭德纲、马东、李长声 、黄集伟 、史航 、贾行家……温柔推荐。
【名家荐读】
寒夜最宜读暖书。《六里庄遗事》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一群喧嚣渺小又不甘寂寞的家伙,蹦蹦跶跶地在纸上吵闹着。读的时候,像冬天自习回家在胡同口遇到的烤红薯夫妻,一边互相埋怨着一边递来一只热气腾腾的红薯。
——作家 马伯庸
既古且今,既土且洋,既妖且仙。可资慨叹,亦多悚然。东东枪的六里庄里,有风陵渡,有童话镇,有琉球国,也有白里庄、牛首山。杂糅道骨仙风传奇志怪,一纸风尘得敞亮明媚,甚是稀罕。
——作家 黄集伟
新《世说》。新在文字,更新在风骨与风趣。看似闲笔,不经意读来,却难捺遐思。
——作家/翻译家 李长声
世人爱东东枪奇思有趣,我尤爱他的精洁确切。化昂扬的狷介为一笑时,这一笑想要不凄楚,是很难的,《六里庄遗事》居然做到了。《六里庄遗事》是入世的苍凉,是明知失去而奋力热爱。
——作家 贾行家
六里庄可能是唐朝的树洞,却装着东东枪这个现代人的心事。从来没有存在,也就不会消失。
——作家/编剧/演员 李诞
好故事,不分朝代,也不究真假。好文字,不论长短,更不避雅俗。
——节目制作人/主持人 马东
人家喝多了,可以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我们喝多了,只能一杯敬不存在的六里庄,一杯敬不可测的东东枪。
——编剧/策划/文化评论人 史航
《六里庄遗事》像梦话,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疯疯颠颠半人半鬼——可又全是最真实的心境和处境。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伤心了。
——主持人/文化评论人 张越
高级的幽默,是小机灵和大智慧的组合。就像《六里庄遗事》这样。
——导演/演员 英达
庵上坊 豆瓣
作者: 郑岩 / 汪悦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本书以山东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为考察对象,从追溯它的建造缘由入手,讲解它的建筑式样和装饰题材;由欣赏它的艺术之美,既而分析它的表面与实际功能;以这座牌坊为例,揭示了清代流行起来的建筑样式“贞节牌坊”的隐匿意义:虽然建造的名义是为纪念那些籍籍无名的妇女,但这些牌坊并没有提供表彰对象的真实生平,其真实功用乃是作为地方富豪彰显和增强一己势力的载体。在富贵吉祥的装饰图像和庄正醒目的匾额题词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说的故事……
作者对这一典型题材进行过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参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历史语境下清晰勾画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种形式的话语及其彼此间复杂的关系;在精心铺叙的种种故事之间,巧妙地穿插着对于许多理论问题新颖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说呈现了丰富灵动的历史文化景观,堪称见微知著。作为艺术史、建筑史的个案分析,本书将历史、建筑、雕刻、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融于一炉,篇幅精短然而颇见功力;配有插图106帧,以亲自测绘和访查拍摄为主。这使本书同时成为一本具有亲切感的图文艺术书和文化旅游读物。
三国演义(全二册) 豆瓣 Goodreads
三国演义
9.1 (333 个评分) 作者: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5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由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240回。后来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三国演义》120回版

由于人文出版社选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颇有出入,将拥刘抑曹的思想发展到一个几乎病态的角度,且大量地删除了原文中赞扬曹操一方人物的诗词和评论,所以给世人造成一种三国演义打击曹操、歌颂刘备的错误印象,且该批改版将刘备一方无限神化,甚至将诸葛亮准备将魏延烧死在上方谷这样的情节统统删除,将诸葛说成是一个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这是大家阅读时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于该版本选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没有将毛家父子的批语选入,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该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实本书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过是删除了批语部分,加入了编者的注脚。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时注意
笑傲江湖(全四册) Goodreads 豆瓣
笑傲江湖
9.1 (357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写的一部武侠小说,属于金庸的后期作品。
2018年12月30日 已读
每每遇到关键时刻,必是令狐冲受伤昏倒,再醒来就是另一个洞天了。仿佛电影中用黑屏来进行切换,以此方式来实现场景的转换未免太暴力了……写到《笑傲江湖》,金庸笔下故事的江湖气越来越浓,人物也越来越立体。岳不群和左冷禅倒像是两个老谋深算的政客,互相之间的隐忍和安排竟然有一些谍战片的味道。令狐冲无可无不可的逍遥气质真是让人羡慕啊😁另外桃谷六仙、江南四友(除了黑白子)、向问天、盈盈这几个魔教人物,倒是比自诩为正教的正人君子们正派且有趣多了……
中国 中国文学 令狐冲 小说 文学
七缀集 豆瓣
9.1 (3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6
《七缀集》是全部《旧文四篇》和半部《也是集》的合并。前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9月出版,后书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1984年3月出版,两书原有的短序保存为此集的附录。这本书是拼拆缀补而成,内容有新旧七篇文章。古代有“五缀衣”、“七缀钵”等名目,故题为《七缀集》。
2018年12月26日 已读
以前读钱老的《写在人生边上》或是《围城》,觉得他挺刻薄毒舌的,因此买了《管锥编》也没太去读。偶然遭遇《七缀集》,有如获至宝之感。这旁征博引的水平,不服不行
七缀集 三联书店 中国文学 文学 文学理论
无中生有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刘天昭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10
“她不过是想要知道人要如何生活才是正当的”
70万字自传体小说,从姥姥家的炕席缝说起,写出这整个世界。
狂妄、结实,精细、深邃,繁复、广阔,势大力沉、超越期待。
【编辑推荐】
1. 作家刘天昭70万字自传体小说,写出了这整个世界——主人公以过度燃烧的意识将日常生活中大片的、转瞬的灰暗无意识照亮,以浮动不确定的视角看到许多故事、许多人生的片段,这些故事在她以第一人称追述往事的章节中得到细密的展开,以隐秘的家族史折射出繁复的人性光谱、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时代变迁。
2. 这是一本云烟之书——这是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讲述一个人在青春末期试图将人生与世界彻底想明白、并且以为非如此不能开始生活的努力。主人公持续地观察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剖析内心缠绕的情感、欲念和思想,绝望地想象一个坚实纯粹的自我。在书中,作者放纵过度醒觉的意识和永不止息的怀疑,复活那些精神上的具体,让语言不断重复、循环,像海浪推沙,撞击边界。
3. 这是一本具有冒险精神的先锋之作——作者以一种可怕的野心,试图突破文学对“真实”的修饰和遮掩。作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一边试图理解生活一边对自己的理解充满怀疑,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比书中的社会生活或者历史记忆都更具时代感,呈现出这个时代最深处最紧张的精神内核。
4. 这本书真实得令人震惊——它完全根植于此时此地,描写了70后和部分80后的人生经验——不仅是童年生活的集体记忆,还有成年之后的迷茫困惑。作者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许多同龄人不愿意面对、甚至不希望被写出来的东西。那些令人不安的经验,经由文学的处理和再次呈现,带给读者的却是深沉的平静和勇敢的力量。
5. 这本书并不难读——虽然作者经常会“想太多”,但是那些想法都是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的,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地方。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远,会发现“想更多”是对“想太多”的解决。书中有太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人生的小片段,不计其数的小心得和小体会,像叶子上的露珠必须在那叶子上才闪闪发光不会枯竭。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线讲述的是一个本世纪初留学归来的女青年,带着想要把自己和世界彻底想明白的心情回到家乡,家中发生的大事小情都被她当成“真实世界”的信息来处理,继而进入自己持续的内心疑问。一方面,作者将那些精神上思想上的具体复原到生发的现场,将那些抽象的命题重新植入到经验易感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作者以充沛的意识灯光将大片幽暗的无意识的生活流照亮,呈现出其中生动的细节,潜流的情感,若无其事又令人动容的虚幻与真实。
小说的另外一条故事线,是主人公第一人称自述,既有对家族史的追溯,也有对成长历程的整理。一方面自述故事独立成篇,以后知后觉的全景式叙述,描绘了人物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和社会生活中的人性百态。另一方面,这些在绵长的时间线上从容展开的人物与故事,与主线空间中不时浮现的生活片段彼此回应。如果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表面化的生活现场提供了精神维度,那么这部分追忆则补充了它的历史维度,令“只有一个的世界”完整饱满地呈现出来。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4 (1031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2
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
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 打动万千读者的年度华语小说。
李银河 戴锦华 骆以军 张悦然 冯唐 詹宏志 蒋方舟 史航 等多位学者作家社会名人郑重推荐。
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可以想象的将来一样漂亮。补习班语文名师李国华是同一栋高级住宅的邻居。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样崇拜饱读诗书的李老师。
有一天李老师说,你的程度这么好,不如每个礼拜交一篇作文给我吧,不收你周点费。思琪听话地下楼了。老师在家里等她,桌上没有纸笔。
思琪的初恋是李老师。因为李老师把她翻面,把他的东西塞进去。那年的教师节思琪才十三岁,这个世界和她原本认识的不一样。 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李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故事必须重新讲过,与房思琪情同双胞的刘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带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疯了的房思琪。透过思琪的日记,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见所思……
嫁入钱家的许伊纹,是两位少女的忘年交,二十余岁的她,是两位少女的文学启蒙者同时也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 升入大学后的郭晓奇仍旧爱着高中时的补习教师李国华,而这位文质彬彬的补习教师并不只有平时人们眼中受人尊敬的老师形象的一面……
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天龙八部 豆瓣
9.1 (366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天龙八部乃金笔下的一部长篇小说,与《射雕》,《神雕》等 几部长篇小说一起被称为可读性最高的金庸小说。《天龙》的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视作品。是金庸作品中集大成的一部。故事以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乔峰、段誉、 虚竹、慕容复等形象鲜明的人物,成为武侠史上的经典之作。故事精彩纷呈,人物命运悲壮多变,是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倚天屠龙记 豆瓣
8.3 (113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倚天屠龙记》,金庸武侠小说,著于1961年,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该书以元末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叙述武当弟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表现众武林豪杰质朴自然,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展现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射雕英雄传 豆瓣 Goodreads
射雕英雄传
8.9 (137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报》连载。《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 被拍成各种语种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热播。
神雕侠侣 豆瓣 Goodreads
神鵰俠侶
8.6 (303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译者: 有1996年11月北平第4次印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神雕侠侣》是金庸作品集之一。其主人公杨过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非正统的人生道路,入了“道流”。其特点是“至情至性,实现自我”,即把个人的利益、情感、个性及人格尊严置于人生首位,作为首要目标,亦作为待人处事,评价是非的首要原则。书中将杨过对郭靖的杀父之仇与疼惜之恩难以取舍的复杂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他与“姑姑”小龙女的情感纠葛和他对江湖世事的渴望又令他挣扎不已……
射雕英雄传(全四册) 豆瓣
9.0 (227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4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报》连载。《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被拍成各种语种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热播。
潦草 豆瓣 Goodreads
7.6 (21 个评分) 作者: 贾行家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8
【编辑推荐】
1)白岩松、许知远、史航、李静、东东枪、蒋方舟、李诞……联袂诚挚推荐!
“凝胶一般的文笔”,难得一见的赤诚,把目睹和亲历的低下说出来,把孤独说出来,把无能为力说出来,把柔软和温暖也说出来。
2)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是“锐利又精微的人间白描”,记录广阔的人生、人心、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这些文字“有劲儿又无力,热热闹闹地伤感”。
3) 《潦草》原本以“他们”为名,在网易微博连载;后受张立宪老师青睐,在《读库1604》选刊了部分,深得白岩松老师激赏,并推为《读库》当年已出的四期里“最牛的一篇”。“他们”就是“我们”。
4) 作者贾行家(网易博客“阿莱夫”作者)首次出版的散文作品集《尘土》,获“新浪好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16年度文学类好书。
【重点推荐】
白岩松:这几年,东北的土地上,小品产得少了。像是补偿,很多有意思的文字在生长,贾行家,在其中种了几亩。这一本书里头的文字有劲儿又无力,热热闹闹地伤感着,该算是什么品种?
许知远:如今很难找到像贾行家这样赤诚写作的人,在黯然无光的现实和历史重负面前,他们依靠文章字句,用力地活着。
史航:今年最期待的出版物。寒意陡生春心俱泯,一段文字一个现场,行家真是行家。
众生皆苦,我的行家兄弟,把这些苦一点点揿进书里,就像在墙上揿灭了一个个烟头。奇怪的是,我这样的读者,从中获得了不可理喻的~~~安慰。
生活潦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作者一笔一画记录下这些潦草,这是对每个人的最深刻的善待。他写下他要写的,上帝帮他校对了一遍,然后一字不改,只是亲手按下了“发送”。
蒋方舟:当灰尘从桌子上被扫下来的时候,他在说什么?他在说:“请记住我吧。”灰尘的声音是如此低,以至于只有少数人能够听到。贾行家听到了,在所有人都只注意到时代的弄潮儿时,他看到那些匍匐着、静止着如背景的配角,在舞台的大幕拉下之前,潦草地记下他们几乎轻不可闻的哀叹。
李诞:《潦草》看过太多次了,这些文字本来的名字是《他们》,他们其实就是我们,“他们曾使我空虚”。贾行家笔里都是旁观,但是——我非常自作多情地——能感受到他的痛苦,他的痛苦完全不是出于同情,只是诚实。比起贾老师凝胶一般的文笔,我更羡慕、敬佩他的诚实,诚实消耗人太多。
贾老师的文笔是松脂,滴落下来,包裹住他们,成为琥珀。琥珀的观赏价值有着巨大的残忍,他们这些虫子没有做错什么,我们这些看客没有做错什么,松脂也没有做错什么,可结局就是这样了,成为《潦草》。也许我们都错了。
东东枪:贾行家老师的文字硬度极高,密度极大。这些被名为“潦草”的记述,因为这硬度与密度而变得庄重。这些锐利又精微的人间白描,每一笔的落笔处都能听到刀锋刻入石头的声音。他曾说,有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就像后来者面前的一堵高墙,让我们只可在墙下仰望慨叹,自惭渺小——其实,在我眼里,贾行家老师的文字,已经是我面前的那堵墙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笔记,作者贾行家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极为罕见的赤诚,一笔一画刻录下这些“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又由“市井”“乡里”“风物”“活受”“无常”“弃绝”“畸零”“柔软”“活法”“外邦”“卑污”“阴森”“仇隙”“行业”“温故”等线索缀连,展现广阔的人生、人心与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
诚如作者所说: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作者自述】
本书大部分内容写于五六年前,或是从五六年前删去的,如今已经显得衰老,因为大家都在为“现在”焦虑——
在时间里,“现在”制造因果,是当权者。越期许委身于“现在”,越会恐惧——
人从情感体验中认识自己:自我形成于孤独之后;等候痛苦,使人显得庄重。对世界的感知也如此,说到底,对于“现实”,可能知道些什么呢——
辨认“现实”的依据,是它在持续、反复,把生活形容得既渺小又煞有介事;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惊奇与悲哀同样神圣恒久。
遥远的向日葵地 豆瓣
8.9 (112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17 - 11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岁月留香(小说卷2) 豆瓣
作者: 徐德霞 2004 - 10
《儿童文学》杂志由团中央和中国作协联合创办,风雨四十年,哺育三代人,其麾下曾先后汇集五代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目前期发量近40万。品位高雅,可读性强,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岁月留香》选载《儿童文学》1963年-1982年的经典之作,具有极强的文艺性、可读性和保存价值。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宋)辛弃疾 译者: 邓广铭 注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 10
《稼轩词编年箋注(定本)》作者精益求精,经过十数年的酝酿准备,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学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最新的学术成果。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迭经重版,行销数十万册,蜚声海内外。
银翅[增订本]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庄孔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6
庄孔韶教授《银翅》一书,是林耀华先生著名人类学小说《金翼》的学术性续本。1986—1989年间,庄孔韶数次回访“金翼”黄村及相关市县镇村,累计十四个月的人类学田野工作,完成了这部混合多种写作手法的学术作品。《银翅》展示了上个世纪20至80年代末中国闽东乡镇社会文化变迁的绚丽画面,其中,基层军政结构、古今关联、理念先在和文化的直觉论是本书特别倚重的创新理论。《银翅》这一携带着完整传承与应变信息,以及重拟“察机”之家族过程的中国样本,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寻味。
起初他(庄孔韶)透过我的《金翼》首次认识了福建乡镇社会的过去;如今我则从他的学术性续本《银翅》很快发现了我家乡变迁中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性。 ——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 1995年1月27日
这是一部观察入微、文笔细腻、叙事长远的反思性民族志 (reflexive ethnography)。 除引用闽东农村第一手社会史数据外,庄教授更系统回顾了当代西方人类学重要理论发展,将台湾学界对中国农村现代化所提出的见解与假设一起、揉合于一堂。对有意了解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何以会出现如此坎坷多难困境的研究者来说,应可在本书寻得满意的答案。
——著名人类学家 学者黄树民 2014年8月15 日
庄孔韶教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第一位人类学(民族学)博士,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翘楚学者。《银翅》是庄孔韶先生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人类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者的案头必备著作。《银翅》虽然是学术著作,但本书采用了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学风俗志的小说写法,写出了福建古田作为中国地方文化缩影的变迁,采用史诗式的视角,可以看到土地改革的激烈斗争,基层军队和政治的权力博弈,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饥馑和灾难,“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的戏剧性表现,改革开放带来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激增,福建重男轻女思想在地方家庭中令人扼腕的广泛影响,民间宗教信仰视角下的“灵异”……深受儒家传统浸淫的农业传统文化中,仍然可以生长出顽强务实的商业精神,颠覆了中国数千年来对儒家“重农抑商”的思维定势理解,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形成了东方式的呼应。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历史风俗地方志,不但适合学者研究之用,也适合一般爱好者阅读。
本书将于2017年由美国权威学术出版社引进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