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豆瓣 Goodreads
8.5 (12 个评分) 作者: 周恺 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5
【编辑推荐】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长篇著作,著名作家苏童、叶兆言、于坚、韩东鼎力推荐,原《天南》主编欧宁撰序。
★一个晚清家族,一出袍哥传奇,一场历史风暴,一曲时代挽歌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再现了历史烟云下的众生相。
★本书以密码似的乐山方言 写就,充满袍哥暗语、江湖歌谣、民间仪式;细节饱满,叙事如梦似幻。
★这是一部职人之作。作者精研家乡的方志、族牒、掌故等,立体式地复活了晚清四川民众的生活场景。
★书中之众生,平凡如苔草,活得卑微,却执念而行。
【内容简介】
历史如风, 众生如苔, 听江水拍岸, 见人间无常。
本书作者周恺披阅群书,跋涉山川,以大悲悯之心,为当代人讲述了一段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家族故事。
话说晚清年间的四川嘉定(乐山),富商李普福家财万贯,妻妾六房,却无一子嗣承续香火,正巧碰见一户桑农生了对双胞胎,便抱养了其中一个,取名李世景,而另一个孩子后来被取名为刘太清,从此两兄弟际遇悬殊。
小说以两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再现了蜀中百年前的地方风情和民间野趣。茶馆、染坊、饭铺、酒肆、青楼……市井之气,喷涌而出;袍哥、山匪、买办、纤夫……江湖之上,人来人往。阅读此书,如闲坐茶馆,听人摆龙门阵,千头万绪,真假莫辨。
巷里林泉 豆瓣 Goodreads
7.4 (7 个评分) 作者: 故园风雨前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巷里林泉》 是一本文字温润幽默、平均每2分钟就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可爱随笔集。林泉是文人心里的美梦,身居市集,总怀着妄想逃去山林泉石的美丽地方。而作者的林泉,在故乡、在街巷。无论幽美还是俚俗她都照单全收,且甘之如饴。
单读·十周年特辑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单读·十周年特辑》首次推出上下两册,《时间的移民》与《在世界的门外》。
上册聚焦“时代性”,将目光从难以名状的此时此刻移开,转向人类社会在不同年代里的文化状况,试图追问:互联网与新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大众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会,都市与乡村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册退后一步,聚焦“空间性”,勾画纽约、柏林、开罗、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图景,通过文学和历史的方式重游布罗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在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发现自我。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2019年是《单读》书系创办的第十年,《单读·十周年特辑》是过去时光的答卷,也是未来岁月的开篇。这套纪念版《单读》,汇聚了十年来重要作者的原创文章,以及国内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了这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痛点和问题意识,代表着新一代中国作家看待世界以及中国本土社会的历程。
如果你是《单读》的老读者,这套书是最好的纪念,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单读》,那么这套书也是最好的开始。
【名家推荐】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书,《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许知远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读》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郭玉洁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书。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阿乙
《单读》一直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有自己的坚持、审美和品位,有感召力,有愿意为它工作的年轻人和愿意为它添砖加瓦的写作者。它始终在尝试用已有的力量和资源,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态度。
——双雪涛
我理想中的《单读》是不断自我变法,永远免疫于一切标签的……然而我怎么想并不重要。《单读》会给我惊喜。
——范晔
我有点吃惊《单读》活了十年,就像我没有想到自己也写了快十年。十年了,我们都还在这里,不怎么成功,不怎么挣钱,但没有放弃。这件事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证明一本书和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小众、边缘,像闪亮银河外散落的小星,这条路也没那么辛苦,只要你走下去。
——李静睿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 豆瓣
作者: 吴小如 2012 - 5
《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主要从原有鉴赏系列中选取名家名作及鉴赏文,在此基础上再酌情作适量增补,然后配以该名家生平著作年表等,编成名家名作鉴赏集,以使读者能在专家精彩的赏析文的引导下,较全面、深入地欣赏历代名家的名篇佳作,并对其生平有所了解。陶渊明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声名煊赫,于诗、赋、小品文、古文领域都卓然成家,名篇众多。
第二个经典时代 豆瓣
作者: 吕正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6
唐宋是继先秦两汉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二个经典时代,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为唐宋之际兴起的士人阶层提供了一套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曲折反映了当时即将形成以及已经形成的新型社会秩序。本书将唐宋文学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脉络里进行重新评估,将古文和宋诗的成就诉诸于前,并对很多唐宋文学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解释。历史化地把握唐宋文学成就之大要,更可见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有容乃大之特质。
题写名胜 豆瓣
8.3 (9 个评分) 作者: 商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 - 1
《题写名胜》是商伟“重读唐诗”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学术讲座的基础上整理写作而成,从诗歌内部进入批评分析,注重文本细读,不落古典文学研究的窠臼,集中体现了作者融通中西、多年沉淀的见解和学识,既能着眼于具体个案,探索重建中国古典诗学的可能,也能从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品入手,阐发新意,给广大喜爱唐诗的普通读者带来启发。
怒目少年 豆瓣 Goodreads
8.5 (32 个评分) 作者: 王鼎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滚水,有时候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
人活着,好比打开一架摄影机,少年时底片感光,不曾显影,一直 储存着,随年齿增长,一张一张洗出来。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钧流亡学生时代的显影。1942 年夏天至1945 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他如散落的一颗小小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今人每谓抗战精神,皆多简化为艰苦奋斗,那可仅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谛,故能显现真相,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朱西宁
那样一个什么都打碎了的时代,原本世界中所有美好事物转过来全都成了最可怕的威胁,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伤疤与恐惧。 ——杨照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花间一壶酒 豆瓣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5
《花间一壶酒》收入的是李零先生近年的杂文和随感。李先生多少算是肯写“小文章”的“大学者”,本行是古文字学,却对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他文笔爽利,有意识地用通俗的语言讲大道理———近年来,著名学者有此倾向者,除了北大的李零先生,恐怕就只有华东师大的陈嘉映先生了。李零先生的文字风格,似乎可以从题目以管窥豹:《书不是白菜》、《学校不是养鸡场》、《笨蛋总比坏蛋强》、《天下脏话是一家》、《别让书生搞政治》……其见解每有可取,如果说有不无遗憾的地方,那恐怕要算他对生物学认识有限,却喜欢借用生物学上个别未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不免过于大胆。但在一部分读者看来,这可能正是李零文章的可爱之处。
幽僻处可有人行?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张志扬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
汉语思想界最受敬重的书写者之一,张志扬先生三本“阅读经验”散文首次结集;
陈家琪、邓晓芒、陈嘉映、刘小枫、赵越胜、孙周兴等一代学人公认的永远的“大哥”;
随书附赠别册,特别收入2011年度十大好书《燃灯者》作者、旅法人文学者赵越胜先生两万字长文,温情回顾三十年手足之情,讲述那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感人至深;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
10岁解放,20岁失学,30岁坐牢,40岁入翰林,50岁南迁,天之涯,海之角……
白身布衣,会饮江湖,在夜行中迷途问津
人生、文学、电影三重妙门之内
尽是一位思想放逐者关于阅读的私家记忆
《幽僻处可有人行?——事件·文学·电影阅读经验》包括三本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记忆中的影子回旋曲——事件阅读经验》、《维罗纳晚祷的钟声——小说阅读经验》和《E弦上的咏叹调——电影阅读经验》,书中,张志扬先生谈他传奇而曲折的生命历程、谈他阅读小说和电影的所思所感,彰显其哲学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独特气质,同时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学人引导者的一生,可谓罕有而可贵的私人记忆读本。
留白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田晓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怍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追忆 豆瓣
Remembranc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 i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郑学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3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而造成的结果。初版于1986年。作者从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拣选了十数篇诗文,出其不意地将它们勾连在一起,通过精彩的阅读、想象、分析与考证,为我们突显了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题:追忆。
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焦虑;更体现了 “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身边的江湖 豆瓣 Goodreads
8.1 (40 个评分) 作者: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2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盛世繁花.童话卷.1 豆瓣
作者: 徐德霞 2004 - 4
很多年前,《儿童文学》诞生了!她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因为:她记录了几代中国孩子的光荣与梦想!
几个月前,《一路风景》诞生了!作为《儿童文学》1993、1——2003、1十年精华本,一版再版,三个月狂销15万册。因为:精中选精,含金量更高!
现在,《盛花繁花》诞生了!作为《一路风景》姊妹书系,她收录了中国儿童文学空前繁荣时期(1983-1992年)实力派作者的问鼎之作,堪称盛世撷英。翻开此书,与儿童文学大师面对面,畅饮心灵鸡汤,轻松阅读,无限受益!
盛世繁花·小说卷·3 豆瓣
作者: 徐德霞 2004 - 7
几个月前,《一路风景》诞生了!作为《儿童文学》1993、1-2003、1十年精华本,一版再版,三个月狂销15万册。因为:精中选精,含金量更高!
现在,《盛世繁花:小说卷3》诞生了!作为《一路风景》姊妹书系,她收录了中国儿童文学空前繁荣时期(1983-1992年)实力派作者的问鼎之作,堪称盛世撷英。翻开此书,与儿童文学大师面对面,畅饮心灵鸡汤,轻松阅读,无限受益!
俗世奇人 豆瓣 Goodreads
8.4 (120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作家出版社 2008 - 12
《俗世奇人(修订版)》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庄子今注今译(全三册) 豆瓣
8.6 (14 个评分) 作者: 陈鼓应 注译 译者: 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9 - 2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这本《庄子今注今译》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校注本,择善而从,对《庄子》全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是一部较好的《庄子》通俗读本。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