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青春之歌 豆瓣
6.9 (11 个评分) 作者: 杨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终于,林道静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宣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除林道静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牡丹亭 豆瓣
8.9 (31 个评分) 作者: 徐朔方 / 汤显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文章例话 豆瓣
作者: 叶圣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9
本书是叶圣陶1936年在《新少年》杂志主持“文章展览”专栏的结集,文体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传记等,故涉及较多立意、修辞、结构等要素。作者从写作的方法与肌理着眼,加以适当的说明、对比和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感悟和体会。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the Chinese"Middle Ages"Essays in Mid-Tang Literary Culture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陈磊 / 陈引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3
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学“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诗的写作已有15年。鉴于中唐文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书并不像前两部一样是完整的专著,是“诗歌史”,而是由七篇论文组成。这些论文具有文学史性质,但本身并不构成一部文学史;而由于中唐文学在风格、主题及处理的范式上远较初、盛唐复杂,且诗歌、传奇及非虚构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适宜称为“中唐诗史”。但这些论文却透过不同类型的文本和文体来探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其性质而言与文化史或社会史等更大的领域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唐“文学文化”的一副气质独具的概貌。
简言之,作者认为中唐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的开端。他这样解释:“中唐是中国文学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又是一个新开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来的诸多现象,都是在中唐崭露头角的。在许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两百年后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仅数十年前的盛唐诗人。”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唐意味着“中世纪的终结”。
杜甫 豆瓣
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
8.8 (5 个评分) 作者: 洪业 译者: 曾祥波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3
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出版于1952年的“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由于洪业平生所著他书在国内均已出版,本书的出版将填补最后一片空白,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青鸟故事集 豆瓣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李敬泽 译林出版社 2017 - 1
《青鸟故事集》是散文、评论,是考据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说。李敬泽如考古学家般穿行于博杂的历史文本,收集起蛛丝马迹、断简残章,编织出逝去年代 错综复杂的图景。他尝试去寻找那些隐没在历史的背面和角落的人,那些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传递文明的使者,在重重阴影中辨认他们的踪迹,倾听他们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声音:他让我们的目光再次驻足那些久远的往事,我们会沉醉于“沉水、龙涎与玫瑰”;可能会想象“布谢的银树”;或者怀揣心中的“八声甘州”远行;更有可能,我们会把目光放在基督传教士利玛窦的身影之上。在想象中,逝去的事物重新生动展现,一个个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衔递交流的人,如一只只青鸟,倏然划过天空,它们飞翔的路径和姿势被想象、被铭刻。
打开文学的方式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王敦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文学名著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王敦老师手把手教你对文学剥皮卸骨,让读书的过程重新爽起来!
不在枯燥的理论套话中打转,直击砍瓜切菜般的阅读现场。
这样畅快淋漓、妙趣横生的文学理论入门书,以前可曾有过?
豆瓣阅读★★★★★9.6分作品,全面修订结集出版
世说新语校笺 豆瓣
作者: 杨勇 中华书局 2006 - 6
本书是杨勇先生一九六一年至六八年花了八年时间,搜集了二百四十余种有关《世说新语》数据,对《世说新语》所作的系统整理,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一九九八年九月,杨勇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不断访求当世有关《世说新语》新着一百余种,又穷八年之力,重新为之写定,修订旧作数百处,新增三万余字。此次由中华书局重新刊印,杨勇先生又精益求精地订正了近百处讹误。本书后附有关图表、汪藻《世说新语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等,为读者使用提供了极大方便。
睡觉大师 豆瓣
7.9 (20 个评分) 作者: 朱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4
作者不断在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与方向。他的这些小说,大多以荒诞的文字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的使人回味无穷,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又什么都不是,但仅仅是他那富有特色的文字本身,就足以吸引读者,这就是所谓“纯文学”之魅力吧——比如那篇《我可怜的女朋友》。
本书从《蒙着眼睛的旅行者》中选出11篇,另有新作17篇。
书店之美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田原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内容简介:世上最安宁的地方,莫过于书店;世上最能令人沉浸其中的地方,莫过于书店。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属于自己的难忘的书店的风景。每家书店都将成为每一个阅读者心中的栖息地。《书店之美(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精神向度)》通过优美的文字、亲身的感受,带引读者一同去发现人文书店之美……
在一个城市里,书店应该是灵魂流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因为这些小地方,我们这块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陆方才显得不那么粗糙和荒凉,而像一块庞大的蛋糕。北京、上海、南京、厦门、郑州、西安……在庞大的楼群、穿梭的街道中间,隐藏着那些安谧而静美的书店,它的门把手、楼梯、盆栽、窗户,一切的一切,如同空气,若即若离。
中国文学史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讲述 / 叶龙 记录整理 天地出版社 2016 - 3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2017年1月10日 已读
相比《中国文学史》,不如以《中国文学史纲》名之。此书据钱穆先生讲课时之笔记整理而出,并非严肃学术著作,可作入门之用。
中国 中国文学 历史 我想读这本书 文学
因为孤独的缘故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新星出版社 2011 - 4
《因为孤独的缘故》是蒋勋的一本小说集。如果说美学的蒋勋智慧圆融,诗人的蒋勋激情昂扬,散文的蒋勋温柔敦厚,那么,作为小说家的蒋勋则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犀利与辛辣、机智与幽默。在这本小说集里,蒋勋用如推理小说般的叙事结构,用最正经八百的语言文字,述说着最荒诞不羁的故事,从而打开了一个诡异、神秘、荒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社会的光怪陆离、人性的私欲伪善,真与假、善与恶、严肃与诙谐、爆裂与重组,总是突如其来却又总是呼啸而过。
近思录(中华思想经典) 豆瓣
作者: [宋]朱熹 吕祖谦 译者: 斯彦莉 译注 2011 - 1
《中华思想经典:近思录》内容简介:儒家思想在今天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人格修养和人生理念教育方面,拥有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而这种优势最集中的体现之一便是宋代理学圣人朱熹倾注十余年心血反复校订的《近思录》。《近思录》起初由朱熹和吕祖谦合作编成,后来朱熹多次修订并定为本门最重要入门书籍,书中的每则语句,都来自于北宋时的四位思想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的著作,共分14卷,622条,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相信读者也能从该书对“修齐治平、成贤作圣”这条修炼之路的详尽指导之书中获益。
美的历程 豆瓣
9.2 (142 个评分) 作者: 李泽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老子注译及评介 豆瓣 Goodreads
9.3 (23 个评分) 作者: Lao Tzu / 陈鼓应 中华书局 2009 - 2
著名学者陈鼓应的这部《老子注译及评介》自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大陆版本以来,一直不断印行。本书不但是文献整理的杰作,也是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吸取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尤其是帛书《老子》出土以来的诸家成果,参以己见,从而成为新时期诸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浮光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吴明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台湾知名作家吴明益摄影散文著作,以摄影史和摄影史上的关键人物为脉络,书写通过摄影之眼捕捉的自然之美,以及影像带给人类的自我反观和重新发现。
从大学起就梦想成为摄影师的吴明益,并没有埋首于书桌,而是拿起相机,回归山林、街头和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摄影实践,以影像和文字思索,探寻摄影的意义和人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