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单读·十周年特辑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琦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单读·十周年特辑》首次推出上下两册,《时间的移民》与《在世界的门外》。
上册聚焦“时代性”,将目光从难以名状的此时此刻移开,转向人类社会在不同年代里的文化状况,试图追问:互联网与新技术是如何影响社会心理,大众文化如何慢慢吞噬社会,都市与乡村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
下册退后一步,聚焦“空间性”,勾画纽约、柏林、开罗、威尼斯等城市的文化图景,通过文学和历史的方式重游布罗茨基、本雅明、阿斯旺尼等人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在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重新成为世界的陌生人,也重新发现自我。
《单读》是单向空间的品牌出版物。它团结着新一代作者和读者,内容以小说、诗歌、文化评论、思想随笔、非虚构报道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2019年是《单读》书系创办的第十年,《单读·十周年特辑》是过去时光的答卷,也是未来岁月的开篇。这套纪念版《单读》,汇聚了十年来重要作者的原创文章,以及国内外的新人新作,它集中展示了这十年来我们的文学痛点和问题意识,代表着新一代中国作家看待世界以及中国本土社会的历程。
如果你是《单读》的老读者,这套书是最好的纪念,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单读》,那么这套书也是最好的开始。
【名家推荐】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书,《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灵魂的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许知远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读》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郭玉洁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书。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阿乙
《单读》一直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有自己的坚持、审美和品位,有感召力,有愿意为它工作的年轻人和愿意为它添砖加瓦的写作者。它始终在尝试用已有的力量和资源,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态度。
——双雪涛
我理想中的《单读》是不断自我变法,永远免疫于一切标签的……然而我怎么想并不重要。《单读》会给我惊喜。
——范晔
我有点吃惊《单读》活了十年,就像我没有想到自己也写了快十年。十年了,我们都还在这里,不怎么成功,不怎么挣钱,但没有放弃。这件事的唯一意义可能就是,证明一本书和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小众、边缘,像闪亮银河外散落的小星,这条路也没那么辛苦,只要你走下去。
——李静睿
中国绘画的深意 豆瓣
作者: [日]宫崎法子 译者: 傅彦瑶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8
《中国绘画的深意》是日本汉学家宫崎法子解读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作者选取了中国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类别——山水画、花鸟画,作为其研究对象,以这两类画的兴衰史为切入点,一一剖析画中的表现的主题与其背后蕴含的意义,结合艺术和社会史,解读一代代中国古人在绘画中编织的思想与梦想。既是艺术作品的赏析品味,更是社会学及人文精神的阐述。
全书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两卷。卷一山水画梳理了对山水画的确立、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背景,比如科举制度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文人文化的普及;例举自五代以来到宋、元、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绘画作品,详述了山水画中的旅人、渔夫、奇石与庭院等意象背后蕴含的文人阶层的隐逸理想;重点解读文人山水画这一派系,论述其创作背景、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心主题的变迁,从北宋的实景山水画慢慢过渡到元明的山居图、别业图、行旅图、仙山图等的过程。
卷二花鸟画结合大量作品展示,概括从古至宋的花鸟画的发展过程,重点详述藻鱼图、莲池水禽图、草虫图等典型主题的绘画内容,解析画中常见的意象如鱼、莲花、鸳鸯、白鹭、葡萄、竹雀等,表明花鸟画相比山水画承载文人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之外,更多包含了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对幸福的天真追求。
中国绘画史纲 豆瓣
作者: 傅抱石 北京出版社 2015 - 7
本书收录了绘画大师傅抱石的三篇重要著作:《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这三篇中国绘画史领域的奠基之作,深入浅出,首次勾勒出中国绘画的历史沿革和个性特点,迄今仍具有极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中国书画浅说 豆瓣
作者: 诸宗元 中华书局 2010 - 1
本书是近代书画名家诸宗元先生所撰《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的合集。诸宗元先生认为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人素来看重的两种艺术,而历代作者论书,往往“陈义过高,不切今用”,或者“词旨渊雅,难于通俗”,论画则或总论,或专论,或偏于鉴赏,也难于为后学提供借鉴,故他起意以浅近文字编写这两本《浅说》,“意在便于实习”,而他本人又精于书画,其研习心得融入其间,使得这两本书不失为中国书法、国画爱好者较佳的入门指导书。 此次重刊,将两书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书画浅说》,希望能为今天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一册完整的学习指南。此书为1949年后首次再版。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中国绘画史 豆瓣
作者: 陈师曾 中华书局 2010 - 8
《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的记录稿。全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以下至明清两代的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文字简明扼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术史普及读本。
此次出版,我们对字句、标点等进行了仔细的检核、勘误,对一些沿袭已久的错误予以更正,希望为读者提供一册较完善的美术史读本。
春天里 豆瓣
8.8 (17 个评分) 汪峰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9年5月19日 出版发行: 大国文化
在《春天里》,听到了汪峰自醒式的回忆和对生命的忧虑。他甚至大胆地用极度暗哑而绝望的声音,来营造和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巨大反差,这一切听起来都充满了震撼。都是多年以后的改变,许巍是内心归于平静的欢喜,而汪峰则是幸福在别处的失落。正是这直面的寂寥,却透出了难得的真诚和勇气,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凉。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豆瓣
作者: 李长之 2017 - 8
《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是著名文艺批评家李长之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就的美学批评著作。是一种采用西方哲学视角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从中国绘画发展的主观人格、艺术对象和创作用具三个方面分析评述了中国绘画的系统特性。本书篇幅不长,清晰简练,常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2013) 豆瓣
8.2 (42 个评分) 导演: 王冲霄 演员: 方亮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 豆瓣
作者: 章义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
南朝的政治形态,是东晋世族政治向隋唐皇权政治复归的过渡形态。这种复归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具有了新的历史内涵。其突出之处在于,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统治集团的力量格局由一元转变为多元。一方面,持续了百余年的世族政治余威尚存,以历史惯性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世族以外的各种政治力量竞相登场,以各种形式活跃于江左政治中。
地域集团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关系,是上个世纪80年年代末以来学术界相当重视的研究课题,其中对南朝地域集团以及诸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之关系的研究,亦有不少成果出现。
本书通过对各类史料的排比和分析,将精力专注于南朝时期各地域集团兴衰的历史逻辑及其与诸朝政治的远近关系,力图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簪缨世家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萧华荣 三联书店 2008 - 8
与谢氏相比,王氏家族更重权位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权势使其成为中国第一豪族。王氏子弟玄礼双修,善于权变,不断适应政治形势。其家族历史不仅是一部两晋南朝的权力更迭史,而且是一部思想流变史。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世代书法家则标识着这个家族的另一种更为永恒的风流。
中国风俗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豆瓣
作者: 陈高华, 徐吉军, 张承宗, 魏向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11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朋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敬你(demo) 豆瓣
8.6 (10 个评分) 许飞 Fei Xu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0年2月10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这不是写给任何一个特定职业、任何一个特定群体的歌。
这首歌写的是所有善良而勇敢的普通人。
写的是在英雄成为英雄之前,我们相互鼓舞的那一份亲切。
就是你我都熟知的那些琐碎的生活场景,就是你我都经历的那些庸常的人情世故。
就是那些悲啊喜啊的成长,就是那些聚啊散啊的故事。
这首歌也没有歌颂英雄,只是对所有人内心那小心翼翼的英雄主义表达敬重。
敬重那些知难而进的勇气,敬重那些迎难而上的诚挚。
这种难,无论是生活的艰难,还是社会的灾难,或者美学的苦难。
仅此而已。这首歌就是一棵自然生长的小小的内心的青草。
这首歌原定的发行时间是2020年3月。但我们决定提前将它发布,虽然它只是一个demo。
生活里有太多个这样的demo,计划着编曲、等待着正式录唱,有设计好的发行时间,最后终将没能继续。
谨以此歌致敬人间烟火里的平凡英雄。
那一年 豆瓣
9.3 (106 个评分) 许巍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红星
许多朋友都一致认为:这张《那一年》是中国摇滚史上至今最好听的一张唱片,这个评价许巍当之无愧。

是的,不是最深刻、也不是最有开创性、更不是最另类、最叛逆或者最狂野,而仅仅是最好听,许巍的孤独、许巍的忧郁、许巍的卓而不凡就从这张专辑中最好听的天才的旋律中流淌出来。

事实上,早在许巍1997年的那张《在别处》中就已经让许多人为之惊艳了,其中的“我思念的城市”、“我的秋天”、“两天”都成为中国摇滚情歌的典范。

而今天的这张《那一年》依旧由许巍担刚词、曲、唱及制作,整张专辑依旧展现了许巍敏锐、感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孤寂与狂野、冷漠与热烈、逃避与寻找、麻木与思考,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与挣扎,才让许巍得以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许巍的音乐是多样化的,从他作音乐三个时期的三张专辑来看,用音乐表达的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不同的,可以说经历了低谷、平川、高峰的三个不同时期,而那一年便是在他时处平川的时候所诞生于世的。

这张专辑中的风格相对起《在别处》总体来说比较明朗一些,主要体现了他刚刚从失落中挣扎出来的一种状态,怀念过去,开始接触快乐的生活开始赞颂爱情,作品中更多的是优美的旋律以及赞美的诗语,而丢掉了以往那种阴郁消沉的感觉,这也是他真正的感受过了周围或者说他受到一切外界的鼓励坚强起来的一个证明!

那么对于听众,可以说达到了流行和摇滚的有效结合,而且容入了我们民族的一些风格,例如说:那一年、故乡、情人与温暖这些歌曲,在旋律上非常优美,在节奏了上是非常明快,是因为他在延续了摇滚乐独特的跳跃感同时还容入了流行乐旋律的美感和中国音乐的大方,所以听摇滚的不会说他太流行,听流行的呢又会喜欢他的旋律,所以喜欢许巍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了这张专辑,因为他不仅记录了许巍做音乐的生活,而且其中的作品基本都是非常非常的经典!
浮城谜事 (201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浮城谜事
7.2 (581 个评分) 导演: 娄烨 演员: 郝蕾 / 秦昊
其它标题: / Mystery
警察童明松(祖锋 饰)负责调查一起车祸,大学生蚊子(常方源 饰) 意外惨死,童明松决定同哥们儿——喜欢蚊子的修车工秦枫(朱亚文 饰)一起调查事件真相。两人追查真相时牵扯出了中产阶级夫妻乔永照(秦昊 饰)和陆洁(郝蕾 饰),陆洁因为女儿在幼儿园的玩伴宇航,认识了她的妈妈桑琪(齐溪 饰),却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丈夫的外遇……随着蛛丝马迹的层层披露,事情越来越蹊跷,童、秦二人发现乔永照、陆洁、桑琪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少林寺 (198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少林寺
7.7 (251 个评分) 导演: 张鑫炎 演员: 李连杰 / 于海
其它标题: The Shaolin Temple / Shao Lin tzu
隋朝末年,隋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于承惠 饰)在督建河防工事时,杀死了起来反抗暴虐的神腿张,但令其儿子小虎子跳河逃离虎口。小虎子被少林僧人救起收入寺中后,为报父仇毅然削发为僧,法名“觉远”(李连杰 饰)。
王仁则的侍卫长遇见牧羊女白无瑕(丁岚 饰)后垂涎其美色,强行将其 抢回府并欲酒 后施暴,恰巧被只身前来报仇的觉远发现。在救白无瑕逃生的过程中,觉远因武功欠佳被王仁则刺伤,促使其回到少林寺后更加刻苦练功。后因觉远救援被王仁则追赶的李世民,少林寺遭遇劫难,觉远身上的责任更重一层。
中国音乐美学史 豆瓣
作者: 蔡仲德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 9
通过研究与写作,本书对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对象、分期与特征,对贯穿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主要思潮与基本问题,对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作了研究。本书认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即萌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两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音乐书谱志 豆瓣
作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 3
《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年音乐书谱全目)(增订本)》内容简介:斐雅尔(Louis R.Feuillard,1872~1941)是著名的法国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作为法国大提琴学派的卓越代表之一,他在世界大提琴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斐雅尔早年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德塞教授,后在巴黎、科龙等地德交响乐团任大提琴独奏家,同时致力于室内乐演奏。
古代中国 豆瓣
作者: [法] 马伯乐 译者: 肖菁 2020 - 6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藏中被收入并被远东的出版物中已经发表的文物,撰写了这部经典巨著《古代中国》,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
故事會 豆瓣
8.4 (62 个评分) 五條人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28日 出版发行: 好有感覺音樂
五條人,中國新民謠的代表性樂隊,雖然名字是“五條人”,但主創只有茂濤和仁科兩條人,來自廣東海豐的茂濤和仁科於2008年在廣州創建了這支樂隊。目前樂隊為四人編制:茂濤(主唱,節奏吉他),仁科(主唱,主音吉他,手風琴),牛河(貝斯),長江(鼓)。
五條人講的海豐話屬於福佬話,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縣城記》堪稱中國方言民謠的裏程碑,第二張專輯《一些風景》則以淩厲生猛的姿態突破了民謠的風格框架。2013年五條人簽約摩登天空,在摩登天空旗下著名的另類廠牌Bad Head相繼推出《廣東姑娘》和《夢幻麗莎發廊》兩張熱門專輯,不再局限於方言,而更多地用國語演唱。其中《廣東姑娘》發行過臺灣版,並獲得第六屆金音獎“海外創作大獎”,五條人也曾經數次來臺表演,他們的音樂、語言、台風、性情,充滿了南方沿海亞熱帶風情,令臺灣樂壇同行和樂迷所感到親切熟悉。
五條人的歌紮根於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堪稱CANTONPOP的另類新浪潮,他們是披著民謠外衣的街頭朋克藝術家,從鄉野小調到流行金曲到迷幻搖滾,天馬行空咨意妄為,更像是一場喜劇狂歡。五條人的歌中,是一代青年從鄉土到縣城再到國際大都市的悲歡離合。
五條人最新專輯《故事會》,是樂團第五張錄音室專輯,也是繼《廣東姑娘》之後在臺發行的第二張唱片。這張野心勃勃的準概念專輯,不僅僅是民謠音樂那麽簡單,它是一個整體的藝術創作:挪用了民國舊時代電影海報的風格,並借用了大陸最通俗最流行的經典雜誌《故事會》的名字以及設計和插畫風格,講述了中國大地上一個個動蕩不安的街頭故事。《故事會》在中國是一本覆蓋城鄉無所不在的普及啟蒙性質的通俗讀物,只要基本識字都可以讀懂,這本價格低廉的小開本雜誌善於通過數百字的小故事講述人生百態並寓教於樂。而五條人的《故事會》,則繼承了民謠應有的敘事技巧和社會擔當,這些歌謠,是大時代小人物的命運史詩。
從五條人的《故事會》,可以讀懂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