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掬水月在手 (2020) TMDB 豆瓣
掬水月在手
7.2 (226 个评分) 导演: 陈传兴 演员: 叶嘉莹 / 白先勇
其它标题: Like the Dyer's Hand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金银潭实拍80天 (2020) 豆瓣
8.7 (33 个评分) 导演: 谭海燕 / 吴钦
其它标题: A Record of 80 Days in Jinyintan Hospital
疫情来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一个武汉人都觉陌生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抗疫救治最前线的代名词。自2月起开始为期80天深入红区(ICU)拍摄的大小故事,探秘身处水深火热的“潭”中人的笑与泪、痛与欣,映照金银潭医院由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砥砺与承担。五位病患,是平凡的国人,亦是不凡的国人,他们缩影了疫情中的千门万户,透照了纷繁复杂背后的人性纯真,以落点的真实细腻,传人心的破空之声。
乐队的夏天2 第10期 豆瓣
6.5 (17 个评分) 大波浪 THE BIG WAVE / 秦霄贤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80年9月5日 出版发行: 泽野弘之工作室
1. Fill in(Live) 大波浪泽野弘之/秦泽野弘之霄贤
2. Tonigh泽野弘之泽野弘之泽野弘之t We'll Be Fine(Live泽野弘之) 椅子乐团/刘维
3. Dong Dong Dong(Live) Joyside/MiuMiu泽野弘之
4. Story(Live) M泽野弘之andar泽野弘之in/蒋亮的声音系统
5. 夜猫(Li泽野弘之ve) 马赛克乐队/上官喜爱
6. 幸运蜂蜜泽野弘之Lucky Lucky Honey(泽野弘之泽野弘之Live) Hyper Slash/嘿人李逵Noisemakers
7. 黄金时代-不服(Live泽野弘之) 达达乐队/汪苏泷
8. 昆仑泽野弘之山牧人(Live) HAYA乐团/Yamy
9. 没咯(Liv泽野弘之e) 泽野弘之福禄寿FloruitShow/李云迪
10. AT MOSP HERE(Live) 重塑雕像的权利/苏运莹
11. 大坏蛋(泽野弘之Live) 木马 泽野弘之
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豆瓣
作者: 吴宗国 主编 / 刘后滨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 5
各种制度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是唐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这种变动不仅涉及一些具体制度,而且牵涉到从三省体制到中书门下体制这样重大的政治体制的变革。本书着眼于唐前期政治制度整体的发展变化,着重研究各个时期实际运行的制度,而不是停留在有关制度记载的条文上,以便真实地掌握唐前期政治制度的实际情况和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脉络。在体制演进的视野下,重点论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运行机制、官僚队伍的选拔机制、政务文书以及对文书进行具体操作的胥吏等。另外,还探讨了制度变化在法律体系及律令条文中的反映。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一季 (2020) 豆瓣
5.9 (446 个评分) 导演: 吴梦知 / 晏吉 演员: 宁静 / 张雨绮
节目将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的选择。
2020年9月4日 看过
宁静不愿意成团就算了吧😤让王霏霏来最合适😃另外竟然没有金晨和张含韵,有点可惜😭
2020 2020v 中国 大陆 真人秀
中国考古学 豆瓣
作者: 刘莉 / 陈星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9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了环境剧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而且,需要研究的问题永远比答案多。这本书有助于打开一扇窗口,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豆瓣
9.6 (11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9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9.2 (17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豆瓣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7.8 (6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陆洋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作者阎云翔有过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曾经在中国北方农村当过羊倌和乡村故事员,后来又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人类学教授。一路走来,他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礼物馈赠文化的名著,以及另一部考察过去30年经济改革的深刻影响下,这个村庄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变革。
在这部新作中,阎云翔记载了一场正在日常生活领域重塑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其中最深层的变化是,道德坐标和道德体验的转型。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阎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正在见证并孕育着一种新的个体主义。这种个体主义在过去是不可言说的、不成熟的,甚至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而如今却公开地发挥着影响力。中国人的自我与人格已经变得与以往不同了,就像他们的地方道德社会那样正处在转型之中。对阎来说,这种新的现实既令人担忧又给人以希望。
从长远看,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将会走向何方?中国政府为人民提供良好生活的新意识形态将会进一步深化个体化吗?这样做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政治现实吗?抑或,国家会限制个体多元化的范围,以此让个体化像全球化一样向国家的利益低头让步?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阎立足于民族志的详细资料,进行了富有洞见的人类学分析,并对有启示性的相关社会理论做了深层次的梳理。他还在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的不同时代之间进行对比分析。阎的细腻描述和有理有据的阐释使他的跨文化比较进入了当代学术界关注的核心:即理解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至关重要的,以及它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因此,《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和中国人,也对我们思考美国和美国人、西方和西方人大有帮助。
革命与反革命 豆瓣
8.2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
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也许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
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县长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许倬云观世变 豆瓣
作者: 许倬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8
★从普通人身边的细微之处,发现另一个中国
历史未必都是王侯将相的宏大故事,普通人的一日三餐、起居生活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许倬云由社会史切入,分析民众的思想与日常生活,展现出鲜活、亲切的中国历史面貌。中国人为什么称自己是汉人?穿越到汉代,还能吃到炸鸡吗?南北方什么时候饮食分化?
★88岁学者的温情关怀,
留学,任教,客居美国六十余年的许倬云,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同胞、故国。作者自言做了一辈子“旁观者”,但学会了设身处地,以体会领略的习惯。古人遭逢幸运时,为之欢呼庆幸;古人失误时,为之悲悯哀矜。由此感同身受,即于古事少一份苛责,多一份警惕。
★在与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发现中国文化特质
《万古江河》作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宽宏的视野,中正平和的笔调,对比中国与世界,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农业、家族、儒家思想等,造就了国人的历史与社会生活。
中国的单位组织 豆瓣
作者: 李路路 / 李汉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3
三联生活书店出品。“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修订版)——“单位”与“单位人”、权力结构与行为选择、利益关系与资源分配、个体与群体心理特质,探寻单位组织内外不容忽视的作用机制
“单位”在中国社会中一度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依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中的“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单位组织”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组织的诸多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单位组织内,资源是怎样形成和分配,权力在资源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中怎样产生,资源和权力怎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在单位组织中人们的服从行为又怎样与资源、权力相交换。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单位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但其作用和影响却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作为理解衍生中的各类组织体系的参照系。通过对“单位”的分析和探究,可一窥组织机构中的作用发生机制,以及个体与群体心理,从而收获理解中国社会和社会结构的相关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