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中国墓室壁画史 豆瓣
作者: 贺西林 / 李清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中国壁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天之骄子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福州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其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寓意能过上好日子。
本书收录了自汉代至明清时期以来的墓室壁画,包括甘肃嘉峪关6号西晋墓、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北齐墓室壁画展开图、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叡墓等。
黄泉下的美术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巫鸿 译者: 施杰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我对“墓葬”这个题目的选择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墓葬文化在古代东亚,特别是古代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持续发展的历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二是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墓葬传统不但锻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汇和形象思维方式,同时也发展出一套与本土宗教、伦理,特别是和中国人生死观和孝道思想息息相关的概念系统。……三是墓葬艺术还没有像书画、青铜、陶瓷或佛教美术那样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形成一个“专门领域”或“亚学科”,发展出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
本书的目的不是根据年代顺序呈现出中国墓葬艺术的发展史,也不是要对目前中国版图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类型以及地域性丧葬实践进行全面综述,而是描述和分析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许多个案。这些案例一方面意在表现中国墓葬艺术的无比漫长和惊人丰富的内涵——这其实是中国艺术中最为漫长和持久的一个艺术传统,同时也将回答我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界定了我们称为“中国墓葬”的艺术和建筑传统?”
— 巫 鸿"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 (2018) 豆瓣
9.4 (27 个评分) 导演: 徐欢 / 张越佳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独自叩门 豆瓣
作者: 尹吉男 三联书店 2002 - 8
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近十余年来百象纷呈,蔚为大观,已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中国艺术的这一新动向,并以独特的犀利笔法、潇洒文风,对于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予以深刻批评,不仅富于洞见,而且语言精彩,引人入胜。
作者自述:
不少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之类的书,那本该是当代史学者必须干的事。我的兴趣眼下还不在于此。对于艺术我或许是个很主观的人,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才会写点什么。这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是我“写点什么”的一个结果。因此,最恰当的书名莫过于“独自叩门”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之门我都能叩开,机会虽然很多,但契机却很少。有的时候也难免为徘徊的过程“写点什么”。我的文字无疑义成了每个读者平心来面对的门,不管叩开与否,一切都要随缘。开门所及,或许是有心人的迷惑,或许是无心人的风景。
谈艺术的文字不是鸟类学。本来很平易近人的东西已经让理论家说得过于玄秘啦,逼得大众对之特别看待。如果衣冠不整,心存他念,真是不敢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一见艺术家使张皇失措。我总觉得,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仰视只会看到苍茫的云雾以及缭乱的星空,而且对人格化的脖子也不公平。我逐渐体会到,艺术其实是每个人的生活因素;对于自己,我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我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希望与我振动数相近的朋友们产生仰视的疲惫,包括对我的文字。其实,读者的有艺术感受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
并非所有主流艺术当中的人或作品都能造成我“写点什么”的契机,只不过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这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与我隔得太远;有些没能勾出我个人的内心问题;有时自己对“写点什么”发生了厌倦;还有的时候无暇动手,神游到别处去了。总之,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本身是否需要。我本心是不想把对艺术的说三道四当成与个人生活太远的职业,生怕自己的勉强扰乱了别人平素的节奏,谁都不轻松。
说起副题“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中的“近”字的含义,大致有两层:一是在时间上离现在很近,二是在空间上离我很近。说到底我是想不自觉地达到在近处能使心灵看个明白的亲切状态,并与自己的生活相契合。客观地说,书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作品也有不属于主流的,但对我生活过的那些“时刻”却很特别,他(它)们导致了我“写点什么”的契机,使我的个人生活多了一些内容。近观的视线容易清楚,而且可以平视。一旦自己回顾这些近观所得,就觉出很多文字的背后都有故事或情结,的确与生活史有缘。
把门叩开时希望平视到一张朴素的脸,我想读者也希望生活充实,这才是艺术的真谛!用个人阴谋使大家失常,那是帝国主义。好在这一点我已及时警觉。
尹吉男记于北京
传奇字体 (2007)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Helvetica
8.4 (89 个评分) 导演: 加利·哈斯特维特 演员: Michael Bierut / Neville Brody
其它标题: Helvetica / 海维提卡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米莉·玛洛塔 译者: 孙依静 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 - 2
芳踪难觅的栗腹鹭,钟爱旅行的勺嘴鹬
感情专一的虎尾海马,雌雄难辨的曲纹唇鱼
从海洋到森林,由沙漠至淡水
从草原到山脉,由湿地至苔原
43 种来自全球各地的野生濒危动物
讲述它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这些正在消失的自然生灵
非凡又神秘,纤弱又坚韧
身陷种种威胁与困境
却极少 进入公众视野
成了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
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 玛洛塔
以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彩手绘插画
重现珍稀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
没有什么比动物世界更加真实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在这大千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玛洛塔的最新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编辑推荐
🌟这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玛洛塔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新力作。继与《秘密花园》齐名的《动物王国》等5本大获赞誉的涂色书之后,这是她第一本图文并茂、有主题与故事、并具有环境及社会价值的科普绘本。
她调研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地理》杂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以及大量图书馆资源,最后精选出全球8大栖息地的43种珍稀濒危动物,意在启发下一代青少年、自然主义者、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志愿者和热爱大自然的人,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及环境。
🌟本书中的动物都是不常进入公众视野的濒危品种,不仅讲述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还特别分析了它们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不管对希望了解动物世界的青少年,还是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都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为8开大画幅开本,细腻地展现了濒危动物世界的灵动之美。它独一无二的图案设计、繁复精致的插画、“不似之似”的趣味细节,很值得设计人员及艺术家借鉴和学习。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豆瓣
作者: 邱振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6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对中国书法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书法形式构成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对书法有关现象的解说。作者基于对书法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共生这一基本特征的思考,为书法的形式构成建立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并运用它对笔法史、章法史、书法与绘画基本性质的比较等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作者对书法现象所引发的语言学、美学与哲学各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由此而将书法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思想领域。
尘与雪 (2005) 豆瓣
Ashes and Snow
7.9 (62 个评分) 导演: 格利高里·考伯特 演员: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让娜·莫罗
其它标题: Ashes and Snow / 灰烬与雪
《尘与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纪录片,它是一部活动的摄影集,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令人驻足观赏并流连忘返的摄影精品。影片始动于1999年,加拿大籍摄影师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在此之后,他的足迹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国家。在那里,人与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山猫等野生动物毫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画面中。他们彼此依靠,和谐共存,言语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灵魂对生命的膜拜。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一次对自然的无上赞颂。
Design is One: Lella & Massimo Vignelli (2013) 豆瓣
导演: Kathy Brew / Roberto Guerra 演员: Lella Vignelli / Massimo Vignelli
Italian-born Massimo and Lella Vignelli 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Throughout their long career, their motto has been, 'If you can't find it, design it' The work covers such a broad spectrum that one could say the Vignellis are known by everybody, even those who don't know their names. From graphics to interiors to products and corporate identities, the film brings us into the work and everyday moments of the Vignellis' world, capturing their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as well as their humanity, warmth, and humor.
现代艺术大师 (2010) 豆瓣
Modern Masters
9.1 (61 个评分) 导演: Louise Hooper 演员: 阿拉斯泰尔·苏克
《现代艺术大师》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档电视系列节目,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详细介绍了20世纪的四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马蒂斯(Henri Matisse)、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达利(Salvador Dali)的工作与生活。在片中,镜头跟随主持人Alastair Sooke的脚步,走访了四位艺术家们生前的居所、艺廊及博物馆,甚至是他们最爱的餐厅等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伟大的艺术贡献以及惊人的后世影响力。环顾四周,麦当娜的专辑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发和电话,也许就来源于这四位大师的创作……
画廊外的天赋 (201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8.0 (67 个评分) 导演: 班克斯 演员: 班克斯 / Mr. Brainwash
其它标题: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 从礼品店出门
与妻儿住在纽约的法国移民泰瑞·库塔(泰瑞·库塔 Thierry Guetta 饰),经营着一家古着店。他有一个奇怪而疯狂的爱好,就是拿着摄像机到处随意拍摄。他的表弟是一名涂鸦艺术家,一次跟拍期间,泰瑞深深地被街头艺术所吸引,他开始走访各地的街头艺术家,并拍摄他们在深夜涂鸦的过程,但这其中却有一位大人物总是苦寻不得,那就是英国最著名也最神秘的涂鸦大师——班克斯(班克斯 Banksy 饰)。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泰瑞得知班克斯将要到美国举办画展,他便借此机会担当其在美国的向导,并在一次一次的考验中渐渐获得了班克斯的信任,在此过程中,班克斯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充满可能性的奇幻的涂鸦之门,泰瑞甚至荒废了正常工作而专心投入到涂鸦艺术中,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也跟着发生了转折……
本片曾获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同时也是班克斯的首部个人纪录片,他还以自己的方式在英国的合法涂鸦区搭建了地下影院将其公映。
无主之作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Werk ohne Autor
8.3 (315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演员: 汤姆·希林 / 塞巴斯蒂安·科赫
其它标题: Werk ohne Autor / Never Look Away
库尔特(汤姆·希林 饰)的姨妈由于被认定精神不正常而被关进了集中营,并最终因纳粹医生卡尔(塞巴斯蒂安·科赫 饰)的核准被送入了毒气室。成年后的库尔特进入了美术学院深造,一次偶然,库尔特邂逅了名为艾利(葆拉·贝尔 饰)的女孩,美丽活泼的艾利渐渐的治愈了库尔特内心的伤痕,当两人鼓起勇气想要将关系再推进一步时,却遭到了艾利父亲的强烈反对……毕业后的库尔特当了一名东德的专业画家,并幸运地在柏林墙建成之前与妻子艾利一同逃往了西德。之后,库尔特进入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就读,家庭生活的压抑和在创作上迟迟无法突破的苦闷,最终让库尔特寻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眩:北斋之女 (2017) 豆瓣 TMDB
眩~北斎の娘~
8.5 (163 个评分) 导演: 加藤拓 演员: 宫崎葵 / 松田龙平
其它标题: Kurara: The Dazzling Life of Hokusai's Daughter
葛饰北斋的三女阿荣离婚后回到北斋身边生活,在研习画技的同时望着父亲的背影开始研究色彩与光影,试图寻找自己的艺术之路。而阿荣的母亲则开始惦记让阿荣暗恋的画家善次郎入赘到家里来,但是没想到北斋忽然中风了,阿荣也不得不暂时放下画笔照顾起北斋的生活。放下画笔这段时间,对艺术创新困惑了许久的阿荣好像有了新的感悟……
Cape Light 豆瓣
作者: Joel Meyerowitz Bulfinch 2002 - 6
This classic volume of colour photographs of Cape Cod is back in print in an expanded edition with a new preface and photographs from Joel Meyerowitz's continuing body of work taken on Cape Cod.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79, the book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hotography texts published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Common scenes - tiny figures on a beach, a porch railing against a storm-darkened sky, a blue raft against a summer cottage - are transformed by the poignant light of the Cape and the photographer's subtle vision.
花道日常 豆瓣
作者: 陈鹳潼 2017 - 5
在地球的呼吸中我们遇见了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懂得运用自然智慧,顺应自然规律的中国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分理,是对地球万物的崇礼。
本书便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线索,通过古老的花道流派——池坊花道,分四季当季植物插花方法和关于植物的历史风情,将人们的美化生活之心带入到当下,带领人们体悟自然之道。
由土而生 豆瓣
作者: 小野哲平 译者: 逸雯 2017 - 8
“艺术让我从生活的各种不自在中获得了解脱,所以我相信我也能通过我的作品,让别人感受到艺术的这份力量。我想,艺术不仅拥有反抗的力量,也具备情感释放的能力。”
作者小野哲平是日本日本当代首屈一指的陶艺家,也是知名作者、美学大师。《小野哲平的器物:由土而生》是小野哲平本人授权、中国大陆唯一指定作品,收录了作者近35年创作生涯中的80件精品,并从生活、美学及艺术的角度加以解说。同时,此书独家收录了作品解说和创作访谈。每个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这些朴实却充满生命变幻的作品里,找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瓶花之美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徐文治 2018 - 1
中国传统插花源远流长的历史,而“瓶花”是自宋以来中国插花艺术约定俗成的称谓。本书堪称中国传统插花初探之作,作者结合历代典籍文献和绘画、瓶花作品,从文化、历史、生活、工艺、艺术、设计、美学、鉴赏等角度,深入解读唐宋以来的瓶花理论,还原中国瓶花艺术的本来面目。并通过研读经典,厘清中国传统瓶花的艺术旨归与审美标准,进而探索瓶花艺术在当代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
★作者为国内知名瓶花艺术家,在插花界有影响力很大;
★作者常年从事瓶花教学,学生众多;
★内容通俗有趣,图片精美,是学习中国传统插花入门必读之作。
如何将传统的瓶花融进现实的生活环境,一直是徐先生关注的重点。他提出了“生活艺术化”的概念,其中的要素就是怎么把生活空间变得有艺术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去规划空间。插花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回归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来。或插繁花一簇,或投疏茎数枝,皆以不张扬为鹄的。瓶花是为空间服务的,一定要和环境协调,所以不能太跳,不能喧宾夺主,其作用只是为了更加彰显空间的主题和意境,而不是突出瓶花艺术本身。
本书结合历代典籍文献和绘画作品,深入解读唐宋以来的瓶花理论,还原中国瓶花艺术的本来面目。并通过研读经典,厘清中国传统瓶花的艺术旨归与审美标准,进而探索瓶花艺术在当代空间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