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
Simply Anne-Sophie 豆瓣
9.2 (5 个评分) Anne-Sophie Mut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0月16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Universal)
安娜-苏菲・穆特(1963年6月29日-),德国女小提琴演奏家。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全集) 豆瓣
9.7 (19 个评分) Ludwig van Beethoven / Paul van Kempe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6月8日 出版发行: Dg
比起前一位协奏曲大师莫扎特来,贝多芬的乐队谱更具有交响性,其中的个别乐器也更为个性化,与钢琴的对应也更开阔,旷达.尤其从第三协奏曲起,贝多芬更是反过来让钢琴也参与进乐队,推动了整个音乐的交响性展开.技巧更辉煌,音响更壮丽,使得钢琴协奏曲这一音乐式样大大地浪漫化了,难怪到了他的第五协奏曲问世,音乐会听众中有人会情不自禁地欢呼它为"协奏曲中的皇帝"!似乎这"王位"命中注定是要让贝多芬来坐的.
无数的钢琴家和乐队在演奏这些曲子.全集唱片很多,好版本也不少.我以往曾向朋友推荐Philips的布伦德尔和海廷克版(LP编号 6767 002),至今珍爱不已.这回我再推荐DG的肯普夫版,在我也是一个至爱.肯普夫于DG先后两回录过这五首曲子,1953年的这个单音版本显然好过后来和莱特纳合作重录的那套.虽然是单音,音效却相当不错.更有意思的是,除了第五号"皇帝"之外,前面四首的快乐章华彩都是肯普夫重写的,这一点就和其他所有人的版本都不同了.
Chopin, Liszt: Piano Concertos / Martha Argerich,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豆瓣 Spotify
9.6 (22 个评分) Fryderyk Chopin / Franz Lisz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6年9月17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肖邦: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阿格丽希/钢琴 ,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肖邦《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共3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S.124,作于1849年,1855年2月17日在魏玛首言,独奏是李斯特自己。包括4个乐章:1.庄严的快板,由弦乐组果断的八度奏出主题,这是整部作品的动机音型,钢琴紧跟上,经过华丽的八度经过句,表现独奏技巧,有辉煌的华彩。2.柔板,夜曲性质,安宁而朦胧,如在梦中。3.活泼的小快板,谐谑曲,这个乐章中巧妙的使用三角铁,表现轻快和灵巧的节奏,因此而有人称这部协奏曲为“三角铁协奏曲”。4.有生气的快板,豪放的进行曲节奏,以辉煌的急板结束。这四个乐章不间断的演奏。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钢琴的表达非常优秀,都是钢琴演奏技巧的很好表演。
阿巴多:当代着名的意大利指挥家。自幼接受音乐教育并就学于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十岁起就曾研究指挥法,并指挥过室内管弦乐队。1969年被聘为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指导,1971年又与不设常任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订立了终身契约,并以首席指挥的身份积极筹办演出活动。阿巴多的指挥富有生气、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风格。他对交响乐队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指挥的意大利歌剧堪称一绝,在当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阿格里奇:这是一位有着特立独行性格、超凡钢琴技巧(甚至男性钢琴家也比不上她)、绝佳视谱能力和记忆力的音乐家。首先是她的钢琴演奏技巧高超过人,其中最赢人的一张王牌就是“快”!不仅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更绝的还是手指的速度快。弹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了一秒钟即可弹完。十六岁就获得布梭尼和日内瓦钢琴大奖、二十三岁就得到华沙萧邦钢琴大赛特别奖和冠军。这是为什么她最早在DG灌录的唱片正是这首萧邦的钢琴协奏曲。在本片这两首协奏曲中,阿格丽希得到当时正值盛年的阿巴多的绝佳乐团领导,在这位指挥家清晰的指挥技巧和控制力之下,这两首曲子以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快速地录完,堪称演奏家惊人合奏技术和精准度的最佳范例。
谢霖:巴赫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帕蒂塔 / 谢霖:巴赫小无 豆瓣 Spotify
9.6 (20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Henryk Szeryng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4月1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J. S. 巴赫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作于1720年,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最高峰巅。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这6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三、五为奏鸣曲,二、四、六为组曲,据推测,乃为当时克滕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史比斯(Joseph Spiess)所作。
谢霖(1918—1988),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是匈牙利着名小提琴大师和小提琴教育家弗莱什(1873—1944)的嫡传弟子,也是其学生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他出生在波兰的华沙,幼年时受到很好的音乐教育,1933年首次举行独奏音乐会,之后则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加入墨西哥国籍,并在墨西哥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减少了音乐会的演出,直到1954年,钢琴家鲁宾斯坦访问墨西哥,为谢霖的技艺所震惊,力劝他重上舞台,到世界各地奉献琴艺。由此,他才再次到世界各地举办大量的演奏会活动。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他的琴声紧密而有活跃,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气质,既富有诗意,有强调对作品深度的表达,艺术底蕴极其深厚,这一点从他拉的巴赫、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都能窥见。他对莫扎特作品的表达也狻为出色。谢霖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很有研究,他的演奏呈现出纯正的巴洛克风格,优雅而又严谨,为他人所不及,被视为这方面的典范。(林逸聪)
Bach: The Art of Fugue / Musical Offering 豆瓣
9.5 (22 个评分) Neville Marriner / Academy of St. Martin-in-the-Field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17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企鹅评荐三星唱片。“奈维尔·马里纳爵士在他和安德鲁·戴维斯精心制作的版本中以其才智运用各种不同的织体,在管风琴、羽管键琴等键盘乐器上给赋格与卡农曲予以均衡区分。每一个例子都可以找出适合特定乐章的乐器编配。速度合适,乐句自然而不做作、节奏富有弹性,马里纳的演奏风格极其符合作品要求;1974年的录音更是精雕细琢。与此相似,在《音乐的奉献》中马里纳采用了他自己为乐器的编配的版本:弦乐包括3把独奏小提琴、3把独奏中提琴、1把独奏大提琴以及长笛、管风琴和羽管键琴。此曲的演奏质素很高,他们演奏起来都举重若轻。唱片的录音好极,总而言之,此碟应该排列在此作品最成功的录音作品中。”
J. S.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BWV1080,作于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大约是1749—1750年。1749年,巴赫将要失明,身体也日见衰退,这部作品可看作是他的音乐遗嘱。这部曲集共包括22首赋格与卡农,但其编号只有19首,原因是16、17、18各号均含两曲,而第十九号未完成。在第十九号中,巴赫想把自己的姓名作成 B—A—C—H4个主题组成的四声部赋格,可惜未完成:他的手迹停止的地方就是这位大师要将他的名字的第四个字母填上去的地方。这部作品被看成是高级对位的教科书,全曲分为;1.对位法第一,4声部赋格;2.对位法第二,4声部赋格;3.对位法第三,4声部赋格;4.对位法第四,四声部赋格;5.四声部赋格;6.法国型的四声部赋格;7.扩大与缩小的四声部赋格;8.3声部赋格;9.12度的4声部赋格;10.10度的4声部赋格;11.4声部赋格;12.8度卡农;13.反行的扩大卡农;14.在3度对位上的10度卡农;15.在5度对位上的12度赋格;16.对位法第十六,4声部赋格(正反两首);17.3声部赋格(正反两曲);18.两台古钢琴赋格曲(正反两首);19.3个主题的赋格曲,实际出现BACH4个主题。这部作品,巴赫只对第十八号两首作品注定了使用的乐器,早期研究,认为此曲集应由附有踏板的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自20世纪后 由指挥家卡尔·斯特劳贝(K.Straube,1873—1950)1927年第一次以管弦乐的方式演奏,编曲是格拉萨(W.Graser,1906—1928)。他在18岁时改编了这部作品,22岁时自杀身死,现在这部作品的演奏,基本使用古钢琴。
J. S.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BWV1079,作于1747年。1747年巴赫到柏林看望他的爱子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巴赫(Carl Philip Emanuel Bach),当时柏林的腓德烈大帝请他到宫中献艺,他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即兴创作演奏寻求曲(Ricercare,略长的赋格),使大帝赞叹不已。从柏林回莱比锡后,巴赫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作成一套作品,献给大帝,他自己亲笔作了献词,这部作品共包括:1.三声部寻求曲,乐器配置:古钢琴独奏;2.无终卡农曲,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3.各种卡农曲:a.二声部卡农(两把小提琴);b.由小提琴演奏的二声部同度卡农(两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C.二声部反行的;d.二声部扩大与反行的(两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e.每次升高一全音,变调的二声部(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各一把);4.卡农型赋格,乐器编制:长笛(或小提琴)、古钢琴;5.六声部寻求曲(古钢琴独奏);6.二声部卡农(中提琴与大提琴);7.四声部卡农(3把小提琴和大提琴);8.三重奏(长笛、小提琴、古钢琴);9.无终卡农(乐器与8同)。
Disc: 1
1.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
2.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2
3.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3
4.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4
5.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alla Ottava
6.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5
7.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6, a 4, im Stile francese
8.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alla Decima, Contrapuncto alla Terza
9.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7, a 4, per Augmentationem et Diminutionem
10.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8, a 3
11.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alla Duodecima in Contrapuncto alla Quinta
12.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9, a 4, alla Duodecima
13.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0, a 4, alla Decima
14.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anon per Augmentationem in contrario motu
15.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1, a 4
16.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3, a 3 (rectus)
17.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2, a 4 (rectus)
18.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Fuga a 2 Clav.
Disc: 2
1.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3, a 3 (inversus)
2.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Contrapunctus 12, a 4 (inversus)
3.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Alio modo Fuga a 2 Clav.
4.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Fuga a 3 Soggetti (unfinished)
5.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Ricercar 1 (a 3)
6.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 perpetuus super Thema Regium
7.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1 a 2 (Canon cancricans)
8.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2 a 2 violini in unisono
9.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3 a 2 per motum contrarium
10.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5 a 2 (Canon circularis per tonos)
11.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Largo
12.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Allegro moderato
13.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Andante larghetto
14.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Allegro
15.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Canon a 2 quaerendo invenietis (Canon contrarium stricte reversum)
16.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Canon a 4
17.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Sonata For Flute, Violin And Continuo: Canon perpetuus
18.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Canon 4 a 2 per augmentationem, contrario motu
19.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Fuga canonica in epidiapente
20.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Canones diversi super Thema Regium: Ricercar 2 a 6
Diabolus in Musica -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 豆瓣
9.6 (53 个评分) Salvatore Accar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收录了10余首帕格尼尼的作品,有名的大概都在其中了。
早年的阿卡多火爆生猛,手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人难以忘怀。
这是DG皇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亲自所录的杰作之一。碟中独奏部分音色通透,琴声细节分明、空气感强,片中小提琴和打击乐的高频泛音极为丰富,足以试出音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自己演奏而没有正式出版。原因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实在太难演奏了。传说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非常特别,最快可一秒拉16个音。他在演奏会中,小提琴琴弦常常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一根接着一根,而帕格尼尼依然用高超的技艺演奏,甚至到最后小提琴只剩下一根弦线。
此碟收录12首帕格尼尼作品的节录曲,但凡有名的作品均在其中。意大利小提琴手阿卡多,是当今举世无双的诠释帕格尼尼的不二人选,他那高超的技巧,疾风般的演奏,令人相信帕格尼尼这魔鬼琴手依然在世。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音质和名琴的音色尽收其中。这一切无疑令此张CD为最多人激赏。
本碟收录了1975年至1977年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和随想曲12段精华选段,此时正是阿卡多艺术生涯的颠峰期,演奏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既有炫目技巧,又有美妙动人的乐曲,伦敦爱乐乐团的协奏更是锦上添花。DG公司的王牌录音师Gunter Hermannsf负责摆放录音话筒,数码翻录技术处理使琴声通透亮丽,细节纤毫毕现,音色真实自然。
此碟也被广大音响发烧友用作专门测试音响系统对小提琴音色的重放标准,在欣赏时,你可留意在小提琴高把位时的发音是否变尖,此时的弓弦摩擦质感还能否保持?如果听起来像是细小笛子般的声音,表明缺乏质感,无疑是系统缺乏解析力。假如听起来觉得琴音太薄太尖,则表明你的音响系统中频以下的声音不够丰润。
卡拉扬198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Neujahrskonzert in Wien 1987 豆瓣
9.6 (22 个评分) Herbert Von Karajan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Kathleen Battl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1987年元旦的金色大厅属于卡拉扬(Karajan),这是指挥皇帝辉煌一生中唯一一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年近80的卡拉扬(Karajan)以他对斯特劳斯舞曲无比优雅、华丽的诠释,以他君临天下的气度与独特幽默感,赋予了这场音乐会太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后人更评价这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经典演出!
卡拉扬(Karajan)在音乐会上指挥的约翰·施特劳斯著名序曲《蝙蝠序曲》堪称典范之作,而与当时著名的青年女高音演唱家凯瑟琳·芭特尔 (Kathleen Battle)合作的《春之声圆舞曲》更是这场盛会所有曲目经典中的经典!《蓝色多瑙河》同样是风情万种、惹人留恋,其他诸多波尔卡小品与进行曲也各具风韵,气势逼人。
这张唱片系获得企鹅三星戴花评价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录音。
Schubert - Trout Quintet, Death and the Maiden - Amadeus Quartet 豆瓣
9.1 (14 个评分) Emil Gilels / Rainer Zepperitz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6月10日 出版发行: DG
《鳟鱼五重奏》:
一、《鳟鱼》五重奏的创作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成了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的室内乐中,被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号),则是他所有的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一首。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令聆听者难以忘怀。
由于作品的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的主题而写成的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19年,当时舒伯特仅仅22岁。
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去奥地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施泰尔小镇演出。福格尔的年龄已可作为舒伯特的父辈,当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赏还默默无闻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并且不停地在各种场合演唱和介绍舒伯特的作品。两人演出时钢琴伴奏常常是年轻的舒伯特亲自担任。
停留在施泰尔期间,舒伯特应当地矿业经理、大提琴手潘加纳的委托,用他的歌曲《鳟鱼》的主题,创作一首室内乐。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茏的山野之间,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夏日时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这些快乐的回忆,化作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出现在这部无比美好的钢琴五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的是情感,舒伯特更多的是情趣。就情趣而言,我喜欢《鳟鱼》。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 章是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钢琴奏出了以分解和弦出现的引子,接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宁静、朴素安详的主部主题。主题稍作扩展后,钢琴奏出了颇富抒情风格的副部主部。在较严谨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后,音乐以短小的尾声结束。这个乐章具有温婉明快清澈的感觉,乐思优美而浪漫。
第二乐章是行板,二段曲式。整个乐章静谧轻柔,钢琴奏出缕缕飘弥着奥国北部阿尔卑斯山岳地带气氛的歌谣风的旋律。中提琴抒情的吉普赛风格曲调交织着既温柔又忧愁的情感。二段音乐在反复后结束。这个乐章形式单纯,但相当妩媚而可爱。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主题以及弦乐与钢琴的问答显示出诙谐的情绪。中段是维也纳舞曲风的恬静而又愉快的音乐。
第四乐章是变奏曲式。脸炙人口的旋律描绘了深山溪流中自由悠游的小鳟鱼。小提琴优美的主题后,钢琴弹出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由中提琴主奏。第三变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浑厚的主题,沉重的音乐似乎令人感到了渔夫的脚步声。第四变奏是强大的和弦和阵阵的哀伤,好像是渔夫投网和小鳟鱼的挣扎。第五变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忧伤。尾声中优美的主题再现,诉说着自由欢乐的永恒和美好终将到来。
第五乐章最快板,二段曲式。华丽而充满力感的音乐充计表现了作者在夏季愉快的旅行中明朗而宽阔的胸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音乐在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这部作品有两个独特之处。通常五重奏的编制都是钢琴加上一组弦乐四重奏(即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称为钢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这部作品,却是由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构成。减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声部浑厚、深沉。强大的低音使人倍感过瘾。特别是现代的爱乐者,有了出色的聆听器材对低频的上佳表现,加之人们对低频的偏爱,在此曲中便可尽情地享受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整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一般为4个乐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规模较大的室内乐作品。
这首《鳟鱼》篇幅将近40分钟。我把整个作品看作对溪水、鱼、渔夫以及三者关系的表现。第一、第二乐章我设想渔夫还没出现,所以是鱼与水在那样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里的美妙交融。第一乐章钢琴表现的鱼的戏水,我简直能感觉到尾鳍在水中舒展和它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当弦乐表现水流的交叉融合之后,钢琴反过来再表现溪水的清澈与晶莹,弦乐变成鱼儿在水中像箭一般穿梭。这种戏水的神妙只有在舒伯特音乐中才可以听到。
舒伯特的音乐常常是围绕一个极抒情的舞蹈化音型不断地通过轻重变化处理,变化出一连串精致的趣味。比如这个作品的第三、第五乐章。 我常常觉得这些自然的、不是刻意得来的趣味中有太多的神秘性。这也是舒伯特音乐中甜美的舞蹈性可以甜而不腻的真正原因。
听这部作品要注意低音的效果,注意大提琴低音提琴与钢琴的对比,别忘了舒伯特是为大提琴演奏家所作。
——文章来源网络
作品《死神与少女》赏析:
宛如一部小型的音乐戏剧:在钢琴前奏中,死神踏着沉寂的脚步走向少女。低沉的音区和阴暗的和声,是死神的写照。面对死神步步逼近的威胁,少女发出了惊叫:伴奏奏着急促的节奏,体现了少女内心的惊慌、恐惧。在她唱到“我还年轻”的时候,旋律中出现两个小二度的进行,表现了少女对死的厌恶、对生的祈求。可是,她的抗拒是微弱的。冷酷的死神接着以丧钟般同音反复的音调,唱出了诱惑她长眠的歌声,特别是最后走向低八度的主音结束,更充分体现出死神的残忍、阴险。无辜的少女不得不向死神屈服。这是一篇对死的抗议书,也反映出在舒伯特所处的时代,软弱的市民阶层尽管力图抗拒,也无法摆脱那强大的封建黑暗势力。因此,这也是一出特定时代的悲剧,仿佛是舒伯特本人一曲自传式的悲歌。
这首四重奏,D小调,D816,因第二乐章主题旋律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类似而具标题。作于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维也纳约瑟夫.巴尔特家中首演。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
1.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先是第一主题群的呈示,第一主题群有AB两个主题,两个主题中都有A的主导动机。然后第二主题群呈示,第二主题形成高潮,小结尾以第二主题断续表现而成。发展部以第二主题及A动机组成,第二主题以卡农方式展开处理。再现部以第二主题中的前半部旋律始,第一主题二度再现,第二主题转为D大调,然后以第一主题部的两个主题构成尾奏。
第二乐章
2.流畅的行板,G小调,由《死神与少女》的主题、6段变奏及尾奏组成。第一变奏中,第一小提琴转为分散音,第二小提琴的旋律宛如主旋律。第二主题以下,都以相当自由的创意作成,尾奏主题由各乐器分开演奏,孕育出梦幻情趣。
第三乐章
3.谐谑曲,很快的快板,D小调。谐谑曲主部突出了切分音效果,中段则保持一种美妙的流畅。
第四乐章
4.急板,D小调,回旋曲式,其主题类似于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
吉列尔斯+阿马杜斯四重奏团版(DG 2530 646)。这个版本对比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之间轮转翻覆,把整个曲子中大量的回旋和变奏表现得十分流畅,清新,隽永,层次分明但是又能相互烘托。钢琴家吉列尔斯不管是表现极细的水花,还是爆出来的低音部都富于变化,装饰音的处理随着情绪的不同有微妙的变化。
Amore 豆瓣
9.4 (17 个评分) Andrea Bocell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31日 出版发行: Decca
Celine Dion曾说:“若上帝也有歌声的话,那声音就是Andrea Bocelli”。

从Andrea Bocelli与Sarah Brightman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开始,全球乐迷似乎找到一种映照心灵的歌声,一道照亮心灵的曙光,一份对生命的热情礼赞。生于1958年9月22日的Andrea Bocelli,来自距离意大利比塞塔不远的莱亚提柯市的小镇农庄,六岁开始学钢琴,接着又学了横笛与萨克斯风,之后转而对歌剧的兴趣,大学念法律的Andrea Bocelli,当了一年的辩护律师,偶遇传奇男高音Franco Corelli,拜师学唱。

Andrea Bocelli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农业家庭中。家中人口众多,以种植葡萄和橄榄为生,安德烈的父亲桑德罗至今仍在自制他那小产量的“Chianti Bocelli”葡萄酒。拉亚蒂科靠近具有悠久音乐传统的名城塔斯卡尼,拉亚蒂科人都非常热爱音乐。波切利从6岁时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管,并且显露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尤其在歌唱方面,小小年纪就对歌剧特别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波切利自小是一个弱视儿童,12岁时,一次踢足球的意外,使他双眼全盲,但他不自暴自弃,坚持学唱。

中学毕业后,波切利离开家乡,进入比萨大学法律系。成为法学博士之后,他当了一年的执业律师。童年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了。就在他30岁的时候,机会来了,有消息传出弗兰科·科瑞利将在都灵招募学生,公开授课,他欣喜若狂,立刻报名投考,并顺利地成为了大师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帕瓦洛蒂在歌唱上也给过他重要的意见:“记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强迫用嗓……”,至今波切利他那像说话似的歌唱就是受到帕瓦洛蒂的启示。那时候为了交学费,波切利白天当律师,晚上去酒吧弹钢琴,并在期间遇到了一个叫尤瑞卡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幸福生活至今。

1992年开始,一连串的机遇使波塞利从一个酒吧钢琴师一跃成为国际巨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意大利着名摇滚歌手佐凯洛听到波切利的演唱,大为欣赏,立即联同他唱《求主怜悯歌》。这让波切利随即获得1993年圣雷莫音乐节最佳新人奖。之后他签约总部设在米兰的着名的Sugar唱片公司。不久之后推出的首张个人专辑《宁静的夜海》,并再获得圣雷莫音乐节大奖,打进了意大利流行榜十大之一,他与莎拉·布莱曼灌唱的《告别的时刻》一曲,更是盛兴一时,成为欧洲流行榜冠军歌,奠定了他的国际流行歌手的地位。1994年,他应邀参与在摩德纳举行的帕瓦洛蒂与流行群星音乐会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继《意大利之旅》之后,1997年他推出《浪漫曲》,以崭新的演绎方法突破了古典、流行的界限,雄踞荷兰、比利时、瑞典、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流行榜。其实,波切利是学Bel Canto的,却以Pop闯进乐坛,而且搞出了名堂。

“我认为流行音乐在我的古典音乐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即使如卡鲁索、吉利等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曾唱过流行歌曲啊。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剧院观赏歌剧。”波切利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1998年波切利推出的《咏叹调》是国际上发行最成功的歌剧专辑,在多个国家的古典音乐排行榜上遥遥领先。 波切利在这张专辑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大胆与能力,所选唱的曲目都是传统男高音中最难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有普契尼“冰冷的小手”、奇妙的和谐、“今夜星光灿烂”、“再见吧,可爱的家”;威尔第的“美女如云”;比才的“花之歌”等,一个新秀能将这些沉重的咏叹调“啃”下来已算不错,唱法也比较正统、自然、舒服,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声音,不过重也不太冲,听来令人放心。他高声区的CLOSE是采用母音变圆变暗的唱法,有很强的穿透力,混合共鸣使用得很好,也就是说他的CLOSE给人的感觉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的。如他带有胸声唱出9个HIGH C的"多么快乐的一天",有着帕瓦洛蒂的影子。

如今,被万千歌迷喜爱的波塞利已经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但事业的巨大成功并没有破坏他内心的宁静。他依然是一个喜欢冒险、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除了音乐,他还喜欢文学,尤其是俄法作家的作品,他喜欢朋友,喜欢做菜,经常占领家中厨房,兴致勃勃地搞出几道拿手的意大利名菜。他并不介意自己是一个盲人的事实,他坚信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尤伯瑞的话:“心灵是通向世界的唯一窗口。”

2006年冬奥会将在意大利都灵市举行,波切利也将在闭幕式上表演,同时情人节也临近,波切利适时推出了他个人新专辑《Amore》。唱片仍然由老朋友及着名制作人Tony Renis操刀制作。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 豆瓣
8.9 (24 个评分) Carlos Kleiber / Bavarian State Opera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5月25日 出版发行: Orfeo D'or
本专辑是传奇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到目前为止,唯一指挥贝六的录音版本。这个录音由由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是1983年11月7日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演出实况。该版本原母带是巴伐利亚乐团所有现场录音档案中,唯一一张因尘封太久导致母带受损而迟迟无法面世的录音。所幸的是小克莱伯之子尚保留此受损母带之备份,经过录音工程师仔细地调校后才得以将此失落近20年的传奇版本重现。(摘自美丽元素)
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 第13钢琴奏鸣曲(423 287-2) 豆瓣 Spotify
9.7 (41 个评分)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Carlo Maria Giulin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介质为1CD!

钢琴家霍洛维茨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被誉为“最后的浪漫”,这张唱片收录这是霍洛维茨生前最后一次协奏曲录音,由朱里尼指挥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协奏。曾荣获1988年 法国唱片大奖(Grand Prix du Disque)和1989年 格莱美奖。

晚年的霍洛维茨醉心于莫扎特,他非常喜欢阅读莫扎特的书信,因为莫扎特丰富的想法与感情都在信件中表露无遗,且常在写给父亲的信件中谈论他的作品该如何地演奏,因此霍洛维兹认为只有从莫扎特的书信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如何弹他的作品。霍洛维茨的音乐世界里有着自己情感中的莫扎特,他的莫扎特是极端效果化的莫扎特,他认为他对作品效果的追求,是他的音乐创造,应该说他对所有作曲家有一种深具说服力的独特认知。

0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 488: 1. Allegro
02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 488: 2. Adagio
03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3 in A major, K. 488: 3. Allegro assai
04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K. 333: 1. Allegro
05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K. 333: 2. Andante cantabile
06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K. 333: 3. Allegretto grazioso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豆瓣
Bernard Haitink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cca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此外,他还培养了大批苏联当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苏联人民的喜爱。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肖氏的交响曲无疑是20世纪的古典音乐中的最具震撼力篇章之一,以他惯有的颇具先锋性质的凌厉气势、强烈的情绪感召力,诙谐讽刺的音乐气质而独树一帜,他的音乐在复杂深刻中充满了人性和思想的拷问、压抑中充满了激情的挣扎冲突,让你很难不为之动容。荷兰籍指挥家贝纳德•海廷克 (Bernard Haitink,1929—)对俄国文化精神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诠释深刻而见解独到,几乎可以说是定义性质的。
指挥:贝纳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1929— )
录音年代:1977—1986年
Henkays Ikuisuudesta 豆瓣
Tarja Turunen / Tarja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15日 出版发行: Spinefarm
著名古典金属Nightwish(夜愿)乐队原主唱Tarja Turunen,与乐队分道扬镳后个人首张的独唱专辑,于2006年11月15日正式出版发行。喜欢Nightwish乐队的朋友都知道Tarja Turunen是一位芬兰出色的古典/歌剧艺人,在脱离Nightwish后,Tarja重操旧业,在专辑中向人们展示了她在古典/歌剧/流行音乐等诸多方面的才能
福雷:钢琴作品全集 豆瓣
9.8 (12 个评分) Kathryn Stott / Martin Rosco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6月6日 出版发行: Hyperion UK
这套四张一套的《福雷钢琴作品全集》是福雷诞辰150周年的纪念CD,非常具有纪念价值。福雷钢琴作品受肖邦的影响极大,他把每一个纤细的感触发挥在每个音符中。但他的作品之创作铺陈,乐曲进行复杂程度和键盘上涵盖面之广,都足以让一些人却步。钢琴家斯托特表现出福雷作品的歌唱性,散发 出一种浪漫的诗意,当然斯托特不落俗套的诠释以及无懈可击的技巧,更是让人百听不厌。
十面埋伏 豆瓣
章红艳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8日 出版发行: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十面埋伏》专辑里的曲目确实是被很多演奏家录过的曲目,但是就欣赏本身而言这张唱片有很多全新的内容:(1)世界首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2)音乐厅而非录音棚里的录音;(3)第一张由外国录音师录制的中国琵琶独奏专辑;(4)首张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专辑。而对发烧友来说,《龙船》、《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曲目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录音精品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豆瓣 Spotify
9.3 (6 个评分) Karl Böhm /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4年12月17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01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1. Molto allegro
02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2. Andante
03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4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4. Finale (Allegro assai)
05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1. Allegro vivace
06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2. Andante cantabile
07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8 Symphony No.41 in C, K.551 - "Jupiter" - 4. Molto allegro
比才:卡门 豆瓣
9.8 (18 个评分) 范当姆
出版发行: 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
《比才:卡门》已成为音乐史上最受欢迎、演出次数最多的法国歌剧,而作曲家比才为全剧创作的多首音乐,更是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大师索尔蒂与伦敦爱乐于1975年录制的本录音,统合了男高音多明戈、女高音卡纳娃、次女高音特罗扬诺斯与男中音范·丹姆等多位出色歌唱家,再加上录音大师Wilkinson亲手掌盘,与Colin Moorfoot七六年联手在少见的Herny Wood Hall合作录音,创造出非常惊人的音响效果。不论就演译或录音等各方面来看,均无愧为无比豪华坚强的阵容。并被誉为最有魅力的卡门之一。企鹅指南三颗星,歌剧唱片百科全书(英国火蜥蜴出版)最佳推荐。
恐怕不怎么喜欢音乐的人也知道比才的《卡门》。起码听到过《卡门》的某些段落 ,“序曲”、“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等。《卡门》称得上是所有歌剧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它的音乐朗朗动听,多姿多彩,并且始终充满着活力,火热,泼辣,诱人。二重唱“花之歌”可谓一往情深,缠绵而甜美,甚至卡门唱的那些耍赖,撒野的曲调也都迷人极了。
主要演员:
Carmen——Tatiana Truyanos
Don jose——Placido Domingo
Escamillo——Jose van Dam
Micaela——Kiri Te Kanewa
Jutland 豆瓣
Chandee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yperium Records
Chandeen在1990年由Oliver Henkel和Harald Lowy建立, 第一个歌手是伊朗血统的Aline Akbari,于1991年加入,第二个歌手,大家熟悉的Antje Schulz在1992年加入,她们二位就是乐队最初两年的主唱。同一年Oliver Rosch建立了著名的天音厂牌Hyperium,并且有幸听到了Chandeen的音乐,他们拿到了一纸合约,开始录制Shaded By The Leaves,在此期前Aline Akbari离队,代替她的是Catrin Mallon。
卡农绝赞 豆瓣
9.5 (65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MG
卡农的作者,德国作曲家帕海贝尔(1653-1706),是巴洛克时期相当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影响了音乐之父巴哈。“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的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曾称霸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如果帕海贝尔还在世的话,可能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卡农”并不是曲子的名字,而是一种音乐曲式,照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有好几个声部的旋律重复出现,交织着演奏互相追随,让人有无退延伸的感觉。“卡农”全长仅五分钟,旋律简单仆实,却具备精密完美的音乐结构,十足表现出对位法的严谨与平衡,它不仅是一首男女老少雅俗共赏的曲子,也是初次接触古典音乐的最佳入门曲。
为了庆祝帕海贝尔350周年诞辰,BMG唱片公司特别邀请全世界不同音乐领域的知名乐手、乐团 ,以15首不同编曲、配器与演奏曲格的卡农演出版本,纪念这位音乐家,汇成这张珍贵的“卡农绝赞”!专辑囊括了许多顶尖音乐家和极具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演出版本,更被赋予了电子、吉他独 奏、乐方乐器演绎等十五种新的生命,专辑收录十首全球首度重新编录版本,加上24bit-96khz的超音质呈现,绝对让听众从头听到尾,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