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豆瓣
Trevor Jones
/
Randy Edelman
…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1年11月13日
出版发行:
Timeless Media Group
Rushmore 豆瓣
9.1 (9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3年8月12日
出版发行:
Little Fish Records
The following songs appeared in the film but were not included on the soundtrack:
1. "Take Ten" - Paul Desmond
2. "Jersey Thursday" - Donovan
3. "I Am Waiting" - The Rolling Stones
4.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 The Vince Guaraldi Trio
5. "Manoir de Mes Rêves" - Django Reinhardt
1. "Take Ten" - Paul Desmond
2. "Jersey Thursday" - Donovan
3. "I Am Waiting" - The Rolling Stones
4.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 The Vince Guaraldi Trio
5. "Manoir de Mes Rêves" - Django Reinhardt
Dear John OST 豆瓣
Variou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0年4月19日
出版发行:
Silva Screen
The Time Machine 豆瓣
Klaus Badelt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2年3月26日
出版发行:
Varese Sarabande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豆瓣
Various / Soundtrac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11日
出版发行:
New Line Records
"The Time Traveler's Wife" is based on the best-selling book about a love that transcends time. Clare (Rachel McAdams) has been in love with Henry (Eric Bana) her entire life. Henry is a time traveler - cursed with a rare genetic anomaly that causes him to live his life on a shifting timeline. Despite being forced apart with no warning, Clare desperately tries to build a life with her one true love. The soundtrack features gripping music by composer Mychael Danna ("(500) Days of Summer", "Fracture"), a new version of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by Broken Social Scene, and "Broken" by Lifehouse.
The Rocky Story: The Original Soundtrack Songs From The Rocky Movies (Soundtrack Anthology) 豆瓣
发布日期 1991年7月1日
出版发行:
Volcano
Rocky的电影原声
The Darjeeling Limited 豆瓣
8.6 (16 个评分)
Original Soundtrac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20日
出版发行:
ABKCO
After the death of their father, three brothers set out on a train journey across India, in an attempt to rediscover their lost bond. The experiences that they have force them to introspect.
断臂山电影原声 豆瓣
9.3 (136 个评分)
Gustavo Santaolalla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erve
这部影片赢得的除了无数的奖项,还有还引来了世界对华人电影导演李安的关注。当影片得到世界承认的时候,观众也把回忆留在美丽的电影音乐当中。开篇曲Opening就把我们带到了广袤的中西部,清脆的吉他让你心驰神往。He's a friend of Mine预示着两人不同寻常的关系。影片最为人熟悉的是那曲“I don't wanna say goodbye",这首歌曲在影片将要结束的时候响起,悠扬的小提琴加上歌手深情忧郁的演唱,唱得是对伟大爱情的无限唏嘘
航站情缘 豆瓣
John Williams
/
Original Soundtrac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15日
出版发行:
Decca
Total Playing Time: 57:58
Track Listing
1. The Tale Of Viktor Navorski (4:12)
2. Dinner With Amelia (8:02)
3. A Legend Is Born (3:16)
4. Viktor And His Friends (4:43)
5. The Fountain Scene (5:33)
6. The Wedding Of Officer Torres (5:01)
7. Jazz Autographs* (3:45)
8. Refusing To Escape (3:01)
9. Krakozhia National Anthem And Homesickness (1:49)
10. Looking For Work (3:17)
11. Gupta's Deliverance (3:18)
12. Finding Coins And Learning To Read (4:02)
13. "Destiny" ... "Canneloni" ... And The Tale Of Viktor Navorski (Reprise) (5:05)
14. A Happy Navorski Ending! (2:47)
* Featuring Randy Kerber (Piano) and Michael Valerio (Bass)
Supervising Music Editor: KEN WANNBERG
Music Scoring Mixer: SHAWN MURPHY
~~~~~~~~~~~~~~~~~~~~~~~~~~~~~~~~~~~~~~~~~~~
"The Terminal" is a romantic adventure of the human spirit. While Viktor Navorski (Tom Hanks) may be a man without a country, he is not a man without a score, written with love and sense of Krakhozian humor by maestro John Williams. Viktor's theme is performed by clarinetist, Emily Bernstein, who gives Viktor a clear and profoundly moving voice throughout his journey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n international terminal while he waits for the visa that could finally get him into New York C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
But Viktor is not the only character John has written for. The love theme for Amelia (Catherine Zeta-Jones) may only be eight bars, but it will become instantly memorable after hearing it only once.
There is so much beauty in John's score for "The Terminal". Beauty without bathos. And that's what dignifies Viktor and Amelia's story, always keeping it far from sentimentality but never too far from our hearts. For me this is the "feel good" score of John's entire repertoire, and I am again honored that he has given so freely of his musical gifts to another one of my films.
Steven Spielberg
---------------------------------------------
"I wanted to create a musical portrait for Viktor that has an ethnic feel. We know Krakozhia is located in Eastern Europe, so I featured a clarinet in his themes, which is in the idiom of so much Eastern European music. I also included a cimbalom, which is indigenous to Hungary, and the subtle use of an accordion, which were woven into the orchestral texture to suggest Viktor's origins and culture."
John Williams
Track Listing
1. The Tale Of Viktor Navorski (4:12)
2. Dinner With Amelia (8:02)
3. A Legend Is Born (3:16)
4. Viktor And His Friends (4:43)
5. The Fountain Scene (5:33)
6. The Wedding Of Officer Torres (5:01)
7. Jazz Autographs* (3:45)
8. Refusing To Escape (3:01)
9. Krakozhia National Anthem And Homesickness (1:49)
10. Looking For Work (3:17)
11. Gupta's Deliverance (3:18)
12. Finding Coins And Learning To Read (4:02)
13. "Destiny" ... "Canneloni" ... And The Tale Of Viktor Navorski (Reprise) (5:05)
14. A Happy Navorski Ending! (2:47)
* Featuring Randy Kerber (Piano) and Michael Valerio (Bass)
Supervising Music Editor: KEN WANNBERG
Music Scoring Mixer: SHAWN MURPHY
~~~~~~~~~~~~~~~~~~~~~~~~~~~~~~~~~~~~~~~~~~~
"The Terminal" is a romantic adventure of the human spirit. While Viktor Navorski (Tom Hanks) may be a man without a country, he is not a man without a score, written with love and sense of Krakhozian humor by maestro John Williams. Viktor's theme is performed by clarinetist, Emily Bernstein, who gives Viktor a clear and profoundly moving voice throughout his journey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n international terminal while he waits for the visa that could finally get him into New York C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
But Viktor is not the only character John has written for. The love theme for Amelia (Catherine Zeta-Jones) may only be eight bars, but it will become instantly memorable after hearing it only once.
There is so much beauty in John's score for "The Terminal". Beauty without bathos. And that's what dignifies Viktor and Amelia's story, always keeping it far from sentimentality but never too far from our hearts. For me this is the "feel good" score of John's entire repertoire, and I am again honored that he has given so freely of his musical gifts to another one of my films.
Steven Spielberg
---------------------------------------------
"I wanted to create a musical portrait for Viktor that has an ethnic feel. We know Krakozhia is located in Eastern Europe, so I featured a clarinet in his themes, which is in the idiom of so much Eastern European music. I also included a cimbalom, which is indigenous to Hungary, and the subtle use of an accordion, which were woven into the orchestral texture to suggest Viktor's origins and culture."
John Williams
Big Bang Theory Theme 豆瓣
9.2 (16 个评分)
Barenaked Ladie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7年10月30日
出版发行:
Desperation Records
Big Bang Theory Theme - Barenaked Ladies
CBS的搞笑剧集《生活大爆炸 Big Bang Theory》的片头曲,由Barenaked Ladies乐队演唱,歌词围绕着宇宙形成人类进化,非常有趣。
歌词:
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
Then nearly fourteen billion years ago expansion started. Wait...
The Earth began to cool,
The autotrophs began to drool,
Neanderthals developed tools,
We built a wall (we built the pyramids),
Math, science, history,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Tha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Since the dawn of man" is really not that long,
As every galaxy was formed in less time than it takes to sing this song.
A fraction of a second and the elements were made.
The bipeds stood up straight,
The dinosaurs all met their fate,
They tried to leap but they were late
And they all died (they froze their asses off)
The oceans and pangea
See ya, wouldn't wanna be ya
Set in motion by the same big bang!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It's expanding ever outward but one day
It will cause the stars to go the other way,
Collapsing ever inward, we won't be here, it wont be heard
Our best and brightest figure that it'll make an even bigger bang!
Australopithecus would really have been sick of us
Debating how we're here they're catching deer (we're catching viruses)
Religion or astronomy, Encarta, Deuteronomy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Music and mythology, Einstein and astrology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CBS的搞笑剧集《生活大爆炸 Big Bang Theory》的片头曲,由Barenaked Ladies乐队演唱,歌词围绕着宇宙形成人类进化,非常有趣。
歌词:
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
Then nearly fourteen billion years ago expansion started. Wait...
The Earth began to cool,
The autotrophs began to drool,
Neanderthals developed tools,
We built a wall (we built the pyramids),
Math, science, history,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Tha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Since the dawn of man" is really not that long,
As every galaxy was formed in less time than it takes to sing this song.
A fraction of a second and the elements were made.
The bipeds stood up straight,
The dinosaurs all met their fate,
They tried to leap but they were late
And they all died (they froze their asses off)
The oceans and pangea
See ya, wouldn't wanna be ya
Set in motion by the same big bang!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It's expanding ever outward but one day
It will cause the stars to go the other way,
Collapsing ever inward, we won't be here, it wont be heard
Our best and brightest figure that it'll make an even bigger bang!
Australopithecus would really have been sick of us
Debating how we're here they're catching deer (we're catching viruses)
Religion or astronomy, Encarta, Deuteronomy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Music and mythology, Einstein and astrology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g BANG!
Hachiko: A Dog's Story 豆瓣
9.7 (6 个评分)
Jan A.P. Kaczmare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8日
出版发行:
Epic Records Japan
美国往事 豆瓣
9.7 (64 个评分)
Ennio Morricone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3年3月31日
出版发行:
Restless Records UK
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籍导演塞吉欧里昂,带领观众横跨四十余年,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金奖影帝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饰演面条,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轴,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时代背景跨越经济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员詹姆斯 伍兹(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饰一角;本片当年曾入围金球奖最佳导演,而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配乐,堪称意大利国宝级大师的颜尼欧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获得金球奖的最佳原著音乐提名,颜尼欧以忧伤怀旧的配乐,将观众带回多年前纽约的犹太人区,重温昔日风情.
音乐在缓慢的节奏中展现出的是时代的变迁,人岁月的流逝,在饱尽风雨之后的一种外表上的宁静和内心里的动荡。她没有多少大气磅礴的气势,但在绵绵中透露出人间的种种风云变更,那流淌不息的音乐像是一位经历了各种世态炎凉的老人回顾着自己所走过的坎坷一生,充满了悲凉与孤寂。
Ennio Morricone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音乐对心理的的启示作用,每一个跳动着的音符都蕴藏着一种生命趋向,让你漫步于生命的巷道中,朝着深巷里那无边的尽头走去,虽然天空是一片晴朗,虽然生活仍在继续,但这路没有尽头,只有无尽的彷徨和对生命的迷惑,这恰与影片中几位主角的生存状态相吻合,他们是混迹于世间,但没有任何的结果,在最后只是曲终人散,以前曾经有过的辉煌现在已经不在,只能在残烛中萧萧地回忆着、回忆着...... 纯洁的少年时光在如流水般的音乐声中渐渐消逝掉....
音乐在缓慢的节奏中展现出的是时代的变迁,人岁月的流逝,在饱尽风雨之后的一种外表上的宁静和内心里的动荡。她没有多少大气磅礴的气势,但在绵绵中透露出人间的种种风云变更,那流淌不息的音乐像是一位经历了各种世态炎凉的老人回顾着自己所走过的坎坷一生,充满了悲凉与孤寂。
Ennio Morricone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音乐对心理的的启示作用,每一个跳动着的音符都蕴藏着一种生命趋向,让你漫步于生命的巷道中,朝着深巷里那无边的尽头走去,虽然天空是一片晴朗,虽然生活仍在继续,但这路没有尽头,只有无尽的彷徨和对生命的迷惑,这恰与影片中几位主角的生存状态相吻合,他们是混迹于世间,但没有任何的结果,在最后只是曲终人散,以前曾经有过的辉煌现在已经不在,只能在残烛中萧萧地回忆着、回忆着...... 纯洁的少年时光在如流水般的音乐声中渐渐消逝掉....
Lord Of War 豆瓣
Original Soundtrack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Lakeshore Records
Lord of War--OST
想飞的钢琴少年 豆瓣
Mario Beretta
/
Original Soundtrack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2日
出版发行:
Sony Bmg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瑞士代表
本片中負責演奏鋼琴部分的泰歐‧蓋爾基,同時也是電影中飾演中12歲的維特
和大多數被視為音樂天才的少年一樣,維特從小就擁有過人的敏銳聽力、令人驚異的鋼琴才華、以及來自於雙親「成為偉大鋼琴家」的殷切期望,只有當他和童心未?的爺爺相處時,才能暫時釋放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有一天,維特終於決定為自己的人生而活,在滂沱大雨的夜晚,戴上爺爺親手大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本片是瑞士導演佛瑞迪‧穆勒醞釀長達廿年的心血結晶,透過詩意且幽默的視角,觀照出一個關於天才、赤子之心、親情與夢想的溫馨小品。飾演維特的泰歐‧蓋爾基(Teo Gheorghiu)本身就是一位音樂神童,一九九二年出生於瑞士,五歲即展現優異的音樂天賦,隨後以資賦優異的身份被推薦到英國普賽爾音樂學院就讀(Purcell School)。他會說五種語言、除了音樂也喜歡數學。二○○四年,他在瑞士與蘇黎世管弦樂團合作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贏得全場一千四百名觀眾一致喝采。穆勒慧眼獨具認為泰歐就是詮釋維特的不二人選,泰歐的表現也果然令人激賞,全片的鋼琴演奏,不管是內斂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炫技的李斯特《鐘》,抒情的莫札特《輪旋曲》(選自K.511),全都不假他人親自批掛上陣。他與飾演爺爺的歐洲巨星布魯諾‧甘茲(【帝國毀滅】、【逐夢鬱金香】、【吸血鬼】、【永遠的一天】、【慾望之翼】)渾然天成的合作默契,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精采之處。
本片中負責演奏鋼琴部分的泰歐‧蓋爾基,同時也是電影中飾演中12歲的維特
和大多數被視為音樂天才的少年一樣,維特從小就擁有過人的敏銳聽力、令人驚異的鋼琴才華、以及來自於雙親「成為偉大鋼琴家」的殷切期望,只有當他和童心未?的爺爺相處時,才能暫時釋放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有一天,維特終於決定為自己的人生而活,在滂沱大雨的夜晚,戴上爺爺親手大造的翅膀,縱身一躍、飛上天際…
本片是瑞士導演佛瑞迪‧穆勒醞釀長達廿年的心血結晶,透過詩意且幽默的視角,觀照出一個關於天才、赤子之心、親情與夢想的溫馨小品。飾演維特的泰歐‧蓋爾基(Teo Gheorghiu)本身就是一位音樂神童,一九九二年出生於瑞士,五歲即展現優異的音樂天賦,隨後以資賦優異的身份被推薦到英國普賽爾音樂學院就讀(Purcell School)。他會說五種語言、除了音樂也喜歡數學。二○○四年,他在瑞士與蘇黎世管弦樂團合作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贏得全場一千四百名觀眾一致喝采。穆勒慧眼獨具認為泰歐就是詮釋維特的不二人選,泰歐的表現也果然令人激賞,全片的鋼琴演奏,不管是內斂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炫技的李斯特《鐘》,抒情的莫札特《輪旋曲》(選自K.511),全都不假他人親自批掛上陣。他與飾演爺爺的歐洲巨星布魯諾‧甘茲(【帝國毀滅】、【逐夢鬱金香】、【吸血鬼】、【永遠的一天】、【慾望之翼】)渾然天成的合作默契,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精采之處。
Primal Fear (1996 Film) 豆瓣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James Newton Howard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6年3月26日
出版发行:
Milan Records
Midnight In Pari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豆瓣
9.4 (45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9日
出版发行:
Madison Gate Records
Matchstick Men 豆瓣
9.6 (5 个评分)
Hans Zimmer
发布日期 2003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Varese Sarabande
阿甘正传电影原声带 豆瓣
9.1 (78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如果说好莱坞拍摄的《阿甘正传》是一部美国人二十世纪下半叶生活的一个轻松自嘲式的历史传奇,那这张双CD中收录的影片中展现时代背景的摇滚流行歌曲,也就相应地为片中的生活通俗史作上了一份精彩而鲜活的注脚。
全部31首歌曲可以说照顾到了多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紧扣片中的时代背景和情境氛围;另一方面也展示出美国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听这样一张多元化的作品选集合成的原声CD,实际上是在怀旧的同时,考察选曲者的选曲原则和品位。从摇滚乐早期偶像猫王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蓝领摇滚歌手鲍勃·西格,电影中选用了20多年流行乐历史中的众多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像贝兹、迪伦等人的民谣;沙滩男孩、水牛春田的加州和声、大门、杰弗逊飞艇的迷幻乐、格林威治村的爸爸妈妈乐队、三狗之夜乐队的流行曲;蓝迪·纽曼、杜比兄弟的蓝领摇滚等等,基本上都是名动一时的榜首经典。任何一首作品入选,都有它充足的理由,但更多的是满足电影的需要,因为这并不是一本“摇滚流行乐指南”。
不过,仍然要提出并引起一定非议的是,这样一部以摇滚乐为主,凸显历史文化气息的影片,居然放弃了一些甚至是在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歌手和作品。这与影片轻松、自嘲的风格和情节有关,但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鲍勃·迪伦能以一首失去冲击力的“雨天女人12和35号”献给关注他的人们,甚至没有“The Time Is Changing”这类的时代力作;大门乐队也被迫放弃了“The End”中充满反叛的刺激性历史心态,而以隐喻味道的“Break On Through”代之。更令人不满的是,选曲人太过于重视美国本土文化而放弃了披头士等曾经产生极大影响的外国乐队和歌手。
从整体上听这套唱片,给人的感觉是流行重于品质、旋律重于内涵,使得这套“不完全”的美国流行乐历史选本成了肤浅的、走马观花式的通俗手册。正如影片中对迪伦“Blowin''In The Wind”意念的庸俗处理,这些歌曲的选择也体现出这种好莱坞式的懒散与放任。
而另一个重要感觉就是整套歌曲的基调,如果过于浪漫华丽,对于美国当代史这一主题无论如何是轻率的,而选曲原则准确定位于轻松、开朗,略带些许自嘲。31首歌曲的最后一首是80年美国中西部著名蓝领摇滚乐手西格同名专辑中的名作“Against The Wind”,稍稍呆板的节奏、起伏不大的旋律、带着激励色彩的歌词、平淡而不失开朗的歌声,成了最能代表影片品质和这套原声CD的歌曲。
除了31首老歌之外,专门为影片创作的一组音乐被收录到了最后。随着轻柔的钢琴声响起,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影片开头那一根经典的羽毛随着清风在城镇上空飘荡。而随后的弦乐部分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品味,几乎是这套CD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部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这仍然是一张优秀的选集,众多动听的老歌在经受过时间的洗礼之后仍然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影片中把生活比作一盒巧克力的散漫安逸的态度也正适合选曲人的心意:美国好听的流行乐太多了,也许这31首歌曲并不是最佳选本,但也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份记忆.
相信每个喜欢这部影片的影迷都会记得这句经典名言。大部分影迷都把它作为一部历志影片看待,从漂落的羽毛让我们看到命运的变幻莫测,还有阿甘永不停歇的脚步让我们看到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漫长……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出色的带有人文主义关怀影片,它呼唤人们保持心灵的纯洁,以宽容和真诚待人。阿甘虽然先天弱智,但他有一颗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心。而且在他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爱,青梅竹马的珍妮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使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旅程……
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地球那边的国家一段历史和整整一代人的故事。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人,阿甘历经美国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用评论家的话说,阿甘是美国近代历史的一面镜子。
几年之后,在深夜里当我重温这部经典的影片时,才发现除了那个憨憨的阿甘外,同样感到亲切的还有里面以前不曾听懂的音乐!对于一个摇滚乐迷来说,里面的歌声太熟悉不过了:猫王屁股,杜安·艾迪的吉他;贝兹、迪伦的民谣;沙滩男孩、水牛春田的加州和声、大门、杰弗逊飞艇的迷幻、格林威治村的爸爸妈妈乐队、三狗之夜乐队的流行曲;蓝迪·纽曼、杜比兄弟的蓝领摇滚……
据说《阿甘正传》的电影音乐专辑唱片的制作人罗伯特·加美克斯、乔·西尔和格兰·布鲁曼,在研究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后,从成千上万首歌曲中选出了31首,而后又请作曲家艾伦·西尔维斯蒂谱写了《阿甘组曲》,合起来,就是影片中所有的音乐,也是唱片的全部内容。
但是当我细细的“听”了好几遍《阿甘正传》后,发现并非如此。影片中还有许多歌曲,有的只是一闪而过,有的歌曲则是从影片中的电视和电台中放出……等等。整个《阿甘正传》里面的摇滚乐我听过的没听过的远远不止这31首,而且导演在对这些歌曲在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处理的非常巧妙。不过要在这里强调的是,里面任何一首歌曲,更多的是满足电影的需要,而不像某些人做的广告,是一本“美国摇滚流行乐指南”。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导演是如何用摇滚乐来向世界讲述美国二战后的历史吧……
阿甘的成长
关键字:羽毛
音乐人:alan silvestri
镜 头:影片一开始,天空中出现一片羽毛,随着清风在城镇上空缓慢飞扬。
命运是这部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一生的命运,就象这只羽毛一样,飘飘荡荡,无法自主。但是,每个人都能画出生命中的不同曲线……而伴随着慢慢落下的羽毛,便是alan silvestri创作的弦乐组曲。对于alan silvestri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这位配乐大师过去一向被视作大型交响配乐的典型作者,但在对《阿甘正传》的处理,却有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单纯色调,反而展现清新怡人的温暖气质。
注:闪电猪曾写过一篇非常好的《阿甘正传原声解析》,对alan silvestri的配乐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看看。
关键字:猫王
音乐人:猫王(elvis presley)
镜 头:在阿甘家里,一位年轻的房客弹着吉他,而为治驼背装了矫正器的小阿甘正在拿了把扫帚随着节奏跳起了蹩脚的舞步。
解 读: S&W
当时看到这里好笑之余,感到老美的幽默真是无处不在,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在导演显得很随意的安排下却显得那么自然。后来,小阿甘在街上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个当初和自己学舞步的房客在电视上扭着屁股时,母亲大惊失色:这个不适合你看。妈妈当然不知道,是小阿甘造就了这个被称为“猫王”的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而他那标准的扭胯动作,也成为摇滚乐的标志。在这里,导演把“扭胯”这一时代标志与影片情节很巧妙的结合起来,影片在描述这段情节的时候选用了节奏强劲的《猎狗(hound dog)》。
音乐人/乐队介绍:
我们的“猫王”全名叫埃尔维斯·阿伦·普雷斯利(elvis aaron presley)。作为20世纪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elvis或许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有生命力的音乐人,但没人可以否认是他第一个把摇滚以音乐的形式普及到千家万户。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全球性的畅销单曲,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真正的摇滚偶像,他在50年代的作品创造了摇滚乐的基本语言体系,而他在舞台上张狂性感的表演为日后摇滚乐的狂野属性奠定了基础。
对了,其实真正的扭胯动作来源是他最早的音乐方面的经历:当初在教堂的唱诗班演唱时,教堂里布道者和做礼拜的人们情绪激昂的摇摆晃动、载歌载舞的情形,给埃尔维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为后来普雷斯利那著名的胯部扭动动作提供了基础。他的这一动作是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对他产生争议的焦点之一。因为在五十年代,扭扭屁股也是惊世骇俗的。也许就是在那些一次次的争议之中,离经叛道成了摇滚乐的灵魂。
关键字:run forrest,run!
音乐人:duane eddy
镜 头:阿甘上学了,在校车上他认识了珍妮,他小时候唯一的朋友,他生命中的天使。在学校里没有人帮他,除了珍妮。当他的同学们用石头仍他,骑自行车追他,身边为一的声音就是珍妮的这句“run forrest,run!”。于是,阿甘开始跑,不停的跑……
跑成为这部电影里重要的一个主题,因为阿甘的跑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就是珍妮的这句话,让阿甘挣脱了他的铁腿;也正是珍妮这句话,让他进了大学,入选了全明星,越战捡回了性命……当一群学生开着车追他,珍妮大叫:“run forrest,run!”而这时,也是duane eddy的《反叛唤醒者(rebel rouser)》响起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导演的寓意:是珍妮唤醒了阿甘的潜意识,而让阿甘在不停的跑步中成长……
杜安.艾迪(duane eddy) 电吉他的“鼻祖”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制作人,也是音响玩家lee hazlewood的协助下,他人创造出一种奇特的电吉他效果,像得了重感冒的人说话一样,这种被称作“twangy”的声音,使duane eddy也得到了mr.twangy的外号。rebel rouser是他58年发行的同名专辑的单曲,也是duane eddy出头的一年。在这首歌里,我们听到浓重的鼻音音色是由他的格里奇空体低音弦上所奏出的旋律、逐渐加强的蛙音,和在一个500加伦水箱中制造出很重的颤音、混响及回音所组和而成的。而史蒂夫·道格拉斯冒烟的萨克斯成了完美的陪衬。
在1963年他的演奏生涯开始衰落之时,杜恩已卖出了一千二百万张唱片,并在榜上比任何其他摇滚演奏家都要成功,而其他的演奏方法影响了许多吉他手。
关键字:梦想
镜 头1:一天阿甘去女子学校找珍妮,由于下雨珍妮把冒失的阿甘领进了她的宿舍,在她的床头贴着joan baez的海报,并给他讲述将来自己的梦想…………
镜 头2:阿甘毕业后当了大兵,而此时珍妮却因为给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以跳脱衣舞为生,一有时间阿甘就去看珍妮演出,在一次演出中,珍妮正在演唱《blowin"" in the wind》,阿甘看着她说:“也许她梦想成真了”
当初在珍妮曾经问及阿甘的梦想时说:“我要出人头地,将来要做像琼.贝兹一样的歌手,整个舞台只有我的声音和吉他。”珍妮的床头也贴着琼.贝兹的画像。鲍勃.迪伦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荡》曾被琼.贝兹翻唱过,而在那次演出中,珍妮唱了这首歌,所以阿甘就天真的以为珍妮“梦想成真了”然而等待珍妮的却使一个破碎的梦。痛苦的童年让她自小就在外面漂泊,长大后不安的心使她加入嬉皮行列,但是却漫无目的;受人影响加入到政治团体,但是她又不懂政治;接着便是放纵、流浪的生活……等她明白了,却是青春已逝,来日无多。在这部戏里面,珍妮的命运是整个60年代的美国青年某一个侧面的缩影。
在这个镜头里面还有一幕让我记忆尤新:舞台上,刚刚加入嬉皮行列的珍妮唱着反战歌曲,而台下阿甘一身戎装,却马上就要上战场,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道路,才配称做是大丈夫。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安眠于沙滩上。
炮弹要掠过天空多少回,才能永远的停火。
一个人要抬头看多少次,才能见蓝天?
多少人死去他才能知道,已经有太多的死亡。
这答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峰屹立多久,才会被冲刷入海。
那些人要活多少年,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这答案,我的朋友,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现在已经是老头的鲍勃.迪伦(bob dylan)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得鲁斯市(duluth.mn)。他对流行音乐的贡献是无法形容的。当年他仅仅二十二岁,拿着一把木吉他,口琴挂在脖子上,操着一副仿佛六十岁的沙哑喉咙,唱了这首“在风中飘荡/blowing in the wind”。从此,他的名字也开始在全世界飘荡。作为歌曲创作者,他引领了流行歌曲创作的数个阶段和潮流;作为歌手,他破除了那种旧的观念,就唱歌的人一定要有传统意义上的好嗓子;作为音乐家,他激发出了电声化的“民谣摇滚”(folk rock)和“乡村摇滚”(country rock)。没有他,beatles估计还在甜蜜的爱情歌曲里畅游,根本不会在60年代中期将歌曲的创作方向转向自省。他迄今创作超过五百首歌曲,47个专集,销售额超过五千七百万套。 他在六十年代被人称为“出色的诗人、尖刻的社会评论家、反主流文化的勇敢旗手”。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他所代表的文化,已然成为新的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他的歌词被编如入美国大学教材,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时把他的诗句当作格言来大量引用。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
琼.贝兹(joan baez) 1941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staten岛上。是与“民谣皇帝”bob dylan齐名的“民谣女皇”。在当时,joan baez绝对是青年男女的偶像。baez作为民谣界女性权威演绎者的地位是在1959年newprot民谣节上的演出后奠定的。她对民谣音乐的理解加上天生的近乎完美的嗓音使得她成为50年代之后民谣音乐中的一棵奇葩。joan baez的歌喉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未经正规训练,朴实无华,不时以***传神,音质柔和,令人过耳不忘,有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她的声音是我所听过的最好听的女声之一。音乐之外,joan baez的人生也是相当精彩,投身民权运动、因为反战两次入狱,创立国际***社等等。不过,创作一直是baez的弱项,这就是为什么她有dylan一样的名声却没有dylan那样出色的歌曲。(看来老天就是公平,相反dylan有出色的创作才能却让他有个破锣嗓子,呵呵)
镜 头3:当阿甘冒冒失失的找到珍妮,却只是为了送珍妮一盒巧克力,被珍妮领进宿舍后,却又颤颤禁禁。这时候响起“屋顶歌手/the rooftop singers”的《walk right in/闯进来》。
解 读:
说起来这首歌挺有意思,演唱者之一erik darling有一天听到一张由rca唱片公司1930年录制的一套老专辑,里面就有这首由gus cannon和jugstompers演唱的《walk right in》。erik说:“当我听到那首歌时,我对自己说,这肯定能成为一首热门曲。”于是他改动了部分歌词,召了吉他手bill svanoe和爵士女歌手lynne taylor,组成了the rooftop singers与他一起演唱。
而这首歌不仅使他们一炮走红,在1963打上了排行榜榜首,而且还救了这支歌曲的原作者、79岁的gus cannon。gus当年穷的为了买煤过冬而典当了伴随他50年的班卓琴。gus不仅从《闯进来》一曲中赢得了出版利润,还与stax唱片公司签定了一份录音合同。“屋顶歌手演唱组”还有两首上榜歌曲分别是《tom cat-雄猫》和《mama don""t allow-妈妈不让》。erik坦白的说,“我们这个组合仅仅是为了演唱《闯进来》而成立的,所以有点问题,唱别的都不怎么好…… 我们再也唱不出同样精彩的歌来了。”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起合作了四年半。
全部31首歌曲可以说照顾到了多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紧扣片中的时代背景和情境氛围;另一方面也展示出美国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听这样一张多元化的作品选集合成的原声CD,实际上是在怀旧的同时,考察选曲者的选曲原则和品位。从摇滚乐早期偶像猫王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蓝领摇滚歌手鲍勃·西格,电影中选用了20多年流行乐历史中的众多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像贝兹、迪伦等人的民谣;沙滩男孩、水牛春田的加州和声、大门、杰弗逊飞艇的迷幻乐、格林威治村的爸爸妈妈乐队、三狗之夜乐队的流行曲;蓝迪·纽曼、杜比兄弟的蓝领摇滚等等,基本上都是名动一时的榜首经典。任何一首作品入选,都有它充足的理由,但更多的是满足电影的需要,因为这并不是一本“摇滚流行乐指南”。
不过,仍然要提出并引起一定非议的是,这样一部以摇滚乐为主,凸显历史文化气息的影片,居然放弃了一些甚至是在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歌手和作品。这与影片轻松、自嘲的风格和情节有关,但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鲍勃·迪伦能以一首失去冲击力的“雨天女人12和35号”献给关注他的人们,甚至没有“The Time Is Changing”这类的时代力作;大门乐队也被迫放弃了“The End”中充满反叛的刺激性历史心态,而以隐喻味道的“Break On Through”代之。更令人不满的是,选曲人太过于重视美国本土文化而放弃了披头士等曾经产生极大影响的外国乐队和歌手。
从整体上听这套唱片,给人的感觉是流行重于品质、旋律重于内涵,使得这套“不完全”的美国流行乐历史选本成了肤浅的、走马观花式的通俗手册。正如影片中对迪伦“Blowin''In The Wind”意念的庸俗处理,这些歌曲的选择也体现出这种好莱坞式的懒散与放任。
而另一个重要感觉就是整套歌曲的基调,如果过于浪漫华丽,对于美国当代史这一主题无论如何是轻率的,而选曲原则准确定位于轻松、开朗,略带些许自嘲。31首歌曲的最后一首是80年美国中西部著名蓝领摇滚乐手西格同名专辑中的名作“Against The Wind”,稍稍呆板的节奏、起伏不大的旋律、带着激励色彩的歌词、平淡而不失开朗的歌声,成了最能代表影片品质和这套原声CD的歌曲。
除了31首老歌之外,专门为影片创作的一组音乐被收录到了最后。随着轻柔的钢琴声响起,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影片开头那一根经典的羽毛随着清风在城镇上空飘荡。而随后的弦乐部分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品味,几乎是这套CD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部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这仍然是一张优秀的选集,众多动听的老歌在经受过时间的洗礼之后仍然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影片中把生活比作一盒巧克力的散漫安逸的态度也正适合选曲人的心意:美国好听的流行乐太多了,也许这31首歌曲并不是最佳选本,但也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份记忆.
相信每个喜欢这部影片的影迷都会记得这句经典名言。大部分影迷都把它作为一部历志影片看待,从漂落的羽毛让我们看到命运的变幻莫测,还有阿甘永不停歇的脚步让我们看到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漫长……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出色的带有人文主义关怀影片,它呼唤人们保持心灵的纯洁,以宽容和真诚待人。阿甘虽然先天弱智,但他有一颗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心。而且在他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爱,青梅竹马的珍妮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使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旅程……
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地球那边的国家一段历史和整整一代人的故事。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人,阿甘历经美国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用评论家的话说,阿甘是美国近代历史的一面镜子。
几年之后,在深夜里当我重温这部经典的影片时,才发现除了那个憨憨的阿甘外,同样感到亲切的还有里面以前不曾听懂的音乐!对于一个摇滚乐迷来说,里面的歌声太熟悉不过了:猫王屁股,杜安·艾迪的吉他;贝兹、迪伦的民谣;沙滩男孩、水牛春田的加州和声、大门、杰弗逊飞艇的迷幻、格林威治村的爸爸妈妈乐队、三狗之夜乐队的流行曲;蓝迪·纽曼、杜比兄弟的蓝领摇滚……
据说《阿甘正传》的电影音乐专辑唱片的制作人罗伯特·加美克斯、乔·西尔和格兰·布鲁曼,在研究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后,从成千上万首歌曲中选出了31首,而后又请作曲家艾伦·西尔维斯蒂谱写了《阿甘组曲》,合起来,就是影片中所有的音乐,也是唱片的全部内容。
但是当我细细的“听”了好几遍《阿甘正传》后,发现并非如此。影片中还有许多歌曲,有的只是一闪而过,有的歌曲则是从影片中的电视和电台中放出……等等。整个《阿甘正传》里面的摇滚乐我听过的没听过的远远不止这31首,而且导演在对这些歌曲在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处理的非常巧妙。不过要在这里强调的是,里面任何一首歌曲,更多的是满足电影的需要,而不像某些人做的广告,是一本“美国摇滚流行乐指南”。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导演是如何用摇滚乐来向世界讲述美国二战后的历史吧……
阿甘的成长
关键字:羽毛
音乐人:alan silvestri
镜 头:影片一开始,天空中出现一片羽毛,随着清风在城镇上空缓慢飞扬。
命运是这部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一生的命运,就象这只羽毛一样,飘飘荡荡,无法自主。但是,每个人都能画出生命中的不同曲线……而伴随着慢慢落下的羽毛,便是alan silvestri创作的弦乐组曲。对于alan silvestri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这位配乐大师过去一向被视作大型交响配乐的典型作者,但在对《阿甘正传》的处理,却有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单纯色调,反而展现清新怡人的温暖气质。
注:闪电猪曾写过一篇非常好的《阿甘正传原声解析》,对alan silvestri的配乐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看看。
关键字:猫王
音乐人:猫王(elvis presley)
镜 头:在阿甘家里,一位年轻的房客弹着吉他,而为治驼背装了矫正器的小阿甘正在拿了把扫帚随着节奏跳起了蹩脚的舞步。
解 读: S&W
当时看到这里好笑之余,感到老美的幽默真是无处不在,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在导演显得很随意的安排下却显得那么自然。后来,小阿甘在街上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个当初和自己学舞步的房客在电视上扭着屁股时,母亲大惊失色:这个不适合你看。妈妈当然不知道,是小阿甘造就了这个被称为“猫王”的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而他那标准的扭胯动作,也成为摇滚乐的标志。在这里,导演把“扭胯”这一时代标志与影片情节很巧妙的结合起来,影片在描述这段情节的时候选用了节奏强劲的《猎狗(hound dog)》。
音乐人/乐队介绍:
我们的“猫王”全名叫埃尔维斯·阿伦·普雷斯利(elvis aaron presley)。作为20世纪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elvis或许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有生命力的音乐人,但没人可以否认是他第一个把摇滚以音乐的形式普及到千家万户。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全球性的畅销单曲,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真正的摇滚偶像,他在50年代的作品创造了摇滚乐的基本语言体系,而他在舞台上张狂性感的表演为日后摇滚乐的狂野属性奠定了基础。
对了,其实真正的扭胯动作来源是他最早的音乐方面的经历:当初在教堂的唱诗班演唱时,教堂里布道者和做礼拜的人们情绪激昂的摇摆晃动、载歌载舞的情形,给埃尔维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为后来普雷斯利那著名的胯部扭动动作提供了基础。他的这一动作是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对他产生争议的焦点之一。因为在五十年代,扭扭屁股也是惊世骇俗的。也许就是在那些一次次的争议之中,离经叛道成了摇滚乐的灵魂。
关键字:run forrest,run!
音乐人:duane eddy
镜 头:阿甘上学了,在校车上他认识了珍妮,他小时候唯一的朋友,他生命中的天使。在学校里没有人帮他,除了珍妮。当他的同学们用石头仍他,骑自行车追他,身边为一的声音就是珍妮的这句“run forrest,run!”。于是,阿甘开始跑,不停的跑……
跑成为这部电影里重要的一个主题,因为阿甘的跑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就是珍妮的这句话,让阿甘挣脱了他的铁腿;也正是珍妮这句话,让他进了大学,入选了全明星,越战捡回了性命……当一群学生开着车追他,珍妮大叫:“run forrest,run!”而这时,也是duane eddy的《反叛唤醒者(rebel rouser)》响起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导演的寓意:是珍妮唤醒了阿甘的潜意识,而让阿甘在不停的跑步中成长……
杜安.艾迪(duane eddy) 电吉他的“鼻祖”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制作人,也是音响玩家lee hazlewood的协助下,他人创造出一种奇特的电吉他效果,像得了重感冒的人说话一样,这种被称作“twangy”的声音,使duane eddy也得到了mr.twangy的外号。rebel rouser是他58年发行的同名专辑的单曲,也是duane eddy出头的一年。在这首歌里,我们听到浓重的鼻音音色是由他的格里奇空体低音弦上所奏出的旋律、逐渐加强的蛙音,和在一个500加伦水箱中制造出很重的颤音、混响及回音所组和而成的。而史蒂夫·道格拉斯冒烟的萨克斯成了完美的陪衬。
在1963年他的演奏生涯开始衰落之时,杜恩已卖出了一千二百万张唱片,并在榜上比任何其他摇滚演奏家都要成功,而其他的演奏方法影响了许多吉他手。
关键字:梦想
镜 头1:一天阿甘去女子学校找珍妮,由于下雨珍妮把冒失的阿甘领进了她的宿舍,在她的床头贴着joan baez的海报,并给他讲述将来自己的梦想…………
镜 头2:阿甘毕业后当了大兵,而此时珍妮却因为给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以跳脱衣舞为生,一有时间阿甘就去看珍妮演出,在一次演出中,珍妮正在演唱《blowin"" in the wind》,阿甘看着她说:“也许她梦想成真了”
当初在珍妮曾经问及阿甘的梦想时说:“我要出人头地,将来要做像琼.贝兹一样的歌手,整个舞台只有我的声音和吉他。”珍妮的床头也贴着琼.贝兹的画像。鲍勃.迪伦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荡》曾被琼.贝兹翻唱过,而在那次演出中,珍妮唱了这首歌,所以阿甘就天真的以为珍妮“梦想成真了”然而等待珍妮的却使一个破碎的梦。痛苦的童年让她自小就在外面漂泊,长大后不安的心使她加入嬉皮行列,但是却漫无目的;受人影响加入到政治团体,但是她又不懂政治;接着便是放纵、流浪的生活……等她明白了,却是青春已逝,来日无多。在这部戏里面,珍妮的命运是整个60年代的美国青年某一个侧面的缩影。
在这个镜头里面还有一幕让我记忆尤新:舞台上,刚刚加入嬉皮行列的珍妮唱着反战歌曲,而台下阿甘一身戎装,却马上就要上战场,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道路,才配称做是大丈夫。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安眠于沙滩上。
炮弹要掠过天空多少回,才能永远的停火。
一个人要抬头看多少次,才能见蓝天?
多少人死去他才能知道,已经有太多的死亡。
这答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峰屹立多久,才会被冲刷入海。
那些人要活多少年,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这答案,我的朋友,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现在已经是老头的鲍勃.迪伦(bob dylan)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得鲁斯市(duluth.mn)。他对流行音乐的贡献是无法形容的。当年他仅仅二十二岁,拿着一把木吉他,口琴挂在脖子上,操着一副仿佛六十岁的沙哑喉咙,唱了这首“在风中飘荡/blowing in the wind”。从此,他的名字也开始在全世界飘荡。作为歌曲创作者,他引领了流行歌曲创作的数个阶段和潮流;作为歌手,他破除了那种旧的观念,就唱歌的人一定要有传统意义上的好嗓子;作为音乐家,他激发出了电声化的“民谣摇滚”(folk rock)和“乡村摇滚”(country rock)。没有他,beatles估计还在甜蜜的爱情歌曲里畅游,根本不会在60年代中期将歌曲的创作方向转向自省。他迄今创作超过五百首歌曲,47个专集,销售额超过五千七百万套。 他在六十年代被人称为“出色的诗人、尖刻的社会评论家、反主流文化的勇敢旗手”。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他所代表的文化,已然成为新的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他的歌词被编如入美国大学教材,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时把他的诗句当作格言来大量引用。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
琼.贝兹(joan baez) 1941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staten岛上。是与“民谣皇帝”bob dylan齐名的“民谣女皇”。在当时,joan baez绝对是青年男女的偶像。baez作为民谣界女性权威演绎者的地位是在1959年newprot民谣节上的演出后奠定的。她对民谣音乐的理解加上天生的近乎完美的嗓音使得她成为50年代之后民谣音乐中的一棵奇葩。joan baez的歌喉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未经正规训练,朴实无华,不时以***传神,音质柔和,令人过耳不忘,有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她的声音是我所听过的最好听的女声之一。音乐之外,joan baez的人生也是相当精彩,投身民权运动、因为反战两次入狱,创立国际***社等等。不过,创作一直是baez的弱项,这就是为什么她有dylan一样的名声却没有dylan那样出色的歌曲。(看来老天就是公平,相反dylan有出色的创作才能却让他有个破锣嗓子,呵呵)
镜 头3:当阿甘冒冒失失的找到珍妮,却只是为了送珍妮一盒巧克力,被珍妮领进宿舍后,却又颤颤禁禁。这时候响起“屋顶歌手/the rooftop singers”的《walk right in/闯进来》。
解 读:
说起来这首歌挺有意思,演唱者之一erik darling有一天听到一张由rca唱片公司1930年录制的一套老专辑,里面就有这首由gus cannon和jugstompers演唱的《walk right in》。erik说:“当我听到那首歌时,我对自己说,这肯定能成为一首热门曲。”于是他改动了部分歌词,召了吉他手bill svanoe和爵士女歌手lynne taylor,组成了the rooftop singers与他一起演唱。
而这首歌不仅使他们一炮走红,在1963打上了排行榜榜首,而且还救了这支歌曲的原作者、79岁的gus cannon。gus当年穷的为了买煤过冬而典当了伴随他50年的班卓琴。gus不仅从《闯进来》一曲中赢得了出版利润,还与stax唱片公司签定了一份录音合同。“屋顶歌手演唱组”还有两首上榜歌曲分别是《tom cat-雄猫》和《mama don""t allow-妈妈不让》。erik坦白的说,“我们这个组合仅仅是为了演唱《闯进来》而成立的,所以有点问题,唱别的都不怎么好…… 我们再也唱不出同样精彩的歌来了。”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起合作了四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