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豆瓣 Goodreads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1
9.2 (9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译者: 黄昱宁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2018年5月17日 已读
欧美作家真是偶像包袱超重啊,自负毒舌特立独行时刻表现出自己的高逼格(褒义)生活等等等等。村上就显得很接地气很朴实,写作的目的都很现实。
很满足窥探欲
访谈
王氏之死 豆瓣 Goodreads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7.3 (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李孝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去海拉尔 豆瓣
7.2 (23 个评分) 作者: 王咸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
书中七个故事发生在城市中心或边缘,每个人身上都有秘密。有从云南乡村来到大城市住进陌生人家中的文学青年;有在算命婆婆身上寻找希望的沉默父亲;有曾“隐退”养猪的著名诗人……每个秘密背后都有着一个群体的命运,一个时代的底色。甚至连故事的叙述者“我”,也怀揣着不为 人知的心事。
******
认识王咸多年后,才知道他写小说。读后或许不该用惊艳这般的词汇来描述,那太肤浅武断。我印象中的少年人,原来对世道人心、对人情百态有着极为冷静缜密的体察。其中隐藏的克制与温情,既有日常生活的隐晦暗涩,也在罅隙处透出散淡的光。他简约又丰饶的写法,让暗处不那么暗,让光亮也不那么强烈,或许,这才是日常生活的本原与诗性——张楚
******
王咸的小说对中国当代叙事有两个重要的贡献,其一是谦卑而冷静地面对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其二是在尽可能去除掉多余的戏剧性的同时,在暗中增加它的密度和强度——格非
******
王咸叙事沉稳克制,所思含而不露,严肃中隐藏幽默,看起来从容周致,却劲力内敛,蕴蓄着极大的能量,仿佛被大雨洗过的世界——黄德海
2018年5月10日 已读
独特的观察,朴实地记录。
王咸
黑羊 豆瓣
La oveja negra y demás fábulas
7.0 (36 个评分) 作者: [危地马拉]奥古斯托·蒙特罗索(Augusto Monterroso) 著 / [阿根廷]米盖尔·卡里尼(Miguel Carini) 绘 译者: 吴彩娟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5 - 1
大胆嘲笑人类愚蠢的超短寓言集;
马尔克斯、略萨、卡尔维诺、波拉尼奥 倾慕不已;
“当他醒来时,恐龙依旧在那里。”一句话小说传奇作者蒙特罗索
《黑羊》包含四十个寓言,主角们大多是猴子、狮子、驴子这样的动物,也有“睡不着觉的镜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此外,还有来自古代神话的“参孙和非利士人”,更有作者本人化身的“讽刺作家”和“寓言家”。文风简洁诙谐,超凡的想象力可与博尔赫斯媲美。中文版特邀阿根廷画家米盖尔•卡里尼绘制15幅精美插图。
我想编一本只有一个句子,甚至只有一行文字的故事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个作家可以和蒙特罗索相比拟:“当他醒来时,恐龙依旧在那里。”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蒙特罗索的作品必须用心捧读,因为作品的危险性在于作者慧黠的灵思,经常以轻盈的诙谐穿梭在字里行间,并在不经意之间散发出致命的美。
——马尔克斯
蒙特罗索是最纯净、最睿智、最透明、最常保持笑容的西班牙语作家。
——富恩特斯
这是个完美的故事,对不对?具有无法中止的说服力,简洁、有轰动效果、有色彩、有魅力,干净。
——略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读小说不是找男人,切忌只追求Size。有时短了,反更有劲。蒙特罗索的极短篇,可堪文字寸劲拳。
——彭浩翔
蒙特罗索的名字意味着:寓言体的复兴者,人世愚蠢之天敌,塞万提斯的隐秘传人……
——范晔
秘密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王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2
本书选篇来自谷崎润一郎三部推理小说集,共七篇。
《日本的虐待狂事件》写的是一件受虐狂杀人事件。但是所谓的杀人事件,并非是被警方定论的,而是叙述者根据新闻报导和相关记录进行的个人推测。
《受诅咒的剧本》主人公“我”关于戏曲家佐佐木的前妻玉子事故死亡的推测。我根据佐佐木现任妻子的证言,佐佐木生前的日记以及生前**的杰作《善与恶》的内容,推测佐佐木是在和剧中同样的情况下杀死的前妻。
《白昼鬼语》的主人公叫园村,是一个厌倦了无聊的日常生活的人,宁愿冒着被杀害的危险也要去接近怪异、迷雾重重的世界。不仅如此,园村还在“我”的眼前导演、制造出一场命案的现场,自己则在其中表演受害人的角色。当所有的谜团被揭穿之后,园村又回到无聊的日常中,继续受着煎熬。
《我》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名东京大学的学生。近来宿舍里接连发生盗窃事件,受到校方怀疑的“我”,在和同学的交往中遇到各种尴尬、困扰,“我”感到自己的心境也因为这样的怀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行窃行为被当场抓住后,“我”吐露了作为犯罪者的内心世界。
《途中》私家侦探通过和汤河巧妙的对谈,找出了汤河前妻的死因。本篇被江户川盛赞为,第一篇概率杀人犯罪事件。
《一个犯罪的动机》描写了杀害善良博士的犯人的犯罪心理。
《前科者》是描述有前科、道德败坏的艺术家的犯罪心理的故事。
2018年5月9日 已读
超出预期。严格来讲《途中》是一篇非常非常优秀的推理短篇,这个概率杀人事件单拎出来给推理迷看也很有必要。其他的犯罪小说可能更偏向变态、怪异幻想小说。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谷崎的SM观念阐释,甚至可以看到谷崎的女装大佬幻想!
推理 日本 谷崎润一郎
秦淮之夜 豆瓣
7.5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徐静波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3
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堪称中国版的《阴翳礼赞》,在山水衣食中细品“中国趣味”
————————————————————————
“日本文坛的骄子”,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钟情于“中国趣味”,两次亲自访问中国,详细描写“中国体验”
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文坛往来通信,促进中日文坛交流
————————————————————————
《秦淮之夜》收录了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谷崎润一郎于1918、1926年两次游历中国后,写作的游记、日记、散文等作品。这些文字生动优美、引人入胜,展现了谷崎润一郎在散文方面的独特风貌。这些游记,有的如《西湖之月》《苏州纪行》,对江南水乡的风景人物进行了唯美的描摹,反映了谷崎润一郎或者一般日本作家的趣味喜好;有的如《上海交游记》《上海见闻录》,记录下谷崎润一郎和田汉等上海新文学作家的往来细节,是了解当时中日文坛交流史的第一手材料;还有的如《中国观剧记》《中国的菜肴》《中国趣味》,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中国当时的戏剧、美食等文化介绍、评论,这些观点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的视角,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并引起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本书也是谷崎润一郎经典散文《阴翳礼赞》的补充。
————————————————————————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在中国的土地上描写“中国趣味”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他以《细雪》《阴翳礼赞》《痴人之爱》等作品为中国读者熟知,其作品《细雪》《春琴抄》《刺青》等更因改编为电影而广为人知。作为一位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始终主张“中国趣味”,正如他在本书中所说:“今天我们这些日本人看起来差不多都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欧的文化,而且被其同化了,但出乎一般人的想象,中国趣味依然顽强地根植于我们的血管深处,这一事实很令人惊讶。”本书中收录的中国游记,集中传达和展现了谷崎的这种“中国趣味”。
**和上海新文学作家的初识和来往,记录早期中日文坛的友好往来
本书所收录的《上海见闻录》和《上海交游记》两篇,是谷崎润一郎回忆自己1926年和上海新文学、新文艺的文化名流往来的回忆录。谷崎润一郎通过这次来往,了解了中国新文学界对日本文坛的兴趣;通过和内山书店老板的交流,记录下中国青年读者对新知的阅读兴趣情况;他还通过见面会、消寒会等活动,认识了郭沫若、谢六逸、田汉、方光焘、任矜萍等文化界名人。他们交流了中日电影、杂志、文学上的发展情况,并建立了友好的联系。这些联系极大促进了中日文化界的来往,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后来一些日本作家就是在谷崎润一郎的介绍下来华交流访问的。
————————————————————————
明治至今的文学兴隆之中,谷崎是最豪华、最成熟的一大朵,百花之王牡丹花。
——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
这位日本文坛的骄子,完全是一个温蔼亲切而又多礼的法国风的作家,除了谈起日本文学时自然而然的在谦逊中流露出目中无人的气概外,丝毫不摆文豪的架子。
——中国文学评论家 陈西滢
谷崎润一郎对中国文化入迷,一生都不能走出这种迷恋。他是岛国上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更是东方文明本质上的传承者和诠释者。
——中国作家 张炜
2018年5月5日 已读
真是实诚啊,开篇一个秦淮嫖妓之旅,一到杭州看见个小姑娘就想着是不是卖春立马搭讪…不过架不住谷崎的文字是真好,写景写美人写美食功力足够。
感谢大力夸西湖
日本 谷崎润一郎
搭子 豆瓣
作者: 张忌 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大方 2018 - 3
本书收录《搭子》《小京》《胖大海》《沉香》《宁宁》《李天道》《夫妻店》《远房表哥》八个中短篇故事。其中——
《胖大海》
大海自幼被父母送给别人,童年生活不幸福,长大后与人有疏离感,朋友很少。直到亲姐姐突然来找她,在再次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后,她发现原来家人寻她只是想让她给生病的弟弟移植骨髓……
《搭子》
亚飞人到中年,离婚后独自生活,靠与人搭档打牌为生。她在一次牌局中认识了老陈,两人性情相投,在打算一起搭伙生活时,亚飞昔日的牌搭子小美却出事了……
《夫妻店》
丈夫李成河带妻子樱花去了一个小渔村。女儿却在村人的嫉妒中被淹死。妻子樱花爱上别人,想离开李成河,而此时,李成河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2018年5月4日 已读
早年的作品集,不如《出家》是正常的,但依然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张忌
浮生取义 豆瓣
7.6 (109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简介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前言与鸣谢
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过日子”被称为“过晌”。我大概5岁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亲。当时我姥姥刚过70,我的太姥姥96岁。我总是听姥姥说“过晌”、“过晌”的,就禁不住问,到底什么是“过晌”呢?面对这样幼稚的问题,大人们自然会哄堂大笑,却也难以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打消,不过时间久了,这个词听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问。直到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姥姥也和当年的太姥姥一样年纪了。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司空见惯的词汇和说法,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因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但我们一旦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词,才有着巨大的力量。“过日子”和“做人”都是这样的词。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时候,姥姥身体还非常好,没有什么病,知道我要到农村去作研究,就会和我讲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农村里,我母亲不断帮我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帮我理解一个一个自杀背后的理由,我也在不断品味着姥姥给我讲的那些事情和道理,“过日子”这个词就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我最终决定把它当作理解自杀问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这些普通人的生与死。
因此,面对那么多自杀者的悲惨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当作参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论时,姥姥的一生都成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没想到,在我回国半年后,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书写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岁生日前几天,就驾鹤西去了;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女儿的出生竟然与此凑到了一起,使我无法抽身赶回,只能在妇产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烧一点纸钱。
在研究和写作当中,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平凡的姥姥,却显得那么伟大起来。姥姥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经历了两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华、大饥荒、文化大革命这些灾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继辞世时,她五十多岁,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女儿,我母亲是老四。我的太姥爷,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让几个女孩子读书。当时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状况很不好,但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变卖家产,甚至卖掉了祖上传下的珍宝,宁愿让邻里讥嘲她不过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读书成才。
姥姥一生虽遭际坎坷,而言谈举止未尝逾礼,乐观豁达,宠辱不惊,侍奉翁姑尽心尽力,教育后辈有张有弛,在远近乡里更是扶危济困,善名远播。最终求仁得仁,福寿百年。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这一年多里,我母亲就慢慢写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写的一些内容附在本书的最后,不仅是为了纪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正面,而不仅仅是自杀者这样的反面,来窥见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说是现代,是因为,虽然姥姥在我们看来还是太传统了,但她面对的问题完全是现代中国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可以从她那里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姥姥对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我违反了一般鸣谢的惯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后,希望读者能够谅解。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中国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希望此书在终结了我对自杀研究的同时,开启对“过日子”的更多思考。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年读书的经验,特别是西学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在我的过日子和做人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的提携与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书中一再表明的,除了亲人之外,我们还需要师友和国家,才能为自己建构一个立体的人生格局,才能为过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须把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老师:慷慨豪爽的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凯博艺(Joan Kleinman)、温文尔雅的曼斯费尔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随和宽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体贴的华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学的卡顿(Steve Caton)教授、和蔼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桥的日子充满了各种色彩;而杜维明教授不仅直接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难。国内的王守常教授、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王铭铭教授、杨念群教授、萧国亮教授、景军教授则使我的一切思考都无法和中国问题割舍开来。
若是一一列举给过我帮助的朋师友,势必成为一个极为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他,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应星、王利平、徐晓宏则曾经和我同下田野,与我一起体会了实地研究的艰难与收获。吴增定、渠敬东、赵晓力、周飞舟、毛亮、强世功、汪庆华、郭金华,张跃宏、李诚等与我作了多次讨论,帮我修正了很多问题。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与我一同赴美的同学胡宗泽和我共同渡过了初到美国最艰难的阶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林国华和郑文龙二兄使我没有陷入美国专业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尽。我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师妹何江穗。她曾经费尽辛苦,帮我将我姥姥口述的十几盘磁带录成文字。
回国之后,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陈来、张志刚、孙尚扬、尚新建、李四龙等教授为我新的研究和教学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为人师的我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大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已经成为我现在继续研究的主要动力。感谢我所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哈佛-燕京学社、弗里德曼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对我的研究的经济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节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在此感谢这些刊物允许此处重刊:1.1以“自杀中的‘正义’问题”刊于《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八辑,2.1和2.3以“论‘过日子’”刊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妇之礼与家庭之义:一个个案分析”刊于《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文集(三联书店,2007)。
吴 飞
2008年7月于北京
2018年5月2日 已读
有点高开低走的感觉,案例都很好,但理应逐步深入,事实上作者却不断举证,在家庭伦理、权力斗争几个观点上反复阐释,有点小失望。
吴飞 社会学
北野武的小酒馆 豆瓣 Goodreads
7.7 (24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北野武 译者: 姜向明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 - 1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最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
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
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2018年4月30日 已读
这个耿直大叔也太可爱了吧,简直就是政治不正确典范
北野武 日本
金阁寺 Goodreads 豆瓣
8.7 (4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5
极致之美,亦是绝望的毁灭。《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金阁寺》选自真实的案例。1950年,日本京都名胜古迹——金阁寺,被年轻僧人的一把大火焚毁,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金阁寺》既取材于此,作者根据当年青年僧人的一句独白,“我妒忌金阁寺的美丽”,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此有了这部著名代表作的诞生。
青年沟口因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乐趣,惟一的精神支柱是寄托于名胜古迹金阁寺的美,但又日渐感觉美的永恒存在是对世俗人生追求的阻碍,于是终于一把火烧了金阁寺,摆脱了“美”对人生的禁锢。《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金阁寺》是三岛独特美学观成熟的标志。
追踪师 豆瓣
5.4 (14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 5
卫星定位显示,一辆从主城区消失的汽车,却以高铁的速度穿越所有障碍物,直奔目的地?
犯罪团伙猖狂作案,却从未被天罗地网的监控探头拍到过,是运气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这个城市的安防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警方分析后发现,犯罪团伙的目的只是为了把案件闹大?
2018年4月25日 已读
无论是技巧还是故事都水平下滑严重,也不知道这算是宣传海康还是黑海康…
推理 紫金陈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6 (97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3 其它标题: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持续至今的真实“北漂”史。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经济与社会。北京“浙江村”与“浙江村人”三十年生活记录研究。
“浙江村”,20世纪80年代起渐次于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的 南苑地 区汇聚成形。30年来,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已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权力与政策的鲜活样本。
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以近乎白描的写作手法,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与流入地及户籍所在地管理部门的互动等等,均加以极近距离的分析记录。
本书时隔20年后修订再版,除对前版内容进行补充订定外,于新增序言部分特别回顾了“浙江村”和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的变化,对“正规化”及“分割—攫取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为便于历史比照,增绘了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图。
2018年4月23日 已读
很小就开始听闻温州人的生意本事,此书前半本视为温州人生意经也不为过,无论是亲朋之间的关系处理还是各种帮派制约,都是浙江村立足的要义。整个浙江村已经彻底进化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一个失控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必然是为政府所不能容忍的,也就不意外几个月前的大火了。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纷纷为高级人才打开通,但这往往意味着剩下的多数人要面临更多的障碍,过分迎合新成功者终将损害其他群体的福利。
田野调查写得如此抓人又深刻,而这却只是作者二十年前的硕士论文。修订版序言整整81页,俱是精华。
社会学 项飙
青苔不会消失 豆瓣 Goodreads
7.9 (37 个评分) 作者: 袁凌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3
本书精选了袁凌十多年来记者生涯中最为杰出的非虚构作品,叙述了十二个惊心动魄的灵魂故事,写出了一百位中国社会底层的人物故事。分为“卑微者”、“出生地”、“生死课”三个部分。其中,侧重于写底层人物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还有新旧一代关于故土的矛盾与争夺。更从无数个跌宕起伏的命运 回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片震撼的精神与生存景观。本书中的多篇文章曾经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但碍于版面,这些文章都未曾以全貌呈现,本书是这批精彩作品第一次以全貌形式呈现给读者。
2018年4月20日 已读
很压抑,总得有人来告诉我们这些边缘人边缘地在发生着的一些游离于大众视野的事。文字渲染能力很强。
纪实 袁凌
故宫物语 豆瓣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6.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野岛刚 译者: 张惠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彩图呈现 | 台北故宫珍宝物语
八卦掌故 | 四个故宫历史钩沉
第一篇「话文物」,讲述《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36件标志性馆藏的故事。不只写文物本身,更写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写战时的颠沛流离,写战后的阴差阳错。
第二篇「谈故宫」,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特写故宫的过去。“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
第三篇「访昔人」,是四个故宫的历任院长与名人专访记录。借这些与故宫命运深深勾连的人物之口,揭露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2018年4月19日 已读
译文纪实里相当弱的一本,挑了一些故宫文物写点采访小故事。内容太少了也太浅了
日本 纪实 野岛刚
本能寺之变 豆瓣
本能寺の変:431年目の真実
作者: (日) 明智宪三郎 译者: 郑寅珑 / 信誉(审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9
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政变,也是战国时代走向终结的一大契机,被认为是战国时代最后的“上克下”。天才织田信长为何会在即将一统天下之时被最为器重和信赖的部下背叛?肩负名门土岐一族存亡兴衰的明智光秀是如何将计就计成功发起叛乱的?在所有事件的背后操纵这一切的人究竟是谁,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四百多年以来的历史谜题将经由明智光秀的后裔明智宪三郎之手一一解开,各种所谓的“定论”也将逐一受到“历史搜查”的挑战。光秀的焦躁,信长的计策,秀吉的野心,家康的苦恼,所有这一切都在天正十年六月二日集中爆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出人意料的世纪政变。
本书获誉:
这恐怕就是当时的真相吧。在接触有血有肉的信长和光秀的过程中,我感到长年淤积在心中的阴霾消散了。
——织田信和(织田宗家第13代)
谜题的解开对于论述我们家族[长曾我部一族]的历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长曾我部维亲(长曾我部家后裔)
自己与祖先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发现了一段至今不为人知的历史。
——森耕平(森乱丸一族后裔)
本书展现的不是当权者篡改后的历史,而是真实的历史。
——上杉孝久(上杉子爵家第9代)
“本能寺之变”是被胜者秀吉歪曲了的历史。[在本书中]叛乱者光秀真正的“动机”终于水落石出。
——土岐臣道(美浓源氏土岐一族后裔)
2018年4月15日 已读
证据不足又因作者的立场不客观,论翻案实在难以服人,作为另一种解读倒还过得去
历史 日本
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册(第三版) 豆瓣
世界マヌケ反乱の手引書: ふざけた場所の作り方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松本哉 译者: 吉琛佳 DGT 2020 - 10
我们会首先从大笨蛋反叛的基本事项说起,聊聊笨蛋交友之道、坑蒙拐骗筹集资金的作战等问题。然后,我们会说说如何与世界上最有趣的大笨蛋们相互结识,还要介绍一下如何建起一个能够持续运作的自主空间。在这个有钱人和大公司主导一切的时代,我们岂能随波逐流地工作到死,花钱到死?!赶紧来建起一个与这无聊的消费社会彻底绝缘的场所吧!!
2018年4月11日 已读
哈哈哈低端人口自救手册无误了,真是想去那些世界无敌笨蛋空间一起做笨蛋做的事。尽管松本哉说他没读过柄谷行人,但太适合和《新联合主义运动原则》一起读了。
日本 松本哉
奇迹 豆瓣 Goodreads
7.8 (38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 [日] 中村航 译者: 毛叶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5
长大成人的你,还相信奇迹吗?
爸爸妈妈离婚后分别两地,哥哥航一与妈妈生活,弟弟龙之介和爸爸住在一起。
航一在学校里听到传闻:两辆列车的交汇就像流星,对着这个瞬间许愿就会发生奇迹!于是,他怀抱着一家四口重 新团聚的愿望,和弟弟一起克服各种困难,踏上了见证奇迹的冒险之旅。
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拒绝乏味的人生,所有的坚持都会成为奇迹!
比海更深 豆瓣 豆瓣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7.8 (48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赵仲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4
★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温情代表作,《比海更深》原著小说,《步履不停》姊妹篇,豆瓣评分8.6。
★《比海更深》将视角对准废柴人生,抒写了一曲失败者之歌:你有没有,比海更深地爱过一个人?当人生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要怎样笑对当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枝裕和总是让人动容,就在于他描摹的不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是每个人五味杂陈的人生交响曲,你的,你的,也是你的。细腻如水,诙谐感动,温馨中交织着遗憾,让人泪流满面。
★作为姊妹篇,《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在其父母去世后,以儿子为视角创作的作品,而《比海更深》是是枝在有了孩子之后,以父亲为视角创作的作品。人生不同阶段的创作,抒发了不一样的感悟,满载着母子情、父子情,大师手笔,治愈人心。
==================
良多曾是一位专职作家,并在十五年前曾获得过某项文学奖,人生一度走向巅峰。但辉煌过后,良多陷入了创作危机,笔下再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他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撑是每月一次与儿子的见面,到最后却无力负担儿子的抚养费。倍感挫折和孤独的良多来到城郊探望母亲,而这夜台风突然杀到,同样前来的前妻和儿子只好被迫留宿,让久未聚首的一家人难得共度一宵。四分五裂的家庭关系是否会在这一夜发生转变?而良多又能否重新拾回家人的爱和关心?
2018年4月10日 已读
最喜欢的一部是枝裕和,原著能藏住更多的细节,也更能让人动容。小说最后是枝繁叶茂的的绿树,本该象征生命力的东西却吞噬着小区,也吞噬着逝去的生命。
日本 是枝裕和
單車失竊記 豆瓣
9.0 (17 个评分) 作者: 吳明益 麥田 2015 - 6
◆繼法國島嶼文學獎小說獎、《Time Out Beijing》百年來最佳中文小說《複眼人》、博客來華文創作年度之最的《天橋上的魔術師》、金石堂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浮光》之後,五度獲開卷年度好書獎,作品已在多國出版,受到國際評論稱譽小說家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
◆小說藉由「物」的歷史,走進島嶼的歷史。可與獲得《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的《睡眠的航線》視為連作。
◆書中小說主人公撰寫的〈鐵馬誌〉筆記,娓娓道來腳踏車歷史,並附有精緻手繪鐵馬插圖;既是小說,也是庶民史的展現。
◆附有作者親繪摺頁海報——「歷史事件及小說事件對照圖」。
那是一個你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時代。
那些被棄於街頭、回收廠、廢墟裡的腳踏車,每一個零件的縫隙都還留著故事……
一封讀者的來信、一張照片、老眷村廢棄房舍的地下室、二戰期間一支神祕的銀輪部隊、緬北森林的大象運輸隊、圓山動物園,以及一場樹的戰役⋯⋯一切從一部小說裡被遺忘的腳踏車開始。
故事從失蹤了二十年的父親及一輛幸福牌腳踏車說起。
「我」的父親失蹤於一九九三年中華商場被拆的隔天。一天我在翻閱家族相簿時,一張陌生人和一輛熟悉腳踏車的照片觸動了我想追尋父親及失蹤多年的幸福牌腳踏車的決心,而一個讀者的來信則讓那輛腳踏車從虛構小說進入現實⋯⋯
「我」藉由收集各種幸福牌腳踏車的機會,認識了喜愛收藏舊貨的阿布、酷愛古董腳踏車的小夏,以及放有那輛酷似父親幸福牌腳踏車的咖啡店店主、熱愛攝影的鄒族青年阿巴斯。
透過阿巴斯父親的錄音帶,一場人們與動物、森林同遭傷害的戰爭重現眼前⋯⋯
全書以我們最熟悉的腳踏車為主軸,藉由尋找失蹤父親及腳踏車,透過島嶼的地景,交錯拉出一個個現實與回憶的故事——閱讀這部小說彷彿經歷了一趟關於生存與死亡、命運與運命,時代不仁的感傷旅程。
人類有一天會知道,象和他們一樣理解黑夜、雨季、星象與傷心。當長老母象倒地時,其他的象完全停步,圍繞著牠。牠們用長鼻摩挲著彼此的背,發出不可思議的輕柔低哼聲。夜晚氣溫逆轉,較接近地面處形成較佳的傳音層,那低哼聲因此得以傳到遠方的山谷,而後又嗡嗡迴響回營地。那被放大的、多層次的音響讓一旁的士兵感到悽愴而溫暖,他們體會到了象的傷心,因此也為自己傷心起來。他們想起了遠方的情人與親族、死去的同僚、曾經握著陽具與槍的斷臂,以及不可能再長出來的眼珠。
——《單車失竊記》
吳明益說:「寫這部小說並不是基於懷舊的感傷,而是出自於對那個我未曾經歷時代的尊崇,以及對人生不可回復經驗的致意。透過這樣一個從尋找腳踏車,意外進入某個時間之流的故事,我期待讀者與書中人物彼此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踏踩時的頻率、汗味與不諧調的呼吸、流淚與不流淚的悲傷。
但沒有人停下來,不必彼此呼喚、親吻,就只要無聲、艱難、飢渴又平靜地踏踩下去。」
2018年4月9日 已读
将他的很多身份都融入了小说中,用单车史串成台湾史,很有趣但并没有很自然的感觉。这一段很有趣:“在我的成長環境裡,腳踏車這個詞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你聽一個人說自轉車那麼他就是受日本教育的人,如果說鐵馬或孔明車那麼他就是台語的母語使用者,如果說單車或自行車那麼他很可能是來自中國南方的人。”
台湾 吴明益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6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2018年4月4日 已读
极简……日本现代史?
历史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