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宋案重审 豆瓣 Goodreads
9.8 (9 个评分) 作者: 尚小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2
——“过去一百年的宋案研究史,其实是一部失败的历史。”
·
·北大知名教授尚小明力作
·
·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首次公开。
·
·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彻底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
·
书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坛秘辛,对案件发生前后的许多矛盾现象也都给予了合乎事实与逻辑的解释。
2019年1月16日 已读
究竟是怎样的妖怪才能把如此茫茫多的史料整理、推理成这样逻辑清晰?
结论很简单,洪、应二人受袁指使去抹黑宋教仁,结果没干好为了私利也好邀功也好直接把宋给暗杀了,是不是熟悉的“叫你给他点颜色看看你怎么把他给杀了”?
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并不在结论,而在于如何利用史料,如何严密论证,满篇洋溢着作者治史的那份自信和从容。看来做历史研究能够有权限掌握尽量多的史料证据相当重要(尤其近代史),再加上聪明的头脑和相当的勤奋才能有所成就,说到底就是各方面的对作者的佩服。
就是稍微有点凶,黑了好多人…
历史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豆瓣
7.7 (15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8 - 8
另有新书《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将于2019年9月出版,敬请期待。
豆瓣链接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4876/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重磅新作。
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葛剑雄,林达 ,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盛赞推荐。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 至 晚清,划分神学谶纬期 、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至今仍有影响,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本书特点
1、《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作者郭建龙重磅新作,“帝国密码三部曲”之二 。
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剖析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2、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
为何东汉党锢之祸成为汉代权力哲学的分水岭?
唐代的佛教如何成为继玄学之后帝国统治哲学的接续力量?
王安石对科举制的改造,如何影响到明清文化的僵化?
……
洞悉大一统政府的统治逻辑,探寻历代王朝的治理秘密 。
3、本书的核心观点: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是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
中国哲学并非枯燥无味的思想集合,而是在历史跌宕起伏进程中的曲折发展,其间也充满了斗争、合纵连横和妥协,其间经历神学谶纬期(两汉)→ 玄学自然期(三国、魏晋)→ 三教开放期(五代隋唐)→ 经世致用期(北宋)→ 道学封闭期(南宋、金元)→ 实学兴起期(明清)等阶段。
本书叙述的就是过程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4、本书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史有两大区别:
⑴传统哲学史大都以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主要叙述点,而本书则从秦汉统一开始讲起,只叙述大一统时代到来之后的思想流变。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寻找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由于与现在都处于大一统时代,秦汉时期对现实的影响要比之前更加显而易见。
⑵传统哲学史以罗列每一派的具体观点为主。哲学家的许多观点都是类似的,读者也无法从中找到思想演化的轨迹。
本书则更加注重讲解中国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为什么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5、数十位学者、媒体人一致推荐
葛剑雄,林达,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 等数十位学者、媒体人盛赞 。
2018年11月23日 已读
没有财政密码写得好,思想政治融合部分比较有趣,很明显作者对与政权结合的部分了解更多,财政密码也是,但纯粹的哲学思想讨论就很一般。适合非专业爱好者阅读
历史 哲学 郭建龙
宋徽宗 豆瓣
Emperor Huizong
7.9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沛霞 译者: 韩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本书看点】
★ 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情”的现代学术立场与现代政治观点,从宋徽宗自己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北宋末期的历史与时代风貌。
★ 北宋末期,中国的艺术水平究竟取得了多高的成就?——作为历史上屈指可数天赋极高的艺术家皇帝,在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宋徽宗在位年间,有何种影响。 他和同时代艺术家,如何往来。以绘画为例,作者选取五幅名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北宋的灭亡是偶然还是必然?在位二十余年,宋徽宗犯过哪些错误?在走向盛世的时刻,宋徽宗在面对外交、战争、党争、经济方面的棘手问题时,出于何种目的,做出了哪些决策,使得情势急转直下,乃至最后沦为亡国之君?
【内容简介】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引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越朝廷党争,随后将精力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业,建立官学、医院、孤儿院、乞丐墓地。作为艺术家,他身边围绕着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还修筑了壮丽的宫殿、寺观和庭园,后世几乎难以超越。他对道士青眼有加,为道经作注,还让臣民也接受并践行这种信仰,不过他对道教的虔诚最终偏离了儒学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国能力。
【推荐】
就史籍解读与史学反思而言,宋徽宗是很好的个案。在习见的历史叙述中,徽宗无疑是反面形象。本书作者强调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希望避开以往的评价框架,以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多种细节,拼织出形象丰富的宋徽宗。作者力图从徽宗的角度去观察他的世界,以求对其活动有所理解;并且尝试在世界君主制度的范畴内,用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皇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讲述徽宗的故事。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伊沛霞教授将个人和政治、政策和人性结合在了一起,努力追索到底是什么推动着宋徽宗一步步追求文化复兴和政治改革,为我们理解统治者仍在灌输的激情提供了一个新的面向——不管这种激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戴仁柱 (Richard L. Davis,岭南大学教授)
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来,还没有大学者为普通读者写一部中国皇帝的传记。伊沛霞广泛征引各类原始材料,按照主题和时间重新梳理,用全新的视角加以处理,修正了徽宗长久以来的负面形象。她没有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这个角度来解读宋徽宗,而是努力从徽宗的视野来看他的世界,并时刻意识到徽宗在做决定时究竟掌握哪些信息。伊沛霞对宋徽宗生平的解读是人文主义的,并带有心理学上的说明,她试图重新想象皇帝威严的外表下隐藏的脾气秉性、真情实感和个人思想。
——李瑞(Ari Daniel Levine,乔治亚大学教授)
2018年10月4日 已读
徽宗搞文化是一把好手几乎不用再说,而武略也确实不行,作者说以同情的立场来从徽宗的视角看北宋,直白点可以理解为“翻案”,但是不是应该花多一点的篇幅讲一讲徽宗的政治军事呢,极大的篇幅去写徽宗的文治并不会改变多少中国读者的印象,毕竟这基本上公认的,倒是蔡京可能会让一些人有所改观。所以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写给西方读者了解宋徽宗的书,熟悉宋史的读者并不会了解太多未知的东西,不过当作系统地了解一下宋徽宗也挺不错。
历史 宋史
王氏之死 豆瓣 Goodreads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7.3 (6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李孝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本能寺之变 豆瓣
本能寺の変:431年目の真実
作者: (日) 明智宪三郎 译者: 郑寅珑 / 信誉(审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9
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政变,也是战国时代走向终结的一大契机,被认为是战国时代最后的“上克下”。天才织田信长为何会在即将一统天下之时被最为器重和信赖的部下背叛?肩负名门土岐一族存亡兴衰的明智光秀是如何将计就计成功发起叛乱的?在所有事件的背后操纵这一切的人究竟是谁,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四百多年以来的历史谜题将经由明智光秀的后裔明智宪三郎之手一一解开,各种所谓的“定论”也将逐一受到“历史搜查”的挑战。光秀的焦躁,信长的计策,秀吉的野心,家康的苦恼,所有这一切都在天正十年六月二日集中爆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出人意料的世纪政变。
本书获誉:
这恐怕就是当时的真相吧。在接触有血有肉的信长和光秀的过程中,我感到长年淤积在心中的阴霾消散了。
——织田信和(织田宗家第13代)
谜题的解开对于论述我们家族[长曾我部一族]的历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长曾我部维亲(长曾我部家后裔)
自己与祖先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发现了一段至今不为人知的历史。
——森耕平(森乱丸一族后裔)
本书展现的不是当权者篡改后的历史,而是真实的历史。
——上杉孝久(上杉子爵家第9代)
“本能寺之变”是被胜者秀吉歪曲了的历史。[在本书中]叛乱者光秀真正的“动机”终于水落石出。
——土岐臣道(美浓源氏土岐一族后裔)
2018年4月15日 已读
证据不足又因作者的立场不客观,论翻案实在难以服人,作为另一种解读倒还过得去
历史 日本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2018年4月4日 已读
极简……日本现代史?
历史 日本
天国之秋 豆瓣 Goodreads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8.3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士锋 译者: 黄中宪、谭伯牛 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11
2012年坎迪尔(Cundill Prize)历史奖大奖(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裴士锋生动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战争。这场战争所夺走的人命之多,在人类史上名列前茅。它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仍未消失。《天国之秋》是由第一流历史学家和杰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胜之 作。
——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论中国》《大外交》等书作者
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从一八五〇年代初期打至一八六四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裴士锋以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一个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等书作者
2018年3月6日 已读
并不深入,只是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视角,洋人在太平天国中的作用其实并不如作者想得那么重要。西方政府方面着墨很多,但对中国官场又显然不够了解,但不同势力对太平天国印象逐步变化的描写非常到位。毕竟史景迁弟子,故事性确实很强,尤其是后半转入战场后(虽然战争写得挺外行……)
“时而发生的王朝叛乱,乃是确保该国人民福祉于不坠所不可或缺……在政治气氛变得窒浊而压迫之时,只有靠这些叛乱风暴,才能恢复政治的清明”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裴士鋒
撒马尔罕的金桃 豆瓣 Goodreads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ang Exotics
9.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薛爱华 译者: 吴玉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本书是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最新修订译本,内含24页彩色图片,另保留原书风格20幅黑白题图。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本书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在研究中国方面资料最翔实、最博学精深,并且写得最赏心悦目的著作。
——《亚洲研究杂志》
完全是赏心乐事……薛爱华先生几乎没有漏掉唐代生活的任何一个方 面,以至于一点一滴地为整个文明建立起一幅合情合理的全景画卷……谢弗先生文笔优雅,睿智。他喜欢这些 天方夜谭式的故事,而且把它们讲得非常好。
——《星期六评论》
对唐代文化一次令人着迷的考察,这可以从唐代对舶来品的使用和需要中反映出来……我们很难得看到这么一本令人愉快而内容丰富翔实的书。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
美国学者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著作。……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何等的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品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多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的中国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国文化既包含汉族的,也包含其他兄弟民族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成分。
——陈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2018年2月27日 已读
很有一种西方人士对东方异域文化的猎奇意味。读这样的进口奢侈品目录,万物荟萃的盛世大观确实让人有一种万国来朝的迷之自豪感。彼时的“媚外”和此时的“排外”,又不禁怅然若失。必须叫人称赞的是译者的认真,详尽的注释不得不让人佩服老一辈学术人的专注,多加一星。
历史 唐史 海外中国研究 薛爱华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豆瓣 Goodreads
9.0 (4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易社强 译者: 饶佳荣 九州出版社 2012 - 3
本书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生动叙述了联大到昆明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西南联大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出版,势必会令广大读者注目与着迷。
2018年1月16日 已读
传奇又短暂的大学。非国人书写确实不用拘束畅所欲言,难怪被禁……但也因此少了许多激情,怎么能写得这么淡定!
历史 近代史
现代日本史 豆瓣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From Tokugawa Times to the Present
8.5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德鲁·戈登 译者: 李朝津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阶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最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2018年1月14日 已读
书名为现代日本史,也是日本的现代化史。这两百年中日两国可说有相当类似的际遇和环境,最终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兵行险着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其间相差之处确实值得深究。也许因为脱离中日两国的背景令他有着更全球史的角度,作者认为日本过于强调日本人论,他认为日本的现代化也只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并无太多的独特性。此书不断修订增加内容,新版加了08年以后的日本,倒是很想听听作者对当前的日本现状又是如何看的。
历史 安德鲁·戈登 日本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2017年11月14日 已读
观点比较不错,但因为太局限于财政这一面有些地方过于偏颇,写得也有点乱,其实可以精简一点。后记倒是挺不错。
历史 经济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豆瓣
9.2 (40 个评分) 作者: 万绳楠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7年3月14日 已读
陈寅恪的史料筛选堆积真是牛逼得无以复加,但是配图太傻逼,前言更傻逼。
历史 陈寅恪 魏晋南北朝
中国近代史 豆瓣
8.5 (37 个评分) 作者: 蒋廷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三国志》讲义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戴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既有“质直”即记事真实朴素的特点,又有“善叙事”即文笔生动曲折的长处,在传统的“二十四史”中,它是历来最受重视的“前四史”之一。后人对于三国史事的了解,包括民间流传的种种三国评话和演义,也都基本来源于此。
本书在复旦大学通识课“《三国志》精读”的内容基础上编订,选择以曹操父子、卞皇后及甄氏、何晏、华佗、诸葛亮、陆逊等人与乌丸、倭等民族国家的十篇传记为中心,深入浅出讲述三国的历史。
与传统历史、史学史或通俗小说的讲法有别,作者于过去人们始终关心的政治、军事之外,更加重视文化、性别、民族等议题,在对《三国志》文本的具体解读中,借助政治史、女性史、文学史、思想史、医学史、民族史、东亚史等相应的视角,去复原陈寿笔下三国史绚烂恢弘的画面。
2017年3月3日 已读
选题、角度都非常好,十分好读。真想上这样的老师的通识课呀(大学的时候好老师课明明也都翘了)
三国 历史 戴燕
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 豆瓣
Shakespeare’s Restless World
作者: [英] 尼尔·麦克格雷格 译者: 范浩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4
威廉•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新大陆的发现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之前被奉为圭臬的事实纷纷坍塌,人生也随之变得扑朔迷离,充满悬念。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伦敦人会带着怎样的观念和预设去观看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在想什么?生活在一个和自己父辈迥然不同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感觉?
《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结合莎士比亚的经历和时代,讲述了20件文物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再现了莎翁的世界以及当时观众的所思所想。
这些文物既有萨尔科姆比宝藏中豪华炫目的金币,也有无名货郎素朴的破箱旧衣。主讲人为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雷格,每件物品分别涵盖一项莎士比亚时代的重要主题:全球化、宗教改革、海盗、伊斯兰教、法术及其他。麦克格雷格将莎剧原文融入讲述,通过小物件的历史探究了莎翁关于宗教、国家认同、英国和世界历史、人性等思想的成因。本书视角新颖别致,为莎士比亚身处的危机重重却又充满活力的时代勾勒了一幅生动图景,读者从中将获得欣喜而意外的阅读体验。
2017年2月6日 已读
不算深刻,但是配图文字着实让人爱不释手。对英国史/莎士比亚感兴趣的友邻不可错过。
历史 英国 莎士比亚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杨念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时人常居于“安全”但“错误”的历史常识中无暇自省,直线“进化论”的无处不在,“五四”启蒙的阴影,绝然二分之对立以及政治化帽子的动辄一扣,种种褊狭已成窠臼。作者将此复原至历史空间中,重审检视,提请文质之辩,再议流品度人,探访那些已成历史尘埃之计,以传统之术助世人洞察现下。于此,不妨视作历史学人的又一关怀,不妨移作历史研究的另一镜鉴。
这本小书,大体讲的都是一些“反常识的历史观”。“反”是对应的意思,不是造反有理的反。食古不化和食洋不化,都会造成程序紊乱,因为后者更强势霸道,矫枉过度易给人遗老遗少之感。其实新旧常识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也无法简单置换或评判出优劣,治史者重经验的记录和诠释,供知我者鉴之,如此足矣。
2016年7月28日 已读
作为历史随笔随笔趣味性不高,切入点、用词都专业了一些,底蕴不用多说,但是又都浅尝即止。所以,不够有趣,也不深入,挺尴尬的……
历史 杨念群 随笔
龙床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李洁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龙床:明六帝纪(修订版)》为明代的六个皇帝作传。分别是:“另类”朱元璋,是独夫却不是民贼;篡位者朱棣,用一生给自己造了座假牌坊;“韦小宝”朱厚照,一个人格发育障碍的皇帝;朱厚熜,靠语言、心理控制权力的专家;朱由校,名正言顺的亡国之君;朱由检,被绑上道德战车的殉国者。
作者以大开大阖、跌宕起伏的笔墨,叙述这些皇帝平生中的典型事件与行为。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六个皇帝个性奇崛,各有其独具特色的统治铁腕或人格痼疾;透过居于明朝三百年历史始与终的这六个人和在他们的作用下,国家政治体制、政策措施的确立、实施及流变,作者清晰地描绘出明代并中国两千年以来帝制的内在肌理。
历史就这七八样 豆瓣
作者: 张发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6
《历史就这七八样》是张发财近五年来的历史专栏结集。这一次,张发财不再满足于百余字的小段子,他希望借由一篇一篇两三千字的小文章,搞搞清楚历史的来龙去脉。
在这本书里,张发财继续发挥其历史狗仔队的特长,抽丝剥茧,大曝历史的隐私。脱去伪装的历史其实很可笑,张发财笔下的历史更加不缺笑料。诸如为什么得了免死金牌的大臣几乎都不得好死,蒙汗药为什么是居家旅行必备药物,秦桧和李清照是什么亲戚关系,魏晋时候为什么会全民嗑药,武举是哪两个女人开设和废除的,守宫砂是哪种桌面快捷方式……
张发财就像童话里那个指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儿,无所顾忌地脱去历史的层层伪装,将历史赤条条地呈现在你眼前。
2016年3月11日 已读
出发点很好,普及一些误传的或者有意思的历史小知识点,可惜太戏谑,语言太浮夸。不如做个公众号吧
历史 张发财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豆瓣 Goodreads
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
8.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士鋒 译者: 黄中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11
中国近代史上,湖南所产生的改革者、军官、革命家之多,居中国诸省之冠,但史学研究却鲜少对湖南进行连贯性的探讨。本书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湖南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地区,……既为更大国家的建造付出心力,也孕育出自己的身份认同。本书以多不胜数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写成,为发人所未发的一部力作。 ——拉纳•米特(Rana Mitter),《被遗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作者
湖南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特殊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先是助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乱之后大量湖南人成为封疆大吏,晚清改革时湖南成为主要的改革中心之一,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湖南贡献甚大,而在毛泽东主政的中国则有多位湖南人跻身最高领导阶层。
——柯文(Paul A. Cohen),《历史三调》(History in Three Keys)作者
关于民族概念的中国如何由内往外发展出来, 至今只得到局部的探索。裴士锋的专题性作品,以令人信服的笔法说明地方根源与民族果实的关系。他笔下的湖南以新且有效的方式说明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满洲人》(The Manchus)作者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豆瓣 Goodreads
父が子に語る日本史
8.0 (27 个评分) 作者: [日]小岛毅 译者: 王筱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0
东大教授父亲为女儿写作的日本史
比教材更真实更有趣
【编辑推荐】
身为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的父亲
心怀对女儿满满的爱
也为澄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写下了这本更有趣更真实的日本史
——————————
从神话时代到江户末期
从陆奥平泉到西南雄藩
从天皇、圣德太子到武士、浪人
从遣隋使到黑船来航
————————————
反思教科书僵化的编写方式
将日本史置于全球视野之下
以思想史家的问题意识
解构“故事”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历史”的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日本史中具体的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2015年10月18日 已读
实际上不像书名一样很有“可读性”,作者更多的是娓娓道来日本历史课本、历史读物以及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差别,有一种解读三国的感觉。其实并不是一本通俗的日本通史,更像是对日本历史教育的看法,是历史观。作者会想会写,羡慕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书名实在是跟内容太不符了。。
历史 小岛毅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