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万历十五年 豆瓣
9.1 (18 个评分) 作者: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1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2014年7月19日 已读
之前看的时候好些地方没有细看,趁着洗版又重新翻了一遍
历史 明朝 黄仁宇
中国人文小史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叶鋆生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 3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2014年7月6日 已读
科普,浅尝即止。(书法一大章怎么可以没有宋徽宗
历史 文化
裂国·大王图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小椴 中华书局 2014 - 4
公元357年,一首童谣唱遍了长安城的街头巷尾:“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城外狼群骤现、野兽暴起,城内政局诡谲、饿殍遍地。在氐人建立的大秦政权中,独眼的皇帝尽诛先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逼死生母强太后。在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总隐现着一股察觉不到的力量……而与此同时,国士王猛携带着血与火的智慧出山辅助那个命定的帝王迈向紫宸,一幅吞凉灭燕的“大王图”就此拉开序幕。
2014年7月6日 已读
小椴新坑,不写武侠写五胡乱华,苻生苻融刻画的相当好
历史 历史小说 小椴
坐天下很累 豆瓣
作者: 张宏杰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10
《坐天下很累:中国式权力的九种滋味》是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的最新力作,历时五年,继《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后,再创通俗历史写作高峰。作者通过心理分析式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九位皇帝,透析他们在皇权压力之下所呈现出的不同人性侧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两个字,包含了解读中国社会的大部分密码。读懂了中国皇帝的问题,就读懂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社会问题。
《坐天下很累:中国式权力的九种滋味》同时又是一部历史反思之作,作者反思历史,关照当下,这些帝王时代的问题好像正在发生……关于权力、关于权力者们的各个性格侧面,也关于中国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问题。反思历史、反思中国式权力,更是为当下寻找参照及积极的解决之道。
海报:
2014年6月23日 已读
中国皇帝的无奈。张宏杰的书读起来确实很有意思,不过朱元璋和洪秀全写得有点无聊。杨广写得最好。
历史 张宏杰
洛书河图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中华书局 2014 - 6
阿城文化随笔新作《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创作缘起于2005年,那年阿城受画家刘小东和喻红邀请,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三画室给本科进入毕业创作阶段的学生讲课。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聘阿城做客座教授。客座期间,阿城每学期授5个星期的课,课上讲造型史和色彩。而这本书的内容也是按授课录音和校外同类讲座的录音,弃繁取简整理而成。“所以虽然有关学术,但无论文标准体例。讲述中枝蔓丛生,离题千里,亦是讲座时气氛、议论、质疑所致,只是将离题万里的删除。”阿城说。
在《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中,阿城试图用图像学的方法展现文明之源。传说中的河图即后来的阴阳图,它的原型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和商代青铜器盘的图案中。传说中的洛书即九宫图,它的异形符保存在苗族的鬼师服饰图案中,商代的青铜器中罕见存有。书中的天极即北极星,它的形象保存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在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它的符形由盛而衰,与三代王权的长消相符合。阿城对造型解读进而证明,中国文明的肇始是星象系统的配置,苗族服饰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三代青铜器的造型是小型的星象系统模拟,制造和崇拜这个系统,是表达权力的合法性。对天极解读,从而重新解读先秦的儒、道的觉醒价值。对自然地理及气候变化解读,合理推测东亚文明圈的原始面貌,由星象系统而找出东亚文明具体到中国文明,与中亚、西亚、两河、古埃及、古希腊及欧洲的本质区别。
何以中国 豆瓣
6.7 (9 个评分) 作者: 许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3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然而这已经是西周的事情了,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最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最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最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诞生。
2014年6月19日 已读
开卷有益,结构有点松散,图不错,
历史 考古 许宏
两个故宫的离合 豆瓣
ふたつの故宮博物院
7.3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野岛刚 译者: 张惠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世界上有两个博物馆,都称自己为"故宫博物院"而不惮于异国人的混淆。由于战争和政治原因被分割成两个的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它们曾经水火不容,而今却渐渐地在彼此靠近。本书以独特的角度,用历史的放大镜,让我们观看到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成长和离乱,它们将来的命运会怎样,它们会合并成为一个故宫博物院吗?
本书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出国境、蒋介石战败逃亡之时为何以当时万分珍贵的军船搬运文物,这些文物在台湾经历了怎样的仓库阶段,后来又在怎样的国际情形下开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民进党的"去中国化"阴谋对台北故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今故宫博物院又如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并顺带描述了近年海外华人回购文物的动态。大视角包括了历代政治斗争的各方动机、小视角则详细到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访谈,既是一部丰富的近代文物历史资料,也是一部完整的隐藏在故宫文物背后的中华民族近代辛酸史。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豆瓣 Goodreads
海と帝国
7.0 (12 个评分) 作者: (日)上田信 译者: 高莹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明清时代”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书作者生动地展示了海洋历史和明清时代五百年的历史,将明清这一对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时代进行了严谨而深入浅出的阐述。
过往不论中外,主流的看法都是: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是一个停滞的时期;明清中国都被视为一个“闭关自守”的时期,一个与海洋无缘的时期。在最近二三十年,国际学界对以上说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提出明清中国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文化等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和外界的联系远比以前加强,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本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采纳了国际学界的新见解,因此就史观而言,很有新意。
皇上走了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章敬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6
本书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以百年中国的每一年为一个节点,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那一年的一个司法故事。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简单讲解背后的法理,重点揭示在“皇上走了”的现代国家中,我们在法律观念、意识、程序和功能上的种种境况。本书用“法律”的眼光来打量历史,用“法治”的标准来衡准故事,牵涉了大量的政治、文化事件与人物:从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到蒋经国、陈水扁,从鲁迅、胡适、梁漱溟,到胡风、雷震,从李大钊之死、东陵盗墓、西安事变到审判“四人帮”……全书在100件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力图挑战既有的历史“常识”,唤醒当下的“法律”意识,启发未来的法治“观念”。
2014年5月8日 已读
不judge对错,只说法治。
前2/3写得很精彩,后面差一点,而且很明显的老挑湾湾的写,大陆的那么精彩很多不敢写啊可惜了
历史 法律 罗辑思维
唐诗风物志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毛晓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4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
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编辑推荐:
一部《全唐诗》,呈现一个有心跳有呼吸、会痛会闹会蹦会跳的真实唐朝:
我们从诗里知道,唐代夜晚最明亮的既非天穹燃烧的星辰,也非路边摇曳的灯盏,而是女子高耸的发髻。
我们从诗里知道,唐代职员的上班制度极其人性化,如同唐朝的时代精神一般宽容豁达。我们从诗里知道,唐代的殷实人家已有所谓的淑女教育。
我们从诗里知道,唐代的广告和营销手段不输今时今日。
……
“我们都明白回忆会带来什么,它带来钻石,也带来铁锈。”唐诗不正是唐朝的回忆么?在唐诗里,我们找到了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抱负,也找到了那个时代的愤怒与脆弱,找到了钻石,也找到了铁锈。
2014年5月2日 已读
有典虎头蛇尾啊,内容还算有趣,图文并茂,纸张印刷装帧点个赞,不做精装可惜了
历史 唐朝 文化 毛晓雯 诗词
人物百一录 豆瓣
作者: 胡文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1
本书是学者胡文辉的人物随笔,主要写陈寅恪、钱锺书、章太炎、梁启超等大学者的治学历程,百一录,一人一题,号为百一荟萃之意。诸多学林人物掌故逸事,尽萃于此编。
唐朝穿越指南 豆瓣 Goodreads
7.8 (82 个评分) 作者: 森林鹿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1
天涯头条推荐,“考据派”眼中的唐朝真相。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
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唐朝国骂,再混进官府食堂开开小灶,品茶喝酒。记住,像穿越小说中那样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随手拿出纹银几两是会悲剧的,户口簿暂住证一个也不能少。可随旅行团游览长安城最热门的五大景点,顺便逛逛青楼,看看马球,带上豹子去户外狩猎。更可入乡随俗,像个唐朝人一样过端午、春节、七夕情人节。想洋气一点也没问题,圣诞节唐朝就已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受邀去别人家里做个客,唱K跳舞,乐不思蜀,最后买套占地十亩限价房。
如果您是女士,这本指南能使您掌握长安最潮时尚衣饰。万一落地生根,嫁给唐朝人,也能了解婚礼细节,及婚后各种斗小三秘笈。
如果您有心混入政界,本书也提供唐朝公务员薪资、法律和政治制度以供参考;无论您想做文官,做武将,还是想穿越成外国来的留学生,攻略都已为您备好。
穿越无限好,乐活在唐朝。
2014年4月28日 已读
唐朝文化习俗介绍。书还蛮有意思的,就是有点啰嗦……
历史 文化 民俗 隋唐
孔明,你又乱来了 豆瓣
泣き虫弱虫諸葛孔明1
作者: [日本] 酒见贤一 译者: 彭俊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2
敢于在三国时代投胎的人个个都是好汉(含女好汉)。
不过正因为是乱世,不成功就成炮灰,才有成就功业的超强动力。
然而仙道青年诸葛亮,二十五六岁就已觉悟了人生之短暂,不打算“闻达于诸侯”,婚姻大事委托给爱操心的姐姐替他四处碰壁,一日三餐的粗活则托付弟弟诸葛均鞍前马后(不是独生子就是好啊);二十六七岁娶妻(晚婚)之后又觉悟了功名之虚无,过起了莺莺燕燕的婚后生活,谁知道好景不长,朋友徐庶(交友不慎)出卖了他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之后,一个四十八岁的男人带着两个黑道小弟,流着鼻涕大雪天第三次摸到他家门口……
2014年4月27日 已读
真的是把孔明黑出翔了啊…………
来来大家跟着视频一起念http://bilibili.kankanews.com/video/av947055/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三国 乱来三国 历史 孔明 日本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豆瓣
中国思想と宗教の奔流
7.6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岛毅 译者: 何晓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宋朝”一卷。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本书最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思想与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奔流”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性的观察,让人们体味到“思想与宗教”养育蕴蓄的氛围环境与承载体。第十章则是宋代历史的结束,也是全书概观式的收束。
本书内容涉及到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艺术史等纷纭丰富的议题,体现着日本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坚力量对于宋代历史的“再认识”。
一百个人的十年 豆瓣
9.6 (15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
尽管我力图以一百个人各不相同的经历,尽可能反映这一历经十年、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实际上难以如愿;若要对这数亿人经验过的生活做出宏观的概括,任何个人都力不能及。我努力做的,只能在我所能接触到的人中间,进行心灵体验上所具独特性的选择。至于经历本身的独特,无需我去寻找。在无比强大的社会破坏力面前,各种命运的奇迹都会呈现,再大胆的想象也会相形见绌。
2014年3月22日 已读
我这种脆弱的小心灵真的只能看2/3这么多了!
冯骥才 历史 文革
中国文化里的情与色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王溢嘉 新星出版社 2012 - 3
《中国文化里的情与色》是一部讲述中国传统两性文化的作品。性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但也是亟欲与动物划清界限的一种本能。为了和动物划清界限,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尝试对性施以各种文明调教。但具有猖狂生命力的性却也一直在抗拒这种调教。每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性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本能与文明互相拉锯、矛盾、冲突与妥协的历史。作者正是从这点出发,从明清笔记小说着手,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又有趣的故事,叙述了在矛盾和冲突中翻滚浮沉的男男女女曾有过的快乐和苦痛、好奇与兴奋、羞愧和愤怒、圣洁与卑污。从而为我们揭开人类的性帷幕,解密隐藏在不同文化和背景下的性图像。从某一方面说,这本著作,可以说是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在“性”字这条路上,有过什么“心路”和“生路”历程的珍贵材料和最好诠释。
2014年3月22日 已读
又是种草书记…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梵天庐丛录万历野获编……求各种为删明清笔记!
历史 性学 情色 文化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豆瓣
絢爛たる世界帝国 隋唐時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气贺泽 保规 译者: 石晓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2014年3月19日 已读
看过的几本以来,隋唐这本历史是写得最少的,角度切入的比较私人化,但是个人倒是挺喜欢
历史 日本 讲谈社 隋唐史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 豆瓣 谷歌图书
中華の崩壊と拡大︰ 魏晋南北朝
8.2 (36 个评分) 作者: 川本芳昭 译者: 余晓潮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4 - 2 其它标题: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魏晋南北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 豆瓣 Goodreads
7.9 (27 个评分) 作者: 金 文京 译者: 何晓毅 / 梁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后汉三国”的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书一是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豆瓣
8.0 (17 个评分) 作者: 【日】鹤间 和幸 译者: 马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秦汉帝国”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2014年3月9日 已读
没有想象中的好,不过跟国内的通史还是不太一样,书里写到的历史事件从开头到结束越来越少,发散开来写经济、文化、制度、外交写得比较多。国内历史书以前人史书参考为主,此书参考了相当多的后人考古,比较新颖。
历史 日本 秦汉史 讲谈社 鹤间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