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Only Love 豆瓣
8.0 (6 个评分) Trademark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31日 出版发行: BMG
三位热爱音乐的人,在同一间Pub做服务生而相识,因相同的爱好而相知,于一次意外中"结合",从此德国的三人乐团TradeMark诞生了。
在乐团成立前,乐队成员Achim Remling、Mirko Baumer和Sadeghian一起去看卡拉OK秀,因卡拉OK点唱机出现故障,他们被要求上台即兴表演,这是三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精彩的演出不仅博得了满堂喝采,更开启了他们演艺之路的大门。就在那一年内,他们办了将近两百多场演唱会(只有三种歌声加一个钢琴手)。
TradeMark的音乐融合了李察玛尔克斯的性感、摇滚麦克的抒情摇滚乐风和空中补给合唱团的高亢美式和声唱腔,就是这些完美的结合令他们顺利地和BMG唱片公司签了约,并于1998年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Another Time,Another Place》(物换星移)。这个"初生儿"在亚洲受到热烈的欢迎,更在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赢得金唱片,特别乐队受邀去亚洲巡回宣传时,更引发了乐迷们的大骚动,其轰动程度不亚于首领到访。
两年后,TradeMark的新生儿《Only Love》在爱的感召下降临人世。光看专辑名就知道,这又是一张颠倒众生的情歌宝典,尤其是里面收录的翻唱自Lonestar称霸全美Billboard单曲榜/乡村榜冠军的作品,藉由细腻的编曲和TradeMark深情款款的演唱,将一段感情娓娓道来,触人心弦,令听过的人都为它痴迷。
此外,TradeMark通过三人不同的嗓音表现不同的曲风和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他们长足的成熟和进步。而为西城男孩演唱会担任暖场嘉宾,则再一次印证了他们在流行歌坛的地位。

(转自
,作者:kamachen )
2014年9月4日 听过
(8/10)原来《Only Love》也是德国歌…………为什么德国红得发紫的歌曲都是些旋律满街飞却让人叫不出歌名听不懂歌词不知道歌手是谁最后还常让人扣在英美头上的……?
8分 德国
K.O.O.K 豆瓣
Tocotronic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9年9月10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Polygram
Tocotronic is a German rock band founded in 1993. Similar to Blumfeld or Die Sterne they are considered a part of the Hamburger Schule movement. They are influential for bands such as Wir sind Helden.
I'll Be A Virgin, I'll Be A Mountain 豆瓣
8.3 (87 个评分) Maximilian Hecker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2
1977年生于Heidenheim,从小就是披头士的歌迷、学习录音、上过打击乐和钢琴课、在学校乐团任职的他,从1994年起用吉他创作到2000年开始用钢琴创作,而后在2001年出版了自己的处子专辑,也就是那张美丽的"Infinite Love Songs" 。我是从03年的那张"Rose"开始认识这个忧美的男人的,这里的“忧美”不是错别字,而是“忧伤美丽”的一个缩写,的确,这是对他音乐最好的两个形容词,诚然,这样的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的乐队艺人何止千万,但Maximilian Hecker确实赋予了它们更为纯粹的别样意义:古典韵味的钢琴、通透的假声、弥漫的稀薄情感、独特的曲式行进、偶尔肆虐的吉他失真和神经质的男声。
阿德龙大酒店 (2013) 豆瓣
Das Adlon. Eine Familiensaga
8.9 (52 个评分) 导演: 乌利·埃德尔 演员: 约瑟芬·普罗伊斯 / 海诺·费尔希
阿德龙大酒店,一个家族传奇。这不仅是一部以阿德龙大酒店为背景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令人着迷感动的戏剧,讲述着两个家族四代人交错的命运——从第一代阿德龙大酒店的创建,到1997年第二代阿德龙大酒店正式开张的全过程。该剧以一个酒店住客索尼娅•沙特为线索人物串起了大酒店近百年的非凡传奇。
2014年9月1日 看过
(7/10)从阿德龙酒店的视角折射德国1904-1952年之间的历史。当然少不了名人跑龙套了(威廉二世是来搞笑的)。布景、服装、造型各种超赞,阿尔玛的第一个演员很漂亮,远胜之后的众女角。整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酒店的兴衰一直掌控在各时代的官方手里。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集。
7分 反战 德国
Egodram 豆瓣
Das Ich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1年6月12日 出版发行: Import [Generic]
Das Ich is a German dark wave/gothic-industrial band formed in 1989. The group, fronted by Stefan Ackermann and Bruno Kramm, were one of the prominent founders of and contributors to "Neue Deutsche Todeskunst" a musical movement in the early 1990s.
Elodia 豆瓣
9.2 (71 个评分) Lacrimos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マーキ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LACRIMOSA--1
瑞士,美丽的中欧国家,独立厂牌Hall of Sermon就来自这里,旗下仅有9支签约乐队,却诞生了一支伟大的乐队,Dark Wave/Gothic/Orchestra音乐领域中真正的天皇巨星-Lacrimosa。如同乌云后一抹最华丽的闪电,暗夜中一颗最耀眼的流星,Lacrimosa用饱含压抑又极富激情的声音,悲观艰涩却灿烂无比的音乐,讲述着无法逃避也不愿忘怀的宿命悲剧和希翼,指引着破碎的灵魂,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Tilo Wolff, Lacrimosa的灵魂,闪耀着宿命悲观色彩的完美主义艺术家,现年只有28岁,而其音乐中所追求的唯美感,总是令人动容.1972年Tilo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8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作品,1991年开始以Lacrimosa的名义推出处女专辑ANGST,令人窒息的阴郁伤感音乐氛围,词曲极具创新,迷人的神秘古典主义气息,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至今仍有乐迷对该张专辑推崇倍至.仅隔一年Tilo就推出了其第二张专辑EINSAMKEIT,那貌似欢快的民间曲调之中流淌出的情绪,难以言喻,令人动容;其更在第五首歌中加入了近3分钟的神秘宗教的咏颂,音乐氛围悠远深沉。1993年Lacrimosa 的新歌Alles Luge登上了德国独立音乐排行榜(DAC)。同年新专辑SATURA推出,这时Tilo对音乐驾驭能力已经炉火纯青,阴森晦涩的音乐情绪的铺排繁杂精密,更见心思,音乐理念依然伤感,自省,冷漠,内敛.1994对Lacrimosa来说有着非凡意义,因为女歌手兼键琴手Anne Nurmi(原Two witch)加入了乐队,这为TILO音乐理念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1995年经典专辑INFERNO推出,其音乐在各个环节上都已完善,形式更丰富,特点更鲜明.1997年推出的STILLE时乐队所面对的听众已经更为广泛,音乐更加气势恢弘,更加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这张专辑中的TILO开始显露出其非凡的编曲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交响段落的时候.而Anne美妙的女高音和Tilo在声音的配合上也精妙无比,音乐的张力及表现力更趋完美,在音乐元素中引入北欧的Dark Metal的很多手法及配器方式,音乐效果更为华丽,色彩更为丰富浓郁,极具爆炸力,气势如虹的重金属吉他与Tilo和Anne的伤感凄美的键琴配合,更烘托出Lacrimosa 的迷乱沉重的悲剧音乐氛围. 随后98年的LIVE现场双专辑体现了乐队精湛的技艺. 1999年,Lacrimosa推出了惊世骇俗的概念专辑ELODIA,整张专辑的制作历时14个月,参与制作的音乐家多达187人(专辑中可以听到来自伦敦交响乐团的演绎),大家共同创造了这张无与伦比的摇滚歌剧. Lacrimosa: 在黑暗中潜行的悲剧之皇,当其神秘伤感的音乐充满了空虚的房间,在那份挥之不去的沉沉的伤感中,音乐变得更加完美透彻,用极度悲怆的古典主义气质交响抒情诗,延续着凄美但终将泯灭的宿命悲剧
LACRIMOSA--2
Tilo Wolff,是乐迷津津乐道的救世主,Lacrimosa,是黑暗中统治绝望的神灵,带给我们多少凄厉的夜色,多少垂死的呼唤。
说到底,Lacrimosa所极力营造的浓厚中世纪色彩和推崇的古典艺术文化,在北欧芸芸黑浪潮或哥特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如Die FORM, Stoa, And Also The Trees, Rosa Crux,Stille Volk等等,但是Lacrimosa无疑是最杰出的。首先体现在那些独树一帜的封面设计上,他们每一张唱片封套的黑白手绘画都如此精致入微:它的精美体现在它把哥特建筑的雕梁画栋,极尽气派的尖顶圆柱都勾画得毫发不爽,线条虽又细又密却丝毫没有重叠像黑白的照片一样真实。极现中世纪宫廷的堂皇气派,奢侈而幽远。不仅如此,画面其实是以盛行于十二到十六世纪的哥特建筑作背景,反映男女主人公关系的主题。蕴含在每个封面中哀怨的故事,不能不让人以泪洗面。这些极尽扭曲的爱,在黑暗和绝望的尽头爆发了。我们只能恣意沉淫在那痛苦的漩涡中,对Tilo的痴情掩面而泣。
在Lacrimosa的唱片中,在《Angst》中,Tilo的角色无时无刻不是一个为人调笑,顾影自怜的小丑。《Einsamkeit》的封面里,在清冷苍白的月光下,他坐在自己影子里陷入了孤独的沉思;直到他仰慕的女神——Anne的到来。《Satura》中,教堂的烛光中隐约显现了女神的圣体;《Inferno》中,女神化身为手托着圣杯的黑天使,来到了现实的都市;《Stille》的封面里,小丑提着小提琴对着空无一人的歌特式大剧院,似在无奈地悲叹知音难觅,却不知道他的女神正在后台默默的关注着他的演出;直到《Elodia》中,Tilo亲手弑杀了他爱慕已久的女神,横抱着Anne的圣体缓缓地穿过哥特式的长廊,走入尽头的一片金光中...... 《Fassade》突然峰回路转,中世纪古堡式的建筑内却举行着摩登的时装展示,充满诡艳的戏剧性色彩。《Echos》,气势宏伟的三桅帆船上,小丑远航寻找往日的爱。
其次是他们将严整交响乐加到黑暗金属乐中的举措,使所有的作品恢弘大气、华丽堂皇。在我的心目中,Lacrimosa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参照物,其他同类型的乐队只有跟它比较,才能知道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之处。他们拥有哥特金属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大开大合的木电吉他骨架,硬朗干净的鼓点,沉稳突出的bassline;他们还拥有黑色浪潮的一切优点:阴郁压抑的男声,高昂优雅的女声,“仙音”派必不可少的美声唱法和优秀的keyboard部分; 在管风琴的庄严使乐曲壮阔磅礴的同时,又不乏笛子的飘渺和钢琴的孤寂。
引人入胜的当然少不了那些使人沉湎于痛苦中不能自拔的优美旋律,特别是1999年的那张惊世巨著Elodia,伦敦交响乐团的鼎力相助,使Lacrimosa更增添了交响黑金属那份独特的瑰丽,悠扬中蕴含着悲戚,黑暗中还是孤独无援。想起Metallica也在1998年时与三藩市交响乐团携手上演了一场古典与金属交映生辉的巨献,但比起Lacrimosa在英国伦敦的这场被誉为“血与泪的黑色舞台剧”还是稍逊一筹,因为单单从文化背景来看,欧洲所受中世纪时代的影响十分深远,Lacrimosa的祖国――德国更加是中世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歌曲中不仅有中世纪遗留的烙印,同时也有新复古派的手法。这也与他年轻时所受的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当然更多的是他在组建乐队的期间发掘的源源创意和灵感,进行的不断摸索。从Lacrimosa的第一、二张专辑就可以体现出来。
1994年的第三张专辑Satura是Lacrimosa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一位优秀的女性:Anne Nurmi加入了Tilo的Lacrimosa,她不仅为歌曲带来了多愁善感的思维和内容,那一手妙手生辉的键琴演奏更是使Lacrimosa的音乐锦上添花。1995年的Inferno,是两人默契配合的神来之作,那种铺天盖地的金属乐与管弦乐气势,低回沉郁的bass与double bass的巨大震撼力,带给人们多少震撼, 1997年的Stille专辑,Lacrimosa已显示出其王者之风,音乐层次更加丰富,Tilo编排大段的交响段落的能力已炉火纯青,音乐摆脱了早期的青涩,更加大气磅礴。巨大的成功背后,往往是长时间的沉寂。正当人们处于惶惶不知所终的观望中时,1999年推出的Elodia就如平地里的一声惊雷,惊醒了如在梦中的人们。这张专辑堪称Lacrimosa的里程碑,正如前文所说的,它超越了曾经拥有的辉煌,再造了歌特王朝的又一个颠峰。一时之间,Lacrimosa聚集了多少艳羡的目光,树起了多少仿效的楷模!
最后,同样精彩的还有他们的歌词,每一张唱片的歌词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的诗体小说,绘声绘色的描述了这一段段凄惨离奇的爱情,执意要让乐迷从肉体到精神都禁锢在无尽的爱情枷锁中,即使哭得声嘶力竭,天昏地暗也不得解脱。萧杀的女声让人想到了幽怨的哭诉,低沉压抑的男声就是冥冥暗黑世界中的主宰,它是对绝望女子的回答,对厄运的回答——“Make it end”中唱道:结束它,不要再强迫自己去忍受那些痛楚,不要再面对空洞的誓言,你只需要为自己找到真相,并深信不疑!Darkness中的高潮部分唱道:美丽不能看见只能去亲吻,我有如此多的爱意要给你,但你在哪里?我怎样才能来到你的身旁?Alliene Zu Zweit的开头唱道:在真实的末尾,在曙光的最后,在爱的尽头,那是你。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幸免于难,我们无声无息地分开了一段漫长时光,在与日俱增的爱情谎言中,我们走得越来越远,我们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可以说,Lacrimosa的唱片从外到内都是一次全感官的震撼,是一场歌特艺术的展览。如果寻寻觅觅还找不到使你动情的唱片,请尝试把你自己交给Lacrimosa,从他们的身上,你定会感受到现实和虚幻的交织,光明到黑暗的更替,正直与邪恶的对话;体验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无与伦比的感情鼓荡,就在黑暗之子Lacrimosa醒来之时。
LACRIMOSA--3(ELODIA)
1,关于Lacrimosa
只要是Gothic Rock/Metal的乐迷,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Lacrimosa!Lacrimosa这个字源自於莫札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Requiem)当中未完成的安魂弥撒(Lacrimosa),选用这个字做为团名,也注定了Lacrimosa悲愁的音乐风格,以及与莫札特的关系。聆听《Elodia》,人们会下意识地把他们的音乐分类。单从表面上,你会把他们归入歌特,但 Am Ende der Stille等歌曲中伦敦交响乐团和其他乐团的介入已经强调了乐队的古典趋向。Lacrimosa的音乐与莫札特的贴近显而易见, Lacrimosa(更确切的说是Tilo Wolff)的音乐可以看作由莫札特派生而来,无论是旋律、音色、还是贯穿歌曲的主音调韵律。An Ende der Stille明确地传递了这样的相似性。明亮的全交响器乐段落开头,庄严的号角和绷紧的双簧管掠过悦耳的情绪;三角铁和混合的韵律纹理也在稳妥的处理中亮相;音乐在这里被精妙的分配至2个线程……整张专辑表现了乐队深厚的古典功力。同时乐团也以小丑图像做为团徽,藉以引喻在小丑欢乐表面背后的空虚孤独.Lacrimosa的成长恰好应证了上帝造人的神话模式,而一个亚当和一个夏娃创造出来的是后来的全部世界。Tilo Wolff作为荒芜时代的亚当,在他20未竟的青春岁月里便推出了Angst这样的哥特经典——它同时预示了一颗暗潮之星在若干年后的璀璨和灿烂。
造物主并非开了人类的玩笑,因为在Lacrimosa推出第三张专辑Satura后的1994年,他给Tilo Wolff带来女神Anne Nurmi,而从后来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默契看来,不难做个假设:Anne Nurmi莫不是造物主从Tilo Wolff身上抽出来的那根肋骨,于是世界开始增殖,新亚当夏娃给古典主义贯注了新的忧伤和绝望,世界在荒芜的基础上构筑起了一个牢固的新古典主义哥特教堂。
这是属于Lacrimosa的领域。Lacrimosa,首先,乐队的名字来自莫扎特安魂弥撒的最后一个章节,这是Tilo Wolff对本土古典音乐家的向往和景慕;再则Tilo Wolff坚持用德文创作,用德语歌唱,这本身就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一种神往和描述。这是德国的Lacrimosa,这也是Lacrimosa的德国。
2, 关于Tilo
1972年出生於德国法兰克福的Tilo Wolff是Lacrimosa的灵魂人物,Lacrimosa的音乐可说完全是由Tilo一人所主导,因为Lacrimosa所有的作品,几乎由Tilo包办了全部的词曲、乐器的编曲创作,甚至在Lacrimosa开始加入管弦乐、唱诗班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唱诗班编曲仍是全部出自Tilo一人之手。Lacrimosa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兼键盘手Anne Nurmi於94年时加入乐团,从此成为Tilo的最佳搭挡,而Anne加入乐团后,在Tilo的协助之下,也开始参与少部份的创作。
称Tilo Wolff是位难得一见的音乐奇才绝不为过,其所创造的Lacrimosa式音乐完全自成一格,无人能够模仿,有如迷一般神秘的Tilo,更像是位超然於世的艺术家,引领无数乐迷的追随与膜拜。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对Tilo的“批评”,认为他根本不算是Gothic,这种看法也许是正确的。在《恐惧》(Angst,1991)与《孤独》(Einsamkeit,1992)之后,Tilo便由内敛转为直舒胸臆,这种转变也许就是天性使然;Tilo关注个体的生存与情感问题,除了《恐惧》中的“异教徒”(Der Ketze)外,他很少涉及宗教问题,与歌特或中世纪的“神圣”相比,Tilo的音乐散发的更多是尘世的气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远离神而亲近人的。而这种对尘世的亲近恐怕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重返伟大希腊时代”的精神从德国浪漫派开始便已然留驻在了德国哲人与艺术家的心中,从歌德、席勒,到尼采、海德格尔莫不如此。对启蒙运动及其现代性后果的反叛并没有引回中世纪,而是回溯到了欧西文明的源头——希腊时代,德国那些敏感的心灵都期盼着回归那生生不息的自然,返回那伟大的『人』的时代。也正是因为如此,Tilo才会在97年的专辑结束曲“时光大道”中真心赞颂“那伟大的希腊时代”。
Tilo Wolff身上的浪漫主义气质太浓重了,已至于将他的歌特气质完全盖住了……也许Tilo根子里就是一个德国浪漫派传人。他厌弃世俗,但他并不厌弃俗世(Erde,尘世、大地),他在生命的根基上继承了莫扎特的精神——虽境遇悲惨,而心中却满怀希望!他不会认为生命不过就是“Not Dead but Dying”;他在找寻什么?难道不就是光明——那能“点燃生命之火的光明”吗!
3,关于Elodia
1999年的哥特界应该属于Lacrimosa,仅仅因为这张概念专辑的推出。我们能够听见的词条是这样的:惊世骇俗、历时14个月、伦敦交响乐团、187个人演奏、概念专辑、三幕歌剧、教堂唱诗班、宿命感、极度悲伤、悲剧之王……这张专辑前面的历史和后面的延伸丝毫不逊色,前面是作为独立艺术家Tilo Wolff所有的哥特实验和交响创新的一次次尝试,操练之兵必有突围之日,它后面的延伸,是舍弃了——无论古典或者摇滚——一切音乐形式而向核心的一步步突进。
Elodia的封面和Lacrimosa以往唱片封面的基调是一样的,铅笔素描,细腻而达意。这也是Tilo Wolff作为艺术家的另一种才华。既然这个故事讲的是小丑和女神之间的爱与死,专辑封面是小丑抱着死亡的女神,从敞开的几扇教堂大门缓慢地走出去,从景深镜头来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很多道大门,像走出了所有废墟和樊篱,但他们走向的地方——是未知,是绝望,是圣洁。
4, 关于封面
Lacrimosa 的闪光点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音乐上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还是一直以来都没有过退步的十余年业绩。抑或是主唱TILO与ANNE扑朔迷离的爱情,甚至是TILO英俊的面庞。当然不能忘记的是每张专辑的封面。TILO是个纯粹的艺术家,Lacrimosa 的每款封面都是他用钢笔手绘完成。但是在欣赏美丽的手绘同时。又有谁会意识到封面故事是TILO用九年的时间讲述的凄美爱情故事呢?从1991到1999,从《ANGST》到《ELODIA》,从TILO的独唱到ANNE的加入。九年的时间,七张经典的专辑,从出道一直讲述到鼎盛
ANGST - 1991
小丑TILO WOLFF在巡回马戏团中表演杂耍,这次他们来到了一个白雪皑皑的城镇,天空中弥漫这寒冷的气息。同往常一样,不管他怎样努力,都未曾有一个人真正关注过他。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在众人欢笑之后命里注定被人遗忘、
EINSAMKEIT - 1992
喧闹的演出过后,人群散去。孤独的小丑TILO来到空无一人的冰原上,静静的坐在那。若有所思,怆然泪下:“我的一生就会这样渡过么??”
天边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小丑身后长长的投影中一些图案浮现,叫人隐隐担忧……
SATURA - 1993
与此同时,在那遥远的黑暗的充满烛光的哥特式教堂里,黑暗女神ANNE正从神殿的深处托生出来,她那赤裸的身体,充满诱惑和妖异魅力。
INFERNO - 1995
黑暗女神ANNE NURMI张开了她的翅膀,将小丑TILO带到了古老神秘的GOTH都市。她那妖异的妆扮和黑暗风采将小丑征服,那充满爱欲火焰的酒……从此他们相伴在一起。
STILLE - 1997
空无一人的歌剧院中,小丑WOLLF在黑暗女神ANNE NURMI的鼓励与引导之下终于抛弃了那叫人调笑的杂耍,拿起提琴,准备实现自己的梦想。
LIVE - 1998
小丑WOLLF终于站在了万人瞩目的舞台中央,成为众人的焦点。他的音乐叫人倾倒,他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那些灵魂……小丑成功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但神话没有结束……
ELODIA - 1999
小丑亲手埋葬了这段神话恋情,过度的爱使他不能自控杀死了女神,抱着她的尸体缓缓走向那黑暗宫殿的尽头。
英俊少年 豆瓣
8.8 (5 个评分) Heintje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6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德国
中文: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英文:
Small youth, seldom vexing,
The eye hopes on all sides sunlight to shine on.
Small youth, seldom vexing,
Only wish so good forever.
A year a year runs very fast,
The small youth is growing high.
Along with years from small become big,
His vexing increment.
Small youth, seldom vexing,
Carefree very happy.
But one day, the dispute rises,
The worried gonieses all arrived.
A year a year runs very fast,
The small youth is growing high.
Along with years from small become big,
德文:
Kleine Kinder,kleine Sorgen,
und ein Haus voll Sonnenschein.
Kleine Kinder, kleine Sorgen,
koennt'es so fuer immer sein?
Doch so schnell vergehen die Jahre,
gross wird bald dein kleines Kind,
und die kleinen lieben Sorgen,
wo die dann geblieben sind.
Kleine Kinder, kleine Sorgen,
und ein bisschen Kummer bloss.
Aber einmal kommt ein Morgen,
und da sind sie beide gross.
2014年8月31日 听过
(8/10)“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现在看小侄子常为些鸡毛皮的事儿胡闹时真感叹儿时岁月的美好,那小子连续好几天哭成堆泥叫我打电话“要爸爸”、“要爷爷”、“要奶奶”,丝毫不顾我手头无法放下的工作,想来小时候我也曾这么对待父母过,大概他们当时也很火大吧
8分 德国
The Savage Poetry 豆瓣
Edguy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Import [Generic]
乐队介绍:


来自德国的Edguy
来自德国的Edguy

拥有新古典旋律乐风的力量速弹金属乐团。

也有人把他们定位于艺术和进步摇滚的新式旋律金属。
作为与德意志金属巨擎Helloween一脉相连的新兴贵族。
Edguy从成立伊始便被赋予了高贵的帝国血统。
华丽而旋律化的曲风,优美而激动人心的金属乐章,古朴而典雅的贵族气质。
这一切。
都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异常雄伟而壮阔的日耳曼美学殿堂。

97年。
Edguy发表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Kingdom Of Madness》。
在这张作品里面。
乐团流露出浓浓的速弹金属乐风。
以双吉他走solo和riff,乐段流畅而旋律铺陈。
值得推荐的是长达18分钟多的曲目《The Kingdom》。
此曲由多个深蕴古典神韵和中古气息的段落构成。
间插人声念白。教堂钟声背景。键盘氛围衬底。
双吉他华彩荡出一道道哀伤而悲凉的声浪。
帝国的神圣与庄严,便在这概念的延伸中慷慨而就。

在乐团98年的第三张专辑《Vain Glory Opera》里。
Stratovarius的吉他手Timo Tolkki与Blind Gardian主唱Hansi Kursch作为客席嘉宾参与了录制的工作。
这是一张更成熟的作品。
编曲逐渐走向细腻和丰富。乐器的技巧性也渐趋多样化。
火力锐猛的双吉他对飙更上一层楼,键盘的音色开始向交响化过渡,
人声合唱的日耳曼式大和声让人荡气回肠。

01年的《Mandrake》则是乐团另一张标签性的作品。
专辑同名曲目《Mandrake》是一首振奋人心的力量型战歌。
军鼓爆裂般的排击,电琴循环式的刷扣,主音声阶般不断抬高的唱腔。
都显示出了Edguy捏重如轻,化繁为简的强大功力。
2014年8月31日 听过
(7/10)不输给很多9分的日系摇滚
7分 德国
Bambule 豆瓣
Absolute Beginner
发布日期 2000年9月12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Int'l
火钳酒 (1944) 豆瓣
Die Feuerzangenbowle
9.6 (5 个评分) 导演: Helmut Weiss 演员: Heinz Rühmann / Karin Himboldt
其它标题: Die Feuerzangenbowle / The Punch Bowl
在德国的的确确能感受到他们对一些传统文化,或者说传统习俗的维护(也难怪,社会体制n年延续的必然结果),比如下面要介绍的这部电影Die Feuerzangenbowle(火钳酒)。看时是被同学拖去的,出来后发现确实体验到了德国的文化。据说每年圣诞前学校都会放映这部片子,学生宿舍也有,甚至电视台也不例外。(具体情况请看此帖第57楼:

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超过50年的电影有如此魔力让学生们看上一遍又一遍。电影成功的秘密在于,任何人都会怀念校园时光——除了那辛苦的学习。回忆那段时光无疑让我们感到快乐,看这部电影也会。撇开这些因素,电影中的幽默是不会过时的,当然还有演员们出色的演出。许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能说出每句台词,大家一起看时,简直就象一出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所有人一起跟着角色念对白,还带着闹钟,蜡烛,手电筒,并在适当的时候拿出它们。”“如果要找一部真正关于德国文化的电影(culture movie),它就是了。”电影火钳酒的介绍
火钳酒一名出自1933年的同名小说,由集评论家、剧作家和歌舞剧作家一身的Hans Reimann与Heinrich Spoerl一同发表。其后被翻拍过多次,其中又以这部1944年的版本最为人所知。
电影以同名小说的引言作为开头:“Dieser Film ist ein Loblied auf die Schule, aber es ist möglich, daß die Schule es nicht merkt。”——本片是一曲赞美学校的颂歌,但可能学校不知道这是赞颂他们的。(突然让我想到了看Producer介绍,某人说,这个不是贬Bway,相反是赞颂Bway的制作人)
关于电影
正如名字一样,在小说和电影的开头都是朋友们围坐在火钳酒前,讲述过去校园时光。年轻有为的作家Johannes Pfeiffer很嫉妒朋友们能在学校经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而他自己是受家庭教师辅导,从未上过学。于是,他决定打扮成一个学生,体验一下几周“真正的”校园生活。在学校他把老师们, Crey,Schnauz,Bömmel和校长Knauer耍的团团转。女朋友Marion 来劝他回去。起初他答应了,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留下。他还爱上了校长的女儿Eva。在最后,他故意让自己被开除,而老师和同学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Heinrich Spoerl的儿子Alexander在回忆录中写到了关于此书的由来,可能是由于因为他的捣蛋,所以父亲要经常给学校写信。因此,Alexander必须如实报告在学校的那些恶作剧。这部回忆录混合了自传和虚构,尽管在时间上与书出版年代吻合,但还是无法确定是否这就是该书的由来。
电影版本
1934年版,最初的版本,后来的男主角Heinz Rühmann也参演了,但是演的确实Pfeiffer的弟弟,故事情节也有稍许不同。
1944年版,目前为止公认最好的一版,据说是在二战期间,冒着盟军轰炸在柏林附近完成。
1970年版,反响不大,笑料也不及前两部的出众。
戏剧
2004年,舞台版的火钳酒在Düsseldorf-Bilk演出。接下来在Neu-Isenburg还会有音乐剧版本的首演。
2006年秋起,火钳酒在Coburg的Landestheater演出
2014年8月27日 看过
(7/10)纳粹时代末期拍的电影,但没有参杂意识形态。感谢小黎的推荐。特地去百度云盘里找了MKV高清版的。片中欢快和开明的气氛让人很难想像当时周围到处是炮火和正处于高度集权的德国体制。PS:据说德国至今都经常在播放这部影片。
7分 德国
Lemon Tree 豆瓣
9.0 (27 个评分) Fool's Garde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7年7月8日 出版发行: Umvd Labels
2014年8月25日 听过
(9/10)《Lemon Tree》是被无数人误认成英国或美国的德国歌曲。你说不认识这首歌?哦NO、NO、NO,鸡——袋——八——卡——难!!绝对你听得耳腻的,熟得不能再熟,当年满大街播得让人想吐。去百度搜一下Lemon Tree就会恍然大悟了。
9分 德国
99 Cents 豆瓣
Chicks on Speed
发布日期 2003年10月20日 出版发行: EMI/Labels UK
The indie electronica act's 2003 album, featuring Peaches & Miss Kittin, includes one hidden bonus track & the video for 'We Don't Play Guitars'. EMI.
2014年8月22日 听过
(7/10)跨国组合
7分 德国
Ataraxia 豆瓣
Passport
发布日期 2006年10月26日 出版发行: Jvc Victor
Limited Edition Japanese pressing of this album comes housed in a miniature LP sleeve. Atlantic. 2006.
Nunsexmonkrock/Nina Hagen Band 豆瓣
Nina Hage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1年8月27日 出版发行: Sony
NunSexMonkRock is the debut solo studio album by German singer Nina Hagen. It was released on June 12, 1982 by CBS Records. NunSexMonkRock marked Hagen's first release since her departure from the Nina Hagen Band, and was also her first album with all songs performed in English.
2014年8月22日 听过
(7/10)不好评价…………你们觉得高洋上吗?可我在听的时候老是要自动脑补《爆刘继芬》………………………………………………………………………
7分 德国
Danke 豆瓣
Xavier Naidoo
发布日期 2006年7月21日 出版发行: Naidoo Rec
2014年8月21日 听过
(8/10)《德国, 一个夏天的童话》里播放的几首歌曲就是来自这张专辑。《Dieser Weg(这条路)》要比《“Danke蛋壳”(谢谢)》好听,它也是德国队的官方励志歌。两首歌都能在百度上轻易找到,搜索关键词时加上歌手的名字就行了。
8分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