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Box of Scorpions 豆瓣
Scorpion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5月25日 出版发行: Hip-O Records
他们已达到颠峰,却又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全球最成功的德国硬式摇滚乐团 corpions成团三十六年後,三名团员Klaus Meine、Rudolf Schenker和Matthias Jabs回首他们在国际乐坛所创下的璀璨事业。
如同许多在德国世界大战战後时期出生的年轻人,Klaus Meine和Rudolf Schenker受到美国士兵所听的音乐和生活方式所影响,尤其是把泡泡糖、牛仔裤、皮夹克,以及最重要的摇滚乐带进德国的猫王。很快地,他们两人都希望能拾起吉他,走入聚光灯下。之後,披头四合唱团在六零年代早期开启了节奏感强烈的乐派。幸运地,Meine和Schenker的父母包容力强,於是他们在六零年代中期时,就组了自己的乐团并站上舞台。Schenker於1965年在德国汉诺威成立了Scorpions。这时,他的弟弟Michael和後来成为团员的Matthias Jabs也深受节奏感强的音乐以及逐渐壮大的摇滚文化影响。吉他手和词曲创作者Rudolf Schenker的偶像是The Yardbirds、Pretty Things和Spooky Tooth,这些喜爱吉他刷弦的乐团当时的音乐已相当强劲。
1969/70年新年时,Michael Schenker chenker两兄弟的弟弟 w被视为才华洋溢的年轻吉他手。这时,Klaus Meine离开了汉诺威乐团Copernicus,与Michael一同加入Rudolf Schenker的Scoprions。Rudolf Schenker和Klaus Meine成为顶尖的词曲创作二人组,为一个成功的故事立下基石。
1972年,Scorpions发行了他们值得注意的首张专辑「Lonesome Crow」,这张专辑由Conny Plank在汉堡制作。这时,我们已能听到後来发展成Scorpions典型音乐的嗓音和乐器成分∶不妥协的吉他主导硬式摇滚,脉络承袭自六零年代中期的Jimi Hendrix、Cream和Led Zeppelin。Scorpions的乐风结合了两把电吉他∶独特、强劲有力的吉他刷弦加上有创意和爆发力的吉他独奏。在吉他铺陈之上,是主唱和团长Klaus Meine鲜明、富旋律性且成熟世故的声音线。Scorpions为了从一开始就晋身国际硬式摇滚乐坛,因此Klaus Meine用英文写所有的歌词   o在德国摇滚乐坛是前所未见的。
首张专辑「Lonesome Crow」成功地为乐团打入国际市场。Scorpions开始巡回演唱,为Rory Gallagher、Uriah Heep和UFO暖场。从最开始,Scorpions幕後的忠诚推手就是Rudolf Schenker。他遵循著父亲的人生哲学悒u要有信念,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当他成立Scorpions时,他只有一个目标∶「有一天,Scorpions会被视为世上最好的重摇滚乐团之一!」而其他团员们也一直努力地达到这个目标。
1973年,Michael Schenker离团,并在与英国摇滚团体UFO一同巡回後,加入了这个乐团,Ulrich Roth取代他成为Scorpions的主吉他手。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天分的吉他手,加入他的Scorpions继续以硬式摇滚乐风往成功的路上前进。
在七零年代,西欧国家一个接著一个被Scorpions所征服。只要哪里有机会,他们就到哪表演。1973年,他们和The Sweet一同展开第一次欧洲巡回演唱。Scorpions和Ulrich Roth录制了接下来的四张录音室专辑∶「Fly To The Rainbow」(1974)包含了精力充沛、精简的重摇滚,之前未曾有任何德国乐团玩过这样的音乐。主打歌Speedy's Coming是Scorpions式乐风最好的例子,这种乐风的特色是非常重却又有引人旋律的音乐。在第三张专辑「In Trance」(1975)中, Scorpions和国际知名的制作人Dieter Dierks合作。此举代表了他们将继续在自己所选择的重摇滚路线挺进。「In Trance」成为日本最畅销的RCA唱片专辑,在德国,则造成了Scorpions热潮。
1975年,Scorpions和Kiss一同以主秀的身份巡回欧洲。同一年,他们被票选为德国最佳现场演唱团体。他们在这一年首次巡回英国,并在利物浦有传奇色彩的Cavern Club演出 o里正是硬式摇滚的大本营和诞生地悃药僚o死忠英国摇滚乐迷的尊敬。
Scorpions的第四张专辑「Virgin Killer」(1976)在德国赢得「年度最佳专辑奖」,至今,他们已成功地爬上德国硬式摇滚乐坛的颠峰。在日本,他们以「Virgin Killer」获得他们的第一张金唱片。下一张专辑「Taken By Force」(1977)同样让他们在日本夺得金唱片。1978年,Scorpions到日本巡回。在这个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Scorpions首次尝到超级巨星的滋味。甚至在他们抵达东京机场时,这五个重金属乐手受到一大票热情的歌迷和记者欢迎。1978年的日本巡回结束後,Ulrich Roth离团。双唱片专辑「Tokyo Tapes」(1978)是包含Ulrich Roth的Scorpions时代的高潮以及告别作品。在Michael Schenker短暂停留之後(他留下来为1979年的专辑「Lovedrive」录了几首歌),终於轮到Matthias Jabs上阵。1978年,Melody Maker杂登了一则广告∶Scorpions寻找新的主吉他手。他们在伦敦面试了一百四十个应徵者,最後挑中出生於汉诺威的Matthias Jabs。Matthias Jabs匆促上阵,却能马上进入状况开始录制「Lovedrive」(1979)。这张专辑成为Scorpions到此时最成功的专辑,至今仍是他们最出色的专辑之一。专辑封面还曾赢得年度最佳艺术奖。
1979年,Michael Schenker回到Scorpions的编制,并短暂地待了一下。不久後,他再度在巡回演唱途中离团,并在1980年成立了Michael Schenker Group。Matthias Jabs再一次充当救火队,并在两天之内学会Scorpions正在举行的巡回演唱之整个表演曲目。他的舞台处女秀包含Scorpions为Genesis德国演唱会的暖场演出,舞台下有五万五千名歌迷。在Matthias Jabs身上,Scorpions终於找到一个有创意、技巧高超且热爱弹奏音乐的主吉他手,而他的这些特质是 Scorpions能获致成功的重要原因,甚至到今天也是如此。他弹奏吉他的方式完美地契合乐团的活力和歌曲风格,他就像原本遗失的一块拼图,让Scorpions的音乐更加紧密扎实。直至今日,Klaus Meine、Rudolf Schenker和Matthias Jabs形成了Scorpions的音乐骨干。1979年,加上贝斯手Francis Buchholz(於1973年和Ulrich Roth一同加入乐团),以及鼓手Herman Rarebell(自1977年的Taken By Force时加入),这个阵容一直到「Wind Of Change」专辑为止,让Scorpions在全球掀起无可抵挡的风潮。
Scorpions1978年的日本巡回演唱,已让他们成为一个超级乐团。1979年,他们以专业的方法、钢铁般的意志、乐团深厚的情谊、无数的歌迷,以及高品质的音乐准备进攻巨大的美国市场。八零年代,美国是硬式摇滚最重要的市场。Scorpions在美国的歌迷从1974年就开始不断地增加,而七零年代中期,Van Halen更以翻唱Scorpions的歌曲Speedy's Coming和Catch Your Train展开他们的音乐事业。
1979年,以专业经纪手法和「Lovedrive」的成功为後盾,Scorpions展开他们的第一场美国大型巡回演唱,并担任Aerosmith、Ted Nugent和AC/DC的暖场团。然而很快地,歌迷人数众多的Scorpions抢下主秀的头衔,例如在芝加哥,他们就取代了Ted Nugent成为主秀。在这第一场美国巡回演唱中,他们也迅速地学会国际摇滚乐坛的规矩。
Scorpions於1979年发行了第七张专辑「Lovedrive」,这是他们在美国的首张金唱片。1980年,「Animal Magnetism」发行。这两张专辑终於帮助这个乐团征服了北美洲。在他们的第二场美国巡回演唱,Scorpions已不是暖场团,而是担任主秀。
在1981年另一场成功的世界巡回演唱之後,Klaus Meine在录制专辑「Blackout」时失声,他决定离团,因为他不想阻碍Scorpions的成功。然而,Rudolf Schenker和Klaus Meine忠贞的友谊以及团员们的忠诚让不可能的事变得可能∶在漫长的嗓音治疗和两次声带手术後,Klaus Meine克服了病魔。而且还不只这样呢!1982年,他甚至扩展了他的音域。一名乐评写道∶「如今,他们让Klaus Meine拥有了『金属声带』。」这次团员们与主唱共患难的事件,在Scorpions往後的成功故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因素。
1982年,在Scorpions的第二场美国巡回演唱,Iron Maiden出任他们的暖场团,Scorpions则宣传起新专辑「Blackout」。单曲No One Like You和专辑「Blackout」皆打进美国排行榜前十名,後者被视为当年最佳硬式摇滚专辑,并获得白金唱片。
1984年,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拥有六万歌迷的德国硬式摇滚乐团 corpions,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演出连续三场座无虚席的演唱会。这个乐团已到达摇滚乐坛的颠峰,他们同时有三张专辑在美国排行榜中恁uAnimal Magnetism」(1980)、「Blackout」(1982)和「Love At First Sting」(1984),并继续在美国待了两年,参加自Woodstock之後每一场重要的国际摇滚音乐节。
Scorpions也到全球各地巡回,他们的踪迹除了行遍北、中、南美洲和欧洲之外,也出现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日本这些亚洲地区。爆炸性摇滚乐的时代已来临。
藉由巨大舞台、灯光秀和戏剧性的火焰特效,Scorpions发挥了声音和光的极至。他们强劲有力的演唱会让歌迷兴奋地发狂,在许多美国人的眼中,他们成熟、富旋律性的摇滚乐,以及Klaus Meine强劲的嗓音让Scorpions成为重摇滚的同义字。许多当红的超级乐团如Bon Jovi、Metalllica、Iron Maiden和Def Leppard都为Scorpions暖场,并学会如何在数百万人面前举行成功的演唱会。「Love At First Sting」成为摇滚史上最成功的专辑之一,这张专辑包含了Scorpions的畅销单曲如Rock You Like A Hurricane、Bad Boys Running Wild,以及杰作Still Loving You。乐评的佳评如潮水般涌来。
滚石音乐杂形容Scorpions为「重金属英雄」,他们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三十个摇滚乐团之一。他们的抒情曲Still Loving You成为摇滚国歌,全球争相播放。单单在法国,Still Loving You单曲唱片就卖出了一百七十万张。这支超级畅销单曲更在全球成为Scorpions的代表作。
Scorpions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是1983年在加州圣伯纳迪诺山谷举行的US-Festival,在这场演唱会中,他们对著三十二万五千人表演。1985年的首届巴西里约摇滚音乐节,三十五万南美洲Scorpions迷欣赏了他们的演唱。1985年的双唱片专辑「World Wide Live」记录了Scorpions的国际性成功。
1986年,Scorpions是著名的Monsters of Rock音乐节的主秀。在欧洲,他们首次在东欧铁幕国家演唱,并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过两次演唱会。在乐坛,Scorpions已是响叮当的团体,他们的硬式摇滚畅销曲如Rock You Like A Hurricane、No One Like You、Blackout、Big City Nights、Dynamite、Bad Boys Running Wild、Coast To Coast和The Zoo在全世界各地播放。我们可以说,Scorpions在八零年代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硬式摇滚音乐。
而他们的摇滚抒情曲如Still Loving You、Holiday,和晚期的Wind Of Change、Send Me An Angel、When You Came Into My Life、You And I,以及他们以原音乐器呈现的Always Somewhere和When The Smoke Is Going Down,都能打动立场最坚定的反硬式摇滚听众。
1988年,由Dieter Dierks制作的最後一张专辑「Savage Amusement」发行。这张专辑打进美国排行榜第三名,并在欧洲排行榜上夺冠。然而,在美国和全球巡回演唱那麽多年後,Scorpions并未志得意满而停滞不前,他们马上开始寻求新的挑战。
他们选择以冲破铁幕,并在苏俄的列宁格勒十场满场的演唱会中对著三十五万名苏俄歌迷演唱,来为他们1988年的Savage Amusement世界巡回演唱揭开序幕。他们是第一个在前苏联表演的国际硬式摇滚乐团,但其实硬式摇滚、重金属,尤其是Scorpions的抒情曲Still Loving You早就攻进铁幕。直至今日, Scorpions在俄罗斯仍非常受欢迎。
Scorpions 1988年在列宁格勒的演唱会,让苏联当局在一年後的1989年八月容许具历史意义的「莫斯科和平音乐节」举行。在这场音乐节中,Scorpions对著二十六万名苏联摇滚乐迷演唱,共襄盛举的还包括国际硬式摇滚乐团如Bon Jovi、Motley Crue、Skid Row、Cinderella和Ozzy Osbourne,当然还有苏俄乐团Gorky Park。1989年九月,Klaus Meine将这场演出的经验和感受写进乐团的畅销单曲Wind Of Change中。
1989年十一月,在完全出乎大家意料的情况下,柏林围墙倒塌。Wind Of Change成为铁幕开启、共产主义衰落和冷战结束的主题曲。一年後,Roger Waters具声光效果的摇滚制作The Wall在柏林围墙旧址举行,Scorpions也应邀演唱。
Scorpions甚至录制了俄文版的Wind Of Change,而且赢得一位位高权重的歌迷∶1991年他们受前苏联领袖戈巴契夫的邀请,到克宁姆林宫参加一场研讨会。这是苏联和摇滚史上头一遭。
在发行全球狂销的专辑「Crazy World」(1990)之前,Scorpions与长期合作的制作人Dieter Dierks分道扬镳。他们自己在洛杉矶制作的第一张专辑「Crazy World」(Keith Olsen为共同制作人)包含了畅销单曲Wind Of Change,马上成为Scorpions前半段音乐事业最成功的专辑。此外,「Crazy World」成为1991年最成功的专辑,而Wind Of Change则成为当年最成功的单曲(在十一个国家获得冠军)。1992年,他们以在国际乐坛最成功的德国乐团之姿在摩纳哥获颁「世界音乐奖」。
Crazy World 展现了Scorpions中心人物的写歌技巧∶Matthias Jabs写了快版的主打歌Tease Me, Please Me,Rudolf Schenker再次展现他创造经典 Scorpions抒情曲的专才,写出Send Me An Angel,Klaus Meine卓越的写歌能力则在Wind Of Change中展露无遗。1992年Crazy World巡回演唱快结束时,Scorpions的资深贝斯手Francis Buchholz离团。1993年乐团发行新专辑「Face The Heat」时,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Ralph Rieckermann成为他们的新贝斯手。
1994年,Scorpions赢得「世界音乐奖」,并经历了事业另一高潮∶1994年在美国田纳西州曼菲斯举行的「摇滚乐之王」 艉©纪念演唱会上,猫王的家人Priscilla和Lisa Marie Presley和「流行乐之王」麦克杰克森邀请Scorpions演唱他们翻唱自猫王的歌曲His Latest Flame。
1995年年底,在他们快完成1996年发行的专辑「Pure Instinct」之前,他们的资深鼓手Herman The German Rarebell离团。1988年当Scorpions在美国举行Savage Amusement巡回时,美国乐团Kingdom Come出任暖场团。他们的鼓手悒[州人James Kottak高超的技巧令Scorpions印象深刻,於是当1995年Scorpions请来前AC/DC经纪人Stewart Young时,他们便请他打电话给James Kottak,并把他签为1996/97年Pure Instinct巡回演唱的鼓手。James Kottak是第一个加入这个德国摇滚乐团的美国人,有了他和新贝斯手Ralph Rieckermann,Scorpions有了一番新气象。
在录制1999年专辑「Eye To Eye」时,James Kottak首次与Scorpions一同进录音室。「Eye To Eye」的封面象徵了Scorpions的转捩点∶只有创始团员Rudolf Schenker、Klaus Meine和Matthias Jabs出现在封面上。这张专辑再度展现Scorpions顶尖的写歌能力和演奏水准。Mysterious、Mind Like A Tree、Eye To Eye、Yellow Butterfly和A Moment In A Million Years显现出乐团正处於他们创作力的全盛时期。Du Bist So Schmutzig是Scorpions第一首有德文歌词的歌。
Klaus Meine、Rudolf Schenker和Matthias Jabs谨守他们的座右铭∶「别在颠峰时止步」,於是他们为新千禧年的音乐事业找到一个新挑战∶与国际知名的古典交响乐团 f林爱乐来一场跨界合作。
柏林爱乐早在1995年就表示对跨界演出的兴趣,并一直在寻找适合的乐团。他们当然不会忽视Scorpions的成功和国际名声,於是两方同意,在国际间享有盛名的奥地利跨界制作人、作曲家、指挥和乐曲编排者Christian Kolonovits的主导下,合作一场乐器演奏。这次合作的准备工作从1995年就开始进行,但因为两方都非常忙碌,Scorpions在1999年发行「Eye To Eye」并完成世界巡回後,便於1999年七月猹始录制这张合作专辑。
1999年11月9日,在柏林庆祝德国统一十周年庆祝会上,Scorpions在166名大提琴手的伴奏下,演唱了Wind Of Change。这次的演出等於预告了跨界合作新专辑的来临。
2000年六月,Scorpions与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合作的专辑「Moment Of Glory」终於发行。2000年6月22日,他们在汉诺威2000年世界博览会上的演出非常成功,数百万名歌迷透过网路欣赏。Moment Of Glory这首歌成为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曲,专辑也获得金唱片。
但Scorpions与古典乐界的交流并未停止,因为与柏林爱乐的实验实在令他们太满意。2001年二月,Scorpions在葡萄牙一间修道院举行三场演唱会,这场演出为新专辑「Acoustica」画下蓝图。不仅这个乐团选择的录音场地不寻常,他们选择的装备也不寻常∶Scorpions首次几乎不使用任何插电乐器。Klaus Meine的嗓音唱出纯粹道地的摇滚乐,Matthias Jabs和Rudolf Schenker则以原音吉他演奏。
Scorpions和几位客串乐手在葡萄牙的录音成为摇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1年4月30日发行的单曲When Love Kills Love展现出Scorpions超高水准的音乐和写歌技巧,5月14日发行的专辑「Acoustica」更蕴含了真正的宝藏∶除了四首全新歌曲,以新的原音编曲呈现的经典曲目如The Zoo和Hurricane,还有以出色手法翻唱自Queen或Kansas的歌曲。
另一个故乡 (2013)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Die andere Heimat - Chronik einer Sehnsucht
9.3 (42 个评分) 导演: 爱德嘉·莱兹 演员: 扬·迪特尔·施耐德 / 安东尼娅·比尔
其它标题: Die andere Heimat - Chronik einer Sehnsucht / 乡归何处
本片是80多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影片的原始素材来自于其往年自编自导的现代德国史诗《故乡》三部曲剧集,而现在,这部大气磅礴的史诗则被搬到了电影银幕上。导演以强烈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冷峻的笔调,通过一个德国农村里农民生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性、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绝对会让你受益良多,更何况还有另一位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的友情出演。
2014年第64届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杰出故事片。
2014年8月4日 想看 这片……该不会是那部50多小时的《故乡》的续集吧……………………
德国
点球致胜:1990年世界杯官方纪录片 (1991) 豆瓣
Italia '90: Notte Magiche
导演: Christopher King 演员: 爱德华·伍德华德 / 迭戈·马拉多纳
其它标题: Italia '90: Notte Magiche / Soccer Shoot-Out
Italia 90 was another fascinating tournament, a melting pot of different styles, culture and technique. The biggest tournament to date, it saw the emergence of the African nations with the free-flowing Cameroon capturing everyone's hearts. The final was tight and not for the squeamish, but the well-drilled and better-disciplined Germans prevailed 1-0 winners to claim the crown for the third time.
2014年7月18日 看过
(9/10)我出生后的世界杯,虽然当时已看足球,但我看的是——《足球小将》……这部纪录片可以改名叫《飞翔的德国人》或《一方百合德》了,总决赛每隔几分钟德国人就会像一方通行那样头望天空——阿根廷人让他们飞起来的。马大嘴的队伍全程作死,输得一点都不冤。90年的德国球衣真漂亮
9分 德国
荣耀之战:1974年西德世界杯纪录片 (1974) 豆瓣
X FIFA World Cup 1974
其它标题: X FIFA World Cup 1974 / 1974年西德世界杯
2014年7月18日 看过
(9/10)个人觉得最好看的一部世界杯纪录片,比之后的那些出彩多了,镜头优美,也有相当的情节感。和以前作品不一样的是,本片更注重比分之外的人物情感,而比赛本身则只重点突出荷兰和西德两队,影片仅半小时内容就到了决赛部分,还花了不少时间展现新奖杯、安保、众名人的故事。
9分 德国
德意志巨人:1954年世界杯官方纪录片 (1954) 豆瓣
Fußball Weltmeisterschaft 1954
导演: Gerhard Grindel / Horst Wigankow
其它标题: Fußball Weltmeisterschaft 1954 / Fussball Weltmeisterschaft 1954
Starting with the FIFA World Cup™ finals in Switzerland in 1954, we see the red-hot favorites Hungary, led by the legendary Puskas eventually beaten by West Germany 3-2 in a classic final.
2014年7月18日 看过
(7/10)很久以前在央视上看过的第一部世界杯纪录片,仅管加入了虚拟剧情,但情节感反而不如1974年的《荣誉之战》(个人觉得1970年之前的纪录片都不够娱乐色彩)
7分 德国
Ready for Romance 豆瓣
8.0 (6 个评分) Modern Talking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9日 出版发行: Import [Generic]
Reisssue of the male German techno-pop duo's 1986 & third album. Features all 10 of the original tracks, including thehits 'Brother Louie', 'Lady Lai', 'Doctor For My Heart' and 'Atlantis Is Calling (S.O.S. For Love)'. A Hansa release.
2014年7月9日 听过
(8/10)《Brother Louie》小时候满大街播……(该曲的中文翻唱版叫《路灯下的小姑娘》)
8分 德国
共产小子西游记 (201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Friendship!
7.0 (26 个评分) 导演: 马库斯·高勒 演员: 马提亚斯·施维赫夫 / 弗莱德里奇·穆克
其它标题: Friendship! / 友情
两个东德小子在柏林墙倒下后携带着简单行李、少的可怜的盘缠、及更屈指可数的英语词汇量来到美国,从纽约一路费尽周折前往旧金山,一个是为了寻父,一个是 为了一睹金门大桥。受共产主义的影响,他们最喜欢的英语口头禅就是friendship,于是一路上他们逢凶化吉、奇遇无数,friendship让他们 由头至尾不离不弃。
2014年6月30日 看过
(8/10)德国人一本正经地讲了一段冷笑话…………其实经过《再见列宁》、《好男不当兵》、《敲开天堂的门》、《七月》、《古堡幽灵》等片子后,感觉德国人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刻板,只不过德国人爱搞哲学,以致德式幽默让人品味之后却忍不住抹一把泪,就像本片就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
8分 德国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2003) 豆瓣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7.2 (21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丁·杜瓦 演员: 罗伯特·卡莱尔
其它标题: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 希特勒:恶魔的复活
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镇一个公务员家庭。青年时期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他的出现与崛起是希望的开端、还是灾难的开始?这个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长大后却指挥了德国军队大规模入侵各国,掀起了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部电影非常的真实的再现了希特勒的发家史,我们看到,他的确有作为领袖的潜质:爱国,善辩,有远见,阴险狡猾(客观的讲就连希特勒的敌人也是如此),善于收买人心等等。但我认为其在乱局中最终成为大独裁者的基本条件就是两个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希特勒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这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出发点。
2014年5月10日 看过
(8/10)虽然片长达三小时、只讲述到纳粹上台为止,但依然让人感觉过于仓促。“日耳曼”和“德意志”在影视中常被粗暴地译成“德国”,但事实上希特勒时代德国统一并不久、奥地利在文化上又和德国是同一国家(希特勒是奥地利人),希特勒口中的“德意志”是指代整个德奥文化圈
8分 反战 德国
Tales of Ithiria 豆瓣
9.1 (18 个评分) Haggar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8月29日 出版发行: Drakkar Records
1991年組成,來自於德國慕尼黑的Haggard,其在音樂內大量融合中世紀(Medieval)、民謠(Folk)、古典(Classical)、歌德(Gothic)、毀滅(Doom)、死亡(Death)和鞭笞(Thrash)等多種元素形成的獨特風格,順利得到各個不同層級聽眾、樂評與媒體的大力讚揚,轟動了當時整個歐洲金屬樂壇!
創團初期Haggard只是支純粹以Death Metal來表現的樂隊,但在靈魂人物Asis Nasseri大膽構思下,陸續加入了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與女高音等古典樂科班成員,再算上本身自有的鼓、貝斯、吉他和主唱位置,樂團總編制最多高達近20人之多,至今仍未有任何其他樂團能夠突破此紀錄!音樂方面,金屬與古典相互擦出的音樂火花讓Haggard在1997年發表的首張專輯「And Thou Shalt Trust ... The Seer」名符其實成為交響金屬跨界的究極示範大碟;而後相繼推出的「Awakening The Centuries(2000)」與「Eppur Si Muove(2004)」兩張作品中,樂團更加鑽研古典編曲鋪陳上的優美與交響的磅礡,猶如一場場栩栩如生的電影畫面呈現在眼前。
自從2007年起,網路上就不斷流傳著Haggard將會有新作誕生的訊息,果真不負眾望,今年Haggard終於帶來睽違許久的第四張全新專輯「Tales of Ithiria」回歸樂壇!這次更打破過往皆由詮釋歷史作為主題的習慣,改以Asis Nasseri所構思的中古世紀故事為創作,並用運五段口述分別來引出六篇蕩氣迴腸的史詩樂章;"Tales Of Ithiria"、"Upon Fallen Autumn Leaves"營造力與美的絕佳景象;演奏曲"In Des Konigs Hallen"為正統古典樂句,與純美聲"Hijo De La Luna"共同散發出濃郁文學氣質;"The Hidden Sign"內含大量死亡金屬成份,殘暴又悲愴之景象令聽過的人始終久久無法忘懷。
2014年3月27日 听过
(7/10)这种类型的歌曲还是去听现场的好,OST根本感受不到什么气氛
7分 德国
日出 (1927) TMDB 豆瓣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8.7 (165 个评分) 导演: F·W·茂瑙 演员: 乔治·奥布莱恩 / 珍妮·盖诺
其它标题: 선라이즈 / サンライズ
  盛夏的度假时节,一位城市女人来到乡下滞留,这期间,城市女人诱惑了当地的农夫并教唆他杀死自己的妻子(Janet Gaynor 饰)以便贩卖掉农庄后私奔。被迷惑了心窍的男人早已忘记了那些同妻子共处的纯美时光,他将妻子带到河面蓄谋加害,却在要下毒手时幡然悔悟,伤心的妻子踏上了进城的列车,男人穷追不舍一同抵达城市。城市里真正是一片花花世界呵,这对夫妻在街上游走玩乐,在那些小小的玩笑中,甜蜜的冒险中,他们又找回了爱情的美妙共鸣……和好如初的两人返回乡村,不料却在归途遇上了肆虐的风浪……
  本片是德国导演茂瑙赴美发展后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曾被多家权威媒体评选为默片最佳杰作之一,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摄影等多项褒奖。
2014年3月17日 看过
(8/10)四星全给了茂瑙出彩的镜头语言,主题不敢恭维,老实说就算要我原谅曾经要我一命的家伙,我也办不到重新爱对方。不理解为什么有些片子总喜欢给陈世美和潘金莲洗白,看美版无间道的时候只想抽女猪脚一顿……
8分 德国
月亮上的人 (1999) 豆瓣
Mann im Mond
导演: Chris Stenner / Arvid Uibel
其它标题: Mann im Mond / 月球上的生命
寒冷荒凉的月球上,住着一个孤独的男人,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挖掘矿石。赖以栖身的小房子里了无生趣,惟有头顶上那颗蓝色的星球,点缀着眼前灰蒙蒙的夜空。
某天一声巨响打破了太空的宁静,美国向月球发生了第一艘载人飞船。月球上的男人兴奋不已,他不停地挥舞双臂,召唤来自地球的人类,以带他远离着难耐的寂寞……
“我的一小步,是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本片获2001年卢森堡国际电影节最佳欧洲短片奖。
2014年3月15日 看过
(9/10)定格动画,很压抑的短片。结局拿阿姆斯特朗开了个玩笑……
9分 动画 德国
偷书贼 (2013)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he Book Thief
7.4 (136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派西维尔 演员: 杰弗里·拉什 / 艾米丽·沃森
其它标题: The Book Thief / 窃书贼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2014年3月14日 看过
(8/10)原著党对电影版有不少意见,但我没看过原作小说,也就觉得电影版还挺不错的。其实德国人遭受的轰炸程度比日本人痛苦多了,但到头来却是日本人喊痛喊冤喊得更大声…………
8分 反战 德国
探长德里克 (1974) 豆瓣
Derrick
导演: 阿尔弗莱德·韦德曼 演员: 霍斯特·塔帕特 / 弗里茨·维伯
其它标题: Derrick / 德里克
《探长德里克》是西德、奥地利和瑞士三国合作拍摄的电视系列剧,该剧通过慕尼黑刑警局凶杀处总探长德里克和助手哈利警官破案的曲折经历,描写了警察与罪犯之间殊死搏斗的复杂、惊险场面,表现了西德社会各阶层人物犯罪的心理。该剧对各种案情的推理判断分析有其独到之处,所展示的现代犯罪与侦破方式,已引起了许多现代文明国家的高度重视。
饰德里克的演员霍斯特·塔帕特为西德著名影星,他那出神入化的精湛表演,为该片“英雄+神话的警探片”之俗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冷静求实的外表及缜密严谨的逻辑推理,使塔帕特与德里克都成为谜一样的人物。
该剧每集故事独立成章,悬念重生,可信度高且耐人寻味。
2014年3月14日 想看 很久以前曾在电视上播放过,这部电视剧还可以说是70年代德国改变自身面貌的宣传片,历经奥运会丑闻后的德国努力宣传自我的手段之一。
德国
铁骑神警 (2000) 豆瓣
Die Motorrad-Cops: Hart am Limit
导演: Tom Günther / Michael Kreindl 演员: Matthias Paul / Jens Peter Nünemann
其它标题: Die Motorrad-Cops: Hart am Limit / 铁骑神警:偷天计中计
年轻的警探盖格尔从汉堡警察局调到科隆警察局,受命组建一个新的行动小分队。他刚刚到任,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工作,便遇到一桩奇怪的银行抢劫案。盖格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一步一步逼使罪犯就范。而在破案的过程中,盖格尔又遇到了两个身手不凡却在原来的岗位上无从发挥的年轻的警察凯依和苏妮。盖格尔一眼就把它们相中,并且接受他们为自己新组建的小分队的成员。从此,科隆警察局有多了一个干练的小组。他们总是最先出现在案发现场,不俱任何险情,侦破了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案件。杀人案、毒贩、武器贩卖商,听到他们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铁骑神警》一片生产于2004年初,它源于赫曼·约翰的动作片理念,一定会带给您无限的惊心动魄。本片代表了欧洲电视的最新水平,受到了奥斯卡获奖者汉斯·吉摩尔的高度评价。
2014年3月14日 想看 很久以前电视台有播过
德国
弹孔硬币 (2000) 豆瓣
Ring of Fire
8.3 (15 个评分) 导演: 安德里安·汉卡德 演员: David Michael Williamson
其它标题: Ring of Fire / 火之钻
《弹孔硬币(Ring of Fire )》捕捉了两个在寻找性伊甸园的牛仔的生活片断,故事从他们在途中发现了一个集市开始。他们这些无知的男孩子将世界看作他们的性乐园。可是当其中一个主角狠狠地殴打并强暴了集市中一位有着水一样头发的女孩以后,他的伙伴通过抚慰那个女孩而很快发现,在肉欲之下其实有一颗他曾经那么渴求的震慑人心的灵魂。
2014年3月14日 看过
(7/10)终于在优酷上看到了有中文字幕的清晰版。
7分 动画 德国
没有欢乐的街 (1925)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Die freudlose Gasse
7.0 (5 个评分) 导演: Georg Wilhelm Pabst 演员: Asta Nielsen / Greta Garbo
其它标题: The Joyless Street / Die freudlose Gasse
In 1921, we follow two women - Marie and Grete - from the same poor Viennese neighborhood, as they try to better the lives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Austrian postwar hyperinflation.
一切都在旋转,一切都在运动 (1929) 豆瓣 TMDB
Alles dreht sich, alles bewegt sich
导演: 汉斯·李希特
其它标题: Alles dreht sich, alles bewegt sich / Everything turns, everything resolves
狂欢节的一天——人群中吵杂的声音 尖锐的马戏团音乐 街上十倍的暴力 这一切都变成真实的内容 里希特的第一部有声作品(无对白)
2014年3月13日 看过
(7/10)纯粹秀技术的实验作。
7分 德国
神经质 (1919) 豆瓣
Nerven
导演: 罗伯特·莱纳特 演员: 爱德华·冯·温特施泰因 / Lia Borré
其它标题: Nerven / Nerves
In Nerven, writer-director-producer Robert Reinert tried to capture the "nervous epidemic" caused by war and misery which "drives people mad". This unique portrait of the life in 1919 Germany, filmed on location in Munich, describes the cases of different people from all levels of society: Factory owner Roloff who looses his mind in view of catastrophies and social disturbances, teacher John who is the hero of the masses and Marja who turns into a radical revolutionary. Using different fragments the Munich Film Museum could reconstruct this forgotten German classic which is a historic document and anticipates already elements of the Expressionist cinema of the 1920s.
Having a more complete version of Nerven available is a wonderful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film history. The standard version was known to very few students of cinema, and though it was impressive, it was somewhat incoherent. We are still lacking a lot of footage, but Stefan Droessler and his team have added what they could and arranged the sequences into a more intelligible order. The quality of the restoration, moreover, makes the film's visual style even more vivid and unsettling.
Released shortly before 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Nerven ought to have entered the Expressionist canon. Its themes echo the movement's post-Romantic attack on capitalism and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the anguished soul. Its narrative plays out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icons of Expressionist art as convulsive crowds and men's homicidal urges toward women. Just as important, the film's pictorial design finds an original way to convey the tale's emotional tenor, the sense of nervous anxiety strung ever tighter. Significantly, Reinert achieves a unique look without recourse to the painted sets of Caligari, but through a unique use of other cinematic resources.
The Man-Machine 豆瓣
9.3 (120 个评分) Kraftwer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197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The Man-Machine (German: Die Mensch-Maschine) is the seventh studio album by German electronic music band Kraftwerk. It was released on 19 May 1978 by Kling Klang in Germany and by Capitol Records elsewhere. A further refinement of their mechanical style, the album saw the group incorporate more danceable rhythms and less minimalistic arrangements. It includes the singles "The Model" and "The Robots".
2014年2月21日 听过
(8/10)专辑名虽然叫The Man-Machine,但我最喜欢的曲子还是第一首Robots
8分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