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Our Noise 豆瓣
Herrmann & Kleine
发布日期 2002年7月10日 出版发行: Morr music
官方网站:
音乐流派:IDM 、Electronica、Ambient pop、Slowdive
乐队介绍:
Hermann & Kleine,德国人Thaddeus Herrmann和Christian Kleine的组合,堪称近年来柏林IDM最大惊奇之一,其风格贴近同厂牌的ISAN,都是模拟合成器高手,特别的是,两人从不避讳受到shoegazer和dream pop的强烈影响,也正是如此,特别吸引不常接触电子音乐的摇滚乐迷的注意。
其中Mazzy Star的“Blue Flower”他们请来Ariane Henselis翻唱,声音与Hope Sandoval很象,带德国腔的英语唱来更多出一番意味。
厂牌介绍:
官方网:
(网站很可爱)
德国IDM小厂牌MORR MUSIC、 在高科技舞曲/氛围电子音乐中融入了非常多Indie元素。 旗下乐队有Wechsel Garland、Mondkuchen、Styrofoam、Lali Puna、Ms. john Soda、Múm、Manual、Go Find, The等。
2014年9月23日 听过
(9/10)前两首有点吵,其他的挺不错
9分 德国
我以为我没事了:少见作品收录 豆瓣
7.4 (13 个评分) Lali Puna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orr Music / M.M.
德国慕尼黑电子摇滚乐队Lali Puna在2005年的双cd选辑很特别,与一般捞钱取向的精选集不一样,Morr Music厂牌的企画能力与诚意在此展现无遗,cd1收录乐队的单曲B-Sides等稀有曲目。包括两首新曲,"The Failure Of The Leading Sign Industry"极微而细切的声效,"Past Machine"纪念逝去的BBC广播人John Peel,风格类似 Ms. John Soda,摇滚鼓击逐步带入电子迷离之感,重複里层层堆叠,急切节奏里Valerie Trebeljahr歌声淡漠地唱著,那段耳朵靠近收音机,细细调整频率转扭的回忆。
In Darkness Let Me Dwell 豆瓣
8.7 (15 个评分) Die Verbannten Kinder Eva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Napalm Records
D.V.K.E巅峰之作.沿着上张专辑指明的道路坚定的前进,更加低沉更加宏大.最先买的就是这张专辑,一下子就将我迷住了(那时候我还没听过他们其他兄弟组合的任何作品).辽远的键盘旋律、大提琴、木笛与军鼓齐奏让人瞬间便被Intro带入了那神秘的黑暗国度.Brief Even as Bright来了音乐和着那军鼓节拍渐强,Protector独唱而后Tania的女高音加入进来,配乐华彩后两人合唱.浓郁的中世纪气息...磅礴过后忧伤随之而至On a Faded Violet里大提琴潜入我们的内心,而后小提琴和低音鼓进入.优美的男女声二重唱再次显示了它独一无二的魅力(这也是D.V.K.E独步众多同门的绝技)Overpast中有一段很熟悉的古典旋律,(但我的古典造诣太低了,实在想不起来它是出自哪里)Cease Sorrows Now中最为抢眼的除了小提琴外便是Protector的嗓音,看国外的碟评有一个将他与Dead Can Dance的Brendan Perry相比.这倒是真的让我有所感受:是有很大程度的近似.特别是在In Darkness Let Me Dwell专辑中.另外歌词方面Protector也颇为用心,古体英语诗歌.忧郁黑暗的情绪游动在宏大深邃的音乐空间里.

一张感人肺腑的新古典专辑(其水准足可以与德国的STOA相比).
Zeitgeist 豆瓣
Schiller
发布日期 2007年8月21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There's little that the dreamy, new age intro vibes to Schiller's "Zeitgeist" LP can do to take the edge off of the über-German spoken word bits that hover atop of them. It's just not a pretty language, and the only reason that Western ears bought it from mega-synth legends Kraftwerk was because the cold steel timbre of those voices meshed so well with the perceived notion of machine-speak. Those uncomfortable interruptions aside, the Schiller duo of Mirko von Schlieffen and Christopher von Deylen do a fair job dabbling in the hypnotic organica of Enigma. When the beats are finally dropped (on "Liebesschmerz" or "Lover's Pain," for instance), however, the most the duo manage to pull off is a pale and less dramatic approximation of Bedrock's "Heaven Scent." Taking their name from the German poet Friedrich Schiller, the lyrics translated for the sleeve read like pedestrian, high-school fare ("Love is like a fever/it overcomes us and disappears"). While most of the tracks here are passably produced and logically thought through, the resulting material is far too bloodless to spend much time poring over.
2014年9月18日 听过
(8/10)开头几首曾被国内电视台用在山水场景中,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为它们是中国音乐!!(最后一首歌也挺有天朝味的……)
8分 德国
All Beauty Is Sad 豆瓣
9.1 (17 个评分) Ophelia's Dream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risol/Sad (Broken Silence)
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中那自溺的姑娘古往今来曾经引发了多少诗人画家的感慨而今德国的NEO CLASSICS巨星OPHELIA'S DREAM用音乐将其重新演绎.这支97年被Oli发掘出的天音新古典组合明显是Hyperium旗下用以填补即将离去的STOA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位置的接班人.Dietmar grenlich - 穷困潦倒靠在酒吧弹钢琴为生的艺术家突然之间成了德国著名黑暗公司力捧的新星,不能不说是个乞丐王子的奇迹.Oli为其找来Julia fiedje这位拥有奔放高音花腔的年轻女孩作为乐队的特邀主唱,并不惜巨资在Eudraum专有录音室请Weisser herbst的四位录音师及制作人打造OPHELIA'S DREAM的首张专辑ALL BEAUTY IS SAD,凄美浪漫的故事又一次征服了所有听众.ORKUS更是将乐队评为了当年最有传奇色彩的乐队.华丽的古典音乐编排与时而悲伤绝望时而小鸟倚人的正统学院女高音的配合简直是....惊叹!不得不感叹HYPERIUM在天音及新古典乐风上的造诣,其麾下涌现出了多少让人倾倒的组合厄.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Oli的独裁以及HYPERIUM公司经营的换向.OPHELIA'S DREAM的新作品直到2000年才得以发行,这时候的Dietmar grenlich已经转投到Trinity发行集团的Sad Eyes旗下.新EP:Stabat Mater取材于意大利古典作曲家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的作品,OPHELIA'S DREAM重新演绎了它.与上张作品相比,Stabat Mater更是一张古典音乐作品,Dietmar已不甘心仅在GLASSIS-POP领域发展了,也许他渴望的是创作一些真正的古典音乐.
就这张专辑来讲,认为OPHELIA'S DREAM完全可以替代STOA离去后HYPERIUM天音/新古典体系中产生的空缺.专辑的第一首歌RISE一出手就改编自著名古典管风琴器乐段落.通篇的古典管弦乐编排和钢琴独奏在加上Julia那十分华丽的女高音,就是纯正的古典音乐么.看得出Dietmar与STOA的OLAF有同样的野心和梦想:用个人力量全面嫁接古典乐团的音乐神韵.13首歌曲中,声乐的分量不是很重,更多的是Dietmar那钢琴在管弦伴奏下的抒情演绎,不明白国人会对那种钢琴POP小品如痴如醉,却对这样的新古典作品视而不见?
这颗新古典殿堂的璀璨夺目的明珠于2002年再版的专集多加了他们珍贵的新作,依然非常富丽堂皇尊贵高雅,新古典的魅力被Ophelia''s Dream演绎得淋漓尽致,相当出彩!大型厚重的古典管风琴器乐段落,豪华的管弦乐段如水银泻地般地冲击着听者的听觉神经,别以为black l才能给你带来这样的震撼与快感,新古典也可以!学院派正统女高音Julia显示着其华丽高贵的气质,就如典雅的女皇缓缓步入铺砌黑色大理石的殿堂,女皇在诉说着一个凄美传奇的悲剧。钢琴solo相当有水准!如高山泉水般直泻、音符流动于那着魔的指尖之间,十分流畅同时也富有激情。惊叹于Dietmar grenlich的音乐才华,而Ophelia''s Dream同时也演绎着一幕传奇的新古典神话,为新古典的历史谱上金碧辉煌的一页,是新古典乐界的又一里程碑!
2014年9月18日 听过
(8/10)很轻快的音乐
8分 德国
Porta VIII 豆瓣
9.2 (32 个评分) Sto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yperium
2014年9月17日 听过
(8/10)不错!
8分 德国
Belborn 豆瓣
9.4 (14 个评分) Belbor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world serpent
日耳曼英雄悲歌——Belborn小记
阴影演出者
第一次听到Belborn的音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种慷慨激昂、决然赴死的日耳曼英雄情怀;那种徘徊怆恻,黯然神伤的中古幽情;那种对于祖国、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真诚赞颂,都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异样而充满魔力的世界。
在Belborn的音乐里,旋律总是那么美好,令人心醉,鼓点简洁而有力,合成器创造出一种恍如隔世的空间感。而最迷人的是,Belborn主唱那直白而温暖的德语吟唱。与很多欧洲新民谣乐队不同,Belborn的所有歌曲都是以德语歌唱的。这植根于他们对德国文化的无限热爱与自豪感。正如他们在一次访谈中所说:“德国有着一个永恒的灵魂。”
Belborn由Holger F.和 Susanne H.夫妇二人组成。2000年,他们的小女儿诞生了,被取名为Skadi Lilja (the little queen),并被他们认为是Belborn的第三位成员。Belborn的主唱Holger F.原来从事绘画,创作了很多带有异教色彩的作品以及德意志的伟大人物如尼采等人的肖像。同时他也自己创作一些非常黑暗、沉静的音乐。在遇到Susanne H.后,他们开始共同探索一种融合了巴伐利亚古民谣、现代忧郁民谣、德国古典英雄诗篇的新民谣音乐。Belborn这个名字,是他们创造的一个复合词。来源于“Beltane”(异教神的纪念日,也恰好是Holger的生日)和德语“Lebensborn”(意为生活,出生)的复合。这个名字也强调了Belborn既是一支乐队又是一个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群体的含义。
Belborn成立后的音乐发展一直非常顺利。他们把自己的第一张小样送给World Serpent就立刻被接受了,成为World Serpent旗下的乐队。随后他们陆续在希腊、法国、意大利、美国、英格兰、荷兰等国进行了巡回演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不过,也有人对Belborn音乐中使用合成器以及电子元素和结构表示难以接受,他们听到更加接近“纯粹民谣”的Belborn。对此,Holger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乐队未来的专辑将使用更多的吉他并可能减少电子的元素。
Belborn的音乐主题,用Holger的话说,主要是关于忠诚、骄傲、荣誉、异教和对祖国的爱。Susanne认为Belborn的音乐代表某种已经丧失的浪漫及对古老时代的追念。而最根本的,就是对于德意志森林与故土的深情。Belborn认为,乡愁是人类最高贵的一种情感。它使一个人哪怕仅仅离开自己的乡土一周,就会在内心升起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祖国、家园意味着一些特定的景物、特定的人,它们早已在你的心中扎下了根。在Belborn看来,现代人是失去家园的人,他们为了一种没有意义的、倒错、沉闷的生活,丧失了自己内心的家园。在Belborn辗转徘徊、一唱三叹的音乐中,在Holger温暖而略带脆弱的歌唱中,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Belborn对于某种已经久逝的价值的追念与怅惘。
Belborn自出道以来已经推出了三张作品。2000年推出的同名专辑是一张非常优秀的作品集。在这张同名专辑里,从纯正忧伤的民谣风格的Weint Keine Traene到哀婉抒情、怀念故乡的Schwarze Glut,从气势恢宏,如英雄挽歌般的Heldentaten-heldengr Ber到金戈铁马、萧飒肃然的战争史诗Rueckmarsch Nach Vorn ,最后一曲以瞬间喷涌而出的一句话“Du Bist Mein!”(你是我的!!)结束。象征了爱情的凄苦与决然。整张专辑编曲浑然一体,旋律惊人的美,令人不由进入到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古日耳曼大地,骑士们驾驭烈马,挥舞长戈,为心爱的女子作生死斗。如醇酒般浓烈醉人,在酣然的快意中又能隐约触摸到死亡的阴冷与苍凉。我个人最喜欢的曲子就是Heldentaten-heldengr Ber。Belborn在访谈中曾经说道,这首歌的创作灵感首先来源于意大利恐怖电影大师达里奥?阿基多的代表作《地狱》。从《地狱》中,Holger获得了一个作为母亲的巫婆形象。同时,在创作这首歌时,Holger的脑子里不断出现曾经造访过的意大利阵亡士兵坟墓的形象。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歌的神秘与回环往复的效果。
随后,在同年,Belborn又推出了一张只收有两首作品的唱片Seelenruhe / Phoenix。Seelenruhe,意为“灵魂的休息”,它是关于欧洲历史上的捕捉女巫的事件并涉及了灵魂永存并将不断回返的异教信仰。Phoenix则通过神话中的鸟类凤凰来表达人内心的隐秘世界。
2001年,Belborn推出了专辑3 - Drei – Three。在一次访谈中,Belborn解释了为什么要用“3”作为专辑名称的原因。“3”既意味着Belborn的三位成员(包括他们心爱的小女儿Skadi Lilja),又象征着在异教信仰中的三位一体“产生-存在-消亡”。“3”同时又代表了永恒。Belborn说道,这张专辑的主题是关于“死亡与爱”。在保持了Belborn一贯的优美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采样与音效,在某些歌里可以听到神秘的背景声,还有叹息与哭泣。Belborn试图通过音乐及声响的细微转化来展示一种孤苦、失落的灵魂。专辑歌词的异教及神秘主义色彩更为强烈。Belborn认为,在光明存在之处,黑暗也并不遥远。而人类的路径永远不应该交叉。
在三张正式作品之外,Belborn还不断与其他乐队合作,参与合集作品的创作以及对德语诗歌的发掘。相信真正三位一体的Belborn还将不断为我们带来更多浪漫清冷的日耳曼之音。
选自《口袋音乐》第三期
Tristan 豆瓣
8.7 (9 个评分) Dies Natalis / Eis & Licht
发布日期 2003年7月28日
Dies Natalis是来自德国的异教民谣团,主要由Strahl两兄妹组成,乐团的名字就是取自古罗马崇尚太阳力量的异教团体冬至庆祝日——Dies Natalis Invicti Solis,意为太阳的永生。乐团由男主唱的低吟配合女声的轻柔来述诉尘封以久的那古老的民谣。专辑第一曲Prolog海浪的轻拍到莫名的Harvest Rain终止,再到最后Tristan的安眠曲,无不透露着对那份古老神秘的追忆。此外,专辑中的Angels Of Babylon也被收录在Auerbach Tontr?ger 那张惊天地泣鬼神的新民谣合集Looking for Europe中,也突显Dies Natalis的价值。
最后一次赛跑 (2013) 豆瓣
Sein letztes Rennen
导演: 基里安·里霍夫 演员: 迪特·哈勒沃登 / 塔蒂娅·赛布特
其它标题: Sein letztes Rennen / Back on Track
Paul Averhoff was once a great marathon runner, the gold medal
winner at the 1956 Melbourne Olympics. Now over 70 and forced to
live in a nursing home, Paul rejects the singing group and handicraft
classes for his old running shoes and announces that he is training
for the Berlin Marathon, which he intends to win.
2014年9月15日 看过
(7/10)题材会让觉得是部体育励志片,但其实影片更注重描写老人的权益。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是无依可靠,当老人虚弱到无力反抗年轻人时,命运也只能被安排了,可当此时占居强位的年轻人把老人当物品一样地管理时,剩下的也许只有等死了,而主角则更愿把他人生献给最后一次赛跑
7分 德国
Aguirre 豆瓣
Popol Vuh
发布日期 197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PV UK
The title track is the ubiquitous soundtrack for Werner Herzog's classic film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an excellent movie about a doomed party of conquistadors gradually swallowed up by an uncaring jungle. Fricke created here a transcendent masterpiece of ambience; seriously some of the finest melotron work ever recorded. This re-release features a 7:16 mins bonus track!
2014年9月13日 听过
(8/10)不错啊,适合宁静时听
8分 德国
Erde 豆瓣
9.1 (26 个评分) Forseti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Prophecy
Forseti 是德国的neo folk乐队。在德国的神话传说里, Forseti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神. 他从他的父亲Balder那里继承了正义与果断。为了这个原因, Asen让他成为最高的执法者。任何需要寻求解决争议, 或者希望得到明智判决的人都会来到位于一座辉煌宫殿的金色大厅里的Forseti的座下。没有人会带着不公平的决断离开Forseti的辉煌的神殿。每个人都会对得到的判决很满意, 因为这位神的裁决者会用明智的言辞彬彬有礼地解决人类的争端。所以, 有人说, 无论对人类还是对神族, 这都是最好的法庭。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录音室里, Forseti都不会使用电声设备。纯粹的原声音乐会给人温暖和情感。他们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和关于天然世界的诗歌--"大自然的歌词"的影响, 大自然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现代的一切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和普通的社会给我们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传统和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淡, 生命的体验和与生俱来的自由变得越来越压抑,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德国这个越来越难以探索你自己的神奇历史的国度。Forseti他们自己亦不讳言越来越对东方的魔法, 异教, 北方的传说和古代文明感兴趣. 这些影响被在写进了歌词里, 但无论如何Forseti不会对在歌曲里表达政治观点。
弑日 豆瓣
Xandria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carhorow Records
The debut album. All songs
which were to be found on the demo already plus another five which had been
written in the meantime were recorded for it with producer Dirk Riegner, also
known as the keyboard player of Secret Discovery and recently as the producer of
Milú.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pre-production at Dirk Riegner's studio, which
then was located right beside the grounds of the Zeche Bochum, the band entered
the snow-covered Principal Studio in Münster about New Year 2003. Within one
week the instruments were recorded, for the vocal recordings the band again went
to Bochum to the small studio of the producer. Afterwards, the album was mixed
on the grounds of the Horus Sound Studios (also Guano Apes etc.) in Hannover at
a small studio of mixing engineer Modo Bierkamp. Three months later, the result
- provided with an artwork by Kai Hoffmann (also Secret Discovery) - hit the
stores on 5 May, 2003, and at once met with as much approval as to enter the
German charts: On number 98 it only just hit them, but this was quite remarkable
for a German band whose sound mainly was and still is influenced by Gothic
Metal. The press also was very much taken with the band and the album without
exeption gained good marks in the reviews of the scene magazines well-known and
unknown.
"Of course
everything was very new and fascinating for us. The time spent together at the
studio also today still seems like a dream to us, it was big fun to record our
songs in a great, professional studio. Beforehand we were slightly suspicious
because as a guitar-oriented band we were to be produced by a keyboard player,
but then it all turned out well, although there were differences every now and
then. I kind of got my teeth into the decision not to be singing anymore, but in
retrospect it was good - I'm no singing talent, you can convince yourselves with
the demos, haha! Finally, it became a nice album with everything we wanted at
that time: Rocking guitars, a few spacy sounds, much atmosphere. Tiamat and
Paradise Lost then were important influences, and you can right hear that. We
still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many of those songs, and no matter we already
have played them a thousand times, they still are fun." (Marco)
Neon Golden 豆瓣
7.5 (11 个评分) The Notwist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omino
Neon Golden was a subtle rewiring of the Notwist's long-established baroque hip-hop post-rock fetishist technique. The album's minimal kitchen-sink vibe was stronger, the wide assortment of instruments were arranged with new conviction, and the band would throw in a startlingly unpretentious mixture of tub-thumbing static, cellos, banjos, organs, and breakbeats while Markus Acher's Belle & Sebastian-styled vocals flowed underneath like island run-off. In "This Room," "Pick Up the Phone," "Off the Rails," and the excellent "Consequence," the intricacy of the band's sound remained, but with less experimental desperation and considerably better ideas.
2014年9月9日 听过
(7/10)只有两首?
7分 德国
柏林:城市交响曲 (2002) 豆瓣
Berlin - Sinfonie einer Großstadt
导演: Thomas Schadt
其它标题: Berlin - Sinfonie einer Großstadt
本片和前辈<柏林城市交响乐>一样, 优秀摄影师出身的Thomas Schadt亲自以优美细腻的摄影术点滴纪录了现代柏林的人们生活, 爱情, 工作等各方面, 充分展现了21世纪柏林的现代化气息和魅力, 结合优美的背景交响乐, 呈现给观者一个现代化但又不失古典美的充满活力的新柏林全景.
2014年9月7日 看过
(8/10)这部是2002年拍的版本,在百度搜片名时加上2002字样就能找到在线。这一版毫不掩饰对1927版的模仿,画面也拍成黑白的。不过拍摄技巧虽说并非不好,但静止画面较多,不像旧版那样有丰富多彩的剪辑。还有那些诡异的配乐,不看画面基本可以当作恐怖片歌曲……
8分 德国 纪录片
Weiland 豆瓣
9.4 (22 个评分) Empyrium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9月24日 出版发行: Prophecy Productions
Empyrium,融入Doom/Dark/Black/Folk/Classic等音乐元素的,把对生命的思考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以低调唯美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暮苍山,浮光掠影,斜阳如钩,穿透生命的秘密,像梵高画笔下的向日葵绚烂而热烈。在主唱Markus低沉清晰的吟唱里,充斥黑暗的感觉,却无限美好,像玩魔法的孩子,而非邪恶的巫师。力量厚重背后的挽歌,凄楚但无比动人。
Empyrium在2002年发行了他们的最后一张专辑《Weiland》之后便宣告解散,这是他们的第四张Album,其实就是3个Ep的合集。
——以上评论转自网络
Tides 豆瓣
8.5 (8 个评分) Arovane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0年6月11日 出版发行: City Centre Offices
强烈推荐! 我从没想过电子音乐可以编辑的如此震撼,直到我听过了这张专辑,它用最卑微最无人问津的方法是触动了我,洗去声音的浮华,让孤独变得如美酒般甘甜,唯有听者的感动亘古不变。
“Uwe Zahn (aka Arovane)来自柏林,与Stefan Betke(aka Pole)同为当今德国极简派电子音乐(minimal techno)最重要的名字之一, 於实验电子音乐厂牌Din发表的「Atol Scrap」(2000)是他向心目中的英国IDM大师Autechre的致敬作品,风格表现出早期Autechre在「Amber」等专辑的旋律路线,神秘轻盈的环境电子。
Arovane 同年在德国电子音乐厂牌City Centre Offices的专辑「 Tides」(2000)是张完美作品,大键琴(harpsichord)与吉他的运用、声音取样旋律,再加上hip hop节奏,推出至今的四年,几已取得经典地位,被誉为是与英国电子Boards Of Canada的「Music Has The Right To Children」(1998) 同样优秀的专辑。两者包裹著hip hop节奏,而以环境取样为基础,都是可听性极高的电子诗篇。也可以从概念专辑( conceptual album)的角度欣赏。如果说「Music Has The Right To Children」主题是学校生活童年回忆,「 Tides」就是海边度假与浪花拍打,都有著带领听者进入另一个遥远时空的神奇魅力。
一开始的"Theme" 大键琴的旋律有著巴洛克室内乐的想像,特别之处是hip hop节奏,让Arovane与Jake Mandell、BoC同为此类音乐的翘楚。标题曲" Tides" 的海潮声音,以及Christian Kleine弹奏的吉他、缓拍hip hop沈思而迷人,是一场漫长之旅,两分半有出现海鸥叫声的取样,有著沈入浓雾之中的迷惘。"Eleventh! " 大键琴里的海鸟声音、小孩谈话嬉笑,反覆唸著「I own you!」仍引人注意,很像BoC名作的曲子,是更为优雅自在的閒适心情。"Tomorrow Morning" 夜晚虫鸣取样组成的ambient,气氛转换,从午后转移至郊野深夜。"Seaside"是夜间海边的浪花拍打,吉他为主ambient绵延声浪构成的泡沫有著心灵音乐的美感,反覆听几遍,真有置身於港边提防垂钓,灯塔正闪烁著。大键琴在"A Secret"有著印象深刻的演出。"The Storm"是专辑里极为精彩的曲子,透过吉他、钢琴与鼓声表现海洋风暴的酝酿与深沈,与海潮等声音取样在气氛营造上配合得很好。"Deauville" 有甜美的键盘弹奏,风雨之后的沈淀 "Epilouge"大键琴、吉他、hip hop节奏等主题再度出现,首尾呼应,隐隐淡出画面。
一百年前,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交响诗作品<海>(Debussy:La Mer,1903),「海上的黎明到中午」、「浪之戏」与「风和浪的对话」所掀起的翩翩想像,浪花拍击,海鸥鸣叫,是神话与梦境般地美。德国当代电子音乐家Arovane的「Tides」著重於岸边海滩上,浪花与人的互动。德彪西透过弦乐表现海洋的苍茫,以单簧管和双簧管描写从天际线升起曙光的万道光芒, Arovane则是以吉他、大键琴和笔记型电脑重现了海潮的深沈与美丽。" --- 转自网络
Where Circles Begin 豆瓣
8.1 (17 个评分) Monta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ewika
10 of the most intelligent, moving, graceful songs you will get to hear all year.
Mr. Lonely 豆瓣
Mark Medlock
发布日期 2007年6月15日 出版发行: Sony/Columbia
Besser könnte es für den ehemaligen Kranken- und Altenpfleger wahrlich nicht laufen: Souverän und unangefochten, wie er bereits seine Mitkonkurrenten bei DSDS hinter sich liess, setzte sich Sieger Mark Medlock mit seiner Debütsingle «Now Or Never» an die Spitze. «Ich habe den ersten Platz in Österreich, in der Schweiz und in Germany gemacht. Ich hoffe das wird so bleiben», erzählte ein strahlender Mark, der sich wahnsinnig freute und einfach «verdammt gut» fühlte.
Nun geht es für den 28-Jährigen in die nächste Runde: Auf Mark warten «Auftritte, Auftritte, Auftritte! Bobbelsche geht auf die Bühne und gibt richtig Gas», lacht er und kündet sein neues Album an. Am 15. Juni erscheint das Gemeinschaftswerk vom geliebten und gehassten Poptitan Dieter Bohlen und Mark Medlock: «Mr. Lonely». Wer einen Vorgeschmack auf mehr-mehr-mehr Medlock will, der darf sich den Videoclip (unter «Zum Thema») nicht entegehen las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