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命运石之门 (2011) 豆瓣 Bangumi TMDB
STEINS;GAT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命运石之门
9.0 (529 个评分) 导演: 佐藤卓哉 / 滨崎博嗣 演员: 宫野真守 / 今井麻美
本作主人公冈部伦太郎(宫野真守 配音)是个患有严重中二病的大学生,自称为“凤凰院凶真”的他和伙伴们组成了“未来发明研究所”,在位于秋叶原的一个简陋实验室内进行各种古怪发明和调查。
2010年7月28日这天,冈部和青梅竹马真由理(花泽香菜 配音)一同去了科学讲义会场,在那里,他们遇见了天才少女牧濑红莉栖(今井麻美 配音)。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冈部在会馆楼道内听到一声惨叫,他闻声而至,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牧濑。冈部用手机短信将这件事告诉好友桥田至,这个举动,让世界都颠覆了。实验室里那个所谓的“未来道具”,竟然真的可以左右世界的进程,冈部自此成了孤独的观测者。
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肝脏大夫 (1998) 豆瓣
カンゾー先生
8.1 (50 个评分) 导演: 今村昌平 演员: 柄本明 / 麻生久美子
其它标题: カンゾー先生 / 肝病医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在冈山县日比海岸,赤城大夫(柄本明饰)继承父亲传下的开业医生必须鞠躬尽瘁的家训,终日奔走,四处出诊,却只收取微薄的报酬。他发现许多居民都出现肝肿大的症状,肝炎正在流行扩散。情势不妙,赤城开始全力探索肝炎的病原体,并需要借助显微镜研究肝炎病毒。
被雇来当看护助手的女孩园子(麻生久美子饰),是名从良的卖身女,她默默地爱着这位热心的大夫。在园子、受重伤的荷兰战俘以及其他朋友的协助下,赤城努力救治染病的人们。不久,广岛上空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隔海而望,那云的形状就如同肿胀的肝脏……
2011年9月11日 看过
今村昌平的黑色幽默之作,看似搞笑其实很悲凉(这点倒和《鬼子来了》很相似),不过敢拿广岛原子弹开刷的也只有本片的原作者坂口安吾了……(近期上传这部影片)
9分 反战
穿制服的姑娘 (1958)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Mädchen in Uniform
8.0 (8 个评分) 导演: Géza von Radványi 演员: 罗密·施奈德 / 莉莉·帕尔默
其它标题: Mädchen in Uniform / 一襲青衣處女心
故事发生在一间位于德国的女子学院中,伯恩博格(莉莉·帕尔默 Lilli Palmer 饰)是在那里执教的女教师,她的温柔和善良令她深受学校里女生们的喜爱。伯恩博格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女孩子们睡觉之前,给她们每人一个晚安吻,这个单纯的吻,对于其中一个名叫玛努薇拉(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的女孩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在冥冥之中,伯恩博格和玛努薇拉相互吸引着,在戏剧节的庆祝会上,玛努薇拉终于无法掩饰自己对老师的爱情,向伯恩博格表白了。校长(特蕾泽·吉泽 Therese Giehse 饰)将玛努薇拉的这些举动看做是一种疾病,将后者关在了医务室里。
2011年9月10日 看过
彩色翻拍版,相比经典的旧版总体有了提高,但少了那段人体赞美。新版的结局太明朗,个人不太喜欢,还是含蓄点更好。
9分 德国
穿制服的女孩 (193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ädchen in Uniform
7.8 (61 个评分) 导演: Leontine Sagan 演员: 赫塔·提勒 / 多萝西·维克
其它标题: Mädchen in Uniform / Girls in Uniform
故事发生在一所女子寄宿学校中,这所学校的校规是出了名的严苛,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生活在校长的铁腕统治之下,有苦难言。只有女教师冯恩博格(多萝西·维克 Dorothea Wieck 饰)和其他人不一样,温柔又善良的她坚信只有耐心和爱才能够教会这些女孩什么才是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东西,因此冯恩博格在女生之中非常的受欢迎。
其中一个名叫玛努薇拉(赫塔·提勒 Hertha Thiele 饰)的女生对冯恩博格格外的崇拜,渐渐的,两人之间的感情便突破了师生情谊的界限,失控了。在戏剧节的庆祝会上,玛努薇拉借着酒劲向冯恩博格倾诉了对她的感情,恰好被路过的校长给听见了,校长将这离经叛道的行为视作是一种疾病,把玛努薇拉关进了医务室。
2011年9月10日 看过
史上第一部女同片,但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本片的女同色彩并不浓,重点还是批评德国社会的斯巴达教育。
9分 德国
最后的朋友 (2008) 豆瓣 TMDB
ラスト・フレンズ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最后的朋友
7.9 (256 个评分) 导演: 加藤裕将 / 西坂瑞城 演员: 长泽雅美 / 上野树里
蓝田美知留(长泽雅美 饰)在美容院担任助手工作,时常遭受同事非难。回到家里,又要面对酗酒和带男人回家的母亲。对她而言,生活是一团烂泥。于是当男友及川宗佑(锦户亮 饰)提出同居的请求时,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答应了。
美知留为新家购置生活用品时,浑然不觉身后岸本瑠可(上野树里 饰)惊见的目光。瑠可为了追上坐班车的美知留,不小心撞到了在家居店里就留意她的水岛武(瑛太 饰)。瑠可和美知留是中学同学,瑠可心里怀着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追上美知留后,二人开怀畅聚。如今瑠可和朋友绘梨住在share house里,听到美知留幸福地讲述要和男友同居时,瑠可眼里划过一丝复杂的感情。
然而幸福并没有降临到美知留身上,宗佑由于多疑和敏感查看美知留的手机留言,误会瑠可是男人而对美知留大动拳脚,逃出来的美知留本能地拨打了瑠可的电话。瑠可把她带回share house,发现小武也正要加入SH。四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屋檐下,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又带着各自的困题,将要上演自己都不能预料的人生戏剧。
2011年9月9日 看过
因瑠可而对上野树里有了改观
2011年9月9日 评论 而且还是“朋友” -     小时候看过一部周润发主演的电影,片中的女主角是发哥的妻子,某夜在发哥最烦恼的时候,妻子劝他向自己打开心扉,并说了一句:“我们不但是夫妻,而且还是朋友,对吗?”     小时候看过《小龙人》,雀婆婆对主人公们的父母说:“你们可以和孩子们成为朋友。”     在人们的意识中,朋友是一个美好、但不算高贵的情感,而且她与爱情是不相容的,有爱情就代表着没有友情,而某首我至今都不会唱的流行歌曲,更是用“沦为朋友”这样的歌词,将友情放在比爱情卑贱的位置上。     事实上,“朋友”并不与爱情和亲情冲突,相反,亲人之间更需要友情。     朋友的“朋”字,由两个“月”组成,而“月”就是“身”的意思,最初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后来人们用这种意境来指代“二人相友”。     “相”意味着互动,意味着“知心”。     一对恩爱的恋人,他们首先得是“知心”朋友。     母爱、父爱、孝顺、体贴、温柔、关怀……这些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都是单向的,即一方付出、一方受惠。     但友情却是双向的,她建立在一方提供信任和理解、另一方才能投以回报的基础上,具有前提性。关爱一个人可以不求回应地默默付出,妈妈起早贪黑给你做饭还被你说三道四,她可以毫无怨言地继续包容你,可朋友却得相互信任,她无法以单向的形式持久下去,一时的不尊重可能让一段友情毁于一旦。     友情有深浅之分,她可以浅至“泛泛之交”、中至“志同道合”、深至“以心相许”、特殊至“同病相怜”、奉献至“士为知己者死”。     我想看过《最后的朋友》的人士,一定深有感触,美知留、瑠可、小武这三人之间虽然未必有完整的爱情,但友情却成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让人倍觉温暖。而琮佑对美知留的爱虽然是不用怀疑的,可这股爱却缺乏朋友之间的那种“相互”理解,显得太单向、太自私,固执地认为对方按自己的意志办事就是“为了你好”,这种单方面的压力叫人难以承受。     琮佑对美知留说“我给你自由”,可是自由是天生的,她和走路、说话一样,是人生来具有的财产,她能够被“剥夺”,但不能被“施舍”,所谓的“给你自由”,只不过是“取消了剥夺”罢。把原本属于人家的东西还给对方,却还要摆出一副我施恩与你的姿态,这是一种极度自我中心。     剧中有一对朋友是不能忽略的,就是瑠可和她的爸爸。俗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这是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就被道德捆绑着,抚养和尽孝很大程度上是“责任”,也是一种“基础”,但不代表彼此会深入对方的内心理解对方。但瑠可的父亲不一样,他恰恰是瑠可最大的理解者,这一点甚至远在与瑠可同住一间寓所的几个朋友之上。瑠可和爸爸之间可以说是近乎无话不谈的好友。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一种合理的不平等,但在友情这点上,双方可以做到相对平等,双向的爱会让彼此的关系更为密切。     朋友并不比恋人低贱,她只不过具有前提,不像亲情那样无条件付出、不像爱情那样“不能自拔”,但这个前提不正是让双方的感情持之以恒的基础吗?     (全文完,下边是我对影片的一些观感。) ==============================     《最后的朋友》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日剧中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剧情不拖沓,台词也不啰嗦,大多细节都处理得刚刚好。很多地方的运镜手法相当接近于电影,而赛车场面也拍摄得很到位,没有像某些二流日剧那样拿几个画面忽悠过去,可以看出剧组的用心。     当然本剧也有一些常见的缺点,最后3集不合理或刻意安排的情节比较多,不如前期来得自然。应该说2000后的大多日剧都会在后期失控,所以我现在看日剧,不轻易选集数太多的作品(特别是经过几部大河剧的“洗礼”,带给我的恶梦至今未灭)。     剧情方面的优点很多人已经分析过了,所以我想从其他方面发表看法。     首先,无论从角色塑造还是演技,最出彩的两个角色,无可争议地是瑠可(上野树里)和宗佑(锦户亮)。      虽然喜欢宗佑的人相对不多(人气并不比小武占优势),但很多人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的程度仅次于瑠可,其中锦户亮的发挥功不可没,演活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和演活一个让人喜欢的角色,都是相当困难的,况且宗佑是属让人憎恨却又感到怜悯的人物。     而要说到最令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绝对是上野树里。说到她目前最有名的代表角色,莫过于《交响情人梦》里的野田惠和本片里的瑠可,不过在我看来,上野的这两次发挥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简直判若两人。 豆瓣上很多人给真人版《交响情人梦》打了高分,但说真的,这片子看了几集就坚持不下去了,我实在受不了影片太二太做作的表演,而上野的发挥也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不明白她怎么还会凭此角获奖)。不过这与其说是上野的错,不如说是剧组的错,演员没发挥好,默认其缺点的导演得先负责任。我没坚持看到最后,不知道她的野田惠后来又演得怎么样了,但我真的看不下这片。不过我想,也许人物角色也束缚了上野的表演,动画版野田惠的主角身份就已经名不符实了(动画版最出彩的角色我认为是BT老头修雷德曼)。 剧组让演员们用如此二的方式表演,大概是想让影片“漫画化”,毕竟这是一部改编自动漫的作品,但我认为“漫画化”不等于“二逼化”,不一定非得这么二地演出不可,毕竟真人和漫画人物始终有所区别,真人有真人的漫画法,像《三毛从军记》就是漫画式演出的典范,而星爷的作品也有相当程度的漫画色彩。     相比野田惠,上野所扮演的瑠可非常精彩,剧中上野的发挥明显比其他女性角色来得出色,当然也超过了出演女一号美知留的长泽雅美。 长泽在本片的演技虽然谈不上特别优秀,但也不算很差,单独列出来看,还是挺可以的,但问题是剧中美知留经常要与瑠可、小武、琮佑这些全片最耀眼的角色打交道,最终也不可避免地沦为陪衬。     在出演瑠可这个角色的时候,上野树里再次让我领教到了什么叫演员的执著和敬业。其实最初按剧组的设定,瑠可是留长发的,因为上野本人就留长发,按照常理叫女生剪头发就等于要革了她的命,还不得钻进被窝哭上几天几夜尔后还要再吃几大杯圣代安慰安慰而且日后还要面对镜子叹息几声两眼泪汪汪怜惜自己“没了女人味”,所以剧组不忍心叫小树剪发,就让她保持原状来演。 不过小树本人认真地阅读了剧本后,认为这个角色改成短发的话更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头发给革命了…… 事实证明,上野的这次更换发型无比的成功,想塑造好一个角色首先尊重角色的特征,再凭借着她本人的出彩发挥,瑠可最终成了本剧最深入人心的角色,人气以绝对的优势领先于其他人物。 事实也证明,有些女生更适合短发,很多人就认为上野剪短发后反而比她长发时更漂亮,而她本人也因瑠可一角人气直线上升。 不知是否上野本人身材太好的缘故,尽管在剧中她经常以中性打扮出场,但丝毫不减她“女人味”的程度,所谓“性感”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与“暴露”无必然联系。     一个角色的出彩不但依靠演技,也有赖于人物塑造。     瑠可是一个同性恋但却最能打动观众(注意,我前边没有使用“虽然”),剧组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没有停留在那种庸俗的大肆渲染“同性恋受到社会歧视”上,相反影片极力避开这点,直接在一开始就着重刻画瑠可的个性和内心世界,让观众跟着她的思维一起入戏。 应该说剧组是很聪明的,因为过度渲染同性恋受到不公正对待,就等于让观众处于旁观状态,缺少对角色的亲近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观众其实很容易忽略掉瑠可的同性恋属性,更多的是看到了她的坚强和烦恼。     琮佑也不是被脸谱化的家暴男,他更接近于“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个人很理解琮佑的心态,那种占有欲和孤独感的重叠、对喜欢的人不按自己的思维去做事的愤慨……很大程度上这是从小就缺乏正常的关爱所致,应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一特点,只是程度深浅的问题。但理解归理解,并不影响我对这类人走极端的反感。 在美知留的身上,也可以看到“可怜与可恨”的结合,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事实上,这种心态是人的天性之一,深入人的骨髓,你之所以感到自己“没有这样”,仅仅是没有处于局中而已。我个人虽然反感琮佑的自私和暴戾,但也无法避免对他的另一面心生怜悯,如他淋了一夜雨等候美知留的那个场景。可以说在人的身上,总容易不自觉地产生同情加害者的情绪,而“不自觉”就意味着自己没有发觉、或者有发觉但在意识里将它淡化掉。 之前看了网上的一些关于本片的调查表,发现尽管大多数人同情瑠可和小武、反感琮佑,但怜悯琮佑的人数,也是占了有一部分,而且支持琮佑的人中大多还是女性,百度贴吧里亦不乏同情琮佑的文章,大体理由是虽然琮佑经常殴打美知留,但他本质上是相当爱着对方的,在否定他的家庭暴力时,应该看到他温柔善良的一面,如果一个男人能这么地疼爱自己,被殴打也是可以原谅的,况且夫妻哪有不争吵的呢。 看来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远远不及美知留一人……     除了瑠可和琮佑,还有一些人物也很值得称道一下,尤其是瑛太饰演的男一号小武。瑛太在最初几集的演出不太稳定、时好时坏,估计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后半部他的发挥明显有了提高。     其实我个人满支持小武和瑠可配对的,在本片中我应该是对这两个角色最有好感了。个人认为瑠可在最后时刻已经对小武产生了接近恋人的情感,只是她本人可能比较迟钝(或者观众比较迟钝……)。     配角方面,瑠可的爸爸(平田满饰)无疑是演得最好的一个,戏份不多,却让人为之动容。     很多日剧在完结之后,还会推出一集“SP”(特别版),一般来说就是“总集篇”,即花一定的篇幅将以往的剧情重新介绍一遍,但有的SP则是将剧情的主线抽出来,重新剪辑成一个精简的故事,对于这一类型的SP,好的作品可以像电影一样,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体验一下剧情,而不好的作品则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倍感浪费时间,所谓“不好”,往往就是详略不当(或取舍不当)的那类,有时候就是片长太短的问题。     《最后的朋友》的SP,个人觉得只是中规中矩,对不了解本剧的人来说,它的线索太粗劣,不能直接单独观看。对于了解本剧的人,SP又显得余味不足,好像想说些什么但却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     不过这集SP还是得简单的地看一下,因为它新增了三段剧情,我把时间轴附上吧——     第一段:开头,交待瑠可以外几位主角的后续情况(包括11集结尾那张照片的来源)。 第二段:约第19分钟,美知留的美容院同事的结局。 第三段:片尾(约第76分钟50秒),小武和姐姐的结局。     网上有个9分钟的特别篇视频,就是只收录了以上三段剧情的版本。
9分 治愈系
辛普森一家 第十六季 (2004) 豆瓣
The Simpsons Season 16 所属 电视剧集: 辛普森一家
8.9 (28 个评分) 导演: Lance Kramer 演员: Dan Castellaneta / Julie Kavner
辛普森是美国最普通的一个五口之家:爸爸荷马·辛普森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男人,在斯普林菲尔德的核能工厂勉强算是有一份工作,只是在同一个职位上被解雇和再次聘用了无数次……荷马在酒馆中花掉的时间远比在家里多得多,因为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前提是他消费了。酒馆是一个完全能够让荷马放松的地方,他可以用自己钥匙发出难听的声音,可以把鼻涕擦在衬衫上,可以一杯接一杯地品尝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啤酒。荷马将那里当成一个只要喝掉几杯啤酒、吃掉一两个卤蛋就能让一切看起来都变成可能的地方:毕竟生命太短暂了,不可能慢慢攒钱,所以他的愿望就是: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
妈妈马芝·辛普森属于那种成功男人背后的完美女人,是辛普森家成员之间最可爱的“黏着剂”,用一种不可思议的乐观态度支持着每一位家人。她拥有着一种非凡的家务技能,总可以创造奇迹,能够将鸡骨变成时髦的项链、将剩菜剩饭变成人间美味,就连火蚁的入侵,也被变成了一场教育意义和娱乐性并存的昆虫马戏。尽管荷马自私自利,经常忘了家人的生日、纪念日甚至是假日;尽管他喜欢张着嘴嚼东西、嗜赌,还经常和一群与他一样处在底层社会的人跑到酒馆喝酒……但马芝从没有想过有一天离开荷马,她相信这一定是爱情的力量。面对荷马制造的无数次混乱,马芝从没有放弃过希望。
大儿子巴特·辛普森是个喜欢恶作剧的小鬼头,对于别人说他过于依赖电视的指责充耳不闻,他有许多“爱好”,例如在减肥中心吃冰淇淋、升级了吐痰的“艺术”、站在房顶手拿棒球棍保卫自己的家不受UFO的袭击……作为一名执着不悔的捣蛋鬼,巴特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斥,但是他不在乎,他只在乎,并恐惧着--有一天会良心发现,变成好人。
大女儿丽莎·辛普森是智慧与理性的典范,可是她却是这个家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人--除非荷马或巴特为了实现自己那荒唐的计划需要借助她的头脑。丽莎只好将希望转移到了学校,企盼自己独特的能力可以在这里受到重视。情况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因为她的老师总是用最好的成绩“A”来奖励她的机灵与天分,可是在态度上却仍然是全权的冷淡。至于她的同学,却对她过分“注意”了,总是给她起各式各样的外号。丽莎只好将悲伤和失望全部化为力量,她喜欢吹萨克斯来疏导自己的情绪,还是曲棍球队的明星守门员。虽然模范学生丽莎远没有淘气的巴特受到的关注多,但两人却是最坚实的同盟,因为在巴特一连串恶魔似的计划中,丽莎是他永远的帮手。
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女儿麦琪·辛普森总是用平静来抵抗家里的所有混乱,但一切都在她学会说话后有了改变。当荷马照顾麦琪时,她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她想做的事了,包括从狗盆里喝水,完成她的“探险”任务……麦琪只和最理解她的人做朋友,所以她的朋友就只有一只被称做“圣诞老人的小助手”的狗和一只叫 “雪球二世”的猫。
2011年9月6日 看过
很和谐的一集,剧情发生在中国(片中称为“俄罗斯的疯子邻居”……)。应该说当中的恶搞有些地方比较到位(比如“伤了龙的心”很暴笑),但也有一些地方过火略带恶意,也暴露出了剧组对中国的一些刻板印象。不过总的来说,影片“反华”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国内某些电影无理丑化外国人的程度。
9分 动画 喜剧 治愈系
古堡幽灵 (1960) 豆瓣
Das Spukschloß im Spessart
7.4 (5 个评分) 导演: 库尔特·霍夫曼 演员: 莉泽洛特·普尔韦尔 / Heinz Baumann
其它标题: Das Spukschloß im Spessart / The Haunted Castle
西德影片《古堡幽灵》是一部政治讽刺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不仅片中有大段的说唱,而且连片头字幕上导演、演员、工作人员的名单,也是以说唱形式来表达的。另外,情节的编排和人物的描述,都使人感到妙趣横生。这部影片拍摄于五十年代,它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对西德复活法西斯主义给予辛辣的讽刺。
序幕开始,一百多年前一伙绿林好汉被官府捕获。官府把他们关在一个酒店的地窖里,垒上一堵墙,把他们活活憋死。百年以后,这个酒店被拆除了,这伙幽灵只好到附近的一座古堡里栖身。从此他们在古堡里神出鬼没,闹得不亦乐乎。古堡的主人是一个负债累累的伯爵小姐。她的债主一心想迫使她以古堡抵债,但她坚决不肯。
债主的儿子奉父命混进古堡来查看建筑的结构,不料他和伯爵小姐一见钟情,马上和她站在一边反对自己的父亲。这时,适逢当局要借用古堡接待一位外国亲王。幽灵们为了帮助伯爵小姐摆脱困境,他们盗窃了亲王的珠宝送给伯爵小姐,结果反而害得她坐了牢。幽灵们立刻四处营救,他们出现在波恩的街头和商店,到处兴风作浪,并且还到法庭上为伯爵小姐申辩,自称是幽灵,引得哄堂大笑。旁听席上有个美国人对他们大感兴趣,愿以重金聘请他们去当宇航员。幽灵们就将这笔巨款赠给伯爵小姐,而他们则乘上火箭飞向月球。
影片以这个信口编造的故事,讽刺当时的政治、世道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丑态,让观众在笑声中去好好思考!
2011年9月5日 看过
情节忘光了,今天重看了一遍。豆瓣上很多人误以为这是部恐怖片,但其实是暴笑喜剧,吐槽点N多(结局前那面钟很逗……)。上译的配音虽然很出色,但也留了一点遗憾,给女主角配音的刘广宁声音像小男孩(但语气控制得很好),合成版的碟遗失了部分音轨,还有旁白太正经(不过这片的确有政治讽刺的成分)
9分 喜剧 德国
光荣之路 (1957)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Paths of Glory
9.1 (422 个评分)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演员: 柯克·道格拉斯 / 拉尔夫·米克
其它标题: Paths of Glory / Les Sentiers de la gloire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德法两军的战争如火如荼。值此关键时刻,法国陆军将军布洛拉德(Adolphe Menjou 饰)向陆军上尉达克斯(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饰)率领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德军占领的安特山。军令如山,即使前方刀山火海,战士们仍拼死向前冲去。结局可想而知,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法军冲锋失败,伤亡惨重。为了掩盖自己的指挥失误,布洛拉德抓捕三名无辜士兵作代罪羔羊,以临阵脱逃等罪名将他们判处死刑。为了士兵的利益,达克斯上尉奋力争取,却在这一过程中渐渐看清军官和战争的丑恶……
本片根据汉弗雷·科比(Humphrey Cobb)1935年的小说《光荣之路》改编荣获1959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1958年芬兰影艺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2011年9月4日 看过
经典反战片,重点批判政治腐败。和《现代启示录》一样,视角超越了主角所在的国籍和时代背景。
9分 反战
哆啦A梦:新·大雄与铁人兵团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Bangumi TMDB
新・のび太と鉄人兵団 〜はばたけ 天使たち〜
8.1 (53 个评分) 导演: 寺本幸代 演员: 水田山葵 / 大原惠美
其它标题: 도라에몽: 진구와 철인군단 날아라 천사들 / 映画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と鉄人兵団 ~はばたけ 天使たち~
胖虎和小夫炫耀机器人玩具令大雄既生气又羡慕,他恳求哆啦A梦帮助自己,结果哆啦A梦烦躁难耐跑到了北极。大雄随之进入北极,却发现类似机器人的巨大零件。在此之后,他和哆啦A梦将零件带到镜之世界组装,并邀请静香一起来玩,然而他们竟意外发现机器人具有十分强大的火力和破坏力。为免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情,小伙伴们将机器人永远留在了镜之世界。不久,神秘女孩莉露露找到大雄索要机器人,大雄背着哆啦A梦带她来到镜之世界,谁知莉露露却奉命策划者一个地球人捕获计划。地球危在旦夕。
2011年9月2日 看过
《铁人兵团》新版在制作上很有诚意,相比旧版各有千秋,优点是画面处理得很唯美,缺点就是说教色彩太浓了、而且俗套场景更多。让人遗憾的是,小夫的机器人在新版中的戏份几乎被删光了,这个角色的存在无疑给旧版的剧情起到了点缀作用,特别是误踩警戒线和吃烧烤的那几段很有意思,删掉可惜。
2011年9月2日 评论 和大雄作对是木有好下场的!! -     每年一度的剧场版,我最期待的并不是《柯南》或《海贼王》之类,而是《机器猫》这部伴随我整个童年的作品。     众所周知80后们熟悉的“大山版”到05年就中止了,06年之后开始的新作品被称为“水田版”,以翻拍旧版的作品为主。     大山版的各部剧场版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回忆,尤其《梦幻三剑士》、《铁人兵团》、《魔界大冒険》、《宇宙开拓史》、《猫狗时空传》、《银河特快列车》等作品可谓百看不厌。     单从画面的角度来说,水田版不用多说的华丽,毕竟是最近几年的新作,但一部动画作品的好坏,不能只看画面,剧本和分镜之类也很重要(近几年的大多国产动画在这点上还远不如60年代的日漫……)。水田版为了避免完全照搬旧作,经常会添加一些原创剧情,但很多时候败笔恰恰败在这些“新内容”上边……     现在就来总结一下个人对水田版的各部剧场版的看法。     2006年:《大雄的恐龙新版》(翻拍自本系列的初作:1980年的《大雄的恐龙》)     新版相比旧版可以说只是延长了一点剧情,翻拍度达99%,只有画面因时代技术比旧版好看了一些。大概是因为缺乏新意才引起那么多人不满吧?但如果你是初看这个故事,还是相当可以的。国语版由上译配音。(话说水田版大雄摘下眼镜后的样子很帅,恐怕仅次于出木衫。大雄也明显比过去懂事了不少,但大家似乎还是喜欢那个经常把事情办砸了的超级迷糊虫……)PS:和旧版一样,大雄的逆天本领在初作中就已展现出来……     2007年:《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险》(翻拍自1984年的《大雄的魔界大冒険》)     相比上一作,这次的改动相当大,尤其是增加了女主角美夜子的妈妈的戏份,再加上华丽的场景,让本作很受好评。上译版的国语配音也很不错,片名译作《大雄的奇幻大冒险》。不过我个人不喜欢剧组擅自修改美夜子的一些设定,比如片尾她说自己想留长发,美夜子与其他“雄女郎”不同的是多了一点清爽和帅气,她留短发更为好看(《铁人兵团》里的莉璐璐则更适合长发)。PS:相比旧版,大雄更威武了,亲自上阵PK大魔王……     2008年:《大雄与绿巨人传》(水田版新作,翻拍自短篇《再见了树小子》)     很多人对这一集很不满,并认为风格抄袭吉卜力,其实并不正确,因为剧组中的很多人和宫崎骏最初都是在“世界名著剧场”里打拼的,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名著系列的理念,片渊须直的《空想新子》与吉卜力风格相似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吉卜力只能说是从名著系列里跑出来的派系中最有名的一支。从剧情上来看,《绿巨人传》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很喜欢大雄在剧中的一句台词,面对莉蕾质问他在危难时刻所做的努力有何用处,他只是回答:“不知道,但我能做的只有这样而已”。当然本片的风格很偏离传统的《机器猫》确实是真的。PS:大雄这回真的逆天了!!     2009年:《大雄的新宇宙开拓史》(翻拍自1981年的《大雄的宇宙开拓史》)     在水田版的几部翻拍中,目前我最满意的是这一作,旧版很出色,但缺少了漫画版最后大雄与BOSS的决斗,新版中补上了这一段剧情。至于新加的女主角莫利娜,个人不置可否,感觉无所谓好坏(但她的存在多少削弱了罗布鲁和江姆的戏份)。整体上剧情依然很好看,但可惜的是,旧版中一些带有批判性的社会内容在翻拍版中被删掉了。PS:《宇宙开拓史》和《银河特快列车》告诉我们,大雄一拿枪,特种兵也玩完,所以千万别在此时招惹他……     2010年:《大雄的人鱼大海战》(水田版新作)     绝对是《机器猫》所有剧场版中,最差劲的一作。如果能在第40分钟左右就宣告结束的话,我会给高分。令人汗颜的是,大雄等人完全沦为龙套,稍微有点核心作用的叮当(哆啦A梦)也戏份不多,整个故事的唯一主角只有苏菲娅,未免太过喧宾夺主了(其他作品大雄一行人中至少有一人会很重要)。最令人头疼的是,本作的台词极其啰嗦,听得叫人一个烦。     2011年:《大雄与铁人兵团新版》(翻拍自1986年的《大雄与铁人兵团》)     旧版《铁人兵团》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女主角莉璐璐在当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新版在制作上很有诚意,相比旧版各有千秋,优点是画面处理得很唯美(不是简单的“提升了”,这只是时代技术没什么了不起的,而是很用心地去处理画面效果),缺点就是说教色彩太浓了、而且俗套场景更多,反而降低了剧情的新鲜度。铁球杰特这次被具体设定为一个有性格的角色(旧版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应该说剧组对这个角色的定位有好有坏,增加杰特的戏份本身无可厚非,但剧组在处理杰特和大雄一行人的关系时,有些地方过火了,给人一种太刻意的感觉,而这种不同种族之间由敌人变成朋友的设定,早在手塚治虫的时代就已经被反复演绎过了,近些年来也屡见不鲜,新版的这些剧情显得毫无新意可言,相比之下旧版(与莉璐璐之间)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渲染,反而让人觉得自然。还有一点让人遗憾的是,小夫的机器人在新版中的戏份几乎被删光了,只剩下几个龙套画面,虽然是配角,但这个角色的存在无疑给旧版的剧情起到了点缀作用,特别是误踩警戒线和吃烧烤的那几段很有意思,删掉可惜。综合来说,新版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单纯从剧情的角度,旧版更为出色、细节安排也更为合理。PS:翻拍版告诉我们,大雄在没有哆啦A梦、没有持枪的情况下也照样牛B死人,能够淡定地躲过枪林弹雨后救出伙伴并安全脱逃!!!     截止直2011年为止,我个人最喜欢的十部剧场版是(不含电影短片《大雄的结婚前夜》):     1:《梦幻三剑士》 2:《铁人兵团》 3:《猫狗时空传》 4:《魔界大冒険》 5:《宇宙开拓史》 6:《新宇宙开拓史》(水田版) 7:《银河特快列车》 8:《白金迷宫》 9:《海底鬼岩城》 10:《新铁人兵团》(水田版)     以上作品中,我最希望《梦幻三剑士》被翻拍,旧版虽然很出彩,但多少有点虎头蛇尾(当然这不影响我对这个故事的喜欢程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样们,和大雄作对是木有好下场的!!大雄如果是《圣杯》里的人物,只要不当魔法师基本就是出来虐菜的!!
9分 动画 治愈系
无情战地有情天 (1958)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7.6 (5 个评分) 导演: 道格拉斯·塞克 演员: 约翰·加文 / 莉泽洛特·普尔韦尔
其它标题: 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 战地情鸳(台)
1944年,一队德国士兵在俄国前线受尽惊恐与恶劣环境的折磨。大兵厄斯特·盖博经过漫长等待,终于盼到了假期。回到德国,他发现自己的家园被炸毁,他孤独地找寻着自己的双亲,途中邂逅了迷人的伊丽莎白·克鲁斯,一个政治犯的女儿。他们两人在充满仇恨的世俗中求生,努力使灵魂重新归正!
In 1944, a company of German soldiers on the Russian front are numbed by the horrors and hardships of war when Private Ernst Graeber's long awaited furlough comes through. Back home in Germany, he finds his home bombed. While hopelessly searching for his parents, he meets lovely Elizabeth Kruse, daughter of a political prisoner; together they try to wrest sanity and survival from a world full of hatred.
2011年8月26日 看过
《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的二战之作(近期可能上传本片,有需要的朋友请给我留言)
2011年8月26日 评论 《无情战地有情天》:东线有战事 -     《无情战地有情天》虽然是一部美国片,但剧组中的许多骨干是德国人。其中编剧不是别人,正是《西线无战事》的作者雷马克,而导演则是德国名导道格拉斯·塞克。     看片名就知道这是一个讲述“战争与爱情”的故事。剧中以一条爱情线索串连起了整个故事,但又不像《珍珠港》那样让爱情喧宾夺主。爱情不是控诉战争的辅助,战争也不是爱情悲剧的布景,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让战争的残酷性得到了升华。所以这部作品不但适合喜欢战争片的男性观众,也适合喜欢爱情片的女生。     当年看了描写一战的《西线无战事》,深深地被影片折射出来的反战思想所震撼,一直就想着雷马克会不会也写过关于二战的作品,后来得知他不但写过,而且还被拍成了电影,我就毫不犹豫地网购了这部作品     雷马克不愧是真正体验过战争的人,他看待战争的角度不像其他人那样浮于表面的谴责,也不故作深奥地装逼,而是切切实实地描绘出了战争的非理性,甚至是以理性的方式去解读非理性。     《西线无战事》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地狱。保罗一行人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踏上战场,不料那里带给他们的只有恐惧和死亡,战友们一个个相继死去,到了最后他们都不知为何而战。 保罗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本以为脱离了战场到了医院,他就能获得安宁,可医院是一个更可怕地狱,到处是呻吟声,断手的、断腿的、失明的、终身残废的数之不尽,更要命的是因为伤员太多,床位经常不够用,而医生、护士、药品也严重缺乏,为了保持床位数量,一些伤势严重的人员被拉去特别室“处理掉”…… 保罗本以为到了“和平地带”,就能获得安宁,可这里比战场和医院更恐怕、更叫他恶心。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市民们,一个个拿着地图“运筹帷幄”,争论着战争应该怎样怎样打,才能顾全“大局”。大人们正在用军国口号鼓动孩子们到战场上去送死,当保罗对此提出抗议时,孩子们非但不理解他,反而骂他不爱国、胆小鬼……     在现实中,雷马克也曾被人说成是胆小鬼,只因不敢上战场才喊反战,这话完全是井底之蛙的看法,雷马克在一战中数次负伤、还曾拼死抢救过战友,他这一生,无论是从军人、还是从反战的角度,都是一个英勇之人,绝不是懦夫、或者只会天天躲在安全地带喊爱国口号的小丑。 《西线无战事》对战争的态度并非“害怕”,而是“厌恶”。剧中保罗在一个法国士兵面前的自白,正是一种超越民族的世界观。 历经了战争带来的各种折磨后,保罗恨透了冷血的医院、恨透了这个病态的社会,他选择了重新返回战场,宁愿到前线去自取灭亡,那个当初令他恐惧不已的鬼地方,才是他的心灵寄所,至少那里有与他同甘共苦的朋友们。     小说版及79彩色版《西线》,保罗死后,因为那天德法“停战”,两军没有发生激烈战斗,只有零星的枪声(可有一枪却打死了保罗),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这就是作品名称的来源,对整个故事炮火不断的最大讽刺。     《西线无战事》当年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片尾的墓碑画面中间,死去的人们一个个一脸茫然地回头,当初的他们并不知战场的险恶。     这股震撼使得我对《无情战地有情天》有着特别的期待,整部片子看了下来后,它让我感到意外,但并没有失望。     《无情》的叙事风格完全不同于《西线》,它不再刻画血腥的枪林弹雨,格调更为平静。影片对德军的批评含蓄而尖锐。     《西线无战事》主要描写血淋淋的战场生活,而《无情战地有情天》则主要描写战场以外(实际不是“以外”)的生活。     说来也是,雷马克对战场的思考,在《西线》中已经得到了最大体现,并没有必要换个时代重说一遍,所以在《无情》中他换了个思考角度。     这两部影片都能唤起你对主人公的同情,但并不是那种拙劣的“德国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则是对小人物被整个历史所绑架的同情,个体的愿望在集体的失控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     《无情》的剧情中频频出现空袭警报和城市被盟军炸毁的画面,但它并不同于《再见萤火虫》那样一味地强调平民受到的伤害,这部影片的视角非常特别,更偏重描述警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工作、散步、吃饭、与女友约会,这种在和平时期让人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总是被警报声中断,日常生活根本不得安宁,让人倍感和平岁月的珍贵。     《异域孤军》中,战友们在玩吹牛游戏的时候,邓克保“吹”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下泪的“牛皮”:在一个安稳平静的家里,每天都陪着家人一起吃三餐…… 比《异域》早拍几十年的《无情》,不也是传达了这种价值观吗?     大概也只有雷马克这种真实体验过战争的人士,才能在当时用这么“特别”的视角看问题吧,而他这种对战争时期日常生活的另类思考,往往被其他战争片所忽略,日本虽然拍过不少关于东京轰炸和原子弹的影片,却也没怎么触及到了这一点,即便有触及也显得概念很模糊。     《无情战地有情天》还有一点是很难得的,就是同情了苏联人。对德国人来说,这是对战争的反思,而对美国人来说,当时处于冷战期间,能够在普遍敌视苏联的环境中怜悯一下俄国人民,已属不容易。     而雷马克对战争中的仇恨和疯狂也描写得非常到位,苏联人不因你的拼死相救而不记恨你,德军士兵们对同伴的自杀表现得无动于衷,某些军官炫耀着自己对弱者的蹂躏,饱受空袭的普通民众变得麻木不已,深爱孩子的母亲们把眼泪挥在送孩子上列车、而不是控诉不义上……战争的疯狂已经将众人的心扭曲得不成样。     总的来说,雷马克的《无情战地有情天》和《西线无战事》,两者的叙事方式虽然不同,但却异曲同工,同样达到了反战目的,直视了人性的脆弱面。     纳粹上台后,实行(和谐字眼),对文化人进行(和谐字眼),许多文化人因(和谐字眼)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祖国,辉煌灿烂的魏玛影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毁灭。     雷马克因为宣传反战思想,被迫逃往国外(他的妹妹后来在战时因反对战争而被判处死刑)。导演塞克因其天才受到了小黄(戈培尔)的赏识,但为了保护犹太妻子,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国。     这两人只是德国本土受害人中的冰山一角,如果要列一个名单的话,它可以长到与我国的(和谐字眼)相比。从中你可以看到魏玛时代德国文化人的创造力、以及纳粹对德意志文明的破坏力。     可你要知道,用十几年的时间来破坏文化,不代表你只需十几年就能重新创造它,所以二战后德国电影的水平一落千丈,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恢复元气,极(和谐字眼)毒害之深一目了然。     有些人换了国籍,可他们依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雷马克和塞克就是这样。有些人留在国内,却干着卑鄙无耻的事,他们摧残着本国的文明,束缚着本国的思想,是文化上的卖国贼,戈培尔就是这样。     最后,就以《西线无战事》的一段名言来作结尾吧:     “这不是一次谴责,也不是表达内心的忏悔,更不是在描述一场冒险,对于那些经历过生死的人来说,战争绝不仅仅是冒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侥幸从战争中生还,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战争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9分 反战 德国
再见中国 (1978) 维基数据 TMDB IMDb 豆瓣
再见中国
7.1 (33 个评分) 导演: Shu Shuen Tong 演员: Chi-Lu Tseng / Hsiao-Ling Shaw
其它标题: China Behind / Zai jian Zhongguo
A group of Mainlanders flee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isk all to reach the adjacent British ‘haven’ of Hong Kong; yet what they find there is a far cry from their dreams of liberty.
2011年8月24日 看过
反映文革的影片,拍摄于1974年。影片虽然为彩色,但风格明显更接近于黑白片时代的表现主义。导演的拍摄技巧让人惊厥,看了下资料居然还是个低产导演,作品看一部少一部的类型……
9分
钢的琴 (2010)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钢的琴
8.4 (1058 个评分) 导演: 张猛 演员: 王千源 / 秦海璐
其它标题: The Piano in a Factory / 鋼的琴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王千源 饰)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张申英 饰)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秦海璐 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
2011年8月23日 看过
实在对桂林大叔无语,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把空闲花在制造钢琴这种浮于表面的努力上,很少跟女儿进行心灵上的交谈,还拉上一帮讲义气的朋友跟着一起发神经。相比之下小菊则天天陪女儿一起出去玩,给了物质和精神双重安慰,女儿会选谁不必说……从桂林摔木板钢琴的那个情节看,他并非一开始就没有胜算
9分 治愈系
藏獒多吉 (201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Bangumi
チベット犬物語 ~金色のドージェ~
7.2 (49 个评分) 导演: 小岛正幸 演员: 刘婧荦 / 阿兰
其它标题: The Tibetan Dog / 초원의 왕 도제
少年田劲的父母早年为了将西医带入藏地做出了无数的牺牲,由于无法适应高原的生活,田劲的妈妈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返回内地,爸爸拉格巴则在高原继续着他的事业。数年过后,妈妈病故,无依无靠的田劲来到高原寻找爸爸,然而心中却藏着无数的怨恨。拉格巴终日忙碌行医,任凭儿子自行学习牧羊。某天,田劲遭到狗熊的威胁,幸亏一只金色的藏獒相助,后来更因种种机缘让他与这只名叫多吉的藏獒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与此同时,草原上出现了专门残害生灵的恶魔,牧民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
本片根据杨志军的小说《藏獒》改编,由中日两国联合制作,日本著名漫画家浦泽直树还担任了人设和导演的工作。
2011年8月23日 看过
中文配音颇为出色,主题曲也很不错。漫画家颜开评价本片“没想到中国题材和日本画风可以结合的那么好,电影超越了我的期待。”这也是我的观后感。
9分 动画 治愈系
红领巾 (2011) TMDB 豆瓣
红领巾
7.6 (165 个评分) 导演: Ge Xiang 演员: Chi Chi / Qinghong Zeng
Zhang Xiaoming is grandson of a Korean War hero. Due to morning reading comics peep at the same table as the captain discovered and reported teacher confiscated his red scarf. Then Zhang Xiaoming pride was badly hit, everywhere frowned upon and is considered losers. Later, he was later informed that the class teacher is a lot of red scarf, called to the playground left standing. Zhang Xiaoming coerced during the school bully, was forced to climb the flagpole, the flag fell accidentally grabbed the injured. Teacher went to the hospital for criticism and education, after Zhang Xiaoming know the father is the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teacher immediately corrected himself, his father's face in front of Zhang Xiaoming praise. Later, Zhang Xiaoming is portrayed as heroic and deserving protect the flag, not only took back the red scarf, which they also won in class red flag. But Zhang Xiaoming so the state has not changed, still morning reading comic books when, at the same table again snitch captain. But this time the teacher not only did not criticize Zhang Xiaoming, a captain who actually ripped off the red scarf, saying not concentrate on reading, and accused him of slander "protect the flag guards" Zhang Xiaoming. At this time Zhang Xiaoming's face evil smile
2011年8月21日 看过
虽然开头很那个,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它是神作……咳咳咳,片中有些剧情可是我的亲身经历,比如被老师说“你配戴红领巾吗?”
9分 喜剧
凶手就在我们中间 (1946) 豆瓣
Die Mörder sind unter uns
7.7 (6 个评分) 导演: 沃尔福冈·施多德 演员: 恩斯特·威赫姆·博彻特 / 海蒂嘉德·纳福
其它标题: Die Mörder sind unter uns / 刽子手就在我们中间
苏珊娜于二战后返回从集中营回到已成废墟的柏林,却发现她的公寓里住了其他人,即汉斯•默滕斯医生。他被战争弄得消极不堪,酗酒成性。苏珊娜叫他离开,但对方不想走,于是他们在苏珊娜的公寓里合住起来,甚至开始对彼此产生好感,直至相爱。这稍稍鼓舞了默滕斯,然后他得知布吕克纳上尉还活着,并且就住在柏林。布吕克纳上尉在二战中是他的头头,他在圣诞节那天曾经下令杀害一百多条无辜性命,包括许多妇女和孩子……
该片位列最伟大的一百部德国电影第六位。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东德早期的作品,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斯大林主义,风格方面更接近魏玛时代。前半部有点闷,但仅凭后半部就值得我打一个高分(在此感谢晚安和翻译人员)。影片原定的结局是枪杀刽子手,但剧组后来接受了苏联官方的建议,于是修改了结局。
9分 反战 德国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 特別編 (2010)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 特別編
9.2 (5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由苍树梅老师创作的四格漫画「向阳素描」,在新房及SHAFT的制作小组合作下,围绕向阳四子由乃、小宫、寻及沙英展开的动画在今年年初已经顺利播放了第三季,并一如以往四子的萌力在动画中大放异彩,成为值得推介的作品。向阳的故事是讲述向往着美术班的由乃,在离开父母后住进一间名为“向阳庄”的宿舍,并遇上形形色色的人。向阳庄以怪人群聚而闻名,因此每天都过着手忙脚乱的生活。而在第三季中,向阳四子升了一个年级,也出现新的学妹乃莉及小荠,向阳庄的六个房间第一次住满了人,变得非常热闹。而照着前两季动画的传统,第三季动画终于决定了特别篇的制作。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特別編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特別編
8.4 (5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一位憧憬山吹高中美术科,并以优异的成绩入学的少女悠乃。因为家中离学校很远,而住在学校校门前的公寓「向阳庄」。住在隔壁的是同学年的同学宫子而在各自房间正下方的是学姊寻&沙英。因为聚集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艺术家,使的每天都有奇怪又混乱的事情发生。因同住在向阳庄而变得熟悉的这四人,日常生活中又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2季的SP(一共3集,包括1集EX和2集特别篇),画面改为16:9。
9分 动画 治愈系
向阳素描OVA (2007) 豆瓣
ひだまり スケッチ 特別編
9.2 (5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片名】阳光素描
【内容介绍】
故事的主角ゆの进入了一直憧憬的私立山吹高校美术科.
离开双亲,ゆの住进了学校前面的小公寓山吹荘,在那里遇见了同学宫子,前辈沙英和ヒロ
山吹荘一直以住着怪异的美术家而闻名,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混乱的情况.但是,虽然对不习惯的生活有些困扰,但是有着温柔的伙伴的陪伴,ゆの正不断地想自己的梦想迈进
【STAFF】
TBS 木 / 25:25 BS-i : 01/25 24:30~
MBS : 02/24 26:25~
CBC : 1月日时未定
原作 : 苍树うめ / 総监督 : 新房昭之
シリーズディレクター : 上坪亮树 / シリーズ构成 : 长谷川菜穂子
キャラデザ・総作监 : 伊藤良明 / アニメ制作 : シャフト
【官方网站】
向阳素描×三颗星 (2010)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
8.0 (6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 石仓贤一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漫画家苍树うめ的生活逗趣四格连载《向阳素描》,曾经在2007年、2008年陆续推出同名TV版以及续编《向阳素描×365》。由于剧情欢乐温馨,所以在播毕之后仍引起不少回响。官方为了回应观众们的热情,曾经宣布将在10月17日、20日分别播出上下集的《向阳素描×365 特别编》,如今又确定将制播第三期《向阳素描×☆☆☆》,续作完全沿袭了《向阳素描2》的原班人马,根据监督新房昭之表示,第三季动画将会基本维持第二季的基调,在一些剧情需要的地方多加深入。目前本片的首播时间尚未敲定。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3季《三星》12集TV+2集SP。画面比例更改为16:9(主角增加到六人,有几集提到中国元素……)
9分 动画 治愈系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2008) 豆瓣
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
8.5 (8 个评分) 导演: 新房昭之 / 尾石达也 演员: 阿澄佳奈 / 水桥香织
故事发生在著名的山吹高中美术系,单纯善良的少女由乃(阿澄佳奈 配音)一直希望能够成为这里的学生,如今,身着山吹高中校服的她总算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因为家离学校很远,由乃不得不在学校附近寻找可以居住的宿舍,就这样,她来到了向阳庄,在这里,由乃会遇见怎样有趣的朋友们呢?
活泼可爱天然呆的宫子(水桥香织 配音)、个性温柔但发起火来超级可怕的寻(后藤邑子 配音)、正直刻苦的沙英(新谷良子 配音),在向阳庄里,住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又特立独行的住客们,在她们的围绕之下,充满了趣味和意外的日常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
2011年8月16日 看过
第2季《X365》13集TV+1集EX+2集SP。画面相比第1季有所提升(本季的第1、7集为整个故事的开始)
9分 动画 治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