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寡头 豆瓣 Goodreads
The Oligarchs: Wealth And Power In The New Russia
7.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霍夫曼 译者: 冯乃祥 /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一书记录了后苏联时代新富阶层的崛起。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一直到普京上台初期,几个最为瞩目的寡头引领俄罗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险峻试验。
从权力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媒体大王古辛斯基、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银行巨头斯莫伦斯基、青年改革家丘拜斯到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这些寡头化身新秩序的建筑家和鼓吹者,反过来操纵旧制度,推动了财富与权力的联姻。在寡头资本主义走向巅峰之时,他们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石油、电力、冶金和金融业,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媒体,操纵着舆论。
时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站长的戴维•霍夫曼亲身见证了这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他参考了大量新闻报道、历史资料和纪实文献并与当事人多次面谈,将新俄罗斯政治权力架构和寡头之间的复杂关系条分缕析,生动详细地讲述了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 豆瓣
Russia's Path from Gorbachev to Putin: The Demise of the Soviet System and the New Russia
作者: [美]大卫·M·科兹(David M.Kotz) / 弗雷德•威尔(Fred Weir) 译者: 曹荣湘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是《来自上层的革命》的修订本和增补本。内容涵盖了从1917年苏联政治体制的确立,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并走向资本主义,再到21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呈现重要变化等各个关键时期。作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作了独到的解释,对叶利钦和和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经济社会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展望并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的走向。《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对研究苏联和当代俄罗斯的历史、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耳语者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Whisperers: Private Life in Stalin's Russia
8.8 (78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毛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斯大林时代(1924—1953)既是一个全面控制时代的开端,也是它的高潮时刻。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既恐惧政治权力,又对它无比崇拜。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耳语者”——或藏身于角落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或暗中迎合,成为向当局告密的举报人。许多关于苏联的历史著作都聚焦于恐怖的外 在现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杀害,却几乎没有人关注普通的苏联人过着一种怎样的私人生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所关注的正是最为广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灵,是第一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尽管在书中几乎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语者》并不讲述斯大林本人,讲的是,斯大林主义如何渗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本书也并不试图解说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兴衰;只想解释警察国家如何在苏维埃社会扎根,让数百万普通百姓卷入恐怖制度,或是沉默旁观者,或为积极合作者。正如俄罗斯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格夫特所说,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遗产,既不在于国家结构,也不在于领袖崇拜,而在于“潜入我们内心的斯大林主义”。
而对于这一切,我们绝不陌生。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先知三部曲(全新插图修订本) 豆瓣
The Prophet Armed: Trotsky 1879-1921;The Prophet Unarmed: Trotsky 1921-1929;The Prophet Outcast: Trotsky 1929-1940
8.3 (6 个评分) 作者: 【波】伊萨克•多伊彻 译者: 王国龙 / 周任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2
这部巨著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详尽的托洛茨基传记,由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所著。作者依据大量丰富、可靠和翔实的资料,并结合作者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亲身体会,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了托洛茨基作为革命家、理论家、流亡者,直到在异国他乡被刺杀的一生,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鲜活而带有悲剧色彩的托洛茨基。全书共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
《武装的先知》追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求学经历和革命活动,从孟什维克转变为布尔什维克的过程,在1905年革命中的作用和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参加和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的历史和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国内和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间或叙述和分析了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形成的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以20世纪30年代欧洲政治地图和苏联国内政治形势为背景,介绍和分析了托洛茨基在流亡过程中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著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20世纪重要的政治传记之一。
——英国《每日电讯报》
对我来说,伊萨克•多伊彻三卷本的托洛茨基生平是这一年最激动人心的读物。毫无疑问,这部传记肯定会列入用英语写成的最优秀的传记之列。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格拉汉姆•格林
他(伊萨克•多伊彻)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准确、更详尽地讲述了这个故事。他的这部传记对任何一个对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是必读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A. J. P. 泰勒
(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养成了贯穿余生的对政治传记的热爱。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作为波兰共产党中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学徒,多伊彻通晓德语和俄语,熟知拉丁文化,又是个英语写作的能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更多地把苏联的历史保存在自己的政治记忆里,与他们相比,多伊彻则客观地评价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既想到它最初的宏伟,也预料到它后来的腐败。他从来就没有失去信心,认为1917年的革命动力终将从驾驭它的命运中恢复过来,并以自由而告终。
——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佩里•安德森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 豆瓣
58-10. Надзорны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рокуратуры СССР по делам об антисоветской агитации и пропаганде. Аннотированный каталог. Март 1953–1991
9.4 (10 个评分) 作者: (俄)埃德尔曼 译者: 方琼 / 唐福山 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1953—1991)(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努力,苏联反政府行动和镇压运动的历史,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研究。如果说,一方面,在文献中对斯大林恐怖运动的原因、性质和实质进行了辩论,另一方面——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历史的实践和思想方面也非常明确的话,那么,像从前一样,在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关于赫鲁晓夫时代的“反苏维埃的表现”以及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人民谋反的一段空白。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苏联的心灵 豆瓣
The Soviet Mind: Russian Culture Under Communism
8.4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 潘永强 / 刘北成 译林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有他呈交给英国外交部的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艺术状况的公文;既有对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描绘,也有他访问苏联后对苏俄文化的印象速写等等。以赛亚•伯林从身世与文化上都与俄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对俄国知识阶层有深刻的同情与了解,本书为我们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导读推荐:
我与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会面和谈话;对他们简直无法形容的生活和工作处境以及他们所遭受到的对待的认识;还有我得以和他们两人建立起来的私人关系甚至是友谊,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根本改变了我的观念。当我在出版物上看到他们的名字,或听别人提到他们的时候,我会生动地回忆起他们脸上的表情、举止和他们说过的话。直到今天,当我读他们的作品时,仍然能够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与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交谈》
俄罗斯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一旦他们获得自由,说不准他们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出现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并非没有可能,但目前我还看不到有任何迹象。邪恶终将被战胜,奴役正在走向灭亡,人类有理由为这一切而感到自豪。
——《不死的俄国知识阶层》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古拉格群岛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8.6 (11 个评分) 作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 钱诚 群众出版社 2015 - 8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实践自由 豆瓣
作者: 秦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 11
“高调再高,苟能律已,慎勿律人,高亦无害。低调再低,不逾底线,若能持守,低又何妨。”
为了约束行政权力,对强势一方的舆论监督实际上不能不依靠“有错推定”原则,即强势一方在公共舆论面前必须承担“无错举证责任”,如不能证明你无错,那你就被视为有错。换言之,强势者在舆论面前充当“被告”时不能要求弱势批评者承担有错举证责任。
产权改革本身只是一个设置交易权利(即“产权”本身)的过程。它所能解决的问题是确立所设置的交易权利的合法性与公信力,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降低交易费用”的问题。如果本末倒置,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理由损害权利设置的合法性,那就会给以后的公信力造成隐患,到头来可能是反而增加了交易费用。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自私的基因 豆瓣 Goodreads
The Selfish Gene
8.2 (80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卢允中 / 张岱云 中信出版社 2012 - 9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他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革命-後革命 豆瓣
作者: 賀照田 交大出版社 2020 - 2
提供認識中國崛起的不同視角
重新認識當代中國「革命—後革命」的歷史進程
作為中國大陸當代最重要的知識思想界參與者之一,賀照田先生在本書中延續並發展了他獨特的「知識-感覺」批判方法——「關鍵不在其經歷細節的代表性,而在於個人經歷後面的情緒感受的代表性,和把這情緒感受與時代歷史-觀念-教育結構直接辯證的整理問題的方式」。
賀照田先生談革命,並非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或主流歷史學通常著眼的角度討論,他關注的核心是革命中的「意識」、「無意識」問題。相比主流政治經濟學探討中國革命的政策、國際關係等客觀制度,主流歷史學探討毛澤東等上層政治人物的動向和自上而下的動員機制,賀照田則特別關注普通知識分子和老百姓的意識與感覺。
而本書中的「感覺」問題,包括且不限於個人與集體丶國家與社會丶歷史與當下、傳統與現代⋯⋯也就是在這種獨特的思考基礎之上,賀照田先生以史學的方法加以觀念、感覺的維度,嘗試重新梳理二十世紀中國的實踐和思想遺產。而作為近年思考成果的匯總,本書的寫作與思想亦與當今中國、世界現實緊密相關。閱讀本書,可以充分感受到思想對於歷史和現實的力量。
「實際歷史狀況常常是『病藥相發』,但在人們長期的認識意識中卻是『撥亂反正』,且這一『撥亂反正』意識對新時期的確立與展開有深刻的影響,對新時期幾十年中的眾多認知與思潮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它既是當代中國大陸諸多問題得以發生的重要意識背景,也是諸多思潮與知識的歷史-現實認知所以出現偏差的關鍵原因。相比,『撥正反亂』的歷史觀雖然也是對『撥亂反正』歷史觀的清算,但由於它是以對待歷史不夠深入、耐心為前提的,當然不能像更貼近當年『革命—後革命』實際歷史展開過程的『病藥相發』歷史理解意識,更能把我們導向更準確、深刻的歷史和現實認識。」──賀照田
「賀照田努力於客觀、精準掌握對象,但並不認為『歷史現場』和自己無關、外在於自己,反而認為如何認識歷史其實是現實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部分。就本書的主題而言,如何認識革命便是後革命時代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之一。」──鈴木將久
「我們會發現世界裡本來瀰漫了種種令人苦惱,甚至於讓人感到絕望的事情,但人類歷史這種狀況恰恰不應該讓我們拋棄理想⋯⋯我們毫無捷徑,從最困擾的地方開始思考問題才是深入現實、通往美好未來的捷徑⋯⋯在我看來,這是照田兄一貫的立場。」──李南周
◎序作者
鈴木將久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學系研究科教授)
李 南 周 韓國聖公會大學中國學系教授 韓國《創作與批評》季刊副主編
各界推薦
王智明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余敏玲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林淑芬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林載爵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發行人
施 淑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徐進鈺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陳光興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主編、《人間思想》繁體字版主編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楊儒賓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甯應斌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劉紀蕙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錢永祥 《思想》總編輯、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北韓 豆瓣
北朝鮮現代史
作者: 和田春樹 译者: 許乃云 譯 / 朱立熙 審訂 聯經 2015 - 6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北韓及俄國史權威和田春樹
細數七十年來北韓的掙扎與失落,揭開其六○年代後的神祕面紗
第一本揭露金氏王朝自建國以來,無限膨脹權力背後的政治祕辛
唯一自建國增補至金正恩時代的詳實歷史,
完整剖析金氏三代如何從朝鮮人民的革命同志神化為民族的父親
北韓又如何從熱血抗暴的革命國度成為孤立詭譎的冷戰化石
拋開片面零碎的新聞,完整了解周旋於中國、美國、南韓、日本之間的神祕政權
披露金正恩統治下的權力鬥爭,了解北韓獨一無二的「先軍政治」
作者和田春樹自1932年金日成參與滿洲抗日武裝鬥爭開始,論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韓戰、戰後之復興及社會主義的影響、金日成的主體思想與游擊隊國家的成立,乃至金正日統治期間,如何面對經濟危機、控制軍隊、並與蘇聯及中國建交。最後再討論北韓與美國、日本及南韓反覆無常的外交關係,以及金正日死後的北韓局勢。
《北韓:從游擊革命的金日成到迷霧籠罩的金正恩》特別之處在於,目前解讀北韓歷史的書籍,多半集中在1960年代以前的抗日建國與韓戰。進入1960年代之後,蘇聯、東歐、中國、越南、古巴的大使們會齊聚一堂做意見交換,但是無人對北韓擁有更深入完整的情報。而作者依靠朝鮮勞動黨的內部資料、舊東德大使館所藏的文件檔案,以及脫北者的證詞,才能建構完善這個孤立排外國度的政治局勢。更重要的是,作者為台灣中文版增補了分析金正恩時期政治局勢的篇章,從金正恩順利完成權力交替繼承,到他發射人工衛星與第三次核試爆而引起全世界的注目,更論及他整肅自己的姑丈張成澤,以掌控軍權並完成軍方人事的世代交替,可說是在片段新聞及脫北者的口述記錄外,唯一以嚴肅政治、史實的深度及廣度討論北韓現況的著作。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疯狂山脉 豆瓣
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6.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 [英] I.N.J.卡尔巴德 译者: 竹子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0 - 7
此书为H.P.洛夫克拉夫特经典作品《疯狂山脉》改编的图像小说。
“在某个瞬间,这幅场景所显露出的超越世俗的浩瀚魅力让我们屏息叹服……接着,隐约的恐惧悄悄地渗入了我们的灵魂。”
1930年9月,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的四名教授带领一支科考队伍,前往南极洲冰封的荒野采集矿物样本。驻扎营地后,他们发现了三块神秘的岩石碎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决定继续向西探险寻找新的样本。一路上,他们飞跃了高得离奇的巍峨群山、梦一般的神秘土地,仿佛穿过一扇大门通往了充满奇迹的禁忌世界,而那里掩藏着一个几乎超越人类理解范围的恐怖秘密……
H.P.洛夫克拉夫特的名篇《疯狂山脉》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极地探险的“英雄时代”里的故事,同时也为20世纪的科幻文学拉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20年2月18日 想读
春盏 豆瓣
7.6 (15 个评分) 作者: 廖伟棠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 6
诗人廖伟棠,写诗二十六载,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花踪文学奖及香港文学双年奖,是香港艺术发展奖2012年年度作家。
作者情诗首度结集出版,入选作品多为内地首次发表,此次精心制作,以飨读者:诗集精装,双色印刷,配有精美插图若干,书口三边扫红,并附赠廖伟棠摄影作品精美明信片。诗人、民谣歌手周云蓬作序,妙文推荐。这样一本情诗集,适合有情之人,于陌上花开之际,持而念之,可缓缓归。
(备注:本条目曾遭受“一星攻击”以及对内容简介的篡改,现已锁定)
廖伟棠的诗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思考,在他描述香港的时候,他以独特的风格构建着张力。——北岛
身为诗人,廖伟棠总是不可抑止他写诗的冲动与才华,所作所为莫不是为了写诗。——梁文道
廖伟棠总能够把我们的视觉经验引向人们通常所未觉察之处,在可见的视界里展现出一种不可见的视域。
在廖伟棠谦逊的方法中有着小型史诗的抱负。在某种意义上这曾是杜甫的方式,在途中写作,以时事入诗,做时代的见证人,记录着似乎是偶然的见闻,记录着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耿占春(著名文学评论家)
2020年2月18日 想读
早安,愚者。晚安,我的世界 豆瓣
おはよう、愚か者。おやすみ、ボクの世界
作者: 松村涼哉 / 竹岡美穂(繪者) 译者: uncle wei 台灣角川 2018 - 3
某個社群網站上的留言引發了話題。
一名高中生「大村音彥」支配並恐嚇勒索著好幾名國中生,累積金額多達三千萬圓──
而據說今晚,他終於動手將三名國中生打個半死。
「但我知道,這是差勁無比的謊言。因為,大村音彥是我的名字──」
大村在糟糕透頂的夜晚上演著逃亡戲碼。
他所掌握到的唯一線索,就是名為「榎田陽人」這個國中女生的存在。
四處逃竄的少年與步步進逼的少女。
當活在崩壞世界的他們相遇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真相便將揭曉。
接續著以壓倒性感動而蔚為話題的《其實,原本只要那樣就好了》,
眾所期盼的衝擊系列作第二彈。
本書特色
★活在崩壞世界的少年和少女,他們倆極致的幸福地獄即將開啟──
★真實刻畫網路世代的社群霸凌真相!
★眾所期盼的《其實,原本只要那樣就好了》衝擊性系列作第二彈!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米沃什词典 豆瓣
7.9 (22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 西川 / 北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2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8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人生回忆录,呈现20世纪历史文化广阔的精神地图。
1940年6月,29岁的切斯瓦夫·米沃什闯过苏军与德军四道防线,从维尔诺长途跋涉到纳粹占领下的华沙。半个多世纪流亡生涯之后,他才终于重返故乡维尔诺,一座“从童话中长出来的城市”。与自己的过去重逢,他回到一种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开始为各种历史人物事件登记造册,而不是谈论他 自己。
《米沃什词典》就是这样一件替代品。它替代了一部长篇小说,一篇关于整个20世纪的文章,一部回忆录。书中所记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网络中活动,相互阐释,相互依赖,并与20世纪的某些史实相关联。
《米沃什词典》是米沃什亲自经历与见证的20世纪。与他一起到过人间的天堂或地狱的人,几乎都已去了幽灵王国。本书是对那些灵魂的召唤,以文学这一永恒的纪念仪式,换取他们的片刻显形。他用词典这一相对客观、抽离、高度浓缩的形式,以平静、卓越的才智,将他的时代丰富层面的体验,浓缩为一个个充满高度智性和深沉情感的词条。
“我的20世纪是由一些我认识或听说过的声音和面孔所构成,他们重压在我的心头,而现在,他们已不复存在。许多人因某事而出名,他们进入了百科全书,但更多的人被遗忘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我,利用我血流的节奏,利用我握笔的手,回到生者之中,呆上片刻。” (切斯瓦夫·米沃什)
西缪尼·希尼——作为一个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伟大在于,他具有直抵问题核心并径直作出回答的天赋……他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拥有暧昧难言的特权,能比我们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
约瑟夫•布罗茨基——(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是最伟大的。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作为一位诗人和一位思想家,米沃什勇于跟他的敌对者共存,仿佛他已告诉自己:要存活于这个时代,只有通过吸收它。
约翰•厄普代克——(米沃什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但令我们琢磨不透的巨人。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米沃什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揭露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处境。”
作品看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之书——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的一生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称其为“20世纪最重要与最恐怖事件的目击者”,本书是米沃什进入生命最后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吸收他的时代的美好与糟粕,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与博学诙谐写就的人生之书。
★比《被禁锢的头脑》更为深邃广博的精神地图——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米沃什以《被禁锢的头脑》的作者而知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更多人才知道他是一位世界级的大诗人。米沃什说,他用几本书(《被禁锢的头脑》、《权力的攫取》等)履行自己的义务之后,便不在继续往前走,因为“意识到另一重召唤”,深知自己必须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写作。《米沃什词典》展开了米沃什深邃广袤的精神地图,揭示其创作与反叛的源泉。
★为20世纪历史文化立传,以文学作为永恒的纪念——米沃什为其开列词条加以描述的人物、事件、地域、主题,在《词典》中呈现为一幅幅难忘的素描,充满生动细节与敏锐判断:将波伏瓦、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弗罗斯特、爱德华•霍珀、阿瑟•库斯勒……置于审视之下,接受回忆的召唤,对更广泛的主题进行反思,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米沃什本人独特迷人的自画像。
★针对偏僻典故细致加注,呈现20世纪“另一个欧洲”——作者回忆庞杂渊博,记述旁征博引。关于波兰、东欧的历史文化知识、人物背景典故,本书针对那些既不熟知于英语世界,对国内读者也颇为偏僻的,增加大量注脚,并添加“词条检索目录”,附录完整“米沃什年表”及“主要著作年表”,并收入作者早年珍贵照片,以飨读者。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事实即颠覆 豆瓣
Facts Are Subversive
7.5 (8 个评分) 作者: [英] 蒂莫西·加顿艾什 译者: 于金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蒂莫西•加顿艾什最新一本融历史研究与新闻报道于一体的文集,收入作者2000—2009年发表在《纽约书评》、《卫报》等媒体上的文章。作者追踪世界大事,从东欧的“橙色革命”、英国与欧洲及欧盟关系的演变,到伊斯兰主义的兴起、“9•11”、美国大选及反恐,再到缅甸、伊朗等非西方国家的新动向,其足迹几乎遍及全球,深度挖掘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当下事件的报道以历史的深度,并赋予它们文学化的表达,同时探讨作家与事实的关系。本书集中体现了加顿艾什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武器浮生录 豆瓣
Use of weapons
7.0 (5 个评分) 作者: (英)伊恩·M.班克斯 译者: 雒城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一代科幻宗师溘然长逝,留下“文明”千古绝响!
“文明”系列扛鼎之作!
班克斯最天才、最黑暗、最虐心的科幻神作!
全美幻迷票选有史以来百佳幻想作品之一!
“文明”是一个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星际乌托邦,科技发达、文化鼎盛,是银河系中首屈一指的势力。这个高级文明有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表面鼓吹和平中立,暗中时常干涉其他星球的事务,引导他们向自己靠拢。为了不玷污自己的手,“文明”特情局从边缘世界招募了许多佣兵来干这些“脏活”。
前佣兵扎卡维已隐居多年,此番受到特情局的胁迫和诱惑,不得不再度出山,处理一起棘手的星际派系争端。主人公在任务中遭到追杀,命悬一线,而他的思绪始终沉浸在回忆中,一丝一缕地追溯自己布满伤痕的黑暗过去……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去年是个好年吧 豆瓣
去年はいい年になるだろう
7.5 (8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本弘 译者: 程兰艳 新星出版社 2012 - 9
极具实力的日本科幻代表作家 山本弘 最新力作
一举夺得日本科幻最高奖“星云奖”
如果911事件没有发生
如果美国也没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
如果本拉登和萨达姆现在还活着
印尼海啸也几乎没有伤及人类
被改变的历史,也许依然是真实的历史
其实,我们可能只是存在于无数个平行宇宙中最微不足道的那个
通过时空溯流,五百万自称“保卫者”的智能机器人从24世纪穿越到2001年9月11日,他们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阻止911事变,并且迅速瓦解全世界各国的军事力量。世界的历史被他们彻底改写。
科幻作家山本弘则成为了他们在地球上几万个代言人之一,并在与美女机器人“卡伊拉211”的 交往中,诞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同时,他收到了大量来自未来的自己所创作的书稿。在家庭与情人、原则与利益之间,他会作出怎样的抉择?
本书获2011年日本“星云奖”长篇部门奖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逃生背包 豆瓣
Build the Perfect Bug Out Bag: Your 72-Hour Disaster Survival Kit
作者: (美)克里克·斯图尔特 译者: 苏健 / 李庆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3 - 1
美国防灾专家倾力打造末日求生第一书!
亚马逊求生类畅销书排行榜NO.1,好评如潮。
特别附赠:
灾难逃生掌中手册
逃生背包装备完全清单
灾难近在咫尺,早做准备
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至事后追悔莫及。
----------------------------------- -----------------------------------------------------------------------
本书能为你提供:
☆ 逃生背包全流程打造攻略 从头至尾,面面俱到。
☆ 背包物品装备超详尽清单 分门别类,无一遗漏。
☆ 300余幅实拍照片清晰示范 物品用途,一目了然。
☆ 数十条求生小贴士传授经验 独门妙计,巧化危难。
☆ 特别策略教你应对常见灾难 见招拆招,逢凶化吉。
-----------------------------------------------------------------------------------------------------------
本书是由美国防灾专家精心编写的自制逃生背包指南。
地球危机时代来临,灾难步步逼近!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难随时都有可能不期而至,无情地将我们推入最严酷的生存困境。此时,一个精心筹备的“逃生背包”就是你的救命稻草!它能在危机四伏的灾难逃生中拯救你的生命,助你平安度过灾难自救的黄金72小时。
在书中,作者从头至尾、细致入微地为我们讲述了该如何打造一个在危急关头靠得住的逃生背包。作者不仅给出了一个完整详细的逃生背包物品清单,还对每一件物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做出了详尽的解释。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句句皆为作者在多年户外生存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之谈,极具参考价值。本书在美国一经出版,就飞速攀升至亚马逊逃生类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在万千读者中好评如潮,是每一位面临灾难威胁的人必备的救命手册。
-----------------------------------------------------------------------------------------------------------
克里克很精明地集中讨论一个很细小的话题:逃生背包。他对逃生背包的讲解极其全面细致,怎样选择正确的背包类型,怎么组织安排背包中的物品,要带什么类型的照明和通讯设备等等,每一个可能的角度他都考虑到了。
——survivalmom 美国知名求生博客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上帝眼中的微尘 豆瓣
The Mote in God's Eye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拉里·尼文 / (美)杰里·波奈尔 新星出版社 2015 - 5
若遭遇非人类智慧生物,必须假设对方有敌意。
——第二帝国太空海军章程/第一次接触
铁血硝烟,人类跨越宇宙的星际探险之路!
波浪诡谲,外星智慧文明的初次发现之旅!
未来,人类拥有了能跨越星海的技术,组建了庞大的星际帝国。然而茫茫宇宙虽大,人类却一直没有发现可以与自身媲美的 外星智慧生物,直到......
第二帝国战舰麦克阿瑟号拦截了一架来自微尘星的探测器,由此揭开了人类与外星智慧生物第一次接触的序幕。海军官兵、商人和科学家们组成了一 支科考队,他们各怀心思,一同前往微尘星系的探险。
面对恶劣的太空环境、残酷的政治博弈以及诡异莫测的外星生物,人类会有何收获,又能否全身而退?
美国科幻作家协会大师奖得主拉里·尼文力作!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票选有史以来百佳幻想作品!
2020年2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