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泰戈尔诗选 豆瓣
作者: [印度]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译者: 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这本诗选收入诗人的四部诗集。《故事诗》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吉檀迦利》是宗教抒情诗,它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的宗教哲学思想;《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园丁集》则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细腻而含蓄地表现出恋爱中的种种情绪。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一千零一夜 豆瓣
作者: 佚名 译者: 纳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总集,来源于古代波斯和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口头文学,后经文人的辑录加工,整理成书。其故事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波斯故事集《一千个传说》,这些故事是全书的核心;第二部分是十至十一世纪在伊拉克创作的;第三部分是十三至十四世纪在埃及创作的。全书到十六世纪时形成目前的规模。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堂吉诃德(上下) 豆瓣
作者: [西班牙] 塞万提斯 译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3
没落绅士堂吉诃德因为阅读骑士小说入迷,企图仿效古老的游侠骑士生活。他拼凑了一副盔甲,骑上一匹瘦马,第一次出游,受伤而归。第二次他找了邻居桑丘•潘沙做侍从,一同出游,干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把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城堡、把羊群当作敌人……最后差点丧命,被人救护回家。第三次出游时,主仆二人又遭遇了不少惊险之事。最后,堂吉诃德被扮成骑士的邻居参孙打败,回到家中,一病不起,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
小说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描绘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莎士比亚喜剧选 豆瓣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4
这本喜剧集收入了莎士比亚最脍炙人口的五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和《第十二夜》。作品中洋溢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精神,充满对人、而非神的赞美和信心。人的个性、追求、尊严得以彰显,真挚的爱情得到歌颂,民主平等的精神初见端倪。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大同小异,多贯穿着一条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主线,同时又以笑声为武器,讽刺社会陋习偏见,揭露人性中的可笑与可鄙,是以散发出永不褪色的魅力。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罗生门 豆瓣
9.5 (6 个评分)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文洁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5
本书收录芥川龙之介的二十七部短篇小说。其中《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竹林中》取材于《今昔物语》等日本古籍。《罗生门》和《鼻子》的主题是揭露利已主义在社会上的风行。《地狱图》写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为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献出了女儿的生命,并指出暴君把人间变成了地狱。《竹林中》堪称芥川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一九五〇年被改编成电影《罗生门》,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芥川的短篇小说,从题材到形式,每一篇都独具匠心,不落窠臼。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就翻译了芥川的《罗生门》和《鼻子》,另外一些短篇小说也相继引进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性的经典。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 豆瓣
breaking mad
6.5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娜·威廉姆森 / [英] 瑞塔·纽厄尔 译者: 高源 北京日报出版社/阳光博客 2019 - 8
和你一样焦虑的人可能多到超乎想象!他们每天都被这些困惑折磨——
就是睡不着觉,该怎么办?
面对社交场合紧张焦虑,我该如何破解?
总是丧丧的,提不起精神怎么办?
为什么焦虑偏偏找上了我?我做错了什么?
孩子也会焦虑吗?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焦虑情绪?
……
本书作者安娜•威廉姆森本是英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十几年前普通的一天,正当她像往常一样,为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忙碌时,她的情绪突然崩溃了……她甚至花了六个月时间才弄明白,将人生列车突然推出正常轨道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焦虑症。从那以后,安娜的“脱轨人生”走向了新的方向。现在她不仅走出了焦虑的低谷,更取得了NLP高阶执行师的资格证书,成了一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
在这本书中,安娜以患者和治疗师的双重身份,记录了自己十几年间应对焦虑情绪的经验和体会。从识别焦虑的症状,到应对失眠或社交焦虑,安娜都一步一步地提供了切实和直接的指导,给出了多种处理方案,帮助焦虑型读者逐渐克服焦虑,建立自信。
每一章的最后,临床心理学家瑞塔•纽厄尔博士也为读者提供了易于操作、切实可行的专家指导,帮助大家正确看待焦虑,找回从容的生活。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中国食辣史 豆瓣
7.4 (39 个评分) 作者: 曹雨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6
★★★
学术顾问: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
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丛书名;
红点奖设计师顾瀚允亲自操刀,诠释大气装帧。
……………………
◎ 编辑推荐
★ 本书展现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是学术研究之成果,也是面向一般大众的科普读物。
★ 装帧设计精美,并采用了封面压凹、烫金工艺。封面由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字,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
◎ 内容简介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是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语境下。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时间的秩序 豆瓣
The Order of Time
9.0 (153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 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全新力作。
◆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在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倾情朗读,有声书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
◆《时代》《自然》《卫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等10余家媒体好评推荐。
◆精美装帧,相同开本,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的唯美设计。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中性 豆瓣
Middlesex
作者: [美]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 译者: 主万 / 叶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8
★ 当代经典史诗巨著 两性人之特殊视角
★ 纵横古今、纤毫毕见地探索人性玄机
★ 荣膺2003年度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 BBC评选为21世纪最伟大的12部英文小说
-
主人公美籍希腊裔人斯蒂芬尼德斯“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在底特律,那时她是个女婴;第二次是19 74年在密执安州,那时他成了个十四岁的男孩。按医学报告,她/他是个罕见的“两性人”,但是她/他的宿命,或者说人类共同的宿命是:必须选择一种人生,或者是“他”,或者是“她”。
这是一本如同史诗一般气势恢弘的巨著,书中主角“卡利俄帕”与九位缪思女神之一同名,那位女神司掌的正是史诗。故事以一个希腊家庭三代人为背景,他们从小亚细亚一处能俯瞰奥林比斯山的小村落逃难到漫天烟尘的底特律,见证了这个汽车城的光辉岁月,经历了1967年的种族暴动,最后来到密歇根州一处名为格罗斯角的郊区。少女初长成的卡利俄帕,却发现自己生理上的发育比其他女孩慢很多,丑小鸭迟迟未能变成天鹅。而且,卡利俄帕在情感上的偏好也是喜欢同性好友,难道这真的只是源于女校的同性情谊,或是有某种深层的原因,就像她体内潜藏着的番红花一样,正在蠢蠢欲动?一次意外事件解开了卡利俄帕的身体之谜,把“卡利俄帕”变成“卡尔”,也揭开了源自祖父母甚至更为久远的家族祕密。
沿着家谱溯流而上,追寻横亘在两个大陆数百年的基因宿命,这个回溯,不仅是身体的、一个人的存在上的,也是文学上的。这一切令《中性》同时彰显出男与女、悲剧与喜剧、古典与后现代的双重面目。
以两性人之特殊视角,以集大成之文学技巧,铺陈一个希腊裔家庭在美国历史长河里的命运遭际,讲述一位青春期少年艰难的自我身份认同过程,纵横古今、纤毫毕见地探索人性玄机。
.
我经常描写一些有点怪诞的事物,我还总让这些事物变得不再奇怪……当你读到这个故事时,你会觉得变成一个两性人是我们大家都有可能经历的事,这种感觉和大家在青春期以及成长的感觉非常近似。我认为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故事,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经历。
——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
.
◎ 评论推荐:
这是一本迷人的小说。尤金尼德斯花了九年写成这本书,每一分钟都值得。
——《追风筝的孩子》作者 卡勒德·胡赛尼
底特律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伟大小说了。都柏林是从詹姆斯·乔伊斯那里获得的……底特律也从它本地生的孩子尤金尼德斯那里得到了。
——《底特律自由新闻报》
《中性》有两面:一面是喜剧,一面是悲剧;这本小说把卡尔长大成人的故事变成一首喧嚣的史诗,把性别错置和家族秘密处理得既有趣又悲伤。
——《纽约时报书评》首席书评人 角谷美智子
《中性》,是一本极为丰富、规模宏大的小说——成功是它应得的礼赞。
——拉什迪 《纽约杂志》
《中性》是一本非常奇妙的小说,将会一再地令你惊奇。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乔纳森·法兰岑
不管你期待什么, 《中性》都能令你惊叹……一首混杂的史诗……一种驱使你在一天内读完,然后再读一次的书。
——乔纳森·萨佛朗·福尔《炸弹》
这本书的长度感觉上就像它的作者的手臂那样延伸得老远老远,把更多人物、更多生命都包含其中……但是它大部分是一件好奇、想象力与爱的伟大壮举。
——劳拉·米勒《纽约时报书评》
尤金尼德斯探讨了人类最伟大的奥秘——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从哪儿来——并且刻画了一个尽量既启发人心又超越现世的故事。
——《洛杉矶时报书评》
《中性》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国小说……尤金尼德斯创造了一首活力十足、能量极高的喜剧史诗。一下就非常易读、能理解,且动人,《中性》成了少见的文化混血儿,一本令评论家惊叹的引人入胜之作。
——《今日新闻报》
尤金尼德斯做了一件如此出色的工作,捕捉了同化的讽刺和交易,使得卡利俄珀进化成卡尔的过程一点也不觉得突兀,令我们对这个转化过程感同身受。
——《匹兹堡邮报》
《中性》似乎又是一个企图囊括20世纪所有新闻事件的“记者式野心”的牺牲品,另一方面,这当然是小说而非报纸,它时常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动人的、好笑的,同时又深具人性的作品。
——詹姆斯· 伍德《歇斯底里现实主义》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中性》的迷人程度鲜有匹敌,它代表着“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在作者立场与读者立场之间所能找到的最佳位置——那个经过精确计算的平衡点。尤金尼德斯多半对于对称和均衡有深深的执念,因为像《美》那样的对称结构,在《中性》里不是一个,而是一打。
——黄昱宁《歇斯底里简史》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 豆瓣
Presque toute la vérité sur les lutins
8.5 (8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洛蒂尔德·德拉克罗瓦 译者: 张迿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9
怎样才能拥有一只小精灵?
小精灵们都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小精灵们睡觉吗?读书吗?工作吗?
一本关于小精灵的百科全书,一本小精灵驯养指南,带你走进小精灵的世界,了解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
♦ 编辑推荐
◎ 一本小精灵百科全书与驯养指南。
给所有对小精灵感到好奇,想要了解、拥有一只小精灵的孩子和大人。
◎ 以幽默风趣、童真可爱著称的绘本作者。小精灵世界的称职导游,为你讲解小精灵的历史与现状,小精灵的日常生活与不为人知的秘密。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敢探求。
◎ 图文活泼可爱,内容丰富。包含艺术、文学、数学、物理……方面的小知识以及425顶尖顶帽、206把白胡子、213棵蘑菇,在阅读中发现乐趣!
♦ 内容简介
关于小精灵这一神秘族群,我们都怀有各种各样的好奇。
小精灵的个头为什么这么小?为什么小精灵都是尖耳朵,留大胡子,戴尖顶帽?小精灵为什么痴迷蘑菇?小精灵的工作是什么?它们下班回到家后又做什么呢?
你会在这本书里找到425顶尖顶帽、206把白胡子、213棵蘑菇和几乎所有你一直想知道的关于小精灵的真相。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江南三部曲 豆瓣
7.9 (7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8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最高票获奖作品
《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曲正式合体,全新修订典藏版
★ 格非代表作,从构思到定稿,历时十七年
★接受生活的糟糕,但拒绝命运的安排
先成为无用之人,再成为你自己
写给每一个倔强地想要活得更好的人
写给每一段琐碎细微又无法放弃的人生
★ 见真情,见生死,映照 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承续古典文学气脉,典雅笔意与先锋笔法完美相遇;多线结构,筋络相连,意境寥远,真正属于中国的身段、腔调、结构和叙事,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江南》以深情、内省与悲悯,唤起了中国人心中的灵魂之乡,花家舍。在江南这片山水间,一个家族五代人跨越百年,在时代的大潮中往复于清醒与迷茫,逐梦与破碎,终越不过俗世伦常、儿女情思。一曲恢弘冷艳的史诗,映照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江南》里的花家舍,就是《百年孤独》里的 马孔多,《白鹿原》里的白鹿原
……………………………………………………………………………………………
三个老实人,三个疯子
三段爱情,三个时代
从清末民初直至当下欲望都市,一个家族跨越百年
在荒诞中奋斗,在飞蛾扑火中轮回
梦起于花家舍,梦尽于花家舍
一曲恢弘冷艳的史诗
映照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第一部 人面桃花
“她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花间迷路的蚂蚁。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卑微的,琐碎的,没有意义,但却不可漠视,也无法忘却。”
新娘秀米出嫁途中,被绑架到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与花家舍隔岸相望。秀米以为自己误入世外桃源,却不曾想跌进了血雨腥风的土匪窝。神秘表哥离开前留下一本日记,解开了秀米心中的疑惑,也埋下了一个萦绕不去念头:这花家舍要是落到我的手里,保管叫它诸事停当,成了真正的人间天国。
第二部 山河入梦
总有一些脆弱的人,用天真与激情,支撑着我们那些高贵的理想。
大家都说梅城县县长谭功达是个花痴,身上有股贾宝玉的呆气。一场暴风雨冲垮了谭力主修建的水坝,也把他的县长职位和他的爱情一起冲走了。花家舍成了他的流放地。心上人姚佩佩从此孤身一人逃亡荒野,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将一封封信寄到花家舍,也把悲剧带到了两个人的身边。
第三部 春尽江南
“我们其实不是在生活。连一分钟也没有。我们是在忙于准备生活而成天提心吊胆。”
诗人谭端午终于和律师妻子离婚了,他来到了度假胜地花家舍。“你只要有钱,在这里什么都可以干。甚至可以做皇帝!”前面的舞台上上演着奶奶秀米的革命故事,后面的月亮门洞前为白金会员竖起“游客止步”的牌子。谭端午一脚试探着踏进灯影绰绰的高端俱乐部,一面焦切地等待着QQ上闪动起前妻的头像。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豆瓣
作者: [美国] 亚历克斯·哈里 译者: 郑惠丹 译林出版社 1997 - 6
《根》更突出了美国黑人精神上所受的虐待,那种失去了人的尊严而给心灵带来的痛苦,经过二十年的探索, 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他把这一过程写在了小说的最后部分增加了此书的纪实色彩。 这部书不仅挖掘了美国黑人之根,也必然触及美国白人之根。
2019年8月30日 想读
哈德良回忆录 谷歌图书 豆瓣
Mémoires d'Hadrien
作者: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译者: 陈筱卿 东方出版社 2002 - 10
哈德良回忆录,ISBN:9787506016254,作者:(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著;陈筱卿译
2019年8月30日 想读
中国文学史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讲述 / 叶龙 记录整理 天地出版社 2016 - 3
这是一本最好的中国文学入门书。
书中保留了钱穆先生授课中最鲜活的口语表达,也留存了许多神来之笔。
全书31章,从诗经一直讲至明清章回小说,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脉络。
或许并不是“理想”的文学史,或许并没有严谨到可用作教科书,但它有活泼的生命力、有效治学的方法、令人眼睛发亮的顿悟。
一本好的书,它本身只是起点,它可以让读者从起点出发,向知识更远更深处独立前进,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是这样的书,它是启发者,点燃许多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让人忍不住去阅读和思考它所提及的作品和知识。从此种意义上,它超越了那些严肃严谨的文学史。
2019年8月30日 想读
共同体的焚毁 豆瓣
The Conflagration of Community: Fiction before and after Auschwitz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J.希利斯·米勒 译者: 陈旭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7
◆ 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
◆ 以文本细读探究卡夫卡的作品如何预言了奥斯维辛,文学如何言说、记忆种族屠杀浩劫,以及深陷“后9•11”政治危机的世界将何去何从。
◆ 二十世纪“共同体的焚毁”湮没了超过六百万的生命,也泯灭了某种田园诗化的历史意识的欢腾。在米勒笔下,文学以言行事,冲破阿多诺立下的写诗禁令,见证策兰曾言及的不可见证之事,并由此指引我们从记忆走向行动。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极端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 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点,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
2019年8月30日 想读
邦查女孩 豆瓣
9.3 (45 个评分) 作者: 甘耀明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11
拥有七个名字的少女遇上只跟树说话的青年
纯真爱情、乡野传奇、山林浩劫
横扫台湾文学界所有大奖
莫言评价“如此文笔可惊天”
...................
◎ 编辑推荐
☆《邦查女孩》是台湾七〇后代表作家甘耀明突破《杀鬼》的又一代表作。从《杀鬼》、《邦查女孩》到《冬将军来的夏天》,甘耀明以三个长篇将台湾近百年的历史重新描绘了一遍。甘耀明曾获得台湾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奖,被认为是台湾文坛“新乡土”的代表人物,作品风格多元、写法多变,擅长想象力纷呈的奇幻描写,刻画现实的细腻笔法,闽南、客家、外省、原住民的文化元素混用,有“千面写手”的美誉,也得到莫言“如此文笔可惊天”的赞赏。
☆《邦查女孩》2015年在台湾出版以来,横扫台湾所有重大文学奖项。作者为写作此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多次前往故事所在地,台湾东部的林田山,搜集各种原住民神话、地方乡野传说,采访当地的伐木工、消防员、小火车司机、酒保,攒聚了关于伐木林场运作、工寮生活、流笼运输等深厚的知识量,因此能像信手拈来一般,用文字将整个故事的时空背景以有趣活泼、色彩斑斓的文笔完美重现,毫无斧凿的痕迹。
☆《邦查女孩》的故事发生在涵盖六十八座山,四千多万棵树的伐木林场“摩里沙卡”,这里有大限将近的三千年古树、有被捕获待售的水鹿、有承载云豹灵魂的黄狗,也有肉体、精神布满伤痕的人们。在这块美丽的森林家园,具有野草魂韧性的古阿霞,和坚持与自然对话、不使用电锯伐木的帕吉鲁,面对的是整个岛屿的一段悲伤厚重的历史。“邦查女孩”展现给读者的,不止是一段朴质隽永的爱情,也是如同寓言一般、一曲自然与人类交互呜咽吟唱的温柔之歌。
...................
◎ 内容简介
“走了多久?”“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一条河,六座山。”
在风雨飘摇的七十年代台湾,见识过人性黑暗的阿美族女孩古阿霞躲在饭馆楼梯间五年,一天终于跟着患有自闭症、开不了口说话的“杀刀王”帕吉鲁来到新家:林场“摩里沙卡”。她和他一起募款复校,拜访精神分裂的老兵,悼念政治受难者老师,接触入世救人的信仰精神。面对各种考验:暴雨狂风、森林大火、登山雪暴,小人物们用生命谱写下了一则则属于自己坚毅、温柔的传奇故事。
本书也描写了蒋介石政权白色恐怖的时代悲剧,以及进入电锯时代后山林遭到疯狂砍伐的景象,侧面呈现了那段少为人所熟知的岛屿历史。
...................
◎ 名人推荐
如此文笔可惊天!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莫言
放大到台湾小说史的层次上,《邦查女孩》更可能具有某种纪念碑式的意义:也许这会是台湾小说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写实主义浪潮即将拍打而来的信号。(第一次在一九二○年代,新文学初萌之时;第二次在一九七○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后,直到解严与“后现代”冲击之前的乡土小说潮。)
——文学评论者 朱宥勋
《邦查女孩》有如台湾版阿甘正传,展现出庞大的企图与书写的力气。
——诗人 罗志成
甘耀明的小说肌理,有着生猛的光泽,同时也蕴藏温婉的情感。在叙事技巧上,充分展现身为“说故事的人”的语言魅力,《邦查女孩》无疑是一部挑战自我的作品,在小说艺术上抵达新的高峰。
——小说家 何敬尧
把大叙事、历史事件嵌进小说的时间轴,要好看,却不匠气,很考验功力。而甘耀明的《邦查女孩》则拥有很温柔的故事脉络,我觉得之所以会迷人,便是在于文字的气氛。从甘耀明过往的作品中,能读到很诗质的语言,也有俚俗、方言的运用,而新作品中的文字则很节制、很透明。
——台湾文学研究者 陈明柔
拜读《邦查女孩》,我惊喜发现甘耀明岂仅只存有着丰富快乐的童年,他定然也有着充满好奇与实际付诸探险的青春期,并带着热爱生命的激情与饥渴的求知欲望步入壮年。表现在小说中,也使得作品风格与内涵既延续又屡屡突破,既童稚梦幻又世故深沉;嬉笑与欢乐下藏着巨大的知识体系与简单易懂却深刻沉蕴的偈言智语。
——台湾原住民作家 巴代
...................
◎ 获奖记录
☆ 入选2017法兰克福书展台湾馆书单
☆ 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 第六届红楼梦奖决审团奖
☆ 2016年金鼎奖文学图书奖
☆ 小说引力:华文国际互联平台2001~2015华文长篇小说20部
☆ 2015年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
☆ 2015年台湾文学金典奖
2019年8月30日 想读
有害無罪玩具 豆瓣
9.2 (9 个评分) 作者: 詩野 うら KADOKAWA 2019 - 2
道徳と倫理を問い、存在と概念を惑わす「少し不思議」な博物館へようこそ。
不死で不滅な「金魚の人魚」が巡る、時空間の景色。
自分だけが「時が停止した真夜中」に行われる遊び。
亡くなった「あの人」と約束した、千年ぶりの再会。
ウェブで話題の作品群に描き下ろしを加え、待望の単行本化。
●収録作品
『有害無罪玩具』
『虚数時間の遊び』
『金魚の人魚は人魚の金魚』
『盆に復水 盆に帰らず』
2019年8月29日 想读
偽史山人伝 豆瓣 谷歌图书
9.1 (7 个评分) 作者: 詩野うら KADOKAWA 2019 - 8
「偽史とはまがいものの歴史のことである。しかし山人は存在していた」
ヒトの形をした動物に関する歴史の話。
水たまりの中の自分と顔を交換した人の話。
ゴミ川の中のフラスコの中の人魚の話。
現代の路上にいる神の話。
ウェブで話題のSF作品群に描き下ろしを加え、待望の単行本化。
●収録作品
『偽史山人伝』
『日曜は水の町に』
『人魚川の点景』
『人間のように立つ』
『姉の顔の猫』
『現代路上神話』
『存在集』(描き下ろし)
2019年8月29日 想读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豆瓣
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
9.3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柄谷行人 译者: 赵京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并非学院派式的文学史专著,而是理论批评随笔的结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为后现代批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剖解现性,分别探讨“风景”、“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叙述方法”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特性的形成过程,挖掘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提示现代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关系。
现代文学一旦确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却。忘却的结果就使得人们相信这一文学的基本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这一普遍性也就获得了不证自明的霸权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现代性”的事物,对任何前现代的事物进行肆意的分割、颠倒和重组。
2019年8月27日 想读
色情 豆瓣
L'érotisme
7.4 (24 个评分)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 张璐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2
【编辑推荐】
★比《色情史》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色情研究著作。
★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张璐翻译。
★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内容简介】
1957年,乔治•巴塔耶出版《色情》一书,相比其1950—1951年撰写,但并未完成的草稿《色情史》,这本《色情》展开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色情研究,系统地建立起了他关于色情的理论,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理论作品。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禁忌与僭越,从内在体验、死亡禁忌、生殖禁忌、僭越、杀戮与战争、献祭等多方面分析了色情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不同方面中的一致性;第二部分结合金赛、萨德、列维-斯特劳斯及巴塔耶本人的研究成果或文学作品,对色情主题进行了个案研究。巴塔耶循序渐进地分析多种形式的色情,让色情这一庞大的主题从深陷的黑暗中脱身而出,从而揭开色情的秘密。
2019年8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