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论自由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n Liberty
9.3 (80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穆勒 译者: 孟凡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哈罗德•拉斯基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李 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4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利维坦 豆瓣 Goodreads
Leviathan
8.8 (3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霍布斯 译者: 黎思复 / 黎廷弼 商务印书馆 1985 - 9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腐朽 ,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地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君主论 豆瓣 Goodreads
Il Principe
8.5 (13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 潘汉典 商务印书馆 1985 - 7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部,但也是最有名的,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政治学 豆瓣
Πολιτικά
8.9 (9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 吴寿彭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本书是作者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这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理想国 豆瓣
Πολιτεία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郭斌和 / 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柏拉图书札第七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
“当我看到这些,以及其它种种,我衷心厌恶,决计与这个可耻的政权完全脱离关系。三十人委员会大失人心,被逐下台。过了一个时期,我故态复萌,跃跃欲试地,虽然静悄悄地,又想参加政治活动了。当时雅典局势混乱,私人互相报复,到处械斗。总的说来,东山再起的民主政权,还算比较温和;可是一些有势力的坏人诬告苏格拉底以渎神之罪,陪审团竟处以极刑……后来我年事渐长,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有朋友,有组织,这种人在政客中非常难找,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原则,没有传统的制度和风纪。要找到新的人才,简直难于登天。况且法规旧典,在雅典已多散失。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徬徨四顾,莫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到柏拉图所痛心的是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这使他猛醒过来,重新考虑他的政治立场。柏拉图出身贵族,他认为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担负行政上的许多事务。政治活动是领导阶层的专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一种道德责任。领导与群众分工合作的政治结构与政治体制应当是这个样子:领导阶层尽其全力来治理国家,捍卫国家。他们受工农商的供养,回过来给工农商办好教育、治安和国防。事实上丧失过信誉的贵族政治,在雅典很难成功,但这并不证明贵族政治是不合理的,行不通的。在柏拉图看来,国家应当好好培植下一代的年轻人,他自己决意钻研数学、天文学及纯粹哲学,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将欲立人,先求立己。
公元前339年雅典民主派当权,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说,毒害青年,法庭判以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竟以身殉。相拉图目击心伤,终其身魂梦以之,不能忘怀。
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于壮年,如日中天,影响深远。除最晚出的《法律篇》之外,其余二十四篇均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另有对话六篇经后人考证乃系伪作。柏拉图书札第七、第八大致可靠。第一、第十二不能尽信,其余诸札,众说纷纭,迄无定论。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字,而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有大量著作留传下来的哲学家。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豆瓣
9.5 (41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古希腊) 译者: 严群 商务印书馆 1999 - 5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依《泰阿泰德》与《智术之师》两篇合册的拙译旧例,合册之译者序末句有云:“平生素抱尽译柏氏全书之志,假我十年,容以时日,庶几有以成斯举。”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我已七十三岁了,此志不渝,犹盼假我十年至十五年,黾勉从事;斯愿能遂与否,则非我个人精神上的意志所能决定。
春夏之交,商务印书馆二位编辑先生南来,枉过寒斋,面谈出版事宜,曾允立即动手整理旧稿。不料二位刚刚北返,、我的旧疾前列腺增生和肠胃功能衰退加剧,新病腰椎增生、左下肢动脉僵化又起,腰痛腿酸,坐、起艰难,步履不便。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苏格拉底的申辩 豆瓣
Apologia Socratis
9.0 (23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吴飞 华夏出版社 2007 - 6
《柏拉图注疏集: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是公元前399年,一个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豆瓣 Goodreads
Political Philosophy
8.6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 Smith) 译者: 贺晴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1 其它标题: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名家推荐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为难得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作者兼具教师与学者的卓越品质,循循善诱地引领读者,深入到伟大思想家们的问题与论述的核心地带。他的讲解格外清晰生动,但不失深刻与丰富;他呈现个人的独到见解,却保持着中肯开放的对话气质。毫无疑问,这是政治哲学课程最为理想的读本之一,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一本短小精悍但又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导论,读完此书,你会明白,为什么通过阅读伟大哲人的伟大著作会有助于理解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编辑推荐
短小精悍,内容丰富 本书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基本上涉及了政治哲学全部重要主题。
落脚现实,生动幽默 作者非常善于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阐述深奥的政治哲学原理,并且以美国作为民主社会的典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民主政 体的利弊。
◎内容简介
应该由谁进行统治?为什么我应该遵守法律?应该如何控制冲突?公民和政治家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自由与权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曾提出过这些问题,它们是所有社会都曾面临的永恒难题。今天,我们仍然对法律、权威、公正和自由这样发问,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和托克维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些著作就构成了政治哲学的伟大传统。
在这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斯密什教授通过细致讲解这门学科的伟大经典,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广阔领域。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刻画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难题,斯密什教授将向我们展示,尽管我们不会通盘接受他们的答案,但他们总是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出问题。只有透过昔日最严肃的思想家的视角,我们自己对当下的关切才是可以理解的。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一九八四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唐建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一九八四》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窜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朱丽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最终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有评论家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波斯人信札 豆瓣
作者: [法国] 孟德斯鸠 译者: 罗大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波斯人信札》问世于一七二一年,是孟德斯鸠惟一的一部文学作品,全书由一百六十封书信组成。
郁斯贝克和黎伽两个波斯人在游历欧洲,特别是游历法国期间,与波斯国内的人通信,与少数侨居国外的波斯人和外交官通信,两个人不在一起时也会相互通信。信中有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细致的观察和犀利的批判,对流血、肉欲和死亡的描绘,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以及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等。这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罪与罚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朱海观 / 王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像拿破仑那样的“非凡的人”,拉斯柯尼科夫铤而走险,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此时的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最终,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去自首了。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巴黎圣母院 豆瓣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陈敬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巴黎圣母院》于一八三一年初版问世,是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作品描写了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巴黎,丑陋的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和副主教克洛德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吉普赛女孩爱斯梅拉达,后者却迷上了弓箭队长弗比斯,两人幽会之时,弗比斯被尾随其后、妒火中烧的副主教刺伤,无辜的爱斯梅拉达却被指认为凶手,并背上了巫术惑人的罪名,最后被处绞刑而死。营救无望的伽西莫多绝望之下,将虚伪懦弱的副主教推下了圣母院的钟塔,最终在墓窖中陪伴着他心爱女孩的尸骨死去。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忏悔录 豆瓣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译者: 范希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这是卢梭在遭到严重迫害的时期为了表白自己的人格所写的一本回忆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他自己辩护,不如说仅仅是诚实地坦白自己的一生而已。他将自己一切不为人知的隐秘昭告天下,包括他偷窃的习惯、与几个夫人小姐的情事、将自己的五个孩子送进保育院的始末等等。因为过于敞开地剖析自己,这本书很自然会给人带来冲击,有时甚至是让人难以忍受的,然而作者的坦诚又让人无法苛责他的种种劣迹。在这部回忆录里,卢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民的世界,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书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充满了高昂的平民精神。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呼啸山庄 豆瓣
作者: [英]爱米丽·勃朗特 译者: 张玲 / 张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思克利夫,并无比宠爱他。老恩肖死后,他的儿子,呼啸山庄的新主人欣德利为报复希思克利夫,把他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欣德利的妹妹凯瑟琳却跟希思克利夫青梅竹马、亲密无间。后来,凯瑟琳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思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并进行疯狂的报复。他通过赌博夺走了欣德利的家财。欣德利后来酒醉而死,儿子哈顿成了呼啸山庄的奴仆。希思克利夫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对她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思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思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在画眉田庄安了家。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老人与海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孙致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侧,但在归途中遭遇鲨鱼的袭击,最后只剩下一副空骨架。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一九五一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一九五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了重要作用。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太阳照常升起 豆瓣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吴建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美国青年杰克•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负重伤,失去性能力,他与美貌女子勃莱特•阿什莱情投意合,但因为阿什莱不能接受没有性爱的婚姻,巴恩斯只能眼睁睁地让她成为他人的未婚妻,甚至撮合她跟别的男人幽会。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勃莱特•阿什莱对年轻的斗牛士罗梅罗一见倾心,但当罗梅罗向她求婚时,她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年龄的差距使她“不想做一个糟蹋年轻人前程的坏女人”。最终,她回到巴恩斯身边,然而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迷惘的一代”这一说法立即流传开来,且越传越广,继而演化为一个概念化的文学术语——它既代表着战后年轻一代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也成为指称这一代人的思想情绪的标记语。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简·爱 豆瓣
作者: [英] 夏洛蒂·勃朗特 译者: 吴钧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母家,十岁时进入洛伍德寄宿学校,度过了八年清苦艰难的求学生涯。成年后,她来到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两情相悦,坠入爱河。然而,就在两人结婚的当天,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早已结婚,他发疯的妻子就关在阁楼上。简•爱不顾罗切斯特的挽留,毅然离开桑菲尔德,隐姓埋名,独自生活。直到获悉桑菲尔德被大火烧成废墟,罗切斯特的妻子在火中丧生,他自己也成了残疾,简•爱才回到他的身边,两人终结连理。
《简•爱》出版于一八四七年,作者为克服性别偏见带来的阻碍,出版时使用了柯勒•贝尔这个笔名。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安娜·卡列宁娜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周扬 / 谢素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安娜是一个天生丽质、情感真诚、内心丰富的年轻女人。她由姑妈做主,嫁给了一个思想保守且比她大很多的官僚卡列宁。多年来,她一直安于贤妻良母的生活,但与弗龙斯基的邂逅,又重新唤醒了她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但安娜不愿长期欺骗丈夫,毅然把她和弗龙斯基的关系公开,从而被上流社会抛弃,同时也陷入了窘迫不堪的境地。她拼命挣扎,但还是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最后卧轨自杀。
2019年8月31日 想读
高老头 豆瓣
作者: [法国] 巴尔扎克 译者: 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碜的伏盖公寓。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想要寻找个人出路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形迹可疑、外号叫“鬼上当”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但是拉斯蒂涅没有钱,无法博得巴黎贵族妇女的青睐。伏脱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扬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脏手的理论,并为他策划谋财害命的阴谋。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苦役逃犯,最终被捕;不久,鲍赛昂夫人因为情场失意而遁世。但这两个引路人的遭遇,对拉斯蒂涅来说,都是新的人生一课,他决心接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法则。同时,高老头的命运也对拉斯蒂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头一生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奉献出了全部家产,结果却被她们遗弃,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头这种悲惨的结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终决定他的道路: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
《高老头》发表于一八三四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
2019年8月3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