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风格的要素 豆瓣
The Elements of Style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斯特伦克 / 校注 崔长青 译者: 陈玮 / 崔长青 校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 1
《风格的要素(全新修订版)(中英对照版)》在中国赴美国的留学生中享有广泛的声誉,经过口口相传,几乎成了每一个出国留学者必备的英文写作指南。一个人必须首先了解规则才能够去打破它。这本经典的指导书是每个学生和写作者的必读之书。《风格的要素(全新修订版)(中英对照版)》以简短的篇幅阐明了英文朴实风格必须具备的基本原则,集中阐释了英语文法应用、写作技巧以及一般人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等。
2019年7月1日 想读
写作这回事 豆瓣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8.6 (73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张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Long live the King!”(一语双关,既是“国王万岁!”,又是“ 斯蒂芬·金万岁!”)美国《娱乐周刊》在《写作这回事》出版之际大声欢呼。
一半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的人生回忆录,一半是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谈兼写作大师班。手把手教有志于写作的文学青年要备好哪些必要的装备,如何像发掘一架恐龙化石一般将一个好故事发展成型,如何“关门写作,开门改稿”,甚而至于少用被动语态、“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等等谆谆教导。一切有关文学与写作的高头讲章均化作“卑之无甚高论”的如话家常,而且全部从自己的创作经历出发,将众多金氏名著的创作过程公之于众,坦陈自己的私心好恶。
除此之外,本书在斯蒂芬·金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当中还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意义: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时遭遇车祸,伤势危及生命。而这本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和创作经验的书还没写完,差一点真成了斯蒂芬·金的盖棺定论。在鬼门关转了一遭后,斯蒂芬·金在髋部粉碎性骨折、仍身受巨痛的情况下重新捡起笔来,艰难地续写《写作这回事》,坦陈:“写作对于我来说好比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面对绝望的挑衅反抗。此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中写成的。正如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那样,是我拼着老命写出来的。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的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2019年7月1日 想读
作家之旅 豆瓣
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3rd Edition
作者: Christopher Vogler 译者: 王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9
如何写作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编剧(作家)?这便是本书所研究的两个终极问题。
传奇大师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吸收了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将故事模型分为“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将故事人物总结为英雄、导师、信使、阴影等不同原型。此理论一出,立即震动了西方编剧界,《作家之旅》也被公认为好莱坞电影人的必读书目。
本书不但讲述写作的智慧,同样讲述人生的哲学。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之旅”中前行,克里斯托弗•沃格勒此时就是一位资深导师,指点我们走好“作家之旅”。
2019年7月1日 想读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豆瓣 Goodreads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8.2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译者: 徐扬 华夏出版社 2006 - 1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2019年7月1日 想读
文案发烧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路克·苏立文 译者: 徐凤兰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 8
《文案发烧》这本书是一部绝好的广告创作教科书。路克·苏立文是美国著名广告公司法龙·麦克艾里哥特广告公司的创意人。他创作的广告醒目、鲜活、简洁、突出,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在他20年的广告生涯中,共获广告界最高奖--OneShow奖--20次之多,有当代全美杰出广告创意人的称号。
在这本书里,他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针对平面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户外广告牌,向年轻的广告人讲述了广告创作的指导思想、创作规律、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并且真诚,细致地倾述了创作精彩广告的妙诀。作者通过对实例的分析,阐明了挑战和机遇,以及努力和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广告人走向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本书用口语写成,语言流畅,轻松自然,褒贬分明,风趣幽默,又不乏辛辣和尖刻,风格独具一格。对于广告的界外人士,此书也是茶余饭后消闲阅读的佳作。
2019年7月1日 想读
广告文案训练手册 豆瓣
The Copy Workshop Workbook
作者: Bruce Bendinger 译者: 谢千帆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 5
《广告文案训练手册》主要内容:简单地说,《广告文案训练手册》至少有两个特点和一个作用。第一个特点,就是把广告文案回归到万物的世间去看待。现实本来就是丰富多异且瞬息变化的。广告再大,也只是行业之一、市场的组成之一。因而,与其就广告谈广告,就文案谈文案,不如把网撒开了,谈市场整合营销,也就是《广告文案训练手册》所选定的术语“市场营销矩阵”。
2006年6月,惠普在“掌握个性世界”活动中推出“手”系列视频广告。广告主角包括嘻哈歌手Jay-Z、“小甜甜”布兰妮以及煽动力极强的威廉姆斯。在片中,主角们只靠肚子到双手的窄小部分出镜,用手势及电脑制作的虚拟物品描述自己的数字生活方式。广告制作完毕之后,惠普没有像传统做法那样把广告直接送往电视台,而是把这些视频文件发到了以YouTube为代表的互联网站点,再输送到电视台。广告效果如何呢。英文博客世界的热烈反响就是肯定的回答。惠普的这个活动无疑走的是立体发散路线,同《广告文案训练手册》介绍的几个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即市场营销矩阵(至于是哪几个案例,您把《广告文案训练手册》读完再思考琢磨也不迟)。
第二个特点,正如《广告文案训练手册》作者在他的序中所言:“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把它当作良师益友,可以当作拓展联系,可以当作教参,可以当作工具书,甚至还可以当作枕边或如厕时的轻松悦读。
作用嘛,很简单:启迪思维。中国的广告业与国外的广告业有许多不同。对此,学界和业界已经做了多种多样的比较,得出了许许多多的结论。
而我要说的一个不同,就是广告文案的地位、价值和作用的很大不同。远的不说,单说东邻日本,一说谁谁是广告文案,周遭人士,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马上对你另眼高看。广告文案人员的地位可见非同一般。但在中国,广告文案肯定不会有此待遇,甚至圈外人连广告文案是干什么的可能都搞不清楚。
广告文案地位的不清不明,可能也是中国广告业与西方广告业的一个差距。这也正是我看中《广告文案训练手册》的一个原因。在当下环境中的中国广告业,很难产生一本风格和水平如此的广告文案专著或教材。
这不是套话,而且启迪思维的不光是广告文案作品或者营销案例,而是《广告文案训练手册》的叙述方式。文案讲求有效地叙述,那么教导如何有效叙述的教科书固然也应该体现出充分的说服力和命中率。开篇没几页,《广告文案训练手册》便拿出了李奥•贝纳的一幅作品,这位乍一看带点伍迪•艾伦式傻气的广告人带着黑边眼镜和礼帽,提一大黑袋子,行色匆匆。图片下方配文说:“拎着那个小个子男人的大黑袋子这是要去哪儿啊?”有点儿意思。不是这男人拎袋子,而是这大袋子拎男人。也就是说,施动者、主角是袋子,这装着无穷创意和理念的袋子。李奥走在路上,是广告在牵引他。可想而知,他彻彻底底一广告人,都到什么程度了!
另一个例子则是一个思考练习。书中给出了一张图片,一个男人的头,鼻子上盖着貌似煎熟的鸡蛋,让你设想这到底是什么产品或服务的海报。外国人写教材的风格和咱们中国人传统看到的教材,往往不一样。他们不给出标准答案,似乎站讲台上的老师也不是很确定到底是这样对还是那样好。这个练习自然也是极其开放的。我看完,头一个想法便是感冒或者退烧药。你看,这可怜的人,感冒、鼻塞、高烧,鸡蛋摊开都烧熟了——还不赶紧用某某牌药片打压打压?!觉得有点趣味后,让正在切黄瓜片儿的老母亲看看。她说估计这小伙子上餐厅吃饭,对人家招待员态度不好,被扣了一煎鸡蛋。我乐了,心想看来用这作餐厅的广告,标榜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服务,未免不是个好主意。不知道您又是怎么想的?忍不住想要听听。
广告是件乐事。哪怕你不是学广告的、做广告的,《广告文案训练手册》也能把你逗乐。还需要别的理由去加以佐证吗?
2019年7月1日 想读
浮生物语 豆瓣 Goodreads
5.8 (20 个评分) 作者: 裟椤双树 长江出版社 2010 - 11
《浮生物语》内容简介:千百年前,她曾是爱上了水神的小小树妖,在经历过与水神幻灭的悲情爱恋后,她独自活到现世,变成了“不停”甜品店的老板娘。她会泡一种叫做浮生的茶,她店铺里会来很多奇怪的客人。每个客人都会喝到她的茶,给她说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妖怪们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俊美的猫妖少年爱上一条鱼、视觉系的美艳狐狸守护着谶花、黄金狮子仰天长啸拯救爱人,夜蝶武士背负离奇身世诛杀妖魔……每个光临甜品店的客人身上都有故事。如同浮生茶一般,有着百转千回后的苦涩与甘甜?树妖老板娘是听故事的人。而她自己也是在人生中淡然寻觅的人她的生命有子淼、九厥、敖炽、胖子、瘦子……最终,他们将走向何方?
一段段妖怪神话的全新动漫式演绎,日漫式剧情,韩剧式浪漫,超人气单元剧连载,国内顶尖插画师配图,《漫客·小说绘》千万读者热切呼吁,集结出版。
2019年6月20日 想读
正义论 豆瓣 Goodreads
A Theory of Justice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罗尔斯 译者: 何怀宏 / 何包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6
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只能接受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自由平等主义者则表现出对于实质平等的强烈关怀。罗尔斯在《正义论》当中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所谓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条原则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就是说,利益分配应该像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使具有同等能力、技术与动机的人们享有平等的获得职位的机会。煌煌50万言的文字,便是围绕这两个原则展开的。
2019年6月14日 想读
烧火工 豆瓣
7.3 (39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著 / BUTU 绘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7
刘慈欣首部科幻童话作品,人气插画师BUTU绘制。“一个原本只想擦亮星星的人,决定用一生来唤醒太阳。”
◎ 编辑推荐
☆ 刘慈欣首部科幻童话作品。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荣获雨果奖、华语科幻星云奖、轨迹奖、银河奖等,他还是第九届全国儿童文学奖得主。
☆ 插画师BU TU,以画笔构建充满奇想、温柔与纯真的浪漫世界。
BUTU,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作插画师,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用自由、纯粹的画面呈现文字的内在质感。
☆ 一个原本只想擦亮星星的人,决定用一生来唤醒太阳。
这是一个充满孩童式的奇想、温柔与纯真的故事。无人造访的孤岛是世界的核心,薪火相传的背后是不求回报的爱与责任。只有真正懂爱的人才能点亮太阳。
◎ 内容简介
年迈的烧火工独自居住在世界尽头的极东岛,每天采煤、烧火,在凌晨出海,点亮太阳。
日复一日地劳作,不能出一点差错。
少年萨沙为了挽救心爱之人的生命,来到这岛屿。他们吹响鲸笛,在银河旋涡中划动起月亮的双桨,擦亮积满灰尘的星星……
◎ 名人推荐
这篇童话,不知道是美好版的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全集》,还是童话般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甚至还有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童话诗的味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大刘式的奇想和浪漫,这才是真正美好到牙齿都要流泪啊!——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 姬少亭
读完这篇童话,恰巧天刚亮不久,看着东方初升的太阳,你能闻到海水的咸和鲸油的腥……美好浪漫得要人命。——演员 袁弘
2019年6月13日 想读
虚构推理 豆瓣
虚構推理
7.3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城平京 译者: 警部殿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 - 10
斩获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项:本格推理大赏!
日本漫画界、小说界两栖大神城平京经典代表作 惨死的少女偶像,化身为深夜手持钢筋袭击人类的巨乳怪物通灵少女运用四重诡计推理揭开真相!
烧脑程度、诡计设定程度再升级
1、 全年龄通吃的灵异推理小说《虚构推理:钢人七濑》,斩获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项——本格推理大赏!
2、 原版在日本出版不到一年,加印近20次!好评如潮!催生同名漫画,火热连载中!
3、 日本推理小说界、动漫界两栖大神城平京的绝对代表作,灵异+美女+推理,三重阅读享受!
4、 超级适合一个人深夜读的“都市怪谈型推理小说”,让无数中国台湾读者盗汗!爆肝!!
5、 你从未见过的四重推理诡计!逐一击破看似牢不可破、毫无破绽的推理设定,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6、 直面由人类想象力创造的怪物,拥有不死之身的弱鸡男和警花前女友以及有通灵能力的现女友,三个人面对共同的巨乳美女怪物挑战,复杂的感情天平又将如何摇摆?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阅读之中发出惊呼的体验了。
——日本本格推理作家俱乐部局长:太田忠司
阅读之中我一直在屏着气,生怕精彩的细节从中跑掉。
——畅销轻小说《我的朋友很少》作者:平坂读
布局型推理的经典之作,脱离了推理不可或缺的解谜套路。在舞台的映衬下与对方进行决斗,犹如法庭的激战,让人大呼过瘾。能够获得本格推理大赏最大的得分点也是设定的新意。
——豆瓣书评人detectiveeva
内容简介
跟漫画一样好读的推理小说!
四重诡计推倒重来、兼具都市怪谈风的推理小说,大概只有这一部了!
明明是三角恋的配置:神秘男、警察前女友、通灵现女友,三个人却因一场都市怪谈案件而聚在一起合作?!
巨乳少女偶像神秘死亡,随后深夜街头逐渐出现她手持钢筋、摇乳袭击人类致死的案件,搞得人心惶惶。警方无法找到线索破案,于是女警求助拥有不死之身的前男友和其拥有通灵能力的现女友,却发现这个怪物居然是由靠人类想象力集合而成,三人直面控制网络背后的神秘人,而苦苦寻求的真相最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城平京创作的《虚构推理:钢人七濑》不光小说版大受欢迎,更被改编为人气漫画,火热更新中!
2019年6月9日 想读
昂贵的和平 豆瓣
吉辰
作者: 吉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9
为甲午战争画上句号的《马关条约》是怎样出笼的,又是怎样签订、怎样批准、怎样互换的?这样的结果是否有机会避免?读过本书,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马关议和的较为全面的论著。作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重读旧史料并发掘新史料,对马关议和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史实重建。 作者在书中大量征引中外稀见史料,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细节,带领读者回到二甲子之前,感受外交的波谲支诡,思考人事的是是非非。
2019年5月8日 想读
分道而行 豆瓣
A Parting of the Ways: Carnap, Cassirer, and Heidegger
9.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弗里德曼 译者: 张卜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930年代以来,哲学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英语世界盛行的分析传统和在欧洲大陆流行的欧陆传统。本书通过一个关键性事件考察了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争论。参加这一分水岭事件的还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维也纳学派的卡尔纳普。 作者解释了哲学分歧是如何与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海德格尔和卡尔纳普都将他们的哲学努力与个子的激进社会观相联系。卡尔纳普属于左派,海德格尔属于右派,而卡西尔则属于自由派的共和主义者。
2019年5月7日 想读
反对阐释 豆瓣
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
8.5 (33 个评分) 作者: 苏珊.桑塔格 译者: 程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反对阐述》是苏珊·桑塔格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也正是它奠定桑塔格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今天读者来重温这部将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的论文集,一定能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东西,这些与自己的艺术细胞相碰撞,很可能会有新的灵感火花。
2019年5月7日 想读
记忆之术 豆瓣
The Art of Memory
作者: [英]弗朗西丝·叶芝(Frances A. Yates) 译者: 钱彦 / 姚了了 中信出版社 2015 - 5
古希腊人开创许多门艺术,其中包括了“记忆之术”。本书所讲述的正是这门被遗忘的神秘的古代希腊技艺。记忆是一项伟大而美好的发明,人类最根本却又最难以捉摸的能力,对学习与生活永远有用。
作为现代英语世界整理记忆术历史的开山之作,本书从经典记忆之术的三个拉丁源头,到古希腊、中世纪、一直到现代科学方法,触及宗教、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科学的历史,细查这些深渊历史的相关性,不仅开启观察西方文化的事业,也界定了幽远文明的最重要发展。
2019年5月7日 想读
林中路 豆瓣
10.0 (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孙周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7
《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
2019年5月7日 想读
理论入门 豆瓣 谷歌图书
9.4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巴里 译者: 杨建国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
《理论入门》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初涉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学生而言,该书是入门的不二之选。 各种方法、各方大家、各类技术术语,错综复杂,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一切在《理论入门》中被解说地清楚明白,深入浅出。许多理论类书籍对于所介绍的理论和理论家都有预设立场,与此不同的是,《理论入门》仅仅提供基础的原理,而让读者自己发展观点。 此次修订版包含了当今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潮流,并新增了两个全新的章节。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自由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同性恋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后殖民批评、文体学、叙事学和生态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2019年5月7日 想读
半生缘 豆瓣
8.9 (171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已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曼桢曾经问过他,他是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那样的一种心醉的情形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谎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2019年4月14日 想读
卡尔·马克思 豆瓣
Karl Marx: His Life and Environment
8.8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以赛亚·伯林 译者: 李寅 译林出版社 2018 - 10
本书以卡尔·马克思的生平经历与思想发展为主线,从他在德国的成长与求学,在巴黎的工作与斗争,一直写到流放伦敦的最后岁月,涉及青年黑格尔派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资本论》出版等众多历史事件,完整勾勒出了马克思传奇而动荡的一生。伯林在书中尤其关注马克思在各个阶段的思想发展轨迹,客观评述了他在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学术成就,力图还原马克思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伯林对马克思的研究摆脱了后续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的二次阐释的影响,从历史文献与马克思本人著述出发,生动呈现了马克思富于人性色彩的真实面貌。
2019年4月13日 想读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豆瓣
作者: 李银河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11
李银河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六年,专心读书写作,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个体精神生活。本书为李银河随笔新作,收录了她对人生本质、自我存在的价值、交友之道、激情之爱、生活方式、艺术与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这本心灵笔记宁静而优美,清醒而通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的生命体验。
2019年2月13日 想读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SPQR: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8.9 (36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译者: 王晨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11
《华尔街周刊》2015年最佳图书
《经济学人》2015年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书评》2015年100本好书之一
《纽约时报》畅销书
《柯克斯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
美国国家书评奖决选图书
全球售出多国版权,已被翻译为日语、韩语、法语、德语等23种语言,出版3年来英国、美 国亚马逊古罗马史分类长期排名第一,刘津瑜教授撰写万字长序导读
◎ 编辑推荐
☆ 世界最著名古典学者之一集50多年工作成果写成的打破传统叙述的罗马通史
☆ 吸收考古学、钱币学、铭文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语言幽默生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审视罗马历史与生活
◎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经历了王制、共和制、帝制三种政体并持续存在超过千年的国家,古罗马的历史始终吸引着世人的思考和研究。
本书是一位世界一流古典学家凝聚了50多年的工作成果写成的一部全新的罗马史。作者选取罗马的政治枢纽“罗马元老院与人民”(SPQR)为切入点,巧妙而深刻地以公元前63年西塞罗对垒喀提林的事件开篇,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罗马的故事。书中不仅探讨了罗马如何从意大利中部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村落成长为疆域横跨三大洲的帝国,还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取得的成就的。作者始终同时从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描述罗马历史的各个阶段。同时,书中还渗透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作者讨论罗马的军事扩张、民主、移民、宗教冲突、社会流动、公民权和剥削等问题时,我们时时都会看到今日世界的影子,从而明白古罗马对我们为何仍然是重要的。
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虽然大量采用了考古学、钱币学、铭文学的最新成果,却基本不使用专业术语。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了许多故事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虽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却生动迷人的罗马。
◎ 媒体推荐
情节紧凑,令人振奋,心思敏锐,大胆持疑。
—— 布莱恩·阿普尔亚德,《星期日泰晤士报》
非常吸引人……非常愉快的阅读感受,同时兼具学术性。
—— 娜塔莉·海恩斯,《观察者报》
在为罗马为何能够如此惊人地扩张这个问题提供连贯的答案的同时,使一部600 多页讨论这样的话题的书始终充满能量是非常雄心勃勃的。 比尔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书中充满见解,始终让人愉悦……比尔德专注于细节,再加上她极为出色的幽默感,这使《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从始至终都吸引着读者。
——《星期日泰晤士报》
极富开创性……令人振奋……革命性的全新古代史写法。
—— 托马斯·霍奇金森,《观察者报》
这本书是一处宝藏,既是一本迷人的读物,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对于那个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古代世界,澄清了我们由于懒惰而产生的误解。
——《先驱报》
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这部美妙的简史中,比尔德以一种轻快而无比清晰的笔触解开了这座城市取得成功的秘密,无可媲美。
—— 费迪南德·芒特,《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杰出的新编年史……比尔德是一位步履稳健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过那些晦涩难解的材料,换了别人,这本书可能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在处理罗马城早期的历史时,她把事实从神话中筛分了出来,通过说明罗马人自己如何为了短期的政治目的而编造出传奇性的开端,她使学术讨论变得生动活泼,并且拓展了讨论的深度……通俗历史写作的典范,引人入胜但并不刻意简化,同时具有宏大的框架和私密的细节,使过往的历史栩栩如生。
——《经济学人》
比尔德完成的工作,确切来说,是很少有普及类作者敢于尝试的,是很多大学教授无法胜任的。她传达了在思索那些注定模糊不清的文本和事件时的兴奋感,在这个过程中,她让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变得可疑。她这部权威的新罗马史《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也不例外。比尔德向我们揭示,古罗马人与许多个世纪后与权力、公民权、帝国和身份这些问题斗争的人息息相关。
—— 艾米丽·威尔逊,《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比尔德准确而清晰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充满激情,不使用专业术语……《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讲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成功者的故事,但是用美妙的天赋讲出来的。
—— 格雷格‧伍尔夫,伦敦大学高级研究院古典研究所主任
虽然比尔德自己说《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是她经过50年的训练和研究的成果,但她并不炫耀学问。当她带领我们穿过罗马人民曾经留下印记的妓院、酒肆和陋巷时,我们首先能够感受到她自己乐在其中。
—— 詹姆斯‧罗姆,巴德学院古典学教授
在比尔德结束她的故事时,她不仅探索了古代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罗马,以及它最终掌控了的东部和西部省份……她轻松而熟练地运用了考古学、钱币学和文献学的成果,还使用了大量刻在石头上或写在纸草上的书面文献。
—— G. W. 鲍尔索克,希腊、罗马、近东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
不是所有的罗马史学家都能如比尔德一样叙事如此生动风趣、层次丰富,将复杂的问题以极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更不是所有的罗马史学家都能将社会各个层面有效地编织到叙述中。我们面前这部著作的作者是一位难以简单归类的作者,这部著作本身也迥异于目前数量众多的通史性罗马史著作。
—— 刘津瑜,德堡大学古典学教授
2019年1月2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