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杨照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8 - 10
【编辑推荐】
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
讲给普通大众的130堂中国历史课,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
-----------------
1.这套中国历史,作者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讲透几千年中国历史的演进。
这是一套专注“讲透中国历史”的中国通史。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拨开层层迷雾,回归中国历史的常识,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也不只是刀光剑影和王朝更替,还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历史运作逻辑和丰富的细节。
-----------------
2.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中国通史。
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史,其实多半是50年前的老书,50年来,有无数新的考古发现、新的研究成果,却被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
关于中国历史,我们永远缺一套新的通史,把学术界的新成果、新发现,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讲给大家。活在今天,我们要读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的中国历史。
-----------------
3.一套当代学者讲给今天普通读者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套从史前时代讲到清代结束的通史,它没有吕思勉、翦伯赞、范文澜的中国史那么学术,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么戏说;这套中国史用既正儿八经、又简洁愉悦地方式,讲出了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就像《秦谜》《历史的温度》那样讲述有情感、有思想的历史。
-----------------
4.这套中国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新”。
作者说,“我会比较强调跟传统说法不一样的部分,而如果传统说法在这一百年中没有被挑战或被推翻,我就不讲了”。它吸收了专家学者的严肃认真,却没有学院的刻板僵硬;它采用了轻松幽默的讲解方法,却不是没有节操的搞笑和插科打诨;它主要不是讲哪一年发生了哪件事,也不是繁琐考证一个新历史知识,而是告诉我们历史演进的脉络,寻找历史运作的逻辑,启发我们新的认知。
 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 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 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世士大夫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 中国之所为中国,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字……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陆续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2022年2月17日 已读 夏商周的推斷好像還不是學界統一認可的,夏的真實存在一直都有爭議。把易經直接歸入五行陰陽,將學說簡化為諸子幾家,好像磨滅了先秦的光芒。當然畢竟是通識書,可能這樣會便於大家理解吧。
中国
心如直弦 豆瓣
作者: 张振华 2017
作为在哲学系工作的青年学者,张振华从2008年开始,在电脑上写了大量的思想札记,几乎是每天。成为他人生和阅读过程中的“风景速写集”(维特根斯坦语)。在札记中,思想和表达更加不受约束,更加直接,更加贴合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本小书便出自他电脑中约70万这样的文字。
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张振华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访问交流两年,这也是他的研究对象海德格尔学习、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
2021年12月30日 已读 扎实。作为自己写作的方法是很好的。作者反复问自己:“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研究海德格尔是为什么?”其实也是自己一直在问的:做论文究竟要做什么?内心向往和实际所作之间的缝隙太大,怎样密合无间?虽然时常劝自己:现在就是很菜,承认再去做。但有时候又不免成为借口:好烂啊别弄了,先玩了再说吧。ewww。向作者学习呜呜呜。
中国
眠空 豆瓣
所属 作品: 眠空
6.7 (31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 1
万事万物,最终只有承诺和牺牲会让我们彼此怀念。
继《素年锦时》之后暌违五年 安妮宝贝最新随笔集
浮生流光 惜物恋人 一念清净 烈焰成池
私人形式的记录,是漂流的小小种子,因缘际会中与你相遇。
《眠空》是某种生发、循环、分解、消释。这些文字对我而言,如同把一枚铁钉敲入岩石,缓慢、坚定、持续、深入;也如同把一封书信投入大海,随手撒落,没有目的。它们是内心的一种知觉和清理。
——安妮宝贝
2021年12月19日 已读 聽跳島fm聊到她,想起大學時候喜歡的這本書,就來標記一下。那時候還買了一本給曾經的朋友做生日禮物。直至今日我還記得封底那句話:無常逐一升起和熄滅,我對你赤子之心永存。是我QQ空間的背景哈哈。
中国
求错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求错集
作者: 孙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9
在这本小书里,主要集合了孙歌前些年学术论文之外的部分文字。对于他来说,它们比他的学术论文更为重要。那是因为,在写作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面对面地凝视,才能感觉到心灵面对世界的开放,感觉到思维伸展自己的枝条,接受这个世界的光热和营养。本书是作者部分学术评论,文学批评及杂感类文字的结集,无论是对日本思想史的辩析与梳理,还是对日本文化的切身体验,都体现了作者感受的深度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而作者思考与研究的跨学科,乃至“跨国界”,其“无法归类”亦于本书得见。
2021年12月16日 已读 朋友推薦,略略翻完的。偏散文和評論。
中国
历史与人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孙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1
历史与人的命题,讨论的是历史学如何建立动态的眼光,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把握变化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为什么历史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呢?那是因为,历史是由无数人和人所结成的群体所推动的。而人本身是不断变化着的。钱穆先生说过,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他说的就是历史与 人的关系。离开了人,离开了人事的变动,不仅制度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条文,历史也会被杀死。
但是,无论是历史学里的人,还是政治学里的人,都不是直观意义上的生命个体,人被转化成为分析的特定视角和范畴。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里的“人”更多的是作为机能的分析要素,而文学里的“人”更多的是生命体验本身。
——孙 歌
本书由著名学者孙歌在系列讲演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集合了作者近几年在思想史研究中新的工作进展与突破。全书包含三个内在互相关联的章节,第一章从认识论角度重新讨论了“普遍性问题”,认为新的普遍性所对应的知识实践方式,不是将讨论抽象化,而是通过深化对于具体性、特殊性讨论,进一步开放差异性,在具体的层次建立连结。第二章处理了日本战后知识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史学者书写的《昭和史》一书展开的论战,触及了历史书写如何处理人的问题。第三章讨论了沟口雄三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路,抓住沟口对于“自然”“心”“公私”的讨论,指出沟口对于中国历史动力与众不同的把握能力。
全书保留了演讲时的即兴和口语化表述,并有意通过大量的事例,将较为抽象的问题拉到日常生活以及较为具体的学理层面展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三个章节看似内容迥异,其实内里相通。所有的讨论都旨在在认识论的层面打破二元对立和静态的思考习惯,建立可转化的、动态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不仅仅彰显于作者重点对认识论的推进过程,也同样体现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之中。
2021年12月11日 已读 因为是演讲稿,密度太小也能理解。但核心和我一直想做的是相合的。
2021年12月14日 评论 一些隨想 - 代序 p4:引溝口雄三討論李贄,極度飢餓吞下食物時,喪失了自己。可參考莊子·齊物論:今者吾喪我。張老師認為此句是齊物論機杼。 p10:魯迅和李贄都是文字戰士。文字的論戰(或計較)依舊容易讓人迷惑,不僅是聽其言,更重要的是觀其行。或參考《古典學術講要》:把自戀化開,就是文學(大意,應在漁樵那篇)。 正文 p34:碎片對其他碎片的開放,有與其他碎片趨合一體時,就具有普遍性。類似張老師提過,先秦和古希臘其實是相通的。 p42:竹內好的文字,“等質”的說法我不同意,不知是否翻譯的問題。文化之間不可能等質,一定有區別,即便追根到內核有相通之處。“作為方法的亞洲”還在限制之內,亞洲思想的光芒被挖掘得夠嗎。 p55:“動態性地想問題”,近幾年也感受到這一點,但是還沒能很好地實踐——可能還是認知不夠。和之前看到艾爾曼所言“動態的思想史”說法,是比較一致的。 p59:恩格斯“在口頭上承認這件事是一回事,你要真的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裡落實它,那是另外一回事”,簡化來說即知行合一。 p88:理論和實踐的間隙,可回到知和行到底怎麼統合。想起那天讀書會師兄問的一個問題:顏回沒有什麼實際作為,為什麼孔子那麼看重他。是因為他的為人本身被他人所看見就會有所激勵嗎?我也不知道答案。 p89:“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不能夠做什麼”,是否對應論語「君子思不出其位」。 p92:還原歷史語境去定位也是我論文想做的,或可對應孟子“知人論世”?以及下一頁提到「想要一個解決方案」也是我不自覺的訴求,這本身是有問題的。 p93:提及歷史學介入社會,不是為學術而學術的東西。也是張老師強調的,要做事,而不是變成一種象牙塔內的東西。有一次課堂:“在專業中試圖突破專業看看廣大世界的那條進路,卻不知道廣大世界中沒有專業這條進路。只能相應於廣大世界本身,在專業中討碗飯吃。”(課程錄音) p116:引丸山真男談“惡”,聯想阿倫特的平庸之惡,亦想起之前張老師提到王陽明“ 知善知惡是良知,为善去惡是格物 ”,類似時刻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 p117:提到政治學的抽離,在孔子和蘇格拉底那裡,政治和他們所說所做是完全相合的。(目前粗疏的理解) p123:“一個好的政治判斷一定產生於在‘他者’中觀察他者”,或相應孔子的知人和知言: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中国
不止读书 豆瓣
作者: 魏小河 2022 - 1
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吧!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
——珍妮特•温特森
常年与书为伍、以阅读作伴的青年作家、书评人魏小河尤为钟爱珍妮特•温特森在《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书里的这句话,并以此作为鞭策自己的源泉,魏小河是年轻一代人中迅速走出迷茫的佼佼者,他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河流、找到了存在的方式,无论遇到多么汹涌的风浪,他相信生活本真的面目都可以借着伤疤得到辨认。
《不止读书》收录——
马尔克斯、海明威、珍妮特•温特森、简•奥斯汀、契诃夫、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塞林格、沈从文、张爱玲、木心、张北海、李娟、路内、双雪涛、班宇、郑执的小说鉴读、作家生平、文学评论,以及魏小河的随笔杂谈。
这部属于青年人自己的“确认”之作,或许能帮助更多的青年人从阅读中确认自我、更新自我、热爱自我——读书到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更加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让我们一起从书出发,再归来至书的流域。
何枝可依 豆瓣
所属 作品: 何枝可依
7.8 (9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1
《何枝可依》内容简介: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庄稼汉,别提多傻。他家地里有棵树,给他带来好运。有只倒霉的兔子,眼神不好,一头撞死在树上,让他想入非非(他算了一下,兔肉总比粮食值钱)。从此,他把手中那件叫“耒”的吃饭家伙扔了,天天蹲树下等兔子,就像《敖包相会》唱的那样,耐心等待,眼巴巴等兔子来,等它们前来送死(《韩非子·五蠹》)。
战国那阵儿,大家尽拿宋人打镲,逮谁犯傻,就说谁是宋人。他的事,据说在宋国都被人耻笑,可见是个超级死心眼儿。过去,我也纳闷儿,天下傻子多,怎么全在宋国?我猜,当时的聪明人之所以糟改宋人,只因宋国是古国,特讲老礼儿,打商代传下的老礼儿,太古板。
兔子会撞在树上吗?我一直不信。
然而,有一天,我终于信了。
1981年10月7日-12月10日,我参加过一次考古发掘(作为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在陕西宝鸡县西高泉村。那里真的有泉水,泉水挨家挨户流,夜深人静,哗哗作响。
书读完了 豆瓣
所属 作品: 书读完了
7.8 (12 个评分) 作者: 金克木 / 黄德海(编) 译者: 有2017年6月2印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 5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治史三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治史三书
9.4 (10 个评分) 作者: 严耕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6
《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享誉国际史坛,是钱穆最欣赏的学生,胡适、杨联陞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本书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著者不矜其能,不放言高论,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之语”,亦不弄玄虚,所论处处针对学子所需,实在而具体。
——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于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推荐的书。谈论治学经验的书并不少见,但切实周到如本书者则不易多得。
——傅 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严耕望的特长,在于同所有具备朴实品格的历史学家一样,能够把这个议题通过自身的治学经历以及深厚经验讲述得惟妙惟肖……可让读者感受到“充实而有光辉”的魅力,金针度人、沾丐后学自然不在浅显。这些措施和办法也极为切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勤奋读书而已。
——李洪岩(《历史研究》副主编)
在,成于思 豆瓣
作者: 叶秀山 2017 - 4
本书稿辑录了著名哲学学者叶秀山先生学术随笔及序跋文字三十余篇,以哲学尤其是西方古典哲学为核心主题,具体则辐射于戏剧、书法、中西方哲学传统及文化源流的比较等多方面。叶秀山教授少有家学,对书法与戏剧深有心得,后专攻西方哲学理论,自1956年起对西方古典哲学、现当代哲学、中西哲学思想比较、美学理论等方面都有专业建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叶教授陆续在《读书》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兼顾大众读者的随笔、评论文字,虽然话题仍集中在专业领域,但相对较为深入浅出,也针对素有心得的书法、戏曲等艺术形态与哲学的关联多有生发,同时一些书评、序跋与追忆早年学术生涯及其他学人的文字,在叙事怀人之外也兼及哲学研究方法与阅读心得等专业思考。本书即是辑录作者这部分学术专著、论文之外,更为深入浅出的篇章,借以与大众读者分享一代学人的哲学思考研读心路轨迹。
书目答问补正 豆瓣
所属 作品: 书目答问补正
作者: 张之洞 1999
《书目答问补正》收录了二千二百种左右的书,多是重要书籍,都经过慎熏考虑,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不炫奇示博,也不追求宋元版本,嗜古好僻。所收版本以当时常见且不缺少误的为主。书后还附载清代著述家姓名略,分类列举著名学者的姓名籍贯,可借以了解清代学术的大概。《书目答问补正》的作用,是为当时的青年学生指点治学的门径,又有简明扼要、切于实用的特点,因此深受读者的欢迎,曾重印再刻,流传极广。
2021年10月10日 已读 翻過一遍。有個大概。
中国
书在哪,法是个啥 豆瓣
作者: 于明诠 2015 - 11
关于当下书法创作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2021年9月24日 已读 哈哈哈冷门书籍。第一次读于老师的书,还蛮好玩的,虽然说来说去就那些事,但有时候就会特别好笑。像脱口秀!特别是最后的书法江湖网友问答哈哈哈笑到捶床。
中国
南明史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南明史
8.7 (26 个评分) 作者: 顾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 8
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消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 、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限于南方,陕、甘、晋、冀、鲁、豫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
2021年9月21日 已读 精简不够,立场先行。下本是快速翻完的。
中国 論文
文本革命 豆瓣
作者: 徐建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9
在公元前一世纪晚期,中国上古文献的文本形式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巨变,其剧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孔子时代。同一部书,在此界限前后,我们需区别对待,而非等而视之。这不仅关乎我们对传世文献的认知,也会左右我们对出土文献价值的评判。若混同这种前后的变化,以东汉以来的传世文本为基础,以《汉书·艺文志》为想象模型,来描述先秦学术或文学,我们勾勒出的只是先秦的镜像,而非早期知识世界的真实图景。
观察西汉以前的知识世界,刘向和《汉书·艺文志》是必要的起点,但也是特别需要超 越的视点。刘向、刘歆父子所描绘的早期知识世界,被班固简化为《汉书·艺文志》中的六艺、诸子等清晰的线描图谱。但是,这个图谱只是一种叙事的结构,我们后来的人被这个叙事结构给“规范”了。如何站在学术传统之外观察这个结构,以及如何超 越它对我们的“规范”,乃是此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元方法。
汴京之围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汴京之围
8.4 (32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天地出版社 2019 - 7
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作者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经学通论 豆瓣
作者: 李源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3
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故本书分“论经学之范围性质及治经之途径”“论经文”“论经学流变”“论今古学”“论唐修五经正义以前之经学”“论宋元明经学”“论清代经学”“论读易”“论读尚书”“论读诗”“论读三礼”“论读三传”十二篇,说明经学之性质与后来经学之途径,提出整理过去经学之方法,对各时各派经学从其长处予以说明。
2021年9月11日 已读 薄薄一本,还不错,简洁明了。好像来自《经学抉原》。
中国
做中国哲学 豆瓣
作者: 陈少明 2015 - 5
如书名所示, 本书的主旨是“做中国哲学”。这个表达结构是维特根斯坦的“ 做哲学”(dophilosophy)的衍生形式。它强调的重点,一是区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一是追求“做”出它的中国特色。“中国哲学”有经典哲学与当代哲学两层含义,前者就其包含经典文化与思想经验而言,后者则是时间概念,前者也包含在后者中。因此,经典中国哲学是否有力量,还取决于它与其他当代哲学(来自西方的,或意识形态)的竞争能力。至少它得令人信服地显示,经典思想对现代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解释与塑造功能。——陈少明
衰世与西法 豆瓣
所属 作品: 衰世与西法
作者: 杨国强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编辑推荐
★ 着意的是近世中国的历史变迁;立足和放眼的,是一个两千年的中国
从1860年庚申事变(火烧圆明园)到甲午战争清朝一败涂地,短短数十年,关联着千百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生活方式和心灵秩序的变化,而这一切有着何种内在的因果?本书从“外患”入手,着重的却是解释“内变”:中国由“变局”,进于“危局”,至于“残局”; 由“衰世”而入“乱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在更长程的历史脉络与士林精神中,讲述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
★ 断代而有通识,真正的“中国式”历史写作
余英时说: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的著作,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中国的史学,强调的,是叙事,以及在叙事中解释历史。这不同于西方那个“讲故事”的传统,更不同于社科化、理论化之后的史学。它着重于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出历史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因缘际会,起承转合。《衰世与西法》所提出的问题,无一本于外来理论,皆从历史本身中来,而解释,亦皆持议于“国家盛衰”、“生民休戚”。
★ 史学大家杨国强积数十年之功,增补三十万字,洋洋六十万言,勾勒一幅晚清中国的高清图
晚清呈现"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景象;开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强,在"旧邦新造"的努力中却处处是蹇窒困窘。史学大家杨国强细心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
★ 史识与史观,见于提问,形于文字,力透纸背
作者的文字皆植根于历史事实和对这些历史事实进行解释基础之上的周密。因周密,则对历史的解释更加深刻。
内容简介:
从1860年庚申事变(火烧圆明园)到甲午战争清朝一败涂地,短短数十年,关联着千百万人的死亡,几亿人生活方式和心灵秩序的变化,而这一切有着何种内在的因果?
史学大家杨国强细心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从“外患”入手,着重的却是解释“内变”:吏治失范,绅权扩张,灾荒饥馑,教案四起,晚清呈现"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景象;开明士大夫援引西法以自强,在"旧邦新造"的努力中却处处是蹇窒困窘。
十九世纪的数十年,中国由“变局”进于“危局”,至于“残局”;由“衰世”而入“乱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本书在更长程的历史脉络与士林精神中,讲述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迁;拣选的是近世中国五十年,立足和放眼的,是一个两千年的中国。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豆瓣
所属 作品: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7.1 (13 个评分) 作者: 水木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9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又同样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书中收录了水木丁近年来所写的随笔五十余篇。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本书,记录的是生活的绝望和生命的愿望,记录了那些对我影响深刻的电影是如何让我在生活的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作者站在每个电影角色背后,说他们想说的,以及她自己想说给读者的话,其实讨论的是关于情感、人性、生死等具有普世性的话题。在这些阐发中,又很自然地结合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回忆,所以,这本书比起上一本《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有更浓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立的风格、深刻的思考。《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无论在装帧设计,还是内文上,呈现给读者的一个整体的感受是“温柔”: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他人。而这样一种温柔,是宽容、信念、坚持和勇敢一同炼成的。
2021年8月27日 已读 多抓魚free順便收。不咋樣。感覺像啥都妹說。😅
中国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凤凰书品 (作者, 编译) / 梁文道(作者, 朗诵者)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5
《我读:陪你读到世界尽头》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亲爱的生活》《日夜书》《繁花》《富态:腰围改变中国》《民国人物过眼录》《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帝国》《外国音乐在外国》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2021年8月16日 已读 開卷八分鐘。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