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生命的深度 豆瓣
作者: 吴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8
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最新作品,从哲学角度解读刘慈欣的《三体》。全书围绕《三体》三部曲层层推进的情节设计,分别从生命与人性,死亡与不朽,社会契约与差序格局三个维度解析这部宏大史诗,认为《三体》诉诸的终极问题是“生命”,全书的关键词是“宇宙很大,生命更大”。因此尽管小说贯穿了“黑暗森林”理论和“既没有物理学也没有神学、自然与道德彻底虚无”的“宇宙社会学”,但《三体》的全部指向则是在这暗无天日的宇宙中找到意义。因此,小说虽然始终围绕着黑暗森林中的生存问题展开,却始终没有脱离美好生活的主题;三体危机的实质,即是在黑暗森林中无处不在的死神面前,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认为,《三体》以天才的想象力,构建了一部恢宏壮阔的宇宙史诗,其中有着人性的真实、文学的真实和哲学的真实。“刘慈欣在生活经验和文学写作中对这些重大哲学命题的探讨,远远超过学院中的许多哲学工作者。这部史诗使以前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东西突然变得很现实很具体了。”
2021年1月7日 已读 喔吼,我覺得挺好看!有另一個維度的解釋(也不能算解釋吧,就是稍說明了一些好看的原因),對這些厲害的人的來源有個猜測,是不是自己也能試著摸索?想起那天師姐說要把老師走過的路自己走一遍,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感覺得到厲害還不夠,源頭是什麼?太難了。(難也要去找啊!)
中国
诗人十四个 豆瓣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黄晓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7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2020年12月31日 已读 還是挺好讀的。入門不錯。但顧隨到現在都沒完整看完過_(:_」∠)_而且內心有一種分別,類似破了卻未立(或者其實沒破,只是幻覺)。努力修練吧。
中国
历史·山水·渔樵 豆瓣
作者: 赵汀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0
这本新作由三篇长文构成,分别是《历史为本的精神世界》《山水是大地中的超越之地》和《渔樵为何论古话不休》。作者是以一种“哲学与诗”的方式来论述他的历史哲学以及他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理解:中国文明的精神基因是历史,历史即是中国人的信仰,这是中国文化与其他宗教文明最大的不同之处。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或关键意象是:历史、山水、渔樵。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中國習慣在歷史尋找經驗,而此經驗是開放性的、不斷被未來言說的。要證明自身存在,引進新的概念(比如神)其實增加證明難度;直接言說自身容易重複循環直接死亡。歷史之道實是永無定論的循環解釋,即「生生之謂易」。不同於西方邏輯,中國的言說更喜用意象,山水可看作是不斷變化的世事之中,見證歷史且自身不變的象。而漁樵出入於山水和塵世,似是出世入世之間的聯繫,是不同於史學(春秋和史記)傳統的存在。這種存在可能源於歷史,但並未有言語流傳,只有詩與畫中的形象。時間流不盡,漁樵話不休。
中国
围城 豆瓣
所属 作品: 围城
9.1 (174 个评分) 作者: 钱锺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围城》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
2020年12月20日 已读 真是好看啊,簡練又一針見血,冷幽默到哈哈大笑,笑完又驚覺自己也偶有這副模樣,好似日常種種情景都可在書中重現。尾巴楊女士補說錢先生的痴,真是太可愛了吧!
中国
掬水月在手 (2020) TMDB 豆瓣
掬水月在手
7.2 (226 个评分) 导演: 陈传兴 演员: 叶嘉莹 / 白先勇
其它标题: Like the Dyer's Hand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1924-)传奇的人生。她一生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改革开放的中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文革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影片交织了叶嘉莹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为叶嘉莹最重要的研究代表作,〈秋兴〉八首描绘中国盛唐兴衰,本片借此隐喻叶先生经历的动荡岁月,并邀请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结合雅乐及现代乐,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的生命。
2020年12月19日 看过 咋說呢,開篇有些碎片和冗余。。很多景色感覺沒啥必要。。但葉先生一路走來的平淡還是很打動人的。
中国
无证之罪 豆瓣
所属 作品: 无证之罪
6.6 (105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8 - 6
繁华都市,命案频发。凶案现场,罪犯总是故意留下一枚指纹和一张字条——“请来抓我”,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破绽。 面对如此高调的连环杀手,专案组成立四次又解散四次,毫无头绪,只能求助于数理逻辑专家严良,这桩悬案,疑难如一道无解方程,他该如何着手解密?精心布置这一场无证之罪的真凶,为何总是故意留下线索?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还是一个陷阱,亦或深藏着更不为人知的秘密?
2020年12月5日 已读 還不錯啊,一口氣讀完。其實還是愛啊。而且好人要做壞事真的挺難的,心裡的罪無論如何跨不過去。加上最近看犯罪心理,好像除了那種真正冷血or神經某些地方有醫學問題導致一些共情能力失效的人,一般人做壞事都逃不掉自己的審判(類似罪與罰)。以及想重讀卡拉馬佐夫兄弟,看看那個大法官。。
中国
钱锺书传 豆瓣
所属 作品: 钱锺书传
作者: 张文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钱钟书传:营造巴比塔的智者》主要叙述了作家钱锺书的一生经历及其主要作品。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2020年12月4日 已读 開頭就被抓住,一些精微的東西閃出。生平很吸引人,每一個看上去平常的抉擇,在後面都照見很不一樣的回應。可是選擇的時候誰又能想到?作品之前的互文相應,一點點的格局不同,背後累積的完全是我不能想像的。作者完成於90年代,他已經看見很多了。最終還是要上出,體認中國真正閃耀的學問,「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看起來像普通不過的字句,結尾處卻真的感覺到了力量所在。心動。我也很驚訝修訂版發佈了那個答案:金庸。可愛!(當然在敬佩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超級辣雞,無論如何無法追趕。不過也不必羨慕,人本來有所不同。努力朝那邊走,總是比自怨好一些。也提醒自己不去立神。
中国
三体Ⅱ 豆瓣 Goodreads
黑暗森林 所属 作品: 三体II:黑暗森林
9.1 (1074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5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0年11月15日 已读 總是有一些點觸動。
中国
中国思想史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中国思想史
8.7 (7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导论》上下;原来分别放置在第一卷与第二卷前面,题为《思想史的写法》和《续思想史的写法》,目的是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在重印,把它们合在一卷,统称《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成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最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限制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第一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本卷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上古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本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不仅描述古代中国在七世纪以前的最深刻的思想,而且也描述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
本卷改变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希望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传统,应该说,并不是秦汉时代奠基的那种古代中国思想,而是经过唐宋两代相当长时间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新传统。在八世纪的社会变乱之后,由于一统而变得平庸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发掘历史资源,围绕着重建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人们借助旧学开出新知,提出了种种问题,终于在传统中求新变,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在经历了“道统”与“政统”也就是文化权力和政论权力短暂分离的历史后,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也由于这种观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个时代,形成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同一性。可是,经过元明两代,当十六世纪的中国开始从“天下中心” 的朝贡想象逐渐进入“万国”的时代,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却渐渐出现了深刻的裂缝,尽管明清嬗代,曾经有一度在表面上弥合了这种裂缝,暂时在公众和政治话语层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这种公与私的领域之间已经分裂的传统终于在坚船利炮的压力和诱惑中开始瓦解,特别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所败,在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觉下,中国开始按照西方的样式追求富强,从此走上了向西转的不归路,由此激荡出现代中国的种种思想。
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豆瓣
作者: 陶水平 2019 - 5
本书是申报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学科研究与文学理论的新形态——“文化研究”的学术逻辑与批评实践》(项目批准号09BZW002)的最终研究成果。本书所探讨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作为一个专名,特指兴起于当代英语国家并在当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思潮、智识活动与跨学科研究。文化研究旨在与时俱进地打开“文化”、扩展“文化”,关注文化的话语生产、大众消费、意义表征及文化政治等前沿问题。本书对“文化研究”形成的历史语境、思想谱系、发展历程、理论构型、批评实践及借鉴意义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科研与教学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中,对“文化研究”知识形态的研究、对文化研究早期渊源的研究、对伯明翰学派三大领军人物的研究、对文化研究全球播撒和后现代转向的研究以及对文化研究理论范式的研究,为本书用力勤之处。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豆瓣
所属 作品: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作者: 许倬云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 - 7
★一部气势恢宏、雅俗共赏的大历史,一本剖析西方文明的大师之作
★《大国霸业的兴废》之后,“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第二部
★主宰人类生活三百年的主流文明是如何兴起的?
★全球化之下的人类又将走向何方?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2020年10月22日 已读 我能不能說我一直以為許倬雲是一位女性。。(#゚Д゚)
中国
三体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三体 所属 作品: 三体
8.6 (144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01 其它标题: 地球往事:三体 / The Three-Body Problem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既然老師都說了,21世紀以來非專業的人不可不讀的科幻小說,那就一定要看看。
中国
雅宜山色 豆瓣
作者: 薛龙春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3 - 1
《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由薛龙春所著,以王宠这一吴门四家中最为研究者忽略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王宠的人生与艺术进行合理重构,并透过这一个案,回应书法史上的一些传统理论,为吴门书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翔实材料与新颖视角。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看起來輕輕的一本,其實要找到這些聯繫還是需要基礎枯燥的大量閱讀吧。從他的詩文剖析他嚮往歸隱也許是一個面具,時代風氣與他的交遊對他書法風格的影響,所謂人書俱老是否可信,木板氣與金石氣的褒貶為何形成,他的後世評價與真偽作辨析纏繞影響。其實牽動了很多在書法理論中長期被忽略的面向。(更別提我以前那麼喜歡的遊包山集是偽作!慘。)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中国
造房子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造房子
7.7 (32 个评分) 作者: 王澍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及营造经验,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 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2020年8月27日 已读 怎麼說呢,相對一般藝術類書籍,我覺得還是真誠且不侷限的。大部分還是從自己出發,結合繪畫書法哲學etc寫對建築設計(或者是造房子)的零散思索,描繪真正有中國風格的建築應是什麼樣子,對他現有的較滿意的兩處房子的設計過程。我六月份去象山的確是很喜歡那個校園,只是還沒細看,不知道是不是如之前所見,校園在實用性方面有些缺陷,待考察。(能不能說看照片覺得他氣息還是有些油膩,妻子的氣質更好一些)
中国
中国哲学史大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 胡适 中华书局 2012
《中国哲学史大纲》为胡适所作,是中国学者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标志。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不但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而且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
2020年8月13日 已读 拖了好久。。入門看看。後面一大堆原典,我加油。
中国
浮城谜事 (201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浮城谜事
7.2 (582 个评分) 导演: 娄烨 演员: 郝蕾 / 秦昊
其它标题: / Mystery
警察童明松(祖锋 饰)负责调查一起车祸,大学生蚊子(常方源 饰) 意外惨死,童明松决定同哥们儿——喜欢蚊子的修车工秦枫(朱亚文 饰)一起调查事件真相。两人追查真相时牵扯出了中产阶级夫妻乔永照(秦昊 饰)和陆洁(郝蕾 饰),陆洁因为女儿在幼儿园的玩伴宇航,认识了她的妈妈桑琪(齐溪 饰),却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丈夫的外遇……随着蛛丝马迹的层层披露,事情越来越蹊跷,童、秦二人发现乔永照、陆洁、桑琪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2020年5月8日 看过 很多細節沒必要反覆,多留空更好看。
中国
秋菊打官司 (199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秋菊打官司
7.9 (266 个评分) 导演: 张艺谋 演员: 巩俐 / 刘佩琦
其它标题: The Story of Qiu-Ju / Qiu Ju Goes to Court
中国西北某个小山村里,村妇秋菊(巩俐)的丈夫王庆来(刘佩琦)在与村长争执时被对方踢伤下体无法再干农活,只能整日躺在床上,对此村长没表一态。秋菊气不过,找村长理论不得对方理会,为讨一口气,她一纸诉状将村长告到了乡政府。乡政府李公安耐心调解一番后,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却是把钞票直接扔在地上拒不道歉。
村长的举动虽蛮横无理,众人还是觉得事情可以就此划上句号,唯独秋菊被激怒,立誓要讨个说法,于是她挺着个大肚子和妹妹来到县城,开始了漫漫告状路。
2020年4月17日 看过 昨天看完的,一堆無奈,那種質樸但沒有什麼文化的敘述,讓人心疼又好笑。多理解他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中国
中国哲学十九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哲学十九讲
作者: 牟宗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 1
本书是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作者以其卓越的识见和谨严的思辨,在准确把握哲学元典的基础上,对儒、佛、道等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学派思想作系统的诠解。全书虽重在讨论传统哲学,但却能以现代哲学的理念进行观照,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中反省、衡量中国哲学。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对中国哲学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中国哲学十五讲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杨立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3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