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豆瓣 Goodreads
8.6 (202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与专业反思有关”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 我们的历史知识从哪里来?
★ 传统的历史叙述、众所周知的历史认识会不会出错?
★ 为什么历史会被滥用和错用?历史知识为什么会有偏差和错误?
★ 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以狼为祖先的是传说还是真实?
★ 西欧骑士身上的佩剑真的来自中国吗?
★ 忽必烈的历史挑战到底是什么?
★ 反思历史叙述的单一与纯粹,示范如何独立、健康地分析和观察历史的典范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不滥用或错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而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是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2020年3月18日 已读 後面有點失去耐心,不過對歷史的思考路徑是相同的,就是他在剩餘價值說的,每個人都是人。
中国
花间一壶酒 豆瓣
所属 作品: 花间一壶酒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同心出版社 2005 - 6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2020年2月20日 已读 暢快說話的感覺很好,而且背後通達的想法是一樣的。05年那些問題,現在彷彿愈演愈烈,神奇國度。也提醒自己,不因言廢人不因人舉言。不放棄見證歷史。
中国
独自叩门 豆瓣
所属 作品: 独自叩门
作者: 尹吉男 三联书店 2002 - 8
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近十余年来百象纷呈,蔚为大观,已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中国艺术的这一新动向,并以独特的犀利笔法、潇洒文风,对于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予以深刻批评,不仅富于洞见,而且语言精彩,引人入胜。
作者自述:
不少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之类的书,那本该是当代史学者必须干的事。我的兴趣眼下还不在于此。对于艺术我或许是个很主观的人,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才会写点什么。这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是我“写点什么”的一个结果。因此,最恰当的书名莫过于“独自叩门”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之门我都能叩开,机会虽然很多,但契机却很少。有的时候也难免为徘徊的过程“写点什么”。我的文字无疑义成了每个读者平心来面对的门,不管叩开与否,一切都要随缘。开门所及,或许是有心人的迷惑,或许是无心人的风景。
谈艺术的文字不是鸟类学。本来很平易近人的东西已经让理论家说得过于玄秘啦,逼得大众对之特别看待。如果衣冠不整,心存他念,真是不敢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一见艺术家使张皇失措。我总觉得,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仰视只会看到苍茫的云雾以及缭乱的星空,而且对人格化的脖子也不公平。我逐渐体会到,艺术其实是每个人的生活因素;对于自己,我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我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希望与我振动数相近的朋友们产生仰视的疲惫,包括对我的文字。其实,读者的有艺术感受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
并非所有主流艺术当中的人或作品都能造成我“写点什么”的契机,只不过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这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与我隔得太远;有些没能勾出我个人的内心问题;有时自己对“写点什么”发生了厌倦;还有的时候无暇动手,神游到别处去了。总之,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本身是否需要。我本心是不想把对艺术的说三道四当成与个人生活太远的职业,生怕自己的勉强扰乱了别人平素的节奏,谁都不轻松。
说起副题“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中的“近”字的含义,大致有两层:一是在时间上离现在很近,二是在空间上离我很近。说到底我是想不自觉地达到在近处能使心灵看个明白的亲切状态,并与自己的生活相契合。客观地说,书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作品也有不属于主流的,但对我生活过的那些“时刻”却很特别,他(它)们导致了我“写点什么”的契机,使我的个人生活多了一些内容。近观的视线容易清楚,而且可以平视。一旦自己回顾这些近观所得,就觉出很多文字的背后都有故事或情结,的确与生活史有缘。
把门叩开时希望平视到一张朴素的脸,我想读者也希望生活充实,这才是艺术的真谛!用个人阴谋使大家失常,那是帝国主义。好在这一点我已及时警觉。
尹吉男记于北京
繁花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繁花
8.7 (281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3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繁花》让人为之一震,小说的好处自有高人评说----程永新
优雅之野心,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文体----张辛欣
近年来最有看头的小说---吴亮
2020年1月28日 已读 上海味很濃,留白很多很喜歡。
中国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 豆瓣
所属 作品: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
9.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文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7
中西古典学术的内涵,既深且广,难以言尽。
本书是作者写作二十年的结集,是作者从事文字工作的记录。
书名取“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然而“此中人”究竟相应了呢?还是没有相应呢?读者看完此书便会有答案了。
2019年10月18日 已读 啊,喜歡張老師。
中国
纸上王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纸上王国
6.3 (6 个评分) 作者: 邓安庆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 5
“邂逅久违的朴素情怀”
日常生活,人间烟火。
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这也是一本温暖的书。
作者以他素淡的笔调描摹人生百态,直抵普通人的柔软内心,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了这片“纸上王国”。
2019年9月7日 已读 後面漸入佳境,前面有點囉嗦。有幾篇很好。感覺得到要做精簡真的難。
中国
女性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女性主义
9.2 (79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 - 9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精华。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
李银河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综观这些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如果你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李银河老师这本书可以为你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贾想II 豆瓣
8.0 (65 个评分) 作者: 贾樟柯 / 万佳欢 编 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 2018 - 1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贾樟柯在2008到2016年间的文章、演讲与对谈,这些与电影作品并行的文字,记录下他电影内外的生活和思索,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呈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生命底色,也揭示出他电影的缘起和归宿。在电影中,贾樟柯记录下大时代里被政治打扰的个人和被时光遗忘的生命细节,凝视剧变年代里被权力和经济利益抛向边缘的个人,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放下摄影机,拿起笔,烟雾氤氲中,贾樟柯向青春告别,却无数次忧愁上身,思绪飘回汾阳的街道、北京的胡同,想起县城的少年、百无聊赖的青春,缅怀文学启蒙的恩师,感叹与侯孝贤、杨德昌等前辈的交往与遗憾,也直白道明以电影打捞历史细节、对抗遗忘和反思历史的初衷。
◎作品看点
延续《贾想I》的深刻思索,更多对于历史和社会剧变的关怀和反思。“不一样的动物”贾樟柯、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殊荣获得者,用电影去面对:无论哪一个时代,所有人都要经历的那些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贾樟柯说:“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
贾樟柯的最佳时刻,不是来自他的深思熟虑,而是他的敏锐与穿透力,他能意识到崭新的时代情绪,并且准确、迅速地表达它。——许知远
2000 年我正式回国定居,赶上贾樟柯在拍《站台》。他半夜三更把我和阿城叫过去,看他新剪出来的这部电影。那是夏天,马路上热得走几步汗都黏在一起。此后我陆续看他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电影——最近看到的就是《三峡好人》——我有幸能看到一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和此后十年之间的作品。——陈丹青
“邮政绿”皮面软精装设计,适合随身携带,细细品读“柯长”对电影艺术、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2019年7月26日 已读 喜歡老賈
中国
去政治化的政治 豆瓣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汪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5
全书以“中国”及其“现代”为核心关怀,讨论的多是90年代以来社会急遽转型中经济全面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社会阶层结构性重组和知识群体明显分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思想的状况与问题;同时对60年代末期以来,东西方均逐渐强化的“去政治化”过程所导致的政党政治的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明亮的对话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8 (52 个评分) 作者: 徐贲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说理是文明的产物,人是慢慢才变得开化和文明的。学习说理既是教育又是自我启蒙的过程。人们需要说理,因为说理比不说理更能找到真实和公正的东西,而真实和公正的东西在本质上来说是优于虚假和不公正的,是比较容易证明而且比较容易说服人的。更为重要的是,人有足够的天生能力接受真实和公 正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理性”。
“理性”不仅指明晓事理、辨知是非,而且是在说服别人时,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并倾听别人的合理之言。这是一种公共理性,它离不开说理,也离不开适宜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社会必须拥有公民说理可以诉求、依据的普遍价值;政治必须尊重和保护他们自由、平等交流的公民权利。在这样的环境中,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一种因自由、理性而可持续的公共交谈。
——徐贲
2019年5月13日 已读 好看!感覺能幫助思路清晰。
中国
1966年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东方出版社 2014 - 1
发生在1966年的故事。日常市井中普通的人们,在那特殊一年里,日复一日的懵懂和不宁。王小妮用她从容的文字、含蓄的方式,还原那一年中,北方城乡间各不相同的人心冷暖。触碰了突然事变的降临带给平凡人们的影响,故事简单而蕴藏的情感深远。
他们的故事绝非特殊,而是普通又普遍的。这些普通人,从事各种行当,背负各种历史,在这个人人自危之年的某个临界点,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身不由己的改变——这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生死抉择,而是灰色地带的沉浮明灭,人性的斑斓底色由此彰显。
2019年5月13日 已读 另一面,馬上就是風起雲湧。
中国
阿城精选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阿城精选集
9.2 (21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 - 8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本书是阿城小说和散文精选集,收入了阿城著名的小说“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及其他短篇和散文代表作。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期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孩子王》则用下乡知青当乡村教师的故事见证教育的沦落,百废待此一举的艰难。《树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群知青下乡砍树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阿城的散文,文字干净,笔锋冷隽,时而颠覆自己,时而挖苦别人,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悲喜的小故事。
2019年5月1日 已读 再看阿城,實在。很中國。才發現那麼多語詞都是外來的,「拿來主義」說的真是沒錯。像張老師說的,每一個詞要知道來源和意思,真的好難啊。哈哈哈想起李零所謂自稱「老改犯」!
中国
人往低处走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往低处走
9.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2019年4月19日 已读 還是蠻喜歡李零的
中国
登天的感觉 豆瓣
所属 作品: 登天的感觉
作者: 岳晓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2
《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修订本)》是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修订本)》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所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他对每个个案的深入分析和处理技巧。作者在书中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我恨我自己,我实在太愚蠢了”,“我们的爱情还有救吗?”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妨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在处理这些心理个案的过程中,作者展现了心理咨询的神奇技巧——原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可能因为几句话而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修订本)》将给你带来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登天的感觉。《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修订本)》出版后曾多次再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修订本)》是2008年最新修订版,正文中穿插的作者在哈佛大学活动以及哈佛校园风景的彩色图片,使你在走近作者的同时,获得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2019年4月18日 已读 真的很大眾。
中国
鸡毛信 (1954) 豆瓣
6.7 (40 个评分) 导演: 石挥 演员: 蔡元元 / 蔡安安
其它标题: The Letter With Feathers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两人,父亲(舒适)是民兵队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蔡元元)则是儿童团团长。某天,赵父让海娃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海娃装扮成放羊娃赶着一群羊携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敌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尾巴之下,逃过一劫。海娃被迫带路,晚上却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海娃也再落敌人之手,这回,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而敌人发现上当时,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
2019年4月8日 看过 天哪我才發現小時候很害怕又很期待看的電影雞毛信,是謝晉的!!!!!!這世界的聯繫真的⋯⋯⋯⋯⋯⋯⋯迷
中国
芙蓉镇 (1987)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芙蓉镇
9.1 (504 个评分) 导演: 谢晋 演员: 刘晓庆 / 姜文
其它标题: Hibiscus Town / 芙蓉鎮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刘利年)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 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2019年4月8日 看过 牛批。
中国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少年凯歌
9.4 (139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2019年3月11日 已读 短短一本,看了還是覺得蠻神奇的,裡面一些語彙很有電影的感覺,一些場景也能想起霸王別姬。不得不說把wg的另一部分推力——青少年的那種心態描述的很好啊。回想自己初中的時候,也曾幻想回到wg多好,可以毫無忌憚地批鬥老師。少年的那種目空一切的確是很好利用的吧。
中国
何为良好生活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8.8 (124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2019年2月23日 已读 雖然看的有點點累,但是,他還是很努力把想說的說清楚了!而且澄清很多平時以為的「常識」,又讓自己深思了一點點,嘻嘻
中国
大地上所有的河流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维舟 新星出版社 2014 - 9
《大地上所有的河流》是对逝去年华的一次怀念,真实再现了于九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那一代人的迷惘。所记人物,细节丰沛、性格各异,均基于彼时之真人真事。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辑《大地上所有的河流》包含11篇散文,独立成篇,分别叙述11位高中同学的个人际遇与浮沉;第二辑《平生风义兼师友》,为单独的长篇,怀念少年时代挚友张晖,得见一代学人之精神不死;最后一辑《一个夏天分两次结束》,记叙高考前后的一段青春记忆。三个部分彼此交织,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
2019年1月18日 已读 幾乎很快讀完,就是他的回憶吧,但豐富的高中時代還是感覺得到。回想自己,total mess。有時候我也覺得文字再書寫一遍就像重新活過一遍了。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