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疑问集 豆瓣
Libro de las preguntas
7.8 (62 个评分) 作者: [智利]聂鲁达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1
★ 这些简洁的、谜一般的问题,神秘而有趣。用孩童般天真的方式提出复杂的问题,探寻生而为人的意义。 ——《图书馆期刊》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最感性、最深邃诗集
★ 让我们直面自以为了解、却一无所知的一切
★ 中文版首次出版,由著名译者陈黎、张芬龄自西班牙语完整译出
★ 激发各年龄段普通读者对诗歌的兴趣
★ 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长大 / 却只是为了分离?
★ 世上可有任何事物 / 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
==============================
《疑问集》是诺奖得主、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聂鲁达的一部微型杰作。非常简单、易读,由74首诗,316个没有给出回答的问题组成。聂鲁达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成人睿智的经历融为一体,向自然、历史、梦境、人生、人性进行最简洁的质问,带我们进入他用直觉和纯粹的想象构筑的国度,同时也陷入哲理性的思索。此次为中文版首次出版,由著名译者陈黎、张芬龄自西班牙语完整译出。
《疑问集》是一部任何年龄的读者都能欣赏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聂鲁达单纯地回归到“人”的角色,用神秘、有趣、荒诞不经的问题给人灵感,让被人遗忘的事实重新浮现。让我们直面自以为了解、却一无所知的一切。
2019年1月15日 已读
人类的动物园 豆瓣
作者: 毕飞宇 2013 - 2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人类的动物园》主要内容包括:青衣、雨天的棉花糖、哺乳期的女人、是谁在深夜说话、地球上的王家庄、祖宗、相爱的日子、怀念妹妹小青、生活在天上、人类的动物园、那个男孩是我、永别了,弹弓、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等。
2019年1月10日 已读
短篇不及迟子建,说话像余华,坦诚、直接、天真。《青衣》像鲁敏的一些作品,《哺乳期的女人》《相爱的日子》和《怀念妹妹小青》,较一般。
当代短篇 毕飞宇
誰在暗中眨眼睛 豆瓣
作者: 王定國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4 - 10
明暗是人生場景,悲歡在一瞬之間
文字獨特迷人,手法精粹內斂,25篇短小說帶你潛入深海。
他透過迷濛、蒼涼的一瞬之眼,為世間男女留住動人畫面。
「他牽引讀者的眼睛,一步一步走進故事核心,總是在最後展現一刀斃命的絕活,直刺讀者的心。」——陳芳明
「王定國把我們帶回到現代小說之初始處,還原小說這份現在經常被遺忘了的功能──張開眼睛認知看似平凡的現實底下,藏著一點都不平凡的複雜遭遇與感情。」——楊照
「寫作對我而言確實也是這樣,一無所求的追尋,才發現它含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如同我們的閱讀,藉由每個段落凝聚一雙眼睛,在黑夜裡睜開,取代苦澀的吶喊,似乎才看得見溫暖或者飄忽的光。」——王定國
人生總有一些片段,發生的時候措手不及,事後永難抹滅。王定國精簡而詩意的文字,捕捉茫茫人世情感欲念的滄桑、悔恨、惆悵與困境,那些當下無能拆解又經歲月緊緊纏繞的命運繩結、無法碰觸卻遺忘不了的愛恨,凝轉為叫人無處躲藏的注視。他筆下的人物即是現世的折射,賣身的女子、失婚的男人、年老失智的小三、守墳青年、料理店學徒、跛腳的花店送貨員、開挖土機的女駕駛、富商情婦、走後門的律師、重病的母親、機要情人……,他們在各自的困局裡,進退兩難,茫然等待,或面無表情地轉身,或被多年前的一陣急雨蒙住了去路,但在老病衰微時刻,也許終將有「一抹苦苦的笑意慢慢閃出了淚光」。
二十五篇短小說,將世間男女無言以對的情愫,舒爽地一次呼出。
2018年12月30日 已读
错过什么都不算错过,除了篇幅(2400-2600)外无可借鉴,就连书签也不是自己的,是印刻文学的回执。“素面相见”和“妖精”(年老失智的小三)等有青山七惠的影子,但不及她的短篇吸引人、让人印象深。
当代短篇
一无所有 豆瓣 Goodreads
The Dispossessed
8.8 (37 个评分) 作者: (美)勒古恩 /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陶雪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9
同一个恒星系中,人类定居的两颗行星互为月亮,盈盈相望,却被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形态隔绝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阿纳瑞斯:贫瘠,荒芜。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人类组成一个集体至上的社会,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社会的约束虽然实现了对全体成员的保障,却渐渐成为一种禁锢。
乌拉斯:富足的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进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鼓励竞争的世界富于创造性,但也造成了个人、集团的对立和鲜明的贫富差异。
本书体现了勒古恩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主人公谢维克毅然脱离阿纳瑞斯,投奔乌拉斯,却在发现乌拉斯社会丑陋的一面后再次逃离,成为两个世界的叛离者。人类应该往何处去?勒古恩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确的答案。
最优秀的科幻小说能让读者掩卷长思——也许答案就在读者的思索之中。
2018年12月27日 已读
比《黑暗的左手》好。看了太久不免疲惫,也不会记下除了主人公以外的任何什么阿纳瑞斯、乌拉斯人,读起来没有动力,但还是非常动人。
Ursula_LeGuin 科幻
五百万汉字 豆瓣
作者: 阿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8
这是阿乙年届四十之际,委托对他作品最了解的特殊读者徐兆正精选出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选入阿乙自写作以来最好的十二部作品,可粗略分为六大类:一,经验,选《巴赫》《阁楼》;二,志异,选《信使》《五百万汉字》;三,痴人,选《极端年月》《春天》;四,概念,选《忘川》《虫蛀的外 乡人》;五,技法,选《意外杀人事件》《小人》《鸟看见我了》;六,元小说,选《作家的敌人》。
一些令人惊吓,完美无缺地叙述人类道德的黑暗的故事,来自于现代中国当今最有成绩以及有潜力的年轻小说家。
——伦敦大学汉学家Julia Lovell
福克纳曾在一封致马尔科姆•考利的信中说道:“即使是个短篇小说的集子,其形式、整合就跟长篇小说一样重要——要自成一体,单一的,围绕一个音调,整合中有对位,向着一个结局,一个终曲。”不揣冒昧地说,这也是本选本的意旨:它试图呈现阿乙这十年来在中短篇小说领域的写作成就,但却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阿乙,那个在小镇与城市经验的裂隙间,在志异的虚构、经验的重构以及观念的图像化之间,在技法的在场与声音的消隐之间,愈来愈坚定的小说家形象。
——徐兆正
2018年12月21日 已读
编选得不好,看了前两篇倍感失望,一点儿感觉没有,后面以形式结构创新/实验为主,使之前看过的篇目都不起眼起来
当代短篇 阿乙
小主意 豆瓣
作者: 西川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1
【学者评价】
从1980年代至今,西川一直充满创造活力,对中国先锋诗歌某一向度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1980年代,西川在保持庄重的精神向度的同时,捍卫了“元诗”的艺术自律性。他塑造了新的诗歌意志,以自己的创造实绩,真正有效地体现出与中国新诗社会功利主义小传统的有力断裂。1990年代至今,西川逸出了“常体诗”,创造出一种猛烈变构的“杂体”形式。他使诗的文体松动,包容力更广阔,让诗拥有了更广泛的营养、循环和调节系统。
——陈超
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西川的诗不断逾越自身,成为当代诗歌最重要的整合点和出发地之一。他的诗沉稳、大气、均衡、精确,充满睿智的洞察但也不回避种种困扰,注重精良的抒情品格,却又向异质事物充分敞开。他以孜孜不倦的热情贯通经典和当下,以灵活多变的语言策略致力于综合的创造。通过引入文明的悖论模式,他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在不断增加其负荷的同时也不断锻炼其表现的强度。他使我们意识到,一种在质地上足以与生活和历史相对称、相较量的诗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唐晓渡
西川的写作,日益显示着一位集大成诗人的品质。他建立在宏大阅读基座上的对东西方文化艺术源流谱系的深刻把握,对古老诗艺奥秘的洞悉,使他的诗歌一直在高端技术前沿,呈现着持久而稳定的创造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转向当下现实材料的诗歌中,他以超常的察识和睿智,揿亮了现实凡俗表象之下一个个隐匿的机关密码,呈现了普通事象深处的时代本相。
——燎原
西川是当代诗坛最令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曾与海子、骆一禾一起并称北大“三剑客”。他的诗歌,文辞优雅,形式匀称,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气质。他写于1980年代的一系列作品,毫无杂质,近于纯粹,几乎难以察觉到个人经验的蛛丝马迹,相反,对超验和神秘的事物却有一种执迷。1990年代以后,西川似乎体认到这种诗艺与生活对称的难度,开始将叙事性、歌唱性、戏剧性熔于一炉,追求一种“综合”的艺术。这让他的创作变得极为自如,起伏连绵的“句群”开始出现在他的诗歌中,世界的繁复与荒谬也由此获得了一种承载形式。可以说,西川的这种创造,为汉语诗歌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体,使汉语诗歌与更为宽广的世界连通起来。
——张学昕
【作者自述】
到目前为止,我的短诗这部分写作,本书算个总结。将来如果再出版什么我的诗选,我此前的短诗作品可以此书为标准。
市面上、网络上,我的一些诗有多稿并存的情况,本书所收作品算是定稿。
——西川
【内容简介】
本诗集由西川亲自选编,按照创作时间排序,收入了诗人近三十年来(1983-2012)创作的短诗,在编选过程中作者又对部分诗作进行了修改,是目前为止作者最满意、最完善的一本短诗选集。代表着诗人三十年来诗歌写作的最高成就。书中还收入了西川亲手绘制的插图,简单拙朴,而又不失禅机。诗集为精装本,设计简朴大方。
2018年12月21日 已读 实在不喜欢西川的诗
聯合文學20年短篇小說選1984-2004 豆瓣
作者: 張寶琴(主編)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4 - 1
二十年來,小說的前輩、中生代猶創作不斷,新人後進蓬勃而出,在在展現他們感受和思維世界的能力。在《聯合文學》刊載的小說,足以印證文學史的多元組成,也將成為文學史的重要「文件」。這二十年的小說,以心理劇、意識流為者有之;根植鄉土而情深意遠者亦有;援引魔幻寫實、後設技法、後現代諧擬者亦有;政治諷喻、族群處境、成長啟蒙、城市時尚與現代性……種種取向亦無不齊備;真可謂眾聲齊唱,繁花而成盛景!
此書為《聯合文學》二十周年慶特別編選(1984~2004)精選二十一篇在《聯合文學雜誌》刊載的小說。為《聯合文學》邁入第二十年而自勉,也用以向最值得尊敬的作家們致意及獻給喜愛文學的讀者們。
还魂记 豆瓣
作者: 刘丽朵 中华书局 2014 - 8
【编辑推荐】
1,北大才女为古今人事还魂,风趣好看,有读者称“读到会心处,恨不能和作者相视而笑”。
2,豆瓣阅读高分原创作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刘勇强先生作序倾情推荐!
【读者推荐】
刘丽朵之“还魂记”,关键还在于一个“魂”字,在于以古鉴今,以今识古,从而达到的古今会通境界。展读之中,我常常被她随物赋形、涉笔成趣的文风感染。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勇强
短小精悍,非常有意思,最好往长了说,没看过瘾。
——豆瓣网读者 imvivian
好友推荐多时,早时在博客拜读一二,现读完,感慨周作人先生抄书体后记有人。抄不是单纯抄,而是经世致用地将古代经验映照现实。《还魂记》文化沉淀深厚,不乏能从诸小记中掘出可人古物。
——豆瓣网读者 幽香的打底裤
嬉笑怒骂,借古喻今;读到会心处 恨不能和作者相视而笑。赞叹赞叹!所谓“还魂”,太阳下面果然没有新鲜事,写得有点儿意思,有点儿意思。
——豆瓣网读者 花魁不二
一气呵成地看完了,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学积淀和修养深度。从古代看今朝,讽古讽今别有情趣。
——豆瓣网读者 愚者
【关于本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刘丽朵《深圳商报》专栏“还魂记”之精选集,从好玩或发人深思的角度,谈论了古代生活与当代联系着的方方面面:房价、娱乐、育儿、时尚、男女关系、同性恋……
忧伤的年代 豆瓣
作者: 王安忆 2002 - 10
编辑推荐:本书是“中国作家档案书系”中的一册,书中选编了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处女作一篇,成名作一篇,代表作两篇,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一篇,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多篇,还有作者近期的谈话录两篇,透过别人的眼光写成的印象记一篇。并在书前收录了她自童年到今天的重要照片20幅——形象的直觉有文字不可企及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名作家的精选集。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叔叔的故事》《小城之恋》。按处女(中队长)、成名(雨,沙沙沙)、代表、争议作顺序排布。陈世旭一篇印象记《永远的雨》也不错,写及自己的积而不发和王安忆的勤奋体贴。
当代短篇 王安忆
Black Hole: A Graphic Novel 豆瓣 Goodreads
7.1 (7 个评分) 作者: Charles Burns Pantheon 2000 - 1 其它标题: Black Hole
Suburban Seattle, the mid-1970s. We learn from the out-set that a strange plague has descended upon the area's teenagers, transmitted by sexual contact. The disease is manifested in any number of ways—from the hideously grotesque to the subtle (and concealable)—but once you've got it, that's it. There's no turning back.

As we inhabit the heads of several key characters—some kids who have it, some who don't, some who are about to get it—what unfolds isn't the expected battle to fight the plague, or bring heightened awareness to it, or even to treat it. What we become witness to instead is a fascinating and eerie portrait of the nature of high school alienation itself—the savagery, the cruelty, the relentless anxiety and ennui, the longing for escape.

And then the murders start.

As hypnotically beautiful as it is horrifying, Black Hole transcends its genre by deftly exploring a specific American cultural moment in flux and the kids who are caught in it—back when it wasn't exactly cool to be a hippie anymore, but Bowie was still just a little too weird.

To say nothing of sprouting horns and molting your skin…
2018年11月3日 已读
除了尾巴女,另三主角有着一模一样的发型和侧脸,只能靠眉毛和鬓角来分辨谁是谁。海滩、森林、house,无论生活在西岸的哪个角落,逃不出这些乏善可陈又无可深挖的孤独领地。森林走不深,一走就碰上真探里那种密符或transparent里那种群体交游用的帐篷,海滩连着森林,一走就到,宛如Lydia Davis小说里的西部荒郊。想起这种种地区,包括高速路带来的无聊(无缝切换醉乡民谣里的北向之旅),觉得美国生活的单调造就了它文艺无可逃脱的浮面、直白。逃,又能逃哪儿去呢?想象的空间有限,隐喻基本没有,漩涡状黑洞里填了些大众消费品,意象重复两遍便失了新意。单薄。
Graphic_Novels
Letters to a Young Writer 豆瓣
作者: Colum McCann Random House 2017 - 4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winner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comes a lesson in how to be a writer--and so much more than that.
Intriguing and inspirational, this book is a call to look outward rather than inward. McCann asks his readers to constantly push the boundaries of experience, to see empathy and wonder in the stories we craft and hear.
A paean to the power of language, both by argument and by example, Letters to a Young Writer is fierce and honest in its testament to the bruises delivered by writing as both a profession and a calling. It charges aspiring writers to learn the rules and even break them.
These fifty-two essays are ultimately a profound challenge to a new generation to bring truth and light to a dark world through their art.
2018年11月2日 已读
最后一封可以作他所说的credo了,不时看。
写作
仪式过程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维克多·特纳 译者: 黄剑波 / 柳博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 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018年10月30日 已读 结构与反结构,第一章 生死仪式中的分类层次。18年10月人类学读书会
社会学
小說與我 豆瓣
作者: 王安憶 香港城市大學 2017
「我要創造,我渴望創造。」把自己的經驗,透過寫作,創造現實裏無法實現的生活,就是王安憶這三十多年來都在寫作的原因。
王安憶作為69屆初中生,有着比別人豐富的人生閱歷,經歷過知青生活,插隊落戶,這些成長經歷都為她帶來豐富的寫作題材,開展她寫作的漫漫長路。
本書收錄王安憶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六課講座內容,分享了多年來自身的寫作生活,同時講述與寫作有關的種種—從閱讀生活領略到的文學樂趣到創作類型小說的細節結構,再從小說探索文字的奧妙。她更闡述了教授寫作實踐課的一些體會,如同手把手般傳授讀者寫作之道,極其可貴難得,對有志投身創作行業的青年人極具啟發性。
眾聲喧嘩以後 豆瓣
作者: 王德威 麥田 2001
1980年代末期以來,眾聲喧嘩成為我們習見的文化、政治、社會現象。政治解嚴、身體解放、文化解構,種種聲音構成世紀末的喧嘩。但眾聲喧嘩「以後」,我們將何去何從?
本書視小說為世紀末眾聲喧嘩的重要表徵。透過小說敘事,作家批判現實,跨越尺度,百無禁忌。而讀者的回應,同樣精采紛呈。由小說顯現的中國與台灣面貌,在在引人思辨。從性別、族群到國家、離散,小說所滋生的對話潛力,不僅開啟我們對未來的想像,也促使我們正視眾聲喧嘩以後的倫理問題。
本書蒐集1990年代以來台灣、大陸、香港、星馬及歐美華文小說評介九十三篇,分為三輯,輯一介紹台灣小說創作;輯二點評台灣以外華文作品精粹;輯三綜論跨區域華文小說現象。世紀交替,小說的魅力安在?眾聲喧嘩以後的意義為何?新的文學、文化課題,由此形成。
2018年10月16日 已读
120719| 最後一篇“溫文爾雅”,絕了。
文学 王德威
黑暗的左手 豆瓣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8.4 (4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陶雪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9
冬星,寒冷,偏僻,远离人类活动范围,但人类的一支仍旧在这里扎下根来,生长繁衍。
终于有一天,人类联盟发现了这一支兄弟。他们伸出了手:回来吧,我们的兄弟。
机动使,联盟与未知星球第一次沟通的使者,代表着人类联盟善意的手。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是孤身一人,深入未知;他必须睿智机敏,以理解当地的政治与人情;最重要的是,他必须胸怀宽广,能够包容当地种种奇异的观念和风俗。
冬星是对以上种种素质的最大考验,因为它是人类所知的唯 一 一 个单性繁殖社会。
闻所未闻的风俗、变幻莫测的政局、国家的冲突,加上猜疑、背叛和出卖,阴暗的冬星似乎将永远游离在人类联盟之外。
但黑暗中伸出了一只手。它是要与机动使相握,还是排斥来自远方的善意?它代表着光明,还是黑暗?
光明是黑暗的左手,黑暗是光明的右手。
——冬星诗人的作品
2018年10月16日 已读
发现/看见与预言。最后人类(交流)至上的价值理念稍显笼统,实在只是个人化的选择而没有说服力。
Ursula_LeGuin 科幻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3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18年10月11日 已读
一个个幸存者活下去。
当代长篇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王德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由“除魅”到“招魂”,《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借这一论式叩问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学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辩证、群众与个人主体的还乡团动,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
2018年9月25日 已读
讲沈从文的一篇最好看,另外《罪抑罚》那篇删节太明显了。
文学 王德威
長恨歌 豆瓣
作者: 王安憶 天地圖書 1996 - 1
2018年9月15日 已读
很是啰嗦繁复,却没有出奇的意象。写人事好,有即时评判,但不会让人出戏。
当代长篇 王安忆
Madeline 豆瓣
作者: Ludwig Bemelmans Author And Illustrator Viking Press 1967 - 1
Set in picturesque Paris, this tale of a brave little girl's trip to the hospital is as appealing today as it was in 1940. The combination of spirited heroine, timelessly appealing art, cheerful humor, and rhythmic text makes "Madeline" a perennial favorite with children of all ages. Full color.
2018年9月11日 已读 割掉阑尾的故事~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