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会赚钱的妈妈 豆瓣
Money-Making Mom
作者: [美] 克丽丝特尔·潘恩 / Crystal Paine 译者: 莫方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 6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倾力之作
现代女性的财务自由之道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利用自己曲折而成功的创业经历,指导现代女性通过创业或兼职提高个人及家庭收入,特别是在孕期、离异单亲等情况下维持和改善经济状况,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慈善捐助,创造影响力。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着 重介绍了创业或兼职的详细步骤,从制定目标到具体实行,更包括传统或新型的多种创业方式,为现代独立女性提高收入特供了指导性建议。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为所有女性写就的书。
不论你是想让家庭财务状况更上一层楼,还是要为自己的激情和梦想添砖加瓦。
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发掘自己的赚钱能力,让你跳出思维框架,帮助你深入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激情,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去赚钱、去改变、去创造影响、去成就梦想。
克丽丝特尔在书中分享了大量实用窍门、真实案例,手把手教你创业,或是找到一种新颖的工作方式,让财务自由不再是梦想。创业过程中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家庭生活与事业发展之间取得健康平衡,作者也提供了很棒的建议。而让本书在众多赚钱类书籍中脱颖而出的,还有作者“慷慨生活”的主张,金钱买不来幸福,但掌控好金钱也许能改变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7月20日 想读 women overseas看到的。翻一下。下到英文epub
总统班底 豆瓣
ALL THE PRESIDENT’S MEN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尔•伯恩斯坦 鲍勃•伍德沃德 译者: 杨恒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6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关于“水门事件”的真实调查,普利策奖得主作品。
两位记者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同名改编电影荣获4项奥斯卡大奖。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时代周刊》
“了不起的书,一部极其抓人的政治侦破作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纽约时报》
“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新闻报道。”——吉恩•罗伯茨,《纽约时报》前执行总编
“我们坚持我们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社论
伍 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
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 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
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
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
……
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
“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
总统开始发言:
“……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
……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2021年7月20日 想读 via SWX “对我触动最深的是在权力运作最内部无处不在的恐惧,而我本以为这种恐惧是不存在于一个民主国家——毕竟,不会有人在半夜敲门。各种人的恐惧,所有低级别工作人员的恐惧。如果对比其他作品的话,就能生动地看到扭曲在美国权力最核心位置的一些恐惧、贪婪、自负、骄傲。”
Descartes' Error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Antonio R. Damasio Penguin Books 2005 - 9
Since Descartes famously proclaimed, "I think, therefore I am," science has often overlooked emotions as the source of a person’s true being. Even modern neuroscience has tended, until recently, to concentrate on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brain function, disregarding emotions. This attitude began to change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Descartes’ Error in 1995. Antonio Damasio—"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neurologists" ( The New York Times )—challenged traditional ideas abo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motions and rationality. In this wondrously engaging book, Damasio takes the reader on a journey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through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demonstrating what many of us have long suspected: emotions are not a luxury, they are essential to rational thinking and to normal social behavior.
2021年7月20日 想读 via SWX, “ 可能是近二十年最重要的神经科学科普著作,”
余震 豆瓣
作者: 张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10
《余震》是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余震》《空巢》《向北方》三篇佳作,悲剧中蕴有温情。
其中,《余震》有关疼痛与救赎的书写堪称同题材作品的巅峰之作。一种天灾带来的,却没有跟随天灾逝去的心灵疼痛。小说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围绕一名叫王小灯的女人展开。地震发生时她年仅7岁,当面临她和双胞胎弟弟两者只能救一人的情况时,母亲万般纠结下终究选择了弟弟。小灯却幸存了,被怨恨包围的灵魂历经整整30年才获得救赎。
《空巢》是书中发表时间ZUI久远的一篇,并获得当年的人民文学奖,小说透过两代人的精神世界描绘着孤独感。
《向北方》是张翎写作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小说讲述藏族女子达娃在北安大略印第安领地里与险恶的生活环境苦苦相搏的故事。从这篇小说开始,张翎告别了江南的山水,走入北方的广袤地界。
2021年7月15日 想读
切罗基 豆瓣
Cherokee
作者: [法] 让·艾什诺兹 译者: 车槿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乔治•沙夫,三十多岁的巴黎人,生活散乱随便,却发现自己在各种情境的推动下,要为贝内德迪的侦探公司调查在十九世纪逃往墨西哥的移民的财富假定继承人的身份。他在巴黎的地理中游荡——从冬天马戏团,布拉迪走廊边缘一直到伊芙丽-塞纳河畔——寻找一位不忠的伴侣,一只稀有品种的鹦鹉,费罗家族的后人,在这些事情的进展中,他遇到了他的侦探同行,让人警醒的警察,给他制造麻烦的麻烦女人,还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位表兄第,弗雷德,十年未曾见面。在多多少少偶然的一连串巧合之下,所有这些调查的线索*后都串在了一起,而且乔治成了想要谋求遗产的无业游民的目标。在多次的追逐之后,当他*后淘到了阿尔卑斯地区,他却发现自己落入了由一个英国商人领导的社团社员手中,这位英国商人吉布斯,与弗雷德的生意有牵连,也正在寻找费罗家族的财富。
2021年7月15日 想读 via 乔纳森
丑闻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1
▲ 迄今已被译为十余种语言出版,畅销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荷兰、希腊、罗马尼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十余地区!
▲ 远藤周作首次运用推理小说式手法,糅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讨每个人终将需要面对的老年、死亡与欲望。
▲ 创作于《沉默》《武士》之后,集大成之作《深河》之前,《丑闻》可视为远藤迈向创作生涯第三高峰前的“序作”!
▲ 当一个人垂垂老矣、想同自己做个了结时,该如何面对隐藏在身体里的丑陋与邪恶?
▲ 在任何罪中,都隐藏着希望从现在令人窒息的生活或人生中,找出活路的欲望。
▲ 传说叶卡捷琳娜二世、美国总统林肯、芥川龙之介都曾经历的“二重身”事件,这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另一个自己”?
————————————
内容简介:
《丑闻》是日本文坛巨匠、芥川奖获 得者远藤周作首次尝试以推理小说式的叙事风格,探讨老年、死亡与欲望的长篇小说。
畅销书作家胜吕年近花甲、重病缠身,某日意外目击与自己有着同样面孔的人出现于眼前。那人面目可憎、丑陋下流。与此同时,有关胜吕出入风流场所的流言四起,为揪出幕后之手他开始追寻真相。他接触到拥有两张面孔的神秘夫人、热心善良的打工少女、穷追不舍的八卦记者,形形色色的人物让胜吕发觉自己所处的旋涡正逐渐变得汹涌和险恶。
某日,他应神秘夫人之邀前往宾馆,将双眼贴上房间的门洞,只见一个贪婪的男人正攀附在熟睡的少女身上。当男人转过脸庞,胜吕惊觉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当他与少女走出宾馆,八卦记者迎面奔来拍下“罪证”。胜吕隐藏在身体里的丑陋与邪恶将全部公之于众……
————————————
名人推荐
不是那些带有文学革命意义的作家们,人人都有的深沉而阔大的存在。你的写作,恰恰弥补了他们在文学革命中对人性和人的灵魂的轻慢。
——阎连科(作家)
在远藤周作的小说中,多有这样一类人物:他们资质平平,缺乏幽默感,不解风情,甚至有些蠢笨、滑稽,在社交场中成为众人嘲弄的对象。可他们心地纯良,哀而不怨,虽堕入不幸却从不放弃自我拯救的努力,虔敬到偏执的程度。
——刘柠(作家、艺术评论者)
远藤周作不是凭借文字取胜,他的作品整体拥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安冈章太郎(日本著名作家)
《丑闻》是一部探讨人心深处的作品。宛如窥视深洞似的,这部小说所要探讨的是光线达不到的黑暗世界。因此,它的风格和我以前所有的小说完全不同,我采用了类似推理小说的手法,书中的主角好像刑警在追查犯人似的,一直在寻找“另一个自己”。
——远藤周作
2021年7月14日 想读 沉默与深河之间
森林、冰河与鲸 豆瓣 Goodreads
8.7 (81 个评分) 作者: [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译者: 曹逸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2
编辑推荐:
1、“摄影界的芥川奖”得主佳作重现:“一张照片,一盒卷。”甄选120幅标志性的极地摄影作品,记录星野道夫旅居北极二十年光影。
2、作者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首次披露:收录《西伯利亚日志》(1996年6月30日~7月27日),记录星野道夫最后时光的点滴瞬间。横跨白令陆桥,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英雄的最后一抹色彩。
3、六十四开文库本,向日文初版致敬:星野道夫自然文库系列三书,开本小巧,顺纹易翻;通勤旅行,熨帖称手;专色封面,醒目耐磨。熊伴野趣,雪映清凉,身未动,心已远。
内容简介: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2021年7月12日 想读
夜间的战斗 豆瓣
The Night Battles:Witchcraft and Agrarian Cults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y
7.7 (7 个评分)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 朱歌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6
16世纪,意大利弗留利地区盛行着一种奇特的夜间活动,传说生而有胎膜的农民在某些夜晚陷入沉睡时,其灵魂会“飞往”田野里与巫师“战斗”,以保护庄稼收成。
这些男男女女,名为“本南丹蒂”,字面意思即“慈善的行者”。本南丹蒂是些什么人呢?一方面他们宣称自己反对女巫、男巫和 他们邪恶的阴谋,治愈了一些因巫师的加害而受伤的人;另一方面,和他们的假想敌一样,他们骑着兔子、猫或别的动物参加神秘的夜间聚会。然而,他们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祈求丰收的仪式却被教会斥为异端巫术
历史学家金茨堡依据宗教法庭审判档案,着眼于审判官和被审问者之间的互动,不仅生动描述了这些农民如何在教会权威的压力之下,对自我身份产生混淆,进而把自己归为巫师的过程,还复原了这一时期民间文化和农民的心理世界。
“在这部书中我研究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上半叶之间弗留利人的宗教态度,从广义上说,是一个农民社群的心理状态,但是从一个十分狭隘的观点来看,这一民间信仰核心的历史,由于特殊势力的作用,逐渐被等同于巫术。”
——卡洛·金茨堡
编辑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史学经典,已有十几种版本在全球出版
本书自1966年在意大利出版以来,享誉全球,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日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出版,仅意大利、美国和英国就在不同时期出版了不同版本。这本书经过时间的检验,已成为微观史、新文化史和巫术研究等领域的经典之作,霍布斯鲍姆、彼得·伯克对其赞誉有加。本次出版在旧有译文上作了部分修订,同时新增2020年意大利新版后记。
★意大利版《叫魂》,呈现显微镜下扑朔迷离的巫术审判
为丰收而战的那些据说灵魂可以离开身体的人们(“本南丹蒂”)在夜间到底做了什么?他们与底层民众的节庆狂欢、亡灵游行、巫魔集会、狼人传说等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被审判的本南丹蒂对自己的思想传统、仪式、身份和所作所为都有自觉吗?宗教当局为什么感到恐惧?审判者们对审判对象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审判中都使用了哪些手段?本南丹蒂是如何一步步被与巫术和异端画上等号的?——除了作者抽丝剥茧的讲述和分析,本书末尾还附有审判档案的原文,供读者零距离观看审判过程。
★还原大众信仰与民间文化实相,揭示信仰与权力的关系,窥见近代欧洲早期的文化冲突
巫术审判、猎杀女巫背后实际上是正统文化对大众信仰、民间习俗,以及有悖当时教会规范的各种思潮的压制、塑造和同化。大众信仰的复杂性远不是审判席那些饱学之士所能完全掌握的,但教会似乎有自己对巫术、女巫崇拜、秘密信仰的单一理解。之后,权力就将这些“理解”强加给了审判对象,也强加给了大众信仰。反过来,对本南丹蒂的审判过程,事实影响了宗教当局对巫术的认识,因此,大众信仰也影响了精英信仰。这是下层文化与上层文化持久的冲突,也是文化“互相渗透”的过程。
★聚焦“小人物”,还原他们的心态和精神世界,倾听被遗忘、遮蔽和扭曲的庶民之声
作者与E.P.汤普森、娜塔莉·戴维斯一样,眼光朝下,关注自下而上的历史,关注历史夹缝中的边缘人和小人物。没有审判档案,这些人本来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也不可能为今天的我们所知。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呢?辛苦谋生的农夫,为患病孩子四处求告的父亲,饱受癫痫之苦的农妇,为了糊口而谎称自己能通灵的妇女,声言能用咒语治病的裁缝,被邻居告发的“女巫”,乡村磨坊主,妓女,牧羊人……在宗教法庭上,一些人没什么文化,来自底层,面对压力,在审判官和法学家的引导下,明知承认某些“罪行”会受到惩罚也不得不承认。
★利用丰富的材料,点亮诸多颠覆人们认知的细节
作者在宗教法庭的审判档案(诸如口供和庭审记录)、欧洲而各地相关民间传说和大众文学读物等多种材料间穿梭,呈现了复杂多样的巫术与民间信仰的细节,诸如各种节庆的游行和狂欢活动、异端团体的秘密聚会(如半夜拜鬼仪式)、治病驱邪和施咒等迷信活动(包含一些骗钱的把戏)、祈祷丰收的仪式,狼人、骑着公鸡和公山羊的巫师、挥舞茴香束的本南丹蒂、亲吻恶魔屁股的男男女女……
2021年7月11日 想读
诗来见我 豆瓣
作者: 李修文 2021 - 3
重构诗词背后的历史时空,书写古今联结的苍茫世界
鲁奖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的风格与角度解读中国古诗词,独具韵致。与其以往创作不同,这一次他向着历史更深处行进,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写他们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犹在笼中的挣扎与艰辛,不仅为今人展现这些诗句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他们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作家试图透过这些古诗,以自身的真性情体味古人心意,透视古往今来的人生苍茫,探索文章千古事的真髓本意。
2021年7月6日 想读 via 作者,“写作札记九则”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豆瓣
There Is Simply Too Much to Think About: Collected Non-fiction of Saul Bellow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索尔•贝娄 译者: 李纯一 / 索马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3
从芝加哥到纽约、巴黎、马德里、托斯卡纳……从经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少年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散文精选首次出版,讲述自己奇妙的人生旅程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散文精选,见证二十世纪美国的繁荣与衰落
★ 收录索尔•贝娄最知名的散文,同时精选他的游记、书评、影评、访谈、演讲和回忆录等五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
★ 菲利普•罗斯、角谷美智子盛情推荐
————————
本书由《贝娄书信集》的编选者本杰明•泰勒编选,既收录了贝娄最知名的散文,又精选了他的游记、书评、影评、访谈、演讲和回忆录等五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作家的创作轨迹——这是一位见证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作家,他记录了战后美国人经历的精神危机。如何从现代社会突围成功,贝娄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1年7月4日 想读
大山里的未来学校 豆瓣
作者: 肖诗坚 2021 - 5
《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是作者肖诗坚的乡土教育随笔集。主要记录作者在贵州兴隆县支教的所见、所思、所想,以及担任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的教育经历,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中外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乡村教育新模式:既考虑到乡村儿童的需求及特点,又兼顾乡村儿童未来出路的“乡土人本教育”。《大山里的未来学校》总结了乡土人本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乡村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2021年7月3日 想读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 豆瓣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赵永芬 中信出版社 2016 - 7
欧美畅销20年的认知经典
科学与真实故事完美融合
造访认知的遥远边界 调动自我的创造潜能
【编辑推荐】:
*作者奥利弗·萨克斯被书评家赞为20世纪难得一见的“神经学专家”,也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他的这一系列“探索者”读本在欧美畅销近20年,不断再版,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是风靡欧美的经典认知读物。
··············································································
*J.K.罗琳、理查德·道金斯敬意推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蔡曙山、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精彩解读并撰写推荐序。
···············································································
*萨克斯说:“我们用眼睛看世界,也用大脑看世界。用大脑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象。我们熟悉自己的想象模式,思维方式,它决定我们的行为,并将伴随一生。”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人类终其一生都走在探索自己与外部世界的道路上。萨克斯对众多不可思议的生命的书写,将人类大脑神奇的适应能力与创造潜能展现了出来,改变了一代人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认知。
··············································································
*《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讲述了七名脑神经受伤者遭受的巨大生活变故。这些常人眼中的异类,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激发的巨大潜能,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科学与真实的完美融合是萨克斯的作品的标志,他讲故事的方式与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相似,不同的是,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神经科教授,有着权威的专业背景,他笔下的人物全部来自真实的故事。
··············································································
奥利弗·萨克斯TED演讲视频: http://www.ted.com/talks/oliver_sacks_what_hallucination_reveals_about_our_minds
【内容简介】:
萨克斯是杰出的脑神经专家,也是誉满全球的畅销书作家。他认为:大脑是整个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物体,具有卓越的可塑性和惊人的适应能力。《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讲述了七名脑神经受伤者遭受的巨大生活变故。车祸后患上色盲症、双眼看不见色彩的画家,反而迎来事业的高峰;从小失明的男孩,因爱情而手术,恢复视觉后,却想再度变回盲人;对生活绝望的男人,因为患上怪病,意外成为才华横溢的画家;自己是无法治愈的病人,却成为最优秀的外科医生……这些常人眼中的异类,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激发的巨大潜能,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萨克斯的作品兼具科学与浪漫的情怀,对人类心智的奇妙探索给我们带来无限启发。
【媒体、名人评价】:
“一本十分精彩,充满了理性与感性能量的新书,这是萨克斯送给我们的礼物,可以扩大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与体验。”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本从各个方面来说都算是杰作的作品…读起来十分有趣味性…萨克斯于希望被放逐之地找到希望,这种艺术让本书成为无价之宝。” ----《芝加哥论坛报》
“迷人…温暖…博学…萨克斯是将科学与老派的讲故事的手法结合了起来…他将病理个案变成了艺术。” ----《时代周刊》
“奥利佛·萨克斯是一个伟大的记录者,对这7个深深困扰的个体具有洞察力的探索,将人的体验的边界进行了拓宽并且告诉了广大的读者。” ----《波士顿环球报》
“萨克斯的故事如此动人,它们不仅给现代医学以启示,更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巨大的启发。” ——《纽约时报》
“萨克斯有着惊人的天赋,他的文笔明晰晓畅而又动人心弦,人物刻画精致细腻,让当今大多数的小说家相形见绌。” —— 《每日电讯》
“萨克斯用他的故事给我们的人生以绝妙的启迪!” ——《卫报》
“与《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相比,这次回到每个人与他们的故事——开发其深度与广度,尽管其中有些主题是相似的:孤独症、健忘症、妥瑞氏综合征等。” ----奥利弗∙萨克斯
2021年7月2日 想读 “七名脑神经受伤者遭受的巨大生活变故。这些常人眼中的异类,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激发的巨大潜能,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另有《错把妻子当帽子》也是他的相同题材的书。
派对恐惧症 豆瓣 Goodreads
Her Body and Other Parties
8.3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卡门•玛丽亚•马查多 译者: 叶佳怡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5
❈ 陈楸帆、淡豹推荐。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星云奖提名。入选《纽约时报》《巴黎评论》《洛杉矶时报》《ELLE》年度好书。、
❈ 作者是师承安吉拉·卡特、奥康纳、麦卡勒斯的美国新生代小说家。她以细腻敏感又古灵精怪的声音,打破科幻、奇幻、现实主义、成长小说文类界限,直面最 接地气的女性话题。
❈ 八篇故事,带来八种惊奇与洞察,有关女性生活和内心的混乱与狂喜,思考性、权力、快乐、痛苦和自我挣扎,书写生活中那些未曾言明但无处不在的真相。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它们都会促使你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选择和情感关系。
————————
这是一部小说集,由八篇小说组成。作者将现实和幻想混合在一起,讲述了八个有关自我意识和成长的故事:脖子上绑着丝带的女子原本一直拒绝丈夫取下丝带,最后终于妥协,导致离奇事件发生;独居时,一个女人记录下与其他人交往的细节,以人际互动中的种种困境,审视孤立状态下的人性;改写经典美剧中的警探故事,讲述女性职场生活的真实困境和诡怪的都市传奇……作者塑造了许多或迷茫或坚定,但都努力追寻理想的女性形象,用她们的视角探索何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
------------------------
这部书是充满野性的,覆满亮片和鳞甲,安吉拉•卡特、凯莉•林克、海伦•奥耶耶美这些寓言作者的影响在马查多的作品中闪耀,也混合了科幻、恐怖故事的元素。
——《纽约时报》
这本书有一些科幻,有一些幻想,通篇都幽默风趣。马查多的小说讨论的是一些不可思议的身为女人的方式:完全做她自己。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这是一部令人意外、独具一格、野心勃勃的小说集,充满了猎奇的故事,但它们揭示的是有关身为女性的那些无处不在又未曾言明的真相,而这是那些更“现实主义”的写作所难以企及的。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派对恐惧症》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用荒诞奇诡的叙事才能讲述的是那些切中要害,但此前却被我们忽略的事……马查多展现了发自肺腑深处的写作可以多么独特、具有颠覆性、充满骄傲和乐趣,即使这肺腑已经受到创伤。
——《洛杉矶时报》
《派对恐惧症》的语言如此富有质感,你简直想把这些句子拿起来放在手指间摩挲……一种强健的女性主义精神流溢在整部书中,作者对女性身体的思考集中于性、权力、快乐、痛苦和自我挣扎。很少有作者像马查多这样善于在写作中激发身体感觉:在血肉中栖息的无数种感受及其混乱与狂喜。马查多将迥然不同的、互相冲撞的元素融为一体。
——《波士顿环球报》
《派对恐惧症》是一部令人赞叹的处女作,黑暗而熠熠闪光,如黑夜,如刀锋。
——书籍论坛
在马查多笔下,似乎一切事物都经历了摧毁和重生。
——《明星论坛报》
2021年7月1日 想读
流俗地 Goodreads
9.1 (132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 - 4
《亚洲周刊》2020年十大小说 华语文学的惊喜收获
王德威×王安忆 倾力推荐 “黎紫书为当代马华文学注入几分少见的温情”
《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迂回曲折的情节,仿佛召唤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小事。
在“楼上楼”的他们如风中之烛,看似脆弱实则强韧,一旦离开,便流落于人海各自漂流;仿佛走的那一日也意味着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宽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热带国度的风土民情、政治时局,人们追忆往事,每翻开一页象是自己被时光推到了局外,旁观着当年的自己。
这里的雨下得频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马来锡都世俗小城里的平淡生活,数十年历史深处的一众卑微生命。
个人命运的创伤与徙家流落,不同族群关于各自民族的身份认同与情感交融。每一种悲凉的生存底色中,都高昂着人性的倔强。每一个个体的浮沉,都渗透着作者对历史饱含关怀的回望,对现实政治有距离的观望,对海外华人民族身份的复杂情结。
2021年6月30日 想读
四先生 豆瓣
O Senhor Valéry; O Senhor Henri; O Senhor Brecht; O Senhor Calvino
7.2 (5 个评分) 作者: [葡] 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 译者: 金文𩇕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6
《四先生》是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创作的“街坊系列”中的四篇,分别讲述了四个街坊人物的日常趣事,而又将人物冠以著作诗人和作家的身份:瓦莱里先生、亨利先生、布莱希特先生、卡尔维诺先生;每篇又分成许多简短篇幅来叙述,有时甚至就一句话。正是这样奇特的碎片式的叙述形式,使他的创作难以归类为现有的文学形式,然而读来却饶有兴味,又有某种哲学意味。本书由塔瓦雷斯的妻子瑞秋•卡亚诺(Rachel Caiano)插画。瑞秋•卡亚诺是艺术家及插画师,为多部作品画过插图,曾荣获年轻设计师奖。
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带着彻底原创的想象力闯入葡萄牙文坛,打破了所有传统的想象边界。加上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混合着大胆的发明和对口语的驾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可谓一位不世出的奇才,而这并非对今天众多葡萄牙年轻作家的不敬。
——若泽•萨拉马戈
葡萄牙青年小说家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最大的写作天赋是他将世界缩减成碎片再加以重建的能力,就仿佛世界是他自己的创造物一样。他的每本书(或系列书)都是一个万花筒,为我们重新安排现实,使之清晰明确并排除那些多余的东西,以便我们更好地观察它。
——阿尔贝托•曼古埃尔
2021年6月30日 想读 via 渡边。每篇都很短,四个人在一条街上的趣事。
许子东细读张爱玲 豆瓣 Goodread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许子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本书聚焦张爱玲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及其特殊的家世、经历,分析张爱玲与“五四”启蒙文学以及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在主题、风格、叙事视角与模式、题材、结构方式、语言特征、文学意象、文学观等方面的同与不同,在作家作品比较与文学史意义这样两条线上,定位张爱玲作品的价值。
本书以对张爱玲作品的文本细读为中心,但又区别于瑞恰慈开创的新批评式文本细读之困于语义分析,它既有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又不难寻出西方结构主义、原型批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象象征、殖民主义、接受美学等文学理论的影子,小文本背后有大的文学史观,堪称文学批评的典范之作,重建了文本细读这一文学批评写作的新范式。
2021年6月29日 想读 via 小唯的公寓(有声书)
醒来的女性 豆瓣
The Women's Room
8.9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莲·弗伦奇 译者: 余莉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醒来的女性》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艾美奖3项提名,之后又被英国BBC改编为广播剧。
有媒体称“你常常会忘了这是一本小说,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书中十余位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仿佛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醒来的女性》中是我们不曾深想的生活,是那些我们只有和最亲密的知己才会谈论的话题。你不会和人谈起婚后与另一半无法沟通的苦闷,无法说清有时“母亲”和“妻子”这两种身份会让你觉得失去自我,更不必说作为母亲,即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并不像主流讴歌的那样伟大,其实有很多厌烦甚至痛苦的时刻——因为怕被人说“想太多”。阅读书稿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探索精神独立之旅,仿佛自己经历了书中人物的一生般,喜乐参半、五味杂陈,时而为作者的洞察力叹服,醍醐灌顶,觉得找到了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的心理根源;时而对书中女性的命运感同身受,难以自抑地泪流满面。
2021年6月27日 想读 via 小唯。The Women's Room by Marilyn French
没有神的所在 豆瓣
9.1 (21 个评分) 作者: 侯文咏 华文出版社 2010 - 4
《没有神的所在:私房阅读《金瓶梅》》内容简介:“与其说《金瓶梅》谈的是性,还不如说是人性;读通《金瓶梅》,让我们在炎凉世态中多一份明澈从容,在险恶人情中少一份戒慎恐惧。”
“虽然这是一本四百年前的书,但是实在太贴近当代了。有时候看国外的当代作品都还会有些隔阂,但是这本书完全就是可以对号入座──官商勾结、妻妾战争,简直就和某些富豪家一模一样。”
“进一步要赋予年纪和性别的想象的话,我认为《水浒传》是父亲,《金瓶梅》是母亲,父亲和母亲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关系(性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而《红楼梦》就应该是他们的女儿──而且还是一个长得还像妈妈的大美女。”
2021年6月27日 想读 via 小唯。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豆瓣
8.1 (37 个评分) 作者: 海桑 新星出版社 2012 - 8
海桑的诗集曾由央视主持人张越印制一千本,黄集伟老师亦曾得到诗人寄的一箱书,并让他随便送朋友。读库老六认为“书只有卖出去,才能成其为书。诗只有更多的人读出来,才能成其为诗。”后经读库代售诗集很快脱销。
此书即诗集绝版后由读库进行全新编排和设计的版本。这个版本小巧、轻便。全书内文用轻型纸,看起来很厚,拿起来很轻。开本设计得很小,一只手可以拿下。封面和封底用了西方绘画的设计素材,让这本诗集有些典雅味道。
书中共收录海桑的二百一十五首诗歌,书末附有张越与他的访谈,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位诗人。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t.cn/RGkQPLl
2021年6月27日 想读
惶然录 Eggplant.place 豆瓣
Livro do desassossego
8.9 (41 个评分) 作者: [葡]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韩少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7
★ 文字典雅、精准、洁净,充满了诗性之美和智性之魅,体现其对思想对生活一种智慧的悟力,穿透了尘世和自然。
★ 这是一本意蕴深厚的书,只要你不断阅读,你就会领悟佩索阿博大精深的感知。什么时候阅读都会像初次阅读那样,字里行间总有新的空间浮现出来。
★ 法国头牌大报《世界报》图书副刊刚刚评出1944年解放七十五年来在法国出版的全世界一百部最佳小说之一。
《惶然录》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都是“仿日记”的片断体。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搜集整理而成。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是个精神化的人,有时则成了物质化的人……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种精神气质、这种独自面向全世界的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杰出的经典作家”、“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作家。
2021年6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