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中国思想史研究 豆瓣
作者: [日]岛田虔次 译者: 邓红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 8
岛田虔次(1917-2000)是日本著名中国思想史学家、二战后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是岛田先生毕生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阳明学研究的结晶,全书由四部共二十二篇论文构成。
解说
第一部
关于中国近世的主观唯心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
第二部
阳明学中人的概念与自我意识的展开及其意义
王龙溪先生谈话录及解说
儒教的叛逆者李贽(李卓吾)
异人邓豁渠略传
浅议明代思想的一种基调
王学左派论批判之批判
关于某个阳明学理解
评朱谦之《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
第三部
论“体用”的历史
桓玄和慧远的礼敬问题
宋学的展开
杨慈湖
三浦梅园的哲学——从远东儒学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
日本学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动向——到1959年为止
第四部
历史性的理性批判——“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的历史地位
清朝末期学术的状况
辛亥革命时期的孔子问题
儒教中有生命的东西
对“儒教和二十一世纪”的建议
黄宗羲·横井小楠·孙文
岛田虔次著作目录(日文版原文)
译者的话
2011年11月23日 想读
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 豆瓣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作者: 曾小萍 / 欧中坦 译者: 李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契约在早期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被认为仅仅处于次要地位。而本书所要展示的,则是契约在这一时期各种日常人际关系与交易构建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当下学者而言,契约对日常经济活动中诸多细节所留下的记录具有重大价值。
本书的文章对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法律制度,特别是与契约和财产紧密相关的那些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就这些制度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运转有清晰的阐述。汲取对古老文档资料的新近研究成果,契约嵌入中国社会与经济生活,并在商品化的扩散中发挥了作用。其中,有两篇文章的命题涉及广泛:一篇是曾小萍力证强大的财产权利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传统;另一篇是欧中坦结合美国法学知识,针对中国比较研究框架的有效性所进行的分析。
2011年11月18日 想读 要申的教授之一……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赵鼎新 译者: 夏江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8
“海国图志”书系之宗旨是“以图言志”。对万国法律,尤其是万国地理、万国历史的精深研究是书系的骨髓所在。本丛书的血脉虽取自先人魏源,但就性格和目的而论,这些年轻的作者并不自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召唤。
《海国图志丛书》之《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缘起于一篇本来没想过要发表的文章或者说是书的写作提纲。
2011年11月17日 想读
川南苗族調查日誌1942-43 豆瓣
作者: 芮逸夫 / 王明珂 編校/導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0 - 3
本書根據史語所人類學組芮逸夫副研究員1942-43年之敘永苗族調查田野日誌編輯而成。日誌時間,1942年12月1日起至1943年5月20日止,民族調查者就所見所聞(社會、民俗、語言等),逐日記載,並附以著者手繪圖解、田野照片等。
王明珂編校導讀
2011年11月17日 想读 芮逸夫的书也太少了吧,豆瓣不给力啊!
万物之要义 豆瓣
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 The Story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作者: [美] 西蒙·温切斯特 译者: 魏向清 2009 - 3
《万物之要义》以倒叙的方式,从《牛津英语词典》首版问世的1928年庆典来切人整个编纂事件的描述。本书基于英语民族与语言的发展状况而刻画《牛津英语词典》人物众生相,从而达到对《牛津英语词典》编纂事件的总体把握与描绘,有血有肉,点面结合,引人人胜。
本书作者温切斯特先生以擅长描述历史事件著称,其写作风格主要体现为优美的文笔、幽默的韵味、独特的视角,气势宏大但不忽略细节,常常通过有杰出影响的人物所表现出的个性气质与习惯来描述一些复杂的大事件,小中见大的手法运用灵活自如,可读性极强。
2011年11月14日 想读
胡适口述自传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口述 译者: [美国]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对自己的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氏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这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胡适口述自传》:“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狂欢与日常 豆瓣
作者: 赵世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4
这本书从中华帝国晚期时代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这部作品是作者近十年来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分概说、城域研究、个案研倾家研究三个部分,附有关于理论、方法论的探讨。
全书内容恰如书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它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是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全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洚节奏。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豆瓣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作者: 何炳棣 译者: 葛剑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 11
中国明清以来6个世纪人口的发展一直是从事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学者及思考中国人口与历史、中央地方政权体制运作、人口与土地诸问题的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何炳棣先生关于上述问题的精彩论术无疑使本书成为海外汉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在何氏之前,从未有一位学者通过追溯人口术语的制度内涵的演变来现解分析已有的人口数据,并对移民、地区经济开发。农作物改善、赋税制度、土地使用权、自然灾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做出透彻细致的分析。该书在学术研究上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庸置颖的,而其中对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视解仍可启发当代人对中国发展的思考。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中国人口史 豆瓣
作者: 葛剑雄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1
32开平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这部皇皇6大卷400万字的人口史巨著,是中国人口史研究无愧于泱泱大国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史学界近年以来zui令人注目的成果之一。
主编葛剑雄在第1卷里以20余万字的《导论》,对中国人口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总体看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导论》不仅是一部闳通的中国人口史概论,也是中国历史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各卷作者都分别以最后一章作为本卷的结论,读者能从这些结论章瞥见作者的宏观视野与开阔思路。
本书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和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近代部分还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进行微观研究。
市面稀有的经典!“中国文库”第二辑之《中国人口史》全6卷,我国人口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由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教授主编并撰写导论、先秦至南北朝卷,冻国栋、吴松弟、曹树基、侯杨方分别撰写从隋唐五代至1953年的其余5卷,全书300余万字,重点探究了各个时期的人口调查制度、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分布、人口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等方面,为专业研究人员和愿意深入了解中国人口史的读者提供一部详细、全面而系统的专著。定价196元!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由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葛剑雄教授主编的《中国人口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试图为专业研究人员和愿意深入了解中国人口史的读者提供一种尽可能详细、全面而系统的专著。全书300余万字,分为六卷,分别为: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葛剑雄著),隋唐五代时期(冻国栋著),辽宋金元时期(吴松弟著),明时期(曹树基著),清时期(曹树基著),1910-1953年(侯杨方著)。各卷独立成书,全书的体例基本统一,内容力求详尽。人口调查制度、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分布、人口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等方面,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在可能条件下兼及人口结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素质和影响人口变化、分布、迁移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因素;近代部分还运用人口统计学方法进行微观研究。各卷的结论体现了作者的理论思考。本书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加上大多数作者一二十年的研究积累和数年辛勤撰写,希望能成为各自领域的最佳成果。
《中国人口史(第一卷) 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本卷导论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论述了“人口”一词的来历和现代“人口”定义、人口史学科定义,以及人口史与相关学科(如人口学、历史人口学、社会史、经济史、历史地理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中国人口史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明确了中国人口史的基本内容应为: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再生产过程、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以及人口理论、思想和政策。并据作者的研究体会,归纳了研究中国人口史的基本方法(如历史学、人口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学的方法),同时提示研究所用的基本资料及其价值的优劣利弊。结合全书内容,探讨了研究中国人口史的意义,还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周期和周期性、20世纪开始的人口转变、是否存在人口爆炸、中国人口发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人口与中国疆域及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该时期的人口通史。依据目前可考的史料,参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该时期人口调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通过不同的方法与途径,推算或估计了各个阶段的人口数量,分析了不同阶段的人口数量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并讨论了汉代的户均人口分布问题。
限于史料和数据的缺损,对多数人口现象还难以作量化分析,不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隋唐五代时期》
本卷依据传世文献和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墓志资料,详细地讨论了隋唐三代时期的户口统计与籍帐制度、著籍户口的变化过程与各主要时段户口变动的特点、人口的分布和不同人户的迁移背景,以及人口的家庭规模结构和城乡结构、职业结构等问题,并对隋唐三代人口现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
在学术界已有较多讨论和尚有疑义的相关问题上,本卷提出了补充意见或作出了新的解释。还努力关注以往学者较少涉及的人口问题,如对于中晚唐时期的人口发展,著籍户口与实际户之间的重大差异,隋唐时期的人口峰值,南北方人口发展的地域差异,中古人口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基本趋向,各区域人口分布的具体状况,人口结构的主要层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为进行比较研究,本卷中追溯了汉晋时期的一些人口现象。
作者冻国栋,1957年生,原籍河南舞阳。 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执教于武汉人学历史系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兼任唐长孺教授学术助手,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教授,1995年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培养计划入选者。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人文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主要从事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侧重于研究魏晋隋唐时期的典章制度、经济与社会变、人口问题和敦煌吐鲁番经济社会资料等。著有《唐代人口问题研究》、《唐代的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中国俸禄制度》(合著)、《全唐文职官丛考》(合著)、《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合著)等;译著有《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合译)等;发表《麴氏高昌役制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唐代前期的工匠》、《旅顺博物馆藏(馆建中五年孔目司帖)管见》、《隋唐时期的人口政策与家族法》、《六朝至唐吴郡大姓的演变》等学术论文50余篇。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本卷依据史书、会要、文集、笔记及地方志,对辽、宋、金、元各朝的户口调查统计制度和能收集到的平部户口数据,进行了详细考证。不仅获得有关户口调查统计制度的比较面的认识,而已整理出自北宋初期至南宋后期的6个标准时点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系列,并大体恢复了金、元的全国和分区域户口数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辽、宋、全、元以及西夏的人口发展过程,包括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将研究的主要范围分成16个区域,详尽地探讨了各区域人口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因素,及其内部的人口公布状况。此外,对当时的城镇人口、各朝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本卷就辽、宋、金、元时期的户口查统统计制度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对原有的观点作出了较大的修正。有关户口数据均经过认真考证和鉴别,有助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考虑到影响人口变动的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因素,本卷克服以往断代研究的局限,以自然区域为单位进行长时段研究。
作者吴松弟,1954年生,浙江泰顺县人。198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86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工作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92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大阪大学(1996年)、牛津大学(1998--1999年)和哈佛大学(1999年)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史、移民史、人口史和历史经济地理。著有《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移民史》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以及《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合著)等著作,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
本卷依据《明实录》、《明史》等官修史书 和明人文集、笔记、地方志及档案资料,深入地讨论了明代户口调查与户籍管理制度、内地各省分府人口数量、边疆地区汉族及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城市人口与其他人口结构、明末人口锐减 等关于明代人口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对影响明代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
本卷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历史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既注重人口制度的定性分析,也注重人口数据的定量分析。在厘定明代户口调查与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户口资料的考订,尽可能复原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分府分地区人口数据及崇祯三年(1630年)全国分省人口数据,并对明初及明末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作出估测通过对区域人口数据的研究,求得不同地区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大致复原不同时期各地区的人口数量,获得对明代人口历史较完整的认识。
作者曹树基,1956年4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8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硕士,1989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84一198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工作,1989—1996年在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工作,1996年9月进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1993年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UCLA)历史系客座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农业史、中国人口史及中国传染病流行史的研究,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和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历史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及《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清、民国时期》等专著。
《中国人口史(第五卷) 清时期》
本卷依据《清实录》、《清史稿》、《清朝文献通考》、嘉庆《大清一统志》等官修史书和清人文集、笔记、地方志及档案资料,深入地讨论了清代的户口制度、各省分府人口数量、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城市人口数量,以及战争、瘟疫、灾荒对人口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对清代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
本卷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历史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注重人口制度的定性分析,更注重人口数据的定量分析。通过对大量户口资料的考订,全面复原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咸丰元年(1851年)、光绪六年(1880年)、宣统二年(l910年)各省分府人口数据,并与1953年相同政区中的人口数量进行比较。
本卷对太平天国战争、西部回民战争及光绪初年北方大旱灾所造成的各地人口损失,作出了尽可能详细的论述;对乾隆年间及光绪十九年(1893年)城市人口的数量,作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估计,有助于人们获得对清代人口历史的新认识。
本卷作者亦为同上一卷。
《中国人口史(第六卷,1910—1953年)》
本卷收集1910-1953年期间大量的中国人口数据,并根据其来源及人口普查、登记和调查的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判别。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的各项主要指标,包括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婚姻、家庭、生育、死亡,人口分布、迁移、职业、素质和生活水平,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尽可能完整的研究。同时,对海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作出了评论。
本卷中第一次提出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发生于20世纪上半期。随着现代公共卫生与医疗技术、现代交通工具由西方引人中国,并逐渐从城市向乡村、从沿海向内陆的普及和传播,
中国发生了流行病转变与人口转变,即死亡率渐趋下降,从此开始摆脱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模式。这一转变,成为中国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的直接和主要的原因。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 豆瓣
作者: 白凯 译者: 林枫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 9
本书荣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白凯(Kathugn Bennhandt)教授的《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一书,是一部典范性的专著。该书资料翔实,文学优美,其近距离的细致观察改变了读者们对于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看法。作者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史的重新解读极具说服力。她思辨性的分析对二十世纪早期现代国家形成进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的思路。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余英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史学史、思想史及探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文集,收录论文有《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等。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公主之死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7.8 (33 个评分) 作者: 李贞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6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围绕北魏兰陵长公主在婚姻中遭遇丈夫不忠和家庭暴力,流产致死。这起“殴主伤胎案”,代表皇室旨意的门下省官员和以尚书三公郎中为代表的汉化官僚集团针锋相对,就如何处置驸马和与此案相关的四个平民展开激烈斗争。从他们的共识和歧异之处,可以一窥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进程,以及汉唐期间女性法律地位状况。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幼真和幼真 豆瓣
作者: [韩] 李琴伊 译者: 千太阳 2011 - 10
儿时一同遭到幼儿园园长性侵犯的两个同名女孩,上中学时再次邂逅。小幼真几乎丧失了儿时的记忆,对大幼真的接近感到惶恐不安。在与大幼真接触的日子里,那些不堪的回忆开始一点点重新浮现在小幼真的脑海中。
小幼真对自己身份的烦恼,让她走入了另一个迥然不同的生活轨迹,父母冷漠的态度同时也催化了她的堕落。原本品学兼优的模范生在假期里,瞒着父母偷偷地抽烟、旷课去学跳舞。在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小幼真的父母才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小幼真被父母关在房间里,并被勒令到国外留学……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豆瓣
For 56 years,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nd prestigious pub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Asian Studies. This quarterly has been published regularly since November 1941, offering Asianist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unavailable elsewhere. Each issue contains four to five feature articles on topics involving the history, arts, social sciences,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of East,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s well as a large book review section.
2011年11月13日 想读
不軌劇場 豆瓣
作者: 楊學德 三聯 (香港) 2009 - 5
楊學德輕鬆幽默四格漫畫,紀錄、諷刺現實生活所見所聞。
全書分七章,題材風格各有不同。騎呢又似曾相識的新人物陸續登場!
阿德話齋:“呢一本集奇情......浪漫......抒情......感情於一身o既漫畫集,睇完您一定會忽爾明白,咩係愛!!”
2011年11月12日 想读
时间之城 豆瓣
作者: 马嘉恺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 6
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千幽子与哥哥石久在乡下过着简单而安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们在乘坐Limbo巴士的途中,误入了时间花园。由于千幽子的贪玩,石久被变成了绒毛玩具熊。千幽子本身也跌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奇妙的城镇,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时间便是由那里制造。石久是千幽子仅有的亲人,年幼的她,决心鼓起勇气,救出唯一的哥哥……
2011年11月12日 想读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Lisk 绘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0
我们醒着却以为自己在梦中
我们流连梦境却以为自己正清醒
梦境与追忆点缀着同一个道标
那里的午后有依然香甜的玛德莱纳点心
那里的夜晚有壁炉的暖意和热气袅袅的花草茶
它们已经逝去
它们又不时归来,袭扰我们的梦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童年。
本书收录Lisk近年来创作的绘本故事以及部分彩插。
翻开它,你将被卷入一场人格分裂的旅行……
让你永远不敢预测下一页的奇妙体验!
2011年11月12日 想读
时光的叙事诗 豆瓣
作者: 喵呜 / 阿梗 2008 - 6
《时光的叙事诗》与梦境同行,站在青春列车的最末一节,共同谱写——《时光的叙事诗》!第4届金龙奖优秀绘本作者大集合!最清新浪漫作品完全呈现《有猫在(番外)》、《阿狸与影子》、《风城水镇》、《时光机》、《苏鹅童话》、《爱在维多尔》、《COLORFUL DAY》、《Free Talk》。
2011年11月12日 想读 金龙奖啊,好久没看了。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 豆瓣
作者: 尼爾.蓋曼(文) / 大衛.麥金(圖) 译者: 陳瀅如 繆思
蓋曼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作品。1997年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列名年度最佳兒童文學之一。媽媽出門去,家裡只剩下我、妹妹、以及眼中只有報紙的爸爸。納森帶了兩條漂亮金魚來,為了換到這兩條金魚,我翻遍所有寶藏。想不到,能換到金魚的只有爸爸!
媽媽回家後,東窗事發。我只好帶著愛打小報告的妹妹去納森家換回爸爸。然而,爸爸卻不在納森家?!
2011年11月1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