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现代数学引论 豆瓣
作者: 杜珣 1996 - 9
本书是为了向大学生和科技人员普及现代数学教育而编写的现代数学入门教程,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讲述了现代数学的特点、意义、基本概念、结构体系、基本理论以及像线性算子、泛函、广义函数、张量、流形、微分形式等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现代数学工具。本书特点是用集合和映射的统一观点,按照各自的结构体系,把内容组织起来,论述严谨,证明完备、起点低,适于初学学员只要有高等数学课的基础就能学习。
2011年11月2日 想读 杜老师令人尊敬。
源于期待 豆瓣
作者: 西蒙娜·薇依 译者: 杜小真 / 顾嘉琛 2009 - 1
《源于期待:西蒙娜·薇依随笔集》由杜小真和顾嘉琛翻译。杜小真为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法国哲学研究;顾嘉琛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作为一位回归内在生活的道德理想主义者,西蒙娜·薇依承袭了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认为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艰难地承担下来的重负。她拒绝激情,认为善的王国不在尘世,尘世生活是一种受到偶然性支配的荒谬游戏,而人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上帝和生活于尘世的人之间的屏障,在异于上帝之处寻找上帝并且爱上帝。有人把她的作品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视其为“当代的帕斯卡尔”。
亞細亞的孤兒 豆瓣 Goodreads
アジアの孤児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吳濁流 遠景 1993 - 9
《亞細亞的孤兒》這本長篇小說,被公認為台灣文學的代表作。它使我們重新對這個島嶼上所發生的人類紀錄,再做了一次檢討。
吳濁流運用純樸生動的筆法,以小說體裁描述台灣日據時期一段辛酸的史實,寫出他在「祖國」來臨之後,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變化。村上知行曾評論這本書說:「《亞細亞的孤兒》是在日本據台時期,生於台灣、長於斯土的台灣人所描寫的紀錄性濃厚的創作。世界上沒有所謂台灣人,假如有的話,那是住在深山裏的番社的人吧。普通被稱為台灣人的,實在完完全全是中國人。……事實雖如此,可是當時,不但日本人,連中國方面也稱他們為台灣人,而加以歧視。這篇是在此時此地的台灣青年所述的自傳式小說……。」
讀完這本書,使人對於統治者的猙獰面目,以及處於殖民地人民的痛苦情形,獲得更深切地了解。
2011年10月27日 想读 “《亞細亞的孤兒》是在日本據台時期,生於台灣、長於斯土的台灣人所描寫的紀錄性濃厚的創作。”
清代地方政府 豆瓣
10.0 (7 个评分) 作者: 瞿同祖 译者: 范忠信 法律出版社 2003 - 6
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本书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包括: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对于书吏和衙役的依赖,以及公堂或衙门内的办事程序等。作者通过各种手本和札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全面考察了在清代地方政府正式体制中的非正式人事因素的运作,特别考察了地方精英或乡绅对政府管理过程的参与,深入考察了地方利益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关于中国地方行政运作的图解。
《清代地方政府》是一本极为重要的书,其目的在于描述、分析并解释清代州县地方政府的结构和功能;作者也希望此书有助于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并且为官僚政治与行政学研究提供资料。他的目的和希望都出色地达到了。
在中国政府及行政的研究领域中,此书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对资料拥有广泛的知识,并具有洞悉内幕的见解,他提出了关于中国最低层政府的第一部有意义和可靠的研究。
2011年10月27日 想读
爱情没那么美好 豆瓣
L'amour est très surestimé
7.7 (20 个评分) 作者: [法] 布里吉特·吉罗 译者: 周小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爱情死亡之前,有十一种弥留的状态。
这些故事里埋藏着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龚古尔文学短篇小说奖得主
长踞法国文学畅销榜
入围法国《女人观点》年度小说
————————
————————
作者以独特的疏离笔调,写下十一篇现代人的爱情故事,焦点放在爱情的离去,故事的终曲。十一个不同的主角,十一个不同的声音,叙述十一种爱情走到尽头的枯萎面貌。在爱情的起点与终点里,作者以日常小事为主题,用简单的文字,延伸出无尽的韵味,带领读者看见甜美爱情中的残酷模样,篇幅虽短,却是句句令人流连,耐读且引人玩味,赤裸裸的写出现代人爱情故事的样貌:无法从生离死别中痊愈、一段关系里失去交集的荒谬情境、牢固习惯让人失去爱人的能力、恋人共有的物品成了灼伤人的武器、父母离婚的潮流像一场游戏、完美恋人的典范其实是悲剧一场、同居的房子里,上演无疾而终的故事、身边全是爱情溃败的迷惘,就连书本上,也烙印着失败伤痕,字句揭露失去爱人的美感……
直到故事终了,我们才发觉——爱情被高估了,没有那么美好。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黄昏清兵卫 豆瓣
8.7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藤泽周平 译者: 李长声 新星出版社 2009
本书收录八个短篇。主人公都是武士时代的上班族,每天到藩城里工作,下班回家还得搞些副业补贴家用。藤泽周平擅长透过出身卑微的武士,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淋漓尽致,人、情、景清淡细腻却纠结人心,即使发生在数百年前的武士世界,依旧引人共鸣。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远山淡影 豆瓣 Goodreads
A Pale View of Hills
8.0 (27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张晓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放浪记 豆瓣
放浪記
作者: [日本] 林芙美子 译者: 魏大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最钟情的作家,先后六度改编其作品
“日本的萧红”,郁达夫、谢冰莹、林海音、桐野夏生均推崇备至
《放浪记》,“昭和时期日本女性文学第一杰作”
八十年前畅销六十万册,奠定林芙美子的文坛地位
《放浪记》是“日记体”私小说名作,自然、如实地描绘了“我”长达十年挣扎于底层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历程。“我”因父母离异,自小辗转飘零,摆过地摊,做过女佣,在小酒馆中当过女招待,还先后遭到数个男友的折磨与抛弃,饱尝人世艰辛与屈辱。在饥馑困苦的境地中,“我”不甘沉沦,始终抱持粗率而真诚的生存态度,坚守文学梦想,直至迎来生活与创作的转机。
此作表现了女性顽强的求生意志和不屈的心路历程,特殊的文体和感受力,使其获得“昭和期(1925-1988)日本女性文学第一杰作”之美誉。最初(1928年10月)连载于长谷时川雨的杂志《女人艺术》,1930年改造社收入“新锐文学丛书”出版单行本,一两年间销售六十万册,成为当时的超级畅销书,并先后被木村庄十二、久松静儿和成濑巳喜男改编为电影。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晚菊 豆瓣
作者: [日本] 林芙美子 译者: 刘小俊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最钟情的作家,先后六度改编其作品
“日本的萧红”,郁达夫、谢冰莹、林海音、桐野夏生均推崇备至
“能如此感叹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见”(川端康成)
“我所期盼的作品,是寂静的观照、素材的纯化以及孤独的境地”(林芙美子)
本卷收录了十余篇林芙美子不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这些作品质朴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疾苦。其中《风琴与鱼町》以少女的视角,描写了一家人走街串巷、以卖药为生的艰难生活。《牡蛎》的主角为谋生从四国的高知跑到东京,辛勤劳作,却被现实所逼,精神分裂。《杜鹃》中女性追求金钱与幸福的坎坷命运,《晚菊》中年老色衰的旧日艺伎的心理活动,都引人唏嘘。《河虾虎》则通过一位因战争与丈夫分离四年的女人令人同情的遭遇,从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而在《作家手记》中,作者大声疾呼“我们不能忘记这场战争”,表现了鲜明的反战思想。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浮云 豆瓣
浮雲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林芙美子 译者: 吴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雪子在印度支那和颓废不羁的富冈相遇相恋。战败前两人各奔西东,战后在废墟般的东京重逢。雪子明知富冈是个自私的有妇之夫,却无力结束苦恋。而在富冈眼中,雪子的存在连接着那段游离于战争之外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们也共有曾被战争戏弄的心灵创痛。两人的关系几经曲折,雪子最后选择陪伴富冈自我放逐到原始丛林密布的屋久岛工作。那里的潮湿和寒冷夺去了雪子的生命;富冈则不得不继续浮云般的幻灭人生。 战争期间林芙美子和同期许多日本作家一样曾亲赴战地写过迎合时局的报道。后来她不断反省战争本质,创作视线投向创痕累累的普通人。《浮云》虽不曾出现“反战”字样,却体现了尤为深刻的战争反思。此作自1949年11月在月刊杂志《风雪》(后转至《文学界》)上连载,1951年4月完成并于同月出版了单行本。1955年成濑巳喜男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旬报》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上名列第二,仅次于黑泽明的《七武士》。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儒教与道教 豆瓣
6.9 (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王容芬 商务印书馆 2004 - 11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在本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 豆瓣
作者: 何美欢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将何老师关于法学教育的深沉思考“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一文置于卷首,并把这个标题作为书名,并不表明这是法学教育的唯一道路,而只是想表明,一名教师,可以有怎样的理想,并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论实现他的理想。
2011年10月26日 想读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 豆瓣
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
作者: 【俄】梅列日科夫斯基 译者: 杨德友 华夏出版社 2009 - 10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内容简介: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半期最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成就涉及欧洲和俄国文史哲各个领域。“基督教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全部创作。他通过解读历史人物,尤其通过剖析人物的灵魂、精神过程来表现和叙述他的宗教哲学思想。
这部写于1900年到1902年的两卷本长篇作品《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明证。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图审视俄罗斯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灵魂,揭示俄罗斯现代宗教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这些问题在现代语境中的宗教哲学意义。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共2卷。
2011年10月23日 想读
空蝉与诗 豆瓣
作者: Eno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1 - 5
《空蝉与诗》是Eno.的首部青春现代风画集。由Eno.亲自参与设计。
收录了其2006至2009年的精选作品,以及2010至2011年的最新作品。
其中有她为天宫雁小说《恋慕耐受不良》、顾漫《何以笙箫默》等绘制的插画,以及根据天宫雁作品《青鸟纪》改编的彩色短篇绘本漫画。还有《浮光》封面等耽美插图。
Eno.用自己的画笔,捕捉下这些若隐若现的身影,谱成一首首没有文字却蕴含着色彩的诗篇。
空蝉,蝉蜕变之后留下的空壳,蝉稍纵即逝的短暂一生。而Eno.的色彩为这空壳注入了灵魂。
2011年10月23日 想读 总算找到本没看过的了
安卓珍尼 豆瓣
作者: 董启章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0 - 4
安卓珍尼,一隻雌雄同體的斑尾毛蜥,是一個不存在的物種進化史;也是一次在文學長河的演化史中,極其珍貴的基因突變。
逾越小說該有的本分,牠是一則偽裝成小說體的生物筆記。
超出小說原來的界線,「安卓珍尼」教會我們,小說不止是小說,小說是神啟的創世紀,萬古渾沌後的一次大爆炸,開天闢地,日月流轉,億萬顆星辰熠熠發亮,塵埃落定,各安其位。
小說是女媧塑人,倉頡造字,天工開物。
小說是宇宙論、神話學、知識論。
安卓珍尼,董啟章百科全書式風格的開端,辭典小說的原型,一位秀異小說家的物種源始,最初的誕生。
2011年10月23日 想读
沉溺 豆瓣
Drown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朱诺·迪亚斯 译者: 潘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5
《沉溺》是美国作家胡诺特•迪亚斯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本包含十个短篇的集子,如今已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多米尼加小男孩尤尼尔的父亲在他四岁时去美国做了非法劳工,撇下他和哥哥、母亲艰难度日,绝望等待。五年离散后,一度抛弃他们另组家庭的父亲忽然返乡将他们接去新 泽西团聚,一家人开始了在美国的移民生活。
十个故事分别撷取尤尼尔的岛国童年和新泽西青春期生活片段,拼缀出有色移民挣扎于文化隔阂和物质匮乏中的边缘生存图景,凸显出在这贫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性意识初萌、渴望爱与归属的少年群像。语言轻简幽默,自然抒情,滑稽与诗意并行,唤人深思与自省。
【花絮】
1996年,处女作《沉溺》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迪亚斯因此入选《新闻周刊》“1996美国十大新面孔”,是其中唯一的作家。
迪亚斯荣获的文学奖项主要包括:普利策奖、全国书评人协会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马拉穆德短篇小说奖。
2010年,迪亚斯成为第一个担任普利策奖评委的拉美裔作家。
2011年10月23日 想读
反杜林论 豆瓣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1999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杜林(1833~1912)出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他是柏林大学讲师,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批判”《资本论》。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他著书立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乱真,毒害群众,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
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以“科学”的伪装出现,因此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德国党面前,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主义。为此,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著名的理论巨著——《反杜林论》。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保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年10月22日 想读 via 《历史科学基本概念辞典》“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法制史 豆瓣
作者: (日) 仁井田陞 译者: 牟发松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7
《中国法制史》系属《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是一本研究中国法制史的著作。本书以制度框架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东方和西方法律的比较,对法律和社会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法本质的理解。作者多年来有关中国农村家族及行会的研究报告,在本书的构成上占居重要位置。另外,本书在整体上展示这一领域有待今后解决的问题,有别于以往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概述性著作。
2011年10月20日 想读
列奥·施特劳斯 豆瓣
Leo Strauss: Une biographie intellectuelle
作者: [法] 丹尼尔·唐格维 译者: 林国荣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3
对于当代的政治哲学反思来说,施特劳斯的思想已经成为绕不过的参考点。在这部独具视角的思想传记中,唐格维特别关注了施特劳斯鲜为人知的思想形成时期(1920—1938),哲学家施特劳斯正是在此期间阐发了他命名为“神学—政治问题”的研究论题。唐格维阐明了此论题同他思想中其他主要元素之间的关联,诸如古今之争、回归古典自然权利、隐秘写作的技艺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经由此,作者切近了施特劳斯作品的核心:上帝和政治学。唐格维将施特劳斯从争议中解救了出来,同时也让施特劳斯从对他本人观念的种种糟糕的范式化定义中脱身而出,从而为这位二十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做出了一份重要的、合乎时宜的评价。
书前附有徐贲先生撰写的长篇导读。
2011年10月2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