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Why We Love 豆瓣
作者: Helen Fisher Henry Holt and Co. 2004 - 2
Helen Fisher's courageous investigations of romantic love -- its evolution, its biochemical foundations and its vital importance to human society -- are inform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way we understand ourselves. Fisher describes love as a universal human drive (stronger than the sex drive; stronger than thirst or hunger; stronger perhaps than the will to live), and her many areas of inquiry shed light on timeless human mysteries, like why we choose one partner over another.
Almost unique among scientists, Fisher explores the science of love without losing a sense of romance: Her work frequently invokes poetry, literature and art -- along with scientific findings -- helping us appreciate our love affair with love itself. In her research, and in books such as Anatomy of Love and 2004's Why We Love, Fisher looks at questions with real impact on modern life. Her latest research raises serious concerns about the widespread, long-term use of antidepressants, which may undermine our natural process of attachment by tampering with hormone levels in the brain.
"In hands as skilled and sensitive as Fisher's, scientific analysis of love only adds to its magic."
Scientific American
2011年10月14日 想读
A Dialogue on Lov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Eve Kosofsky Sedgwick Beacon Press 2000 - 6
When she begins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fte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the author brings with her an extraordinarily open and critical mind, but also shyness about revealing herself. Resisting easy responses to issues of dependence, desire, and mortality, she warily commits to a male therapist who shares little of her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world.
Although not without pain, their improvised relationship is as unexpectedly pleasurable as her writing is unconventional: Sedgwick combines dialogue, verse, and even her therapist's notes to explore her interior life--and delivers and delicate and tender account of how we arrive at love.
2011年10月13日 想读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 豆瓣
作者: 白凯 译者: 刘昶 上海书店 2007 - 1
本书是研究从宋代至民国近千年间中国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专著。全书共九个部分:导言;第一章,宋代至清代女儿的继承权;第二章,宋代至清代寡妇的继承权;第三章,寡妇与民国初期的宗祧继承;第四章,民国民法中的财产继承;第五章,民国民法中寡妇的继承权;第六章,民国民法中女儿的继承权;第七章,帝制和民国时期妾的财产权利;结论。一般认为中国的财产继承是与妇女无关的,但在男子缺席的场合,妇女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法律史研究的空白,对我国的妇女史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1年10月11日 想读
转变的中国 豆瓣
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作者: [美] 王国斌 译者: 李伯重 / 连玲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 4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是关于研究“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的专著,书中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2011年10月11日 想读
作家日记 豆瓣
Дневники писателя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张羽 / 张有福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 1
编辑推荐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遗产中,《作家日记》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作家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国家的政治、外交、战争、法律、宗教、家庭、青年以及文学艺术与往事回忆等等。《作家日记》不是一部零散的、各篇之间并无内在联系的作品的汇编,它是作家在自己的思想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创作的一幅全面、深入展现俄罗斯社会的全景图和作家对这幅画面所呈现的景象的解读。
内容简介
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文学史中是与列夫·托尔斯泰相媲美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领域,则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文豪齐名。他创作中的某些思想和他独创的某些文学艺术手法,对20世纪的外国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起到重大深远影响。本全集收入他的全部作品,每部作品都有详细的题解,全面阐述了作者从开始构思这一作品到创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以及该作品发表后的社会反响和有关评论。
全集中“作家日记”、“题解”、“文论”等中文译著均为首次面世。
2011年10月10日 想读
书信选 豆瓣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 译者: 冯增义 / 徐振亚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2011年10月10日 想读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余中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重要特点。纪德视陀氏为天才的小说家,而且是“所有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他关注的是陀氏的思恕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队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2011年10月10日 想读
克鲁采奏鸣曲 豆瓣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 5
《克鲁采奏鸣曲》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爱情悲剧,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经典之一。花花公子波兹德内歇夫娶了美丽的平民之女为妻。几年后平庸重复的婚姻生活使双方都感到了厌倦。此时风度翩翩的青年音乐家特鲁哈切夫斯基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引起波兹德内歇夫的强烈忌妒,终于在暴怒之下,波兹德内歇夫杀死了无辜的妻子。
2011年10月10日 想读
少年 豆瓣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 9
译文双壁----墨绿色封面的陀氏作品集/托氏文集!
这两套书---------
都是上海译文的,
都是俄罗斯的伟大文豪,
都是墨绿色封面,
都是大32开,
大都出版于80年代,
简直是双壁啊,
很喜欢这种颜色,
大家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可惜陀氏的那套好象没有插图把?
下面的是陀氏作品集的书目:
1,《赌徒》(中短篇小说集,包括赌徒、地下室手记、冬天记的夏天印象、永恒的丈夫等)
2,《中短篇小说选》(一)
3,《中短篇小说选》(二)
4,《少年》
5,《死屋手记》
6,《白痴》
7,《被侮辱与损害的》
8,《罪与罚》
托氏的那套全部是草婴一人译的,难得,也是目前最好的托氏译本了,而这套墨绿色的,则是草婴译本,和众多托氏文集中的,最美好版本,
当然,是指的封面设计,陀氏的同样如此,个人以为,呵呵
2011年10月10日 想读 咦咦咦?没有听过这一本!
中国政治思想史 豆瓣
作者: 萧公权 新星出版社 2010 - 9
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本书采政治学的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书初成于一九四零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
2011年10月8日 想读
唤醒中国 豆瓣
作者: 费约翰 译者: 李恭忠 / 李雪风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10
《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这部富有创见的著作首次将中国之觉醒再现于人们眼前,并把该问题置于近代中国之崛起这一大背景中加以论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分析了中国的觉醒与中国人民的觉醒之间的联系,前者是一种历史表述,后者乃是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政治技巧。作者试图告诉读者,当我们说中国在20世纪像“睡狮醒来”时,我们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
2011年10月4日 想读
果园 豆瓣
作者: [伊朗] 萨迪 译者: 张鸿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 5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说文解字 豆瓣 Goodreads
9.2 (19 个评分) 作者: [汉] 许慎 撰 / [宋] 徐铉杨 校定 中华书局 1963 - 1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然而 豆瓣
Sarinagara
作者: [法] 菲利浦·福雷 (Philippe Forest) 译者: 黄荭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 6
作者借三位日本艺术家(俳句诗人小林一茶、日本现代小说之父夏目漱石和第一位拍摄长崎原子弹爆炸罹难者的摄影师山端庸介)的故事完成了自身艰难的心路历程。
本书荣获法国“十二月”文学大奖。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花事 豆瓣
7.5 (2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柯莱特 译者: 黄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花事》是法国著名作家科莱特的杂文作品集,也是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作品集。
作者说:我从没和诗人马拉美本人有过交往。他长满络腮胡子的可爱、尊贵的脸曾从我身边经过。我从未见过埃里克·萨蒂,他总是用力排挤我的一个前夫。我从没见过莫泊桑,他执意要在某顿所谓的“花酒”之后跳到马恩河里去,以免充血身亡。我从没碰到过巴尔贝·道尔维里所谓的长了鳞片的傲慢的魔鬼……然而,我很高兴在那些年间做他们的同时代人,如果不说是他们的朋友,仅仅作为见过他们的人。一天,被他那帮当地赶猎物的同伴独自留在一条美洲豹出入的小径上,他等得百无聊赖。抬起头,他看到上面有一簇兰花……一朵别致的兰花。它像极了一只乌、一只螃蟹、一只蝴蝶、一个魔法、一个性器,或许甚至还像一朵花。惊艳之下,猎人放下猎枪,并非不冒生命危险地爬了上去。他果到了兰花下来,正好看到朝他走来,朝没有武器、空空两手的他走来,一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美洲豹,它被露水打湿了,做梦般地打量了猎人一眼,继续走它的路。在依然阳光灿烂的阿尔卑斯山脉上空,一团酝酿着暴风雨的云朵,蓝得像一只野鸽子,碰着山峰。很快,满月将在星辰的白雪中潜行,直到黎明时分,那些在白天始终闭合不开放的沙地上的白百合,将变成蓝色。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中国社会 豆瓣
作者: 李培林 2011 - 7
由李培林编著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选择了中国社会的
十个方面,并邀请相应领域著名学者撰写,《中国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社会
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分析了其中的变迁机制,展示了社会学视
角下的社会景象。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莱辛剧作七种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译者: 李健鸣 华夏出版社 2007 - 7
《莱辛剧作七种》主要内容:不仅是剧作家、诗人、评论家也是哲人、神学家、古文史学家的莱辛,以一个公开的启蒙知识人身份审慎地与启蒙运动保持苏格拉底式的距离,表面上迎合启蒙思潮却自己心里有数,以绝妙的写作技艺提醒启蒙运动中的知识人搞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当今学界: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仍然置身于启蒙问题的阴影中,莱辛的写作对我们来说之所以尤其重要,首先因为我们迄今没有从启蒙问题中脱身。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孟子译注 豆瓣
8.3 (6 个评分) 译者: 杨伯峻 注释 中华书局 2008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
2011年10月3日 想读
論語譯注 豆瓣 Goodreads
9.4 (32 个评分) 作者: 孔丘 / 杨伯峻 Unknown 2013 - 1
作者简介
杨伯峻(一九○九—一九九二)原名杨德崇,湖南长沙人。语言孥家,现代着名学者,曾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学、蔺州大单,生前属中莘害局编审,参加遇黠校本「二十四史」的工作。杨先生博通小学经史,所着《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列子集释》《春秋左傅注》、《文言文法》,《文言虚词》、《古汉语虚词》,以及所编《春秋左傅词典》等,得到学术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享誉中外。
目录
试论孔子
导言
例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衞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词典例言
论语词典
2011年10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