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猫城记 豆瓣 Goodreads
貓城記 [Māo chéng jì]
8.1 (47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1
《猫城记》主要内容: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们的猫城,开始了艰难的外星生活。猫人也有历史,拥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打过仗,而且打胜过,可是在最近五百年中,自相残杀的结果叫他们完全把打外国人的观念忘掉,而一致的对内,导致文明的退化。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以猫城全城覆没而结束了这座私欲日益彭胀的外星文明古城。
2014年1月23日 想读 老舍的科幻小说啊!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 豆瓣 Goodreads
7.8 (64 个评分) 作者: 徐皓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7 其它标题: 刀背藏身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

《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

另外三篇小说《倭寇的踪迹》《柳白猿别传》《民国刺客柳白猿》创作于2003至2005年,已 由作者改编成电影作品。

十年武侠短篇创作的轨迹和变化已经呈现在这里了。

武侠小说是中国很长的一条脉,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到金庸古龙。司马迁写的为什么档次高,它写失败。以前诸如还珠楼主这样的大家,武侠小说都是写现实生活。徐皓峰的武侠小说,一个是写失败,一个是写当代。把武侠小说移植到当代生活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他的解决之道是,描写上简化武功招式,更多是集中在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手,加大了人物的心理,重点放在了练武人的心态上。以前的武侠小说,写的抗争是一个是非,朝廷坏、武侠对。但是现实生活是更复杂的问题,它很多不是好坏,而是一个无奈。
2014年1月23日 想读 徐皓峰武侠短篇集。 via 北窗。火车飞机读物。
眼泪与圣徒 豆瓣 Goodreads
Lacrimi și Sfinți
8.7 (55 个评分) 作者: [法] E. M. 齐奥朗 译者: 沙湄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罗马尼亚,1930年代中叶,齐奥朗已然是新生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明星作家。他长时间泡在一座特兰西瓦尼亚图书馆里孜孜研读圣徒传记。这位当代的圣徒传作者,“梦想”自己是“这些坠落于天堂与地狱之间(圣徒的)年代记编者,他们内心激情的知己,为上帝而失眠者的历史学家”。在尼采《善恶的彼岸》启发之下,齐奥朗“探寻眼泪的起源”。他自问是否圣徒“会是眼泪那苦涩之光的源头”。
本书于1937年首次出版于罗马尼亚。“有谁知道?”他在书中第一段写道,“可以肯定的是,泪水是他们的踪迹。泪水并非透过圣徒进入这个世界,但若没有圣徒,我们就永远不会明白自己是因为渴念失乐园而哭泣。”“一个人是怎样弃绝自己并走上成圣之路的?”这是齐奥朗的疑问,也是《眼泪与圣徒》这部记录的起点。
齐奥朗关注的并非传统圣徒传中因德性而受崇拜的殉道者和英雄,而是以灵性高度著称的神秘主义者,——首先是女性神秘主义者,他们拥有关于上帝的私密知识,导致又一场“绝对在历史中爆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留下了经典之作,如埃克哈特大师,圣加大利纳·锡耶纳,圣女大德兰和圣十架约翰。
《眼泪与圣徒》是齐奥朗“在朝圣路上半途而废的挣扎记录”。在对宗教与信仰反复的拷问下,齐奥朗完成了对自己的精神放逐。
2014年1月21日 想读 Via 豆瓣广播。可能是昨天看到的那本。引用了一些句子,值得细看。
七日谈 豆瓣
7.5 (17 个评分) 作者: 刀尔登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 - 8
《七日谈》里的故事繁多,但条理清晰,它由两条主线所引领:
一是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人和最最普通的故事,这些人中有乞丐,有酒鬼,有隐士,还有江湖骗子。
另一条主线,写了一个遥远的国度:希里花斯。作者以他的奇崛妙笔,把这个美妙的国度勾画得令人心驰神往。这些寓言故事满载着喻世、警世、醒世的哲思。
2014年1月20日 想读 刀尔登小说。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 豆瓣
作者: Greil Marcus / W Sollor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 9
America is a nation making itself up as it goes along—a stor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unfolding in speeches and images, letters and poetry, unprecedented feats of scholarship and imagination. In these myriad, multiform, endlessly changing expressions of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the authors and editors of this volume find a new American history.
In more than two hundred original essays, 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 brings together the nation’s many voices. From the first conception of a New World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latest re-envisioning of that world in cartoons, television, science fiction, and hip hop, the book gives us a new, kaleidoscopic view of what “Made in America” means. Literature, music, film, art, history, science, philosophy, political rhetoric—cultural creations of every kind appear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time and place that give them shape.
The meeting of minds is extraordinary as T. J. Clark writes on Jackson Pollock, Paul Muldoon on Carl Sandburg, Camille Paglia on Tennessee Williams, Sarah Vowell on Grant Wood’s American Gothic, Walter Mosley on hard-boiled detective fiction, Jonathan Lethem on Thomas Edison, Gerald Early on Tarzan, Bharati Mukherjee on The Scarlet Letter, Gish Jen on Catcher in the Rye, and Ishmael Reed on Huckleberry Finn. From Anne Bradstreet and John Winthrop to Philip Roth and Toni Morrison, from Alexander Graham Bell and Stephen Foster to Alcoholics Anonymous, Life, Chuck Berry, Alfred Hitchcock, and Ronald Reagan, this is America singing, celebrating itself, and becoming something altogether different, plural, singular, new.
Please visit www.newliteraryhistory.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2014年1月20日 想读 cultural creations in America. via 王敖。“无数好文章”
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 豆瓣
作者: 羽田正 译者: 朱莉丽 / 刘丽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羽田正编著的《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的日文版于2005年出版,作者的写作背景是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日本和世界媒体上的反伊斯兰报道,作者注意到“伊斯兰世界”是一个包含着与其他世界有所区分、甚至与其他世界有着二元对立意味的概念,为此,他尽其所能地利用阿拉伯和波斯语的历史资料,并参考了西文文献,去弄清楚“伊斯兰世界”概念是在何时何地形成的。作者的结论是“伊斯兰世界”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存在于穆斯林心中的世界,即理念上的穆斯林共同体来使用,应与穆斯林居民占多数的地区这一地理空间区别开来。人们不应该继续不加思考地滥用“伊斯兰世界”这一概念。
《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出版后在日本国内获得了好评,许多新闻和杂志针对此书发表了书评,并获得了“亚洲太平洋奖特别奖”,2010年获得了伊朗的“Al-farabi国际奖”。
2014年1月19日 想读 via Deetz.
来来往往 豆瓣
作者: 池莉 作家出版社 2009 - 9
《来来往往》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2014年1月18日 想读 池莉散文?小说?via 若水。
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豆瓣 Goodreads
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作者: Ruth Ozeki Viking Books 2013 - 3
A brilliant, unforgettable, and long-awaited novel from bestselling author Ruth Ozeki
“Atime being is someone who lives in time, and that means you, and me, and every one of us who is, or was, or ever will be.”
In Tokyo, sixteen-year-old Nao has decided there’s only one escape from her aching loneliness and her classmates’ bullying. But before she ends it all, Nao first plans to document the life of her great grandmother, a Buddhist nun who’s lived more than a century. A diary is Nao’s only solace—and will touch lives in ways she can scarcely imagine.
Across the Pacific, we meet Ruth, a novelist living on a remote island who discovers a collection of artifacts washed ashore in a Hello Kitty lunchbox—possibly debris from the devastating 2011 tsunami. As the mystery of its contents unfolds, Ruth is pulled into the past, into Nao’s drama and her unknown fate, and forward into her own future.
Full of Ozeki’s signature humor and deeply engag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er and reader, past and present, fact and fiction, quantum physics, history, and myth, 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is a brilliantly inventive, beguiling story of our shared humanity and the search for home.
2014年1月17日 想读 来stanford 读书的作者。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许燕吉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 10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一位80岁高龄的传奇女子许燕吉的人生自传,她以近百年的人生体验,告诉你一个真实得近乎残酷的20世纪中国史!
1941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父亲很快就要离去,日军占领香港,一家人要被迫内迁,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苦不堪言。
1950年,当我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我也不会想到卷入那场潮流,转眼变成右派,隔离审查,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我离婚!
1969年,当我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时,我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
而今天,我已经80岁……
人可以有多个10年、20年,而我,就只有这一个80年……
2014年1月15日 想读 80岁老人口述史。
丽莎的噩梦 豆瓣
译者: 孙敏 2010 - 6
《莆莆兰绘本馆•卡斯波和丽莎的故事:丽莎的噩梦》讲述了在爷爷奶奶家看的电影里有只可怕的巨狼,第天晚上它都会出现在梦里吓唬我。卡斯波和姐姐都来安慰我,爸爸想出了个好主意,我们做了陷阱捉郎,但还是不行,怎么办?
2014年1月15日 想读 via 麦克小奎。
The Zen Monastic Experience 豆瓣
作者: Robert E., Jr. Buswell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 11
Robert Buswell, a Buddhist scholar who spent five years as a Zen monk in Korea, draws on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his insightful account of day-to-day Zen monastic practice. In discuss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postulants, the meditation monks, the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and the support monks of the monastery of Songgwang-sa, Buswell reveals a religious tradition that differs radically from the stereotype prevalent in the West. The author's treatment lucidly relates contemporary Zen practice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 and to Korean history more generally, and his portrayal of the life of modern Zen monks in Korea provides an innovative and provocative look at Zen from the inside.
2014年1月13日 想读 via Ying. Buswell25岁在Korea做了5年和尚。
Mere Christianity 豆瓣
作者: C. S. Lewis HarperOne 2001 - 2
In 1943 Great Britain, when hope and the moral fabric of society were threatened by the relentless inhumanity of global war, an Oxford don was invited to give a series of radio lectures addressing the central issues of Christianity. Over half a century after the original lectures, the topic retains it urgency. Expanded into book form, Mere Christianity never flinches as it sets out a rational basis for Christianity and builds an edifice of compassionate morality atop this foundation. As Mr. Lewis clearly demonstrates, Christianity is not a religion of flitting angels and blind faith, but of free will, an innate sense of justice and the grace of God.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2014年1月13日 想读 via 沈玲玲。
逆流而上的鱼 豆瓣
作者: 潘光旦 译者: 吕文浩 编 商务印书馆 2013
“时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尽是,社会遗传里的事物也未必尽非。”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于时代变革之际,提出了承续与新变的命题,本书即为其相关讨论的长短评文章集。其中谈到许多今日依然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如青年恋爱、幼儿教育、老人赡养等,深具启示。书中不少篇目皆为第一次整理出版,其英文作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是第一次翻译发表。
2014年1月12日 想读 潘光旦杂文集。via Deetz。
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 豆瓣
作者: 东西文库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1024》:国内第一本专注于科技文化的mook。
本期创刊号将目光定焦在“人与机器”这个超热点领域。
如果把机器获得思维能力看作是一种进化,
那人类具备不朽之躯同样也是一种进化。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在我们一厢情愿地猜测机器将在不远的将来赶超自己而惶惶不可终日时,人类其实还有一个机会——变得更像机器。这并非科幻小说,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人类创造机器的初衷难道不就是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果把机器获得思维能力看作是一种进化,那人类具备不坏之躯同样也是一种进化。这是一个野心勃勃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八篇专题文章将解析在共同进化的漫长道路上,人与机器如何成为对方的投射,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永恒话题——伦理与道德的困境。
专栏文章中,“工具”独具匠心。它分为三个小部分:阐述人与工具的联系、具体工具的展示,以及使用工具制作,旨在凸显科技时代人和工具的新关系。“未来”则是由恒金基金会独家授权的SALT演讲,来自历史学家与未来学家的一次机锋。“遗产”将讲述《全球概览》近半个世纪前不可思议的出版故事,重现一次反主流文化之旅。
本期的收尾之作献给不久前去世的恩格尔巴特。感谢他留下的不朽遗产。愿他安息。
《1024》官网:http://1024.dongxi.net
2014年1月12日 想读 via Deetz.
达马的语气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朱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曾为诗人的朱文,其小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另类气质,他的大部分小说写于20世纪90年代,而时至今日,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当代文学研究者地关注和研究。《达马的语气》所选18篇作品,集中体现了朱文短篇小说艺术的魅力,同时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度。作者笔下的时代和社会呈现出比较开放的姿态:年轻人走入社会的迷惘,中年人陷于拉杂生活的无奈,“圈子”朋友的无聊与相轻……在作者于语言游戏间创造出的一个个充满想像力的空间里,每个人都在社会与日常生活中,或顺流,或对抗。作者“一直要求自己写出单纯的小说、纯粹的小说,而不是文学”,《达马的语气》很好地实现了他的小说主张。
2014年1月11日 想读 via 花椒。朱文。
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豆瓣
9.8 (10 个评分) 作者: [法]卡特琳娜·加缪 译者: 郭宏安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本书收录了卡特琳娜加缪珍藏的家庭照片、报纸影像、手稿等资料,记录了加缪如何从阿尔及利亚的贫穷少年,一步一步走上诺贝尔奖台,并最终以荒诞的方式告别人世的传奇一生。展现了阿尔贝加缪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记者,乃至丈夫和父亲的不同侧面,丰满地呈现了一个用孤独来坚持自己内心力量的伟大人物。
为了重现他的笑、他的随意和他的宽容,为了重现这个赋予我生命的亲切、热情的人。为了展现阿尔贝·加缪是“众生中的一人,他试图在众生中尽力为人”。
——卡特琳娜·加缪
2014年1月11日 想读 吼吼吼!大帅叔!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豆瓣
作者: Tom Clancy Berkley 1992 - 4
Beneath the Atlantic's chilly waters, the captain of Russia's top secret missile submarine, Red October, secretly intends to defect--and U.S. intelligence agent Jack Ryan is eager to help him succeed.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is the runaway bestseller that launched Tom Clancy's phenomenal career. A military thriller so accurate and convincing that the author was rumored to have been debriefed by the White House. This techno-thriller is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with a remarkable and gripping narration by one of the audio's best readers. 10 cassettes.
2014年1月9日 想读 via "Manga as Literature".
艾比斯之梦 豆瓣
アイの物語
8.5 (76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本弘 译者: 张智渊 新星出版社 2013 - 6
日本赛伯朋克最佳作
补完“机器人三定律”超越阿莫西夫!
日本最佳科幻小说畅销榜亚军
《书的杂志》评选十大畅销书季军
齐获日、美两国亚马逊读者的全五星评价。
被誉为“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
冰冷的电路板上,二进制算法进化出智慧的火花
炙热的电极管里,神经元芯片传递着爱情的信号
当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之日,人类是否迎来了覆灭之时
七则如《一千零一夜》般华美瑰丽的故事,揭示人类从未了解的人工智能进化之路
第一次阅读山本弘先生的科幻作品,我就深深地被他笔下的世界迷住了——乙一
故事的起初,人类在机器人统治的世界里苟延残喘,主人公“我”以讲述故事为业,浪迹四方,偶尔也会参与人类团体袭击机器人运输队的行动。某一天“我”与一个人形机器人不期而至,“我”与之交手,不敌负伤遭擒,被送到机器人城市的医院中接受治疗,而那个击伤“我”的机器人则开始每天给我念故事,同时与“我”约定,除非“我”自己要求,否则她(因为是女性外形的机器人)只会给我念那些由从前的人类自己写的、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真实历史的故事。
2014年1月9日 想读 日本Cyberpunk科幻小说。
Abandon the Old in Tokyo 豆瓣
作者: Yoshihiro Tatsumi Drawn and Quarterly 2006 - 9
"These stories get under your skin and invite rereading."" --BookForum""" "Abandon the Old in Tokyo "is the second in a three-volume series that collects the short stories of Japanese cartooning legend Yoshihiro Tatsumi. Designed and edited by Adrian Tomine, the first volume, "The Push Man and Other Stories," debuted to much critical acclaim and rightfully placed Tatsumi as a legendary precursor to the North American graphic-novel movement. "Abandon the Old in Tokyo "continues to delve into the urban underbelly of 1960s Tokyo, exposing not only the seedy dealings of the Japanese everyman but Tatsumi's maturation as a story writer.
2014年1月5日 想读 辰巳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