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饕餮之欲 豆瓣
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
作者: [美]冯珠娣 译者: 郭乙瑶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3
作者通过从“食”和“色”两方面入手,审视了当代中国人“欲望”的变迁,挑战了“食色,性也”的论断,揭示了“快乐”的政治和历史本质。作者探讨了从对饥饿的记忆到经济发展时代的美食,从传统中药的香气到对古典文献的挖掘,从对集体身份的颂赞到对个人经历的关注诸方面,认为这些在当代中国被体现的存在都必然创造并存留于对个人和国家生活的公众反映之中。本书运用人类学、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对当代中国生活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她的解读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领域的关注对象——家庭,也涵盖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4年1月5日 想读 Judith Farquhar. via 柏柏。
I Never Liked You 豆瓣
作者: Chester Brown Drawn & Quarterly Pubns 1994 - 11
2014年1月5日 想读 Yummy fur。漫画, via 辰巳嘉裕漫画英文版的序。
她的城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池莉 2011 - 5
三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武汉女人生活在在汉水之畔的这座城市中,命运以特定的形式将她们纠缠在一起。军人出身的百万富翁蜜姐爽利干脆、愤然逃离家庭的原白领丽人现擦鞋妹逢春懵懂天真、出身大家的蜜姐婆婆宁静包容,当面对感情与世俗、婚姻与道德,痛苦与重生的冲突,经历婚姻带给她们的伤痛,她们如何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带着伤疤所特有的美丽,继续在长江千年不断的涛声中生活下去。
2014年1月5日 想读 池莉写武汉三个女人的小说。
日光流年 豆瓣
作者: 阎连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6
三姓村村长司马蓝才39岁,身患绝症危在旦夕,他的相好蓝四十决定去城里卖淫以挣钱救活司马蓝,钱挣回来了,司马蓝活了下来,而蓝四十却死了,一场更可怕的蚂蚱灾正在逼近……这部写新中国农村的力作系阎连科历时三载三易其稿写就的,鲜活的语言、大胆的意识、诗性的想象,将农村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深入骨髓,备受文坛内外赞誉,是继《白鹿原》之后的当代文坛描写农村的又一典范之作。
2014年1月5日 想读 阎连科40岁前思考人生作品。
水与火的缠绵 豆瓣
作者: 池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池莉,中国当代最睿智、最细腻的女作家的又一本最新作品!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小说,一部关于生命成长的小说,一部关于城市成长的小说。1980——1998年、是中国城市剧烈变化的年代。社会人群的层层面面、城市生活的角角落落,都被鲜活生动地牵到面前。对理想与追求、矛盾与错误、灵魂与肉体、有着细腻而犀利的洞察。生活中大量拮取的细节、生动精当、悠然从容中、机智锐利。
2014年1月5日 想读 via 若水。
浪潮之巅 豆瓣 Goodreads
8.6 (138 个评分) 作者: 吴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8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2014年1月4日 想读
兰陵王 豆瓣
蘭陵王
作者: [日] 田中芳树 译者: 兴远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7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573年),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从古至今,无论是周邦彦的例词,还是辛弃疾的宋词,甚至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的《兰陵王入阵曲》,有关兰陵王的诗词、电影、书籍、音乐和游戏数不胜数。这位貌美心壮,音容兼美的男子以他传奇般的千古悲歌,可谓男女通吃,老少皆杀。本书展现在你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段恢弘的历史,一段凄美的爱情,更是一段神话,一个传奇。
醉卧邙山歌凯旋
一曲入阵舞狂澜
英魂遗恨折戟处
不尽江山万古传
2014年1月3日 想读 田中芳树版兰陵王。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豆瓣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8.9 (2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菲利普·迪克 译者: 许东华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核战后,放射尘让地球上的动物濒临灭绝,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 移民到外 星球,就可以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帮助其生活。仿生人不满足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
主人公里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在一次 追捕行动中,里克遭遇了新型仿生人前所未有的挑战。九死之后,能否一生?在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中,里克发现自己对仿生人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究竟是福还是祸?
2013年12月16日 想读 via voldemort. via Deetz. via 孔龙(《象腿姑娘》写作者)“最好的科幻小说,故事性思想性俱佳。”
人类学讲演集 豆瓣
作者: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张毅声 /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3
《人类学讲演集》同文集中其他的著作有些不同。它的内容基本上是斯特劳斯在法国高等实验研究院(L’EC0lCPratiquedeSHautesEtudes)和随后的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任教期间的讲义。正像作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他不像有些同事那样把已经成书的或即将发表的材料抛给学生,而是把课堂当作一个试验室,以新的视角或新的理论框架探讨新近和以往的人类学发现。读者可以在他的讲义中发现原始状态的、尚未定形的种种理论讨论,就像是在曲折的道路上进行摸索。但是作为一位严肃的学者和教师,他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就一定要把这些最初的探讨变成最终的研究成果。这就是为什么法语原书的标题为“诺言”(ParolesDonnees),意思是他暗地已经向时而堕入五里迷雾的听众们许下了诺言。确实,我们在讲义中看到了《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卷一和卷二、《图腾制度》、《野性的思维》、四卷神话学、《面具之道》、《遥远的目光》等著作的雏形。
2013年12月8日 想读 via 柏柏。
印度之行 豆瓣
作者: [英国] E·M·福斯特 译者: 杨自俭 译林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
二十世纪初,英国人穆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前往印度,一个看望在那里任殖民官的儿子,另一个则是看望这位未婚夫。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出于热情和友谊,组织了不少人陪同两位客人前往当地名胜马拉巴山洞游览。在幽暗的山洞里,阿德拉小姐感觉似乎有人侮辱了她,于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爱·摩·福斯特最著名的小说《印度之行》,是他在二十世纪初两次印度之旅后写成的。小说复杂而神秘,一直是当代评论家分析和争论的焦点。小说丰富而深刻的人物性格和独具一格的散文风格使之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小说之一。此外,该书呈现了福斯特的实验写作技巧,巧妙地展现了大英帝国企图控制的外域文化,即印度文化。小说结构看似简单,然而福斯特反复使用的主题和意象都非常深刻。
2013年12月6日 想读 E.M.Foster.
成为作家 豆瓣
Becoming a Writer
7.0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多萝西娅·布兰德 译者: 刁克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本书可以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作者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论的误区,认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作者认为,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教诲谆谆,直面问题本质,带领读者踏上一条成为作家之路。
本书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2013年12月6日 想读 Via mymx.
在那天来临前 豆瓣
その日のまえに
作者: (日) 重松清 译者: 郑涵壬 华文出版社 2012 - 4
《在那天来临前》是日本直木赏、坪田让治奖、山本周五郎奖获奖作家重松清最催泪的作品。并于2008年,由被誉为“影像魔术师”的日本电影名匠大林宣彦拍摄成电影《その日のまえに》,在日本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在那天来临前》也被日本读者评价为——这是一本“让人泪流不止、绝对不能在地铁里读”的书。在日本全国曾一度引发了“关于死亡”的热门话题。《在那天来临前》一共7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主题——“在死亡那天来临之前”。每一个故事都讲述一段死亡,临死者的角色为朋友、亲人、自己,因不同的原因面临了“那一天”。不经意被中止的生活,爱着的人要辞世,曾有的幸福转眼间逝去……你在做什么?你会怎么做?重松清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当事人与周遭的人迎接“那一天”的心境、行为、互动。包含着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虽然不以悲鸣语气表达离别哀伤,读起来却让人不自觉感动落泪。7个故事看似分离,却又巧妙地串联在一起,最初出场的人物全部在《在那天来临前》一篇后出现。也许有一天,我突然告别,再不会回来。如果是那样,亲爱的,忘了我也没关系。
2013年12月6日 想读 via 猫语猫寻。
性義工 豆瓣
セックスボランティア
作者: 河合香織 译者: 郭玉梅 八方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上帝真會捉弄人,像這樣的人,居然還有性慾!」
第一本關心身心障礙者性需求的報導文學
性,是生活的根本
性,是確認自己出生意義的一項功課
身心障礙者的性需求該如何處理?
「《性義工》裡的人,許多並不是「性輔導師」,然而不論是完全做義工的家庭主婦,或專門為身障者所服務的性工作者,都是在為肢體上Disabled的人,提供一種社會的基礎建設,讓他們的生活儘量免於Handicapped……」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
「人間真實有兩種,一種是美好得讓人掉淚;一種是冷酷得讓人掉淚。本書屬於後者。那是正常人所不願面對卻真實存在的難堪。別過頭去,無助於事。坦然面對,翻讀思索,或許,你會從中看到美好得讓人掉淚的人間。」
──文字工作者/傅月庵
「面對性的慾望,那裡一直有一道封印──「不要去揭開它!」大家拼命喊、拼命阻止,以為只要牢牢守住,不要碰觸,就可以化解掉身心障礙者的七情六慾,假裝它們不存在。《性義工》安安靜靜揭開了它。」
──中廣「心靈的春天」節目主持人/丁美倫
「不論這對他們有多困難,窮其一生,他們都未曾放棄,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一刻。」
──樹德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
「不再逃避而選擇了面對,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台北縣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涂心寧
2013年12月5日 想读 via Petrichor. "身心障碍者的性故事。”
怀旧的未来 豆瓣
Future of nostalgia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 译者: 杨德友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简介:
本书从多角度考察了怀旧这种社会现象。第一部从波德莱尔的意象、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讲到好莱坞的恐龙和虚拟空间,追述怀旧从十七世纪的“疑病”演变为不可医治的现代症状的历史。第二部着眼于城市和后共产主义的记忆,描写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柏林的变迁以及东西欧的关系。第三部写流亡者想象中的家园,包括移民美国的俄国作家纳博科夫、诗人布罗茨基、艺术家卡巴科夫等。各种形式的怀旧反映出多元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碰撞。作者提出主要有两类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试图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
2013年12月4日 想读 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
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豆瓣
The Heritage of Japanese Civilization
作者: [美] 阿尔伯特·克雷格 译者: 李虎 / 林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 - 1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日本研究巨擘经典力作
全方位展现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的斑斓形态
带您轻松畅游日本、逍遥横穿古今
————————————————————————
奈良时代的贵族为何觉得平民古怪、不可理喻?
禅宗僧徒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他们是日本的“少林派”吗?
为什么“能戏”在日本备受欢迎?
日本历史上的女性社会地位如何?
中日关系在未来将如何发展?
日本没有核武器,在周边核大国的包围中她将如何生存?
————————————————————————
这是一本自天照大神至当代日本文明最真实、最简洁的生动绘本。全书既有史可依,又生动有趣,不仅刻画了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自杀的真性情,也严谨有力地论述现代日本的兴起。不论是日本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抑或对日本民族充满好奇的众民,都可以在这本“简约”而不“简单”的小书里寻求到想要的答案。
————————————————————————
日本孤悬太平洋西岸,与中国一衣带水,其文明程度虽不及中华文明深厚,但亦独具特色。国人眼中的日本通常分列两个极端,褒扬者捧赞该民族善于借鉴,贬抑者不满这一民族既崇美又嗜杀。日本文明的“庐山真面目”究竟是什么?
哈佛日本史权威学者克雷格教授从原始文献,古典文学,军记物语,建筑、艺术、宗教史话中提炼日本文明的不同面貌:书中有四十七浪人为救主不惜剖腹的真性情,有贵族嘲笑房子被烧毁的老翁的傲娇姿态,更有从日本一窥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意趣。作者以散见的史料记载为珠,以独特的史家见解为带,引领我们探寻隐藏在“怪异”的日本民族背后,基于传统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形成的文化基因。
2013年12月2日 想读
汴京残梦 豆瓣
7.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新星出版社 2005 - 4
本书是作者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历史小说,初版署名李尉昂。小说描写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的故事,通过这个人物勾连出《清明上河图》的复杂绘制过程。而徽宗时代的人物如蔡京、童贯,史实如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等,则纷纷取得相对位置,次第落座。
历史小说家的叙事发明,便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与时间错落的相对位置间,展开布局。在其中,我们也可窥见作者的“大历史”的小说观。
2013年12月2日 想读 黄仁宇历史小说。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8.5 (68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陈之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0
孔飞力以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为主轴,将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性议程”归结为三组相互关联的问题或矛盾:政治参与的扩展与国家权力加强之间的矛盾(本书第一章);政治竞争的展开与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矛盾(第二章);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同地方社会财政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三章)。这三组问题并非始于清代,而是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但却跨越了朝代鼎革一直存在到帝制晚期,并在帝制崩溃后继续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时的基本问题。
孔飞力认为,当政治环境的变化对社会形成重大威胁时,人们便会围绕着种种“根本性议程”开始形成共识。在中国帝制晚期,深植于历史文化之中的种种知识资源,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经过哪些人的努力,导致了向着现代性、具有中国特质的“现代国家”渐次发生转变?孔飞力通过论述魏源、冯桂芬、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思想,结合晚清以来相关的历史叙事,较为宏观地回应了这一问题。
孔飞力对这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非常自负。相对于孔的另外三部专著和其他专题论文,这本书确实很不寻常,此书的初稿是讲座稿,孔飞力别的论著均为实证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对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不再隐藏在具体问题的研究背后。总的来说,孔飞力治学的宗旨,他所思考的核心问题,在此书中有最为直接的展现。
书中各章是以作者在法兰西学院所作的系列讲座(1994年)为基础改写而成,1999年先以法文出版,英文版于2002年推出,此次中文版首次问世。
2013年12月2日 想读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