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地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7.1 (79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海南出版社 2001 - 4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2011年9月26日 已读
好久没读到这样喜欢的文字。其实不是忧伤,确实忧郁多一点。虽然这书的名字让不懂的人戏谑,25岁写下这样的文字绝对不多见。其实,我也会觉得,我就不该生活在201X年浮躁光鲜的北外,其实最好能在那个八十年代白衣飘飘的时代,能陈寅格冯友兰那帮老学究的时代,那个真正牛逼的西南联大时代,蔡元培那个兼容并包的北大,甚至是十三世纪末牛津Grown和Town之争的那个年代。那样或许才是属于自己的时代,不是属于社会的时代。
专栏|杂文|评论 人文|历史|地理 传记|励志|访谈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中国文化十一讲 豆瓣
作者: 庞朴 中华书局 2008 - 4
《中国文化十一讲》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史专家、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庞朴先生在北京大学讲课的讲稿。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阴阳、五行等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观念;生动活泼地展示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看法、新颖创见和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其中太一、杂多、无玄、一分为三、火历等篇更发前人所未发。
2011年9月22日 已读
我根本没想到这是一本这么易读的书。太一。杂多。阴阳。五行。说象。无玄。仁义。中庸。一分为三。相马。火历。若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确实一看。庞朴现在也算是少数的学术大师吧。
人文|历史|地理 百家|国学|古籍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豆瓣 Eggplant.place
6.8 (4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是要忘记现实?还是要面对自己?
新井一二三,从14岁搭上第一趟长途火车开始,有机会就想往外闯,往外飞。
离乡背井踏上北京遍游中国,进入中欧迷宫、见识古巴、越南,
甚至移民加拿大,到香港工作,她游走异地十年,得到了什么?
一个道道地地的东京人,日文是她的母语,中文写作是她疗伤自我的方式,
在香港被叫“文化杂种”,在台湾出版了十七本书,在东京朋友笑她穷,
她目瞪口呆,为什么理想生活不能就是,旅行,旅行,再旅行?
当年勇敢无惧的少女,单枪匹马,像一颗孤独的行星,
走向国境边界,走向流亡者的故乡,布拉格是昆德拉的,古巴是海明威的,香港是张爱玲的,
花费最多机票钱,说最多外国话,多少次飞越太平洋……
其实真想要明白的是,幸福与自由。
现在全家的护照换了一本又一本,下厨的料理有各国菜色,行李箱贴满入境贴纸,
年轻时的远走高飞换成了家庭组织,照样推婴儿车携家带眷跨洋飞,
生活什么都可以变,但不可改变的初衷,
必定是,下一趟旅程,要去哪里?
2011年9月22日 已读
【啊,未来某处有人在等待着我。好日,启程,为了寻找幸福。】新井一二三,在序写着她自己的名字,觉得好特别的可爱。有些感觉,就像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描写的,就像旋风,事情来得非常突然,也特别强烈,简直是台风、地震一类的自然现象似的。很印象的一句是,味觉是经年成熟的。有一天,我发现吃快餐店的汉堡等于浪费生命,有美酒、美食的生活才值得活。对了,最后提一句,新井在八十年代北外呆过。另外,上海译文我还要表扬下,还是好喜欢。
人文|历史|地理 外国|译本|文学
带上灵魂去旅行 豆瓣
作者: 毕淑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3
《带上灵魂去旅行》主要内容包括:一点七亿只碟子、费城被阉割的女人、艾滋之椅、浮潜加勒比海、斯特朗的地毯鞋、让死亡回归家庭、谁可以破门而入、面具后面的脸、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在北欧游轮上、山妖的阶梯等。
点击链接进入:
《毕淑敏:送你一颗光芒海》
《西藏,面冰十年》
《幸福的七种颜色》
《带上灵魂去旅行》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心灵密码》
2011年9月22日 已读
【我们都是夏虫,不可语冰。】每个人的过去,像是蚂蝗,吸附在身体上掉不下来,陪着我们征战冲杀。旅行总是要带着某种特别的东西,否则就是飘荡的躯壳在蹒跚。给灵魂一个不弃不离的机会。
人文|历史|地理 小说|流行|大众
维基大战前传I 豆瓣
Underground: Tales of Hacking, Madness, and Obsession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作者: [澳] 赛利特·德累福斯 / 朱利安·阿桑奇 译者: 陈静 / 张晓键 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1
本书是朱利安•阿桑奇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著作,甚至可称为“半部自传”。它是一部见证互联网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以 “门达科斯”(真名:朱利安•阿桑奇)为代表地球上最强的天才黑客,在虚拟世界里先后成功占领了美国宇航局、加拿大北电网络等诸多领域的世界之巅,甚至敢于发起“国际颠覆运动”,令地球为之晃动的传奇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不得不四处流亡,去躲避哪怕是一个小小警探的追踪。
阿桑奇今天的遭遇与面对法庭时的大无畏可以说是再现书中“战斗史”,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为何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美国的原因,更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
精彩亮点
1、朱利安•阿桑奇唯一著作,堪比半部自传
2、“地球上最强黑客”的最全史书
3、深度思考:为什么天才的人和天才的政府不能和谐相处
2011年9月20日 已读
【人类历史上多数深远的社会进步都是新技术直接推动的。但是,不要扼杀使用新技术揭露真相的信使。】黑客,他们,总是典型的。他们质疑权威,反抗权威。他们很聪明,甚至是绝顶聪明。甚至可以称为技术天才。他们很淘气,但也很有进取心。他们是反叛者,公众头痛的人物,但是他们更是梦想者。
人文|历史|地理 传记|励志|访谈
荒废集 豆瓣
8.1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鲁迅的讲演、三篇奥运会开幕式评析,以及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分量较重,前者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后者重现了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2011年9月7日 已读
在地铁上读来觉得周围都消失了声音。朝露,翠岭,鹧鸪声从深壑间歇传来,油灯尽了。这种感觉,仿佛回到民国之时,戏有梅兰砚秋,画有白石悲鸿,文有鲁迅爱玲,钱穆、陈寅格、冯友兰、胡适、闻一多,林语堂、辜鸿铭、刘文典、章太炎、刘师培、黄侃、顾颉刚……这些人你们不知道吧。荒废而已。这个世界除了被供奉的庙堂就是被唾弃的地狱,而我们能站在这两者之外,哪怕荒废,也好。也愿意。这样文质彬彬的文,我爱。
专栏|杂文|评论 人文|历史|地理
Marie Antoinette 豆瓣
作者: Stefan Zweig 译者: Eden Paul Grove Press 2002 - 7
Life at the court of Louis XVI and Marie Antoinette has long captivated readers, drawn by accounts of the intrigues and pageantry that came to such a sudden and unexpected end. Stefan Zweig's Marie Antoinette: The Portrait of an Average Woman is a dramatic account of the guillotine's most famous victim, from the time when as a fourteen-year-old she took Versailles by storm, to her frustrations with her aloof husband, her passionate love affair with the Swedish Count von Fersen, and ultimately to the chao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savagery of the Terror. An impassioned narrative, Zweig's biography focuses on the human emotions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victim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making it both an engrossingly compelling read and a sweeping and informative history. "Certainly no one can arise unmoved from the reading of this powerful work." -- The New Republic "Excellent biography." -- The New York Times
2011年9月3日 已读
The rose of Versailles。原来凡尔赛玫瑰就是她啊,玛丽·安托瓦内特。茨威格写的历史传记总是很有味道。将法国大革命和这个女人的命运链接。她不经意享受了命运的种种赐予,出生高贵,嫁入皇室,挥霍玩乐,自以为是。而后来发现这些不是不需要代价的。直到需要运用才智和能力来挽救自己和孩子生命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生活一直空虚苍白,她不曾积攒任何与逆境斗争的力量。她总结,逆境让人认清自己。而看完这本书,对于革命,我想到一句话: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而行!路易十六无能的死了,如同茨威格说的,接下来是Chaos rules france。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伟大光辉背后,有着同样的黑暗和血腥。
人文|历史|地理 传记|励志|访谈 外国|译本|文学
天朝的崩溃 豆瓣 Goodreads
9.2 (78 个评分) 作者: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7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2011年8月15日 已读
“天朝是一个梦,难以惊醒的梦。”这是研究鸦片战争的一本书。“再研究”的推翻性质,言语的入骨的冷静、细致到苛刻的印证,四十二万的巨大容量。完全是一本绝对的学术性的鸿篇巨作。史书界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是只要重用林则徐之类的大臣,一定改变近代史的悲惨局面。而这本书毫不留情的告诉你——不可能的。这是一场古代对现代化的战争,这是一次朝贡体系和民族主义的冲撞,这是一面腐朽封闭和进步开放的较量。天朝没有从迷雾中走出来,走向新世界,反而一切如故,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也就是和日本的差距了。天朝的崩溃似乎必然的,而我们要从中学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研究历史真正的作用了吧,大概。
人文|历史|地理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今晚去哪里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5
这本书描写的是陈丹燕眼里的欧洲,慕尼黑、涅瓦大街、卢布林老城。文字清新、婉约。
2011年5月28日 已读
之前度过陈丹燕的北纬78°。倒是那书写比这本好。大致是这本书写的也早,里面的情绪也简单也单薄。回归正题,年复一年的旅行中记载下来的一条条寂静的街道,和一扇扇为她而开的大门。我看到这扇门为我而开的、别人家的门,在楼梯灯下暖暖的黄着,这时候,会让人明白,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不是因为看到欧洲最美的教堂和广场、城堡或者宫殿,在喷泉边上吃冰激凌,在各处拍照,而是在这些门的存在,才让人一点一滴摸到欧洲的真实体温。《来世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写的真好甚至让我想起了三毛。某几张摄影很棒。我还是喜欢慕尼黑,我喜欢欧式的小房子,我喜欢暖色和白光下的小物品,我喜欢旅行啊。而一切都是属于自己的,无论是长风万里还是归于内心。
人文|历史|地理
民族主义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泰戈尔 译者: 谭仁侠 商务印书馆 1998 - 1
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为泰戈尔1916年访问日、美两国时所做的三篇演讲稿的合集,是体现他的政治思想的论著之一。泰戈尔认为,西方民族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冲突和征服精神,是其推行利己主义的工具;因而他主张发扬东方思想,以近代日本的发展成就为例,力主东方文化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5月27日 已读
想了想还是选了四星。其实这书写的很好,虽然是演讲。一种弥漫宇宙的爱充满泰戈尔心中和文字中。他一直强调的是全世界的爱(道义)高于民族主义(利己)。他认为民族带来的威胁的、排他的、忙于权势的、肢解人性的。他认为西方民族主义的核心就是冲突和征服,它像野兽,牺牲小动物来养活自己,这种斗争为人类带来的是灾难。泰戈尔崇尚东方文化,发对亚洲照抄西方,主张用东方思想创造出一条新路,用新的创造作为人类的献礼。民族主义向所有人民的头脑中灌输自我优越的反常的虚荣感,教他们以自己在道义上麻木不仁和不义之财为骄傲,炫耀在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是战败的民族永远感到屈辱。这不过是一个微弱的充满爱的声音对着纷乱复杂的世界呼喊罢了。坚定却又无比难过。作为不是一个政治家的人类真的足够了。ps,最后那首世纪的黄昏翻译真的好到爆了。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高原的百合花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7
2011年5月16日 已读
我也不知道,就是越看她的书越喜欢她。其实三毛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只是她那种全宇宙般的爱。她很喜欢回信,总是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别人身上,最后吃很多安眠药,不小心过量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个世界,对于这样的人,读者总是强迫她接受他们过度的爱。这个女人别人一点感激,一个微笑,一句话语就能轻而易举的感动。这样的女人,身体太弱,却还要感受着什么,代替所有的走向远方。我看最后她的演讲,简直是完美的,现场的气氛总是能轻而易举的让大家会心而笑。我觉得这是一种让人心安的魅力。最后她哭了,她说自己是一个双头都在燃烧的蜡烛,一边是读者,一边是自己,她说自己没有办法真正陪伴自己的父母尽人事,觉得自己很不称职。这样的女生,就是美了。这样的美,比起镜花水月的容颜,我更爱这样的女生。性格好才是真的好。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一直的温暖之中小安宁。 人文|历史|地理 经典|诗歌|散文
两晋南北朝十二讲 豆瓣
作者: 李文才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 - 1
《两晋南北朝十二讲》是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中一本。本套丛书作为“历朝史话”系列的姊妹篇,力求发扬其长处,弥补其不足。“历朝史话”强调的是内容全面,对各时段的历史进行综合系统的介绍,以使读者能总体性地把握;本套丛书则把重点放在讲解每个时段的特色问题上,希求引领读者走进历史的深处。
在编辑体例上,每个断代为一册,每册选取12个能够代表这一时段特色的大问题,进行细致人微、通俗深入的阐释,以使读者明了该时段在中国历史发展序列中的独特地位,改变认为中国历史只是王朝的循环更替、皇帝家史的变化的习惯看法。因本丛书着眼于为大众传播历史,为他们提供把握每个断代的线索与框架,所以在夹叙夹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深人浅出,严肃而不失活泼。
2011年4月26日 已读
最近读的书杂到了让人发指的程度。对于我这样一个泛无所归的人,目前我眼前的一堆书光看着就觉得真的太杂了。这本是讲两晋南北朝。不过是从图书馆随手拿下的一本。觉得反正没看过,看看也不会损失什么。值得一说的除去我不甚感兴趣的史实时间和过程,对于整个时代的分析和总结还是相当到位的。回归正题,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历史头绪各种变更纷繁、史料记录诡异纷杂、大范围移民造成的民族民众混乱、政局也是血腥多变。在那个时代,门阀制度是将上下层得精英和草根完全隔绝开的。而著名的“清谈误国”也是源自于这个时代。在乱世,文人开始追求的道佛之类玄学,不屑世俗之事。也许本意是好,而结果追求“华藻,类似春蛙秋蝉,聒耳而已。”而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象也是社会动荡的一种体现。总之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却是必然酝酿的盛世。
人文|历史|地理
北纬78°(全二册)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 8
这是一个崩溃的世界,这是一个富有终极意义的世界,陈丹燕在此探寻大地的伦理与上帝的指纹。那些连绵的白色雪山,从未有人染指,保留着它被创造时的圣洁;那些冰封千万年的水,呈现着古老的蓝色,从未融化过,好像谨守一个诺言;那些雪花,每片都不一样,但每一片的核心,都有一粒微小的尘埃,如世上的人;蔚蓝凛冽的大洋,上帝应该是在这样的水上行走;庄严的温柔和谦卑、不可思议的纯净与凛冽、这是一个富有终极意义的世界。
千万年来从未被碰触过的冰雪世界展开……只有来到遥远的北极,才能体会到地球本身才是终极的文明。与自然相比,一切人类的文明都散发出塑料的味道。
本书为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承蒙挪威领事馆的支持。
2011年4月9日 已读
摇摆了下还是五星。这本书足够我记住陈丹燕的名字。文字和照片的安宁结合。里面是讲了雪花、光、孤独以及不舍得。一百页。对自然来说,人类不是恶魔,只是太幼稚,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人总是要为自己的幼稚付出代价。世界早就不是一切都是天长地久的了。这是一个正在分崩离析的冰雪世界,来只是为了一次与它永别的相逢。单独的面对,是初识,也是永别。巨大、静默、庄严、谦卑。要有光的故事里面,小孩子将果冻称为太阳要吃掉。极光如同体温极低的幻觉,是天堂指引的火把。人就是孤独的。与生俱来,终身相随,温水流入喉咙般顺理成章。《创世纪》是全书的背景音。强烈的冷,无法抗拒的黑和弃绝人烟的纯净,让人和心顺从。如光运行在渊面上,暗夜有由衷的安适和妥帖。永恒的寂静和古老的冰和星光给人永恒在咫尺。舍不得。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人文|历史|地理 文艺|温情|清新
明朝那些事儿(叁) 豆瓣
8.7 (145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4
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起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2011年3月16日 已读
每次我纠结困顿在现实中就看陈旧的史书。我不过是茫茫历史中的一颗微微有点想法的沙粒。比起皓月,就算不彻悟,也能微微平息内心。今天看了一句话,“看到的世界越大,就越回不去。”世界总是充满种种的。上天总是很奇怪,想要给予,一定要夺取。一定要让你经历,锦衣玉食也好穷困潦倒也好。史书能将再狼狈不堪的事情说得冠冕堂皇。读史的发现,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利和利益的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利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几极点。但是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背后,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愿能与王守仁一样,一念向善,心存良知,【知行合一】。嚎哭而来,欢笑而去,人生就本当如此。
人文|历史|地理 传记|励志|访谈
全球通史(上) 豆瓣
8.9 (70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跌荡一百年(下)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2011年3月5日 已读
这一本是1927—1977之间的内容。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哀之处在于,【他们始终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与强大的政府机器的关系】。他们的种种努力被忽略,甚至被政治力量所侵吞,被战火所打断,被文学家所扭曲。在历史的正剧中,他们的声音总是被光芒万丈的革命口号所淹没,他们的身影总是被掩盖甚至丑化打压。很多时候,企业家哪怕捐出全部捐款的50%大家也认为他们是坏人。【社会贫富差距,人民分配不利,让原本属于政治上的问题,转移到企业家的身上。】我不是为他们辩护,这样的锋利的事实,民众和财富阶级情绪对立和价值观冲突,将极大地模糊中国变革的主要方向。这是致命的伤害。改革三十年。建国才六十年。绝非一帆风顺。从历史上来说,现在是矛盾的累积期,社会转型在稳定下能避免很多麻烦,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继续,究竟会变成怎样,拭目以待。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跌荡一百年(上)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09 - 1
上卷叙述1870~1937年间中国企业的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
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
2011年3月5日 已读
这本书应该是激荡三十年的前推展版。有了黄仁宇,明朝的资本主义的被研究的太过透彻,剩下的时间机会都在清代之后。但是,毕竟吴晓波不是学者,他只是一位有着敏锐直觉的记者,通过自己的潜心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了这样的宏伟大业。这样对民族企业的研究过程,也应该是我所知道第一人。题记写“我仿佛真的听到,有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门外。他们已经被这个曾经无比热爱的国家遗忘。此刻,他们穿过百年风尘,身着青衫,面无表情,正砸响门环。”历史真的幽默讽刺冷漠玩笑让人无法无言以对。【他们拥有那种特别的忧虑,强烈的家国情节,对超速成长的渴望,隐藏内心的不安全感,对官商文化的膜拜,对狼文化的痴迷。】遗迹还在,商脉已断。他们在混乱中诞生,在惊悚中诞生。他们是男三号,一号是政治家,二号是知识分子,男三号在电视剧被遗忘,这才是悲哀。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2011年3月1日 已读
我挺喜欢这书的。时间的纵线和事件的横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路。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虽然能决定未来的只有历史。可是1978-2008年的中国是绝对没有办法重复的。【很多时候改革都是从违规开始的。】他们是这样一个群体: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浅薄使他们处理任何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洁的方式,冷酷使他们拨去道德全心在利益基本面,不畏天命使他们能百无禁忌地冲破一切规则和准绳,贪婪使他们敢于采用一切手段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这些人这些企业这个时代,它随风而行,遇石则弯,集涓成流,轰然成事。改革三十年才不是一帆风顺。你看过去,是太多太多东西。我们再向前看,还有更多东西。一旦开始变革,所有的像开闸的水,不可能再收住。这是必然的。不变革会死。这是真的。绝对是真的。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西欧金融史 豆瓣
作者: 金德尔伯格 中国金融 2007 - 2
全书分为五个大篇。
第一篇货币,包括西欧货币的演变,各国早期银行货币,银行和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第二篇银行业,着重介绍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变化。
第三篇金融,包括政府财政,私人金融中个人家庭、公司的发展情况,对外投资,资本转移实例,政治角度来分析对外贷款,金融危机的有关情况。
第四篇论述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时期的西欧金融史。
第五篇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金融史,欧洲的金融一体化。
2011年2月27日 已读
关于西方学术其实我认为也分为两种流派。其中之一是美国为首的计量型模型分析。另外一种是西欧的历史型数据分析。这两种方式我认为没有孰优孰劣的之分。如同钱穆曾经讲过的,各有所偏,可也,若立门户,树壁垒,欲尊于此而绝于彼,则未见其可也。
这本书我看的很是头大,不知道是不是对不上金德尔伯格的叙述方式,还是我不适合这种翻译的信达雅——————
但是他毕竟整合和开辟关于西欧的金融的历史渊源,从各个细节进行分析和解释。只不过有些太过细碎,从各个国家甚至各个行业开始。
总之我看的大致意思政治统一是从关税开始的。
最后的作者说的话让我很喜欢【危机不可避免,惊奇总会出现。】这本书有机会再看一次吧。太累人了。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 豆瓣
作者: 林万姝 / 胡飞 重庆出版社 2010 - 1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内容简介:网络连载期即在成渝两地引起疯狂大讨论——几乎每一个上网的成都人和重庆人都在谈论它!成渝之间到底是兄弟情?手足情?还是男女情?为何他们之问总是一副剪不断,理还乱的表情?当成都和重庆相遇,到底是什么表情?现在统统画给你看!
2011年2月25日 已读
天天的给我推的呢。我今天在床上看完了。不知道怎么的,我总是对杭州和四川的姑娘有额外加分。= =。。其实别地儿的美女我也见过,毕竟在这样的大学环境中……好吧回归正题。我喜欢成都小吃多一些。因为什么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夫妻肺片、担担面都是大爱的,作为尽职尽责的吃货我必须坚守自己!!!同时我更喜欢重庆的人多一些,(天天我才没有夸你呢混蛋=。=!!)我觉得“X妈”“龟儿”“哈板”说的特别干脆直接有点豪气的可爱的。我看到{来来来!!吹起吹起!!瓶子吹起!!多喝点!!}还是笑得没心没肺。吐糟天天你喝不了酒的人。【本书推荐身边有成都或者重庆的朋友或者情人陪伴阅读。一边讲解一边看一边笑感觉相当之好。】天天说,笔者用心了,值得表扬。表示同意。
人文|历史|地理 绘本|画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