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治|经济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8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1年12月9日 已读
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不能脱离政府来谈经济,是理解中国经济的基本出发点。太精准了。管理和资源分配制度不能朝令夕改,才能形成稳定预期。而且想要了解政府,一定要了解财税。真实中不存在市场和政府的绝对分割,更多是利益的一环套一环。其中一定包括土地。土地不值钱,但土地之上的经济活动能够抽象出意义,于是过去的储蓄、现在的收入、未来的预期汇合在一处。除了土地财政,还有聊到政府补贴和产业基金,以及背后的债务问题。国内国外也会相互影响。虽然很多一笔带过来,但是有些理解深入,并且对“何为重要”的思考非常深入。对于局限性也有认知。“我是个经济学家,基于专业训练的朴素信念也有一个: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挺动人的。每章后补充阅读和参考文献非常用心,信息量爆炸。
哲学|政治|经济
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 豆瓣
作者: Ludwig von Mises 译者: H.E. Batson Liberty Fund Inc 1981 - 1
In 1912, when Mises, at age thirty-one, wrote this landmark book, no monetary theory could be described as both securely founded on economic reality and properly incorporated into an analysis of the entire economic system. "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 opened new vistas. It integrated monetary theory into the main body of economic analysis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ing fresh new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money and its role in the economy. As the well-known "Austrian" economist Rothbard writes in his new foreword: "This book performed the mighty feat of integrating monetary with micro theory, of building monetary theory upon the individualistic foundations of general economic analysis."
2020年11月20日 想读 “央行大放水,其实是让资本更贵了,而不是更便宜了”?
哲学|政治|经济
美帝国的崩溃 豆瓣
The Fall of the US Empire - And Then What?
作者: [挪威] 约翰·加尔通 译者: 阮岳湘 人民出版社 2013 - 4
《美帝国的崩溃》内容简介:约翰•加尔通曾成功预言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在书中则预言美帝国将于2020年崩溃。《美帝国的崩溃》最大的亮点,不仅在于对美帝国即将崩溃的惊世预言,更在于预言背后的严谨分析。作者以1980年预测苏联帝国崩溃的理论为基础,深入考察了当前美帝国衰退和没落的原因、过程、方式、时间和地点,谨慎分析了世界未来的世界格局,并对历史上西罗马帝国的兴衰与西方帝国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美帝国的崩溃》洞察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今超级帝国的全新视野,是一本关心世界未来的有识之士的必读佳作。
2020年3月14日 已读
腰封实在太骚我真去读了牛逼吗…出乎意料的并不神棍,是真的在写自己的政治观点。开篇是“献给我热爱的美利坚合众国”,批评自己热爱政府的自由。核心观点是:帝国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通过经济榨取、政治服压、军事干涉及文化传播,四足统治世界,为中心自我创造利润。当四大权利滥用程度降低,帝国开始衰退,不再滥用时,帝国走向衰退。美国就处于这样的两难,如果继续维持“四足畸胎”,甚至会法西斯化,最终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不再维持暴力和权利,则是帝国的崩溃。但是这本书在我看来,是非常象牙塔的纸面讨论,与罗马帝国衰落的类比之类,还是存在局限性。但总结的苏联案例的6大矛盾、美国15大矛盾推荐看看,因为…主语换成中国也一样成立…(见:book.douban.com/annotation/93595010/)
哲学|政治|经济
随机漫步的傻瓜 豆瓣
Fooled by Randomness
7.6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 盛逢时 中信出版社 2012 - 7
本书从投资市场入手,将随机性的影响讲得饶有趣味。即使是精于计算的数学家,也往往会被随机性所捉弄。实际上,那些成功人士很可能只是转盘赌的幸运儿,他们的幸运能维持多久呢?塔勒布告诉我们,与其预测,不如做好准备。黑天鹅终有一天会出现,如果能做好准备,我们将是黑天鹅事件的幸存者甚至获利者,而非牺牲者。
2020年1月28日 已读
五星来粗浅表达我对Taleb的喜欢。这书的能量在于当你读了足够多,了解足够多经济学,了解多足够多投资经验,然后带来的【颠覆】:“分明是随机现象,却以为是决定论”。你相信的,就像鸽子被喂食,是不是迷信,是不是random walk,是不是nonlinear,是不是complex system,是不是summing under histories,是不是Path Dependence?黑天鹅事件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发生非常罕见、影响非常巨大、事前无法预测、可以做好预防。因为人们只重视经验experience,根本不重视exposure。而且最为重要的“预测下雨无济于事,建造方舟才能以防万一。”无论人生,还是投资,我们可以死于无常,但不能死于无知,更不能死于自以为正确的真理。要承认和接受随机性。
哲学|政治|经济 投资|金融|商业
贫穷的本质 豆瓣 博客來 谷歌图书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7.5 (38 个评分) 作者: [印]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 景芳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9 其它标题: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修訂版)
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
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
为什么贫穷?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本书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2019年12月20日 已读
201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书,原版 2012 年出版。核心思路我很喜欢:“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于是书中有众多田野和实地案例,不泛泛而谈,也产生很多宝贵思考。贫穷不仅仅是缺钱,而且是人丧失挖掘自身可能性,会产生马太效应式 “贫穷陷阱”,穷者愈穷。尽管穷人也充满生活智慧,但信息缺失导致错误观念固化,很容易会拒绝保险、低成本贷款、存钱、援助等预防和先见方案。而富裕带来的最大优势是 “很多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而且因为稳定和充足,而有更多选择权而获得耐心和长久眼光,能够延期享乐,“为未来而努力”。最后结论:信息、选择、市场、体制、期待。
哲学|政治|经济 投资|金融|商业
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 豆瓣 Goodreads
Poverty Safari: Understanding the Anger of Britain's Underclass
7.0 (12 个评分) 作者: [英]戴伦•麦加维 译者: 曹聿非 新星出版社 2019 - 9
•2018年奥威尔奖得主,《星期日泰晤士报》十大畅销书,获选“21世纪最叛逆读物”,被誉为当代版《巴黎伦敦落魄记》。奥威尔奖评委会主席盛赞称:“我毫不怀疑 ,奥威尔会把奖项颁给此书。”
•“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知名导演肯•洛奇、《猜火车》作者欧文•威尔士、苏格 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金融时报》《每日邮报》《卫报》……英国各界人士与媒体重磅推荐。
…………………………………………………………………………………………………
戴伦•麦加维成长于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贫民区”,酗酒、成瘾、暴力、精神创伤……切身经历令他深知“贫困”意味着什么,全英国的底层人民又为何会感到愤怒。面对英国当下的社会矛盾,以及伦敦大火、脱欧公投等一系列争议事件背后的隐情,他想要做出解释。
在《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一书中,戴伦从个人经历出发,邀请读者一同走入英国下层阶级民众的生活,直击他们的困境与心声。他不仅跨越了政治上的左、右翼之争,呈现出“贫困”的真相,更用理智、自省、真诚的态度指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为改变现状做出努力。本书是对当代英国的一次全面探究,荣获2018年奥威尔奖。
它使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国家及其社会现状。——安德鲁•阿多尼斯,奥威尔奖评委会主席
一本重要而有力的书。——尼古拉•斯特金,苏格兰首席部长
部分是回忆录,部分是辩论,猛烈、机智、诙谐的精彩杰作。对系统性贫困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毫不畏惧的论述,向左派和右派都提出了挑战。很难想象哪部书比它更及时、更必要、更有力度。——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
工人阶级的又一次愤怒呐喊,来自为腐朽、没落体制所苦的人们……它将为变革运动注入力量。——肯•洛奇,著名导演、制片人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描写工人阶级生活的最好著作之一,一窥贫困问题对英国造成的伤害,同时又是人道的、愤怒的、机智的。麦加维是少有的那类人:一个工人阶级作家,为使中产阶级世界听到他说的话而奋斗。——尼克•科恩,英国记者、政论家
2019年11月18日 已读
这书2018年获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写作奖奥威尔奖Orwell Prize。作者贫困社区长大,母亲家暴;长大后狐朋狗友,酗酒成瘾;现在醒悟后,身份是嘻哈歌手、专栏作家、社会活动家,关注贫困和左翼。书的结构问题很大,章节名特文艺,于是直接看不到逻辑关联,但毕竟底层长出来,体会深刻:贫困更像是一种引力场,由社会、经济、情绪、心理、政治和文化力量交织而成。贫困不但体现在穷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上,也体现在他们对社会的态度中。贫穷在作者看来也成了产业,政客、学者榨取数据和战利品佐证自身价值,也无法实现真正对话。最后,居然有猜火车结尾感,一种幡然醒悟,一种不再要求“我胖,但我不要改饮食,而是要求禁止所有炸鸡”般制度变革,而是特别真诚的自省,以及自我革命。“自我变革,是一个人能做到的最激进的事。”
哲学|政治|经济
激进市场 豆瓣 Goodreads
Radical Markets
作者: [美] 埃里克·A.波斯纳 / [美] E.格伦·韦尔 译者: 胡雨青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 8
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再一次面对着历史的拷问。我们没有迎来历史终结,而是华盛顿共识破产,自由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平等与经济危机。长期的经济停滞与不平等困扰着主要西方国家,在财政干预与货币放水的手段都不能带来新的增长后,一些年轻的经济学家将思路转向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市场与产权制度本身。
产权是私有制的基础,但是它也造成了垄断与市场的失灵,资源配置的无效,也是不平等与。而当代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产权与市场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可两位作者却独辟蹊径,从19世纪的理论中找到了武器,重组设计一种没有产权的市场,以竞价机制破解垄断与集中。
这是一本讨论社会、政治、经济三者相互结合的书,作者以这套平等自由主义经济模型,针对当今经济制度的5大痛点,分别设计对应的模型。
地产税的竞拍模式。实现居者享其屋,告别高房价与地产投机。
赋予选举议题以权重,允许每个投票者以问题紧要权重投票,从而破解一人一票的“乌合之众”式选举。
允许劳动力的全球化自由流动。全球化带来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产业的转移,但问题的本质是只允许资本自由跨国移动,但不允许劳动者自由移动的现行体制,新的制度设计可以改变这一切。
金融机构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他们左右了美国的政治,并为普通民众带来了无数的经济灾难,需要以一种更为分散的方式来破解金融垄断。
大数据的兴起让互联网巨头可以窥视我们的隐私,并以此作为筹码来利用我们的弱点谋求高额利润。数据生产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我们作为数据的产生者是有权利分享其带来的果实的。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当代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产权与市场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可两位作者却独辟蹊径,从 19 世纪的理论中找到了武器,重组设计一种没有产权的市场,以竞价机制破解垄断与集中。”
哲学|政治|经济
赤裸裸的经济学 豆瓣
Naked Economics: Undressing the Dismal Science
作者: [美] 查尔斯·惠伦 译者: 孙稳存 / 李凤(校) 中信出版集团 2010 - 5
经济学广为人知而且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但为什么经济学会被贴上“沉闷的科学”的标签?原因在于经济学家往往不善写作,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能传达出经济分析的精彩之处,或把经济学分析的成果应用在日常生活上。
查尔斯·韦兰有高人一等的本事,他彻底“剥光了经济学沉闷的外衣”。去掉所有艰涩难懂的图形、方程式和术语,代之以生动的故事、平实的语言和诙谐的笔调,把经济学这门高居象牙塔的学科带给我们,引领我们在周围的经济世界进行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这是一本不会让你昏昏入睡的经济学著作,是写给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聪明人看的。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再适合不过了。在剥光外衣后,赤裸裸的经济学会呈现出惊人之美,让你觉得趣味盎然。更棒的是,你会因此成为自己的经济学顾问。
2019年7月10日 已读
名字Naked性感,但书不性感。或许这个领域我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看这本通识类型的书,十分无聊。作者“给日常生活赋予符合逻辑的严密解释”思路是对的,但我最近在反思“拿着锤子的人,看哪里都是钉子”——仅用一种思维模式的局限性。经济学更应该是交叉学科,而不是孤岛或者解释一切的圣典,不过是一个工具。而使用工具的人,要足够见多识广、缜密细致,否则硬套总会出现问题。但有一点,一旦你接触到伟大的思想,它们就开始在每个地方闪现。大概未来我个人需要的,是更晦涩和更深入细节的研究吧,需要更接近市场的、见多识广、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吧。
哲学|政治|经济
管理美元 豆瓣
作者: 船桥洋一 译者: 于杰 中信出版社 2018 - 4
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最重要的范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转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汇率在此前的五年间升值了一倍,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美国商品价格的竞争力下降在国会中引发了规模空前的保护主义,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威胁。因此,广场协议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一场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贸易战。
“广场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主要的经济体,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五国集团很快达成共识:全球贸易体系处于风险之中,唯一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大幅调整汇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马克的升值幅度超过了50%。经过两年的常规时滞后,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关键的日本贸易盈余)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压力因此消退,没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贸易壁垒政策,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得以维系。
中国是广场协议的主要受益者,其经济改革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五国集团国家间失衡的加剧,尤其是其他四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原本可能会扰乱世界贸易体系,从而限制甚至破坏中国对世界的开放,而开放在中国飞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为汇率调整一部分的韩元及新台币的后续升值,都有助于中国相对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提升竞争地位。因此,广场协议纠正的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管理美元》是对广场协议的起因、谈判、实施和早期结果的权威分析。英文原版图书出版于广场协议签署三年后,《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基于对112位广场会议参与者的直接采访,分析展示了参与广场会议各方的实力、决策者间的意见分歧以及促进协作式的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对各个方面给出了详细且权威的记录。
这本书曾获得1988年吉野作造奖,对于中国应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重要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2019年5月27日 已读
前期如果没有经济和事件概念,可能会读的干巴巴的。最后结论好观点频出。总结一下,广场协议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应对浮动汇率无体系造成的无政府状态以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增强,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件。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强迫日本和德国做出改变。日本因为本身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极度依赖;以及政府部门大藏省通产省外务省之间博弈,被动且放任。而德国受到压力但走的稳,在于严格控制通胀的目标,主动且思路清晰。而英法属于搭便车。五国集团达成协议只用了6周太短无法落实明确。指标式的协议弊端很大,脱离实际而且各方冲突。但各方协调还是需要的,但需要有背信惩罚。最后日本人看法和国内主流不同,广场协议不是日本失去十年的原因:之前就有泡沫,汇率变化之后,在需求侧没有最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在供给侧也没有金融住宅改革措施等。
哲学|政治|经济 投资|金融|商业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2019年5月11日 已读
花了很久的时间读。好看。从现代的经济学和财政政策的角度,重新梳理了中国朝代史,以前儒家写史的方式写太平盛世行,写乱世总说纲纪崩坏之类我总打哈欠。也解决了我的很多困惑比如为什么奸臣可以掌权(因为皇帝要财政),比如元之类大帝国突然覆灭(因为财政),得出的结论也特别有趣:“所有的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还有户籍制度,古代就有,就是为了方便征税。现代经济还是有着时代的适用性。能感觉这本书非常用心的思考和勾勒,之前还心存疑惑作者曾为记者,现在非常敬佩,郭建龙心里是有主线的,也有野心。会继续跟进这个系列,和平看财政,战争看军事,思想控制看哲学。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88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对我而言,后面比前面更有趣。最基本观点是人类并不是特殊。认知革命是个特别的起点,人类拥有了交流,更多厉害是是描绘虚拟的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及独特,宗教、国家、金钱等等一切我们现在社会建立的基础由此而来。农业革命让人类从捕猎变成耕种,其实就是动物变成人,更重要背后带来的思想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样的科学革命,表面是能量的转化的革命,于是人类开始认为自己能够改变原始的自然规律。于是科技主义,资本主义、消费主义随之而来。科技主义带来生物科技,最终目标是从人变成神。想要永生,想要创造,想要一切。这就是人。一直企图追求最高,一直在毁灭一切地球上的生物,一直所有一切都要为我存在。人会成为神,也意味着不再是人了。这就是人类简史。
哲学|政治|经济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 豆瓣
时寒冰
8.4 (5 个评分) 作者: 时寒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 7
是什么导致了货币的持续超发?如何看待中国的股市?判断中国房价趋势转变的关键点是什么?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大宗商品的涨跌周期如何界定?面对未来的大趋势,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决策?……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决策、大国角逐、全球博弈三条主线,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涵盖中国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大趋势,以及涵盖楼市、汇率、大宗商品等在内的微观趋势,让未来20年纤毫毕现。
本书带给大家的并非简单的结论,而是非常系统和具体的分析过程。既给读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帮助读者认识、掌握系统分析趋势的基本方法。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趋势分析巨作。在本书中,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以权威的数据,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贯通,推导出未来的大趋势。
现在,我们正处在全球巨变的前夜。这场注定将改变许多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巨变,将以怎样的形式展开?它对中国乃至每一个人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本书给出的解答,将展现出未来20年令人惊讶的大趋势。我们需要知道未来的趋势,洞悉即将到来的大风险、大机会,及早做好准备。
本书分为“现实篇”和“未来篇”上下两部。“现实篇”写到2015年,偏重于写原因、规律和战略布局。“未来篇”从2016年写到2034年,是由上部的“因”和战略布局引申出未来的“果”,是对2016~2034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大趋势以及房价、外汇、大宗商品等走势的具体展望。“现实篇”和“未来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编辑推荐】
★ 时寒冰集迄今最重要的作品,集20年研究之大成。作者时寒冰是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已出版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时寒冰说:欧债危机警示中国》,均为年度最有影响力、最为畅销的财经图书。在这部《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分为“现实篇”和“未来篇”两册书)中,作者把20年趋势研究的成果倾囊相授,是迄今最为重要、最有分量的作品。
★ 寻根探源,洞悉未来。作者通过经济学、金融学、地缘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战略学、能源学等多学科的贯通,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以极为敏锐和深刻的洞见,用大量的原始数据、图表和资料,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清晰地勾勒出了国内与国际趋势大演变的必然方向,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叹为观止。
★ 百万字巨著,全景呈现。美国一霸独强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趋势演变都不再是孤立运行的。要看清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就必须站在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度,以全球化的视野去做分析。本书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中国自身——推动趋势发展的内在力量;美国——全球趋势的主导者;全球大国的能源角逐、地缘博弈等——大趋势的动态影响力量。上部“现实篇”,以中美两大并行的主线来做分析,从中可以清晰地知道中国趋势演变和一些重大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原因,看到美国怎样用高超的手腕,稳步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大帝国。下部“未来篇”,则加进去了全球大国博弈的主线。这三条主线互相补充,遥相呼应,指明了未来大趋势的演进路线。看懂了本书,世界和未来在你眼中就是透明的!
★ 未来20年财富保值增值必读。宏观的趋势与微观的趋势是遥相呼应的,通过本书,既可以洞悉大国的棋局和全球大战略的演变,也可以指导做具体的投资。本书不仅展望了2034年以前中国、美国和全球的宏观大趋势,而且详细分析、预测了2034年以前的房价、大宗商品、美元、人民币等的大趋势,为企业决策和个人投资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参考。在前所未有的大巨变即将到来之际,借助本书,我们能够洞悉即将到来的大风险和大机会,找到应对方法,顺势而行,保护好自己,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本书并非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详细地写下了整个推导过程。如同带领读者一起分析,穿透层层迷雾,一步步找到趋势的发展方向。细读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不只是在阅读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沿着自己的思路,根据专业的数据、资料,自行推导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得到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更可以学习、掌握系统分析趋势的基本方法。
2017年9月6日 已读
作者有野心,内容还可以。简单总结国内逻辑线:太看重GDP,靠大量投资拉动。投资需要货币,货币超发。超发造成大量投资地产,同时通货膨胀提高实业成本。房地产暴利且不需要专利,社会资源不倾向实体。地产要地,而土地能给地方财政GDP。地产和土地问题,因为绑架权力和金钱,最难解决。
哲学|政治|经济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豆瓣
8.2 (23 个评分) 作者: 郭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 7
王二是谁?
是你,是我,是他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王二是虚构的人物,在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粮,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通过王二有趣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普通读者。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本书平实、有趣、清晰、简洁、深刻,对于大众和经济学界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质量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在大众读者、财经圈、媒体界、知识圈都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名家推荐】
郭凯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作者。与很多经济学作者不同,他不立场先行,讲道理总是娓娓道来,既不意图取悦政府,也不意图谄媚民众。他善于引用家常事例来讲解经济学知识,但浅显的语言后面又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深厚的功底。在他的作品中,观点的说服力恰恰来自于对知识的审慎,思想的自由又恰恰来自于对立场的节制。阅读郭凯让我再次确信,掌握知识可能令人变得傲慢,但掌握更多的知识总是令人变得更加谦逊。
——《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
王二的经济行为,就是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行为。所以,关于王二的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张三、李四,还有你、我、他的经济学。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很多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答案,更别说给普通老百姓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郭凯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姚洋
郭凯是愿意与大众对话并知道如何与大众对话的经济学者。通过发生在王二身上的生活故事,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门外汉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 袁莉
2013年8月26日 已读
我热爱道理的深入浅出,特别当我发现,并没有任何负面的意思,大多数人都并不是专业的人。清澈见底、妙趣横生、给人恍然“哦~~原来这样“的感觉,我想这书这些故事做到了,在众多市面上《一本书让你读懂经济》《经济学家教你学金融》之类的书中,这本清新的小书,能够让人觉得——”嘿,有点意思“。
哲学|政治|经济
观念的水位 豆瓣 Goodreads
8.2 (207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1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2013年5月15日 已读
文字是走过的路,书是文字的归宿。我想我是喜欢刘瑜,的文字的。世界如此复杂和艰难,何必再装神弄鬼地用晦涩。清澈见底,干净常识,就像春天了就闻闻花那就挺好呀。
哲学|政治|经济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国富之道 豆瓣
作者: 傅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国富之道》内容简介: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这是经济学上延续了将近200年的经典命题,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700年前,中国是地球上最富有和发达的国家,就算在19世纪初,中国的GDP也占全球的将近三分之一,和今天美国在世界上的财富地位相当,但在100多年之后,人均财富水平则掉到了世界的平均线以下。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财富提升的驱动器是什么?怎样才能保障中国的人均财富持续递增?中国下一步将走向何方?面临的风险是什么?傅军教授将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置于世界各国兴衰的普遍规律之中考察,视野横贯中外,穿梭古今,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不同于将经济学通俗化的读物,《国富之道》从国富国穷的根本命题出发,旁征博引,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统计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历史等诸多学科,纵横捭阖,雄辩滔滔,不仅厘清了历史上各国盛衰的根源,也让读者对很多耳熟能详的史实开启了另一种开阔的观察角度,更提供了深入体察和辩难的空间。
为什么普通中国人认为是落后标志的科举制度,在西方哲学家看来却是中国人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为什么古埃及的金字塔、哥伦布和郑和的航海能对我们理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所启发?为什么研究型大学的分布和财富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反垄断法的实施使得美国的人均GDP在几十年内赶超了英国?……书中多有趣味盎然的偏章小史,亦有振聋发聩的妙论高见。全书资证磅礴,观点犀利透辟。
《国富之道》为大众而写,但并不因此降低了学术深度,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是一部可以广博见闻、增益见识的力作;对于专业读者,其论述和观点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5月15日 已读
毕业论文的材料。虽然作者有掉书袋的嫌疑,反倒是我喜欢这种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没做到大胆的求证,但是做到了小心细致的求证。理论也简单,W(wealth)代表财富,B(bureaucracy)代表政府官僚体系,M(market)则代表市场,公式是W=B×M。现在的我总觉得纯制度主义是太过简单的世界观。
哲学|政治|经济
杨小凯谈经济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杨小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9
本书是开创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学派的一代宗师――杨小凯先生的绝笔之作。虽然他自称为非主流经济学派者,但正如诺贝尔将获得者布坎南等人所宣称的:在中国,杨小凯是真正最好的经济学家,他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本书融汇了杨教授诸多开拓性理论的分析精华,再现了他处于学术之巅的风采。如今,杨先生已撒手西去,留下了亟待发展的学派,就让我们以本书作为对先生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追思与悼念,去继续先生未竞的事业。
2013年5月2日 已读
杨小凯先生据说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男人,还有十年牢狱之灾,在里面自学的微积分和英语。后来当教授,在美国出版有人使用的经济学原理教材。只是死的有点早。他认为,现代经济学看重资源分配方面,而对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分工的决定研究不多,所以有了超边际经济学。我看的一知半解,却真的些许有趣。世界上不知道的东西太多。
哲学|政治|经济
Reinventing the CFO 豆瓣
作者: Henry Johanson / Thomas Walther McGraw-Hill 1996 - 10
Chart your company's course. Reinventing the CFO is the groundbreaking guide by financial veterans Henry Johanson, Thomas Walther, John Dunleavy and Elizabeth Hjelm that offers a proven blueprint for professionals making the enormous shift from ``number cruncher'' to strategist and business partner. Based on Coopers & Lybrand's pioneering Office of the CFO frameworks, it leads you through the live critical steps that will define how you can face today's challenges: partnering and integration; redefining the role of finance and retraining staff to understand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market drivers; strategy; applying traditional analytical skills and business judgment to the question; where shoudl our company apply its cap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trol; producing a new set of strategic measures that business managers can use to anticipate problems and monitor progress; cost management; creating an aggressive, long-term least-cost program that replaces ``cost accounting'' and continuously drives costs down from within; processes and systems-classifying each financial process as ``core,'' ``support,'' or ``no added value,'' and determining the real drivers that affect the company's profitability.
2013年1月18日 已读
在作者看来,CFO进化成OCFO(Office of the Chief Financial Officer)是历史必然的也是前景美好的。OCFO处在CEO、CFO和COO交集之间,运用财务管理的专业特长和对于数据的敏感和知晓,密切联系MRK、FIN、INV等部门,帮助战略决策、战略评估、成本控制以及制定系统的规程和运作等。就是九十年代的书,但是道理都是想通的。看商业书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数据图元素图流程图这么重要,真的一图抵万言。
哲学|政治|经济 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西语
引爆点 豆瓣 Goodreads
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7.1 (1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译者: 钱清 / 覃爱冬 中信出版社 2009 - 8
我们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但在《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眼里,只要你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一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精明小伙传递的信息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点,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引爆点。
《引爆点》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书中将产品爆发流行的现象归因为三种模式: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及环境威力法则。个别人物法则是圈层营销或者说窄众营销的理论基础。作者在书中详细地指导了我们如何去寻找目标客户中的传播员、内行与推销员——那些有着非凡人际能力的人们。附着力因素解决的是项目应该怎样传递信息的问题。附着力因素首先告诉我们要在诸多卖点中提炼出高质量的信息,并寻找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不可抗拒。环境威力法则针对的是客户感知与项目期望表达的信息是否高度一致的问题。
2012年7月3日 已读
“一个有新意的变革者,最重要的是提出理解世界的新方法,甚至能够因此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我所相信和追求的。我们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只要你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因为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直觉中的一样,因为联系人、内行、销售员,信息的传染性和依附性,环境。
哲学|政治|经济
全球政治经济学 豆瓣
作者: 罗伯特・吉尔平 译者: 杨宇光 / 杨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4
本书作者罗伯特. 吉尔平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本书中作者研究了冷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新发展,并基于这些发展着重探讨了改变世界面貌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作者强调国家仍是经济事务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强调区域主义、跨国公司和金融动荡的重要性。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到发展现状,从贸易体系到金融体系,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论述。作者在此书的英文版前言中称本书是其代表作《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第二版,由此可见本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2012年6月15日 已读
其实超好看的。或许是婆婆看自家媳妇越看越喜欢的那种。历史的跨度和理论的结合,我发现好的理论不是空洞的数据与模型,而是从历史中提炼并且归于现实的存在。
哲学|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