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治|经济
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 豆瓣
作者: 柯安德编著 山西出版集团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全球领先咨询公司的金玉良言
几十年金融行业的有效经验
在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今天,无论是从中国的角度还是从全球视野看来,中国金融行业已是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按市值计算,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且中资银行在全球前五大银行中占据三席。在中国呈现上升势头的同时,许多西方的金融机构却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不过,中国金融领域中的领导人认识到,要建立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中国而言,金融危机成为了有效检验金融服务机构的试金石 。银行贷款的快速增长推动国内GDP在2009年增长了12%,同期出口市场降低了4%,使中国完成了“保八”的目标。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推动了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显示了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投机行为。
在中国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考虑到创新和监管,以及中国金融机构日趋重要的地位,中国金融领袖在创建世界级金融机构中哪些事项应该优先考虑?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中国的金融领导者人应如何把握机遇、培养能力,从而将其组织上升到新的高度?博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金融咨询业务负责人将在书中一一解答疑问。
2011年11月28日 已读
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发展表示惊奇。他们可能不赞同那种国有的形式,但是无法否认中国金融机构或者所谓的中资银行的强大:世界前三以及前二十的七个。虽然后来他们有些都上市了。外国人他们想法大致都是中国要打开资本市场,自由。不仅他们,中国金融领域的领导人也希望上海也会成为像纽约华尔街一样的金融中心。但是我还是觉得金融这样虚幻但是闪亮地行业,要继续在创新和监管之间。移动生活、小额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都是不错的点子。坚持自己的定位,在静态的规模和动态的增长中取舍,在效率和影响力之间平衡。其实只为了面试而已翻翻而已。于是我大致了解金融业的未来。虽然只是一家之言。
哲学|政治|经济
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豆瓣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8.3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董果良 商务印书馆 1988
托克维尔(Tocqueville)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2011年11月15日 已读
【都结束了。谢谢。再见。】这学期做西方思想的论文和pre就靠它了。其实,借了托克维尔的全部的著作,说实话,看着有点想咬舌自尽——原来,法文所谓的薄册子翻译出来这么厚!974页+托克维尔回忆录365页+旧制度与大革命318页+美国游记350页。论文季提前开始吧唉。
哲学|政治|经济
回想托克维尔 豆瓣
作者: 刘小枫 / 陈少明 华夏出版社 2006
我坚信,政治社会并非它们的法律的产品,而是从一开始就是由其成员的情感、信仰、观点和心灵习惯所决定的,而这些又是由自然和教育形成的。——托克维尔
公平与福利 豆瓣
作者: 路易斯·卡普洛 译者: 杨燕超 2007 - 10
《公平与福利》主要内容: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公共政策:是公平和正义吗?抑或个人福利?关于这个基本问题的争论已经延续了许久。《公平与福利》一书对当代道德哲学提出大胆挑战,因为它指出绝大多数的道德原则和福利之间的冲突远比人们一般性的认识更加尖锐。《公平与福利》对政策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意义,并且已经在学术界引引了热烈的讨论。
2011年11月6日 已读
其实书是很好的。偏法理系的。就是翻译的,让我读的好头大。Fairness VS Welfare,结果Welfare完胜,因为追求Fairness会是每个人Welfare受损。翻译成公平和福利,用中文思维套英文,真的读的太纠结了。
哲学|政治|经济 心理|社会|宗教
生死之旅 豆瓣
作者: 夏坝仁波切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 - 9
2011年10月22日 已读
一本内部发行的书。为解救一切有情众生,而寻求无上正觉佛陀果位,为此我愿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只是看看而已。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不代表没有敬意。
哲学|政治|经济 心理|社会|宗教
与孤独为伍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孙若颖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0 - 4
《与孤独为伍(英汉双语)》内容简介:纵观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与孤独为伍(英汉双语)》带您领略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弗里德里希·尼采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创见的思想家之一。他用格言表达颠覆性的思想,涉及艺术、傲慢、烦闷、激情、科学、虚荣等多个题目。他摈弃传统的道德观,高扬个人的“权力意志”。
2011年10月21日 已读
Penguin Press。中英译本。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虽然我总是调侃他是你猜。不管我们吧世界想象得太好或者是太坏,我们都会收获巨大的喜悦:如果预想的太好我们就等于给我世界注入了比实际更多的美好;若是我们想象的太糟,我们就会得到一个让人愉快的失望:世界的美好,会因为我们的惊喜而加倍放大。如果一个人有很多事情要往一天里塞,一天就会变出一百个口袋来装。The great man of action will act with greater calm than could be exected from his violent desire before the deed.多思考吧,会让你聪明。多爱,会让你温暖。多相信吧,会让你容易幸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那从不是别人可以轻易掌握的。
哲学|政治|经济 外国|译本|文学
托克维尔回忆录 豆瓣
Souvenirs de Alexis de Tocqueville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董果良 商务印书馆 2010 - 11
《托克维尔回忆录》对于当时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奥迪隆·巴罗、阿尔方斯·拉马丁、阿尔芒·马拉斯特、弗朗索瓦·维维安,等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刻薄。我认为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托克维尔回忆录》在他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刊印出版。这时,上述的人物都已去世了。
2011年10月20日 已读
我也是只是为了了解托克维尔这个人而看这本书罢了。他是一个很冷静的人,沉默又忧郁,作为一个贵族对国家有责任想进政界改变自己的祖国;可是政界的烦扰白痴又让他厌烦,他说一个人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没有什么罕见的品质,我为什么要记住他。他从不大言不惭,也不恶语伤人。真心理智,却又被感情所矛盾的人。作为二月革命和六月革命亲历者的纪录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他在书中对当时政治人物的深刻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仍然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发生的人和事,而要想更好地理解托克维尔的思想,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作为政治家的托克维尔。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外国|译本|文学
美国游记 豆瓣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 校注 崇明 译者: 倪玉珍 译 / 崇明 校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2
《美国游记》:现在有可能正确评价游历对于阿列克谢·德·托克维尔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思想的影响了。他对各民族及其制度的考察促成了他的著作和他的全部政治行动。因此他的旅行日记在他的著作中应当据有重要的位置。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希腊古典时代末期著书,博丹在现代早期构想出《共和六书》,孟德斯鸠在法国的绝对君主制末期出版《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也在一个变动的时代写出他的政治哲学。正是在这个时期,19世纪的工业化的后果开始显现;社会阶级,国家和全部的人类生活正在一个巨大的熔炉里得到重塑。
2011年10月17日 已读
托克维尔他贵族的骨头,共和的身体以及民主的脑袋。其实这书读起来很想是旅行时在小本子记下的东西。托克维尔在写自己的书做了貌似十三本笔记,分类严谨,游记和谈话分开,在幽闲和学术间游走。其实偶尔的记下来的闪光却是永久的永恒。很多时候,著作及其构思过程,其实是更令人兴奋的,比书本身更吸引人的。就像我们比起完品为什么那么喜欢手稿本和DIY蛋糕一样。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心理|社会|宗教
美国文明的兴起(上下) 豆瓣
作者: [美] 查尔斯·比尔德 / 玛丽·比尔德 译者: 许亚芬 / 于干 商务印书馆 2011 - 1
本书内容包罗宏富,笔锋雄健,相对于以前的美国史研究著作,它大大拓宽了传统历史著作的狭窄的视角,把文化史堪称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力图展现文明这个“成长中的有机体的全貌,而不只是拼凑宪法、法令、演讲、新闻、回忆录与外交照会等等”。本书曾被美国报刊投票推选为阐释美国民主制的最佳著作。该书有如下特点:一、美国文明不是欧洲文明的简单的延长,而是欧洲文明与美洲荒原的新的历史结合;二、经济二元论是贯穿全书用以阐释美国历史与文明的主线;三、全书突出了工业、技术和应用科学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四、第一次揭示了妇女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等等。
2011年10月17日 已读
看法国人托克维尔结果顺便把美国从殖民地到新共和国家文明史都研究了……这是特么什么精神卧槽!!!……1757页……两本加起来揍人非死即伤……还好我只拿了第一本农业时代……内战狂飙垄断什么的我没时间研究了……回来再说吧……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培根随笔 豆瓣
The Essays
7.4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弗朗西斯·培根 译者: 蒲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3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之光”。培根的《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总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英国大诗人雪莱曾在他著名的《诗辩》中称誉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蒲隆先生翻译的《培根随笔》不但包括了“解析版”《随笔全集》,对每篇随笔逐一解析,还增加了对培根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新工具论》和《新大西岛》的节译,名之日“新工具论选粹”和“新大西岛掇英”,一册在手,思接千里,神驰八极;既能满足我们的智慧,又能愉悦我们的感官。
2011年10月16日 已读
总觉得培根不是一个真诚的人,或许是仗着自己的智慧并且沉溺在自己智慧其中的人。虽然大部分是对于政治的见解,可以明显看出是典型的欧洲人:君主和贵族、宗教至上、现实主义、甚至信仰现实主义的厚黑。可是对于人生的见解,对于内心特别是邪恶的地方,特别是嫉妒、说谎、猜疑等等,完全让我惊叹。其中最喜欢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人的心灵不是靠自己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这种小句子。其实,培根确实除了很好吃以外(= = 怎么想到火腿了。),真的有很多名言。全部文章的结构,让我真心感觉——【慎言强于雄辩】。
传记|励志|访谈 哲学|政治|经济 外国|译本|文学
荒谬的自由 豆瓣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闫正坤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4
《荒谬的自由》收录由加缪创作的《西西弗斯的神话》、《阿尔及尔之夏》、《艺术家与他的时代》、《海伦的放逐》、《弥诺陶洛斯或奥兰小憩》、《重返提帕萨》、《临近之海》、《杏树》、《地狱中的普罗米修斯》、《无史之城掠影》、《谜》、《纽约的雨》、《提帕萨的婚礼》、《杰米拉的风》、《沙漠》等数十篇散文随笔佳作。
2011年10月13日 已读
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艺术家。其实要不是借着早晨的阳光真的读不下去。真正的原意在于自己的心在之前不净不静。而他对于世界那种绝望的希望,对于人性种种念想,都是存在主义的曙光。
传记|励志|访谈 哲学|政治|经济 外国|译本|文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豆瓣
Ιστορία του Πελοποννησιακού Πολέμου
9.1 (26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修昔底德 译者: 谢德风 商务印书馆 1960
公元前424-423年的冬季,当伯拉西达袭击安菲玻里城的时候,他正指挥七条雅典战舰驻扎在塔索斯。驻守安菲玻里城的雅典将军攸克利求援于他,他驶往援救;他虽然打败了伯拉西达的军队,救了爱昂,但是他终于没有来得及挽救安菲玻里。安菲玻里的失陷,主要是由于攸克利的疏忽,但是他后来并没有受到处罚,而修昔底德却因此遭到放逐。修昔底德本人对于此事没有作任何辩护。马赛林那斯说,修昔底德是由克里昂的建议,以叛逆的罪名而被放逐的。当时是克里昂最有势力的时候,而且克里昂对安菲玻里的陷落十分愤恨,他提议放逐修昔底德是很有可能的。
从他被放逐到他回国这一段时期内他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唯一可靠的事实是公元前404年以后不久,他回到雅典了;这一点不但他自己的话可以证明,并且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回国后修订的痕迹,例如他记载了公元前404年雅典及庇里犹斯的城墙的被拆毁,这只有他回到雅典后才可以做得到的。此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由著作中推测得来的。他自己说到,在这段时期中,他有更多的闲暇来编写他的历史著作,他更有机会得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消息。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自从他被放逐以后,他和雅典断绝了联系,他编写历史的材料主要来自伯罗奔尼撒。
2011年10月4日 已读
不管怎样,这场二十七年战争就这么完结了。最喜欢的希腊人的演讲。那种感染和煽动力。最头大的是希腊人的名字,掌握不了规律。若是以后有时间,再读一遍。现实主义鼻祖,在我看来,或许不过是后人牵强附会,修昔底德不过是想写一部不朽的著作。
人文|历史|地理 哲学|政治|经济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fies verden
8.8 (244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2007 - 10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2011年9月18日 已读
哲学启蒙。大推荐,入门书。我最早的哲学启蒙就抱着西方哲学史读,一个理科生在大一疯狂想要了解西方以及其哲学思想,回想起来那日子真够苦逼的。辛苦劳累无助,最重要的还是无知。现在回头看过去,都变成了闪亮的钻石。要不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人生啊,梦想啊,时间啊,知识啊,就像钻石,一克拉就能永恒。
哲学|政治|经济 外国|译本|文学 心理|社会|宗教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写的真好。深刻又浅显。喜欢。【社会也许真的不是民主最大化好,而是制衡最大化好。】这个观点我现在很认同。自由这种这种土壤上,会生长出参天大树,也会长出罂粟。可是若是你不给长的机会,那就是如同那句话,自由也许不好,但是不自由一定不好。
哲学|政治|经济
中国政治 豆瓣
作者: (美)詹姆斯·R·汤森 / (美)布兰特利·沃马克 译者: 顾速 / 董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8
《中国政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介绍和研究中国政治的一部力作。作者用通行的现代政治学理论,叙述和讨论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构架、政治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及其变革、政治社会化方式、利益表达和录用程序、政府运作和管理方式。特别是对自70年代末以来现代化运动的政治含义及其影响,《中国政治》概括了国际学者在这一领域内具有权威性的新近研究成果。
2011年6月6日 已读
爷我中国政府政治的论文写完了。再也不想看他一眼了= = 其实,这书分析中国,从历史和意识形态和领导人,多方面的,看的比较和我思路同步。虽然这书写的时候是80年代中期。
哲学|政治|经济
中国的现代化 豆瓣
作者: 吉尔伯特·罗兹曼 编 译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3
《中国的现代化》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对于想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读者来说,《中国的现代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1年6月5日 已读
有一个问题,现代化不是一个容易明确的定义。用马克思的观点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是这书很笼统。每个时代都有现代化。其实书的假设如下,现代化一经在世界上任何一地展开,其影响便无可避免地渗及全球各处。说实话,个人认为很大篇幅都在没有击中问题的点。所以看完印象也不深。那就随意吧= =
哲学|政治|经济
中国民主的制度结构 豆瓣
作者: 陈明明 / 何俊志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民主的制度结构》是关于介绍“中国民主制度结构”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代理人与进谏者》、《人大代表的作用:代理人与进谏者》、《现代政治观念:由来、悖谬与挑战》、《生活政治中的集体认同建构》、《民主、公共利益与中国公共政策的变迁》等文章。
2011年5月31日 已读
觉得很鞭辟入里。(也许大多数学者都在国外的缘故吧……
哲学|政治|经济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 豆瓣
2009 - 8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积极借鉴比较政治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力求深入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目标、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阻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改革、当代中国政治管理和政治领导的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风险规避和危机管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文化建设。
大国策 豆瓣
2009 - 6
《大国策:中国式民主政治》是《大国策》丛书之一。丛书共四十多册,荟萃学者五六百人,其主题集中于大国之路和强国之鉴。我曾经主编《大国》学术丛刊,对于现代国家的法政建设有自己办刊的思考,今受嘱谈点感想,权且作为导言。
大国策 豆瓣
2009 - 9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是大国区域发展的问题越凸显。而中国正是一个大国,并且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作为不发达的普遍症候,在中国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区域发展的协调,否则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影响全局的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演进,不过中央一地方关系始终是大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命题,区域发展既需要中央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也需要地方自主和优势发挥。但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融合或中庸,而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2011年5月29日 已读
其实,比起过去单一制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现在的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真的是一次巨大进步,但是,我还是觉得,最终,在一个大的完善框架下,区域地方自治也许是一条最终的也是持久的出路。PS.官方如下:中央一地方关系始终是大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命题,区域发展既需要中央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也需要地方自主和优势发挥。但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融合或中庸,而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哲学|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