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译本|文学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豆瓣
Life of Pi
8.0 (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扬·马特尔 译者: 姚媛 译林出版社 2005 - 1
Pi的老爸是开动物园的,他从小也算是耳濡目染了很多动物的门道。全家离开印度,移民加拿大,携动物坐船的途中,船体莫名失事,很快沉入海底。幸存的只有Pi、斑马、鬣狗、大猩猩和孟加拉老虎理查德·帕克。
一开始,Pi将帕克救上了船,但被生存刺激到的他,又自动跳入大海。可是,海中也是有鲨鱼的,没办法,他只好用一只船桨把自己吊在船头。
很快,动物间的弱肉强食就开始了,鬣狗貌似把老虎赶下了船,杀死了斑马,又杀死了猩猩。Pi决定去和鬣狗决一死战,可却意外发现老虎仍然藏身在救生艇中……最终,老虎杀死鬣狗,独占大半救生艇的空间。
一人一虎开始了博弈。Pi为什么可以活着呢?因为只有他可以为老虎提供鱼肉和淡水。为什么Pi让老虎活着呢?因为绝望比老虎更可怕。
结尾,老虎和Pi分道扬镳,各自活着。
再结尾,Pi却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如果上述动物不存在,真实的故事发生于海难幸存者之间的话。
2012年12月4日 已读
在厌倦了网上种种分析,决心开始寻找真相。同时纸质中文和电子英文,经过证实还是前者快。我必须感谢李安,同时要表达我不喜欢这个译者自作聪明的翻译:Life of Pi又不是为了漂流而存在,而且这算不上一个奇幻梦幻的旅程,更不能是汤姆索亚般的历险。可无论如何,还是谢谢,一切。
外国|译本|文学
Common Sense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Thomas Paine Penguin 2004 - 9
Throughout history, some book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They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hey have inspired debate, dissent, war and revolution. They have enlightened, outraged, provoked and comforted. They have enriched lives and destroyed them. Now Penguin brings you the works of the great thinkers, pioneers, radicals and visionaries whose ideas shook civilization, and helped make us who we are.
2012年11月30日 已读
我喜欢托马斯潘恩说的“长久不思考某种东西不合理,就会认同它存在的正义。”尽管一直在强调从理智、原则、情感出发例行判断,最后他说“Time makes more converts than reason.”我到底怀念印刷品时代,或许翻印几千万册应该比转发十万条更珍贵吧
外国|译本|文学 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西语
人生中最美妙的事都是免费的 豆瓣
The Book of Awesome
作者: [加拿大] 尼尔·帕斯理查 译者: 冯倩珠 / 武秀 现代出版社 2012 - 4
《人生中最美妙的事都是免费的》这是一本妙不可言的幸福书,作者将生活中一些平常的小事,在这本书中用显微镜高度放大、浓缩,汇聚成一部幸福大百科。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全世界最幸福的一本书。
人有时候很容易就会忘记那些让自己微笑的事情。每天24小时,一周7天,新闻里不断播报着令人皱眉的事情,极地的冰川正在消融;龙卷风在大洋里旋转;战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越演越烈;各个国家的就业率再次降到冰点……这些糟糕的消息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类似整个世界正在崩溃瓦解的印象。但是,美妙的事情其实一直都围绕在我们身边,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有人来稍稍指点我们一下,让我们能发现那些美妙绝伦的事情。
这本书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一个古已有之,亘古不变的道理——生活中最美妙的事都是免费的。作家尼尔•帕斯理查通过他的小观察,发现令人开怀大笑的美妙之事。翻开这本书,每一页都充满着令人想要微笑的动人时刻,它们让你觉得自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般,整个世界在你眼里都崭新而明亮。读读这本书,你会不由自主地记起自己那些美妙绝伦的事情。
亲爱的,当世界变幻莫测,当灾难频繁在某处降临,我们需要的依然是乐观的坚定,以及相信幸福、发现美好的心态。让我们对美好的生活有信心,也对这个世界更有信心!
2012年11月26日 已读
Awesome就算需要Normal映衬,微小的幸福还是永远有着几何基数般美妙绝伦的感受。世界永远不嫌乱地纷纷扰扰,而我有着更重要需要忙:忙着生活得更美好更快乐,哪有时间累和忧愁嘛。好爱,就不会累了。
传记|励志|访谈 外国|译本|文学
村上广播 豆瓣
村上ラヂオ
7.6 (3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3
《村上广播》从2000年3月开始在杂志《anan》上连载,横跨1年时间,包括50篇随笔作品。“披萨”、“唱片”、“罗得岛”、“弗吉尼亚?伍尔夫”、“炸面圈”,单是这些关键词,已经足以吸引所有村上粉丝的眼球。当然,里面还包括很多新的话题,比如“火烧胸罩”、“柿籽问题”、“胡萝卜君”等,其中“鸡素烧”、“粗卷寿司”、“手卷”等和日本料理的话题有很多,整本随笔集充满了村上味。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从身为作家出道出席《群像》新人奖颁奖仪式时的记忆“关于西装”开始,边引用钱德勒小说里的台词,边对村上作品里主要的主题之一“死亡”进行考察,以“说再见”结束。“我觉得自己在相应的背景和音乐中得以从个人角度对二十世纪顺利告别。”(说再见)这一末尾的话表现出《村上广播》标示着村上迎来了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熟期或者说转换期这一重要节点。
2012年9月22日 已读
林少华x村上春树是鲜明风格的组合,那种甚至带有刻意轻快和拗口,有种在告诉你“本文翻译而来的”。其实对于我来说,翻译应该有异国感。但是我不知道这书到底一个中年人还是青年人写的,总有一种年龄的错乱感。另外吧,村上外表低调,但是内心其实直率袒露。说到底作家其实很麻烦的。
外国|译本|文学
马尔特手记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曹元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勒内·玛丽亚·里尔克(1875—1926),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其作品浩瀚,题材涉及广泛,有诗歌、小说、书信、日志、传记、艺术随笔等;一生还译有大量英、法、美、俄等国的文学作品,可谓多才多艺。
《马尔特手记》为里尔克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它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小说由71个没有连续情节,又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因为共同的主题——爱、孤独、恐惧、疾病、死亡、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作者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马尔特手记》系译者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翻译而成,也是国内唯一的全译本。
2012年6月14日 已读
海德格尔说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匮乏的时代”,因为原本由天、地、人、神四者构成的世界中,众神退场了,而芸芸众生认识不到他们本身的必死性,也无力赴死。在这样的时代,痛苦、死亡与爱的本质被遮蔽,世界滑入了漫长并到处蔓延的暗夜。而诗人是暗夜的光,执着于神圣之物的踪迹。喜欢里尔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的诗不少,还有他写给年轻人的信。这书很难用贯穿的逻辑说明,碎片随感片想,一种悬空漂浮的感受。或许对于他,对于加缪,死亡才是最重要的话题,仿佛那个时代关心的不是如何活,而是怎样死。只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关于写诗和看书感受的描写,直接细腻,写不出的感觉,直白就好。
外国|译本|文学
Shakespeare on Love and Friendship 豆瓣
作者: Allan Bloo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 6
"No-one can make us love love as much as Shakespeare, and no-one can make us despair of it as effectively as he does". William Shakespeare is the only classical author to remain widely popular - not only in America but throughout the world - and Allan Bloom argues that this is because no other writer holds up a truer mirror to human nature. Unlike the Romantics and other moderns, Shakespeare has no project for the betterment or salvation of mankind - his poetry simply gives us eyes to see what is there. In particular, we see the full variety of erotic connections, from the "star-crossed" devotions of Romeo and Juliet to the failed romance of Troilus and Cressida to the problematic friendship of Falstaff and Hal. This volume includes essays on five plays, "Romeo and Juliet", "Anthony and Cleopatra", "Measure for Measure", "Troilus and Cressida" and "The Winter's Tale", and within these Bloom meditates on Shakespeare's work as a whole. He also draws on his formidable knowledge of Plato, Rousseau and others to bring both ancients and moderns into the conversation. The result is a truly synoptic treatment of eros, not only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Shakespeare, but a survey of the human spirit and its tendency to seek what Bloom calls the "connectedness" of love and friendship. These highly origin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lays convey a deep respect for their author and a deep conviction that we still have much to learn from him. In Bloom's view, we live in a love-impoverished age; he asks us to turn once more to Shakespeare because the playwright gives us a rich version of what is permanent in human nature without sharing our contemporary assumptions about erotic love.
2012年5月22日 已读
莎翁之所以伟大,在于自然,展现人本来的样子。那种古典式沉思,而不是改良现代的野心,很好很美。关于爱句句写在心里,比如布鲁姆说:“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一对完美的恋人。他们美貌、年轻、高贵,而且富有。人们憎恨以貌取人、年龄歧视、精英主义,以及其他种种,但是一旦说到罗密欧和朱丽叶,我们发现这种愤慨就立即化解了,几乎所有人都站在这对年轻人这边。我们的妒忌沉默下来,哪怕我们当中最不受上天眷顾的人也从这样的爱情中得到满足,从而证明我们并不需要把世界变得丑恶来弥补自己的缺点。”比说说爱情,不仅包含激情,还有美德和理性。比如说,爱是超越一切的自由,天生固有,却需要很多信心,对美有惊人的理解。真的,好久没读到这么好的评论了。
外国|译本|文学
豆瓣 Goodreads
7.6 (42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12
《萤》是村上春树198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五篇。其中1983年发表的《萤》是《挪威的森林》的前奏曲,四年后村上春树以此为基础写出了《挪》。另外四篇,《跳舞的小人》是有趣的求爱故事,《烧仓房》、《盲柳与睡女》描写人生的和无奈,表现了村上春树深沉的另一面,《三个德国幻想》描写了东西德统一前的柏林。
2012年4月29日 已读
撑死也就算个还行。哪怕生死观一样,少了“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蹦跳跳上来的一只小动物”般绿子,人物带来的故事感完全不一样。不是说一个作者早年的经历是他写作能达到极限的一半么?那怎么还有这么烂的叙述和故事。可能随着村上的年纪,开酒吧去旅行听爵士乐跑马拉松看书,以一种稳定的状态的前进,才有了后来的诺奖提名。《萤》是村上春树198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五篇。其中1983年发表的《萤》是《挪威的森林》的前奏曲,四年后村上春树以此为基础写出了《挪》。尽管如此,不得不说,还是挪写的好。
外国|译本|文学
投資銀行青春白皮書 豆瓣
作者: 保田隆明Hoda Takaaki 译者: 郭菀琪 經濟新潮社 2007 - 7
外資?投資銀行?
新人OL的職場大冒險! 刺激有趣的企業購併(M&A)!
高盛、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這些時常聽到的外資投資銀行,究竟都做些什麼事?本書用說故事的方式,描述一個職場新鮮人OL進入外資投資銀行,負責企業購併案,並分享工作中的苦與樂。
小雅大學畢業後,懵懵懂懂地進了投資銀行工作。當然,小雅毫無相關財經知識,從零開始學起,在前輩的指導下,負責處理大型化?品公司的M&A案子。熬夜製作簡報資料、提案說明會、裁員事件、招待客戶、海外出差、最後競標……工作中充滿了歡笑與淚水。這個購併案會不會成功呢?小雅會不會愛上他的前輩?
讓您在輕鬆閱讀之餘,彷彿親身體驗投資銀行的工作,自然學到關於股票市場、企業籌資、企業價值、購併(M&A)等相關知識。這是一本有趣又寫實的投資銀行入門書,也可學到職場上成功的秘訣,在日本非常暢銷!
[小辭典]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最狹義的投資銀行業務有證券承銷和企業購併(M&A)兩種,再擴及到財務顧問、創業投資等等。
.最知名的外資投資銀行有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花旗、瑞銀等等。國內的投資銀行則有中華開發工銀、台灣工銀。
2012年4月28日 已读
非常非常浅显的一本书。大概日本就是爱这样类似轻小说的风格吧。很平常很平常。就当基础知识来了解吧,至少部门的设置我明白了。
外国|译本|文学
人生的枷锁 谷歌图书 豆瓣
Of Human Bondage
8.9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张柏然 / 张增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2012年4月15日 已读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存下来的都是尽善尽美的),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他们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的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人生的本质就是毫无意义。而你,明白得越晚越好。
外国|译本|文学
鬥陣俱樂部 豆瓣
作者: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余光照 麥田
杰克 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危机和憎恨。
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克遇上了卖肥皂的商人 泰勒,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暴烈的痞子英雄,并因为自己公寓失火而住进了泰勒破旧不堪的家中。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为了好朋友,并创立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不戴护具而徒手搏击,宗旨在于发泄情绪的地下组织。
俱乐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而泰勒也以自己个人的魅力,吸引着那些盲目的信徒。俱乐部的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大肆破坏,泰勒本人的行为也越来越疯狂。
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和泰勒发生争执,泰勒离开了他。然而,杰克发现,他走到何处都无法摆脱泰勒的影子,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谁?
2012年3月29日 已读
这个作者是个我无法形容的人物。太特立独行。太羚羊挂角。太天马行空。就是太过才华。太过特别的才华。太过与众不同的才华。疯了要。中文翻译没那么好,可是框架完整。
外国|译本|文学
苹果笔记本 豆瓣
The PowerBook
7.3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余西 新星出版社 2011 - 11
一份写给21世纪读者的爱情宣言。
温特森第一次借用网络这个媒介,书写爱、激情与时间。
2002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轰动巴黎伦敦两地。
阿里是个孤儿,被养父母收养,在禁止阅读、写作与爱的“垃圾之屋”长大。后来,阿里成了一个作家,每晚坐在苹果笔记本前,给任何需要故事的人讲述故事:《神曲》中保罗和弗兰切西卡的爱情故事,《亚瑟王》中骑士兰斯洛特与皇后之间的爱情故事,珠穆朗玛峰攀登者马洛里的故事,或是郁金香来到荷兰的故事。这些故事重新讲述之后获得新的意义与生命。
与此同时,阿里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已婚女子。她们在巴黎相识,在卡普里热恋,最终在伦敦分离。
个人的爱情,与各种伟大的爱情,并存于虚拟的空间里,交织成一份动人的爱情宣言:爱比死更强大。
——
读温特森的小说,你应当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它将是一段身不由己,甚至可以说是被挟持的旅程。——张悦然(中国作家)
《苹果笔记本》无关一见钟情,它没有那样瞬间或突然发生的事。它具有更微妙的力量。它轻盈,光滑,迂回,丰富而古怪。——阿莉•史密斯(英国作家)
温特森是她那个时代最受尊崇的作家。——《卫报》
一份勇敢的爱情宣言。文字极为优美。——《洛杉矶时报》
温特森写爱情,如同梵·高画向日葵,深情而专注,总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表达主题。——《娱乐周刊》
2012年3月8日 已读
作者之前还写过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怎么说,这本书交错在虚拟和现实间,之间的间隔如同廉价旅店分割房间的床单,你在现实世界扔块石头在你拼凑的虚拟都能听到回响。这本英国小说是谈论爱的作品,死亡和爱,绝望和毁灭,心是碳元素世界的原始之物,世界是一面思维富饶的镜子。你要在自己的一生中成为英雄。爱值得死。爱值得生。爱不能被众多河水熄灭,也不能被洪水淹没。爱是时间之书,爱是我们必须进行的路程。
外国|译本|文学
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豆瓣
作者: [捷]昆德拉著 / 林郁选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3
翻印自台湾原版的“大师语录系列”。本书收入的语录分为:质询的深思、生命的审视、爱情与情爱、生活在别处等6个方面。
2012年3月6日 已读
不太喜欢语录体,因为特别容易误解一个人。但是语录体的好处可能在于,或轻或重的一句话正好击中命门。
外国|译本|文学
西西弗神话 豆瓣 Goodreads
Le Mythe de Sisyphe
8.8 (38 个评分)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的话,那么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2012年3月5日 已读
荒谬的存在,是这个世界的必须。不可能完全理性和不可能完全非理性。自决的力量才是归途。现在,重要的是生活。附上海译文的这么到位的简介: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的话,那么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
外国|译本|文学 心理|社会|宗教
肠子 豆瓣
Haunted
8.0 (1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景翔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重口味神作,阅读有风险,身体虚弱者勿入!
《搏击俱乐部》作者最黑暗最天才最虐心的神作。
读者在阅读后,不是火到想找作者单挑就是发出凄厉的惨叫或是整个人狂笑不行更有人虚脱到无法出声!
有73人在作者读《肠子》的时候晕倒,晕倒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
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 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
《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导演彭浩翔鼎力推荐:
本书的精彩程度,是你看后不好意思再告诉朋友,自己也有写小说。它的好,到这个程度时,你不禁要抚心自问,要是这故事掉在你的门口,你能够说得比他更动听吗?那不单单是文笔用字的问题,而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透露资讯的次序和速度,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整个画面点出来,并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年轻作者总以为每个读者跟他都有血缘关系,非要成为他的忠实崇拜者,每个字都要读完不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吸引人看下去,只是一直在喃喃自语,自渎满纸。满街都是这样的闷作,让恰克·帕拉尼克更见珍贵。
2012年2月5日 已读
恰克•帕拉尼克。这本Cult Fiction基本上虐了我一整个寒假:屡屡忍不了恶心和虚脱而放下,又屡屡受不了诱惑和期待又拿起,再放下。这一本虐心的书,带着一个暗门,让你通向不安冷汗和黑暗。不推荐无所事事的人拿起阅读。(附之前想读时的评:我擦!!!!!!!!!看见这介绍就想死了!!!!绝对重口味的擦!!!!!!我害怕啊擦!!!!可是有点想看啊擦!!!!!我纠结啊擦!!!!!!尼玛啊擦!!!!!这个标一下 等我不小清新 我能战胜自己了!!再说吧擦!!!!)
外国|译本|文学 黯淡尘埃中的独特存在。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豆瓣
7.4 (2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D·H·劳伦斯 译者: 赵苏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是劳伦斯的最后一部小说。作者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并辛辣地批评了现代工业社会。书中描写男女主人公性爱的文字曾引起争论,在英国和美国遭禁三十余年。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英格兰,从战场上归来的克利福特・查泰莱爵士在战争中受伤而致使下半身瘫痪,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与新婚燕尔的妻子康妮回到老家的庄园定居。年轻貌美而心地善良的康妮,明知等待着自己的将是漫长孤寂的苦行僧般的日子,却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甘愿留在丈夫身边。 一天康妮去找庄园的看林人米尔斯,却在无意中瞥见了他裸露的上身,心情激荡不已,米尔斯显然也被典雅温婉的康妮所吸引。克利福特为了家族的传承,向康妮提出希望她能给这个家生个孩子,遭到康妮的断然拒绝。圣诞晚会上,客人们尽情狂欢,康妮独坐一旁,爸爸和妹妹都纷纷劝她要珍惜自己的青春,要有自己的生活。 在妹妹希尔达的帮助下,克利福特终于聘请了一位寡妇伯尔顿太太随身伺候。获得一些自由时间的康妮经常到林间散步,在和米尔斯的接触中逐渐产生了感情。日子一天天过去,康妮越来越不能忍受查泰莱大宅中华丽但却刻板苍白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奄奄一息,她向往室外的大自然,向往米尔斯身上代表的活力。两个人不由自主地互相接近,终于康妮倒在了米尔斯的怀中。他们一次次的做爱,如同劳伦斯为我们精心描述的,两个健康肉体之间的完满的性爱、全身全心投入的性爱、相互尊重理解善意回应的性爱,两人由最初纯粹的肉体吸引慢慢转化成了灵魂的相互碰撞,米尔斯用爱抚与热情把康妮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女人,康妮则惊奇地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个粗鲁不文却深沉热情的男子,他们成了灵欲合一的情人。当康妮晚上偷偷从大宅里溜出来奔向在一旁守候她的米尔斯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向这段感情臣服。 康妮与米尔斯在雨中裸跑的一段最令人难忘,康妮冲向屋外,脱去身上的长袍,她完美无瑕的胴体在葱绿的森林中显得那样自然和谐,两人犹如快乐的精灵般在雨中奔跑、嬉戏。之后,他们用鲜花装点彼此,裸裎相对,犹如回归原始的亚当与夏娃,没有了衣服的界定,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等级障碍也就不复存在。 康妮怀上了米尔斯的孩子,在外出旅游期间,她把自己的故事向希尔达坦承,希尔达对康妮的做法不以为然,她开始积极地为孩子物色一个贵族父亲,被康妮拒绝。康妮发现自己难以割舍对米尔斯的思念,她提前回到庄园,却发现米尔斯迫于压力已经辞职,并遭到了毒打,被遣送到矿上烧煤。昔日的小木屋也不再是他们的乐园,二人似乎已经走投无路。米尔斯决心离开英国,到加拿大开辟新生,康妮面临着抉择。 她要求克利福提出离婚,并告诉他,她所爱的人是看林人米尔斯。克利福特得知后,犹如堕入陷阱的困兽,狂怒道:“天哪!你竟和我的一个仆人发生关系!” 和小说最后的结局不同,康妮与米尔斯这一对最终相遇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两个人的明天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康妮放弃了雍容奢华但死气沉沉的贵妇生活,奔向自由与爱情。米尔斯跨过的那道头等舱的标示意味深长,它象征着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终于冲破世俗的障碍,获得新生。
2012年1月29日 已读
男人是孤独的。女人是渴望的。世界是愈慌乱的。人们是无血气的。工业是恶魔。成功是婊子,金钱是尘埃。我们在寻找自己的路上,遭遇性,恰逢爱,一边竭力挣扎,一边期待“这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人”。就像花朵是太阳和大地做爱得来的,男女间的肉体带来的火焰和宁静。爱情的微妙,肉欲的放肆,化成火焰,烧掉虚伪死气昏暗,带来纯洁希望和未来。这样也不错呢。
外国|译本|文学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豆瓣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2 (10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7 - 6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泊克镇外,(3)从陡坡斜倚下来,(4)不怕风吹或晕眩,(5)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缠绕交错的线路网中,(7)在一片穿织交错的线路网中,(8)月光映照的银杏叶地毯,(9)环绕一空墓,(10)什么故事在那头等待结束?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2012年1月1日 已读
抹除看书人和写书人和写的书中的看书人的界限。抹除现实和虚拟的现实的和虚拟现实中的虚拟。我要疯了。这是我少数handle不了的文学作品,纯文学作品。
外国|译本|文学
温柔的叹息 豆瓣
やさしいため息
7.8 (10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温柔的叹息》是青山七惠芥川奖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的延伸,像极了一名女子成长历程的追踪报道。
小说从主人公“圆”突遇4年来音信全无的弟弟开始。弟弟自说自话搬进姐姐租的房子,从此开始每天记“姐姐观察日记”。姐姐读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是何等的枯燥乏味,纯粹是“复制加粘贴”。于是她决定试着改变现状,同弟弟的一个朋友相恋,接受同事参加忘年会的邀请,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扰。遗憾的是,她的男朋友却在这时突然中止两人的关系,这使她再度面临是否还要打开心扉的抉择。
2011年12月31日 已读
你不知道这本书的书脊多么好看!这种红色和暖黄的颜色!配上“温柔的叹息”这种名字,让我从书架上拿下来,然后就看到还不错的封面,但是这种颜色搭配真的好好看啊!!啊?什么,你问我小说内容?就凑合啦,讲了一个无趣的不知所以然的女人遇见她多年有趣知所以然的弟弟的无趣不知所以然的故事。
外国|译本|文学
里尔克法文诗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何家炜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
在二十世纪的德语诗人中间,似乎还没有哪一位像本集的作者那样:童年寂寞而暗淡,一生无家可归,临终死得既痛苦又孤单,而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却永生到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就一些著名篇什的艺术纵深度而论,就其对心灵的撞击程度而论,真可称之为惊风雨而泣鬼神。诗人的全名是勒内·卡尔·威廉·约翰·约瑟夫·马利亚·里尔克;他本人的签名历来却只是:赖纳·马利亚·里尔克。
这里的法语诗对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是法语这种语言“精确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的最佳范本之一。
里尔克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的地位依然无可置疑,在他的诗作中,诗的纯美与哲学的深思的结合几近完美。他是喧嚣尘世中的一个孤独者,终身都在寻找精神的故乡。他的诗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把他所敏锐地感受和深入地思考的一切,都凝聚为精致而又独特的意象,如同雕塑一般展现在我们跟前。读他的诗,你无法不感到震撼,你会在恐惧中若有所思。
2011年12月30日 已读
出生于1875年,死于1926年。那个时代在茨威格眼中是黄金时代,而那个时代的核心是两个地方——维也纳和巴黎。里尔克作为一个德文诗人曾经在巴黎留居很久,写了不少法文诗。最喜欢的里尔克的诗集应该是《杜伊诺哀歌》吧。这个小册子,主题很鲜明,《玫瑰集》《果园》《瓦莱四行诗》《窗》《缴给法兰西温柔的税》(Tendres impôts a la France 最后一个这诗集的名字真美)“思念的是那些在匆匆而过的\时光中没有爱够的地方”
外国|译本|文学 经典|诗歌|散文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豆瓣
作者: D. H. Lawrence Pyramid Books 1962
2011年11月14日 已读
Ours is essentially a tragic age, so we refuse to take it tragically. There is no smooth road into the future; but we go around, or scramble over the obstacles. We've got to live, no matter how many skies have fallen.Sex is another form of talk. We all live in a dream or in a frency, including in a enclosure.
外国|译本|文学 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西语
在切瑟尔海滩上 豆瓣
8.3 (5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黄昱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8
他们年纪轻,有教养,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新婚夜,都是处子身,而且,他们生活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对性事困扰说长道短的年代。话说回来,这个坎儿向来都不好过。
他不知道,或者说他不想知道,当她从他身边跑开时,在即将失去他的痛楚中,她对他的爱一定比以往更强烈,或者更难以自拔,此时如果能听到他的嗓音,她会得到某种解脱,她会回过头来。然而,夏日黄昏中,他只是冷冰冰地站着,理直气壮,一言不发,看着她沿着海滩匆匆离去,她举步维艰的声音淹没在飞溅的细浪中,一直看到宽阔而笔直的、在黯淡的灯光下隐隐闪烁的砂石道上,她成了一个模糊的、渐行渐远的点。
2011年11月8日 已读
倒不是真的特别推荐却给了五星。那种悬在半空很久然后缓缓落地的感觉。麦克尤恩还是越短越好看越有功力。恐惧的她,愤怒的他,被爱、孤独和愧疚所联系。他们本来能在天堂,却陷在这乱麻中。本来是两人的缝隙,却变成鸿沟。回忆有着遗忘的暗影。时空和人性的双重崩塌。就算如同作者说的,爱情和耐心——如果这两样他能同时拥有,那该多好——一定可以跨过这个坎儿。可是,那种深藏在人性中,被遮盖下石头的下面的东西,一旦被敞亮一旦被翻开,还能弥补么?有篇评论这么写:“他们被困在一座孤岛上,岛就是一张床的尺寸,托起这座岛的海,却像人生那么浩瀚。”最后除了想读原本见识优雅又忧郁的语言外,向译者和上海译文致敬。
外国|译本|文学 心理|社会|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