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notlink - 标记
师从天才 豆瓣
作者: 罗伯特·卡尼格尔 译者: 江载芬 / 闫鲜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2 - 11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关注的是现代科学中的师承关系链及其影响。作者罗伯特·卡尼格尔在书中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智慧、趣味、竞争和创新的奇妙的科研王朝,展现了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科学家群体构筑的世界,他们通过半个多世纪来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内的突破性贡献,赢得了拉斯克奖及诺贝尔奖。
作者无比精彩地捕捉到那些工作上优秀的心灵和爆炸性人物的戏剧性表演——布罗迪和阿克塞尔罗德发现一种新奇的药品泰诺,斯奈德和珀特破解了大脑的化学秘密,等等。《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不仅让我们看到观念的争执、实验的成败、对事业与关系的考验、学术荣誉的得失,而且让我们近观所有那些科学实践之中的深刻人性,领略那些令人难忘的探索者的经历和事业。
2019年10月25日 想读
兴盛与危机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金观涛 / 刘青峰 法律出版社 2011 - 1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由于本书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学术界也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是中国十年改革时期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2019年10月18日 想读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豆瓣
Ideas: A History from Fire to Freud
8.2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沃森 译者: 胡翠娥 译林出版社 2018 - 1
★一部拒绝“简化”的思想史,一己之力写尽人类智力全貌。
★上至直立行走和火的使用,下至粒子物理和精神分析。
★突破朝代更迭的撰史常规,思想才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泰晤士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Q1: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圣贤为何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
Q2:黑暗的中世纪后,欧 洲如何实现了对 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赶超?
Q3:你知道自己如何思考,但你知道人类经过了多少阶段,才能这样思考吗?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
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能够激发那些勇于探索心灵的人,去寻求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
——《泰晤士报》
本书全面涵盖了人类智识的种种发展,这样一本卷帙浩繁的书,原本很容易让读者迷失其中,但沃森以其强大的叙述能力,将全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点亮了其中的知识信息,一本历史杰作诞生了。
——约翰•格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这是一部鸿篇巨制……思想的历史值得这样大书特书。
——费利佩•费尔南德斯-阿梅斯托,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官》主编
本书对“思想”的定义,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将直立行走、取火等思想产生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纳入其中,极大地完善了思想的谱系……书中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设想的问题,它给出的答案也必将激发所有读者。
——诺埃尔•马尔科姆爵士,历史学家
2019年10月10日 想读
进化心理学(第4版) 豆瓣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9.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巴斯 译者: 张勇 / 蒋柯 商务印书馆 2015 - 9
进化心理学是一门革命性的新科学,它提供了一个有趣而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现代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融合。作者戴维巴斯是进化心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和领军人物,他在本书中对进化心理学这一日新月异的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回顾和展望。全书论述的主题是按照适应性问题来展开的,从生存挑战、择偶、抚育、亲属到群体生活的挑战,包括合作、攻击、性冲突、地位以及社会等级。各章不仅介绍必备的理论背景,而且还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实例,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这一领域。作者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轻松易读,逻辑严密,引人入胜,即便是普通读者也可以将书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理解自身和他人的生活。
自1999年首版以来,本书一直是进化心理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是了解和学习进化心理学的必读书。最新第4版不仅增添了400余条新文献,而且增加了大量内容,包括:跨文化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和脑成像等研究方法;进化形成的导航机制理论;火和烹饪;凶杀;模仿择偶行为;男性择偶偏好对他们实际择偶行为的影响;等等。
2019年10月7日 想读
社会心理学 豆瓣 Goodreads
Social Psychology (11th)
9.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迈尔斯 译者: 侯玉波 / 乐国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10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第三编(9~13 章)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第四编(14~16 章)着重将前面章节中的理论原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其实贯穿全书,但这编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关系,尤其探讨了在面临人口增长、过度消费、全球变暖等生态危机时,社会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可以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甫一问世即成为同类图书的翘楚,即使是抽象严谨的科学知识,都能通过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引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愉快的旅程。每次再版迈尔斯都会向全球心理学的师生们征求意见,以保证本书学术的前沿性、定义的精确性、研究的严谨性、理论的全面性。此外还通过一些专栏启发读者思考,如“聚焦”关注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一些经典研究;“研究特写”介绍当前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大发现;“研究背后的故事”则能让读者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大师们的研究之路。本书适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广大师生,同时也适合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2019年10月7日 想读
精子战争 豆瓣
作者: 罗宾·贝克 (Robin Baker) 译者: 李沛沂 / 章蓓蕾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0 - 11
这是一部被中国读者忽略的科普巨著,已翻译成26种语言,畅销世界各地18年。
作者和同事搜集了大量与人类性行为有关的一手资料,同时根据对其他动物类似表现的研究,提出崭新、惊人的理论,颠覆了人们对性驱动力的认识。
一段任何人都可能体验过的性经验,或是十分常见的外遇情景,如果采用作者的理论来解说,立刻就会在性行为背后浮现出精子战争的实况,甚至会演变成出人意料的剧情。许多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都会对自己过去在某种情况下作出的反应恍然大悟,甚至开始深思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的事实。
2019年10月6日 想读
Influence 豆瓣 Goodreads
8.0 (7 个评分) 作者: Robert B. Cialdini Harper Business 2006
Influence, the classic book on persuasion, explains the psychology of why people say "yes"—and how to apply these understandings. Dr. Robert Cialdini is the seminal expert in the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of influence and persuasion. His thirty-five years of rigorous,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long with a three-year program of study on what moves people to change behavior has resulted in this highly acclaimed book.
You'll learn the six universal principles, how to use them to become a skilled persuader—and how to defend yourself against them. Perfect for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the principles of Influence will move you toward profound personal change and act as a driving force for your success.
2019年10月6日 想读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豆瓣 Goodreads
Mathematics in Western Culture
9.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M·克莱因 译者: 张祖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4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M·克莱因的一部力作。自1953年在美国出版后,多次再版,深受西方文化界、数学界欢迎,其影响经久不衰。《西方文化中的数学》系统地阐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数学与文学、绘画、哲学、宗教、美学、音乐、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文化领域的内在联系,详细而透彻地说明了数学对西方文化、理性精神、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力地证明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019年10月3日 想读
亚洲大趋势 豆瓣
How Asia Works: Success and Failure in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Region
作者: [美] 乔·史塔威尔 译者: 蒋宗强 中信出版社 2014 - 5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开始相信,东亚经济将会迸发奇迹。日本会主导世界经济,中国也将紧随日本。亚洲国家开始被冠以“虎龙”之名,不仅这些亚洲国家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神话,同时整个东亚也被视为一个文化和经济共通的统一体,且这个统一体的上升势头不可阻挡。
作为在东亚地区做过20年报道的资深记者,作者斯塔威尔深入研究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展示了发生在亚洲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情况,揭穿了西方世界对东亚的迷思和误解,同时他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极速爆发,而令一些国家则渐失活力。
作者深度分析了以下三方面:土地政策、制造业和金融业。土地改革对亚洲经济体的成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土地改革启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步伐,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他认为,只有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是不够的,国家需要“出口指导原则”,政府需要以此向企业施压,促使它们实现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在金融领域,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并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模式也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作者指出,中国重工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已经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消费品行业仍有差距。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趋于恶化,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9年9月28日 想读
康德哲学讲演录 豆瓣
9.0 (12 个评分) 作者: 邓晓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康德哲学讲演录》是一本系统介绍康德三大批判的读物,是作者根据2004年10月应邀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所作的有关康德三大批判的系列讲座的录音稿审定修改而成。作者从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出发,通俗地解读了《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并在中西文化心理的比较中展示了康德宗教思想的特点,在一个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中提示了康德伦理学的现代意义。《康德哲学讲演录》内容精妙,可读性强,对康德哲学研究具有现实性。
2019年9月28日 想读
悠扬的素数 豆瓣 Goodreads
The Music of the Primes: Searching to Solve the Greatest Mystery in Mathematics
作者: [英] 马库斯·杜·索托伊 译者: 柏华元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 - 8
黎曼假设,即素数的未解谜题,被视为数学研究的“珠峰”,吸引了一代代数学家投身于数论研究中,其中不乏数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而破解这一谜题过程中的发现,已经给电子商务、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书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将素数的故事娓娓道来。阅读本书不仅能像聆听音乐那样,无须具备数学专业背景即可领略数学之美,而且还能近距离体会数学家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从而对数学家这一群体有更深刻的了解。
2019年9月25日 想读
Energy and Civilizatio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Vaclav Smil The MIT Press 2017 - 5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how energy has shaped society throughout history, from pre-agricultural foraging societies through today's fossil fuel–driven civilization.
"I wait for new Smil books the way some people wait for the next 'Star Wars' movie. In his latest book, Energy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he goes deep and broad to explain how innovations in humans' ability to turn energy into heat, light, and motion have been a driving force behind our cultur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over the past 10,000 years.
―Bill Gates, Gates Not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Energy is the only universal currency; it is necessary for getting anything done. The conversion of energy on Earth ranges from terra-forming forces of plate tectonics to cumulative erosive effects of raindrops. Life on Earth depends on the photosynthetic conversion of solar energy into plant biomass. Humans have come to rely on many more energy flows―ranging from fossil fuels to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for their civilized existence. In this monumental history, Vaclav Smil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how energy has shaped society, from pre-agricultural foraging societies through today's fossil fuel–driven civilization.
Humans are the only species that can systematically harness energies outside their bodies, using the power of their intellect and an enormous variety of artifacts―from the simplest tools t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nuclear reactors. The epochal transition to fossil fuels affected everything: agriculture,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weapons, communication, economics,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poli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Smil describes humanity's energy eras in panoramic and interdisciplinary fashion, offering readers a magisterial overview. This book is an extensively updated and expanded version of Smil's Energy in World History (1994). Smil has incorporated an enormous amount of new material, reflecting the dramatic developments in energy studi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and his own research over that time.
2019年9月24日 想读
Worldviews 豆瓣
作者: Richard DeWitt Wiley-Blackwell 2010 - 10
Updated throughout and with three entirely new chapters, World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Second Edition furthers its reputation as the definitive introductory text 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and philosophical issues that inform our scientific view of the world around us. Represents an innova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signed especially for those coming to the subject for the first time Updated new edition features the addition of chapters focusing on scientific laws,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of evolution Covers the key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and philosophical themes that have impacted our scientific view of the world around us Analyzes the transitions from the Aristotelian worldview to the Newtonian worldview to a new and currently developing worldview Explores challenges to the Western scientific worldview brought on by recent discoveries
2019年9月24日 想读
Countries and Concepts 豆瓣
作者: Michael G. Roskin Pearson 2012 - 2
Updated in its 12th edition, Countries and Concepts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politic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presents eleven accessible and in-depth studies of Britain, France, Germany, Japan, Russia, China, India, Mexico, Brazil, Nigeria, and Iran. This text looks 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five key areas of each country to facilitate comparative analysis, defining important concepts and integrating examples from current events throughout. Highly readable and thought-provoking, Countries and Concepts introduces readers to the politics and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and bolsters their civic education by considering the historical, political, economic, geographical, and moral aspects of democracy.
2019年9月23日 想读
Who's in Charge? 豆瓣
作者: Michael S. Gazzaniga Ecco 2011 - 11
“Big questions are Gazzaniga’s stock in trade.”
—New York Times
“Gazzaniga i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experimental neuroscientists in the world.”
—Tom Wolfe
“Gazzaniga stands as a giant among neuroscientists, for both the quality of his research and hi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t to a general public with infectious enthusiasm.”
—Robert Bazell, Chief Science Correspondent, NBC News
The author of Human, Michael S. Gazzaniga has been called the “fathe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n his remarkable book, Who’s in Charge?, he makes a powerful and provocative argument that counters the common wisdom that our lives are wholly determined by physical processes we cannot control. His well-reasoned case against the idea that we live in a “determined” world is fascinating and liberating, solidifying his place among the likes of Oliver Sacks, Antonio Damasio, V.S. Ramachandran, and other bestselling science authors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human brain.
2019年9月23日 想读
世界观(原书第2版) 豆瓣 Goodreads
World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2/e)
9.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德威特 译者: 孙天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11
从地心说到三大定律的跃迁,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次脱胎换骨!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以地球是宇宙中心为信条。
牛顿世界观 把动者恒动当作真理。
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拥有的世界观,最后也被证明为错误?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在子孙后代看来,也是陈旧而诡异?
从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到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彰显了历史、科学、哲学的无止境魅力。本书化繁为简,剖析根本,纵观西方科学两千年,探讨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它拥有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
本书纵论西方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的起源和思维的本质。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需要阅读、了解的关于科学的历史和哲理,有助于读者构建正确的世界观
2019年9月23日 想读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 豆瓣
作者: 邓晓芒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0 - 4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是根据我2007年上半学期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由于我的重点是讲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所以关于费希特、谢林和后来的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讲得很简略,显得各部分不太平衡。其实这些哲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费希特和谢林,本来还应该讲得更详细一些。但由于本人功力所限以及时间不够,只好带过了。好在《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的宗旨不是严格的德国古典哲学断代史研究,而只是让本科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这一段哲学史的概貌,启发他们的哲学思考,所以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由于有很多表述是现场发挥,书中免了有讲得不到位甚至讲错了的地方,还望方家不吝赐正。
2019年9月23日 想读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邓晓芒 人民出版社 2010
本书是邓晓芒教授逐字逐句讲授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录音整理,花费7年的时间,用10句话来解释康德原文的1句话,对研读康德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康德经典的基本平台。
2019年9月23日 想读
人类理智新论 豆瓣
Nouveaux Essais Sur L'Entendement Humain
作者: [德] 莱布尼茨 译者: 陈修斋 商务印书馆 1982 - 11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的主要哲学著作。莱布尼茨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和维护天赋观念说的立场,从“单子论”和“前定和谐”的观点出发,对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所发挥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反驳。本书主要是一部认识论的著作。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其“单子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灵魂这种“单子”如何凭借其较其他动物更明晰的知觉反映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认识论原理,是他关于“单子”、“连续性”和“前定和谐”的哲学基本原则在关于人类认识问题上的一种具体运用。
2019年9月22日 想读
斯宾诺莎书信集 豆瓣
作者: 斯宾诺莎 译者: 洪汉鼎 商务印书馆 1997 - 6
《斯宾诺莎书信集》在消除一些对斯宾诺莎哲学观点过分夸大的理解方面也起了明显的纠正作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对其“规定就是否定”的理解。众所周知,黑格尔对斯宾诺莎这一命题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规定的东西就是有限的东西:对于任何东西,包括思想(与广延相对立)在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定的东西,所以自身中包含着否定,它的本质是建立在否定上的。
2019年9月2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