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战争论 豆瓣
作者: (德)克劳塞维茨 译者: 钮先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图说历史-党卫军“警卫旗队”师战史图集 豆瓣
作者: 雷霆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 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前身诞生
第二章 检阅
第三章 训练
第四章 初战波兰
第五章 西线号角
第六章 巴尔干战役
第七章 入侵苏联
第八章 哈尔科夫
第九章 库尔斯克
第十章 从意大利再到东线
第十一章 血战诺曼底
第十二章 阿登反击战
第十三章 走向末日
附 录
第十四章 党卫军迷彩制服
Fighting Men of the Civil War 豆瓣
作者: William C. Davis Smithmark Publisher 1996
In The Fighting Men of the Civil War, William C. Davis shows us the common soldier's Civil War. Shifting the focus from the officers to the men in the ranks, he begins with enlistment & training, follows with life in the camp & on the march, & concludes with experiences of combat, imprisonment & sickness. Following the men through a wealth of anecdotes & firsthand accounts, Davis brings us the reality of war. Each branch of the service is highlighted, as are combatants such as sailors in both navies & the many African-American troops traditionally denied the limelight. Camp life, uniforms, weapons, & a host of personal items are featured in a series of specially commissioned photographs - together with illustrations of the arms, armament, & uniforms of both Confederate & Federal forces. "Civil War soldiers leavened their daily serious business with wit & humor. So does William C. Davis in this marvelous account of those three million Rebels & Yankees who went to war from 1861 to 1865. The human side of this tragic but triumphant conflict emerges not only in Davis's lively text but also in the vivid contemporary photographs of men at war & the modern full-color photographs of the artifacts they left behind them. This lavishly illustrated book with its sprightly narrative is a must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American Civil War."--JAMES M. MCPHERSON, author of Battle Cry of Freedom. WILLIAM C. DAVIS is the author or editor of more than thirty books o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 Southern history, including "A Government of Our Own": The Making of the Confederacy, A Way Through the Wilderness: The Natchez Trance &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Southern Frontier, & The Battlefields of the Civil War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For many years editor & publisher of the magazine Civil War Times Illustrated, he was a consultant most recently for the Arts & Entertainment Network's "Civil War Journal" & the CBS miniseries "The Blue & the Gray." RUSS A. PRITCHARD serves on the Board of Governors for the Civil War Library & Museum, Philadelphia, & is a consultant for the Museum of the Confederacy, Richmond.
The Navy 豆瓣
作者: W. J. Holland /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Barnes & Noble Books 2004
This inspiring Collector's Edition was compiled by the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 full range of naval history and tradition. Beginning with the sea battles of the Revolution—backdrop to the famous battle cry "I have not yet begun to fight,"—and moving on to expanding maritime commerce of the mid 1860s, the pre WWII cruisers, the two Ocean war that followed, up through the nuclear-powered carriers of the Cold War, and submarines of the "New World order", this tribute to the navy celebrates over two centuries of tremendous service and innovation.
人·战争·梦想 豆瓣
作者: 瓦·瓦连尼科夫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1
俄罗斯大将瓦连尼科夫在本书中描述了自己在苏联时代的青少年生活以及在此背景下投入伟大卫国战争的经历。从战争动员到参加军官训练直至奔赴沙场,作者亲历了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书中详尽讲述投入残酷的期大林格勒战役,参加大反攻强渡第聂伯河,席卷东欧德军进而攻克柏林、占领帝国大厦等一系列史诗性行动。作者以“战壕真实”展示历史画面,更加贴近事物本来面目。其本人是当年频出于苏联纪录片中的那们从莫斯科中央机场迎接来自德国战场的胜利旗帜、并手执其参加红场受阅的青年指挥官。由于战后身居高位得以接触大量内部材料,本书还披露了许多此前未曾公开的解密文献和史实。作者对二战重要国际人物有着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对盟军行动、“诺曼底登陆”和苏德战场的军事意义之阐释堪为富有俄甸斯军人个性的一家之言。
追寻林昭 豆瓣 谷歌图书
8.9 (10 个评分) 作者: 许觉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 11
林昭死于“四人帮”暴力之下,她的死,是正义不灭的象征,是宣示一种思想力的高扬。她面临着种种选择,可以不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下去的途径,可是她选择了死,为了真理,她抱着“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之志以赴死。她用死向后人投下了一句气贯长虹的誓言:“历史将宣告我无罪!”刀她用死向后人证明她是正确的。她用死使残害者用尽方法要她屈服的一切图谋伎俩归于泡影!

林昭有一股刚气,说准确一点,一副硬骨头。只要她认定的是对的,便从不回头,不论是她的亲属或好友向她陈说利害,哪怕说得唇敝舌焦,她毅然不为动,她只是义无反顾地咬定自己的观点之可更改。这不是别的,正是林昭最光辉的尊严处,人们纪念她,正是从哪里懂得了人的尊严的神圣准则。

林昭的案件是平反了,尽管不是说得那么彻底,但毕竟将她的冤情得以大白于天下。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豆瓣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8.5 (65 个评分) 作者: [美]亨廷顿 译者: 周琪 新华出版社 2010 - 1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是时政类超级畅销书。
墨西哥之梦 豆瓣
作者: 金重远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本书围绕十九世纪中叶法兰西第二帝国武装干涉墨西哥的历史事件,叙述了拿破仑三世、马克西米连安、夏洛特、胡亚雷斯等人物的活动及彼此的恩恩怨怨。
关原之战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译者: 刘立善 重庆出版社 2010 - 10
一代霸主丰臣秀吉病逝,天下风云骤起。心藏虎狼野望、表面却俨如笃实农夫的德川家康伺机问鼎天下。他熟谙人心,对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百般献媚,旨在将视北政所如母亲的大将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拉拢过来。
秀吉生前最信任的干练官吏石田三成,看穿了家康的野心,一心捍卫丰臣政权。三成虽有出谋划策的高妙智谋,但性格狂傲、正直的他不懂得人心奥妙,时常得罪人,与武将们矛盾重重。
家康动用周密的谋略,接二连三拉拢“反三成派”的武将,并于讨伐上衫景胜的途中,在野州小山的军事会议上,将遵奉秀吉继承人秀赖命令的众将,一举转变成德川家的私人军队。
家康的东军与三成的西军在浓尾平原的关原全面铺开,打算一决雌雄。老谋深算的家康,思虑如何令西军阵营走向崩溃。当小早川军势如崩塌般降落在西军的背后时,丰臣之世终结,德川之世到来了。
興盛與危機 豆瓣
作者: 金觀濤 / 劉青峰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2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1992年增訂本)
The Cycle of Growth and Decline: On the Ultrastabl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
金觀濤、劉青峰
By Jin Guantao and Liu Qingfeng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專刊(十二)
1992 21×15厘米 平裝本 379頁
國際統一書號:962-201-541-7
定價:HK$95/US$14.50
《興盛與危機》的作者大膽地將系統整體研究方法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從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餘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係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的假說,並用這一套模式去解釋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由於本書觀點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海內外學術界也普遍受到關注,一般認為是中國十年改革時期重新詮釋中國歷史的最重要理論著作之一。
血酬定律 豆瓣
8.5 (39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 - 8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述,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帝国的消亡 豆瓣
Гибель империи
作者: [俄] E. T. 盖达尔 译者: 王尊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6
《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的作者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帝国衰落的过程开始,从呈现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入手,抽丝剥茧似地分析了苏联由食品短缺、物价飙升、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起的经济恶化,如何一步步地演变为危机、演变为灾难、演变为破产,最后演变为政治失控.导致了苏联的消亡,使人们了解到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在骤然间迅猛地分崩离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必然的结果。
红轮(第一卷 全三册) 豆瓣
Красное колесо, Узел I: Август Четырнадцатого
作者: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何茂正 / 李万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6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小说。这部描写俄国战争和苏共历史的史论-政治性小说,从1914年8月的一战开始,一直写到1916年的俄国民权运动、俄国资 产阶级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水兵叛乱,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构成了俄罗斯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
本次出版的《红轮》中文版第一卷《1914年8月》(第一二三部)主要描写革命前夕俄国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和一战爆发后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经过,涉及了俄国以及欧洲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作者极力把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在读者眼前,用文学笔调一一对其作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力求多方面、全方位、多方位反映历史现实,以此对实际发生的历史过程展开讲述,并在其中融会贯通了作者对俄国和西方、过去和现在种种思想文化传统的褒贬和取舍。
西方音乐家的上海梦工部局乐队传奇 豆瓣
作者: 榎本泰子 译者: 赵怡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西方音乐家的上海梦:工部局乐队传奇》主要内容简介:近代以前,城市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随着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1900年上升为13.6%。2007年5月23日,世界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也就是说,世界城市人口从此超过了农村人口。
高加索会战 豆瓣
Битва за Кавказ
作者: [苏]A.A.格列奇科 译者: 杨树人 张文良 三联书店 1978
本书是苏联前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写的一部军事历史书籍。书中叙述了高加索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概况,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防御措施和对该地区作战行动的指挥。
高加索会战由众多的攻防作战组成,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双方参战兵力达五、六十个师。
苏联党政军头目多人参加过这里作战和本书的编写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天苏军的战略思想、作战原则和特点(特别是山地作战特点)、各军兵种的战斗使用和协同动作的组织原则。作者宣称:“这些经验,时至今日也有现实意义”。本书对我们了解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在山地作战中的组织、准备和指挥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译出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见证 豆瓣 谷歌图书
9.4 (9 个评分) 作者: [苏] 肖斯塔科维奇 口述 / 伏尔科夫 记录并整理 译者: 叶琼芳 花城出版社 1998 - 1
《见证》内容简介:这不是关于我自己的回忆录。这是关于他人的回忆录。别人会写到我们,而且自然会撒谎——但那是他们的事。 关于往事,必须说真话,否则就什么也别说。追忆往事十分困难,只有说真话才值得追忆。
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我不想在这些废墟上建造新的波将金村。
我们要努力只讲真话。这是困难的。我是许多事件的目击者,而这些都是重要的事件。我认识很多名人显要……
中国近代史 豆瓣
8.5 (37 个评分) 作者: 蒋廷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中国近代史》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大中华佛国”的覆灭 豆瓣
作者: 冯伟林 编著 花城出版社 1991 - 9
本书实录了近几年来湖南破获的多起大案要案。
目录:
让共和国不再闹皇帝(代序)
一、湘赣边:“大中华佛国”
二、大别山:“道德金门”的瞎子“皇帝”
三、大巴山系列之一:“中原皇清国”
四、大巴山系列之二:“圣朝国”及江湖术士的“皇帝梦”
五、大巴山系列之三:“曹玉皇”登基
六、大巴山系列之四:祸乱“朱皇帝”
七、胶东关岛:“大圣王朝”与“女皇晁正坤”
八、豫西:“万顺天国”
九、大西南:“天道教”的“玉皇大帝”
十、苏北:“黄坛国”皇帝与十七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