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倭寇 豆瓣
倭寇―海の歴史
作者:
(日)田中健夫
译者:
杨翰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5
- 11
倭寇是以东亚沿海各地为舞台的海民集团的一大运动,其构成人员不只是日本人,也包含有朝鲜人、中国人、欧洲人。倭寇的活动内容包括掠夺行动,残暴行为、贸易活动,文化交流等等要素,展现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毫无疑问,在他们的活动中充满着野心与阴谋,寄托着海上男儿的梦想与哀愁。但是我既不认为倭寇的世界是浪漫的世界,也不能赞同认为倭寇是日本人辉煌的海外发展这一常识性的见解。本书的想法是与其说是论述倭寇的功罪,莫如说是从尽可能高的观点来考察倭寇的活动,在东亚国际社会的背景中立体地刻画倭寇的本来面目。
——田中健夫
——田中健夫
真三国·不演义(第1部) 豆瓣
作者:
张守春
新世界出版社
2014
- 5
《真三国·不演义(第1部)》完全按照《三国志》真实史料,以历史"小说"的方式,讲述了真实的、全景的"三国"近一百年的历史。其中,举凡《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故事,本书都不写,而写正史中别的同样有趣又有意义的东西,而《三国演义》中讲到但是被扭曲了的故事,本书也按正史记载来重写。
本书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曹操的诸谋士群,以及名将如张辽、于禁、关羽,其他英豪如袁绍、袁术、公孙瓒、孙策、诸葛亮、司马懿等等,都融合成有机的故事,展现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全景,并且加以适当深刻的军事、政治点评。
本书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曹操的诸谋士群,以及名将如张辽、于禁、关羽,其他英豪如袁绍、袁术、公孙瓒、孙策、诸葛亮、司马懿等等,都融合成有机的故事,展现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全景,并且加以适当深刻的军事、政治点评。
维京传奇 豆瓣
The Sea Wolves: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8.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
译者:
豆岩
/
陈丽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6
- 11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1,《纽约时报》畅销书。历史主播元老的震撼新作,展现你不曾读过的北欧海盗史,维京战斧主宰欧洲的三个血腥世纪。比《魔戒》或《权力的游戏》更多真实,精彩不减,带你畅快领略中世纪欧洲的激荡历史!
———————————————————————————————————
【内容简介】
“北方来的人将怒火撒向这片土地。”
——公元885年《圣瓦斯特编年史》
公元793年,古斯堪的纳维亚的勇士袭击了英格兰的林迪斯法恩小岛,将其夷为一片废墟。从此之后,一批又一批“海狼”从北方的神秘海域接踵而至,肆无忌惮地到处抢劫、杀戮,炫耀他们的英勇、诡计和抢来的财富;而欧陆居民所看重的土地、爵位和基督教信仰,他们一概视如粪土。这就是维京人,8世纪末突然降临在欧洲人头顶的噩梦。
那之后的两个世纪,维京人在他们的主神奥丁和雷神托尔的庇佑下所向披靡,不列颠、法国、德国、西班牙,甚至北非的阿拉伯城市,都遭到了维京龙船和利斧的扫荡。接着,他们又沿着大陆内部那些人迹罕至的河流一路向东,占领了基辅,攻打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维京人的故事并非只有暴力。他们是中世纪欧洲最志在四方的民族,诞生了传奇的探险家、商人、殖民者和雇佣兵。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冰岛、格陵兰和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巴格达的集市上,以及拜占庭帝国对阵波斯的战场上。维京人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性格鲜明的英雄,比如发现了美洲新世界的幸运的莱夫、征服了法国的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统治约克的“血斧王”埃里克,以及诡计多端的“无情者”哈拉尔——英雄们的事迹被写入北欧的“萨迦”史诗,世代传颂。《维京传奇》把这些史诗故事串联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诗人和旅者的北欧世界。
———————————————————————————————————
【编辑推荐】
◎一群横扫欧陆的海上强盗,一段战斧和贪婪主宰的黑暗往事,历时300年的“维京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1. 透过维京人展现中世纪欧洲,了解北欧海盗的难得作品,“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二。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维京传奇》将为你呈现一个真实而壮美的中世纪欧洲,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中世纪最为野性的一面。维京人是著名的北欧海盗,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约300年中,他们在欧陆各处大肆抢劫、破坏,很少失手。维京人用这种方式摧垮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使得人们组织成更能有效组织防御的封建小国。这样,一群不信基督的海盗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永远改变了欧洲。
2. 欧洲中世纪并不黑暗,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文韬武略的大竞技场!以抢劫称雄的海盗国王,发现了格陵兰岛和美洲的探险家,他们的事迹被维京人写成一部部史诗。搏击沧海的龙船上、战神奥丁的旌旗下,《维京传奇》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冒险家和诗人的北欧世界。
3. 著名英语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维京传奇》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延续了布朗沃思一贯的叙事风格: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
【内容简介】
“北方来的人将怒火撒向这片土地。”
——公元885年《圣瓦斯特编年史》
公元793年,古斯堪的纳维亚的勇士袭击了英格兰的林迪斯法恩小岛,将其夷为一片废墟。从此之后,一批又一批“海狼”从北方的神秘海域接踵而至,肆无忌惮地到处抢劫、杀戮,炫耀他们的英勇、诡计和抢来的财富;而欧陆居民所看重的土地、爵位和基督教信仰,他们一概视如粪土。这就是维京人,8世纪末突然降临在欧洲人头顶的噩梦。
那之后的两个世纪,维京人在他们的主神奥丁和雷神托尔的庇佑下所向披靡,不列颠、法国、德国、西班牙,甚至北非的阿拉伯城市,都遭到了维京龙船和利斧的扫荡。接着,他们又沿着大陆内部那些人迹罕至的河流一路向东,占领了基辅,攻打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维京人的故事并非只有暴力。他们是中世纪欧洲最志在四方的民族,诞生了传奇的探险家、商人、殖民者和雇佣兵。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冰岛、格陵兰和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巴格达的集市上,以及拜占庭帝国对阵波斯的战场上。维京人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性格鲜明的英雄,比如发现了美洲新世界的幸运的莱夫、征服了法国的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统治约克的“血斧王”埃里克,以及诡计多端的“无情者”哈拉尔——英雄们的事迹被写入北欧的“萨迦”史诗,世代传颂。《维京传奇》把这些史诗故事串联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诗人和旅者的北欧世界。
———————————————————————————————————
【编辑推荐】
◎一群横扫欧陆的海上强盗,一段战斧和贪婪主宰的黑暗往事,历时300年的“维京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1. 透过维京人展现中世纪欧洲,了解北欧海盗的难得作品,“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二。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维京传奇》将为你呈现一个真实而壮美的中世纪欧洲,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中世纪最为野性的一面。维京人是著名的北欧海盗,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约300年中,他们在欧陆各处大肆抢劫、破坏,很少失手。维京人用这种方式摧垮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使得人们组织成更能有效组织防御的封建小国。这样,一群不信基督的海盗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永远改变了欧洲。
2. 欧洲中世纪并不黑暗,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文韬武略的大竞技场!以抢劫称雄的海盗国王,发现了格陵兰岛和美洲的探险家,他们的事迹被维京人写成一部部史诗。搏击沧海的龙船上、战神奥丁的旌旗下,《维京传奇》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冒险家和诗人的北欧世界。
3. 著名英语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维京传奇》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延续了布朗沃思一贯的叙事风格: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埃及神话 豆瓣
The Egyptian Myths:A Guide to the Ancient Gods and Legends
7.4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加里·J.肖 (Garry J. Shaw)
译者:
袁指挥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1
一览古埃及神话系统
专业学者写就的神话入门读物
双色印刷,大量来自古埃及的雕像和壁画图片
《刺客信条:起源》背景设定地的众神和传说
………………
※编辑推荐※
在金字塔、亡灵书和法老的国度里,人们在对彼此讲述怎样的故事?
尼罗河岸的星空,夜幕降临后进入危险之地的拉神,塞特与荷鲁斯之间似乎永无休止的战争,末日来临时将要覆盖整个世界的汪洋……埃及人用这些故事向自己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真真切切地担心着太阳神拉的行程是否安稳,担心着荷鲁斯是否在与塞特的战斗中占了下风,因为这威胁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秩序。
这本由加里·J.肖博士撰写的小书将为我们系统地介绍古埃及的神话。古埃及神话的资料来源十分散乱,作者已经尽力为我们整理出了一个清晰的样貌。不论是对于普通的古埃及神话爱好者来说,还是对于古埃及历史的研究者来说,这本小书都为了解古埃及的神话系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并将引领读者踏上寻找“真实的古埃及”的道路。
………………
※内容简介※
古代尼罗河地区的居民是以怎样的目光打量其周遭世界的呢?手中这本简便的小书试图为我们描画出答案的轮廓。全书共三编,“诸神的时代”讲述了世界的诞生和演变,以及埃及诸神王的统治;“活人的世界”告诉我们埃及的神灵是如何在自然界中显现自身,以及埃及人是怎样与周围的不可见力量打交道的;“死亡神话”讲述了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即杜阿特)的信仰,以及他们将在其中经历的磨难及其最终的命运。
………………
※媒体推荐※
这本书用朴实且常常是幽默的方式来讲述神话故事,这很符合本书的气质。人类情感的整个图谱在书中都有展示,从太阳神的怒气到丧偶的伊西斯的悲叹……去尼罗河旅行的人拿一本添到自己的书库里是很合适的……躺在扶椅上读它会是一件有趣且惬意的事。
——《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
大多数的神话书只是把手里的资料编成一些古代的故事了,而故事就仅仅是故事而已。但本书的作者绕到背后为我们讲述神话的背景,解释它们是怎样与普通埃及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从生到死,甚至是在死后。插图、图示、图画,还有出自纸草文献的异常吸引人的文段,描绘了诸神所展现出的活跃的力量,也描绘了诸神的生活是如何在各个神话故事里展开的。
——《密涅瓦》(Minerva)
肖的这本书是关于埃及神话的一部生动的导论,它在学术上是可靠的,有着轻松易读的写作风格,书中还有一些精心挑选的男神和女神的大量插图。
——《当代世界考古》(Current World Archaeology)
非常精美……讲了很多不太常见的故事……还有那些更加为人所知的神话,这是一部关于错综复杂的古埃及神话系统的极好的导论,也是讲述古埃及人理解其周围世界的独特方式的极好的导引。
——《古埃及》(AncientEgyptMagazine)
专业学者写就的神话入门读物
双色印刷,大量来自古埃及的雕像和壁画图片
《刺客信条:起源》背景设定地的众神和传说
………………
※编辑推荐※
在金字塔、亡灵书和法老的国度里,人们在对彼此讲述怎样的故事?
尼罗河岸的星空,夜幕降临后进入危险之地的拉神,塞特与荷鲁斯之间似乎永无休止的战争,末日来临时将要覆盖整个世界的汪洋……埃及人用这些故事向自己解释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真真切切地担心着太阳神拉的行程是否安稳,担心着荷鲁斯是否在与塞特的战斗中占了下风,因为这威胁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秩序。
这本由加里·J.肖博士撰写的小书将为我们系统地介绍古埃及的神话。古埃及神话的资料来源十分散乱,作者已经尽力为我们整理出了一个清晰的样貌。不论是对于普通的古埃及神话爱好者来说,还是对于古埃及历史的研究者来说,这本小书都为了解古埃及的神话系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并将引领读者踏上寻找“真实的古埃及”的道路。
………………
※内容简介※
古代尼罗河地区的居民是以怎样的目光打量其周遭世界的呢?手中这本简便的小书试图为我们描画出答案的轮廓。全书共三编,“诸神的时代”讲述了世界的诞生和演变,以及埃及诸神王的统治;“活人的世界”告诉我们埃及的神灵是如何在自然界中显现自身,以及埃及人是怎样与周围的不可见力量打交道的;“死亡神话”讲述了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即杜阿特)的信仰,以及他们将在其中经历的磨难及其最终的命运。
………………
※媒体推荐※
这本书用朴实且常常是幽默的方式来讲述神话故事,这很符合本书的气质。人类情感的整个图谱在书中都有展示,从太阳神的怒气到丧偶的伊西斯的悲叹……去尼罗河旅行的人拿一本添到自己的书库里是很合适的……躺在扶椅上读它会是一件有趣且惬意的事。
——《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
大多数的神话书只是把手里的资料编成一些古代的故事了,而故事就仅仅是故事而已。但本书的作者绕到背后为我们讲述神话的背景,解释它们是怎样与普通埃及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从生到死,甚至是在死后。插图、图示、图画,还有出自纸草文献的异常吸引人的文段,描绘了诸神所展现出的活跃的力量,也描绘了诸神的生活是如何在各个神话故事里展开的。
——《密涅瓦》(Minerva)
肖的这本书是关于埃及神话的一部生动的导论,它在学术上是可靠的,有着轻松易读的写作风格,书中还有一些精心挑选的男神和女神的大量插图。
——《当代世界考古》(Current World Archaeology)
非常精美……讲了很多不太常见的故事……还有那些更加为人所知的神话,这是一部关于错综复杂的古埃及神话系统的极好的导论,也是讲述古埃及人理解其周围世界的独特方式的极好的导引。
——《古埃及》(AncientEgyptMagazine)
空王冠 豆瓣
The Hollow Crown: The Wars of the Roses and the Rise of the Tudors
8.4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丹·琼斯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8
☆丹•琼斯、陆大鹏再度联袂 献上恢宏史诗《金雀花王朝》续篇
☆《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爱好者不可错过
☆一部笔触大胆、戏剧性极强的叙述史
【内容简介】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粉丝,那么丹•琼斯这本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中世纪历史著作正合你的口味。《空王冠》是英国史学家丹•琼斯继《金雀花王朝》之后的又一恢弘史诗。本书描写了在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离析,并被都铎所取代。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在本书里得到真实的展现。
【媒体推荐】
《空王冠》是最高水准的叙述史。
——《文学评论》
《空王冠》在节奏感和情节性方面精彩如小说,但同时非常有学术性和深刻洞见,和琼斯的前一本书《金雀花王朝》一样可读性极强……
——《每日邮报》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粉丝,那么丹•琼斯这本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中世纪历史著作正合你的口味……和琼斯的前一本畅销书《金雀花王朝》一样让人手不释卷。
——《每日邮报》
颇有教诲意义,可读性极强……琼斯令人喜悦的风趣和他描写的那些恐怖暴力冲突一样令人难忘。
——《泰晤士报》
琼斯用如此生动晓畅的文笔记述那些暴力冲突与背叛。所有情节,即便是非战斗情节,也具有极强的戏剧性,惊心动魄……快节奏、风趣、充满人道关怀。《空王冠》是最高水准的叙述史。
——《文学评论》
激动人心的史诗,血与玫瑰的历史。这里有暴风雪之中的鏖战,有斩首、比武大会、私定终身、伪造家谱、骑士风度,还有纯粹的恶毒……琼斯的材料很是惊险刺激,但要筛选材料并创造精巧的结构与背景,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了。从本书可见高水准的学术直觉和对宏大叙述的娴熟掌握。这是水平极高的叙述。
——《星期日电讯报》
说来也怪,丹•琼斯给他相当优秀的金雀花王朝大众历史著作所作的续篇,比前作甚至更为赏心悦目。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必然的: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之间的争霸战,即所谓玫瑰战争,本身就充满戏剧性。要想写得差,真得需要非常蠢的作者。但这本《玫瑰战争》大获成功的更重要原因是琼斯本人的多才多艺:他是精明的研究者、笔调轻松活泼的作家,并且或许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严守客观的历史学家。
——《公开信月刊》
☆《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爱好者不可错过
☆一部笔触大胆、戏剧性极强的叙述史
【内容简介】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粉丝,那么丹•琼斯这本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中世纪历史著作正合你的口味。《空王冠》是英国史学家丹•琼斯继《金雀花王朝》之后的又一恢弘史诗。本书描写了在英国统治时间最长的金雀花王朝如何分崩离析,并被都铎所取代。莎士比亚笔下的世界在本书里得到真实的展现。
【媒体推荐】
《空王冠》是最高水准的叙述史。
——《文学评论》
《空王冠》在节奏感和情节性方面精彩如小说,但同时非常有学术性和深刻洞见,和琼斯的前一本书《金雀花王朝》一样可读性极强……
——《每日邮报》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或《都铎王朝》的粉丝,那么丹•琼斯这本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中世纪历史著作正合你的口味……和琼斯的前一本畅销书《金雀花王朝》一样让人手不释卷。
——《每日邮报》
颇有教诲意义,可读性极强……琼斯令人喜悦的风趣和他描写的那些恐怖暴力冲突一样令人难忘。
——《泰晤士报》
琼斯用如此生动晓畅的文笔记述那些暴力冲突与背叛。所有情节,即便是非战斗情节,也具有极强的戏剧性,惊心动魄……快节奏、风趣、充满人道关怀。《空王冠》是最高水准的叙述史。
——《文学评论》
激动人心的史诗,血与玫瑰的历史。这里有暴风雪之中的鏖战,有斩首、比武大会、私定终身、伪造家谱、骑士风度,还有纯粹的恶毒……琼斯的材料很是惊险刺激,但要筛选材料并创造精巧的结构与背景,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了。从本书可见高水准的学术直觉和对宏大叙述的娴熟掌握。这是水平极高的叙述。
——《星期日电讯报》
说来也怪,丹•琼斯给他相当优秀的金雀花王朝大众历史著作所作的续篇,比前作甚至更为赏心悦目。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必然的: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之间的争霸战,即所谓玫瑰战争,本身就充满戏剧性。要想写得差,真得需要非常蠢的作者。但这本《玫瑰战争》大获成功的更重要原因是琼斯本人的多才多艺:他是精明的研究者、笔调轻松活泼的作家,并且或许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严守客观的历史学家。
——《公开信月刊》
最后一百天 豆瓣
The Last 100 Days
作者:
(美) 约翰·托兰
译者:
刘永刚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1
现在应该做的是揭露,而非控诉。
二十一个国家的亲历者,数百次采访,数千份第一手资料
全景展现“二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揭开希特勒第三帝国毁灭的秘密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 一。
本书将读者真正地带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百天的欧洲战场。雅尔塔会议、雷马根的突破、德累斯顿大轰炸、希特勒在地下堡垒中最后的日子不再只是抽象的历史名 词,而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托兰曾经对二十一个国家的见证人进行了数百次的访谈,还查阅了数千份第一手资料;事后报告、参谋部的日志、大量绝密信件和私人文献。
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不仅展现了美英苏三国之间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以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第三帝国大厦将崩之际,纳粹政权内部的挣扎,还讲述了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命运。
也许,在人类的历史上,再没有另外的一百天,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百天更为举足轻重,更为影响深远。三个月之内,罗斯福、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先后离世。同样告别这个世界的还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欧洲胜利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存在着及其美好的希望与极其惊人的恐怖。
——约翰·托兰
每一个故事——人物描写、作战计划、讽刺手法、谍战大幕、大规模暴行、疯狂、外交官、将军、士兵、狙击手、冷静之人和狂热之人。希特勒的占星术、艾森豪威尔将军受降日早晨之所读、吉斯林的最后一次乘车、命令、新命令、烦躁不安的政治家、战略争论、战火与死亡的恶臭、发往莫斯科的电报、冲锋陷阵的大军、离散的难民……扣人心弦,研究透彻、细节翔实——尽在此书中!
——《纽约时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叙述场景多样,从每条战线、每个会议室的秘密场景,到解放了的营地,到希特勒的地堡,再到美国兵轰炸莱茵河上的铁路桥……一幅历史画卷在托兰手中编织出来。
——《芝加哥论坛报》
难得的佳作……令读者从头到尾都心存悬念……每个场景仿佛都是特写镜头,直截了当,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在历史现场倾听人物对话,权衡得失,体会首脑们的情绪。
——《纽约时报书评》
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那个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是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这些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得到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他尽可能地对这些被采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
——《当代作家传略》
二十一个国家的亲历者,数百次采访,数千份第一手资料
全景展现“二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揭开希特勒第三帝国毁灭的秘密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 一。
本书将读者真正地带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百天的欧洲战场。雅尔塔会议、雷马根的突破、德累斯顿大轰炸、希特勒在地下堡垒中最后的日子不再只是抽象的历史名 词,而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托兰曾经对二十一个国家的见证人进行了数百次的访谈,还查阅了数千份第一手资料;事后报告、参谋部的日志、大量绝密信件和私人文献。
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不仅展现了美英苏三国之间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以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第三帝国大厦将崩之际,纳粹政权内部的挣扎,还讲述了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命运。
也许,在人类的历史上,再没有另外的一百天,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百天更为举足轻重,更为影响深远。三个月之内,罗斯福、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先后离世。同样告别这个世界的还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欧洲胜利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存在着及其美好的希望与极其惊人的恐怖。
——约翰·托兰
每一个故事——人物描写、作战计划、讽刺手法、谍战大幕、大规模暴行、疯狂、外交官、将军、士兵、狙击手、冷静之人和狂热之人。希特勒的占星术、艾森豪威尔将军受降日早晨之所读、吉斯林的最后一次乘车、命令、新命令、烦躁不安的政治家、战略争论、战火与死亡的恶臭、发往莫斯科的电报、冲锋陷阵的大军、离散的难民……扣人心弦,研究透彻、细节翔实——尽在此书中!
——《纽约时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叙述场景多样,从每条战线、每个会议室的秘密场景,到解放了的营地,到希特勒的地堡,再到美国兵轰炸莱茵河上的铁路桥……一幅历史画卷在托兰手中编织出来。
——《芝加哥论坛报》
难得的佳作……令读者从头到尾都心存悬念……每个场景仿佛都是特写镜头,直截了当,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在历史现场倾听人物对话,权衡得失,体会首脑们的情绪。
——《纽约时报书评》
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那个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是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这些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得到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他尽可能地对这些被采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
——《当代作家传略》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 豆瓣 Goodreads
Kelly:More Than My Share of It All
作者:
[美] 克拉伦斯·伦纳德·凯利·约翰逊
/
玛吉·史密斯
译者:
杨松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
- 5
“教父”级飞机设计大师的励志成长故事
洛克希德公司与美国航空的发展史
真实记录各种飞机的设计细节
揭秘“臭鼬工厂”的由来及“14条凯利原则”
重新定义企业管理模式
◎ 编辑推荐
☆再现美国飞机设计的各种细节——从发动机到小零部件,凯利﹒约翰逊娓娓道来“流星”F-80、“星战士”F-104、U-2侦察机和“黑鸟”SR-71的设计意图、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便于读者掌握飞机设计的第一手资料。
☆揭秘科技巨头纷纷效仿的“臭鼬工厂”的由来及“14条凯利原则”——获得绝对授权和小型精英团队是“臭鼬工厂”高效运转的秘密。凯利•约翰逊的理念是用更简单、更经济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今天,“臭鼬工厂”的管理模式已经拓展到航空航天领域之外,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科技产业的创新管理。
☆讲述凯利•约翰逊对美国国防和未来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为何至今仍无液态氢飞机、核动力飞机?凯利﹒约翰逊凭借他的专业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为美国国防和未来科技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值得读者参考。
◎ 内容简介
1933年,凯利·约翰逊加入洛克希德公司。他通过72次风洞试验改善了“伊莱克特拉”的稳定性问题,后来又相继设计了“哈德逊”轰炸机、P-38“闪电”截击机和“星座”运输机。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洛克希德公司秘密承担为美国空军设计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P-80的任务。为此,凯利·约翰逊召集23名工程师,成立了第一个“臭鼬工厂”。“臭鼬工厂”推崇“14条凯利原则”,打破大体制管理上的束缚,灵活独立,凝聚精英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计了许多惊人的飞机。U-2和SR-71便是其中的两个传奇。凯利·约翰逊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四十多年中,为四十多种飞机的设计做出了杰出贡献。书中着重描述了凯利·约翰逊设计各种飞机时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细节,以及他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
凯利·约翰逊主导设计的各种飞机对美国的航空发展和国防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他独创的“臭鼬工厂”管理方法,高效实用灵活,至今仍被许多科技企业采用。
◎ 名人推荐
该书叙述的节奏快,可读性强,介绍的技术也很有趣。它涵盖了美国航空的50年历史,却又不是一本历史书……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有价值,是因为约翰逊先生传递了一种思想: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解决每一个技术问题。推荐给所有苦恼的技术人员和国防规划者,凯利的思想会激励他们找到更好的方法。
——H. 劳伦斯·埃尔曼
◎ 媒体推荐
这本书就是美国梦的鲜活诠释……讲述了凯利·约翰逊的一生和他的成就,让人可以了解他的生活和杰出的职业生涯。强烈推荐!
——美国《图书馆期刊》
洛克希德公司与美国航空的发展史
真实记录各种飞机的设计细节
揭秘“臭鼬工厂”的由来及“14条凯利原则”
重新定义企业管理模式
◎ 编辑推荐
☆再现美国飞机设计的各种细节——从发动机到小零部件,凯利﹒约翰逊娓娓道来“流星”F-80、“星战士”F-104、U-2侦察机和“黑鸟”SR-71的设计意图、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便于读者掌握飞机设计的第一手资料。
☆揭秘科技巨头纷纷效仿的“臭鼬工厂”的由来及“14条凯利原则”——获得绝对授权和小型精英团队是“臭鼬工厂”高效运转的秘密。凯利•约翰逊的理念是用更简单、更经济的方法解决所有问题。今天,“臭鼬工厂”的管理模式已经拓展到航空航天领域之外,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科技产业的创新管理。
☆讲述凯利•约翰逊对美国国防和未来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为何至今仍无液态氢飞机、核动力飞机?凯利﹒约翰逊凭借他的专业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为美国国防和未来科技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值得读者参考。
◎ 内容简介
1933年,凯利·约翰逊加入洛克希德公司。他通过72次风洞试验改善了“伊莱克特拉”的稳定性问题,后来又相继设计了“哈德逊”轰炸机、P-38“闪电”截击机和“星座”运输机。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洛克希德公司秘密承担为美国空军设计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P-80的任务。为此,凯利·约翰逊召集23名工程师,成立了第一个“臭鼬工厂”。“臭鼬工厂”推崇“14条凯利原则”,打破大体制管理上的束缚,灵活独立,凝聚精英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计了许多惊人的飞机。U-2和SR-71便是其中的两个传奇。凯利·约翰逊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四十多年中,为四十多种飞机的设计做出了杰出贡献。书中着重描述了凯利·约翰逊设计各种飞机时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细节,以及他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
凯利·约翰逊主导设计的各种飞机对美国的航空发展和国防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他独创的“臭鼬工厂”管理方法,高效实用灵活,至今仍被许多科技企业采用。
◎ 名人推荐
该书叙述的节奏快,可读性强,介绍的技术也很有趣。它涵盖了美国航空的50年历史,却又不是一本历史书……这本书之所以如此有价值,是因为约翰逊先生传递了一种思想: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解决每一个技术问题。推荐给所有苦恼的技术人员和国防规划者,凯利的思想会激励他们找到更好的方法。
——H. 劳伦斯·埃尔曼
◎ 媒体推荐
这本书就是美国梦的鲜活诠释……讲述了凯利·约翰逊的一生和他的成就,让人可以了解他的生活和杰出的职业生涯。强烈推荐!
——美国《图书馆期刊》
装甲作战:赫尔曼·霍特大将战争回忆录 豆瓣
Panzer Operations: Germany's Panzer Group 3 During the Invasion of Russia, 1941
作者:
【德】赫尔曼·霍特
译者:
赵国星
长安出版社
2016
- 3
本书揭示了有关巴巴罗萨行动的大量经验和分析,而这场战役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事事件之一。赫尔曼·霍特深入剖析了自己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的各种决策,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德国军队侵苏计划的起源、发展和目标,以及面对的问题,决策过程和军方领导人所犯的错误,还从自己的视角探讨了德国军队应该如何行动,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本书是赫尔曼·霍特对苏德战争的第一手分析,对于每个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朋友来说,都是难得的著作。
海洋帝国 豆瓣
Empire of the Seas: How the Navy Forged the Modern World
作者:
布赖恩·莱弗里 (Brian Lavery)
译者:
施诚
/
张珉璐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6
- 3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
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海洋文明的兴衰
“橡木之心”:16-18世纪,英国海军如何崛起
“黄金海洋”:18-19世纪,英国建立海上霸权
“风起浪涌”:19世纪,控制全球海上交通生命线
“海洋巨变”:20世纪-一战,霸权衰落,引发全球文明危机
1、一段充满豪情壮志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书中既勾勒出皇家海军的发展历程,也刻画了海军历史上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物形象,这些描述体现了历史的动人之处。
2、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的最佳入门读物
英国建立过历史上最强大的海洋帝国,它是海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本书选取英国这个代表性国家,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视角独特,亮点突出。
3、与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相匹配
海权与海洋文明是当下社会日益升温的焦点话题。从决策层到底层民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本书以英国为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为当下世界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4、BBC热播纪录片配套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
本书原为BBC同名纪录片的配套作品,出版后荣登畅销榜单前列。中文版产品形态精致,译文流畅易读,有畅销潜力。
◎内容简介
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和荣耀将诞生于海洋,皇家海军将推动英国从欧陆边缘走向现代世界的中心。
本书以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史为主线,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全书分为4篇,“橡木之心”、“黄金海洋”、“风起浪涌”、“海洋巨变”,一一展示英国从控制海上交通生命线,到建立全球性海洋帝国,最终带来全球文明危机的历程。读者可以从书中探寻以下历史:
皇家海军如何从一支从事海上劫掠的乌合之众,发展为维持“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的世界警察?
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怎样打败欧洲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缔造称霸世界的海上传奇?
海盗德雷克、首相小威廉·皮特、海军大臣费舍尔和丘吉尔……他们所进行的海军改革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英国变成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塑造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这些与皇家海军有哪些内在联系?
英德为何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上霸权又是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的?
◎专家及媒体评语
《海洋帝国》初版以来持续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前列,在海军界与大众之间引起很大轰动,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无人能及。
——彼得·霍尔(Captain Peter Hore),英国海军防御研究中心主席
慷慨激昂,富有深度且亮点频出……本书描述的是一段充满豪情壮志、令人神往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星期日快报》
本书引人入胜……如果一位执掌国防、财政大权的政府官员打算读本好书以消磨周末时光,那么此书便是上选。因为从书中他才能知晓:在那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中,是皇家海军的辉煌为英国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不列颠”。
——《西部早间新闻报》
《海洋帝国》为我们呈现了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的概况。然而,一些极为有趣的史实更好地为人们再现了海军的风采。15世纪战船上的海员们都做些什么?18世纪的高桅帆船上,船员们又能获得何种供给呢?只有诸如此类的详尽细节才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海军前辈,敬意方生……精彩绝伦。
——《家族史月刊》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读罢令人掩卷沉思,作者布赖恩·莱弗里是英国最著名的海洋历史学家之一,他深厚的研究功底使得本书在写作上扎实、可信。
——BBC “历史”栏目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
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海洋文明的兴衰
“橡木之心”:16-18世纪,英国海军如何崛起
“黄金海洋”:18-19世纪,英国建立海上霸权
“风起浪涌”:19世纪,控制全球海上交通生命线
“海洋巨变”:20世纪-一战,霸权衰落,引发全球文明危机
1、一段充满豪情壮志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从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程,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书中既勾勒出皇家海军的发展历程,也刻画了海军历史上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物形象,这些描述体现了历史的动人之处。
2、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的最佳入门读物
英国建立过历史上最强大的海洋帝国,它是海洋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本书选取英国这个代表性国家,讲述海权与文明兴衰,视角独特,亮点突出。
3、与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相匹配
海权与海洋文明是当下社会日益升温的焦点话题。从决策层到底层民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本书以英国为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为当下世界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4、BBC热播纪录片配套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
本书原为BBC同名纪录片的配套作品,出版后荣登畅销榜单前列。中文版产品形态精致,译文流畅易读,有畅销潜力。
◎内容简介
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和荣耀将诞生于海洋,皇家海军将推动英国从欧陆边缘走向现代世界的中心。
本书以英国海军400年发展历史为主线,讲述大英帝国的崛起,及其如何影响现代文明的兴衰。全书分为4篇,“橡木之心”、“黄金海洋”、“风起浪涌”、“海洋巨变”,一一展示英国从控制海上交通生命线,到建立全球性海洋帝国,最终带来全球文明危机的历程。读者可以从书中探寻以下历史:
皇家海军如何从一支从事海上劫掠的乌合之众,发展为维持“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的世界警察?
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怎样打败欧洲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缔造称霸世界的海上传奇?
海盗德雷克、首相小威廉·皮特、海军大臣费舍尔和丘吉尔……他们所进行的海军改革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英国变成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塑造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这些与皇家海军有哪些内在联系?
英德为何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上霸权又是如何从鼎盛走向衰落的?
◎专家及媒体评语
《海洋帝国》初版以来持续占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前列,在海军界与大众之间引起很大轰动,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无人能及。
——彼得·霍尔(Captain Peter Hore),英国海军防御研究中心主席
慷慨激昂,富有深度且亮点频出……本书描述的是一段充满豪情壮志、令人神往的400年帝国兴衰史。
——《星期日快报》
本书引人入胜……如果一位执掌国防、财政大权的政府官员打算读本好书以消磨周末时光,那么此书便是上选。因为从书中他才能知晓:在那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中,是皇家海军的辉煌为英国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不列颠”。
——《西部早间新闻报》
《海洋帝国》为我们呈现了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的概况。然而,一些极为有趣的史实更好地为人们再现了海军的风采。15世纪战船上的海员们都做些什么?18世纪的高桅帆船上,船员们又能获得何种供给呢?只有诸如此类的详尽细节才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海军前辈,敬意方生……精彩绝伦。
——《家族史月刊》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读罢令人掩卷沉思,作者布赖恩·莱弗里是英国最著名的海洋历史学家之一,他深厚的研究功底使得本书在写作上扎实、可信。
——BBC “历史”栏目
西班牙内战 豆瓣
The Spanish Civil War
9.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坦利·G.佩恩
译者:
胡萌琦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0
西班牙内战爆发于20世纪30年代,彼时欧洲局势风云变幻,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当时这场欧洲最重要的战争的原貌,描述了内战错综复杂的缘起,西班牙共和国的崩溃,以及西欧历史上唯一一场工人革命的爆发过程。斯坦利·佩恩不仅解释了西班牙革命的特点、环环相扣的共和派政策,也深入检视了佛朗哥反革命独裁统治的形成。佩恩着力阐述这场战争的多重意义和人们对它的理解,探讨了它在当时和之后很长时间里引起强烈反应的原因。本书也从军事史的角度分析了战争本身及其在军事发展史中的地位,解释了民主国家的不干涉政策,以及德国、意大利和苏联干涉行动的作用,总结了内战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并从比较学的视角将其置入20世纪革命内战的画卷之中。
日德兰1916 豆瓣
Jutland 1916: Twelve Hours that Decided the Great War
作者:
[英] 安格斯·康斯塔姆
译者:
武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9
还原巨舰对决,解读瀚海激战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豆瓣
作者:
王宇�
哈尔滨出版社
2004
- 5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役行动成百上千,作者按时间顺序从中精心选取了20个经典战役介绍给广大的读者,这20个经典战役包括陆战、海战、空战、两栖登陆战、热带丛林战、沙漠战、要塞保卫战等不同作战样式的战役行动。每一个经典战役独立成篇,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战争的历史背景,重点记述了战役发生、发展和组织实施过程,扼要分析战役双方在战略战术上的优劣得失,并力图反映出各个战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可供部队,军校师生,
The Battleship USS Iowa(Anatomy of The Ship) 豆瓣
作者:
Stefan Draminski
Osprey Publishing
2020
- 1
USS Iowa (BB-61) was the lead ship i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lasses of battleships ever commissioned into the US Navy. Transferred to the Pacific Fleet in 1944, the Iowa first fired her guns in anger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campaign, and sunk her first enemy ship, the Katori. The Iowa went on to serve across a number of pivotal Pacific War campaigns, including at the battles of the Philippine Sea and Leyte Gulf. It ended the war spending several months bombarding the Japanese Home Islands before the surrender in August 1945.After taking part in the Korea War, the Iowa was decommissioned in 1958, before being briefly reactivated in the 1980s as part of President Reagan's 600-Ship Navy Plan. After being decommissioned a second and final time in 1990, the Iowa is now a museum ship in Los Angeles. This new addition to the Anatomy of the Ship series is illustrated with contemporary photographs, scaled plans of the ship and superb 3D illustrations which bring this historic battleship to life.
帝国骑士(第4卷) 豆瓣
作者:
汪冰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3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第四卷为全书收尾之卷,讲述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位钻石骑士勋章获得者的传奇经历:二战期间创下121架夜战击坠世界纪录、被敌友双方尊为“里希特霍芬式的传奇人物”的夜战飞行员施瑙费尔少校;既被称为“二战期间击沉击伤敌方战舰最多的军人”,又被后人视作“U艇艇长高估战果的最典型代表”的布兰迪海军中校;两次大战期间均获最高战功勋章,既有“死忠纳粹的魔鬼将军”之称,同时又是作风彪悍的防御名将的舍尔纳元帅;二战期间凭借出色的战功,三年内从中校营长跃升为装甲兵将军和装甲集团军指挥官,被李德·哈特称为“卓越的装甲兵领袖”、“机动与突袭艺术的大师”的曼陀菲尔;不到36岁就成为德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将,二战期间先后负伤14次,因其惊人的勇敢而被称作“疯子托尔斯多夫”的托尔斯多夫中将;二战期间先后随第20摩托化步兵师,第10、第4和第7装甲师东征西伐,因屡立战功获颁钻石骑士勋章,左腿被截肢后仍然坚持指挥作战的牙医博士毛斯中将;先后担任第4装甲师师长、第39装甲军和“大德意志”装甲军军长、第2集团军和“东普鲁士”集团军指挥官,二战欧洲战场停火的当日被邓尼茨授予最后一枚钻石骑士勋章,拒绝搭乘飞机撤离,坚持与官兵们一起步入苏军战俘营的装甲战术家绍肯。
Rabaul 1943-44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MARK LARDAS
/
Mark Postlethwaite
Osprey Publishing
2018
- 1
In 1942, the massive Japanese naval base and airfield at Rabaul was a fortress standing in the Allies' path to Tokyo. It was impossible to seize Rabaul, or starve the 100,000-strong garrison out. Instead the US began an innovative, hard-fought two-year air campaign to draw its teeth, and allow them to bypass the island completely.
The struggle decided more than the fate of Rabaul. If successful, the Allies would demonstrate a new form of warfare, where air power, with a judicious use of naval and land forces, would eliminate the need to occupy a ground objective in order to control it. As it turned out, the Siege of Rabaul proved to be more just than a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air power--it provided the roadmap for the rest of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The struggle decided more than the fate of Rabaul. If successful, the Allies would demonstrate a new form of warfare, where air power, with a judicious use of naval and land forces, would eliminate the need to occupy a ground objective in order to control it. As it turned out, the Siege of Rabaul proved to be more just than a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air power--it provided the roadmap for the rest of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