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US Navy Carrier Aircraft vs IJN Yamato Class Battleships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MARK STILLE / Jim Laurier Osprey Publishing 2015 - 9
The Yamato and its lesser-known sister-ship Musashi were designed in the 1930s to take on American battleships in a climactic duel for control of the Pacific. Neither vessel ever saw a US Navy battleship, but by the time they were committed in the final battles of 1944–45, both would face overwhelming American naval air power. By 1944, the US Navy had combined its rugged Avenger torpedo-bombers with an improved air-launched weapon to create a formidable ship-killing capability. Augmenting the Avengers was the US Navy's newest dive-bomber, the Helldiver, which also proved rugged in service and carried a fairly large bomb load. When the Japanese committed both of their super battleships in the defense of the Philippines in October 1944, the power of American carrier aircraft proved sufficient to sink Musashi. Only months later, in April 1945, American aircraft repeated their performance against Yamato.
1683维也纳之战 豆瓣
作者: (英) 安德鲁·惠克罗夫特 译者: 黄美瑜 天地出版社 2018 - 3
全景式回顾17世纪欧洲基督教世界的绝地反击!
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一段充满血与火、胜利与失败、光荣与耻辱的历史
世界史上的关键冲突,影响了现代欧洲的政治发展格局。如果维也纳陷落,欧洲的发展将全面改观。这场战争使咖啡豆传入欧洲;欧洲人发明牛角面包;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文化认同逐渐成形;东南欧的民族组成更加复杂……
这是以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数百年前的战斗为主题,围绕着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而展开的悠久故事。作者表面上以1683年的那场维也纳围城战为基础,实际上整本书如剥洋葱般,一层一层地揭开许许多多的故事,让读者一步一步进入这场战争的核心,了解和明白维也纳之战的来龙去脉。
土耳其人热衷扩张,虽然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他们自认为是真正的罗马帝国的主宰者。神圣罗马帝国,已由哈布斯堡王朝掌权两百年,他们是基督教世界的最后保卫者。双方在维也纳一决高下:一方猛烈攻城,另一方誓死捍卫。
一攻一守,战事惨烈,双方发挥了独特的作战创造力,斗智斗勇。土耳其人挖地道,引爆地雷,强攻坚固的城墙。哈布斯堡军队紧急应变,构筑简易的防御工事,没想到发挥出极大的效果,令土耳其人久攻不破,撑到援军前来解救。这是运气,还是天命?
2022年7月22日 已读
译文是典型的“外语系学生做课题式”作品。各种随意编造的译名说明译者对于欧洲历史的完全无知,只能说,看在语句还算通顺的份上,多给一颗星吧
军事 历史 哈布斯堡 土耳其 奥地利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3册) 豆瓣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8.7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尼尔·麦格雷戈 译者: 余燕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 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手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历时4年,动员100多名馆员,400余位专家参与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
2018年10月26日 已读
断断续续四个多月,在地铁上看完了。微信读书上的玻璃心评论真实地反映了这国国民的心理状态:傲慢、无知、愚蠢、盲目
世界史 博物馆 历史 大英博物馆 文化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传 豆瓣
作者: 巴超 / 王玉莹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6 - 1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第三帝国中央保安局局长、安全警察首脑,手握纳粹德国安全与情报的利刃;身为波西米亚及摩拉维亚总督、第三帝国代理人,他是布拉格屠夫,还是“大棒加糖”的治国好手?他被称为“纳粹斩首官”“第三帝国黑王子”,“金发野兽”,却也是位忠贞的丈夫与慈爱的父亲;他高大英俊,金发碧眼,音乐、体育、驾驶、飞行几乎无所不能,却在登上权力顶峰途中突遭暗杀而命丧黄泉。揭秘海德里希备受争议的“犹太血统”疑云,及其在解决犹太问题的“最终方案”里扮演的角色。
2018年8月23日 已读
“国社红,放光芒。捷克出了个海局长”这书要是翻译介绍到以色列和捷克等西方国家去,啧啧啧
二战 传记 历史 德国 海德里希
绝望者日记 豆瓣 谷歌图书
Diary of A Man in Despair
8.4 (22 个评分) 作者: [德] 弗里德里希·莱克 译者: 符金宇 新华出版社 2015 - 1
本书原本是来自第三帝国内部的一份反纳粹的文件,最初由斯图加特的一家不知名的小出版社于1947年在德国出版发行的。不久之后,这家出版社便停止了商业运作。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1964年,有一家报社,刊登了一系列名为“被遗忘的书籍”的文章,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66年出版了纸皮书,还出现了几种不同语言版本。该书的英语版本在1970年出版。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作者没有按时间次序写事件,而是包括了作者的思想、反省、故事、回忆。记录开始于1936年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死亡,终止于莱克死前一个月。
2018年9月14日 已读
等到这个疯狂国度毁灭之后,对比当年的绝望者,看看“太阳底下无新事”是怎么被重新演绎的
二战 历史 德国 政治 日记
中途岛奇迹 豆瓣
作者: [美]戈登·普兰奇 / 唐纳德·M.戈尔茨坦 译者: 祁阿红 / 王喜六 2015 - 8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一支弱势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战例。
在珍珠港遭到毁灭性重创后,一支仅有28艘舰艇的美国舰队,面对的是趾高气扬、拥有88艘舰艇的日本舰队。美国人派出一波又一波前去轰炸日本舰队的飞机,都被日本人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但是在此战结束时,美国人却创造了奇迹,从而彻底扭转了美守日攻的战略态势,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奇迹》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的,是见证这段历史的双方指挥员和作战人员。本书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作战指挥艺术不可多得的材料。
2018年8月29日 已读
文学性不高但是提供了这场大家早已熟知的战役更多的细节,文学性一般,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另:豆瓣阅读的排版实在是让人不忍卒读,最后只好去战争研究论坛看网页版。。。。总之我是彻底明白豆瓣阅读只适合看看文学类的书籍
二战 二战史 军事 军事史 历史
最后的帝国 豆瓣
作者: [德]恩斯特·柯德士 译者: 王迎宪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3 - 2
《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是上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记者游历考察当时伪满洲国写下的一本纪实性著作。《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1936年在德国出版,全书文字约13万字,书中还附上了作者拍摄的30张反映伪满洲国现状的历史纪实照片。作者在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切开了日伪统治下“满洲国”的一个剖面,为国人认识伪满洲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由于作者身份独特,书中披露的许多史料都是鲜为人如的,有些章节读后甚至令人惊心动魄。如美国记者新闻作假的事实、中国军阀导演的“人造战争”事件、在“新京”(长春)采访末代皇帝溥仪的过程、参观日本关东军军营,见到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的细节……作者接触了许多日本军官、军妓,接触了各阶层人士——官员、汉奸、车夫、苦力、妓女、和尚、土匪……作者写出了在日伪铁蹄下“满洲国”民不聊生的惨状、日本军国主义者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以及中国人民不满日伪殖民统治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情景对话,生动具体。
2018年8月28日 已读
很真实的记录,不得不说西方记者或许跑的不快,但是姿势水平确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近90年前的满洲与今日之砍省或许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 民国 民国史 海外中国研究 满洲
1800年以来的中英碰撞 豆瓣
作者: 王赓武 译者: 金明 / 王之光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7
中英交往不仅仅发生在两个大国之间。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和往来还发生在大英帝国和英联邦这些更宏大的背景之下。本书根据作者在剑桥大学所作的演讲修改而成。在这部探讨中英关系的文笔优美、思想隽永的作品中,作者围绕着“战争”“贸易”“科学”及“治理”这四个词汇,阐述了中国和英语民族复杂、多彩、动态的交往关系,既审视两者交往的可能,同时又洞悉其限制,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既深远壮阔又细致入微的中西文明之间碰撞融合的历史画卷。
梦碎腾越 豆瓣
作者: [日] 吉野孝公 译者: 郭霁天 / 郭祥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1
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入侵云南腾越的年轻军人,各人有各人的思想信条,军国主义的尚武,过早埋葬了他们的青春。《梦碎腾越》中吉野孝公先生以一个日本普通士兵的视野对在腾冲之战中的战斗、溃败、逃亡、被俘、日本投降及遣返回国的经历,以白描式的手法付诸于文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西线1944.6-1945.4 豆瓣
作者: 彭志文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总共组建了19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三次重组。1943年,B集团军群第三次组建完成。到1944年,它成为第三帝国军队在“西线的砥柱”,是撑起整个西线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性重兵集团,其鼎盛时期兵力曾达到四十万人。B集团军群参与了西线的几乎每一场大战,其中包括盟军诺曼底登陆、阿纳姆之战、守望莱因、鲁尔战役等,最终在盟军强大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终至覆灭,西线崩溃。
青岛战时手记 豆瓣
作者: [德]瓦尔德马·福勒屯(Waldemar Vollerthun) 译者: 刘姝 / 秦俊峰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
1914年8月至11月,日本与德国为争夺德国在青岛的殖民地,在我国山东省进行了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本书是作者在青岛日德战争时期所作笔记,内容生动、翔实,既有对战事进程的详细叙述,也有对战争给青岛城市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客观描述,是研究一战中发生在亚洲战场的唯一一场战事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
2019年3月13日 已读
从德方视角比较全面地叙述了青岛战役,因为信息并不完全畅通,加上尚未褪去的民族主义色彩,有所夸大在所难免。这位军官没想到的是,20年后,他的祖国和当年的敌人成了盟友,25年后,他的祖国遭受了更大的苦难,幸好他不会再看到了。
一战 军事 历史 德国 战争
土耳其简史 豆瓣
作者: [英] 诺曼·斯通 译者: 刘昌鑫 中信出版社 2017 - 7
简介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修宪公投结束,全民同意改总理制为总统制,给予总统更大权力,引发世界哗然。一个国家的宪法改革为何牵动全球?土耳其的政局变动对世界政治又有何影响?
著名历史学家诺曼·斯通从600年前写起,讲述土耳其的沧桑往事,寥寥数笔从11世纪的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人写到21世纪申请加入欧盟的土耳其,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写到土耳其共和国,更对“一战”后的土耳其因东西方、宗教、传统和现代化等因素而充满动荡和冲突,甚至影响国家定位,进行了鞭挞入里的分析。
只有了解了土耳其的国家兴衰、民族觉醒、宗教抗争等,你才能懂得土耳其这个位居欧洲和亚洲连接处的国家,为何在近百年来成为“东方问题” (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何触动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神经。
2018年9月13日 已读
没想到啊没想到,昔日的欧洲病夫(西亚病夫)和大陆另一端的东亚病夫的发展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作者有洗白土鸡的白左嫌疑,4星。
世界史 历史 历史文化 土耳其
血王冠:玫瑰战争 Goodreads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段宇宏 2017 - 1
金雀花王朝主支的末君理查德二世时代,王冠落入旁支兰开斯特家族之手,此后英格兰大多数王位的转移充满了阴谋与杀戮。兰开斯特王朝亨利六世时代,(红玫瑰)兰开斯特家族与(白玫瑰)约克家族为争夺王座再度展开厮杀,每一顶王冠都沾满鲜血。
玫瑰战争的起源与英法百年战争结局导致的外交与内政矛盾紧密关联,它不仅是争夺王位的英格兰内战,也是一场地缘政治较量,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王公贵族皆卷入其中参与角逐。
残酷无情的军事斗争背后,是权力的诱惑,金钱的较量,每个家族都尽量追求利益之最大化,决定着军政博弈中的结盟与敌对、忠诚与背叛、热爱与憎恶。战争与金钱,亦无意中成为推动宪政和议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权力与金钱的追逐中,也不乏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英格兰首个平民王后在战争中诞生,白玫瑰国王为平民美人放弃名门闺秀,惹下更多祸事,给自己捍卫王座的征程徒增难度系数。
两大家族你死我活厮杀多年,王冠最后却戴在了意想不到的人头上,红白玫瑰合体,开辟了一个绚烂的新王朝。
2018年9月19日 已读
段王爷尽可能的在通俗和严谨之间达到平衡,总的来说适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只可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连自己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都理不清,哪有那脑子去理清英国王室的亲属关系。
2017 历史 战争 欧洲 段宇宏
战场决胜者 001 豆瓣
作者: 指文烽火编委会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11
《战场决胜者:冷兵器时代》内容简介: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对战场勇士和沙场英雄的崇拜,始终是街谈巷议中热门的话题。早在中国的宋代,就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这样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流传。由此可见,战场勇士和沙场英雄,无论何时,都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但是,以往对于英雄与战争的描写,大多局限在英雄个人事迹的描写,偏重于人文历史,而缺乏理性与客观的分析。一场战争,绝不是一个所谓的锦囊妙计就可以左右的。它是装备、训练、战略、战术、后勤甚至经济的综合体现。
《战场决胜者:冷兵器时代》将依托实际战例,透过西方式的实证视角,以考古发掘、专家考证、兵器复原介绍的形式,还原一个个真实的战场勇士,讲述和再现系统、详细的古典时代军事知识与故事。
复燃的冰川 豆瓣
作者: 胡烨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1
这是一场南亚次大陆你死我活的战争。为了克什米尔,印巴双方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较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为了彻底拿下“公主”,不惜对印度发动大规模进攻,印度也不甘示弱进行还击,演绎出南亚规模*的坦克战,双方将士的勇气和睿智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9月21日 已读
非常难得的印巴战史,作者能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叙述难得可贵。美中不足的是配图质量太一般,十分缺少地图。另外微信读书里的读者评论真没法看,一个个都把巴鸡当亲爹。你说认毛子当爹我也就不说了,认巴鸡当爹是什么思想?就是TG也不敢真把巴鸡当老铁啊……
军事 军事史 印巴战争 历史 国际政治
敦刻尔克 豆瓣
作者: [美]沃尔特·劳德 译者: 黄佳瑜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7 - 9
1940年5月,二战初期,四十万英法盟军在德军快速攻势下崩溃,被围困于法国东北部港口小城敦刻尔克,在德军轰炸机和炮火的猛烈攻击下,九天之内,三十多万英法盟军安全渡过英吉利海峡,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未来。
本书作者沃尔特•劳德为还原敦刻尔克大撤退全貌,走遍世界各地,亲身访谈战争双方上百名军官、士兵、百姓,搜罗各种战争记录、图书馆文献、旧报纸、日记等,提出了当代研究敦刻尔克的新视野,于美国出版后三十年畅销不衰,成为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编辑推荐◆
《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大导演诺兰集大成之作,全球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敦刻尔克》同名小说中文简体版独家授权,同步上市!40万人生死瞬间,扣人心弦,还原二战史上最壮烈的一场撤退战!
美国亚马逊历史小说类销售排名第一,历史叙事名家沃尔特•劳德畅销三十年不衰,是描写敦刻尔克的经典杰作。
退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泰坦尼克号’学之父”沃尔特•劳德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还原与完美再现!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巨大成功归功于他!本书对诺兰新片《敦刻尔克》的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一次扭转乾坤的历史大撤退,改变了世界的未来……有时候,败退或逃亡,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华丽转身!本书超越历史与影像,具有文学高度上更为广阔的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一场奇迹。除了“奇迹”二字,再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形容如此出乎预料、难以解释的命运逆转!
敦刻尔克最首要的意义是一份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类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克服逆境的能力。简而言之,它是一块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象征着人类身上不可消灭的坚定意志。
◆名人推荐◆
我从小听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故事长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克里斯托弗•诺兰
只要英语绵延不绝,“敦刻尔克”一词将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永远传诵。
——《纽约时报》
2018年9月26日 已读
和科尼利厄斯·瑞恩风格类似的纪实文学,全景式展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前前后后。译文比较老,很多翻译还带有港台和旧式翻译的痕迹。Be British精神无处不在。
二战 历史 德国 战争 文学
猫眼看日本 豆瓣
作者: 樱雪丸 重庆出版社 2015 - 1
本书以《哆啦A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日本历史和社会各个层面。《哆啦A梦》是有较大影响的动画片,而在这部为人熟知的动漫背后的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很多人大概都很陌生。作者正是通过这一话题,引导大家去了解日本、了解日本历史。本书文字洗练、幽默风趣,可读性非常强,适合大多数读者休闲阅读。
紫禁城的黄昏 豆瓣
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
7.8 (6 个评分) 作者: [英]庄士敦 译者: 富强 译林出版社 2014
《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2018年10月2日 已读
译注令人如同吃苍蝇般恶心,看来有必要去港台寻求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原版。 文中不断抬出<我的前半生>抨击庄士敦,然而这本书也不过是溥仪在共产威权施压之下的一纸供词罢了,也不见得都是事实。_x000d_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庄士敦 晚清
我的中国岁月 豆瓣
作者: 〔美国〕哈雷特•阿班 译者: 寿韶峰 2015 - 8
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2018年11月16日 已读
虽然有很多主观看法,还有一些疑似马后炮的评论,但是不得不说阿班对中国的认知还是相当客观和深刻的。很多的facts可以作为一种重要参考与史书对照。很想知道冷战开始后阿班对自己44年的想法有什么评论。
中日战争 历史 回忆录 支那事变 民国
萌·日本史 豆瓣
5.7 (6 个评分) 作者: 樱雪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以经典日本动漫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日本历史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历史读物。其中收录的日本经典动漫都是曾经整整影响过中国一代人的动画片,而熟知的动漫背后,又有着怎么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呢,我们大概都很陌生。作者正是通过这一话题,引导大家去了解日本、了解日本历史。文字洗练、幽默风趣,可读性非常强。而且,此类历史故事最受年轻读者青睐,也适合大多数读者休闲阅读。极具时尚畅销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