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罗伊·古德曼指挥汉诺威古乐团:贝多芬交响曲、序曲全集 豆瓣
罗伊·古德曼 Roy Goodman / 汉诺威古乐团 The Hanover Ban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12月2日 出版发行: Nimbus Records
成立於1980年的汉诺瓦古乐团,是二十世纪后半古乐演奏的先驱。这个使用古乐器和古乐演奏法则的乐团,顾名思义便可知其一二。Hanover代表的是1714至1830年的英国汉诺瓦王朝时代,Band则是十八世纪对於管弦乐团的称呼,因此他们所擅长的就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作品。在演奏任何曲目之前,他们对於演奏技巧、乐器演变、速度、音準、分句、乐谱选用等各方面,都经过长时间的考证,以便重建作曲家年代的乐团和演奏风貌。
这套贝多芬交响曲录於1988年,指挥罗伊‧古德曼以较为戏剧性的手法带动乐团鲜活的生命力,木管部份的表现尤其精采。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录音在伦敦圣三教堂进行,Nimbus一向为人称道的音响,无论在深度或是广度上,在此的表现都是满分。此辑发行之后大受好评,古德曼和乐团马上在同一地点完成了舒伯特交响曲的第一套古乐录音,更是获得欧洲所有音乐杂誌大奖。
Last Concert Tokyo 1988 - Beethoven: Symphony No.4 /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1988东京现场版 豆瓣
ベルリン・フィルハーモニー管弦楽団 カラヤン(ヘルベルト・フォン) /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Orches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21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CLASSICS(P)(M)
奥地利指挥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一直对日本-这个美丽的东方国家充满了好感!在他整个指挥生涯中曾先后11次到日本访问演出!其中有9次是自己带着像维也纳爱乐和柏林爱乐乐团这样的世界一流演奏团体。从最早的1957年率维也纳爱乐乐团访问日本到他生命的最晚年1988年在东京的最后演奏会时隔了三十年。要知道日本是一个保守传统的国家,尤其是在古典音乐表演艺术方面。日本听众和评论家推祟的是像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和克伦帕勒这种指挥风格的演奏。并在他们的头衔上冠以巨匠的字样。而卡拉扬当时只能被称为名手之类的。可见卡拉扬并非是一到日本就被认可的,有一次他去日本开音乐会,他的自弹自挥的巴赫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演完竟然无人鼓掌,第二天报刊上恶评如潮、著名评论家在论评卡拉扬的指挥时用了表面化、程式化、没有进入到作曲家的内心世界等评语!但卡拉扬对待艺术的态度是极其严肃的,在他其后的访问日本演出使的日本的评论慢慢的转变了,听众和评论家的风向开始变化了,从批评苛求转为一味赞美!我想卡拉扬这个唯意志论者不可能去使自己的艺术表演去迎合听众,只能是他用强大的意志贯穿于音乐作品中去征服观众。在卡拉扬的晚年,日本人开出了最高的价码、最高的礼遇去诱使卡拉扬访问演出!这三张唱片分别取之1988年5月2日、5月4日、5月5日在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的实况演出录音!当年这几场音乐会的票价最低是500美金!人们明白在历经多次脊椎手术的卡拉扬大限将至,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要永远记住这种声音,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即将消失,再也无法重现!
第二张唱片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和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贝四是我十分喜爱的曲目,卡拉扬晚年的保留曲目中一直有这个曲子。与以往相比卡拉扬这个贝四则更多充满了冥想和人性的光辉,如同天鹅的细长颈子那样的高贵。我与清水亚当一直认为卡拉扬在六十代与DG公司录音的那个贝四在艺术的完整性上好过小克莱伯那个著名的贝四,这点恐怕会和小克莱伯的那些拥趸们产生争论,但听了这个现场,我更增强了这种看法!而展览会上的图画则充分反映了一位世界级的指挥大师对管弦乐色彩的精深理解和对管弦乐团声音的了如指掌,这可不是阿巴多和穆蒂们能够调的出的色彩。这就印证了那位非凡的管弦乐配器大师-理查.施特劳斯那向名言:要成为一名指挥家非到八十岁不可!
塞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豆瓣
Beethoven / Szell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8月25日 出版发行: Sony
美国指挥家 George Szell 指挥克里夫兰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交响曲及序曲,交响曲录音于 1959 到 1964 年,序曲录音于 1966 和 1967 年。1992 年 Sony 发行 CD 套装,目前已停止发行。
这份 60 年代的录音是最早的贝多芬交响曲立体声录音之一,发行几十年来获得了媒体和听众颇高的评价。1992 年发行的这套 CD 的音质也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九部交响曲没有一处是短板,第一、第二、第五至第八都属于最出色的演绎。
固然,任何一套贝多芬交响曲录音都无法称作完美,但假如你只能收藏一套贝多芬交响曲的话,Szell 的这一套经典应当是首选。
Erich Leinsdorf:Beethoven 9 Symphonies 豆瓣
莱因斯多夫 Erich Leinsdorf / 波士顿交响乐团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52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RCA
指挥家简介:
稳健的特点、端庄的风格——莱因斯多夫
埃里希·莱因斯多夫于1912 年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这位诞生在“音乐之乡”的指挥家,早年曾在著名的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作曲和大提琴,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该院毕业。1932 年以后,年轻的莱因斯多夫在一些偶然的机遇里被大指挥家瓦尔特和托斯卡尼尼看中,于是他便先后担任了这两位大师身边的指挥助理。这样,他便有幸从这两位本世纪早期最伟大的指挥大师的身上学习其精湛的指挥艺术。
指挥特点:
莱因斯多夫有着相当正统的指挥特点和稳健端庄的风格。他在指挥时,虽不像一些指挥家那样强调理性化或异常的高深莫测,但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解力和感染力。他演释的作品结构紧凑,处理恰如其分,在指挥乐队时,能够很好地控制音响及音色上的变化,使其显得异常的鲜明和富有特色。同时,他又能够极好地把握住管弦乐队演奏中的许多特殊规律,使其合奏出的效果均衡流畅、天衣无缝。   莱因斯多夫也是一位既擅长指挥歌剧,又擅长指挥交响乐的双料大师,并且在这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个性。然而无论是对于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抱有着一种严谨的态度,指挥时忠于原谱的要求,从不搞过分的夸张来炫耀自己。所以,他指挥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高雅、自然和朴实的意境。
莱因斯多夫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挥大师,他是出生在本世纪早期,而主要活跃于本世纪中间一段时间的老指挥家中的佼佼者,虽然他的名声并没有像与他同龄的索尔蒂叫得那样响亮,但从全面的艺术性上来看,他完全是一个与之处在同一高度上的、倍受人们尊敬的伟大指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