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
卡拉扬/格蕾丝·班布丽 电影版《卡门》 豆瓣
Mirella Freni / Olivera Miljakovic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1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DVD)
This spectacular opera film was taped in 1967 and is based on the 1966 Salzburg Festival production directed by Herbert von Karajan himself, who also conducts the fabulous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production features the three greatest expon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roles at the time: Grace Bumbry’s magnificently seductive-toned Carmen, Mirella Freni’s ineffably lovely, touching Micaëla and Jon Vickers’s thrillingly manic-depressive Don José
On its release the film was hailed by Die Presse, (Vienna) as a “unique artistic event”, while Le Monde felt that Karajan’s production brought “a whole new dimension” to the opera, “combined with a magisterial interpretation”
A classical and utterly dramatic approach to probably the world's most beloved opera – Karajan’s Carmen is as much a delicacy for opera fans as it is a perfect starter for newcomers
2011年1月2日 听过
两个男的不如两个女的,米凯拉最给力,劝何塞回家那一段还真有点感动,卡门次之,军官大叔入戏太晚,斗牛士的嗓子不好听。
Bizet Bumbry Carmen DG DVD
金色卡拉扬 karajan gold 豆瓣
赫伯特 冯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jaran / 安娜 苏菲-穆特 anne-sophie mutt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金色卡拉扬》为庆祝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大师之一赫伯特·冯·卡拉场诞辰100周年,DG公司推出了名为《金色卡拉扬》的精选集,专辑收录了卡拉扬指挥的《卡让》前奏曲,莫扎特《小夜曲》,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拉威尔《波莱罗》,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等老少咸宜的古典名曲,想要认识卡拉扬的伟大指挥艺术,《金色卡拉扬》堪称最佳选择。
金色卡拉扬 豆瓣
karajan / bp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12日 出版发行: DG
To celeb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this double album showcases the greatest classical tracks conducted by the most famous conductor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disc has something for everyone--from the Allegro of Beethoven's 5th Symphony, Pachelbel's Canon, Mozart's Eine kleine Nachtmusik and much more. It is a perfect sequel to the highly successful Karajan Adagio compilations Special collaborators include the international star violinist Anne-Sophie Mutter, and the world-class orchestras the Berlin and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s
夏伊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帕瓦罗蒂主演:威尔第《弄臣》 豆瓣
Edita Gruberova / Luciano Pavarotti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 Filmed on location in 1981 in Italian Renaissance landmarks including the Castello di San Giorgio in Mantua, the Piazza Duomo in Cremona, and the Teatro Farnese in Parma, Jean-Pierre Ponnelle’s authentic rendering captures all the tenderness and tragedy of Verdi’s heart-breaking drama.
* Riccardo Chailly conducts the Wiener Philharmoniker and a stellar cast featuring Luciano Pavarotti, Edita Gruberova and Ingvar Wixell.
* Luciano Pavarotti sings the role of the Duke of Mantua, a part in which he is unsurpassed; Edita Gruberova,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loratura sopranos of our time, sings the role of Gilda; and Ingvar Wixell, a superlative baritone, sings a captivating Rigoletto.
弗里乔伊:科达伊《哈里·亚诺什组曲》《马罗采克舞曲》《加兰塔舞曲》《匈牙利赞美诗》 豆瓣
费伦茨·弗里乔伊 Ferenc Fricsay / Ernst Haflig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5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Production (Universal)
多杰出的指挥家!多准确和力量充沛的拍子!多好的乐感!他对于极端效果的理解又是多深刻啊!无论是令人窒息的极弱奏、间歇时的静默还是大型合唱团与管弦乐队的爆发。唱片中有他最感亲切的两部合唱作品。左尔坦·柯达伊的《匈牙利》赞美诗以其匈牙利元素感动了他,不仅仅因为里面的民歌音调感人的力量,还因为这里有着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的痛苦和愤怒。这个重要的作品受到大量的民间音乐的素材和手法的影响,同时又运用了印象派的手法和简单的三和弦。这个令人信服的演奏汇聚了很多的演出团体,包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圣海德威教堂合唱团、RIAS室内合唱团、男女童声合唱以及男高音恩斯特·哈夫利戈。
(华纳-奥赫尔曼,1954年柏林音乐节)作为母语的音乐一一柯达伊和他的第一个阐释者
就作曲家和指挥家之间的共生共存来说,很难找到比柯达伊和费里乔伊之间更好的例子。费里乔伊就读的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同时也是柯达伊执教了差不多30年的地方,他在那里影响了几代匈牙利音乐家。费里乔伊是在柯达伊的音乐和教育中成长的。1 961年,在一次电视访谈中,当时柯达伊的唯一一部交响曲刚刚在费里乔伊的指挥下首演,费里乔伊以动情的语言谈起他的同胞的音乐的重要性:
“从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就和这音乐一起成长,我们能够一下就把它辨别出来。这种音乐有着特殊的语言和朗诵调的结构,它是传统的和本真的。匈牙利音乐自我吸收。自我包容的天性或多或少的只为少数和匈牙利音乐语言有联系的音乐家所保存。但是我想感谢DG公司以及那些说这种语言、吸收这种语言的开拓者们,我们已慢慢接近这个音乐传统真正存在的地步了。
如果把柯达伊创作的合唱作品和音乐教材排除在外,就很难知道柯达伊在匈牙利和欧洲的重要性。他的教材让整个国家的公民热爱歌唱,即使是幼儿也接受音乐指导。9、10、11岁的孩子就已经学会欣赏柯达伊的复调性合唱作品。”
谈到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方法(后来和巴托克结合到一起)的影响时。费里乔伊强调,它对欧洲音乐发展的影响早在20、30年代就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只有在费里乔伊成功地把柯达伊的音乐有计划地推介到欧洲的音乐会舞台上,柯达伊才找到匈牙利之外的听众。其它的匈牙利指挥家像奥曼迪、雷纳、塞尔、索尔蒂等只是偶尔指挥和录制柯达伊一些比较流行的曲子,例如:《加兰塔舞曲》、《哈里·亚诺什组曲》,而费里乔伊对他老师的所有作品都有浓厚的兴趣。1947年,在他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第一次音乐会上,指挥了《匈牙利赞美诗》在奥地利的首演,这是柯达伊合唱作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唱片中的点睛之作。1 954年,费里乔伊在柏林音乐节上指挥了它的柏林首演之后的几天就录制了这个作品。几天前。他已经录制了《马罗采克舞曲》,那个录音棚由于其良好的声学条件一直保存到现在。恩斯特·哈夫利戈,《匈牙利赞美诗》中的男高音,一直和费里乔伊合作,作为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员,帮助费里乔伊完成他杰出的音乐文献。
《加兰塔舞曲》是在前一年录制的。而在1948年11月6日,亦正是这个作品开始了他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合作。(12天之后他第一次指挥柏林市立歌剧院演出威尔地的《唐·卡洛斯》;1 2月1 2日第一次指挥建团两年的RIAS交响乐团;1 2月1 6日第一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在鲁道夫·鲍尔的回顾中这样写道:
“费里乔伊清除了他老师作品中被人误解的感官主义,引入真正的匈牙利精神。他的拍子准确,手势经济,既不装模作样也不疏心大意。在马苏芮那立的这场音乐会精力集中、纪律严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从未表现得如此精确、文雅,也从未演奏出如此宽广的动态和力度变化。更从未演奏出如此丰富的音色。原有的音调和节奏不稳定的毛病通过指挥家的排练给纠正过来了。他赋予曲子精致的外形,清除了《加兰塔舞曲》舞曲中多余的累赘,使他手下的乐队在乐曲一开始就奏出电击般的渐强”。
费里乔伊在1961年11月2、3日重新录制了《哈里·亚诺什组曲》,这是他在DG公司的最后录音。12天之后,他在德国电视台上排练、演出。向数百万观众介绍这个作品。这个节目里出现的乐团是他的老朋友一一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这也是对费里乔伊最合适的最后的纪念,他被德国音乐评论家乌里奇·施莱博称作欧洲的第一个“媒体艺术家”。之后,费里乔伊在波恩和伦敦举行了一系列的音乐会。在伦敦他捐挥了柯达依交响曲的伦敦首演,另外一次是他的最后音乐会一一指挥他的同胞巴托克的作品之后,他的病情恶化,58岁的他在1963年2月20日去世。
布列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马勒第六交响曲 豆瓣
9.3 (14 个评分) Gustav Mahler / Pierre Boulez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4月1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Gustav Mahler was an Austro-Bohemian Romantic composer, and one of the leading conductors of his generation. As a composer he acted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19th century Austro-German tradition and the modernism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欧根·约胡姆: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豆瓣
9.3 (6 个评分) Eugen Jochum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28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Records
德国指挥家 Eugen Jochum 指挥柏林爱乐演奏勃拉姆斯交响曲,录音于 1951、1953 和 1956 年,1996 年 DG 发行。此单声道录音被普遍认定为勃拉姆斯交响曲最优秀的演奏之一。
威尔第《茶花女》利兹指挥维也纳爱乐 豆瓣
Anna Netrebko / Rolando Villazo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Thomas Hampson Giorgio Germont
Anna Netrebko Violetta Valery
Luigi Roni Dottore Grenvil
Konzertvereinigung Wiener Staatsopernchor
Mozarteum Orchester
Wiener Philharmoniker
Rupert A. Huber Chorusmaster
Carlo Rizzi Conductor
Herman Wallen Marchese d'Obigny
Diane Pilcher Annina
Dritan Luca Giuseppe
Salvatore Cordella Gastone
Wolfram Igor Derntl Domestico di Flora
Friedrich Springer Commissionario
Salvatore Cordella Visconte de Letorières
Helene Schneiderman Flora Bervoix
Rolando Villazon Alfredo Germont
Paul Gay Barone Douphol
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 豆瓣
Anton Bruckner / Eugen Jochum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0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指挥:约胡姆指挥 Eugen Jochum
录音时间:1978年1月
专辑介绍:
布鲁克纳是十九世纪中晚期一位奇特的音乐人物,他身处浪漫主义时期,却自立于潮流之外,他对音乐发展没起过什么推动作用,也不曾转移风气,标领新异,但所有的音乐史里都会写进布鲁克纳这个名字,因为他的交响乐脱离主流文化,自成一体,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布鲁克纳发表过九部交响曲,加未发表的两部,一共是十一部,以数量论,他是十九世纪交响作曲家里最多产的。《第八交响曲》是布鲁克纳艺术成功的最高点,这部交响曲使他获得很高荣誉。
布鲁克纳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愁容暗淡,忧心忡忡,似乎永远在思量如何在音乐里调和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的矛盾,事实上他最终选定的是古典风范,是巴赫、海顿、贝多芬建立的辉煌的古典。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登峰造极的大师,是古典乐派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位作曲家。在贝多芬身后,欧洲音乐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十九世纪中期浪漫派潮流已经席卷欧洲,形成音乐文化主流,这是要想把音乐恢复到贝多芬的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注定要失败的。布鲁克纳承袭古典传统,一生惨淡经营,孜孜以求,他的音乐生涯大部分在失败的痛苦中度过,只在晚年才享受了几年成功的喜悦。他留下的九部交响曲现在被视为重要的交响文献,与他同时代的瓦格纳说:"只有布鲁克纳同贝多芬最相近"。
布鲁克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他1824年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清寒的平民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的乡村教师,他也几乎注定了将来要继承这个职业。布鲁克纳没有接受过比乡村教师家庭更好的早期教育,由于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父亲和表哥教他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这也是一个乡村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布鲁克纳开始自食其力,做乡村教师的助手,同时在教堂奏管风琴并兼做杂务。三十二岁时,他在一次管风琴比赛中获胜,从而得到林茨教堂管风琴师的位子,这已经比他父亲为他设想的乡村教师职业高出许多了,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继续学习音乐理论,每年去维也纳几次,向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名师求教,他心中的理想是当一位作曲家。
当布鲁克纳认为自己已经可以驾驭交响曲这样的大型曲式时,他年交四十,开始写第一交响曲。除去以前的习作不算,这是他创作生涯的开端,而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这些大师根本就没有活到过这个寿数。布鲁克纳在四十岁以前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有关作曲的各方面知识和技巧,当他一旦认为自己火候到了,着手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交响曲这样的大型作品,而且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交响曲的创作上,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完成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而如切如磋。所以《简明牛津音乐辞典》里有关布鲁克纳作品的记载很简单,九部交响曲和一些教堂合唱曲,其它作品屈指可数。
布鲁克纳为交响曲耗尽了一生,也为交响曲而吃尽了苦头。他出身卑微,青少年时期饱长艰辛,很早就担起生活的重担,长期的教学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歌手的工作使他亲近宗教并成为虔诚的教徒,他的交响曲里充满严肃深刻的情绪内容和庄严肃穆的宗教哲学意味,在形式上则以虔敬的态度追寻贝多芬、舒伯特这些前辈大师的足迹,他的每一部交响曲好像都想写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那样的宏规巨制,在浪漫主义时期,这样的交响曲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
很少人愿意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篇幅太大了,每一部都在一个小时以上,有几部要演奏一个半小时,占据一整场音乐会的时间,指挥家们不敢轻易排演这样的曲目,怕吸引不住观众。他的第三交响曲首演时就遭遇到难堪的场面,音乐会的观众几乎走光,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其中包括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学生马勒和沃尔夫,布鲁克纳当时是音乐学院的讲师。
布鲁克纳迟迟不能出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勃拉姆斯和瓦格纳。当时的维也纳音乐界分成对立的两派,勃拉姆斯派和瓦格纳派,双方的音乐主张并没有原则性的分歧,但评论界却把两过搞得势不两立。口讷心直、老实巴交的布鲁克纳一点儿也不知道党争的厉害,公开表示了对瓦格纳的钦佩,结果被认为是瓦格纳派,这下可触在霉头上了。勃拉姆斯派的首席评论家汉斯立克,连篇累牍地攻击布鲁克纳,不放过他的每部作品,有时几乎只是为了文字消遣,也要把布鲁克纳拉出来痛责一番,不过汉斯立克的文章机锋锐利,也堪称佳构。可怜的布鲁克纳默默地忍受痛苦,一句也不敢回击,直到晚年,第八交响曲取得辉的成功,布鲁克纳登上了荣誉的顶峰,受到皇帝的接见,奥皇问他有什么要求,这是个讨封请赏的机会,布鲁克纳提了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请求,他想请皇帝陛下出面斡旋,求汉斯立克不要再攻击他了。渔夫向金鱼要一个不漏水的新木盆,大约就是这种心情了。在布鲁克纳坎坷的一生中,类似的轶闻还有许多,他的作品很少有演出机会,他的第四交响曲首演排练时,为了表示指挥的感激,他还偷偷地往指挥手里塞过一个银币!
布鲁克纳的音乐才能没有被终生埋葬,在晚年他享受过几天成功的荣誉,他的第八交响曲是他一生音乐成就的最高点。这部交响曲于1892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当场便获成功,观众反响极为热烈,布鲁克纳数次上台向观众致意,这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是没有过的,此时他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离他去世还有三年十个月。
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与他的其它交响曲一样,仍然是规整的四乐章,篇幅同样大得吓人,演奏下来有八十多分钟,在这么长时间里调动人的情绪不是易事,第八交响曲在艺术上自有其独到之处。这部交响曲刚一演出,就有许多出来为它做注,有人说它是人类精神的启示录,有人说它是一部英雄史诗,还有人编写了详尽的文字说明,为四个乐章安排了情节。布鲁克纳对这些解释都没有认可。
第八交响曲没有文学情节做为构思的依据,之所以会引起评论界的种种解释,主要是因为它的构思宏伟,体气精深,既是严肃的又富于感情,着力表现人类刚毅英勇的精神,浓厚的哲学意味是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宏大的气势表现人类精神的胜利,这一切都给人以史诗感,所以人们会从听过音乐之后产生的崇高感受中去寻找文学形象。
布鲁克纳去世以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题,他的交响曲大多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哪个能代表他最初创作愿望,很难说清。在他的艺术道路上遭受的挫折太多,作品很少有演出的机会,一些朋友劝告他对乐谱删削修改,以适应当时的趣味,有些指挥要求他删去大段的音乐,布鲁克纳不坚持己见,删改听便,只要能排演出来便谢天谢地。据名指挥家李希特回忆,在排练第四交响曲时,李希特指着总谱的一个地方问布鲁克纳是什么音,被快乐包围着的布鲁克纳竟回答说:"随便什么音,只要你喜欢。"布鲁克纳频繁修改手稿的深层原因是他常在古典传统和浪漫主义之间游疑不定,他临终没能完成的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写了六稿,都没完成,所以第九交响曲只有三个乐章。
维也纳作曲家兼评论家沃尔夫说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是巨人之作,是光明彻底战胜黑暗,这正是布鲁克纳一生苦苦追求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