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女性,艺术与权力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琳达・诺克林
译者:
游惠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6
本书是性别与艺术研究的开路先锋,也是女性艺术批评的经典名著。
作者是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创建者,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她从1970年代开始长达20年的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视觉图象的考察,揭露艺术作品中主流话语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在19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身为艺术史学者的琳达?诺克林反思,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从而开始了一连串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这本文集,通过18世纪末到20世纪的视觉图像,揭露把特定类别作品中心化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作者是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创建者,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汇集了她从1970年代开始长达20年的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视觉图象的考察,揭露艺术作品中主流话语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在19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身为艺术史学者的琳达?诺克林反思,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从而开始了一连串围绕着性别、艺术与权力的思考。这本文集,通过18世纪末到20世纪的视觉图像,揭露把特定类别作品中心化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提出异于男性权威的观点,肯定女性艺术家的成就。
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豆瓣
作者:
(美)贝尔·胡克斯
译者:
晓征
/
平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 10
这本经过谨慎论证、具有很大鼓舞性的著作是对性政治的核心问题的一次全面的审察,包括女性中间政治上的团结,作为战斗伙伴的男性,以及为了终结暴力的女权运动。本书始终富有吸引力,有着极大的鼓舞性,胡克斯将一种我们易于接受的表述风格与批判的洞见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幅植根于同情、尊重和正直的女权主义图景。
致谢
第二版序言 看见光明:女权主义幻想
第一版序言
1 黑人妇女:形成女权主义理论
2 女权主义:结束性压迫的运动
3 女权运动的意义
4 姐妹关系:妇女们的政治团结
5 男性:斗争中的同志
6 改变有关权力的观点
7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8 教育妇女:一项女权主义议程
9 结束暴力的女权运动
10 父母职责的革命性改变
11 结束女性性压迫
12 女权主义革命:在斗争中发展
参考书目
致谢
第二版序言 看见光明:女权主义幻想
第一版序言
1 黑人妇女:形成女权主义理论
2 女权主义:结束性压迫的运动
3 女权运动的意义
4 姐妹关系:妇女们的政治团结
5 男性:斗争中的同志
6 改变有关权力的观点
7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8 教育妇女:一项女权主义议程
9 结束暴力的女权运动
10 父母职责的革命性改变
11 结束女性性压迫
12 女权主义革命:在斗争中发展
参考书目
杰出女性学者给年轻学子的52封信 豆瓣
作者:
李遠哲
/
蕭新煌(編)
天下文化
男性能做的事,女性往往做得更好從這本書,年輕學子都可以學到52位傑出女性學者所傳授的各領域專門知識,更可以領悟到「女性」學者如何在重重難度下,努力做學問,迎向成功,獲得傑出成就。
2003年1月,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與天下文化共同出版了《傑出學者給年輕學子的67封信》,集結67位「傑出人才講座」得獎人的勵志文章,對於有志踏上研究之路的青年學子,極具參考價值。
2004年,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又特別邀請了52位女性學者,包括中研院院士、傑出人才講座得獎人、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人,集結成這本《傑出女性學者給年輕學子的52封信》,希望年輕的讀者能夠從這些傑出女性學者身上,深受啟發。
2003年1月,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與天下文化共同出版了《傑出學者給年輕學子的67封信》,集結67位「傑出人才講座」得獎人的勵志文章,對於有志踏上研究之路的青年學子,極具參考價值。
2004年,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又特別邀請了52位女性學者,包括中研院院士、傑出人才講座得獎人、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人,集結成這本《傑出女性學者給年輕學子的52封信》,希望年輕的讀者能夠從這些傑出女性學者身上,深受啟發。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 豆瓣
Toward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9.2 (5 个评分)
作者:
凯瑟琳.A.麦金农 (catharine A.Mackinnon)
译者:
曲广娣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这本书分析了社会权力如何塑造认知方式,以及认知方式又是如何形塑社会权力中男女的不平等。在广泛的意义上,本书探讨了在智识和政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性别(gender)差异所具有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它是在认识论的层次上探讨性别政治问题。
本书的论述以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在两性不平等问题上各自的主张开始,然后,通过以女性地位为中心的性别批判,在认识论的层次上重构女性主义,进而,通过经由法律确认的、更为详细规定的女性的社会建构和待遇,来探讨制度化的国家权力,从而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是本书的理论出发点,因为马克思主义这种当代的理论传统,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却敢于正视有组织的社会统治,对此加以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分析,确认系统形成社会规则的社会力量,并寻求既在历史之内又依据历史去解释人类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真实存在的。它既批判了认为社会不公正是必然的和延续性的观点,又为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书的论述以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在两性不平等问题上各自的主张开始,然后,通过以女性地位为中心的性别批判,在认识论的层次上重构女性主义,进而,通过经由法律确认的、更为详细规定的女性的社会建构和待遇,来探讨制度化的国家权力,从而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是本书的理论出发点,因为马克思主义这种当代的理论传统,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却敢于正视有组织的社会统治,对此加以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分析,确认系统形成社会规则的社会力量,并寻求既在历史之内又依据历史去解释人类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真实存在的。它既批判了认为社会不公正是必然的和延续性的观点,又为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空間就是性別 豆瓣
作者:
畢恆達
心靈工坊
2004
- 9
生活的空間,訴說性別的語言。注入性別觀點,空間也可以形塑新的性別關係!男孩爬樹大家稱讚「好厲害!」,女孩爬樹卻變成「野Y頭」。男生在操場上追趕跑跳碰,女生卻當可愛的啦啦隊。男人坐姿雙腳大開,佔據大片空間很豪邁;女生必須很秀氣,雙腳併攏微微斜擺。
為什麼,男人的謀略叫「雄心壯志」,女人卻被說成「最毒婦人心」?為什麼兩個人結婚,女人是「嫁出去」,男人卻是「娶進門」?為什麼,我們有女作家書展、同志影展,卻沒有男作家書展、異性戀影展?為什麼公共場所裡,男廁總是暢行無阻,女廁卻是大排長龍?
其實男生可以很柔軟,女生可以很剛強。男人不必逞英雄,為了競爭成功而互相欺壓;女人不必當花瓶,為了被愛被保護而乖乖順從聽話。娘娘腔和男人婆都可以快樂存在,異性戀和同性戀可以互相了解,每個人都可從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世界充滿更豐富的色彩。
繼《空間就是權力》後,環境心理學家畢恆達推出新作《空間就是性別》。本書是他長年針對台灣性別與空間的觀察,探討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背後,所運行的性別機制。空間的生產涉及複雜的權力關係運作,性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而注入女性主義的觀點,空間也可以形塑新的性別關係。
為什麼,男人的謀略叫「雄心壯志」,女人卻被說成「最毒婦人心」?為什麼兩個人結婚,女人是「嫁出去」,男人卻是「娶進門」?為什麼,我們有女作家書展、同志影展,卻沒有男作家書展、異性戀影展?為什麼公共場所裡,男廁總是暢行無阻,女廁卻是大排長龍?
其實男生可以很柔軟,女生可以很剛強。男人不必逞英雄,為了競爭成功而互相欺壓;女人不必當花瓶,為了被愛被保護而乖乖順從聽話。娘娘腔和男人婆都可以快樂存在,異性戀和同性戀可以互相了解,每個人都可從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世界充滿更豐富的色彩。
繼《空間就是權力》後,環境心理學家畢恆達推出新作《空間就是性別》。本書是他長年針對台灣性別與空間的觀察,探討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背後,所運行的性別機制。空間的生產涉及複雜的權力關係運作,性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而注入女性主義的觀點,空間也可以形塑新的性別關係。
第二阶段 豆瓣
作者:
(美)贝蒂·弗里丹
译者:
小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图书简介】
你们,女儿们,不要等待了。如果在女权运动组织里找不到你的需要,那么开始你自己的行动,或者加入一个组织,然后改变它。妇女运动的下一步并不是让女性反对男性。有很多儿子、丈夫、父亲,确实也想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许我们应该考虑把男人带到运动中来,使他们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人数,因为第二阶段不仅仅是为了女人,也是为了男人。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有开放的观念。
译者序
序言,1998年
序言
第一部分 开始的结束
第一章 开始的结束
第二章 反抗不完整的生活
第三章 女权新阵地:家庭
第四章 沉默的美国男性运动
第五章 西点军校的现实考验
第二部分 第二阶段
第六章 女性力量的局限和真正潜力
第七章 新模式
第八章 找回白天
第九章 房屋和梦想
第十章 性与政治
跋:如何让女权运动更进一步
你们,女儿们,不要等待了。如果在女权运动组织里找不到你的需要,那么开始你自己的行动,或者加入一个组织,然后改变它。妇女运动的下一步并不是让女性反对男性。有很多儿子、丈夫、父亲,确实也想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许我们应该考虑把男人带到运动中来,使他们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人数,因为第二阶段不仅仅是为了女人,也是为了男人。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有开放的观念。
译者序
序言,1998年
序言
第一部分 开始的结束
第一章 开始的结束
第二章 反抗不完整的生活
第三章 女权新阵地:家庭
第四章 沉默的美国男性运动
第五章 西点军校的现实考验
第二部分 第二阶段
第六章 女性力量的局限和真正潜力
第七章 新模式
第八章 找回白天
第九章 房屋和梦想
第十章 性与政治
跋:如何让女权运动更进一步
我的知識之路 | John Stuart Mill Autobiography 豆瓣
The Autobiography of John Stuart Mill
作者:
John Stuart Mill
译者:
吳良健
/
吳衡康
網路與書
2007
- 5
郝明義 導讀:<一個普通讀者如何閱讀一本「天才」之書>
「由於這條知識之路的絢麗奪目,所以我覺得有如在觀賞一部不可名狀的電影。……彌爾以他條理清晰,文筆簡潔的敘述,為我們清楚地描繪出一條可供後人依循的路途。……正由於他說明得如此清楚,所以這一條特殊的知識之路,其實是任何一個普通讀者都可以學習的。」
彌爾是古今少有的奇才:他沒有上過學校,卻是世界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社會運動家。從小他所有的學習,都是來自於經濟學家父親嚴格的教育。他三歲學希臘文,童年即閱讀了《遠征記》、《對話錄》、蘇格拉底《回憶錄》等書;八歲開始學拉丁文、代數和幾何;十二歲起研究邏輯學,熟讀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論文,並寫下《羅馬政治史》;十三歲時,他在每天散步中聆聽父親傳授經濟學,回家後記錄下來,就這樣完成了《政治經濟學要義》一書。
這種強迫性教育為他省下了知識份子在一般學校制度浪費的十年時間,但也有其缺點:「我不曾有過童年。」彌爾坦承。對於理性的幾近病態的強調,使得他在二十歲那年陷入精神危機,最終是藉由閱讀、思考、以及愛情才幫助他度過難關。
《彌爾自傳》是一部奇特的傳記,與同類著作相比,它可算是一部完全知識性的作品,除了有幾頁提到他妻子的文字外,幾乎沒有感情的描述,但它的平淡質樸卻能使讀者無比感動。彌爾的自傳是十九世紀知識份子歷史中極為重要的文獻,它詳細記錄下作者親自接受的卓越教育經歷──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此種經歷讀起來像是中世紀苦役的記錄──今天,閱讀這一位天才的學習之路,不管是做為兒童教育的參考,或是自身修習的思索,都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啟發。
作者簡介:
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十九世紀歐洲重要思想家,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與政治理論家,世人譽為自由主義的承先啟後大師。
約翰.彌爾生於一八0六年,自幼便展現聰明天才,在父親嚴格的教育下,三歲學希臘文;八歲學習拉丁文、代數和幾何;十歲讀完柏拉圖的著作;十二歲起研究邏輯學,熟讀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論文;十三歲讀政治經濟學,研習亞當史密斯和李嘉圖的學說。十四歲時前往法國,在邊沁的弟弟家裡寄住,修習化學、植物學和高深數學。
由於家學淵源,約翰.彌爾從小就與邊沁、李嘉圖等思想家接觸,深受他們的學說與思想所影響。十七歲時他進入東印度公司,任職三十五年,一八六六年以自由黨候選人身分成為英國國會下議院院員,任內他積極爭取工人階級選舉權、保護愛爾蘭人的權力,並在妻子與女兒的鼓勵下,大力主張婦女選舉權。
彌爾一生寫作不輟,著有《邏輯學體系》、《論自由》、《論代議政治》、《政治經濟學原理》、《功利主義》等,對後世哲學、政治等思想的發展,皆有深遠的影響。
「由於這條知識之路的絢麗奪目,所以我覺得有如在觀賞一部不可名狀的電影。……彌爾以他條理清晰,文筆簡潔的敘述,為我們清楚地描繪出一條可供後人依循的路途。……正由於他說明得如此清楚,所以這一條特殊的知識之路,其實是任何一個普通讀者都可以學習的。」
彌爾是古今少有的奇才:他沒有上過學校,卻是世界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社會運動家。從小他所有的學習,都是來自於經濟學家父親嚴格的教育。他三歲學希臘文,童年即閱讀了《遠征記》、《對話錄》、蘇格拉底《回憶錄》等書;八歲開始學拉丁文、代數和幾何;十二歲起研究邏輯學,熟讀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論文,並寫下《羅馬政治史》;十三歲時,他在每天散步中聆聽父親傳授經濟學,回家後記錄下來,就這樣完成了《政治經濟學要義》一書。
這種強迫性教育為他省下了知識份子在一般學校制度浪費的十年時間,但也有其缺點:「我不曾有過童年。」彌爾坦承。對於理性的幾近病態的強調,使得他在二十歲那年陷入精神危機,最終是藉由閱讀、思考、以及愛情才幫助他度過難關。
《彌爾自傳》是一部奇特的傳記,與同類著作相比,它可算是一部完全知識性的作品,除了有幾頁提到他妻子的文字外,幾乎沒有感情的描述,但它的平淡質樸卻能使讀者無比感動。彌爾的自傳是十九世紀知識份子歷史中極為重要的文獻,它詳細記錄下作者親自接受的卓越教育經歷──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此種經歷讀起來像是中世紀苦役的記錄──今天,閱讀這一位天才的學習之路,不管是做為兒童教育的參考,或是自身修習的思索,都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啟發。
作者簡介:
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十九世紀歐洲重要思想家,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與政治理論家,世人譽為自由主義的承先啟後大師。
約翰.彌爾生於一八0六年,自幼便展現聰明天才,在父親嚴格的教育下,三歲學希臘文;八歲學習拉丁文、代數和幾何;十歲讀完柏拉圖的著作;十二歲起研究邏輯學,熟讀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論文;十三歲讀政治經濟學,研習亞當史密斯和李嘉圖的學說。十四歲時前往法國,在邊沁的弟弟家裡寄住,修習化學、植物學和高深數學。
由於家學淵源,約翰.彌爾從小就與邊沁、李嘉圖等思想家接觸,深受他們的學說與思想所影響。十七歲時他進入東印度公司,任職三十五年,一八六六年以自由黨候選人身分成為英國國會下議院院員,任內他積極爭取工人階級選舉權、保護愛爾蘭人的權力,並在妻子與女兒的鼓勵下,大力主張婦女選舉權。
彌爾一生寫作不輟,著有《邏輯學體系》、《論自由》、《論代議政治》、《政治經濟學原理》、《功利主義》等,對後世哲學、政治等思想的發展,皆有深遠的影響。
向前一步 豆瓣 Goodreads
Lean In: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8.0 (70 个评分)
作者:
[美] 谢丽尔·桑德伯格
译者:
颜筝
中信出版社
2013
- 6
● 她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具有天生的管理天赋。
● 她是美国薪酬最高的女高管,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女人」。
● 她身居福布斯百强女性榜第5名,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她就是Facebook 首席运营官 谢丽尔·桑德伯格
今天,她奉献上她的最新力作 《向前一步》
激励全球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
强大的推荐阵容:
阳光媒体董事会主席杨澜、SOHO 董事长张欣为本书撰写推荐序
王石、李开复、徐小平、王秋扬、夏华、何振红、王潮歌、徐巍等诸多知名企业家、知名媒体人强力推荐!
从现在开始,LET’S LEAN IN !
本书连续7周荣登亚马逊总榜第一!
连续6周位居《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本书中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还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1. 向前一步,勇敢进取
通常女性在总会在无意识中妨碍自己的发展、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甚至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场中的态度仍然不够积极、不够进取。
2.平衡工作与生活
伴侣的支持非常重要。那种认为女性只有抛开家庭才能达到事业巅峰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成功女性都拥有一位相当支持自己事业的人生伴侣。
3. 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
女性应该对事业上的挑战持有更开放的心态。如果一份工作能让她学到新的技能,并且更快乐、更满足,那就意味着她在自我提升中不断发展。
女性只有向前一步,勇敢地 “LEAN IN”,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获得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平衡,享受成功的幸福人生。
● 她是美国薪酬最高的女高管,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女人」。
● 她身居福布斯百强女性榜第5名,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并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她就是Facebook 首席运营官 谢丽尔·桑德伯格
今天,她奉献上她的最新力作 《向前一步》
激励全球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
强大的推荐阵容:
阳光媒体董事会主席杨澜、SOHO 董事长张欣为本书撰写推荐序
王石、李开复、徐小平、王秋扬、夏华、何振红、王潮歌、徐巍等诸多知名企业家、知名媒体人强力推荐!
从现在开始,LET’S LEAN IN !
本书连续7周荣登亚马逊总榜第一!
连续6周位居《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谢丽尔·桑德伯格在本书中深刻地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还为女性提出了如下成功密码,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1. 向前一步,勇敢进取
通常女性在总会在无意识中妨碍自己的发展、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甚至很容易就放弃工作、放弃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场中的态度仍然不够积极、不够进取。
2.平衡工作与生活
伴侣的支持非常重要。那种认为女性只有抛开家庭才能达到事业巅峰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成功女性都拥有一位相当支持自己事业的人生伴侣。
3. 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
女性应该对事业上的挑战持有更开放的心态。如果一份工作能让她学到新的技能,并且更快乐、更满足,那就意味着她在自我提升中不断发展。
女性只有向前一步,勇敢地 “LEAN IN”,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获得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平衡,享受成功的幸福人生。
违背我们的意愿 豆瓣
Against Our Will: Men, Women, and Rape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苏珊·布朗米勒
译者:
祝吉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被西方世界奉为“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创下30年畅销不衰的奇迹。它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
本书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此书一出版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列为“强奸经典”。根据全球最大网站亚马逊网站统计,有478部重要的著作引用了本书中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新闻周刊》把此书评价为“一部对强奸问题最为详细的研究,迫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具有毁灭性的犯罪”。《纽约时报书评》把本书列为本年度最杰出的图书之一,认为本书是一部“冷酷的史实,不朽的作品……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它立足于独一无二的政治史档案、强奸的社会学以及男女在法律上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简明而通俗,布朗米勒写就了一部具有持续社会重要性的决定性的、压倒性的、令人震惊的著作”。
《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自1975年出版以来持续处于热销中,2000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宣称《违背我们的意愿》为20世纪100种最重要图书之一。 此书至今已经有17种文字的版本,因此我关于强奸犯罪的分析已经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阅读和接受。令我欣慰的是,中国读者终于有机会用中文阅读《违背我们的意愿》这本书了。
个人声明
第一章 强奸的群众心理:引言
第二章 初期的法律
第三章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孟加拉国战争
越南战争
第四章 骚乱、大屠杀和革命
美圈革命
犹太人大屠杀
对摩门教教友的迫害
三K党:针对黑人的暴力行径
刚果:针对白人的暴力行径
第五章 英国历史上的两个研究对象
印第安人
奴隶制
补遗:计量史学家
第六章 警方记录在案的强奸犯
强奸、跨种族强奸、团伙强奸
“无偿行为,过度强奸”
奸杀
第七章 种族问题
第八章 权力:机构和政府当局
监狱强奸:同性恋体验
警察强奸案件
儿童性虐待
第九章 英雄强奸犯的神话
第十章 受害者:定位
意念中的强奸幻想
美丽的受害人
《旅馆客房里被杀死的金发舞女》
言情杂志:“他让我这么做的。”
第十一章 受害人:罪行
第十二章 女性的反击
译后记
本书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此书一出版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列为“强奸经典”。根据全球最大网站亚马逊网站统计,有478部重要的著作引用了本书中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新闻周刊》把此书评价为“一部对强奸问题最为详细的研究,迫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具有毁灭性的犯罪”。《纽约时报书评》把本书列为本年度最杰出的图书之一,认为本书是一部“冷酷的史实,不朽的作品……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它立足于独一无二的政治史档案、强奸的社会学以及男女在法律上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简明而通俗,布朗米勒写就了一部具有持续社会重要性的决定性的、压倒性的、令人震惊的著作”。
《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自1975年出版以来持续处于热销中,2000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宣称《违背我们的意愿》为20世纪100种最重要图书之一。 此书至今已经有17种文字的版本,因此我关于强奸犯罪的分析已经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阅读和接受。令我欣慰的是,中国读者终于有机会用中文阅读《违背我们的意愿》这本书了。
个人声明
第一章 强奸的群众心理:引言
第二章 初期的法律
第三章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孟加拉国战争
越南战争
第四章 骚乱、大屠杀和革命
美圈革命
犹太人大屠杀
对摩门教教友的迫害
三K党:针对黑人的暴力行径
刚果:针对白人的暴力行径
第五章 英国历史上的两个研究对象
印第安人
奴隶制
补遗:计量史学家
第六章 警方记录在案的强奸犯
强奸、跨种族强奸、团伙强奸
“无偿行为,过度强奸”
奸杀
第七章 种族问题
第八章 权力:机构和政府当局
监狱强奸:同性恋体验
警察强奸案件
儿童性虐待
第九章 英雄强奸犯的神话
第十章 受害者:定位
意念中的强奸幻想
美丽的受害人
《旅馆客房里被杀死的金发舞女》
言情杂志:“他让我这么做的。”
第十一章 受害人:罪行
第十二章 女性的反击
译后记
性别麻烦 豆瓣 Eggplant.place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9.0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
宋素凤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1990年面世的《性别麻烦》是女性主义理论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著作,一经出版即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并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经典文本。巴特勒因此书而一举成为当代思想界最闪耀的学术明星之一。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开篇,首先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提出了质疑。她对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维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们各自所依据或所反对的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理论源头。她借用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福柯的管控性生产、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读,从哲学本体论层面重新追问语言、主体、性别身份等关键性概念,深刻阐述了异性恋框架下的性别身份和欲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颠覆了霸权话语对性、性别、性欲的强制性规定。
巴特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她的个人标记的“性别操演”理论,为性与性别开启了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可能性的未来。
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读书。
Hypatia
《性别麻烦》对性别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质疑。这是一部富有创见的精彩论著。
Aandra Lee Bartky
巴特勒的作品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萨拉·萨莉
十年前我完成《性别麻烦》的稿子......我不知道这本书会有这么广大的读者,也不知道它会对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具有挑衅意味的“介入”,并被引为开创酷儿理论的文本之一。这本书的生命超出了我的意图。
朱迪斯·巴特勒在1999年此书再版时附加了长篇序言,回应并澄清了针对此书的一些问题。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开篇,首先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提出了质疑。她对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维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们各自所依据或所反对的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理论源头。她借用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福柯的管控性生产、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读,从哲学本体论层面重新追问语言、主体、性别身份等关键性概念,深刻阐述了异性恋框架下的性别身份和欲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颠覆了霸权话语对性、性别、性欲的强制性规定。
巴特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她的个人标记的“性别操演”理论,为性与性别开启了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可能性的未来。
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读书。
Hypatia
《性别麻烦》对性别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质疑。这是一部富有创见的精彩论著。
Aandra Lee Bartky
巴特勒的作品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萨拉·萨莉
十年前我完成《性别麻烦》的稿子......我不知道这本书会有这么广大的读者,也不知道它会对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具有挑衅意味的“介入”,并被引为开创酷儿理论的文本之一。这本书的生命超出了我的意图。
朱迪斯·巴特勒在1999年此书再版时附加了长篇序言,回应并澄清了针对此书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