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
自然作为理性 豆瓣
Nature as Reason
作者:
[美]简·波特
译者:
杨天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3
现代世界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业已成为道德生活不言自明的前提。道德困境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基础道德原则的理解不同。自然法理论是认识道德原则、解决道德困境的重要凭借之一。重拾这一理论传统,为道德判断寻求概念工具,不无裨益。
自然法理论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思想传统,其中包含种种相互竞争的思想流派。本书作者简•波特继《自然法与神圣法:重回基督教伦理学传统》之后,再次调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理论资源,着力提供完整的托马斯主义自然法理论图景。
作者在本书中重新考察了经院哲学的自然观、幸福论、德性论、恩典论,并与当今英语学界颇具代表性的伦理学家积极对话,从而证明,托马斯主义自然法理论在现代个体与公共生活当中依然意义非凡。
自然法理论代表着一个庞大的思想传统,其中包含种种相互竞争的思想流派。本书作者简•波特继《自然法与神圣法:重回基督教伦理学传统》之后,再次调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理论资源,着力提供完整的托马斯主义自然法理论图景。
作者在本书中重新考察了经院哲学的自然观、幸福论、德性论、恩典论,并与当今英语学界颇具代表性的伦理学家积极对话,从而证明,托马斯主义自然法理论在现代个体与公共生活当中依然意义非凡。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 豆瓣
How Economics Forgot History: 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pecificity in Social Science
作者:
杰弗里·M·霍奇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本书围绕经济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展开论述,讨论了德国历史学派是如何研究历史特性问题的,描述了历史特性的本质和作用,同时也指出其他经济学派对历史特性问题的态度。在此过程中,作者强调了历史特性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作者针对如何把历史特性问题重新提上经济学的研究日程,提出了有益的可行的建议。
本书为创立一个新的、建设性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扫平了道路,这种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这是一部卓越的思想史著作。霍奇逊将新的气息带入到过去的思想和与它们有关的问题之中。这些复活的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学家——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本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主义纳入学术背景之中的著作。它的主要贡献是证明了奥地利学派在方法论之争中的胜利只是表面现象,并且说明了历史特性问题是如何继续困扰经济学研究的。
——保罗· 戴尔·布什(Paul Dale Bush)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杰弗里·M·霍奇逊凭借本书向着弥补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鸿沟迈进了一大步,这个鸿沟是指:如何解释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历史特定的方面。许多学者已经批评了一般理论构建的缺陷,渴望一个更具历史特性的经济学。霍奇逊提供了自己的思维周全的方案——明智地借助演化理论和复杂性理论中的普遍性概念。霍奇逊将自己的框架建立在对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的审慎考虑之上,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这对于将经济学塑造成真正的社会科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约翰·B·戴维斯(John B. Davis)
美国马克特大学
在这部卓越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意思明了的著作中,杰弗里·M·霍奇逊探讨了经济理论和历史之间的重要关系,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普遍主义教条提出了挑战。他令人印象深刻地建立了一个理论平台,将从特定的空间-时间背景中得到的特殊的历史特性与一般原则融为一体。这部著作对准备以新的方式重新思考理论构建的经济学家来说,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库尔特·多普菲(Kurt Dopfer)
瑞士圣加仑大学
经济学具有两种思维和分析模式。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的、非制度的、先验的体系研究经济学;另一种是以具有历史的制度来研究经济学。杰弗里·M·霍奇逊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后一种模式的历史、内容和概念问题。这是一部卓越的著作,分析独到并具有启发意义。
——沃伦·塞缪尔(Warren Samu els)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本书为创立一个新的、建设性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扫平了道路,这种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这是一部卓越的思想史著作。霍奇逊将新的气息带入到过去的思想和与它们有关的问题之中。这些复活的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学家——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本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主义纳入学术背景之中的著作。它的主要贡献是证明了奥地利学派在方法论之争中的胜利只是表面现象,并且说明了历史特性问题是如何继续困扰经济学研究的。
——保罗· 戴尔·布什(Paul Dale Bush)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杰弗里·M·霍奇逊凭借本书向着弥补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鸿沟迈进了一大步,这个鸿沟是指:如何解释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历史特定的方面。许多学者已经批评了一般理论构建的缺陷,渴望一个更具历史特性的经济学。霍奇逊提供了自己的思维周全的方案——明智地借助演化理论和复杂性理论中的普遍性概念。霍奇逊将自己的框架建立在对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的审慎考虑之上,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这对于将经济学塑造成真正的社会科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约翰·B·戴维斯(John B. Davis)
美国马克特大学
在这部卓越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意思明了的著作中,杰弗里·M·霍奇逊探讨了经济理论和历史之间的重要关系,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普遍主义教条提出了挑战。他令人印象深刻地建立了一个理论平台,将从特定的空间-时间背景中得到的特殊的历史特性与一般原则融为一体。这部著作对准备以新的方式重新思考理论构建的经济学家来说,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库尔特·多普菲(Kurt Dopfer)
瑞士圣加仑大学
经济学具有两种思维和分析模式。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的、非制度的、先验的体系研究经济学;另一种是以具有历史的制度来研究经济学。杰弗里·M·霍奇逊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后一种模式的历史、内容和概念问题。这是一部卓越的著作,分析独到并具有启发意义。
——沃伦·塞缪尔(Warren Samu els)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自由主义的重生与政治德性 豆瓣 Goodreads
7.6 (5 个评分)
作者:
陈纯
世界华语出版社
2020
- 4
其它标题:
自由主义的重生与政治德性:陈纯政治哲学文选
本书之所以 值得一读,原因在好几方面:他对自由主义论述的内部分歧,提出了 相当全面的介绍与评论;对于自由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短缺不足, 他直言无讳;对于中国施特劳斯学派以及文化保守主义的思路与歧 途,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亲访年轻一代的各类左派,介绍他们的 思想状况。这些,相信会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
保守主义思想 豆瓣
The Conservative Mind: From Burke to Eliot
作者:
[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
张大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5
拉塞尔·柯克所著的《保守主义思想》可以称得上是对20世纪美国保守主义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从立意构思,到对保守主义思想史上重要人物的选取,它在每一方面都做得极为出色,并借此开启了美国现代保守主义运动。
这本书着力清理保守主义思想谱系,其内容可以概述为:以保守主义思想脉络的缕析为轴心,前以保守主义思想核心的凝练概括为导引,后以保守主义面对衰颓的当代复兴为支援,从而为保守主义绘制了一幅由史及论的完整图景。作者柯克亦被人恰如其分地称之为“赋予保守派以身份”的思想家。
它并不是党派行动指南,而是试图界定“保守”和“保守主义”,梳理保守主义者们关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原则。或者更具体一些,是想探讨英国和美国保守主义的精神何在;英格兰和美国具有什么样的共同观念体系,让那些有着保守天性之人能够持续抵制法国大革命肇始的激进理论和社会变革。
简言之,这是一本有着历史叙事面目,但旨在凸显保守主义思想实质的作品。探讨了保守主义的各种观念,并查验它们在当时及后来混乱和剧变时代的有效性。
这本书着力清理保守主义思想谱系,其内容可以概述为:以保守主义思想脉络的缕析为轴心,前以保守主义思想核心的凝练概括为导引,后以保守主义面对衰颓的当代复兴为支援,从而为保守主义绘制了一幅由史及论的完整图景。作者柯克亦被人恰如其分地称之为“赋予保守派以身份”的思想家。
它并不是党派行动指南,而是试图界定“保守”和“保守主义”,梳理保守主义者们关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原则。或者更具体一些,是想探讨英国和美国保守主义的精神何在;英格兰和美国具有什么样的共同观念体系,让那些有着保守天性之人能够持续抵制法国大革命肇始的激进理论和社会变革。
简言之,这是一本有着历史叙事面目,但旨在凸显保守主义思想实质的作品。探讨了保守主义的各种观念,并查验它们在当时及后来混乱和剧变时代的有效性。
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豆瓣
作者:
John Finn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 5
First published in 1980, 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is widely heralded as a seminal contribu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w, and an authoritative restatement of natural law doctrine. It has offered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and other readers a thorough grounding in the central issues of legal,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Finnis's distinctive perspective. This new edition includes a substantial postscript by the author, in which he responds to thirty years of discussion, criticism and further work in the field to develop and refine the original theory. The book closely integrates the philosophy of law with ethics, social theor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author develops a sustained and substantive argument; it is not a review of other people's arguments but makes frequent illustrative and critical reference to classica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riters in ethic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jurisprudence. The preliminary First Part reviews a century of analytical jurisprudence to illustrate the dependence of every descriptive social science upon evaluations by the theorist. A fully critical basis for such evaluations is a theory of natural law. Standard contemporary objections to natural law theory are reviewed and shown to rest on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s. The Second Part develops in ten carefully structured chapters an account of: basic human goods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reasonableness, community and 'the common good'; justic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rights-talk; the bases of human rights, their specification and their limits; author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authoritative rules by non-authoritative persons and procedures; law,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derivation of law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practical reasonableness; the complex relation between legal and moral obligation; and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created by unjust laws. A final Part develops a vigorous argument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ural law', 'natural theology' and 'revelation' - between moral concern and other ultimate questions.
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 豆瓣
Liberalism and Modern Society
作者:
[英]理查德·贝拉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 10
在《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一书中,贝拉米检讨了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演变,探讨了密尔、格林、涂尔干、韦伯和帕累托以及其他一些思想家的著作,将他们的理论与其各自的历史背景紧密地联系在 起,揭示了诸多隐藏存自由丰义思想之下的社会与道德假设的偶然性 现代社会在整个19世纪早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贝拉米认为.这些变革从根本上破坏了自由主义的许多核心原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批判性地检讨了反映在哈耶克、诺齐克和罗尔斯这些当代政治哲学家著作中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出他们的自由丰义所立基的社会观念和道德直觉如今是时代错误的和站不住脚的 他丰张.只有 种建立存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民主自由主义才能为现代世界复杂与多元的社会提供一种合理的政治理论。
暴力 豆瓣
Violence: Six Sideways Reflections
8.9 (15 个评分)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
Slavoj Žižek
译者:
唐健
/
张嘉荣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 11
我们所能眼见的物理暴力往往是某种系统暴力的产物。这种系统暴力维持着我们身处其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为此,人们看待暴力的方式本身就是被系统所塑造的。齐泽克诊断了人们认知并扭曲暴力现象的各种形式,试图颠覆自由资本主义-基督教意识形态主宰的那种认识暴力的图像,并以“神的暴力”超越主观暴力和系统暴力的合谋。齐泽克以一部小说的故事和一句带有智者风格的话结束了他对暴力的反思:在某个民主国家的选举中,70%的投票是弃权票;重新投票后更糟,有80%的票弃权。政府认定有反政府的阴谋,因此开始秘密逮捕和审讯,却一无所获。这导致政府将应对手段不断升级,直至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炮制阴谋……最终政府自己制造出恐怖分子。然而,首都却一直继续近乎正常地运作,民众以无法理解的和谐和非暴力的抵抗阻挡了政府每一波攻击。因此,“有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暴力的行动。”
论自由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n Liberty
9.3 (80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穆勒
译者:
孟凡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哈罗德•拉斯基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李 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哈罗德•拉斯基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李 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On Liberty 豆瓣
作者:
John Stuart Mill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1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859, few work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have provoked such continuous controversy as John Stuart Mill's "On Liberty", a passionate argument on behalf of freedom of self-expression. This classic work is now available in this volume which also includes essays by scholars in a range of fields. The text begins with a biographical essay by David Bromwich and an interpretative essay by George Kateb. Then Jean Bethke Elshtain, Owen Fiss, Judge Richard A. Posner and Jeremy Waldron present commentaries on the pertinence of Mill's thinking to early 21st century debates. They discuss, for example, the uses of authority and tradition, the shifting legal boundaries of free speech and free action, the relation of personal liberty to market individualism,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right to live as one pleases and the right to criticize anyone's way of life.
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 豆瓣
Max Weber und die Deutsche Politik 1890—1920
9.5 (8 个评分)
作者:
[德]沃尔夫冈·J.蒙森
译者:
阎克文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0
【内容简介】
马克斯·韦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政治密切相关:他激烈批评俾斯麦和德皇保守的社会政策,却更失望于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他在“一战”中出于德国利益稳步推动“体面和平”的实现,却被自私的政治领袖葬送;他在魏玛制宪中期盼卡理斯玛威权领袖重振大国荣耀,却未料到会是纳粹主义的兴起……
本书是德国历史学界的重要著作。作者蒙森向读者揭示了韦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热忱的自由主义者,却也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厘清了韦伯这两个看似矛盾、相悖的立场之间的重要联系。
他们在20年代营造了一个神话,就是韦伯作为一个天然领袖被极度冷落了,但他们描绘的这幅伟人肖像是根本不恰当的……我的目标是根据对原始资料的谨慎分析刻画韦伯的政治人格,这不是一种片面的意识形态解释,而是力求描绘出韦伯的全部复杂性,包括他的内在矛盾与模棱两可。
——沃尔夫冈·J. 蒙森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沃尔夫冈·蒙森是20世纪闻名于世界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英国史和德国史研究领域名声斐然,在韦伯思想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蒙森生于史学世家,其曾祖父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因写作《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父威廉·蒙森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本书德文版甫一出版便在学界掀起巨大波澜,蒙森对韦伯极具争议性的解读,令这本书先是遭到尖锐抨击,之后逐渐获得普遍好评。许多学者赞誉蒙森“重新发现了许多重要事实”。
◆本书是最详实韦伯传记,是了解韦伯生平及其思想的必读书。在这本独一无二的韦伯传记中,读者将发现一个全新的在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徘徊的韦伯。
◆这是一本韦伯传记,同时也是一本史料详实、论述有力的德国政治史。其从经济崛起却政治保守的19世纪末德国讲起,一直叙述到民族复兴焦虑掩盖了魏玛宪制脆弱的“一战”后的德国,几十年间诸多重要的德国政治家如俾斯麦、威廉二世、胡戈·普罗伊斯等轮番上场。
◆本书译者阎克文是马克斯·韦伯著作中文本译介的专家,从事相关译介工作近二十年,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韦伯著作中译本,半数以上出自阎克文的译笔。阎克文为本书撰写一篇译者序,详细阐释了本书的历史价值以及韦伯的政治使命。
◆特邀著名学者、韦伯研究专家钱永祥为中文版撰写导读。导读将韦伯所处的历史与政治环境及其思想对中国目前处境的借鉴意义一一详述,可谓情理兼备、发人深省。
···
【学者、媒体评价】
尽管由于命运和环境的作弄,(韦伯)没有在政治方面享有显赫的地位,但却毫不减损他杰出政治家的本色,他的伟大就像一个没有手的拉斐尔,没有功绩但却有无限的潜力。
——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
(韦伯是)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韦伯是最后一批博学者之一。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瑟尔( Lewis A. Coser)
沃尔夫冈·蒙森详细重建了马克斯·韦伯的政治观点……尽管蒙森打破常规的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他在学术史料上全面彻底的挖掘不容置疑。
——《美国社会学期刊》
蒙森这本著作的价值不在于重新发现了许多重要事实,而在于对散落各处的文献的仔细校订,系统性的分析,以及从民主和反民族主义者的角度对韦伯突出敏锐批评。
——德国历史学家克洛泽·爱泼斯坦(Klaus Epstein)
在浩瀚的韦伯二手文献中,认真研究“政治人”韦伯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者,首推蒙森這本经典。
——台湾著名学者钱永祥
马克斯·韦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政治密切相关:他激烈批评俾斯麦和德皇保守的社会政策,却更失望于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他在“一战”中出于德国利益稳步推动“体面和平”的实现,却被自私的政治领袖葬送;他在魏玛制宪中期盼卡理斯玛威权领袖重振大国荣耀,却未料到会是纳粹主义的兴起……
本书是德国历史学界的重要著作。作者蒙森向读者揭示了韦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热忱的自由主义者,却也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厘清了韦伯这两个看似矛盾、相悖的立场之间的重要联系。
他们在20年代营造了一个神话,就是韦伯作为一个天然领袖被极度冷落了,但他们描绘的这幅伟人肖像是根本不恰当的……我的目标是根据对原始资料的谨慎分析刻画韦伯的政治人格,这不是一种片面的意识形态解释,而是力求描绘出韦伯的全部复杂性,包括他的内在矛盾与模棱两可。
——沃尔夫冈·J. 蒙森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沃尔夫冈·蒙森是20世纪闻名于世界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英国史和德国史研究领域名声斐然,在韦伯思想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蒙森生于史学世家,其曾祖父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因写作《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父威廉·蒙森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本书德文版甫一出版便在学界掀起巨大波澜,蒙森对韦伯极具争议性的解读,令这本书先是遭到尖锐抨击,之后逐渐获得普遍好评。许多学者赞誉蒙森“重新发现了许多重要事实”。
◆本书是最详实韦伯传记,是了解韦伯生平及其思想的必读书。在这本独一无二的韦伯传记中,读者将发现一个全新的在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徘徊的韦伯。
◆这是一本韦伯传记,同时也是一本史料详实、论述有力的德国政治史。其从经济崛起却政治保守的19世纪末德国讲起,一直叙述到民族复兴焦虑掩盖了魏玛宪制脆弱的“一战”后的德国,几十年间诸多重要的德国政治家如俾斯麦、威廉二世、胡戈·普罗伊斯等轮番上场。
◆本书译者阎克文是马克斯·韦伯著作中文本译介的专家,从事相关译介工作近二十年,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韦伯著作中译本,半数以上出自阎克文的译笔。阎克文为本书撰写一篇译者序,详细阐释了本书的历史价值以及韦伯的政治使命。
◆特邀著名学者、韦伯研究专家钱永祥为中文版撰写导读。导读将韦伯所处的历史与政治环境及其思想对中国目前处境的借鉴意义一一详述,可谓情理兼备、发人深省。
···
【学者、媒体评价】
尽管由于命运和环境的作弄,(韦伯)没有在政治方面享有显赫的地位,但却毫不减损他杰出政治家的本色,他的伟大就像一个没有手的拉斐尔,没有功绩但却有无限的潜力。
——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
(韦伯是)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韦伯是最后一批博学者之一。
——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瑟尔( Lewis A. Coser)
沃尔夫冈·蒙森详细重建了马克斯·韦伯的政治观点……尽管蒙森打破常规的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他在学术史料上全面彻底的挖掘不容置疑。
——《美国社会学期刊》
蒙森这本著作的价值不在于重新发现了许多重要事实,而在于对散落各处的文献的仔细校订,系统性的分析,以及从民主和反民族主义者的角度对韦伯突出敏锐批评。
——德国历史学家克洛泽·爱泼斯坦(Klaus Epstein)
在浩瀚的韦伯二手文献中,认真研究“政治人”韦伯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者,首推蒙森這本经典。
——台湾著名学者钱永祥
Hayek and Modern Liberalism 豆瓣
作者:
Chandran Kukatha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2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beral thought, the work of F.A. Hayek stands out as among the most significant since that of J.S. Mill. In this book, Kukathas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nature and coherence of Hayek's defense of liberal principles, attempting both to identify its weaknesses and to show why it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ry. Kukathas argues that Hayek's defense of liberalism is unsuccessful because it rests on presuppositions that are philosophically incompatible. In his view, the unresolved dilemma of Hayek'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how to mount a systematic defense of liberalism if one emphasizes the limited capacity of human reason. Hayek's social philosophy, he argues, offers a significant theory of the nature of social processes, and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account of how this must constrain our choice of political principles.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豆瓣
作者:
Gene Sharp
The New Press
2012
- 9
Twenty-one years ago, at a friend’s request, a Massachusetts professor sketched out a blueprint for nonviolent resistance to repressive regimes. It would go on to be translated, photocopied, and handed from one activist to another, traveling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cross the globe: from Iran to Venezuela—where both countries consider Gene Sharp to be an enemy of the state—to Serbia; Afghanistan; Vietna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China; Nepal; and, more recently and notably, Tunisia, Egypt, Yemen, Libya, and Syria, where it has served as a guiding light of the Arab Spring.
This short, pithy, inspiring, and extraordinarily clear guide to overthrowing a dictatorship by nonviolent means lists 198 specific methods to consider,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 sit-ins, popular nonobedience, selective strikes, withdrawal of bank deposits, revenue refusal, walkouts, silence, and hunger strikes.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is the remarkable work that has made the little-known Sharp into the world’s most effective and sought-after analyst of resistance to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is short, pithy, inspiring, and extraordinarily clear guide to overthrowing a dictatorship by nonviolent means lists 198 specific methods to consider,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 sit-ins, popular nonobedience, selective strikes, withdrawal of bank deposits, revenue refusal, walkouts, silence, and hunger strikes. 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 is the remarkable work that has made the little-known Sharp into the world’s most effective and sought-after analyst of resistance to authoritarian regimes.
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 豆瓣
If You're an Egalitarian, How Come You're So Rich?
作者:
[英] G. A. 柯亨
译者:
霍政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展示的是G.A.柯亨于1996年在爱丁堡大学发表的“吉福德”演讲。柯亨关注马克思主义与罗尔斯派自由主义,并在这些思想体系与塑造个人生活的选择之间找到了联系。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相关的生活经历源自他本人: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蒙特利尔共产主义社区,这一成长背景使他笃信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理念。就罗尔斯自由主义而言,柯亨着眼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生。他指出,平等主义的正义,不仅像罗尔斯派自由主义所教导的那样,事关确定社会结构的规则,而且事关个人的态度。
The Zinn Reader 豆瓣
作者:
Howard Zinn
Seven Stories Press
2009
- 7
No other radical historian has reached so many hearts and minds as Howard Zinn. It is rare that a historian of the Left has managed to retain as much credibility while refusing to let his academic mantle change his beautiful writing style from being anything but direct, forthright, and accessible. Whether his subject is war, race, politics, economic justice, or history itself, each of his works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to embrace one's subjectivity can mean embracing one's humanity, that heart and mind can speak with one voice. Here, in six sections, is the historian's own choice of his shorter essays on some of the most critical problems facing America throughout its history, and today.
Crises of the Republic 豆瓣
作者:
Hannah Arendt
Harcourt Publishers Ltd
1972
- 9
A collection of studies in which Arend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political philosopher, views the crises of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s challenges to the american form of government. Index.
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 豆瓣
作者:
顧汝德
天窗出版社
揭露「地產霸權」之後,你更不能不知「官商同謀」的可怕真相。
要解開香港死結,由剖析殖民時代埋下的公義私利矛盾開始……
港英時代最後一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綜合多年對香港政府及商界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寫成《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審視政府和商界經常陷入矛盾的同謀關係,以致令民主發展和社會公義賠上沉重的代價。
書中重點披露,港英政府為了維持香港經濟增長和確保殖民地管治威信,如何削弱英商的利益及英國在外交上的影響力,轉而與華資商界精英合作。書中亦展示社會大眾如何奮力抗衡「官商同謀」,防範公眾利益被公然出賣,成為英資、中資或本地商界的私人利益。
香港回歸後,「官商同謀」繼續上演。中國政府決定維持殖民地時代的政治制度,令特區政府的新管治班子,無法正面回應社會各界對政治及社會民生的訴求,處處裹足不前,令社會階級矛盾更深,面臨引爆點。
本書特別收錄作者於2011年全新序言及修訂版引言,貼近香港政局的最新發展。
要解開香港死結,由剖析殖民時代埋下的公義私利矛盾開始……
港英時代最後一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綜合多年對香港政府及商界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寫成《官商同謀——香港公義私利的矛盾》,審視政府和商界經常陷入矛盾的同謀關係,以致令民主發展和社會公義賠上沉重的代價。
書中重點披露,港英政府為了維持香港經濟增長和確保殖民地管治威信,如何削弱英商的利益及英國在外交上的影響力,轉而與華資商界精英合作。書中亦展示社會大眾如何奮力抗衡「官商同謀」,防範公眾利益被公然出賣,成為英資、中資或本地商界的私人利益。
香港回歸後,「官商同謀」繼續上演。中國政府決定維持殖民地時代的政治制度,令特區政府的新管治班子,無法正面回應社會各界對政治及社會民生的訴求,處處裹足不前,令社會階級矛盾更深,面臨引爆點。
本書特別收錄作者於2011年全新序言及修訂版引言,貼近香港政局的最新發展。
公民不服從! 豆瓣 谷歌图书 博客來
Civil Disobedience & Life without Principle
作者:
亨利.梭羅
/
Henry David Thoreau
译者:
劉粹倫
紅桌文化
2012
- 10
梭羅最犀利、幽默的演講! 本書收錄梭羅最具影響力的兩篇演講〈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句句箴言,閃耀真誠的光芒。 有一天,梭羅去跟鞋匠拿修好的鞋子,路上警察以他拒繳人頭稅為罪名,將他逮捕入獄。但有人代繳了稅金(據說是他的姑媽),所以他很快獲釋。1849年他發表著名的演說〈公民不服從〉,告訴鄉親,其實不應該傻傻地效忠政府,因為公民有不服從惡法或暴政的義務。 梭羅的影響無遠弗屆,公民不服從的精神讓同一個時代的托爾斯泰深深感動。往後更是啟發了甘地、馬丁路德.金恩,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更別忘了,21世紀還有茉莉花革命與佔領華爾街運動。 梭羅的影響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面向:他認為把工作、賺錢當成第一要務,這樣的生活很可惜。他反問,我們人活著是為什麼?難道只是汲汲營營,最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真正活過? 梭羅的經典語錄 若只想到自身的利益,就很容易被政府掌控,甚至自願上當。 政府可能處境艱難,狗急跳牆,只是我也愛莫能助。政府必須跟我一樣,自己想辦法,哭哭啼啼解決不了問題。 應該先學會做人的道理,再來才是當個好國民。 我們習慣把事情進展不順利,歸咎於大眾還沒準備好要改變;但是實際改革的速度如此緩慢,是因為少數人也沒聰明到哪裡去。 雖然多數人沒有像你那麼善良,但這不是你要關心的重點,因為只要良善沒有雜質,就會在社會中漸漸發酵。 講道義的人還好擺平,半路殺出來的衛道人士反而難搞定。 聰明人不會把成敗交給機緣,也不會妄想靠多數人的力量來成事。 最顯而易見的錯誤,只有在最冷漠的人群中才能看到。 我們人的一生應該成為反摩擦力,抵抗不義的事情,讓政府這部機器停擺。 我覺得上帝站在正義的這一方,不用再等其他人了。如果你更堅守正義,就是比別人提早加入多數人的陣營。 金錢是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死要錢絕對不是美德。 如果人變有錢之後,會去實現窮苦時想要做的事,就是對文化最大的貢獻。 關於生活,梭羅在〈沒有原則的生活〉中建議: 做自己熱愛的事,不要騙自己為薪水工作。 不要僱用只為錢工作的人。 商業活動發達不等於文明進步,人性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寶藏。 不要浪費時間在膚淺的新聞和八卦上。 作者簡介 亨利.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生於十九世紀的美國文人。寫就《湖濱散記》,喜歡旅行。家裡開鉛筆工廠,當過土地調查員,念過哈佛,老師是愛默生。坐過一夜牢,因而寫下〈公民不服從〉,認為不論是當官的還是普通人,做人處事要憑良心。 譯者簡介 劉粹倫,在臺大念歷史,荷蘭藝術學院念創作。斷斷續續住過歐洲,喜歡散步、看舞劇。目前住臺北,成立紅桌文化,夏天出書,冬天讀書。合譯的作品有《風格就是你》、《有毒污泥愛你好》。
合法性的限度 豆瓣
作者:
[美]艾伦·沃尔夫
译者:
沈汉
商务印书馆
2005
- 11
本书是西方激进派政治社会学家的代表著作。作者认为:西方世界在20世纪50年代对自由民主盛行呈现乐观的态度,而到了70年代则出现了悲观主义的看法,因为自由民主没有解决西方社会的严重问题。自由民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中原因在于自由民主为冲突和矛盾所困扰。自由、民主涉及到不同的相互冲突的政治理论,在19世纪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到了当代,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作者回顾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史。指出自由、民主曾采取了相继不同的制度形式,如积累的国家、普选制的国家、二元国家等等类型。而每一种国家形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其结果便是国家的停滞。作者认为,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