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 豆瓣
How People Learn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D•布兰思福特 译者: 程可拉 / 孙亚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几位美国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会同来自人类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文化与学校教育、数学、科学、物理、历史、视觉与表演艺术等研究领域的16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受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办公室的委托,对人类学习的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评估,以便向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家长和政策制定者等传递来自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以及学科(诸如科学、数学和历史)学习研究的及时、有用的研究成果。《人是如何学习的》正是这一项目的总结报告,书中汇集了新的学习科学出现以来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是学习科学这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集大成的论著,正是这本书将许多人带入了学习科学这个新的领域。
出版后,美国国家研究院(NRC)成立了学习研究与教育实践委员会,目的在于继续前一研究项目,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问题。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的《人是如何学习(扩展版)》,更进一步地扩充了在中提出的一些基础研究项目的结果,并进一步探讨了将学习科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未来研究方向。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豆瓣 谷歌图书
7.5 (18 个评分) 作者: 程猛著 Beijing Book Co. Inc. 2018 - 12 其它标题: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
“读书的料”在此指改革开放之后出生并进入精英大学的中国农家子弟。借助自传社会学和深度访谈,本书对他们通过教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生产进行了深描,揭示了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展现这些中国农家子弟的文化自主性,剖析循规本身的创造性及其与文化生产的内在关联,本书突破了“底层缺乏文化资本”这一为学界默认的观念,提出了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本书也特别关注了这样一种文化生产的暗面,直面了“子不承父业”的阶层跨越之旅对个体道德、情感和文化世界的冲击。
Mind in the Making 豆瓣
作者: Galinsky, Ellen 2010 - 5
"What kind of person do I want my child to be?" There are hundreds of books that give parents advice on everything from weaning to toilet training, from discipline to nutrition. But in spite of this overwhelming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ere is very little research-based advice for parents on how to raise their children to be well rounded and achieve their full potential, helping them learn to take on life's challenges, communicate well with others, and remain committed to learning. These are the "essential life skills" that Ellen Galinsky has spent her career pursuing, through her own studies and through decades of talking with more than a hundred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researcher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neuroscience.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are simple everyday things that all parents can do to build these skills in their children for today and for the future. They don't cost money, and it's never too late to begin. In Mind in the Making , Ellen Galinsky has grouped this research into seven critical areas that children need most: (1) focus and self control; (2) perspective taking; (3) communicating; (4) making connections; (5) critical thinking; (6) taking on challenges; and (7) self-directed, engaged learning. For each of these skills, Galinsky shows parents what the studies have proven, and she provides numerous concrete things that parents can do—starting today—to strengthen these skills in their children. These aren't the kinds of skills that children just pick up; these skills have to be fostered. They are the skills that give children the ability to focus on their goals so that they can learn more easily and communicate what they've learned. These are the skills that prepare children for the pressures of modern life, skills that they will draw on now and for years to come. Mind in the Making is a truly groundbreaking book, one that teaches parents how to give children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they will need. Already acclaimed by such thought leaders as T. Berry Brazelton, M.D., David A. Hamburg, M.D., Adele Faber, and Judy Woodruff, Mind in the Making is destined to become a classic in the literature of parenting.
2021年7月28日 已读
关于残障者性教育的理念带来了很大的颠覆感。但可以想见,难题是怎么在保障性人权的前提下,避免侵害诸如身体自主权等同样重要的其他人权范畴。比如一些社会新闻里残障人士不仅遇到了存疑的“同意的性关系”,还有存疑的“同意的婚姻”。后者关联的人身自由就不如性行为所对应的性人权那么容易论证了。
gender sexuality sexualityeducation 平等 思想史
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豆瓣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An evidence-informed approach
作者: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译者: 刘文利 / 周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 2018
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2009年首次出版,采用循证方式,适合学校、教师和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时至今日,性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了恰当地回应年轻学习者当下的需求,并为解决这些需求的教育系统和从业人员提供支持,联合国合作出版伙伴扩展后的团队审议并修订了第一版《纲要》。
修订后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就有效的全面性教育的特征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技术性建议,制定了全面性教育课程所需要包含的主题和学习目标,以及有效的全面性教育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方法。
修订后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重申了性教育在人权和社会性别平等框架内的地位,并倡导从年轻人的利益出发,从积极、肯定的角度,提供关于性与人际关系的结构化学习。《纲要》的修订是基于对世界各地实施性教育工作的最新证据与经验教训所进行的回顾研究。《纲要》修订版反映了性教育对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特别是有关健康和福祉的目标,有关全民优质教育的目标,以及有关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目标。
2021年7月27日 已读
【部分章节段落对照了译文】长篇且枯燥的指导纲要。提倡者为了增加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度而采取文化相对主义、对宗教价值妥协的立场,实在让人怀疑部分建基于此的建议的实际可行性。总体而言,本文件采取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路径,对于青少年的性人权强调较少,重责任而未强调选择的权利,字里行间还是暗示青少年最好采取禁欲的选择。不过能够强调gender equality在性教育里的重要地位也是值得肯定的进步态度。
gender sexuality sexualityeducation 平等 思想史
2021年7月27日 已读
长篇且枯燥的指导纲要。提倡者为了增加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度而采取文化相对主义、对宗教价值妥协的立场,实在让人怀疑部分建基于此的建议的实际可行性。总体而言,本文件采取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路径,对于青少年的性人权强调较少,重责任而未强调选择的权利,字里行间还是暗示青少年最好采取禁欲的选择。不过能够强调gender equality在性教育里的重要地位也是值得肯定的进步态度。
gender sexuality sexualityeducation 原文 平等
Standard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in Europe 豆瓣
作者: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and BZgA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BZgA Germany (Bundeszentrale für gesundheitliche Aufklärung) 2010
The “Standard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offer a concrete overview that shows which topics sexuality education in European countries should entail, ordered according to age groups.
They are meant to serve as a guidelin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 holistic sexuality education. They provide practical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the elaboration of suitable curricula whilst also furnishing the arguments and rational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a holistic sexuality education in each country. The Standards are based on a positive interpretation of sexuality which is regarded as a natural par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a central aspect of human being throughout life. http://www.bzga-whocc.de/en/publications/standards-in-sexuality-education/
2021年5月8日 已读
一份对欧洲整全性教育的历史、概念、价值、观念和实践方法作总领性概述的纲要文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非常全面、细致。前面介绍了性教育的历史来源和体系内的概念沿革,进而梳理出欧洲性教育的价值观和具体实践目标。后面的matrix细致化为不同年龄段相应的课题、技巧和价值目标,是对照检验教育实践成果的体系标准。以后要多实践,多对照反思,理论、观念的部分要常看常想。
Sexuality holistic 全人教育 历史 原文
好爸爸养育好孩子 豆瓣
作者: 方刚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一位学者父亲的育子手记,从孩子出生之前,直到孩子18岁去美国读书,记录了养育孩子18年间的点点滴滴,通过一个个成长中的小故事,引导我们一起思考关于快乐、成长、规训、亲情和爱的话题。其中充溢着浓浓的父爱,更充满对亲情、生命、教育的思考,通篇洋溢着独特的见解与激情。
2021年2月8日 已读
读完最强烈的感受竟是哀伤。许多人都没有遇到懂得增能赋权的父母,求学阶段也大抵无法选择一家尊重、实践全人教育的学校。父母在面对孩子以前如何面对自己,是一个需要正视、参透的课题。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教育 方刚 男性气质
赋权型性教育:给孩子好的性教育 豆瓣
作者: 方刚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作者提出的赋权型性教育理论,是中国目前唯一本土的性教育理论,受到性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影响日趋扩大。
本书系统论述了赋权型性教育理论、内容、技术,帮助读者全面提升对性教育的认识。
从事性教育,观念很重要。本书对性教育思考独到而深入。
作者是全国“性教育讲师”培训与考核负责人,此书也是性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2021年1月23日 已读
主课必读参考书第一遍。在课程内容基础上细化了每个重要主张的论述,一些章节提供了相应的学术论据。论证上,与“人的权利与文化情景”相关的部分观点有矛盾之处,我会尝试做更严密、更有效的证成,因为我认同赋权型性教育的整体主张。书本后半部分呈现了许多真实情景中的应对选择,但这部分组稿相对松散。
人权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平等 心理学
一句话性教育 豆瓣
作者: 方刚 / 王晓斌(编) 东方出版社 2020 - 6
《一句话性教育》选编著名性教育专家方刚博士关于性教育的经典语录,取材方刚的性教育著作与演讲,涵盖了性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九个方面。书中通过一句句简短精练、轻松又不乏深意的语言,将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脉络与要点清晰介绍出来,有方刚性教育方式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方刚博士多年性教育课程与咨询的实践凝结,从意识观念到实操方案,简明扼要,一针见血,是家长与老师性教育入门的优秀读本,也是引导男孩女孩更好认识自己,拥有健全健康性心理状况的教学指南。
1、性教育入门指南,简单几句说清性教育。告别不做、不会、不敢、不屑,用连珠妙语打破难以启齿的枷锁与边界,教你讲什么、怎么讲。
2、总括赋权型性教育新思路,不只是性生理教育,也是人格成长的教育,提供一种亲子关系新模式。
3、不回避LGBT等敏感话题,教会家长如何在孩子悦纳自己、认知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中扮演正确角色。
4、每节内容配有性教育主题漫画,辛辣讽刺性教育现状,幽默一笑间,打开心扉重新认识性教育。
性教育这样讲:85个性教育实操案例 豆瓣
作者: 王晓斌、方刚 东方出版社 2020 - 10
《性教育这样讲:85个性教育实操案例》精选85个性教育实操案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性教育是如何促进孩子成长的? 家长们是如何成长的? 赋权型性教育是如何给孩子增能赋权的?全面解答家长在性教育中面对的种种困惑,手把手教会家长该如何给孩子讲性教育,如何与孩子相处,更新家长对于性教育的认知。从观摩到实践,85个不同角度的真实案例,让你告别不会和纠结,全面认知性教育。
朱家故事 豆瓣
Piggybook
9.1 (9 个评分) 作者: (英)安东尼·布朗 文/图 译者: 柯倩华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 1
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
看过本书,我们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因此而起的争执之声久宣不止,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同时,故事中,两个小男孩的转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庭生活中,妈妈带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然而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故事里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沿袭了安东尼·布朗作品中一贯的超现实手法,但这部着重于描写家庭亲情伦理的作品,将超现实的想象与现实的场景结合得格外巧妙入扣,画面中处处隐藏的伏笔,轻巧地与看似不动声色的文字基调相互映衬,当读者一一发现其中妙处的时候,早已忍俊不禁了。
善解童贞1(全新修订版) 豆瓣
作者: 胡萍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 3
别让错误的性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
胡萍老师用爱与科学解读0~6岁孩子的性发展规律
帮父母走出性教育的尴尬与误区
给孩子*需要的尊重与引导
《善解童贞》系列(共5册)能给您带来以下帮助:
1.帮助您理解孩子的性活动
孩子为什么要吃手指?孩子为什么要摸妈妈的乳房?孩子为什么要看爸爸和妈妈洗澡?孩子为什么要与小朋友玩摸屁股的游戏?孩子为什么憋便?……这些性活动到底预示着孩子怎样的性心理发展过程?在这本书中,您能通过案例解析和理论讲解,读懂孩子的行为,只有读懂了孩子的行为,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2.帮助您学会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妈妈,我从哪里来?”“妈妈的胸部为什么比爸爸的大?”“为什么妈妈的屁股会流血?”“避孕套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小狗有很多鸡鸡吗?”……如何从孩子提出的问题理解孩子提问背后的心理,如何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解答孩子的问题,本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特别是那些令父母感到尴尬的问题,我们用实例进行讲解,让父母们能够做出更贴切的回答。
3.帮助您了解儿童性心理发展规律
由于我们的文化中缺少对孩子性发展规律的研究,很多父母沿袭着前辈的错误观念和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性活动,导致孩子的性发展受挫,为成年后的性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
4.帮助您教会孩子防范性伤害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性侵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呵护他们的身心安全?孩子遇到性伤害以后,父母怎么应对?请参阅《善解童贞5》。
这套书适合孩子的父母以及与孩子亲密相处的其他成年人,也适合幼儿园教师,她就像一本育儿的工具书,成年人可以随时根据孩子出现的行为,查找到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方法。
可以真实感受的爱 豆瓣
作者: (瑞典)爱瑞克·先德沃尔(Erik Centerwall)编著 (台北)女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8 - 1
本書是瑞典國家教育部編製給瑞典學校教育使用的全套參考教材。本書以新的角度探討性與親密關係的議題,引用釵h兒童及青少年的生活案例,並以青少年的經驗及其提出的問題為基礎所形成的教育方式來做分析。本書的內容是專為增進成年人與青少年的溝通、對話而設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學習性與愛的路途上,都能覺得自己被瞭解與受到尊重,進而培養出正面看待、經營親密關係的自信與能力。
东方儿童性教育绘本(全3册) 豆瓣
作者: 郑智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我的弟弟出生了》 编辑提示 :回答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的”问题。要让宝宝知道,爱,是生命诞生的前提,从而将来珍惜自己和伴侣的身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爸爸告诉我,会有一个小弟弟从里面出来。可是那么小、那么漂亮的弟弟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呢?他又怎么才能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呢?我又是怎么出来的呢? 《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 编辑提示: 回答孩子“她/他为什么撒尿的方式和我不一样”的问题。重点在于告诉孩子,男人与女人身体的区别,是为了繁衍种族和生命而存在。男人与女人,大家一样重要。 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撒尿的时候,我是坐着撒尿的,弟弟是站着撒尿的。这都是因为弟弟有小鸡鸡,我有私密地带的缘故。所以我们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可是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呢? 《我宝贵的身体》 编辑提示:让宝宝为自己的身体感到骄傲,自爱而后自尊,亮点是教宝宝如何自我保...
我从哪里来 豆瓣
作者: [澳] 菲奥娜·卡塔乌斯卡斯 译者: 刘上达 译 / 胡萍 审订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8 - 4
我们都听过“你是充话费送的”之类的笑谈。这本摘得澳大利亚童书奖的绘本,由“我从哪里来”切入,科学而完整地讲解了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差别,进入青春期时的身体变化,精子和卵子怎样相遇,受精卵怎样在妈妈的子宫中从一颗葡萄那么大发育成西瓜那么大,最后又是怎样分娩和哺乳的。
10岁以上的孩子即将(或已经)进入青春期,对性的好奇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寻找相关的信息。这本全面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有别于其他碎片化、低龄化的性教育材料,它能帮助这个阶段的孩子系统地认识性健康的方方面面,接纳身体的变化与冲动,启发孩子思考生命与成长。
在胡萍老师给10岁以上孩子讲解“我从哪里来”的课堂里,孩子们对于精子和卵子如何结合会提出很多疑惑。在长期性教育缺失及不足的现状里,如果父母和老师尚未准备好与10岁以上孩子沟通这类问题,那么这本书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正大的途径获得性健康的科学知识,而不必通过去网络上搜索等有风险的途径去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性权与性别平等 豆瓣
作者: 方刚 东方出版社 2012 - 6
《性权与性别平等: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由方刚博士在丰富的理论研究、培训经验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积累完成,是一部全面体现方刚性教育思想的著作。书中主要内容由中国性教育的现状与学校性教育的责任;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学校性教育的方式;中学性教育课程的设计与评议等几大部分组成。
袋鼠妈妈教我如何长大 豆瓣
作者: 蔺廉克 西苑出版社 2007 - 1
《袋鼠妈妈教我如何长大:童话中的性教育(经典版)》旨在凡是产生天才的家庭,都会有一套独特的教育。这已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真理适应于每个家庭。袋鼠爸爸艾文森就常这么说:“如果想让孩子成材,你必须抛弃陈旧观念,寻找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但在私底下,袋鼠爸爸又加上一个批注:如果一个注重教育的家庭却羞于进行性教育的话,那么他们的孩子依然难成一个健全的天才。所以,在双胞胎女儿出世前,他就和袋鼠妈妈谭爱美讨论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商谈过后,他们有了这样的计划:首先:他们做了大体分工。艾文森主要解决男孩的问题,而女孩们的问题则由袋鼠妈妈来处理。其次:给孩子的房门上钉了一个叫“解决困惑”的箱子,用以解决那些不易说出口的话题。